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2021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许烈英,王思蓉,刘子涵

导演:陶涛,张琪,秦博,范士广

播放地址

 剧照

人间世2021 剧照 NO.1人间世2021 剧照 NO.2人间世2021 剧照 NO.3人间世2021 剧照 NO.4人间世2021 剧照 NO.5人间世2021 剧照 NO.6人间世2021 剧照 NO.13人间世2021 剧照 NO.14人间世2021 剧照 NO.15人间世2021 剧照 NO.16人间世2021 剧照 NO.17人间世2021 剧照 NO.18人间世2021 剧照 NO.19人间世20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2:03

详细剧情

电影《人间世》由陶涛、张琪、秦博、范士广四位导演共同执导,陶涛,张琪联合监制,秦博、范士广任总策划。影片选取两位身患绝症的病人,将目光聚焦于她们的家庭,记录下她们人生最后的时光,书写了一首关乎爱的生命诗篇。电影《人间世》是一部不同于电视版的大银幕作品,秉承对生命的敬畏,以全新的主题立意,构建不一样的叙事视角与故事结构,将电影蒙太奇手法创造性融入真实感人的纪录影像,向电影中这些真实,可爱并飞扬着生命力量的人物致以最大的敬意。人间世,爱是感同身受的勇气,触手可及!

 长篇影评

 1 ) 生命——脆弱又顽强

看完电影只觉得,生命在病痛面前十分脆弱,但是感受到爱的生命又很顽强。

看到许烈英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消瘦、看到王思蓉在手术后依旧走路困难……我觉得生命在疾病面前真的太渺小,太脆弱了。

但是当我二刷的时候看到许烈英在生完二胎宝宝,听到孩子的消息,努力地睁开眼睛、看到王思蓉妈妈费力地带着王思蓉去看海,她们一家人开心地拍照、开心地笑,又觉得有爱意的生命,无比顽强。

小时候我们总是把亲人的关心、陪伴当做习以为常,长大后尤其是在逆境中才能领悟爱的力量。他们曾经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脆弱的我们,我们长大后也应该把逐渐变脆弱的他们放在心上。很幸运能够看到《人间世》这样一部影片,让后知后觉的我,早些体会到亲人的陪伴和爱的力量。

我想我之后会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我的家人,珍惜我们可以一起度过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变多姿多彩。我想这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给我们的,脆弱的生命,因为有爱而变得顽强。

 2 ) 一场声势浩荡的无声告别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缓了两天后才决定和你分享观后感,只是单纯的觉得这部电影可以给更多需要正能量的人看到。看到报道说目前排片极少,仅0.4%,所以此时你能看到也算是另一种“人间世”。 决定去看《人间世》是因为它在宣传文案里写着“用尽爱与勇气,点亮生命的花火”,于是决定看一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人世间”,会有多少“爱”和“勇气”。

电影是纪录片,讲述了真实发生的两件事情。是两位身患绝症的病人,将目光聚焦在他们各自的家庭,记录下他们人生最后时光旅程,以倒叙的方式表达生命的意义。

你知道吗?当一条鲜活的生命已然被宣告死亡,且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旁观者们又会有什么情绪呢?是崩溃、痛苦还是坦然接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生命的各自理解,所以我在看影片时,有了一些及时感受,感叹生命的脆弱,可当影片结束,字幕滚动时又会感叹生命的坚韧。总之生命的魅力是无法对它绝对理解,只能在无限里找到些许有限。

-

电影里的其中一位主角是35岁的许烈英,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第二个孩子还在肚子里时就检查出了癌症,后来只能提前剖腹生产,面对生命的结束,她只好淡然接受,好好过活剩下的每一天。

另一个主角叫王思蓉,年仅14岁,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小姑娘,当得知患有恶性骨肿瘤治疗需要截肢时,她掩面痛哭,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很直接,无需隐藏。

有人说这部纪录片太残忍,用别人的悲伤赚取观众的眼泪,甚至痛骂导演吃“人血馒头”。作为一名观众,我不这么认为,既然作为“纪录片”呈现,那么就应该以纪录片的角度去看待,是不是恰好因为这真是记录让你有所感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人,总有生老病死。我记得许烈英就反复说过“人总会离去的,我只是早了点,不要去想太多(大意)”。是啊,谁不会去面临生命的终结呢?只是导演用更为直观的镜头语言,记录了这两场特别的告别。

许烈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力气支撑起身子,为自己的孩子录制18岁成年祝贺视频,因身体虚弱,她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录,一遍一遍地说着那些话,说着说着她默默地流下眼泪,不舍的情绪油然而生。

这一幕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故事里就有相似的一幕,主角在生命即将结束前,对着摄影机说着最后的遗言。曾有很多观众被这段感动到流泪不止?这一次看到许烈英这段,我能清晰的听到和我同场观影者们的落泪声。

“悲伤”是电影中透露出来最大的情绪点,但这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最为真实的一面,生而为人,当最重要的亲人或爱人即将离去,谁不会因为失去而悲伤到不能自已呢?

-

15岁的王思蓉就是一个“爱哭鬼”,痛会哭,不高兴会哭,不顺心也会哭,她说这是遗传。确实如此,她的母亲很爱哭,时不时就会落泪,有护士说“你是我见过最不坚强的病人家属,老是一个人抹眼泪”。可是我却在这位母亲身上看到了无限的勇敢与坚韧。“哭”我以为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结束了就要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得知癌细胞已经扩散至王思蓉整个身体且治疗已无效时,她仍然保持最佳状去态照顾孩子,且下决定哪怕直到孩子离去也不会把这个噩耗告诉她。作为母亲,她用尽全力将爱包裹并全部给予孩子。

纪录片没有关于死亡的场景,所以我更觉得这部电影宛若一场声势浩荡的无声告别。离去的人已离去,活着的人要继续好好活着。王思蓉的父母亲继续做着辛苦的营生,许烈英丈夫将两位孩子托付给老家的亲人照顾,仍旧远赴上海做建材生意。一切恢复日常生活,只是多了一份念想。

于观众而言,看了两个真实故事。并且懂得了一些道理,比如“用爱擦拭人间不幸尘埃”、“相守情深不负此生”、“人间值得,要好好活着”……

 3 ) 当苦难成为一种观赏景观

整个金红棉开展以来至今的观影过程是相当愉悦的,我还一直在跟朋友说,金红棉的选片好棒啊,每部都很妙 。

但没想到今天看到这么一部大雷。

是我绝不愿意花钱去看、甚至看到一半就坐立难安想要退场、全程按捺不住吐槽之意的片子。

身为一个哭点超低的人,我已经做好了被真实的生与死、病痛与离别这样的主题感动得从头哭到尾的准备,但是没想到他可以把这样深刻的命题讲得这么浅这么直白。我知道我应该哭但我就是不想哭。

他呈现的是符合所有人想象的得了绝症后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崩溃,你想看什么他就给你看什么。就是对准你会哭会感动的点猛戳。

台词全是存活希望不大、要腿还是要命,更复杂的层次我不管,我只选取符合我苦难叙事的部分。 镜头怼到当事人最痛的地方,就是要拍你哭。

更不用说我最反感的倒计时设计。

一上来刚介绍完人物就一行大字:距离xxx死亡xxx天。当时我就在心里卧槽了。 还不止一次。反反复复。每切到下一个阶段就再来一次黑底白字:距离xxx死亡xx天。

太残忍了。人为制造这种残忍来达到你想要的观众情绪。导演你到底有没有心的。

你是摆明了知道人家要死看不到最后成片所以你就可劲儿一遍遍贩卖人家的死亡吗。

我每看到这个镜头一次,就觉得很刺眼。连带着观看这个画面的我在患者面前都是罪恶的。我怎么可以坐在这里看导演这么消费你们。

而越看到后面我越觉得,这个片子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浅和直白而已。因为到中间很明显可以发现,当事人和病人家属在镜头里是不自在的,甚至是表演的。

那对夫妻的部分,两个人吃着吃着饭,男的用普通话对老婆说,等你吃完有话跟你说,老婆说你说我在听,男的继续用普通话说,如果你只有两个月的生命你想做什么。然后对方整个人凝固了。

这他妈是人说出来的话吗? 你确定不是为了拍给镜头看而有意说的吗??

后面还有一段,男的对女的【还是用普通话】说,我一定会把孩子养大,我会把你对他们的爱带给他们的。你们家平常这么聊天的吗?

女孩子那边更是如此。 妈妈让女儿在镜头前和病友一起拍照片,女孩子各种瞟镜头各种不自在。

后面甚至出现一幕,小女孩儿说了句,讨厌死了不想让他们拍让他们滚。 然后被她妈妈打了一下。

当然这可以是病人的真实情绪表露,但这句话是出现什么地方的呢?

是在小女孩儿手术刚做完站不起来的时候,妈妈一定要让她站起来走走。然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妈妈搀扶着女儿艰难走路的镜头。小女孩儿走得很艰难坐在那里很沮丧,妈妈对着镜头【再次用普通话】说,我一定要让她走是因为我答应她走到门口就带她出院。然后补了一句,但是她没走到。 小女孩儿情绪当时就绷不住了。

这种情况下说出的不想被拍,只是简单的因为生病所以情绪不好吗?

这种情况下的镜头,难道不是有罪的吗?

你们作为爱人、作为母亲,裹挟着病人配合你们要的表演。当然我理解这种表演可能只是身为普通人,因为有镜头对着所以不由自主下意识地进入这种状态。但导演在其中就没有任何引导的成份吗?

导演从头到尾都太过于追求对观众有冲击力这件事了,甚至感觉他在有意寻找苦难。还直接拍手术室画面给你看腿切开的过程,和把腿骨取出来泡在水里的过程。

他把镜头对准人最惨的时刻,甚至有点儿怕人不够惨的意思。

还不够惨,再说点儿更惨的话让我们哭得更惨点好不好? 再拍点儿惨的画面,诶你咋还不哭呢,好的你终于哭了。

在女孩子生命的最后时刻,导演拍了个放烟花场景。为什么要放烟花?前言后语是什么?不重要,导演就是觉得这里要有烟花。

什么都不管,上来就给你怼上女孩子看着烟花出神的场景。

然后放烟花时,妈妈说,许个愿吧,女孩子不理她。妈妈继续说,你的愿望是不是早点上学啊,女孩子继续不说话,妈妈又催促了几句,女孩子憋了半天说了一句,说出来就不灵了。你看不出来女孩子的沉默中隐藏着什么样的情绪吗?这段对话令人窒息。

以及还非要拉着女孩在镜头前跟家人拍合照,大家一起说新年快乐!女孩一脸不情愿地在翻白眼。一句话也没有说。那个白眼看得人心痛。

为什么要拍这一幕呢?噢因为这一小节的标题就叫新年快乐啊。为了拍而强行拍这一幕,女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只是个工具人吧。

最后的最后,刚刚显示小女孩逝世于xx月x日,然后就蒙太奇切她生前的笑脸画面,然后蒙太奇切放烟花的画面,同时大音量推煽情音乐。

你以为煽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这还没有完!

下一幕,黑色的画面上出现一句话:

“她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感受了一次爱的璀璨,变成了灿烂的生命之花。”

我不能屏摄不然我真的要拍下这一幕给导演钉在耻辱柱上。

是谁给你的权利来定义人家的生命?你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别人的死亡、来让她满足于你所谓的悲情叙事?当事人真正的感受、真正的对死亡的体会和理解你丝毫不关心,你只关心可以放在大屏幕上的眼泪,和你自我感动的升华,你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个观众肯定喜欢看,你到底知不知道尊重为何物?

我不行了我真的能从头吐槽到尾。也懒得为这个片子费心组织语言了。我就是为片子里的两个绝症患者感到难过。

导演从头到尾不是真正想把镜头对准她们,去关心她们的无法言说的痛苦。片子看完后我甚至不知道许烈英、王思蓉这两个本可以展现得很可爱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

身患绝症的人在导演眼中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是被拍来博取眼泪的工具人。他人的苦难变成一种观赏景观。这太糟糕了。

同样是拍临终故事,真正的关切和贩卖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可惜这样的导演永远无法理解这一点。

 4 ) 不知死 焉知生

为什么有倒计时的表达方式?珍惜生命?还是上帝视角?人世间谁能够宣判倒计时?

对癌症患者的关切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对于痛苦如此露骨、真切的表达就不能理解了。大家都是人,癌症对于每个人的选择都是随机的,不知道对于生命的阐述和理解,导演能参透几份。鲜血淋漓的直视就是对生命真实的尊重吗?

人生四大悲: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被这样消费了,华丽的辞藻却在歌颂生命,可悲可叹~

 5 ) 真实故事方能治愈人心

之前陪朋友看完了第二季,就一直很关注系列ip。影版出来后一直没时间,想看了才发现为何纪录片排片就这么不受待见呗?打车半个多小时才勉强找了个中午场看上,好在90分钟的观影体验,没辜负我来回一小时的车钱。

影版整体体验更为沉浸,两个家庭的设计让故事有了清晰的脉络,特别是许烈英从丈夫开篇墓地独白,到生产确诊癌症,再一步步和丈夫相处到最后,而原本不懂的浪漫的丈夫最后也变得懂得浪漫。主人公们在这场名为死亡的旅途中有了成长与改变,这是影版与剧版最大的区别,即影版需要通过剧情设计,来达到侵染观众心灵,传递情感的目的,这点是我很喜欢的,配上结尾的台词和素人彩蛋,离场感满满。

当然最重要情感触动来源于影片的真实性。正如导演所说“他们才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主人公们细微之处的情感流露,呈现出生活最朴实本真的一面,这就是纪录电影最大的优势,也是我最喜欢纪录片的一点。

最后,不呼吁大家去为《人间世》的惨淡排片血书发声,市场规律如此我们无可奈何,但好电影如此被埋没,实在是太过惋惜。趁着片子还没下映,强烈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看,感受和你在家抱着手机看,真的不一样。

愿人间再无病痛

 6 ) 人世间

剧情很好,画面美,这部剧很让人感动,看完之后让人潸然泪下。每个不平凡的人都在平凡的世界中挣扎,有人成功站起来摆脱了生活的枷锁,至于生活之外,但大部分人还是惨死在命运的车轮下,无声无息平凡的世界”,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自信,人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

 短评

临死之前还得配合家属和摄制组拍场真人秀,导演你还知道自己拍的是纪录片吗?

2分钟前
  • 大上海红牡丹
  • 较差

電影版本最醒目的形式特征是提前宣判主人公的病亡結局,以此聲明自己作為臨終紀錄影像的性質,這樣做的效果可以討論。影片完全可以剪得再克制些,現時的版本仍有較强的電視片感,在煽情音樂中提煉出的主題金句則顯得淺薄。全片基本做成了親情/家庭片的面貌,藉以一覽世間百態和人生疾苦尚可,但論對醫療領域的問題的思考就比較有限,比如影片無一句提及看起來並不富裕的主人公家庭的醫療支出和體制保障的問題。2022年3月26日14:10於星匯光明廣場8號廳,點映。

3分钟前
  • Bork
  • 还行

难免要比较,一周前也看了一部搬上大银幕的所谓的“纪录片”,差别太大了,一个是主题先行、临时抱佛脚的命题作文儿,一个是扎扎实实的记录真实,相对中立客观地反应真善美。这部《人间世》我愿意称它为优秀的记录片电影,五星好评。有一点瑕疵就是结尾的部分主创还是没忍住主观强加了一些口号和煽情,以及一些意义不大的发散。

8分钟前
  • 小心和小欣
  • 力荐

眼泪没有停过

11分钟前
  • 皮宇川
  • 力荐

很多刻意安排的细节令人在观影时颇为不适,化老年妆,照全家福,一看就是节目组的安排。或许是因为节目组资助了部分医疗费用,两个家庭一直很配合,但作为观众,总觉得真相被掺水,消费苦难已经够糟糕了,消费营造的苦难尤其显得不近人情。且两个故事都缺乏新意,故事与故事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结,毫无道理地剪在一起,交互叙事,割裂感太强。

14分钟前
  • 惠子
  • 较差

#SIFF2021 小女孩故事打四星,夫妻故事打一星

18分钟前
  • Malloy
  • 还行

我们从不讨论死,除非已逼进眼前。病人和家人相处的可爱之处令人难得轻松一笑,但看到最后,整个厅都在静静的抽泣。这大概也是见过最不装的一次主创见面会。观众:“一开始我觉得拍摄是对他们的冒犯,但看完觉得,这样的纪录片有它存在的意义。人总是要面对生老病死的。”主创:“和被拍摄者的相处,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拍摄结束后一年找了已故病人老公吃火锅。对方不停吃不停吃却一句话不说,吃完后抱头痛哭。原来这一年里,他都靠刷抖音麻痹自己,但我们的出现却让他再次陷入痛苦的回忆。最后,我们把他送回家,临别时道了一声保重,之后应该再也不会见了。”

21分钟前
  • 芝麻酱
  • 力荐

人间世无常,花开花落时。许是如璀璨的一瞬烟花,绽放过,存在过生命无解,爱却永久爱是什么?是紧握的双手,是温暖的怀抱…愿有白头偕老,愿你我平安快乐。PS:一定备好纸巾,不然只能用口罩擦眼泪

25分钟前
  • Audrey
  • 力荐

唯一值得同情的是病人,家属被摄制组裹挟在镜头前真假难辨地表演,摄制组处处设计去戳观众泪点,应了那句话,现在这些苦情片只会卖惨,纪录片也不例外。

26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妄图用生死控制观众情感的企图心太强

29分钟前
  • lonelyleafer
  • 较差

看过之后再看评论,觉得大家的生死观真的需要好好进步一下。

31分钟前
  • seven&night
  • 力荐

生命就像是那一场烟花,短暂、绚烂,而又美好。被那对年轻的夫妻所触动,真诚的无比令人动容,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很孤独,注定一生漂泊。但最重要的是,她们好好爱过也被爱过,一切都值得了。

33分钟前
  • 吃核桃补个脑啊
  • 力荐

很荣幸能够在一个小县城和七八个陌生人一起分享这个片子,所有人从电影院出来都是哭着出来的,虽然有点刻意的煽情,但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吧,任何虚构的剧本都写不出这种力量,我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抽走了,没有人能够写出这种感情

38分钟前
  • 你读书少♂
  • 力荐

中国的纪录片工作者能不能不要那么刻奇,克制一下用音乐的欲望,克制一下一些大场景的使用,克制一下金句思维。请记住自己不是在拍公益广告。

43分钟前
  • 鸡蛋煎蛋煎鸡蛋
  • 还行

“相爱在人间”特别跨年场点映。没看过纪录片。我泪点比较高,却还是会被打动。最触动的是那些布满在治疗日常中的细碎小事。说实话,我不喜欢王思蓉。或许是她太真实了吧,而看的时候,因为是电影,会让我总有应该艺术加工的错觉,她的故事反而体现的是在反衬她妈妈。看完会思考生与死,会想到亲人和自己。观影记得带好纸巾。

47分钟前
  • 麻团
  • 推荐

男生被生病的女孩说不懂浪漫,就偷偷化了老年妆,捧着个花回来的时候,真的爆哭爆哭。活着真好,我好幸运,好幸福。相比别人真的拥有太多了,我还在奢求什么呢,健康平安,好好活着,爱你相爱的人,爱你自己

49分钟前
  • 我好挑剔呀
  • 推荐

哀而不伤的纪录片,终点皆是死亡,终点前的灿烂和爱才是人生.

50分钟前
  • ma
  • 力荐

今年看过的纪录片还真都不错

52分钟前
  • 甄子
  • 推荐

这部纪录片从一开始就像是“死神的倒计时”一样,提前就宣告了拍摄对象的死亡,接下来观众们所观看的每一秒,其实都是在见证他们一步步走向生命的陨落,这种结构的编排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纪录片观看过程的“未知性”,但同时带来的情感冲击也是更直接的。片中印象最深的段落莫过于王思蓉被推出手术室,妈妈看到女儿身上的伤口,害怕得不断后退,不由自主地背过身去发抖痛哭。镜头没有直接展现伤疤的面貌,却真实地记录下一位脆弱又坚强的母亲内心的伤疤,这个镜头的份量宛如千钧之重,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也避不开。其实这样的纪录片不好拍,但只要选对对象,也很难拍得难看,毕竟遇到这种事每个家庭都有太多话可以说了。整体当然是推荐的,但我个人感觉,这个纪录片太多“提炼”了,开头结尾都是那种总结好的中心思想式的金句,反而显得赘余。

57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以倒序的方式记录了两个癌症患者(两个家庭)最后的生命旅程。。。再一次让我坚定了我人生唯一的愿望:希望我父母有尊严和尽可能少痛苦的走完人生。送走他们以后,我什么都无所谓了。.或许,大家说的都是,有爱的人陪伴走完最后一段旅程是幸福的。但我却觉得,如若没有爱人和孩子,我大概可以无所畏惧,因为没有牵挂。.叮嘱自己:活着的时候,我一定要对我喜欢和爱的人无限好。但我不要再“爱”人了,不敢,也不能,因为我实在不够坚强。

58分钟前
  • karen.chow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