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

爱情片意大利1988

主演:安东内拉·阿蒂利,恩佐·卡拉瓦勒,艾萨·丹尼埃利,里奥·故罗塔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剧照

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2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3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4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5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6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3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4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5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6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7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8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19天堂电影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59

详细剧情

意大利南部小镇,古灵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萨瓦特利·卡西欧 饰)喜欢看电影,更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菲利浦·诺瓦雷 饰)放电影,他和艾佛特成为了忘年之交,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好心的艾佛特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搞了一次露天电影,结果胶片着火了,多多把艾弗达从火海 中救了出来,但艾弗达双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会放电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师。 多多(马克·莱昂纳蒂 饰)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阿格妮丝·那诺 Agnese Nano 饰)。初恋的纯洁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对小情侣的海誓山盟被艾莲娜父亲的阻挠给隔断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莲娜去念大学。伤心的多多在艾佛特的鼓励下,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 30年后,艾佛特去世,此时的多多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导演,他回到了家乡,看到残破的天堂电影院,追忆往昔,唏嘘不已。多多意外地遇见了艾莲娜,往日种种,真相大白,他们如何面对彼此?©豆瓣

 长篇影评

 1 ) 那些与西西里有关的故事-----托纳多雷的人生哲学三步曲

托纳多雷,就是意大利籍的上帝。
我说的这个人,是一个拿自己编故事的意大利人,编了故事再用电影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大家知道,如果你不断的给别人讲同一个故事,你会不断的从自己的故事里发现奇迹。托纳多雷就是这样,他一边讲故事一边巩固着发展着自己的人生哲学,直到有一天,他成了我的上帝。
他最广为人知的三个故事是这样的。

第一个故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天堂电影院(1989)
西西里相对闭塞而匮乏的小村镇里,一个叫托托的男孩子迷上了放电影的行当,终于跟镇上唯一会放电影的艾费多大叔交上了朋友。这座名叫天堂电影院的建筑是小镇唯一的娱乐消遣,人们几乎吃喝拉撒睡在这里。而一场大火摧毁了天堂电影院也熏瞎了艾费多的眼睛,有钱人重建了它而放电影的工作理所当然的落到了小托托的肩上。从此小托托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人生。在这里他遭遇了他的初恋,遭遇了他的青春,而战争来了,小托托服兵役,离开了小村镇也离开了他的爱人艾莲娜。当他回来的时候艾莲娜已经不在了,艾费多逼迫小托托离开这座“受了诅咒”的村庄。几十年后,功成名就的小托托回来参加艾费多的葬礼,重拾起曾经的回忆,见证了曾经辉煌的电影院让步现代文明而轰然倒塌。

第二个故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海上钢琴师(1998)
故事发生在1900年的一艘满载着去美国的移民的大船上。一个移民弃婴被老船员捡到并抚养长大。这个叫1900的弃婴是个天才钢琴师,直到27岁都不曾离开大船,而一直在海上为各种移民弹琴。名声鹊起,爵士鼻祖特意来船上斗琴失败而归,唱片公司专程到船上来为他录制唱片他却把唱片毁掉了。他的好朋友,一个小号手不断劝他下船去享受生活,他都拒绝了。自从一个女孩子出现了,他开始犹豫是否下船,却终究在踏上陆地的瞬间停住了。而大船终于要报废了,他就义无反顾的死在了毁船的炸药中。

第三个故事: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2)
战争带走了一名叫黎诺的上尉,留下他的美丽的妻子玛莲娜在小镇独守空房。镇上的男人男孩们都想要得到她,其中包括一个叫雷利多的正值性成熟期的男孩子。流言蜚语来了,女人们刀一样的嫉妒来了,玛莲娜在家长里短中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女人们争相讨伐的对象,她孤立无援,终于为了生存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德国人来了又走了,女人们拉起“德国娼妇”的大旗,当街侮辱玛莲娜。玛莲娜被迫离开了这里。而黎诺没有死,他拖着残肢回到了这座小村镇,在雷利多的帮助下,黎诺找到了玛莲娜,并安然无恙而昂首挺胸的回到了这里。小村镇的人们终于开始善待他们。

这就是托纳多雷给我们讲得三个史诗一样的故事。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故事的四要素。

人物篇
一开始我就说了,托纳多雷在拿自己编故事,而且一直说的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故事主人公的三次蜕变。
小托托—1900—雷利多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小托托和雷利多都是托纳多雷的影子,而1900本就不算是个名字。
从性格上看,三个人的最大共性就是执着,并且不为他人意识所转移。小托托就是喜欢放电影,直到后来还拍电影,显然是最接近托纳多雷生活轨迹的一个人物,那就是一部自传,托纳多雷把他的人生最表面化的给大家讲了一次。1900就是喜欢弹琴,不为任何目的的弹琴,他就是喜欢在船上,不管你说外面的世界多么美,这是托纳多雷的性格和理想。雷利多就是喜欢玛莲娜,就是想要好好爱她,所谓性需求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可见托纳多雷找到了最深层最本质的一个自己。所以托纳多雷用这三个主人公由外及里地把自己展示给大家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自己的灵魂。三位一体。
艾莲娜—船上的女孩—玛莲娜
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艾莲娜和玛莲娜是同源的,而船上的女孩如果有名字,我相信她也一定叫什么莲娜。我们不难相信,在托纳多雷的生命中必然出现过一个莲娜,突然闯入了他平静的生活,卷起千层浪,却又只是昙花一现,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艾莲娜是突然出现在校园里的,船上的女孩是突然出现在船上的,玛莲娜是突然出现在街头的。她们的出场都像是闯进来的,并且男主角都是一个偷窥者的视角,在镜头里,在窗玻璃上,在一个满是观众的舞台上。总之男主角都是在暗处,而那女人就是光明,她为他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光亮和喜悦。如出一辙。
艾费多—小号手—黎诺
这三个人都是孤独的男主角在故事里几乎唯一的朋友。艾费多是一位长者,他教会了小托托放电影的技术,并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小号手是一个平辈,他们共同探讨并经历人生,相互理解,各走各的路;黎诺虽然也比雷利多年长,但他却是一个受雷利多帮助的人,在故事里他是盲目的,混沌的,而雷利多才是看清了事情真相并帮助黎诺解决困境的人,所以这时候的男主角已经从一个被引导者成为了一个引导者。其实我认为,这个角色是托纳多雷的一个“凡世理想”,虽然他自己都超脱了,但还是留下了一个他的肉身在凡世,勇敢的用他自己的方式生存在这体制中,让艾费多留在小村镇善始善终,让小号手带着1900的梦想留在人间好好生活,让黎诺带着伤残之躯救回心爱的玛莲娜并跟她一起回到那村镇承担那一切。一脉相承。

时间篇
战争是托纳多雷一直纠结着的一个名词,他没有停止对战争的愤怒与讨伐,所以在这三个故事里,战争是渐渐从背景走到了前景。
《天堂电影院》中,我们只看到了战争的一个侧脸,看到匮乏而贫穷的人们用电影来充斥自己的生活,最悲哀的不是物质贫乏而是精神贫乏,我们从那感慨岁月如梭的苍凉中看到了赤裸的灰色调。而小托托去服兵役了,作为一名战士,他不得不抛弃他的故乡他的青春和他的爱人,虽然没有看到战争的残酷,但作为战争的棋子,战士为了准备战争而做出的放弃和牺牲都足以让我们透视到战争的灾难所在。
《海上钢琴师》本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故事,1900这个数字是一个开启,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当那些移民大声喊着“America!”的时候,我们从那兴奋的希望中也嗅到了关于America之外那些地方的绝望。最后小号手问1900的话字字锥心:“你一直弹琴么?即使是在战争中?即使没有人跳舞?即使炸弹砸下来?”影片又为我们隐去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只给了我们一个概念的画面,当没有人跳舞,当炸弹的轰炸声此起彼伏,却一直伴随着坚决和恢宏的钢琴声,该是多么凄怆。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就把战争抬到了最前面,托纳多雷大胆的把他所有的思考都赤裸裸的展现给大家看。黎诺上了战场,留下了美丽的玛莲娜,于是才有了所有的嫉妒和仇恨,才有了这个故事。战争让玛莲娜成了寡妇,成了男人们的心头肉和女人们的心头刺,人言可畏,终于把玛莲娜逼成了一个所谓娼妇。我们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些男人女人多少都有些变态心理,是不是环境让他们自身充满了绝望?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最悲伤的是战争致残的黎诺归来却不是迎来尊重和赞扬却是挖苦和嘲讽,黎诺终于觉醒了,他大喊出“我是在为什么人打仗的?!”
是啊,战争究竟是为什么?
说到底,战争就是几个人的政治游戏,却陪葬了无数心不甘情不愿的生命。意大利是二战的罪人,意大利人本身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多少人为了错误的信仰或者生存的压力披坚执锐,奋勇杀敌,流血牺牲。可是何为“敌”?我们同样是人类,为什么要自相残杀?战争不是哪一个国家或者哪一个民族的灾难,而是整个人类的,当人性泯灭,当兽性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和身体,世界末日终于就要来了。
所以和着血泪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终于自杀了。张纯如是没有走出来没有看清楚,而托纳多雷找到了出路。
怎样面对全人类的灾难和残忍的人生,这就是托纳多雷一直探索的主题。
试问战争可以避免么?我认为不可以。我们的文明就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原罪,是人性的不可避免的灾难。动物就没有战争,顶多只是战斗。
而战争的残酷只属于这些自作聪明的人类。

地点篇
那些在西西里发生的故事,我的题目就是这样说的。所以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西西里。
而西西里究竟在哪里?
西西里到处都是,我为它定义的中文翻译是,被诅咒的地方。
“被诅咒的地方”是第一个故事里艾费多的定义。他告诉小托托,小村镇被诅咒了,要他离开这里,永远都不要回来。于是小托托听话的离开了这里,直到回来参加艾费多的葬礼。
在《天堂电影院》里,“诅咒”还没有很露骨,我们只是看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匮乏,看到许多梦想的幻灭,看到太多的不如意和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我们还看到,小托托从“被诅咒”的地方走出去功成名就,看上去是解脱了,却总还有一种莫名的悲伤感。这种悲伤感,其实源自“诅咒”还不曾解除。
《海上钢琴师》就把“诅咒”形象化了,就是最有标志性的自由女神像。从一开始一声“America!”开始,那些盲目的被一种莫名的希望冲昏了头脑的脸和心灵就为故事奠定了基调。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人们是从一个怎样的“被诅咒的地方“逃出来的,也可以隐约感受到他们即将逃去的这座叫做“America”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天堂。所以1900停下来了,他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我看见的,而是因为我看不见的。连绵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
尽头是什么?是归宿。归宿是什么?是死亡,是家乡。所以托纳多雷把他的故事叫做“回家三步曲”。
哪里才是家乡?有人问,《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玛莲娜为什么不离开那里?是啊,那里的人类那样残暴而无理的对待玛莲娜,她为什么不离开那真正“被诅咒”的地方?可是去哪里呢?回家么?哪里才是家?好在托纳多雷最后终于找到了家,他安排玛莲娜跟随黎诺又回到这个“被诅咒”的地方;好在当他们再次回到“家”,终于有点温暖的气息了,大家不计前嫌,相安无事。当我们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勇敢的挺过来,并用最大的包容心去尽弃前嫌,要处之泰然,要超脱着看这世界。
故事都发生在西西里。西西里,就是意大利的南京。

事件篇
神说,我们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赎罪的。我们生来就带有原罪。
托纳多雷编了三个故事,成为《圣经》。
我说过,托纳多雷从没有放弃过对战争的控诉,因为那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原罪。他一直都在探求如何面对灾难的人生,他是一个向导。
我也说过,这三个故事实际是同一个。因为三位一体。基督教里就有三位一体,圣父,圣子,生灵,三位一体。《天堂电影院》就是圣父,他给我们平铺直叙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给我们以生命,给我们以基础;《海上钢琴师》就是圣灵,当我们无法忍受想要超脱就要向他祷告,他的灵魂就住在我们的心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就是圣子,就是我们的耶稣,他是神派到人间来指引我们如何面对灾难的,他与我们那样亲近。
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灾难的人生呢?
首先托纳多雷把人生最浅显的名利场的事情给我们说了个清楚。
在《天堂电影院》里,托纳多雷还没有走出名利场的束缚,他还是让小托托从一个“被诅咒”的地方逃到了另一个“被诅咒”的地方,去追名逐利,去功成名就,仿佛得到了解脱。但那灰色的基调从来都没有从电影里抹掉。故事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现实,就像那个公主和士兵的故事。那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不需赘述。
而《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托纳多雷就超脱了,用中国的哲学观念,就是成功的从“入世”过渡到“出世”,就是成了中国的陶渊明,中国的隐士。1900也曾经想要下船,也曾经想要到名利场去,但他清楚最可怕的是“看不见的”,是那人生现实的背后蕴藏着的人性的勃勃杀机。城市有那么多选择,那么多房子和女人,要如何选择?于是他选择远离名利场远离那么多血淋淋的杀机,他是真正的成为了隐士。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把他带回到名利场来。这一次的名利场虽然更加凶残,却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了。因为我们的主角学会在名利场中无视名利,就是我们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大隐隐于市”吧。那些流言蜚语就让他们来吧,我们的玛莲娜哪里怕,她只是为了自己的内心而活着。玛莲娜不会离开,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哪里都一样;玛莲娜也不会死去,因为死,毕竟也没有那么容易,都死去了,那谁还可以活着?所以《钢琴家》里的那位犹太钢琴家也没有选择去死,所以残酷的文革后还是有那么多坚强的人活下来。他们是怕死么?或许吧,可是活着和死去,哪个不需要勇气?生活的残酷是一个常态,人生的灾难是一个必然。而我们怎样要去对待?

Land is a too big ship for me.1900这样说。他希望自己不曾存在过。
钢琴有始有终,而音乐却是无限的。就像人生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却如此吝啬。
我们也许就是应该去寻求一个无穷无尽的生命。至少托纳多雷是这样认为的吧。
1900在最后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说,如果他临死被炸掉了一只右臂,到了天堂门口,天使只在废墟中找到一只残破的右臂,可是镶上了1900就有了两只右臂。如果是那样的话,如何画十字?
如何弹钢琴?
希望天堂有钢琴。这是1900的遗言。
天下的故事迟早都要讲完,况且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好故事比旧小号值钱。你们说呢?

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
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
                                       ------余秋雨

 2 ) 让我们心碎的总是时光

最近,我在给女儿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岛,岛上住着一个叫多多的男孩。多多特别爱看电影,他的梦想就是学会放电影,所以他整天缠着电影院里的老爷爷……”

这是托纳托雷时光三部曲中的《天堂电影院》,一个有关小岛、梦想、故乡、初恋、选择、放弃、离开、回来的故事。

调皮的多多有一双意大利人典型的又大又黑的眼睛,小岛上的居民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乐天、随性、充满激情,虽然战争的阴霾仍在,人们依然在电影院里找到天堂般的快乐与梦幻。

可惜人生不止这么一点点,时光不会容许简单的快乐长存。多多长大了,恋爱了,不起眼的乡下小子和银行家的女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就象士兵爱上公主一样绝对离成功很远很远。士兵和公主的故事是电影院老爷爷艾佛特给多多讲的:“有一次,国王为美丽的公主开宴会,有个士兵在一旁站岗,看到公主经过他面前,她是绝色佳人,他立刻爱上他,但卑微的士兵怎配得上国王的女儿?有一天,他终于设法接近她,并告诉她没有她活不下去。公主被他的深情感动,她告诉士兵:‘如果你能等我一百天,且日日夜夜在阳台下等我,百日之后,我就是你的。’听了这话,士兵在阳台下等,一天二天十天二十天,公主每晚往外探,他仍矗立终宵,风霜雪雨都抵挡不了他,鸟停在头上、蜜蜂叮他、他都不动,但是……在第九十天时,士兵全身已……苍白且瘦削,眼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他已支撑不住了,甚至连睡觉的力气都没有,公主一直注视着他。最后在第九十九天的晚上,士兵站了起来,提起椅子,走了!走了!”

多多也在金发碧眼的艾莲娜窗外等,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他等到了艾莲娜的爱情,却也等来了初恋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命运就是这样阴差阳错,他失去了她的消息,她亦没有看到他来找她的踪迹。

王家卫说:“如果不想被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绝别人。”象《东爱》里的莉香在最后一次约定中决定上了提前一班的火车,士兵选择了不去面对最后一晚的终审判决。海边,失恋后的多多重提士兵的故事:“我知道士兵为何会那么做,因为他明白,如果在一百天时,公主不承认她的约定,那么,士兵将会伤心难过、绝望地死去。所以他选择在九十九天的晚上离开,这样公主将会永远惦记着他。”

双目失明的艾佛特劝多多离开:“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幸福的星辰。日复一日地生活在这里,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但如果你离开一两年后,再回来时,每件事都会改变。线也断了,你会发现人事全非,属于你的都已经消失……”

于是,多多选择了放逐——在遥远的都市、在繁华的生活、在变换的女伴、在日夜颠倒的投入工作……三十年他没有回过故乡,隔离了那里的一切:小岛、大海、母亲、神父、天堂电影院……回忆,象多年前的一个吻,已经苍茫而遥远。

然后,在三十年后一个工作归来的疲倦夜晚,已成了著名导演的多多听到了艾佛特的死讯。斑驳的光影里,仿佛已是前世的人与事,却仍然那么准确那么深切地击中了他的心。

回到多多小的时候,他常常去偷被神父剪下来的情爱场面的胶片,屡禁不止,屡教不改。最后一次,艾佛特抓住多多:“我们做个交易:这些是送你的礼物,但是,一、你快滚;二、它们留在这里。”多多跑出去,过一会儿,想想不对,又回来:“这算什么交易?如果是我的,何必留在这里?”艾佛特以喝骂赶跑了这个调皮的小男孩。

多多的初恋和不切实际的向往就象是那些胶片。艾佛特告诉多多:它们是你的东西,但是你得把它们留在这里。艾佛特人为地阻隔了多多与艾莲娜之间的消息,结束了多多的初恋,他把多多赶离悠闲的小岛生涯,逼迫他在更远更高的天际飞翔。

为了参加艾佛特的葬礼,多多重回小岛。街头,咖啡馆外,他惊见一个酷似艾莲娜的年青姑娘,她是艾莲娜的女儿。夜里,海边,艾莲娜找到了沉思的多多,她仍然记得他爱在海边坐,她仍然为他们逝去的爱流下泪水。多多捧起艾莲娜的脸,深深注视她:“你还是那么美丽。”在那一刻,我的泪水潸然而下。

三十年,弹指间刹那芳华。象张国荣的歌里唱的:“恨这一生怨这一晚,谁说爱是这样难,恨爱之间分不散,红颜白发更觉璀璨。从前和以后一夜间拥有,难道这不算相恋到白头?但愿会相信缠绵时分手,能令我减轻了内疚,烧也烧不透恋火烧不透发白透。”

知道了真相之后,多多会怨艾佛特吗?也许在小岛上做个普普通通的放映员,和艾莲娜生三五个孩子,会是更幸福的一生。可是多多总是在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而不切实际的往往是不被允许的,象那些情爱镜头的胶片、象与银行家女儿的恋情……艾佛特残忍地夺走了少年多多的梦想:它们是你的,但它们留在我这里,你不能带走它。一个朋友看过电影后感慨:“看完以后我很恐惧,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在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有机会和唯一烙印在心理的女人相见一面。”这样的选择是很难的吧:选择拒绝幻想、拒绝爱情,人生会比较好过,也会容易功名成就,可是有些遗憾是终生的。选择了爱情、梦幻,一条路就注定崎岖不平,难免受伤再受伤。

当天堂电影院在轰隆声中化为瓦砾,即使是节奏缓慢的小岛生涯,也无力将所有的回忆留下。走在城市的街道,新楼复新楼,不用远到童年,仅仅是两三年前共朋友喝过茶的咖啡屋、常在下午去闲坐的公园、或是用了N年的邮箱、时不时会访问的网站,都一点没有保障地很快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电影里的多多身在红尘中,心却只是冰封住了,本质里,他仍是那个小岛上的男孩。重回旧地,重逢旧侣,过去的已无法挽回,但亲爱的,你仍是我最初和最终的爱。其实,艾佛特也知道的,所以他留给多多一卷胶片,电影的最后,多多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着艾佛特的胶片,那里集缀了所有被神父剪掉的情爱场面,多多渐渐笑了,边笑边流泪,这是艾佛特留给他的天堂电影院。

有一个朋友和她的先生正将分手。他们从大学开始恋爱,共同走过十几年。无法问为什么曾经那么爱过的人会变得一点感觉也没有,只知道分离时刻最难受的不是舍不得那个人,而是那十几年的岁月因为感情的逝去而变得不堪,以后怎样回忆呢?怎样回忆才可以绕过令自己伤心的人?

另一个朋友与爱着的人约定无论离合,三十年后一定要再见一面。多么奢侈的约定啊!三十年是那么长的一段时间。艾佛特说:“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是啊,电影里三十年过去,不过几十分钟,生活里,三十年的每一日都要靠肉身捱过,这里没有天堂。

三十年后你会在哪里?会是怎样的模样?谁会在你身边?谁会吻着你的脸?你在梦里叫谁的名字?有人会碰触你的发角吗?你的声音是谁在听?你的背影有谁在注视?

三十年后如果我们再遇,你还认得出我吗?你的眼睛会否有一刹那的闪亮?你会说“你还是那么美丽” 吗?

让我们向往的总是天堂,让我们心碎的总是时光。

 3 ) 无望的爱

《天堂电影院》,这次看的是导演剪辑版,长达2小时53分钟。Giuseppe Tornatore这“时空三部曲”中,我还是最喜欢《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像个春宵一刻的梦,它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闪光;而《海上钢琴师》,正如它的名字,是一个Legend,1900不是一个人,更像是一个影子,一个躲在世俗背后单纯的影子,一个无法脱离海洋无法适应陆地的影子。上岸,他不是偏执,而是害怕;《天堂电影院》是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家乡,每个人的初恋,是最后绵绵长长一直伴随到死,渗透到了血液里灵魂里的记忆和感觉。当老Toto30年后重新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的时候,那感觉丝毫未变,但周遭的人,物,景却早已天翻地覆,阴阳两隔,回天无术。我最喜欢的也是头发发白,功成名就的老Toto返乡的那段,他只有回到这里,才回到自己的心里。

Alfredo
Alfredo和Toto之间亦父亦友的爱成为贯穿全剧的一条线。Alfredo帮拿了买牛奶钱看电影,被妈妈发现打的Toto解围,Toto帮参加资格考试不会答题的Alfredo作弊,对于电影和放映机的共同爱好,让这两人成了忘年之交。但是Alfredo不希望Toto跟他一样,局限在这个几平米的放映室里,耗上一生的时光。这就是他执意让Toto离开,甚至不惜牺牲了Toto的初恋的原因。他像一个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在更大的空间里施展拳脚,因为他知道这个小镇的恬淡和平静最终会锁住这个孩子的潜力。Alfredo说,不准回来,不准想起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如此深沉的爱,大致Toto老了之后,成功了之后才会明白的。

Elena和母亲
和Elena的旧爱重逢是长版和短版的最重要区别。显然,作为一部电影,短版恰到好处,长版就画蛇添足了。但是之所以有个导演剪辑版,大概是为了给刨根问底的人一个交代,当然,也是给自己的青春一个完整的祭奠。那一段,虽然看着动人,但是因为它的不可能,它的挽歌性质,让我觉得无甚于有。毕竟逝者已矣,越追究越无奈,越追究越无法释怀。还有,Toto和妈妈的亲情戏也是一个看点,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妈妈对Toto很苛刻,甚至有点野蛮和不讲道理,但是慢慢地,尤其是在取了父亲的阵亡书回家的路上,妈妈拉着Toto的手,走着,后来搂了搂他的肩,我才看见这个母亲的坚强。长版中有一段Toto和母亲的促膝谈心,颇为煽情。母亲说每次她都要等到他放映回来,看到他睡了才偷偷下去锁上门,自从他走后,她已经30年没锁过门了,她干脆把锁拿了下来。最后母亲还对Toto轻轻说了一句话,忘了她吧。那个她,就是Elena。母亲终究是母亲,无论相距多远,相隔多少年,还是能看到心里头的那个人。

士兵的故事
Toto刚爱上Elena的时候,Alfredo给他讲过一个士兵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为他的公主举办宴会,有个卫兵看见公主走过,她实在太美了,他立刻坠入情网,爱上了她。但是卑微的士兵哪配的上公主?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告诉她他不能没有她,公主深深地受感动,她告诉士兵:你如果连续100个昼夜守在我的阳台下,我就以身相许。于是士兵等了1天,2天,10天……公主每晚都可以看见他,刮风下雨,他都不走,但是到了第99夜,士兵起立,搬起椅子,走了。后来,Elena和Toto分开,在海边,Toto告诉Alfredo他知道了士兵为什么要放弃了,因为要是等到100天,公主却毁约,士兵会心碎而死,所以他在前一晚离开,好让公主永远记得他。我是早就知道这个答案了,在很多年前看《东京爱情故事》,赤名莉香登上早一班火车开始就知道了,她也怕等到最后一刻,她的完子还是不来。她和完子注定只是两条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完成了短暂的相遇就要离开。因为缺憾,所以美好。

 4 ) 【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成名之作,以西西里岛为背景,描写了少年小多多成长的故事。朱塞佩•托纳多雷是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他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西西里岛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和社会风情。 影片讲述了西西里少年多多从热爱电影到成为知名导演的成长过程,因为电影的穿针引线多多与年过半百的放映师艾费多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感情,与艾莲娜萌生了纯真的爱情。 《天堂电影院》看起来更像是一篇散文诗,斑驳的建筑,昏黄的电影院,悠扬的钟声,蓝色的海洋共同构织了一个关于托纳多雷的独家记忆。这些零散的,琐碎的记忆碎片最终溶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情感洪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这部电影也是朱塞佩•托纳多雷对电影一种致敬,影片中播放了16个经典电影镜头,这是朱塞佩对前辈的一种致敬,也是对电影爱好者的一种致敬。 一、 主题 表层主题有两个:一是友谊,二是爱情。 该片描写了主人公多多和放映员艾费多的深厚的友谊,艾费多教给了多多放映电影,同时也教会了多多把我人生。对于多多来说艾费多既像朋友又像父亲。就像艾费多所说的生活不像电影,生活更艰难,应该为了理想而去奋斗,而不是固步自封。艾费多坚决地让多多离开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因为艾费多而成就了多多。 艾费多说他不愿意接受多多这个朋友 因为他太聪明,而他自己却因为多多而一生不忘。 另一方面,片中描写了多多青年时代对玛莲娜的爱情。一百天的等待换来了玛莲娜的爱恋,但双双坠入爱河之后却是一世的相隔。真挚的爱情总是被现实击溃,最终成为了多多心中难忘的结。这样凄婉的爱情故事给观众留下了一份怅然若失的同时,也给影片增添了一份凄美。 影片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多多的母亲说过:你没有什么后悔的,你做了你想做的。这句话恰恰揭示了这个主题。多多从小对电影就有一种痴狂,用买牛奶的钱买了电影票,因为电影胶片烧毁了爸爸的照片。他不仅喜欢看电影,而且试着尝试自己动手去拍电影,为了心中的电影理想一去三十年。影片中对多多离去的三十年里没有丝毫的讲述,但是凭着少年多多对电影的痴狂我们也能预见多多的成功。 二、摄影风格和角度 影片的摄影清新自然,用一种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了一个独特的,美丽的西西里岛的故事。 片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例如当天堂电影爆破的时候,镜头切到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的特写,悲伤、震撼、失落,一张张面孔中揭示了电影院在他们心中的崇高,而随着成功爆破这座记忆之城土崩瓦解。 其次片中对景物描写也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例如片头中把一盆发芽的植物放在了视觉中心上,象征着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对神父铃铛的特写,通过神父铃铛的变化表现神父在该镇人们心中地位的变化。片中大量的象征意义的景物特写镜头运用巧妙,新奇,别有一番嚼头。 不同景别的转换在影片中运用的自然而脱俗,例如从钟地特写镜头到广场的大全景镜头,这样两极之间的镜头转换显得自然和谐。 对电影院的描写采用了纪实的风格,镜头转向不同的观众,来电影院睡觉的中年男子,贵宾席上吐口水的眼镜男,恐怖画面下相视而笑的男女,并且用镜头来表现这些人物命运的变化。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给影片增加了不少戏份,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物的存在,才让多多的童年回忆更为饱满和充实。 阔别三十年的多多回到家乡,母亲为了见儿子而忘了丢下针线,把织好的毛衣一圈圈放开。思念之情全都浓缩在这一圈圈放开的毛衣的特写上,用针和线关系表达了母子情深。这一镜头扩大了画外空间,也独具象征意义。 片中对建筑的构图也体现了导演的匠心独运,第一次多多出现镜头从一个宏大建筑的正面构图中渐渐把多多拉入镜头中,这寓意多多现在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权利性人物。这是全片除了天堂电影院外极少的对建筑物正面构图,也是极少的表现出庄严肃穆的场景。 而当多多和母亲从政府领会父亲阵亡的补助金时,对建筑的构图是倾斜的,表现出当时人物心态的失衡。 影片中的镜头拍摄角度也渗透创作者的独特寓意,对于成名的多多在拍摄上大多运用仰拍,这样的角度表现了多多身份的显赫。 角度的不同也预示着人物身份地位的变化,影片开始时神父的形象始终是高大的,用仰拍的方式表现神父的背部,给人以一种压抑感,侧面表现出神父压制人们的思想自由。 对于天堂电影院则始终是正面仰拍,电影院在小镇人们心中是一座天堂,这样的拍摄方式与电影院的地位相契合。

 5 ) 离去的都不曾回来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事实上
只有离开这里,你才知道世界没有中心。

离去的都不曾回来
——电影《天堂电影院》

谁还记得小时候露天电影开场前的兴奋?
兴奋的等着天一点一点黑下来,白色幕布在黄昏的风里微微鼓着,像帆船,心也涨得满满的,如约会前的不安。我盯着放映员从木盒子里面摸出一大盘黑胶片,把胶片卡进盒子,一束灯光打在幕布上,夏夜的小虫子就在这束放射状的光里跳舞。孩子们喧闹着把手放进光束中摇摆,如今幕布上那是谁的手一直在?现在想来,我是一个多么早熟的女孩子,放电影的那个人竟然是我的第一场暗恋,所有的小孩子冲在幕布前面的时候,我偷偷坐在他的身旁,他和我总是隔着一束光,这束光让他变得唯美,也遥不可及。
露天电影从来都是寂寞孩子的天堂。
仅仅隔了数十年,现在回忆竟然只剩下那束光和浅灰色的天空,没有留下只字片语,无从考证我回忆的正确性。

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露天电影院,有的只是空调十足价格昂贵却放着烂电影的电影院,或者DVD机子和劣质的盗版碟,放着,放着在最关键的情节面前卡住,任你怎么折腾都无济于事。

看这部电影的那一年,正是梦想最为膨胀的一年,什么都跃跃欲试,什么都不甘心。有人告诉我,如果你紧张那么就想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时间就都过去了,很快的。于是在那些难挨的时刻,我都在回忆这部电影,回忆有个老人说,多多,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回来。电影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我的乌托邦——寄托幻想,移情,暂时逃离繁琐的现实,忘记疼痛,排遣寂寞。每部电影都是一列火车,暂时不用想出处和归处,只有光怪陆离的影子在眼前晃动,你想它是真的就是真的,你想它是假的就是假的,不要承担任何的责任。

《天堂电影院》里面同样有铅灰色的天空,旧旧的西西里小镇,战争刚刚洗劫过,你误以为自己翻开了一部褪了色的老书。我一直认为吉斯皮•托那多利是在回忆自己。
这些年,他果真没有再回去,直到有一天,被通知放电影的老人即将死去。那个老人曾经逼迫他离开初恋的女朋友,曾经对他怒吼,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再回到这个地方,直到我死去都不要再回来,这里不应该是你的天空。还是孩子的多多一定是满腹委屈,以为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多年后,他才明白永远这些话的含义。他已经成为一个导演而不是小镇上唯一的电影放映员。他站在窗前,回忆起那个小镇……

战争刚刚来过,人们所有的快乐都来自这个叫做天堂电影院的地方。人们管这个地方叫做天堂电影院,大概是因为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放下冗余拖沓狼狈不堪的人生,享受想到却不一定能够遭遇到的那些生活。埃弗特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的电影放映员,尽管他的任务只是放电影和剪电影,在那样干枯的岁月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电影在放映之前,他先放给牧师一个人看,每当接吻的镜头出现,他就摇铃,埃弗特在他摇铃的地方剪掉一截,多多总是躲在幕布后面偷偷看没有剪过的,放给大家看的都是剪过的。天堂电影院里面传出一阵阵的欢笑,在即将接吻的瞬间,影片就转了镜头,人们在发出一阵嘘声。黑暗的电影院里,有人哭泣,有人自慰,有人专门从楼上往下吐痰,有人在笑声中死去,有人在电影院外面听笑声,有人赌赢了发了神经病,不断说着这个电影院广场是我的,人们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无论剪掉了多少镜头,欢笑仍然在继续,电影院里面,外面都挤满了寻找乌托邦的人。多多在人群里面穿来穿去,这么小的孩子不允许看电影,他经常拿妈妈给他用来买牛奶的钱买了电影票混进去,或者是替老埃弗特送饭溜进去,电影幕布仿佛有魔力,目光沾了就不能离开。
老人从多多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纵容这个孩子的喜欢,教他放电影,剪胶片。但是他知道在这个地方学会了放电影,充其量以后还是一个小镇放映员。于是在他长大的时候固执的割断了多多和这个小镇的任何联系,狠心的逼迫他离开,不准他回头,不准他回来找他,不准他想念,并且永远忘记这个地方。

多年后,多多再次回到这个地方,老埃弗特已经去世,去世前留给多多一个盒子,是一盘胶片,多多一个人在黑暗的电影院看,埃弗特把他之前剪掉的镜头和在了一起,全部都是拥抱和接吻镜头,这个镜头看得我热泪盈眶,这是老人留给他的唯一礼物,包含了他对多多所有的爱,自己曾经的梦想。他说,我知道你不属于这里,你应该有更广的世界。

有个朋友看完这部电影,他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拆散相爱的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多多离开。就是要这样,割断了线,风筝才会寻找蓝天。

有人告诉你,这里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很幸运。
没有人告诉你,你就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里不是世界的中心,不要腐烂在这块泥土里。

 6 ) 托纳多雷的煽情成功学

盛极一时的意大利电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进入了漫长的衰退期,这个衰退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中止的迹象。在上世纪末的最后十年,世界影坛倒是出现了几次夺目的“意大利时刻”。代表了意大利电影历史性成就的费里尼与安东尼奥尼分别在1993年、1995年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费里尼在1993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对着爱妻朱丽叶塔那一通辛酸又幽默的发言,感动了全球电视观众。演员罗伯托·贝尼尼以意大利式喜剧风格执导的反纳粹题材电影《美丽人生》,在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与之类似的一部是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当年公映后获得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并且时至今日,依然有无数电影榜单将本片选入各类形容词修饰的最佳行列。

迷影情怀、小镇乡愁、青春荷尔蒙、夸张的嬉闹、催泪伤感、独具创意的收尾蒙太奇……《天堂电影院》的外壳有着太多轻易为普通大众接受的情绪爆发点,但需要不断质疑的信条依然是:为大众所热爱的就一定是经典之作?能感动人、能获得最大范围共鸣的就一定是好电影?仔细审视《天堂电影院》的内在肌理、构造以及情感爆点,并不难判断这部电影强烈的斧凿痕迹,影片在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误导效应。

影片的视角与叙事是以成年、成名的多多的主观回忆的方式展开的,回忆的动机来自于他幼年的忘年交、人生导师电影放映员阿尔费雷多的去世。阿尔费雷多的去世,让多多终于有了三十年来首次回乡的契机。这是表层信息。但影片真正传达的要旨并非如此。在影片剧情进行大半的时候,阿尔费雷多郑重告诫多多,必须离开这个小镇,“人生与电影不一样”。不止于此,阿尔费雷多要求多多“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要是你失败逃回来,就别想来见到我”。多多后来正是遵照阿尔费雷多的告诫,三十年来没有回乡,而最终的回乡,是以著名导演的身份回乡,所谓衣锦还乡,这是成功者、胜利者的姿态。这是再典型不过的成功学毒鸡汤。外省卑微青年逆袭,晋升成功者之后才配有乡愁,才配有回忆的权利,回忆才如此美好,失败者原来连回忆的权利都没有。怀旧果然是资产阶级才配有的文化消费权利。按照这个逻辑,影片之前一百分钟(按,本文针对的是124分钟的正式公映版)大肆渲染的小镇电影院观影情怀、放映电影的美好天真情愫、最纯真无邪的甜蜜初恋,这一切的一切,原来只有当主体功成名就之后才具有回忆的价值与意义。要是多多最终没有变成著名导演,没有成功,这一切难道就是负面教材?阿尔费雷多的谆谆告诫,其实极其类似于中国父母最常见的一句教育子女的家常话语,“我这么说是为你好”。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矛盾之处是,多多后来赖以获得名利的工具不是他物,正是他幼年时代痴迷的电影。一个放弃了全部主体记忆、情感的人,最终却是要凭借建立在情感之上的电影创作获得所谓的成功,我们难道是要理解成托纳多雷是在讽刺电影业的虚伪与不堪?实际上,托纳多雷的理论就是最浅薄不过的电影的归电影,现实的归现实。

《天堂电影院》有一些故意模仿费里尼的元素。小镇乡愁是最明显的。小孩在数学课上童稚可爱的出丑,基本就是套用了《阿玛柯德》中小女孩学希腊语的搞笑桥段。托纳多雷甚至为了让影片有更直接的“费里尼元素”,对费里尼表达某种敬意(费里尼晚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力挺托纳多雷),让费里尼早年作品《白酋长》里的主演莱奥波多·特里耶斯泰(Leopoldo Trieste)演了神父Adelfio一角。但是这些表面的“费里尼元素”,善意的说法不过是致敬,实际并不能为影片增添一丝一毫真正的费里尼神韵:在漫画式的喧哗情境中寻觅人生难得一见的真相、诗意与奇迹。恶意一点的说法,这些模仿不过又是功利化的涂脂抹粉,借费里尼来抬高作品身段。此外,使用儿童演员也确实是经典意大利电影的一大特色,罗西里尼、德·西卡很多著名电影的主角都是小孩。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多使用非职业演员,相比成年人,儿童表演更容易趋自然化。在本片中也可以直观感受到,扮演成年多多的演员毫无存在感,宛如木偶、僵尸。

作为一部戏中戏电影、迷影情怀电影,《天堂电影院》对于电影本身没有任何反思,一切有关电影的元素都被简单地处理成煽情的工具。影片始终在不断的放大集体性观影的巨大乐趣,这种乐趣完全建立在共鸣之上。由这一点可以对标埃托尔·斯科拉(Ettore Scola)的《我们曾如此相爱》(C'eravamo tanto amati)。在斯科拉的这部历史情怀电影中,出现了《偷自行车的人》、《生活的甜蜜》、《红色沙漠》、《蚀》等经典电影,还包括了主角对《战舰波将金号》中著名蒙太奇段落敖德萨阶梯的模仿、电影知识竞赛等电影史元素。斯科拉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能够将这些“影中影”与三位主角的人生以及意大利的社会现象作一个巧妙的呼应,这呼应自然涵盖了某种有关电影内部、外部的智性反思。对比之下,《天堂电影院》就显得非常粗暴,影片的故事是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但整个社会处于真空状态,现实被隔绝。电影对托纳多雷来说似乎就是大众宣泄产品,像是《枷锁》(Catene)这样一部在意大利影史并不怎么重要的作品,观影过程在影片中被浓墨重彩的表现,原因不过是它能让每一位观众都哭鼻子,即是所谓的共鸣。与此同时,小镇集体性的观影经验又不断的被强化。影片收尾的高潮之一,就是炸掉影院。这是以仪式化的方式哀悼传统影院的消亡,情感作用不外乎是宣泄。问题在于,真正为了所谓的成功、出人头地,在内心炸掉影院的又是谁呢?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者,回忆的过程又无比虚伪地将旧时代的集体性观影经验自我崇高化。更为遗憾的是,这位成功的主角自身就是学电影的,但是却看不到他对电影的反思,他对电影的认识与普通观众没有任何区别,电影难道真的就是他的成名成家工具而已么?

托纳多雷为影片精心设计的高潮段落,是影片催泪煽情的至高点──接吻蒙太奇。这也是托纳多雷对他所理解的观影文化最重要的共鸣认同的表现。在表现小镇观众集体性观影的段落中,影片一方面是极力强化共鸣的情感,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共鸣的压制来反向抒发对共鸣的渴求。这个压制的行为就是审查。这也是全球观众最容易获得共鸣的情意结。托纳多雷更为“妥帖”的是,他没有像费里尼那样毫不避讳地展现人生真实的色欲、情欲,而是只凸显了接吻的情节(审查压制的难道仅仅是接吻?),这种方式彻底地将观影的过程温情伤感化、浪漫化、均质化,同时又有很巧妙的指涉,接吻代表的不仅是观影历史的某种美好失落,更是多多美好初恋的再次回想。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主将德西卡也是一位不断传递温情感、伤感情绪的导演,但德西卡的温情感非常节制,往往能不动声色地击中情感软肋。托纳多雷反其道行之,又是成功学毒鸡汤,又是不遗余力抓住某点要害狂暴煽情,成就了这么一部欺世盗名的《天堂电影院》,一部意大利影史最被高估的电影。

(已刊于虹膜公号邪论专栏)

PS:补充一个材料,也是影片的一个史实硬伤,来自《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P28)——影片中那个小放映厅放映《大地在波动》的概率几乎为零。原因是梵蒂冈的反贡政策(开除了所有党员及同情者的教籍),《大地在波动》的马克思主义倾向是十分明确的。托纳托雷对历史的想象过于浪漫伤感了。

 短评

接吻镜头剪辑的那段最美

6分钟前
  • Miss Lucky
  • 力荐

出去闯荡吧,永远不要回来,不要打电话,不要写信。我不要在这里跟你谈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7分钟前
  • 核桃佳子
  • 力荐

看来我要少看电影了,我的人生才是我经营的重点,电影终究只是电影啊~~

8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我觉得两小时版本五星,三小时版本三星,综合四星吧。那段奇怪的爱情,没根基、不感人、拖沓又奇葩,尤其是艾佛特破坏这段感情的理由,我能理解为早恋不利于男孩上进么?删掉那段爱情,将笔墨完全放在小孩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会更好。

12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如果不走出去看看,就不会知道回来的意义。回忆的美好在于经历人生种种变数之后,想起那些简单纯粹的日子,那一滴划过上扬嘴角的泪珠。

14分钟前
  • 大笨象騎士
  • 力荐

如此美丽,如此悲伤。那些吻戏,那些青春,都在影院的黑暗里被泪水冲刷得无比清晰。

15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几个亮点:电影院题材;缘分错过后重逢。都是很不容易的题材。恐怖电影,电影院里所有人都捂住了双眼,只有一个男人无所谓地瞪大双眼看,转过头去,楼上也有一个面无惧色的女人在对着他笑。一切停止在此时。

1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从年幼到年老,电影以不同形式陪伴多多一生。艾弗里多是对的,如果不让他离开,他永远不会成长,因为就算走得再高再远,多多灵魂归处还是那小小矮矮的天堂电影院。艾弗里多和爱莲娜已经嵌入他的生命,最后的剪辑迷之感动。听说还有男女主重逢版本,不过最后重逢与否又有什么意义呢?只徒增唏嘘罢了吧。

20分钟前
  • Qing
  • 推荐

真好的一部片子,关于忘年交,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真诚。三十年的时间,你会习惯多少事情而又忘了当初那些感动。当天堂电影院倒塌的一瞬间,脑中残留的画面想起了阿尔弗雷多的那句话:当你在这里待久了,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你要离开这里。对未来的信仰和憧憬。结尾的吻戏剪辑真赞!

23分钟前
  • Sophie bian
  • 力荐

对我而言本片配乐、剧情、演员什么都好,可就是缺了那么一点冲击力,套用安妮的话说:就好像期待着一场海啸,结果海水只拍上了岩石。

27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28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不许回头,不准想我们”,离别的时候不让回头,也许是不想让你看到我满眼的泪水。

31分钟前
  • 顾俏乜
  • 推荐

回忆就是因为回不去才可爱,才可贵。错过多年以后let go的坦然有时比悲情的执着更能予脑海留香

33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好的电影,只需要一个故事,一种情感,就足够感染观众,不需要刻意的高尚和深刻。

36分钟前
  • 东方既白
  • 推荐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先看了177分钟版本的导剪版,感觉后半段特别糟心;随后立刻找来124分钟国际版扫了一眼,感叹这片的制片人和国际发行商够牛逼,直接将一个狗血剧剪成了未央歌:爱情无果而终,影院坍塌解体,不完美的完美。

3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剪掉的胶片,拼成无数爱的片段。恒久的誓言,不是100天中99夜的等待,而是第101次回望。

4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感人,但平淡。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观众在电影院什么事都干

45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力荐

没有结尾的热吻,这部片子就只能是还行

47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推荐

《天堂电影院》是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家乡,每个人的初恋,是最后绵绵长长一直伴随到死,渗透到了血液里灵魂里的记忆和感觉。

52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