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狙击手

动作片俄罗斯2015

主演:尤利娅·别列希尔德,叶甫盖尼·齐加诺夫,Joan Blackham,阿纳托利·科特,奥列格·瓦西里科夫,尼基塔·塔拉索夫,Stanislav Boklan,Natella Abeleva-Taganova,Sergey Anashkin,Vilen Babichev,Nikolay Boklan,Sergey Bondarenko,Zaza Chanturiya,Gennadiy Chentsov,Aleksandr Denisenko

导演:谢尔盖·马克利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女狙击手 剧照 NO.1女狙击手 剧照 NO.2女狙击手 剧照 NO.3女狙击手 剧照 NO.4女狙击手 剧照 NO.5女狙击手 剧照 NO.6女狙击手 剧照 NO.13女狙击手 剧照 NO.14女狙击手 剧照 NO.15女狙击手 剧照 NO.16女狙击手 剧照 NO.17女狙击手 剧照 NO.18女狙击手 剧照 NO.19女狙击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2:00

详细剧情

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击游戏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194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帕夫利琴科成长为全苏联最出色的狙击手,同时她被德军视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胁。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并坠入爱河。然而,好景不长,战争过去,厄运却再次降临……

 长篇影评

 1 ) 有严重立场问题的一部电影

一部战争片拍成了爱情片,战争场面不够激烈,爱情场面不够吸引。而且这部电影在意识形态方面是相当严重的,有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凡是表现苏联方面的都是画面灰暗,人物都是暴政的,充满了压迫、充满了不人性,而凡是涉及美国方面的,电影画面是明亮的、色彩艳丽的,说的话是多么的充满人性与关怀,仿佛西方就是光明,就是明天,就是自由的。因此,看这部电影一定要有鉴别能力,不要被西方那套虚伪的宣传牵进了阴沟。

 2 ) 不算影评,只是一些想说的话(短评写不下了而已…)

因为是摄像课上老师让看的片子,所以看的时候关注得更多的是摄像手法上的方面,确实是一部很值得学习的影片。 老师说这是俄罗斯和美国合拍的一部影片,也让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别的国家是怎么拍这种意识形态的片子的。 看的时候就注意到导演很喜欢拍过肩镜头,在展现人物对话的时候很喜欢找个遮挡物做前景来丰富层次。 很值得一提的是在柳德米拉上战场之前的片段里,电影的色调很活泼温暖,而且在一个场景中会在进行色调统一的同时注意把握层次。比如在海边的时候,就把场景中的物体都布置为跟大海一样的蓝色系,从柱子、躺椅、主人公朋友的泳衣到铺的垫子都是不同的蓝青色,画面整体呈现出蓝色与黄色的明朗感,有一种富有层次的工整美。还有柳德米拉与未婚夫一家人吃饭时的场景也是以白色为主,在场者的衣服皆为白色或者米色,倒也与后面广播中传来战争噩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一部双线并行的影片,它在进行线索切换的时候运用的手法是在景别上有大的区分,这一点挺有意思的,因为能够做到既不跳脱又能够清晰叙事,确实需要对于画面内容有很好的把握,我觉得这算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吧。

不过不得不说俄罗斯导演很会拍战争的画面,一系列节奏紧张的镜头组接讲战争的瞬发性与残酷性展现无遗,因为我看得战争片并不多,所以在这方面只能有一个感觉上的好,但并不能说出太多的所以然来,希望以后看的多了能够再回过头来细细学习一下。

在故事方面,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从某一个国家的角度进行深入学习,所以以俄罗斯的视点去看二战的历史确实会有一些不太了解的地方,但整体来说以柳德米拉作为主人公的这个故事,我觉得是很丰满的。确实看的时候会感到唏嘘,在战争中希望得到些许细小幸福的愿望一次次落空,总是得到不久后又在炮火中湮灭。她是女战神,也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普通人。战争带给人的伤害以柳德米拉这一个缩影淋漓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令人触动,逼人深省。尤其是在她不得不接下命令与德国的狙击手对枪时,她赢了,她走近了那名狙击手的尸体,看到的却是他随身携带的家人相片,那一刻带给柳德米拉的撼动是巨大的,没有一名士兵是好战的,战争中流的都是普通人的血,散的都是普通人的家。

“先生们,你们不觉得你们躲在我身后太久了吗?”这短短一句话就令统一战线的宣讲会取得成功,这不仅是一名女性对于呼吁和平的礼貌诘问,更是想对无数在战争中仍未意识到和平重要性的人的呼告。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历史片,他起到了反思历史,珍惜和平的效果,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我也并不认为有人能够在看过之后仍对今天的和平不屑一顾。

 3 ) 慕歌而来,大失所望

听波琳娜版《布谷鸟》被其力量与美所震荡而去看了其作为插曲的这个电影,大失所望。不是平庸的那种失望,而是电影从根上就有问题。

“战争对人的摧残”本是很好的主题,但在这部电影里却成了夹带私货的虚伪工具。发动摧残人的战争的是谁?是法西斯。可电影对法西斯的表现少之又少,除了不带标签仿佛是天然客观存在的敌方炮火,就只有要么明面上痛骂/射杀法西斯军队实际上暗讽苏联人过于偏激不把敌军士兵当人看,要么特写镜头德国狙击手尸体上的结婚照。与此相对,大篇幅浓墨重彩地明示暗示苏联内部的各种“黑暗”。整部电影看下来,围绕着明明很强悍却迷茫疲惫紧绷的女主,观感就是“战争摧残人,罪魁祸首是苏联体制”,仿佛看的不是二战背景而是内战或者什么苏联发动的战争。没有家园被毁的痛苦,没有保家卫国的意志,只有个人茫然被动下被上级逼迫的随波逐流——用狗咬狗战争背景或者作为侵略方的西式战争片“迷茫个体”范式硬套苏联卫国战争太别扭了。

另外作为一位超厉害的传奇女性的传记片,根上却完全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贯穿始终的罗斯福夫人视角的“人文关怀”批判苏联“不把女人当女人”、主张“让女人过女人的生活”,作为女性观众看得非常不适,只想大喊“虚伪!”请问谁规定的这样那样的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啊!?最离谱的是连战争前女主在相亲对象家里被对方父母查问是不是门当户对生育工具的本应是讽刺意味的糟心对话到最后都成烟火气的美好回忆未来向往了,无语凝噎。

还是回去听歌罢。

 4 ) 不是靠男人强大起来的女狙击手

我在小破站看的此片。

这位战争中的英雄为俄罗斯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也是俄罗斯为了纪念英雄而拍的电影。

根据史实记载,柳德米拉很早就踏入了婚姻殿堂,且在十几岁时便生下了一个孩子。而后,丈夫将其与孩子抛弃,柳德米拉一边打工一边抚养孩子长大。后来,战争爆发,她凭借自己在狙击方面的天赋毅然而然地投身军旅,并不是像影片中说的被迫从军。

要知道被迫从军和主动从军是两码事,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拍?

其次,该影片过分强调恋爱在柳德米拉成为枪神这条道路上的重要性,为了国家的完整而成为枪神岂不是更加高尚吗?

而且俄罗斯不是一个会划分等级的国度,那时也不是,所以,医生拥有通行证,而狙击手不拥有通行证这一说法行不通。

过分强调了爱情对于柳德米拉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我认为,应当有更加强烈的力量推动柳德米拉前行,而不仅仅是因为男人。

演员演技之类的没得说,只是对于部分故事情节与我了解到的历史略为有些出入,故,激情写下此篇。

 5 ) 美国出钱黑苏联

美国人出钱拍的苏联二战电影,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影标。一面要描述苏联人的英勇反抗法西斯入侵,一面要把苏联军队,政委,描述成法西斯性格,美国人怎么做到的? 真不要脸!

表面赞苏联的英雄,实际黑苏联。顺便还用美国框架包装电影,从出场的美国夫人但结尾的美国发布会,反正关键是美国。

为优秀的医生加了一句台词表示他是犹太人,看来这电影是犹太人给广告费了。

 6 ) 此片对俄是虚赞实黑的节奏

不知道标注为俄罗斯出品的电影为什么片头出现了21世纪福克斯的LOGO,片子基本属于战争爱情剧,对俄基本是弘扬,但是,女主带伤被强制拍宣传照和特写女主背部伤疤的镜头充分说明了,媒体都是有立场的,西方无非是借这2个镜头黑一下俄国,多么的没有人性啊,让一个带伤的女兵成为party军队的宣传工具,好吧,西方媒体的虚伪狭隘嘴脸还是暴露了出来,只是没有充分暴露罢了

 短评

所有的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不是英雄主义而是反战的。

9分钟前
  • Jinni
  • 推荐

20160906.。

12分钟前
  • virgin
  • 推荐

作为战士外交官女人,她赢得了所有她的战争!

15分钟前
  • gwei
  • 推荐

没看完(网速问题),大家都是讲狙击手,这部起码前面看了的部分更好看。

16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偶像爱情的部分拍得还不错,战争部分拍得一般,政治角力部分拍得幼稚粗暴。歌蛮中听。

2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前男友也有好的。。

22分钟前
  • MarkLi
  • 推荐

说狗血的是看韩剧看多了。战争就是这样,今儿见着你,明儿也许你就见不着我,反之。

26分钟前
  • Leann
  • 推荐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导演明里暗里黑了一把苏联,黑的很到位

31分钟前
  • 听海
  • 推荐

新沙俄视角下的卫国战争,为了黑苏联强行改动了多处史实,借美帝第一夫人之口宣扬剥削阶级迂腐陈旧女性观的情节更是蛋疼之极。

33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还行

制作用心,演员演的出色,有些地方用力过猛

35分钟前
  • 豆友57861874
  • 推荐

柳德米拉·帕夫琴科的战绩是克里斯·凯尔的两倍,所以评分也要给两倍。

40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43分钟前
  • 冲玄
  • 推荐

看时匪夷所思——战争片居然可以拍的这么唯美?阳光像缎子一样铺洒下来,瞄镜上栖着不识安危的瓢虫……不敢相信是俄国人拍的,因为完全是少年的色调,一点儿历史包袱都没有,生死相许的爱情也透着潇洒,多大的内心才能撑起这样的视角?看完回味下又觉得合理,镜头后面是在风琴口琴伴奏中唱喀秋莎的苏联

45分钟前
  • 雲水
  • 推荐

“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二战苏军第一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墓志铭

5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不知道制作公司是否都来自俄、乌,技术环节很成熟了,中间海战的一场戏拍的很真实,我挑不出毛病。相对于持续了两百多天的战役,电影只是聚焦在女主的经历跟体验,但多个平行剪辑缺乏心理递进的呈现看上去只是在省制片成本,作用比剧本设置的双线并行小了很多,略有俄式哲思。两首俄语流行歌插曲很好听

5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片名本意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以小见大。主人公成为战斗典型后,却因为当局不希望英雄陨落,没有再让她上过战场。罗斯福夫人接见同盟国代表,其中还有中国军人,历史细节做得好。

59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太多感情戏。。。

60分钟前
  • vicou
  • 还行

战场黑寡妇,上一个死一个,连没上的也没逃脱,最后孩子爹是谁?

1小时前
  • jiade
  • 还行

309的战绩,先生们你们还要站在我背后多久!女权平权,她们和他们一样,拍得挺文艺,故事中规中矩,爱情有点狗血。将刚受伤刚失去爱人的战士从病床上拉下来作女英雄宣传拍照,单这点本片就完全不主旋律。【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1小时前
  • 推荐

现在和过去时空的交叉叙事,以一个女狙击手的经历控诉战争的残酷和毫无人道。最感动我的是那个最早认识她,她却最看不上,最终用自己的命换来了她的幸存。第二段战争的煽情剪辑,导演似乎太想煽情而过了头。最难过莫过于爱你的和你爱的人被带走,你却无能为力,因为这是在战争。

1小时前
  • Tit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