戏如人生 DVD版

泰国剧泰国2017

主演:吉拉育·拉翁马尼,阿妮潘·查南普拉纳翁,萍彤·瓦诗娜格,Fon,Nalintip,Permpattarasakul,桑提苏克·普罗姆斯利,阿卡纳吾·曼格拉苏,James,Rusameekae,Fagerlund,纳塔帕·宁吉拉瓦,Jab,Penpetch,Benyakul

导演:内详

 剧照

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2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3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4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5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6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3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4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5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6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7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8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19戏如人生 DVD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7

详细剧情

卡尔是一个表演系应届毕业生,卡尔的母亲韦琳和父亲维萨奴在卡尔幼年时就离婚了,韦琳对女儿没有尽到母亲应尽的责任,她将女儿委托给外公外婆抚养,自己去了国外,所以,卡尔相比母亲更敬爱她的父亲。父亲与知名电视台的女董事长曼塔娜再婚,将毕业后的卡尔安排到电视台里做一个小小的助理,卡尔性格单纯勤奋,用汗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瑟瓦是曼塔娜的儿子,自信且有才华,留学回国后也来到电视台工作,瑟瓦和曼塔娜阴差阳错成为了工作上的伙伴,瑟瓦成为了温暖卡尔的源泉。一场意外,夺走了维萨奴的生命,卡尔伤痛不已,其实维萨奴的死本是一场阴谋,瑟瓦和卡尔努力工作之余,还在奋力地寻找这场事故的真正元凶。最终,幕后黑手是唯利是图的瓦拉武,贪图利益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卡尔和瑟瓦合拍的电视剧大获成功,赢得了荣誉和掌声。

 长篇影评

 1 ) 应对

真没想到还有招恶程度能超过容嬷嬷的中年妇女,这个剧看一集气三天,Dea Dea一讲话我就火大,尤其是母女间总重复的slogan——“you protect me and I protect u”,真的超烦人。但依然每周三Hulu等更新一路看下来,拍的很好,两位女演员也是神演技。

跟人在一起久了,就更喜欢跟狗在一起”,一直觉得这句话很讽刺。

人跟人的关系太复杂了,情感美好也体现在这一点,你全心全意的爱一个人,对方可能并不一定回爱回来,因为你爱的方式对方可能不喜欢;你忠心耿耿的对待朋友,朋友可能出卖你,恰好交到的是损友。既有风险,全心全意也不能控制结果,情感几乎不可控,太复杂了。跟狗的情感可就简单多了,你阉了它,它不介意;你冷落它,它不介意;你打它,它也不介意,只要你再稍微热情,它立即全心全意的爱回来,完全不需要你用心去维护或者照顾跟它之间的情感关系。它像是人的奴隶,永远不可能对等。

人是更有个体意识的动物,比狗的思想可复杂多了,你冷落一个人,对方立即就有反应;你敢阉割一个人,对方立即变成你仇人,可不会像狗子那样伤口好了就又全心全意爱主人了。

“我是为你好”,狗会信,人会怀疑。

Gypsy是91年的,就比我小一岁,特别有同理心。从小被告诉不能走路,只能坐轮椅;不能吃东西,只能靠装在腹部的食管进食,吃饭是先用搅碎机把食物捣碎然后通过注射从腹部的食管进入体内;不能吃糖;不能留头发,几乎是不具备任何独立生存能力,只能靠妈妈含辛茹苦的照顾。很感动,伟大的母亲,you protect me and I protect you!

可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其实是可以走路的;再隔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吃东西的,根本没有过敏,可以喝可乐,可以吃冰淇淋;再某一天,突然发现连年龄都被骗了,自己的真实年龄明明更大的。一个健康、完全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女性,被妈妈从小欺骗,被固定在轮椅上病态的生活,备受折磨。只能等妈妈晚上睡觉了,自己摘掉呼吸器,抱着电脑喝着可乐吃着冰淇淋,当妈妈发现后,居然丧心病狂的假冒病例安排医生把自己的牙齿拔光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很难不萌生杀掉她这个念头的。但真正积攒到付出行动的勇气,是没看清自己。我们遭遇低谷,经常忍不住萌生想死的念头,恨不得一死了之,但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想想解气,不可能执行,怎么会有勇气呢。

这部剧最大的挑战是:该如何回答Gypsy为什么不从轮椅上站起来离开,而是选择谋杀妈妈?

Gypsy安排谋杀Dea Dea并不是为了报复、泄愤,她是想摆脱,想挣扎,想脱离。

其实她有更好的选择,可她却偏偏选择了最坏的一个。这让人忍不住思考互联网到底是本恶还是本善,进入互联网的Gypsy是崭新的,在约会金刚狼的时候,她保持了princess的纯粹跟温柔,跟现实格格不入。可当她换男友后,尝试的越来越深,接受的信息越来越黑暗,利用伤害自己跟身边的人来消解焦虑,自动被对方传入了mental issue。如果只是为了摆脱DeaDea,她应该有N种方式,通过互联网寻求帮助。这即暴露了法律对儿童保护的盲区,也暴露了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之深,之让人担忧。但更深一层反应是她身上倒影了Deadea的控制欲跟表现型人格。

Gypsy擅长好几个频道的嗓音切换,用不同的语气驱使不同的人为她实现目标。她随时能切换娇弱无良天使频道,买电脑、买刀,她太擅长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了。Nick帮她谋杀掉妈妈后的性爱,压抑且无任何情感,Gypsy只能忍受,拿性来控制Nick。对比之前在电影院,她把灰姑凉的裙子脱了铺在地上,满怀期待的迎接自己的王子,即美好又浪漫。同样是性爱,无感情只是砝码的话,就只能忍受。Deadea的爱也是一样的,当她把母爱变成控制时,就只剩下忍受。

人们养的宠物狗,你饿它几顿,小打几顿,它都不会记仇,一旦你改变态度,它立即就又爱你爱的要死,因此很多人觉得狗比人可爱,狗的底线接近愚忠。但万一你要伤及它性命的话,狗急也会跳墙,会咬人的。远处的野狗或许会想:“何必呢,门有开着的时候,怎么不撒腿就跑呢,非要等到被阉了才开始后悔,何必!”

在这个世界上,Gypsy跟其他人几乎没任何联系,所以在监狱里她那么渴望的希望邻居朋友来看看她。邻居妈妈也问她,为什么不站起来离开你?邻居那边也是一对问题母女,但女儿就气冲冲的跑掉了,就自由了,不用计划把妈妈谋杀掉。

Gypsy跑过,被妈妈逮回来了,绑在床上,一晚上。

看这个剧,有两点感悟:

1、我自己也有一点表演型人格,我觉得很多跟我一样在社交网上能吸引到很多关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儿表演型人格。不一定是坏事,可倘若不自知的话,就是坏事无疑了。它类似其它各种性格缺点,很难断掉的,但要努力克服控制。Gypsy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知,连自己都骗,就失去自我,铸成大错,不可回头。 Gypsy要是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不是她想的那么无辜纯良结果会好很多。

2、很多父母,跟Dea Dea一样,病态的控制孩子。从Dea Dea的角度,她恐惧孩子受伤,像呵护水晶一样把她保护在安全位置,丧心病狂的安全位置。在父辈的世界观里,很多丧心病狂的期许跟控制,都是因为视角跟三观的差别而产生的,不一定能平衡下来,但子女其实很容易挣扎开,就像Gypsy只需要从轮椅上站起来。可同时它又很难,像Gypsy中间明明站起来打开门了,可她又自己关上了门。被捕后她一直拒绝认罪,她认为她爱妈妈,妈妈也爱她,谋杀妈妈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这个错不该自己承担。我们也容易犯这样的错,选择权在我们,选错承担结果时我们就怪罪父母。

我们期待情感的互动,平等是基础,牺牲跟奉献是互相成全。

马薇薇那句:“你可以养条狗啊!”真的跟Dea Dea很配。

 2 ) The Act: 爱是什么行为?

The Act 说了这两种行为:母亲 Dee Dee 让女儿 Gypsy 成为病人,并担任她唯一的照料人;男青年 Nick 为了拯救“城堡里的公主”,杀掉了囚禁她的母亲 Dee Dee。这两种行为一边带着爱抚和帮助,关注和救援,另一边带着抹杀 - 对自己的抹杀,对受让者的抹杀,对不能共存的第三方的抹杀。

这种行为既然如此痛苦,如此有伤害性,付出者还要继续做,受让者还要继续接受?母亲 Dee Dee 一直拿自己坐监、丧母、离婚等经历告诉女儿,世间凶险,只有妈妈会保护你 - “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人会比我做的更多了。”母亲用绳索把女儿和自己牢牢捆绑在一起,不仅因为她真的为了女儿担心外部世界,也是因为女儿是她逃脱外部世界的避难所 - 女儿的降临让她得到了渴求不得的东西:来自女儿的需要,和社会的同情和对她的认可。而这一切都将消失 - 如果女儿的情况好转,她会变得健康,加入社会,并最终拥有自己的生活;社会也不再会关注一个不再遭受折磨的家庭。到了那时,母亲还要回归到哪儿呢?她已经认定社会是一个凶险的地方,而女儿是她最后的家人。于是走投无路的母亲绑架了女儿,让她永远做一个无法行走、没有秀发的病怏怏的小孩;只要她不能独立生活,她就永远是母亲 Dee Dee 的天真无邪、永葆纯贞的可爱女儿。

The Act 里面的行为是绝望的、绑架式的爱,是走投无路之人的威逼,内容是人质、捆绑、限制自由,摧毁对方自主生活的能力,以及用暴力和强加的痛苦让对方放弃掉逃离的企图。美轮美奂的粉红色房子,被推崇的、被赞美的、被嘉赏的的母女之爱,太沉重、太正义,不可怀疑、也找不到理由回绝。女儿 Gypsy 在白天半推半就配合演出,给母亲看,给邻居和慈善团体看,夜晚,是鲜艳的假发、鲜红的唇膏,王子公主的结合美梦,年轻、自由、为所欲为。当她向黑暗中的真爱吐露自己的真相,在白天的母亲面前,粉红色房屋里面,却找不到一个词句去坦诚想要成为的那个成年女人,去拒绝正义的“人质母爱”。她说不出口,走不出家门,被言语的贫乏堵住嘴,被威逼的情感、哭泣的母亲、同情的群众和出让自主权的合同阻挡住了脚步。当和男友策划的欺骗也落空以后,只剩下一个东西能够作出回应:暴力——从超市偷来的刀具。她没有勇气面对谎言、对峙绑架,只有躲到厕所里面,让自闭症男友在沉默中用刀刺向沉睡的母亲作为唯一能够不出声又能够解决困境的拒绝手段。她一边捂住耳朵一边骗自己也许他做不下去,而他刺了四下,最后一次刺穿了肺;她的母亲终究不出声了,不能再用哭泣或者叫声来操纵女儿的心理了。

从粉红色的囚笼出去,Gypsy 陷入了和智力缺失的男友和功能失调家庭的困境之中。在否认现实的迷惘之中还没醒来,他们就被扣上镣铐,然后被分开送到法庭接受审判。这是事实的监狱,没有爱,只有冰冷的铁窗,对 Gypsy 来说,她承认了罪,说出了事实,向所有人宣布了惊天的虐待案;她的头脑获得了解脱,身躯陷入囚禁之中,反省自己的过去二十年。

 3 ) 电视剧虚构和真实事件的对照(翻译版)

看评论里有不少人说看不懂英文的,我就花了点时间作了翻译。

可能会有翻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指正。

原文://movie.douban.com/review/10064873/

剧里究竟多少是真实,多少是虚构?下面是对事件真实采访片段。

剧透警告。

问:关于她的身体,Gypsy知道Dee Dee瞒了她多少吗?

她说她知道自己可以走路,可以吃正常的食物,其他就没有了。(取自一篇刊登在Buzzfeed上的文章,《恶行》曾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文章作者Michelle Dean,也是本剧的第二编剧)

她可以正常走路,肌肉组织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她也没有随身携带病患所需的医疗器械与氧气罐。

正如Gypsy说的:

“我仅知道我能走能吃,至于其他的一切就......”

问:所以Gypsy健康上根本什么问题也没有吗?

是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她妈妈一手造成的,所有强加在Gypsy身上的医疗措施都是她妈妈无中生有搞出来的。

另一篇同样刊登在Buzzfeed的文章指出:

她现在已经完全脱离那些无谓的治疗了,并且在挣脱她妈妈束缚的那年,检查过后也是发现她身体上什么问题也没有。“大多数犯人被关押的时候都会减重。”Stanfield指出,因为牢饭肯定跟外头差远了。而Gypsy却相比开庭时重了,在被关在Greene县监狱里的一年里,她增重近13斤。

问:那Gypsy的牙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恶行》的第二集对Gypsy的牙齿进行了篇幅不小的特写,根据采访,其实坏牙齿的原因并不明确,但肯定跟她整体的身体健康没什么关系:

Gypsy的牙齿都烂了,必须都拔掉。是否是因为不注意牙齿卫生清洁或者其他一系列的药物作用与严重营养不良,还有待考究。

问:为什么Gypsy要剃光头发?

“嗯......她剃光我的头发,她说:‘反正也会掉光的,那不如我们让它看起来干净一些吧!’”Gypsy说她妈妈还告诉她有癌症,吃的药也是治癌症的,她当时也只能乖乖接受。

问:跟剧里一样,一些儿童保护机构真的有去Gypsy家里看过她吗?

《恶行》的第二集,一家当地的儿童保护机构在收到虐待儿童的匿名投诉去了她家进行调查,但在现实中,没人举报过她们,周围没有一个大人站出来为Gypsy说话,这才是整个故事最悲剧的地方。街区里没有一个人关注这件事,怀疑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就更别提谁能主动去帮助Gypsy逃出牢笼了。

问:所以剧里说的有医生怀疑Dee Dee伪造病历病史也是假的了?

是的,经过仔细调查确认,没有任何医生尝试用汽水证明Gypsy对糖不过敏。正如上面提到的,她只是自己知道能正常进食,没有人帮助她了解到这一点,所有她去看过的医生都没能救她。

问:Gypsy当时多大了?

2015年,Dee Dee被杀,Gypsy在外仍被认为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实际上她当时已经23岁了。(1991年7月出生)

问:Gypsy家里真的有一个塞满药的药柜子?

是的。

问:剧里有一张Gypsy的公主画像是怎么回事,现实生活中有原物吗?

有的,你可以在下面这张图里找到它。

取自2017年HBO电视网拍摄的纪录片《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问:Dee Dee死后脸书上发布的消息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一共两条。前后都是以同一个账号发布的,下面是其中一条:

“我他妈砍了那头肥猪,强奸了她可爱无辜的女儿......她的叫声可真他妈大啊!哈哈!”

问:Gypsy真有一个自己的秘密脸书账号吗?

是的,这也是真的,并且这成为Gypsy参与谋杀不可或缺的罪证。

问:当时Gypsy的爸爸在哪儿呢?

她爸叫Rod Blanchard。跟大家一样,他把Dee Dee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看在眼里,也相信她嘴里所描述的Gypsy,真的病得很重。Dee Dee24岁时,未婚先孕,而当时Rod刚满18岁(Dee Dee发现怀孕时Rod只有17岁),便娶了她。后来他们最终离婚,并且自2004年之后Rod就再没参与过女儿的生活,再一年后Dee Dee选择与女儿搬出去住,之后她们就一直住在路易斯安那州定居的房子里。

正像剧里所描述的,Rod一笔不差地支付给Dee Dee女儿抚养费,甚至到她成年都还没有停止,现实中:

Rod一直源源不断地支付赡养费,一个月打1200美元到专门为女儿开的新奥尔良银行账户。他还时不时往那儿寄Dee Dee索要的东西:电视机和一台任天堂游戏机。他一直为女儿花钱寄东西,甚至当她成年了Rod还是有继续寄,因为Dee Dee说女儿仍需要全天陪护。“我只能不停往那里寄钱,我别无选择。”Rod说。

问:那么Dee Dee又是如何伪造这一切不被发现的?

前两集Dee Dee与Gypsy遇到一些医生,其中有人对她女儿脆弱不堪的身体感到怀疑,拒绝接受Dee Dee的一面之词,但现实中,Dee Dee很少受到医院方面的阻碍。

Gypsy的病例史非常令人震惊。自2001年,杜兰大学医院的医生就为Gypsy检查过肌肉萎缩,结果是查无病症,而且她全身的大脑与脊椎骨经过扫描也都没有问题。然而,Dee Dee却始终坚持Gypsy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从路易斯安那州到密苏里州的各大医院,面对各种医生,她都一口咬定女儿有病,医生也都只一味听从她妈妈的说法,都没有进一步深究。

在HBO电视网拍摄的纪录片《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中,推测Dee Dee能用医院里医生发给她的诊断书副本以免被发现——任何医生察觉到哪里不对劲都会使Dee Dee越加小心。纪录片录制组只找到一位医生隐约察觉Dee Dee对Gypsy病症的解释不准确,并写进诊断记录:她很有可能是被母亲套上了孟乔森综合症(注:如今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孟乔森综合症是指一种通过描述、幻想疾病症状,假装有病乃至主动伤残自己或他人,以取得同情的心理疾病)

另外,在Hello Giggle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Gypsy曾经的继母表示Dee Dee以前在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她就是在那偷各种的药品的),或许她就是在那里熟悉了医生的标准诊断规程。

问:Gypsy 现在在哪,怎么样了?

她因二级谋杀罪被判十年有期徒刑,目前正在服刑,预计2024年将获得资格进行假释。

问:Gypsy 是单独作案的吗?

不,她有一个在网上交往的神秘男友Nicholas Godejohn与她一起完成了谋杀,但剧中此人还未出场(此处还处在第二集的进度,目前的集数里Nick已经出现)

问:所以说除了男友,周围都没有人试图帮助过Gypsy吗?

是的,每一个经过的人都没能为她做什么。

 4 ) 我把女儿装得病恹恹,女儿把我弄得死翘翘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

《都挺好》结局很美好,而现实中并不会这么好。

最近追了两集美剧《恶行》(the Act),如果要搞一个“世界最毒亲妈大赛”,苏明玉亲妈还不够狠,这部剧里的亲妈狠得让人窒息。

本剧取自真实故事——Buzzfeed爆文《Dee Dee Wanted Her Daughter To Be Sick, Gypsy Wanted Her Mom To Be Murdered》。

Dee Dee是一位看似含辛茹苦的单亲母亲,Gypsy是她的女儿。母亲一直对外宣传女儿身患多种疾病,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母爱聚能环,赢得相关机构的巨额补助。

Dee Dee不做公关可惜了,贩卖自己的圣母形象,就能置换一套房。

家里堆满了各种奖杯,合影,Dee Dee在外人看来有着圣母般的光辉。

她把亲女儿Gypsy弄得跟白血病患者一样,剃光头,而且无法进食,只能通过管子注射流食。

这背后充满了谎言和阴谋,亲妈想让女儿生病,病得越重越好,这样才能打同情牌,赢得政府大额补助。实际上,Gpysy是一个健康的女孩。她成为了自己亲妈的盈利工具:为了营造出自己的病态,她必须放弃所有的人生乐趣。

就像有的职业乞丐,为了获得更多怜悯和金钱,故意把自己的子女手脚摧残。

最终,Gpysy受不了这种极端虐待,以弑母的悲惨结局落幕。

母亲Dee Dee这是患上了孟乔森综合病症

这种病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装病”博同情,还有一种是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指母亲对子女的致命虐待,也叫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

目前医学界对孟乔森综合病症的起因还在研究中,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缺爱导致需要在病痛环境下博取关怀和同情,也有可能是人格分裂。而且对于孟乔森综合病症的目的性也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类患者是无意识的行为,是心理疾病,但也有学者认为在特定环境下,这类患者有功利性表现,比如“孟乔森工作综合症症状”,特指在“职场装病博上位”的人。

《恶行》里的母亲Dee Dee情况复杂多了,她功利性很强,具有极强的控制欲。

她对外把自己的形象包装得天衣无缝,对内,给女儿炮制了一套梦幻的谎言。

梦幻,是母亲对外对内的一种伎俩。

房子外墙是粉色,内部装潢也都是少女风。

从粉红蕾丝窗帘,到家里的各种粉色摆设。

Gypsy衣着也是走少女风。

粉色代表梦幻,在这个家,粉色更是一种粉饰。

除此之外,母亲Dee Dee非常擅长用“童话洗脑术”,每天睡前,母女都要来这么一段“天使对话”。

然后给Gypsy插上呼吸管道......

隔壁小姐姐过来送温暖,给Gypsy化妆,母亲Dee Dee在一旁窥视,神情相当紧张。

随后,母亲让Gypsy把妆容擦干净,她是用一种温和式劝导方法,外表并没有狰狞的表现。温柔刀,刀刀致命,也可以用在这对母女身上。

Gypsy很听话,她稍微有一点点拒绝,但马上就表现出服从,笑容很有深意。

看到别人给Gypsy递可乐,Dee火急火燎地上前制止。

母亲带Gypsy去逛商场,看似是母女的欢乐时光......

实则是母亲小偷小摸案发现场......(Gypsy心知肚明)

这一切都被女邻居看到了......

母亲Dee Dee利用Gypsy踩了很多底线:骗政府福利、偷东西......

她没有廉耻之心,为了给自己的偷窃污点洗白,Dee Dee在邻居联谊会现场发射“慈母导弹”:火速阻止女儿进食,注射药剂,送急诊。

这招“慈母流星拳”换回了邻居的理解和包容,小偷污点成功洗白。

这时候我很想采访Dee Dee:

请问,你为什么让Gypsy单独晃悠晃悠这么久?她偷吃甜食,是不是在你的预料之中,借机你就可以上演后面的“慈母光芒”?

他们家有一柜子的药,都是Dee Dee喂给女儿吃的。

Dee Dee自己只吃其中的安定药,可见她的情绪失控已经到病态阶段。

如果家里有了不速之客,Dee Dee会立马让女儿吃下安眠药,呈现出昏昏欲睡的样子,她不想女儿有太多表达欲,同时,她需要女儿对外人时刻展现出病恹恹的样子。

另一方面,女儿Gypsy的危机也慢慢浮出水面。

Dee Dee以为用谎言就能给女儿包装出一个童话世界。

Gypsy慢慢开始反噬了。

她是健康的女孩,却每天要接受白血病患者的待遇,日积月累,她必然崩溃。

从Gypsy的日常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她和邻居小姐姐说:我小时候能走路,我妈妈说的......

说完后,Gypsy的表情是这样,显得很心慌和不自然,她撒谎的本事还没有青出于蓝。

她晚上会偷偷爬起来吃东西,她很清楚自己的腿能正常走路。

她母亲也心知肚明,看到这一切,母亲立刻要求Gypsy切换到病人模式。

这说明Gypsy也患有孟乔森综合病症。

她习惯戴着“病人面具”,习惯这副病人的躯壳。

她更习惯被母亲控制。她似乎背好了一套话术,口头禅里带着“我妈妈说的”,可见Dee对Gypsy的精神施法很成功。

然而,Gypsy逐渐也变得不可控,她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

她趁着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上网。

进入青春期的她,对友情和爱情充满了憧憬。

她会及时删除浏览记录,说明她主观能动性很强,有反侦察能力。

Gypsy依然偷偷地喝可乐,吃甜食,一口牙全蛀了。

母亲怕外人从中看出破绽(毕竟Gypsy是不能进食的,蛀牙和进食有着直接关联),强行带着Gypsy去牙医那把牙齿全部拔光。

Gypsy痛哭一场,这是她在本剧中第一次哭,哭得很崩溃。

她无法面对如此残缺的自己,小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有了爱美的需求,她慢慢在积累自己的本能。

之前面对母亲对自己的摧残,她都是强颜欢笑,这一次她实在笑不出来了。母亲在摧毁她的本能,这很致命。

她开始懂得为自己去争取。

她甚至会试探母亲。

颁奖礼之前,母亲当着外人的面把假牙拿出来,Gypsy的潜台词是:这招又是你故意掐着点作秀的吧?

这时候的Gypsy,有点进退两难。一方面,她常年戴着“病人面具”,孟乔森综合病症让她习惯这种病态,习惯被别人关怀,甚至习惯撒谎。另一方面,她妈妈的洗脑已经根深蒂固,她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反抗。

就像医生已经开始有所怀疑,专业的诊断能推翻Dee Dee的谎言。

医生想让Gypsy喝一口可乐,看看有没有病变。

这时候Gypsy的神情很复杂,嘴里依然念着“妈妈为我好”,但双眼满含热泪。

孟乔森综合病症不允许她撕开自己的伪装,她得继续说谎。

她很清楚母亲的真实嘴脸,她也很清楚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但她选择隐忍。

面对母亲Dee Dee的极端虐待,Gypsy从最开始的顺从,慢慢到现在的隐忍,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情感。

隐忍是反抗的动因,这时候的Gypsy能量还不足以与母亲抗衡,她开始了韬光养晦。

只不过Gypsy的病态更多元。母亲只是患有孟乔森综合病症,女儿估计还患有多重人格以及反社会人格。

她的第一人格是病人Gypsy,现在她在慢慢培养自己的第二人格——美丽漂亮的Gypsy,她渴望正常的社交生活,她更渴望冲破母亲的控制。

当母亲Dee Dee与第二人格冲突的时候,Gypsy才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反社会人格,这又叫无情型人格障碍。

后续剧情要慢慢展现出自己的反噬。

官方海报贴出了不断长大的Gypsy和她的网络男友,有了社交网络,Gypsy的欲望才能得到肆意成长。

这部剧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抛开病态的母女关系,其实也划出了一条家庭教育的红线:

作为家长,不要试图控制你正在成长的孩子,你可以有一些干预,但绝对不要100%控制。有的小孩情绪很敏感,如果长时间活在被控制的情感中,他的成长可能会出现各种扭曲。

不是每个人都有极强的自我抵御和自我修复能力,很多伤害是不可逆的。

物极必反,Gypsy承受的压力太大:伪装成病人,伪装成妈妈的乖宝宝,伪装成别人眼中的弱女子......

但她却无法压抑自身成长带来的各种欲望:扮靓、友情、爱情......

Dee Dee以为Gypsy一直都是儿童的心智,100%的可控,却忽略了人性的成长。

当Gypsy忍无可忍的时候,这时候才是灾难。

(人人视频可以看)

 5 ) 妈妈对她那么“好”,她却叫人杀了妈妈?

前不久《都挺好》大结局了,对于这个大团圆的结局,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有人觉得,苏明玉受了那么多苦,如今终于与家庭和解,挺好的;

也有人觉得,苏明成欺负了苏明玉一辈子,苏大强也窝囊了一辈子,不可能一天两天就变好。

并不是只有苏明玉一个人受到父母的虐待和伤害,也并不是所有人最后都选择了和解。

而《恶行》就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从《恶行》的信息我们得知,它的定位是“恐怖”。

值得一提的是,《恶行》是根据吉普茜·罗丝的真实经历改编。

一部讲述母女的美剧,又是真实事件改编,还能定位为恐怖,那这位母亲是有多么可怕啊?

面对这么可怕的母亲,女儿又会多么的愤怒啊?

果然,第一集开头就交代了母亲蒂蒂的结果——被乱刀捅死在家里,她的女儿吉普茜已经不知去向。

原来,杀死蒂蒂的不是别人,正是吉普茜的男友,而男友也是受到吉普茜指使。是吉普茜给他开的门,也是吉普茜给了她一把刀。

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非要痛下杀手?

这一切还要从7年前说起。

吉普茜是一个身患各种重病的女孩,据她的母亲蒂蒂所说,吉普茜有癫痫、瘫痪、心杂音……还做了颌下腺手术,也就是切除了唾液腺,因此几乎无法口服任何东西。

吉普茜是通过导管进食,而且只能吃软食,还不能含有糖分。

除此之外,她每天晚上睡觉还要用呼吸机,因为蒂蒂说她睡着后经常会出现呼吸暂停,严重影响生命安全。

我们还可以看到,吉普茜家里用了一个巨大的柜子装各种各样的药。

女儿的生活这么悲惨,蒂蒂却从来不抱怨,十年如一日地将她抚养成人,三天两头带她去医院看病。

因此,蒂蒂给邻居的印象都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一个甘于牺牲的母亲。

蒂蒂的事迹传遍了网络,她不仅是所有网友心目中的女神,还得了许多奖,甚至还在各大场合进行过演讲。

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母亲,吉普茜为什么要指使男友杀了她呢?

是因为蒂蒂把她管得太严了吗?是吉普茜叛逆吗?还是说吉普茜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不孝子?

千万别忘了,这部剧的定位是恐怖剧。这也就意味着真相远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可怕。

刚刚搬了新家,邻居蕾茜就教吉普茜化妆。

这让蒂蒂感到非常不满,叫她洗干净。

还有一次,蕾茜想要给吉普茜喝可乐,蒂蒂见状非常惊慌失措地制止了蕾茜和吉普茜。

原因是吉普茜一点糖分都不能沾,更别说一整罐可乐了,这会让吉普茜休克的。

蒂蒂说,吉普茜对糖过敏,喝了就会咳嗽和抽搐,浑身发痒,仿佛有蜘蛛爬满了全身一样,接下去脸会肿得像皮球一样,变得又红又胀,之后她的呼吸道会堵住,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生命。

好在蒂蒂出现得非常及时,吉普茜一口可乐都没来得及喝。

而另外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蒂蒂发现吉普茜在吃蛋糕,但她发现的时候吉普茜已经吃了很多了。

蒂蒂连忙给她注射了肾上腺素,然后又带她去急诊才防止了悲剧的发生。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不就是不让她化妆和吃甜食吗,至于叫人把母亲杀了吗?

孩子的心理都是,你越不让她干什么,她越要干什么。

吉普茜也是如此。晚上,趁母亲睡着后,她悄悄来到厨房,经不起诱惑地她吃了吃奶油。

你猜发生了什么?

答案是什么都没发生。

从此,她每天半夜都会悄悄地吃甜食、喝可乐,同样是什么都没发生。

没有过敏,没有抽搐,更没有休克,什么都没有。

吉普茜这才知道,母亲从小到大都在骗她,什么过敏、癫痫、白血病……通通都是假的。

而且蒂蒂一直让她坐在轮椅上,其实她的腿好好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渐渐地,吉普茜才发现她不但没有重病,反而十分健康,全身上下唯一的问题就是她近视了。

可能有人要说了,就算母亲骗了她,她也不至于杀了母亲吧。

当吉普茜知道蒂蒂的谎言后,蒂蒂会善罢甘休吗?

她不但不会善罢甘休,在得知吉普茜知道真相后还变本加厉。

明明吉普茜的腿没有任何问题,蒂蒂却强迫她一直坐在轮椅上,一旦离开轮椅就要把她大骂一顿。

她以吉普茜牙齿坏了为由,不征求她的意见就叫牙医拔光了她所有的牙齿。

她禁止吉普茜和医生交流,吉普茜的所有症状都是她对医生说的。

她不让吉普茜上网,吉普茜只能偷偷上网,事后还要删除历史记录。

为了防止吉普茜把真相告诉其它人,她禁止吉普茜参加一切社交活动。她到处对别人说吉普精神不正常,目的就是让人们不和她玩。

就连吉普茜的男朋友也是吉普茜偷偷上网认识的。吉普茜上网的目的一方面是交友,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愿意为她杀掉母亲的人,直到她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人。

蒂蒂死后,面对警察的询问,邻居仍然以为吉普茜有各种各样的病,癫痫,肌肉萎缩症,脊髓损伤……

既然吉普茜一点病都没有,邻居不知道就算了,难道医生也不知道吗?

医生当然知道了,而且不止一个人知道,有的医生还报过警。

可问题是,所有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谁会相信世界上会有母亲谎称自己的孩子有病呢?

因此,吉普茜陷入了几乎无解的状态。

她一点病都没有,母亲却到处说她有病,经常带她去医院看她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症,每天给她吃她根本不需要吃的药。

如果吉普茜不吃药,蒂蒂就对她使用暴力,对她拳打脚踢。

强迫她坐轮椅,晚上必须用呼吸机,一日三餐通过导管进食。

不能和医生说话,不能上网,也不能和其它人接触,防止她说出她根本没病的事实……

尽管有医生报了案,但警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没有任何人发现这有什么问题,反而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所有人都把蒂蒂当做完美母亲、心目中的榜样。

社区专门为她家打造了轮椅坡道,各大慈善组织多次请他们去迪士尼乐园、出席演唱会。

最终,吉普茜忍无可忍,叫人杀死了蒂蒂。

的确,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杀人。但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说不定会做出比吉普茜更冲动的事情。

警方很快就将吉普茜及其男友缉拿归案,他们这才从吉普茜口中得知这件事情的真相。

有医生认为,蒂蒂患有“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

这是一种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是家长对子女的一种最复杂也最致命的虐待形式。

其实,吉普茜根本没有病,真正有病的是她的母亲。

吉普茜根本不需要去医院,真正应该被送进医院的也是她的母亲。

现在有太多太多的影视作品讲述坏孩子的故事,却很少有讲述坏妈妈的影视作品。

事实上,孩子不一定都是熊孩子,父母也不见得都是完美的。

人们看了《狩猎》之后,总是觉得孩子都喜欢骗人,父母说的才是实话。正如蒂蒂骗了人们那么久,折磨了吉普茜那么久,警方却怎么也想不到蒂蒂是在欺骗大家。

不止一个医生发现蒂蒂在撒谎,但是直到吉普茜派人杀了蒂蒂,才终于逃脱母亲的魔爪。

因为吉普茜就算没有生病,蒂蒂也可以把她送进医院;

而对于真正有病的母亲,吉普茜却只能杀了她才能摆脱她。

正如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戒网瘾中心,孩子却不能把他们送进戒酒中心、戒赌中心。

孩子犯了错,父母可以管教他们;但父母如果不合格,却没有人能拿他们怎么办。

《都挺好》毕竟是虚构的影视作品,而吉普茜的经历却是真实的。

一个孩子从小被虐待、伤害、折磨,他长大了还真不一定会选择和解。

我想起了《迦百农》,面对自己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让自己跟着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受苦,小男孩最终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并非生了孩子就自动成为爸爸(妈妈),只有真正爱孩子、对自己比对孩子更加严格,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我们常常说教育教育,其实比起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至少是部分父母。

 6 ) 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彼此伤害

此剧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心理学家认为原型的母亲患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悲剧由此发生。除了极端后果的案例外,以爱的名义伤害至亲的故事也常常发生。分享两个我的身边事:

第一个故事,大约四五年前,过年大家庭聚会临近散场,由于我们几个小辈平时见不到面便提议让大人们先回家,小辈几个再聊会。这时,一位舅妈提出反对,执意让我哥马上跟她回家。舅舅及几位长辈都劝说这位舅妈让我哥再多呆一会,没想到舅妈突然撕心裂肺大叫,并且哭了起来。最后没有人拗得过她,哥哥不情愿的跟她回家了。那年我哥应该有30多岁了,但在舅妈狂躁态度下,他的难堪及对于母亲情绪的顾及都写在了脸上。这位哥哥小时候十分顽皮,而如今变得十分木讷,交流起来眼神是闪躲的。我知道他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根本无法自由呼吸。

去年这位哥哥买了一套经适房,离他们家现住地挺远的,新房周围也没有什么配套。听说他打算装修完便搬离父母。我内心是支持的,比起那心里上巨大的阴影,生活配套的匮乏算不上什么。

第二个故事,我的一位朋友说她因为劝她母亲看病而母女两大吵一架。我的朋友说:老人固执己见,明明已经不舒服却不愿去医院检查。而老人说辞是:她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清楚,女儿对她过度关注。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父母对子女的爱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若父母不能放弃占有,只会让孩子的成年生活压抑窒息。

子女对父母的爱不是对父母无微不至的掌控,而是应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父母。随着父母老去,在家庭事务中的位置慢慢由主导者转换为了从属者,子女则慢慢成了主导者。若子女不懂得尊重父母的意愿,只会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失去尊严。

中国人的脑子总有“媳妇熬成婆”的思维,当在弱势地位时咬牙忍,在强势时则变成了当年最恨的人。可怕的循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地互相伤害。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缩减自己的控制欲,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实行掌控、占有,终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留有彼此呼吸的空间、尊重每一个独立的意愿,是平等相处的基本底线。如果我有一天我老的不想活了,请尊重我的安乐死申请。

公众号:祥根的只言片语

 短评

女主的演技绝了!和原型简直一模一样!

8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推荐

我以为是一集一个故事才看的,没想到是一季一个故事…又被逼入新坑了π π

10分钟前
  • 豆友160667384
  • 力荐

孟乔森综合征,不过这个母亲与其说是精神依赖,不如说是物质依赖吧。她主要是为了诈骗慈善款项,其次才是提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14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美国犯罪故事为毛不改编这个?简直太美国,太犯罪,太drama了,关键是这样病态的关系全世界都有,等待被救赎…

15分钟前
  • 能猫桑
  • 力荐

有种 反正你们都知道故事的发展了 我也懒得好好铺垫情绪给动机的感觉…

17分钟前
  • luna甜味素
  • 还行

看,那个妈妈好像你妈啊

2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案件是2015年7月发生的,和吴谢宇同一时间,人家都拍成电视剧了,这里才刚刚被抓。。

25分钟前
  • 柚柚
  • 还行

试问谁不想看一个你妈觉得你有病,把你剃光头给你肚子上开孔逼你坐轮椅还强行说你是弱智的故事呢

28分钟前
  • 二狗
  • 推荐

女儿的觉醒是从奶油开始的,精彩

31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吉普茜一点病都没有,母亲蒂蒂却到处说她有病,经常带她去医院看她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症,每天给她吃她根本不需要吃的药。强迫她坐轮椅,睡觉必须用呼吸机,一日三餐通过导管进食。不能和医生说话,不能上网,不能和其它人接触,防止她说出她根本没病的事实……有医生认为蒂蒂患有“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这是一种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吉普茜根本没有病,真正有病的是她的母亲。吉普茜根本不需要去医院,真正应该被送进医院的也是她的母亲。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戒网瘾中心,孩子却不能把他们送进戒酒中心、戒赌中心。孩子犯了错,父母可以管教他们;但父母不合格,却没有人能拿他们怎么办。然而孩子不一定都是熊孩子,父母也不见得都是完美的。我们常常说教育教育,其实比起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的是有些父母。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小女孩和妈妈的演技都好厉害,剧情还是真事改编,好让人窒息的母女关系,不过剧情节奏还是有些太慢了,我现在迫切想看女儿反击!

37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真·圣母婊 果然一个人永远是父母的孩子直到她要开始自己的恋情和人生 所以荷尔蒙只是早恋的诱因而其结果是导致人格的独立 看了buzzfeed的原文和照片 真是不寒而栗

41分钟前
  • Annnnja
  • 力荐

温柔地杀戮,绑架的极致了。

42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孟喬森綜合病症)) 和“利器”裏的母親一樣的病症 可怕的是這部劇是真實改編的

47分钟前
  • yhtacshy
  • 推荐

真实案件中的Gypsy表示如果她在坐牢、和妈妈一起生活中选择一个,她宁愿选择坐牢

51分钟前
  • 青唐
  • 力荐

目前大多数人将Dee Dee的行为归结为“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剧中也有这样的导向,照顾者会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是母亲对子女,是一种最复杂也最致命的的虐待形式。患有这种病症的人,通常会自发的进行医学训练,并有很强的控制欲,希望获取注意和同情,这与她的行为是吻合的。但该病症的一大判断因素是照顾者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明显的好处”,这点显然是不符合的,无论是前夫Rod每月寄去的生活费,还是各种慈善组织给予的房子、旅行,Dee Dee借此获取了不知道多少好处,我们是否可以猜测她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这些利益呢?事实上,她并没有留下任何日记,也没有任何关于她意图与出发点的文件,有些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线索找到答案,但这个问题和她一样永远深埋于地下了。

53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第1次看到Gypsy半夜下床走路自如,表示震精,想想当年Gypsy周围邻居眼中这个重病可怜的女孩,知晓真相后三观毁灭的反应,这个案件可怕到诡异。Gypsy在采访中说除了眼睛有点小毛病外,她身体健康,坐轮椅是被深度洗脑,完全相信Dee Dee都是为了她好。Gypsy想要逃离,选择谋杀,而未想过自己站起来走路就可以揭穿Dee Dee,她的遭遇外人想破脑袋也无法体会了。Joey King的演出值得一个艾美。剧集对Gypsy的刻画还是同情的,她转身离开粉红小屋时可以说是浴火重生了。

56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当我看完了所有Gypsy原型的采访后,我真的从心底感叹女主的演技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好了!

59分钟前
  • 奥利麻麻
  • 力荐

当下的叙事线和回忆的叙事线连接混乱,节奏太慢了,且零散。但两个演员的表演都很好,将母女间的对峙表现的细微又生活化。而且整部剧去塑造这两个角色的方式,体现了导演的立场。这个妈妈才不单纯只是“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希望把节奏搞好一点,期待接下来的下半场吧

1小时前
  • 凯撒不爱我
  • 较差

以前看过这个新闻,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能给备孕父母组织一场考试,及格了才能生小孩多好,不然有些小孩太可怜了,出生没得选,摊上这样的变态父母。

1小时前
  • 摆烂出奇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