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妳

爱情片大陆2014

主演:周冬雨,林更新,隋凯,王啸坤,龚格尔,李岷城,赵思园,曹阳,张子枫,李砚,石兆琪,杜扬,周浩东,姜志刚,张小北,孙德元,凯伦·阿姆斯特朗,约翰·布埃诺,大卫·肯尼斯·沃恩,迈克尔·J·吉拉普,奈津子,Dan van wert,Dan kern,赵泽文,冯千卉,陈一榕

导演:郭帆

 剧照

同桌的妳 剧照 NO.1同桌的妳 剧照 NO.2同桌的妳 剧照 NO.3同桌的妳 剧照 NO.4同桌的妳 剧照 NO.5同桌的妳 剧照 NO.6同桌的妳 剧照 NO.13同桌的妳 剧照 NO.14同桌的妳 剧照 NO.15同桌的妳 剧照 NO.16同桌的妳 剧照 NO.17同桌的妳 剧照 NO.18同桌的妳 剧照 NO.19同桌的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0:59

详细剧情

成功在美国立足的青年林一(林更新 饰)收到了初恋女友周小栀(周冬雨 饰)寄来的结婚请帖,百感交集的林一准备回国参加,坐飞机的途中他回忆起了自己和周小栀长达十几年的故事。少年林一第一次看到同桌周小栀(张子枫 饰)时就喜欢上了这个文静的小姑娘,但是直到高中毕业两人也没有跟进一步的发展。大学时两人考到了同一所学校,遇到了假冒留学生Tom(隋凯 饰)、文艺青年王尔德(王啸坤 饰)、胖子学霸龚兵(龚格尔 饰)、沉默男李潇(李岷城 饰)、胆小姑娘赵晓溪(赵思园 饰)和美女曹阳(曹阳 饰)等一众好友,随即开始了他们的热血青春……  本片取材于高晓松创作的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同桌的你》,高晓松出任了本片的监制。

 长篇影评

 1 ) 别打着“青春”“同桌”的牌坊圈钱了!!!

烂片,这他妈也叫忆青春?还是我的青春太过疯狂?这逼玩意丝毫没把老狼那首《同桌的你》拍出来,还非要生拉硬拽用这歌,结果搭在一起完全就是两个次元的东西,更稳稳的衬托片子low,所有音乐歌曲都不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凌晨屋顶那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严重跑题,我跟你因同桌相识,然后一见钟情,然后就至于跨越一二十年的虐恋?这样的话压根同不同桌都无所谓吧?我上课外补习班看上一姑娘照样能续上这个剧情。什么叫同桌的你?就是上天赐予的良机让我和你坐在了一起,我可能之前就喜欢你,你可能之前就喜欢我,我可能之前不喜欢你,你可能之前不喜欢我,我可能之前很烦你,你可能之前很烦我,结果我们就是坐在一起了,这是事实,很难改变,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可能充满刺激充满甜蜜充满意外也可能充满狗血,但是一切最后都会因为毕业而画上句号,多年后不论我俩什么关系,相见之后我俩互相都会骂对方一句傻逼,掐对方胳膊肘下面的肉,把身边的面包当做橡皮掰成两半拽到对方脸上,然后露出已经沧桑的笑容,这个过程才叫同桌的你,不是他妈的这逼玩意里呈现的一个过场!青春的特点之一“暴动的荷尔蒙”完全没体现出来,不真实,还没创意!这种东西居然还能小席卷票房!导演和编剧都该死妈!

 2 ) 同桌的你个毛线啊

吐得槽点实在是太多了!!

被很喜欢周冬雨的小姐妹拉去看的,看的还是24号的首映+见面会。

就连哭点很低的她也忍不住吐槽本来准备好眼泪和纸巾的,但电影就像一个个简短的MV拼凑出来般,完全没有哭点。写影评都是浪费时间,但看到另一个关系还挺好的小姐妹说它不错,一下子就郁闷了。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电影上出现分歧呢,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下我的不完全槽点:

1.从电影的题目开始说:这跟同桌的你有个毛线关系啊,就一开始初中的他们是同桌,后面完全扯不到!!本来还期待一些同桌之间的趣事的,完全没有!为什么不干脆叫同校的你,同世界的你呢!

2. 剧情还能再老套又扯淡嘛???找不到什么共鸣:欺负女同学,帮着打架?我们那时候都是同桌最欺负你了; 堕胎? 有几个女生会在那时就那样了;一起考上大学就当你女朋友,最土的激励方式了!后来什么当几分钟的女朋友,我是男朋友早就不干了,你他妈爱谈不谈,装什么小清新吊人胃口(话说在那几分钟就能怀上?);因为拒签分手,你上不了斯坦福不能上其他大学吗?想在一起怎么就像隔着银河一样难了呢,明明没有小三和父母的阻碍啊;大白兔奶糖,铁皮青蛙,非典,911,有种刻意安排来提醒一起经历的岁月,每点浅尝而止,事件与事件之间无任何联系。特别是非典那段,扯死了,是拿非典在开玩笑嘛?911和那个外国演员,和电影有毛线关系,去掉也不会影响剧情。

3.男女主角,长得就那样儿吧,没有什么吸引人的特质,都不知道有什么好喜欢的,更不知道感情是如何递进升华的,男主就靠一副死皮烂脸的样儿追女神,也太好追了吧,一点都不感人!前一秒因为堕胎吵架,后一秒又爱得死去活来抗击非典去了!完全不交代剧情,突然得都失忆了吗?把观众当猴耍哇!!配角一个个的就更没有鲜明个性了,全打酱油。那么苍白的感情故事,在同类型的青春片里,那些年和致青春妥妥得甩它几条街了!!

4.结尾的重逢,就呵呵了。女主是情报局的么,身在中国却能监视男主的一举一动,爱得那么深切了,还不想法子去美国?十年时间,一次次申请,就那么难嘛?好吧,就算女主因为签证心灰意冷,但电影根本就没去着重地刻画,所以整部电影就是在拼凑,凑到98分钟,再来个人生残酷又现实的主题,以为这样就有多深刻了么。

总之,借着同桌的你之名抒发美好青春却产生不了任何的共鸣,浪费了观众本来累积好迸发的情绪,实在可气啊。

 3 ) 我的同桌不这样

这部电影,是从那首著名的《同桌的你》引申出去的,类似的,还有《栀子花开》《外婆的澎湖湾》,一首流传已久的歌曲,似乎一定有什么故事,也似乎一定要把它拍成电影,才算圆满。
于是我开始期待李春波的《小芳》,郑智化的《水手》,李琛的《窗外》。

翻看最近几年关于青春的电影,大都串联了95年至今的所有大事件:千禧年、大使馆被炸、911、申奥、非典,真是换几个主角,就能拼一部青春回忆影片;同时还有的就是不变的桥段:单车、高考、打架、流产、出国、父母棒打鸳鸯,我连说“俗”的兴趣都没有了。

可我们的青春真的就是这样吗?
高中时,同桌的你,
每天放晚自习之后,骑着单车,远远的跟着我回家
圣诞节那天,在我的抽屉里放一张带圣诞老人的贺卡(没署名)
我生日那天,在我的抽屉里放一张张信哲的专辑(没留言,除了画了一个傻丫头在傻笑)
情人节那天,在我的抽屉里放一盒金帝巧克力(依然没署名)
文理分科的时候,通过我的闺蜜(那个年代叫好朋友)打听我读什么
高三每一次放榜的时候,站在文科班的榜单前,数着我的排名
但一直到高考前,我才知道你是谁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漫不经心的问我准备报考哪所学校

上大学之后
一起上课、一起图书馆自习、一起吃饭、一起吵架
一起那啥啥,也没见过有几个真的去流产的
也有人想来插一杠子,有想当第三者的,也有想棒打鸳鸯的
日子吵吵闹闹,哭哭笑笑而过
找工作的时候,已经不包分配了
多半有一个去考了研究生,另一个工作供着
都工作的也不管好赖工作,两个人也还是往一起凑的
要出国的,也只能挥泪再见,再也不见

在一起了
一起租房、一起买房、还贷、买车、结婚、生子

我们的青春,再次回忆起来,也真的是平淡
故事永远是别人的精彩,鞋子合不合脚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同桌的你,只是在同学聚会的时候
那个让女生会想去精心打扮的借口
那个让男生想多喝2杯起哄自嘲的噱头

谁的人生里,没有那个借了一块橡皮的同桌的你呢。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跟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会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4 ) 纪念我们的青春

去看了同桌的你。片尾曲响起,前面四个女孩迟迟不动,可能跟我一样,在奢望一个完美的结局。发觉其实我们也是活在电影一样的现实里。那位曾经一同经历青涩与疯狂的少年,我们最终没有在一起。记得这两年我单身期间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一直不谈恋爱,像闺蜜佳说过的:总感觉少了什么。不是没人追,但是这些人中再没有一个愿陪我经历,陪我疯狂,做着不做作却让我感动的事。没有一个!他们只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得到,得不到就离开换个目标。在明天太阳升起我依然要面对现实之前,给自己一段回忆致青春,致初恋,致同桌的你。这歌词写的真TMD的好!呵呵。——送给所有怀念最纯真爱情女孩。

 5 ) 所谓浪漫,就是没有后来

每一个坚信着永远跟未来叫板的英雄,都是烈士。

还没有老去就缅怀青春似乎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从《那些年》到《致青春》,多少荷尔蒙喷满荧幕,又有多少眼泪浸湿纸巾,但哭过之后几番感慨我们的生活依然要继续,有条不紊。

而《同桌的你》在今年的青春电影中有些不一样。

男主角摆在讲桌旁的座位,或许你犯错时也被罚坐过;

女主角爬到三楼砸破玻璃让男主角逃出隔离楼,或许你也这么明知是错却义无反顾过;

你或许没有遇到和兄弟一起追的女孩,没有遇到过青梅竹马至成年的发小,但你总会有一位同桌,帮你削过铅笔,也刻过你的橡皮,给你传过纸条,也打过你的小报告。

《同桌的你》刚开始有些类似台湾电影《女朋友男朋友》,把一个时代的少年成长浓缩于一个校园,在一个体制大背景下演绎属于青春的小感情,高晓松显然是把他所能想到的关于青春的细节都杂糅进影片,一见倾心妹子、做多少分钟情人、窃听女生宿舍、开房复习四级、堕胎、洋学生浴室群架、离国后分离,并把握时间点切入入美大使馆游行、911、非典等。

高密度叙事,明快狂欢,却舍弃《毕业生》式逃婚,沉重煽情。

在这个青春题材已然泛滥的市场,能有这样一部作品哼着你熟悉的曲调、讲着你经历过的年少,其中总会有一些镜头精准地戳中泪腺,照进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猝不及防。

周冬雨最好的一场戏是十年后的酒席,她烫着成熟的发型,故作姿态地拿出女主人的架势,却在林更新一句话之后全面崩溃。

她抬起头,咬着唇,一滴泪就恰到好处砸在观众的心上,砸得生疼。像心疼曾经的自己,像心疼初恋的那个女生,像心疼一个蹲在街边哭泣的初中生。记得她哭着说,林一,我们谁都没有错,我们谁也不欠谁。

对啊,谁也不欠谁。多少曾经以位永远的感情最后败给了时间,但最后我们也都可以释然,因为在纯粹感情这场博弈里,我们始终势均力敌,即使每一步都走错,至少每个人都问心无愧,爱过。 林一曾经不懂责任伤害过周小栀,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周小栀为两人描摹的未来蓝图到最后却因为挫折而放弃,只留林一独自漂洋过海。

十年之后,他收到她的婚礼请柬。最动人心魄是林一在婚礼上臆想出的奔跑,与十年前两人逃离非典楼一样把青春彰显得流光溢彩,手上牵着最爱,身后是兄弟相助拦住所有阻碍,当象征囚禁的大门被再次重重关上,仿佛前途又是有你有我还有光。

但是,故事的最后是她面对神父在教堂承诺:“我愿意”,他坐在观众席只是握紧了手里的口琴。高晓松不再年轻了啊,我们都不再年轻了。

其实故事最好的结局就该是这样吧,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让值得回忆的人和事,就只住在回忆里吧。 因为所谓浪漫,就是没有后来。

 6 ) 拒了北大去了厦大申Stanford不留备校最后去当奶茶婊的智商拙计的同桌的你

今天和几个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吃完饭想找点乐子。有同学提议说,我们去看《同桌的你》吧。我说,别看,那是豆瓣三分片。该同学说,我看过一遍,就是冲着豆瓣三分片去的。

于是我们就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新中关的地下二层。

在拿票的时候,我看到了屏幕上的预告片。出来以后,我觉得预告片比正片好看。

一句话概括这部片子就是:试图将《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做一个混合,然而却搅出来了一坨屎。

开头,几个地标性建筑的镜头显示出这是纽约,然后男主用各种具体的生活细节介绍自己,”早餐都要米其林七星餐厅“,”开加长型limo上班“,有没有《小时代》开头的”既视感“?

大学室友合伙做社交平台网站,正逢互联网创业第一轮大潮,前景似乎无限美好。男主做社交网站的点子来自于舍友找不到女朋友的困境,是不是有点《社交网络》的味道?

大学生活啊爱情啊毕业啊现实选择啊,你有没有嗅到《致青春》的气息?

并不是说这些元素是《小时代》《中国合伙人》或者《致青春》各自独有的,也不是说《同桌的你》用了这些元素就是抄袭和模仿。如果能融合得好,能用这些东西使得故事的内核更加坚实完满,那么这些都没问题。

但问题是,这个故事的内核是什么?

片子的情节很简单,男女主角中学同桌,男主保护女主,互生情愫。高考中,女主为了和男主在一起,放弃了北大而考入了厦大(我不想吐槽这个桥段),两人在大学里成了那男女朋友,期间经历了吃醋、堕胎等几个过程,毕业的时候男主去了美国,女主没能去成,约好一年以后去,结果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没去,于是二人分手。十年后男主回国参加了女主的婚礼,在婚礼上幻想抢婚,最后怂了。

故事的时间跨度为20年,在这20年中,男女主在谈情说爱的同时经历了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2001年”911”事件、2003年非典等重大事件。片子似乎想要借这些历史事件展现男主女主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然而你可以发现,这些片段加得十分牵强,甚至于使得整个片子都变得充满了奇怪的味道。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此时引起国人一片愤慨,这也是我记忆中除了2013年钓鱼岛热潮之前最后一场合法的大游行。然而这部片子里,男主听到新闻后的幻想景象中,枪支、军服和同学的表情更像是一场狂欢,似乎这一事件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男主号召游行,而临近高考的同学都不愿意去,于是男主一个人去参加街上的游行,而女主去劝男主回去,男主趁机以“做我女朋友”要挟。而整场游行在电影中处理得像是一场暴动,警察面无表情地挡在使馆门口,像是镇压。而男女主被游行的人群挤得似乎快要失散了,男主赶紧去牵住了女主的手。这个镜头酷似近年来各种民国片里男女主在乱军乱民中拼命相望。于是,一场爱国的游行,变成了暴民的盲动,变成了成全男女主的条件。我不知道导演是想借这样的处理传达怎样的信号?男主一腔国族愤慨,被女主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而女主从影片的一开始,就反复强调,她的目标,是斯坦福大学。

在高中积极参与游行的男主,到了大学,主要时间是在泡妞、打牌和捣鼓一个“社交网站”,并且这个社交网站的创意似乎还层层传递,启发了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高中搞政治,大学想创业,横批:时代步伐。然而这种创业的叙事更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先前比你阔”,似乎在说,社交网站是中国人先发明的,你们不过是剽了我们的点子,我们的男主要不是为了把妹,早就把大旗插到纳斯达克了。你可以很清晰地嗅到那种意淫过后面巾纸团里散发出的石楠花气息。

2001年“911”事件的处理更是扯淡。影片里插入了“911”事件中大楼倒塌的真实影像,然而长达10秒的镜头过后,是女主坐在厕所时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是什么奇怪的剪辑逻辑?阳具形状的大楼伴随着悲烈的BGM倒塌,然后女主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是象征着女主对于美国的幻想的幻灭,还是女主对于男性的幻想的幻灭?然而这种幻灭丝毫没有在情节线上发生作用,女主去堕胎以后虽然和男主闹别扭,然而在非典时又死心塌地地跑回去了。

2003年“非典”时期的剧情也不知道是哪个没有脑子的编剧加进去的,男主所在的宿舍楼有人发烧,于是整个楼被隔离,女主担心男主,于是就和男主的哥们和自己的姐们去救男主出来。男主女主隔窗告白后,大家在医护人员和保安的追逐下从楼里跑了出来。对于这个情节,稍有智商的人都会想吐槽却吐不出来,因为这群人实在太无脑了。瘟疫时期隔离疑似病患的合理措施变成了对自由与爱情的囚禁,无视常识试图跑出隔离区的行为被处理的像是胜利大逃亡,背景居然还配上了《We are the champion》,并且在最后男主的抢婚幻想中还成为了参照的回忆。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这段情节,只能说,这是对观众智商、社会常识的一种侮辱,更是对非典记忆的一种侮辱。11年前,我们是如何充满恐惧而又坚强地面对疾病天灾,整个社会是如何一点点地建立起对于重大流行疾病的应急措施,”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艰苦努力,在《同桌的你》这里变成了一个笑话。

在历史记忆的层面,《同桌的你》显示出了一种暧昧的态度,而在故事的主线,也就是男女主角的情感方面,这部片子同样不知所云。观众无法理解片子究竟想表达一种怎样的爱情观。是青梅竹马不敌时间侵蚀么?然而”时间“没有被表现出来,女主这一秒还爱得深沉,下一秒就打电话说分手了,时间和距离对于爱情的伤害丝毫没有表现,”十年“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那么,是想说爱情不敌现实么?是想说权钱逼人放弃爱情么?也没表现出来。女主最后结婚对象似乎很势利,然而他的傲慢与粗鄙来得毫无缘由,更像是为了黑而黑,一直在龇牙咧嘴大秀颜艺。而现实对于爱情的阻力,更是毫无展现,女主说自己申请两三年也去不了斯坦福,想去美国也过不了签证,而她料想男主是不会回国的。我看到这里只想说,卧槽,去不了斯坦福你可以试试稍微低一点的学校啊,你爱男主爱得那么深沉,Top100也可以先将就着,后面的事情以后再说啊,而且去美国的旅游签证那么难么?你们都爱得这样深了,先结了婚然后申探亲的签证不行么?如果女主这一切都不是借口,那么只能说明,她的智商真的不适合去斯坦福,北大没要她真是明智的选择,不然说不定她还会申到哥大下面什么奇怪的女子学院,然后跟国内一家知名电商的老板在一起。

男女主的情感线如果需要一个合理解决,就必须把2003年男主去了美国后的十年里发生的故事写出来,然而前面初中高中和大学里各种白烂的情节已经占了四分之三的篇幅,而这部一看就是想借”同桌的你“这种噱头来骗怀旧钱的片子又不可能分成上下集来卖,所以在最后男女主醉后痛哭着相互倾诉的时候,我忍不住露出了恶意的笑容。

说到这里,女主的斯坦福情结真是来得奇怪去得奇怪。从初中开始就一直说要去斯坦福,女主父亲也一直相信女主的理想。但是为什么是斯坦福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故事啊,除了斯坦福就不去,哪怕去不了美国没法跟心爱的男主在一起,也不换个志愿?这种执念完全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这个片子黑了四所大学:北大,厦大,斯坦福,还有清华大学。还黑了一些职业:城管、农业科学研究者、码农、金融男。在最后的婚宴上,你可以看到女主的结婚对象是如何无情地鄙视这些职业的,以及在男主进入大学时片子的旁白是如何对这些专业进行无情的歪曲的。编剧是傻逼,真的,导演也是。

最后,这部片子的名字应该叫做:《拒了北大去了厦大申Stanford不留备校最后去当奶茶婊的智商拙计的同桌的你》

 短评

橙天嘉禾的超前点映,周冬雨最后一句台词讲完,全场异口同声的“唉”,顿时在这个雨天感到一丝温暖

6分钟前
  • 风起时分
  • 力荐

好想带着你,去看看从前的我……

11分钟前
  • 神经质病人
  • 力荐

被狠狠戳中,于是不要脸的强推!

16分钟前
  • Eccentric Cat
  • 推荐

付出那么多之后分开像拉稀一样随意?貌似拍青春疼痛的这些人永远只敢讲开始的喜悦和结局的惨淡,却不敢面对一个为什么。泪点倒是很多,但是逼出来的。

19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较差

能换个像样点的女主角么。三星全都给林更新。

20分钟前
  • 你是无二
  • 还行

尽管被光线叫去看免费场,但还是值不回地铁费啊。

22分钟前
  • Obtson
  • 很差

相当腹黑,女学霸都会被男学渣反超,但决定生活质量的是能否嫁得好。

24分钟前
  • 猱困困
  • 还行

果然是"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

26分钟前
  • OlOlulu
  • 较差

内地版《那些年》,没想到两主演外形气质这么搭。

28分钟前
  • Lily Chou-Chou
  • 还行

提前放映场,基于两位主演的演技,去之前没抱太大希望,结果它却以真实地复制了那段青葱岁月而感动得我泪流满面,现实而残酷的青春,对于结尾电影院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叹息声,我却略感心安,这才是初恋应有的情怀。

31分钟前
  • 缺心眼儿啊你
  • 推荐

本来以为是烂片!没想到被惊喜到了!虽然前半部分有的地方编剧设置的太生硬了。后半部分很喜欢!大家还是多支持下吧!国产小清新的良心制作。

33分钟前
  • Supreme小宇宇
  • 推荐

《致青春》《那些年》《青春派》《80‘后》《老男孩》《合伙人》……中国式校园青春到《同桌的你》该完结了吧。

3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换个女主,片子应该就好一点了

41分钟前
  • Nitz
  • 较差

新导演们能多学习下导演技法吗?

43分钟前
  • 小裁缝
  • 较差

我以为男主会抢婚,结果败给了现实

46分钟前
  • 小妖の七七
  • 还行

申请斯坦福失败签证两次被拒就“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就”我们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你这不是败给了现实,是败给了作。

49分钟前
  • 屈晓松
  • 还行

求矮大紧们快点放过电影吧,别祸害青春了行不行,它还是个孩子。偏不!这年头贩卖情怀可赚钱了呢。别的国家拍,叫点石成金。在天朝呢,叫勾点芡变屎。

5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较差

不要以为每秒24帧就比小时代好了

52分钟前
  • jerry2bbmm
  • 很差

我就说一句,周小栀没去美国是因为21分钟减去洗澡时间后太短

5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还是那点事,还是那些年一样的拍法,每年都会有这么几部类名片,但拍再多遍也总是能戳到你,原因只是因为感情。这些场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只要你年轻过,就一定无处遁形。但历史的串联缺乏惊喜,过多的幻想场景是双刃剑,最后结局之后的当头一棒非常不爽。林更新帅到出水,周冬雨只能演嫩无法成熟。

57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