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会

喜剧片香港1992

主演:成龙,张曼玉,利智,泰迪·罗宾,黄霑,张艾嘉,姜大卫,张坚庭,张婉婷,陈友,刘家良,麦灵芝

导演:徐克,林岭东

 剧照

双龙会 剧照 NO.1双龙会 剧照 NO.2双龙会 剧照 NO.3双龙会 剧照 NO.4双龙会 剧照 NO.5双龙会 剧照 NO.6双龙会 剧照 NO.13双龙会 剧照 NO.14双龙会 剧照 NO.15双龙会 剧照 NO.16双龙会 剧照 NO.17双龙会 剧照 NO.18双龙会 剧照 NO.19双龙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21:00

详细剧情

  由于匪徒劫持,一对双胞兄弟刚出生即遭分离。弟弟玩命(成龙)被舞女捡到抚养长大,终日浪迹于社会底层,为帮朋友泡妞,他结识了歌女芭芭拉(张曼玉),因此得罪黑社会;哥哥马友(成龙)被一对有钱夫妇带去美国,接受了良好教育长为著名音乐家,回港开音乐会时,结识世伯家的女儿唐心(利智)。  阴差阳错中,两人互换角色进入对方生活,由于大家分不清谁是马友谁又是玩命,笑话迭出,芭芭拉与唐心的心思也渐起变化。音乐会上,玩命胡指乱挥不想大获成功,而马友在黑帮威逼下,开车去救被黑帮抓做人质的玩命的好友泰山,随后,两兄弟开始连手共斗强敌。

 长篇影评

 1 ) 双龙会

2016-11-19

个人自用 非影评
成龙母亲生下双胞胎 警察追一歹徒 歹徒抓了一孩子当人质 歹徒被抓 孩子被一酒鬼女子捡走养大
马友与父母出国 长大后成为音乐家 指挥家
玩命街头长大 打打杀杀 有一大哥 泰迪罗宾
马友回到香港演出 利智父亲想与他家攀亲 把利智介绍给马友 马友在床上给她正骨
泰迪罗宾看上在夜总会唱歌的张曼玉 一老大带小弟也看上了她 泰迪罗宾叫上玩命去夜总会 一番打斗 二人被抓 玩命假意说去澳门赛车 老大说澳门见
二人要跑路 被老大抓住 老大和泰迪罗宾均受伤入院
玩命让张曼玉去看大哥 背后坐着马友与利智 利智的男友来了 要打玩命 被玩命揍 拜玩命为师
马友上车 张曼玉跟着上车 张曼玉喜欢音乐 马友带她弹钢琴 二人接吻
玩命与利智回酒店 二人xo
歹徒的小弟找到马友 让他负责劫车 马友去劫车 一番枪战 歹徒连人带车掉入河里 未死
玩命被利智推到演奏会的舞台上 演出成功
二人回到酒店 利智来了 三人在浴缸中 张曼玉来了 看到二人 二女晕了
玩命去救泰迪 马友跟着去了
一番打斗 歹徒在测试冲撞的车上被撞死
集体婚礼 玩命逃离 马友找到他 二女一人抓住一个

 2 ) 双龙出击!功夫+喜剧+美女+名人客串(好莱坞式的香港电影)

这是一部30年前的电影,即便是放在今天,这个剧情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成龙也是当时非常帅,而且本片的两个女角色都是非常的漂亮。喜剧方面在本片儿也因为剧情而更有趣味。

当时的技术虽然有点欠缺,但是在30年前让成龙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已经是很成功的典范。在之后的很多影片之中也有许许多多一人分饰两角的电影,可以说这部电影也是之后许多同类型电影的典范之作。

本片之中有许多名人过来客串,列如王晶的气功师,还有徐克他们一群人正在打扑克。包括给王晶那一拳的医生。曾志伟打电话……

剧情:两个男主的是一对双胞胎,刚出生的时候其中一个被坏蛋当人质丢到路边儿,那个婴儿被一个歌舞女郎给带走,也就是长大成人后的玩命。

但是另一个跟随的父母到了美国,然后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音乐家。

玩命有一个好兄弟叫做泰山,因为泰山喜欢芭芭拉,泰山骗玩命当地的黑帮抢他的马子,于是跟当地的黑帮起了争斗,得罪了当地的黑帮大哥。

黑帮大哥要除掉泰山,于是玩命和泰山两人打算逃出香港。但是在逃出的过程中,被当地的黑帮大哥围追堵截。导致泰山身患重伤,住进了医院。

音乐家马友也来到香港进行演奏会。马友来到香港以后父亲生意上的伙伴把他的女儿介绍给了马友。但是这个女角已经有了男朋友。马友练习演奏会的时候这个女角色的男朋友过来要暴揍马友,于是马友和这个女角色一起逃去了餐厅。

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玩命和马友两个人身份互换。玩命擅长格斗,马友擅长音乐。两人互换了身份后搞出种种闹剧,互相交换后喜欢上了对方的女人。

两人在去救泰山的时候携手而行。终于通过两人心有灵犀的技能将坏蛋打败。成功救出了泰山。

 3 ) 张曼玉留给你们 我是来看利智的

利智名言:

我上了贼船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成龙利智正骨这个片段反正我是看了N多遍了,真刺激呀

【利智】上贼船完整版

其实撇开美女,这部电影还是挺有意思的,讲述的是两个长得一摸一样的双胞胎兄弟,但是却完全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个社会底层的小混混,一个是上层社会的钢琴家。之后两人碰到一起,发生了一连串搞笑荒诞的事情。

 4 ) “双龙会”的“双胞胎”式魅力

《双龙会》(1992)、《双龙会》(1994)、《双龙会2》(2017)

《双龙会》是一部1992年香港动作喜剧电影,由著名香港导演徐克执导,成龙一人分饰两角,影片名字巧妙地利用了古代武侠韵味的词“双龙会”,配合上主演“成龙”的名字,形成了巧妙的化学反应;影片上映后的票房口碑在当时来看都还算理想,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该作在港片爱好者和龙叔粉丝的眼里依旧是一出值得观看的经典“龙氏动作喜剧”。

《双龙会》(1992)

说起《双龙会》双胞胎的点子,最早其实是来自于1967年的印度电影《拉姆和希亚姆》(Ram Aur Shyam),讲述的是两个相貌一模一样的男子在阴差阳错下被人误认成了对方,过上了对方的生活的故事。

《拉姆和希亚姆》(1967)

随后《双龙会》对剧情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故事讲述了一对刚出生的双胞胎婴儿在一场医院警匪追逐战中,其中一位婴儿不幸被劫匪劫持且最后遗失,自此两位双胞胎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也是因为命运的缘故,长大成年后的这对双胞胎再次因缘重逢,在阴差阳错下展开了有趣而刺激的冒险。

成龙的喜剧细胞和动作天赋在影片中和两位角色融为一体,在泰迪·罗宾等金牌喜剧配角的搭配下,产生出非常有趣的桥段包袱以及经典的龙式动作场面;故事中最让人深刻的几个桥段,利用故事的合理性以及镜头剪辑的艺术,让观众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欣赏双胞胎们通过相遇且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是本作在故事上质量最高,也是最具看点的部分了。

《双龙会》(1992)

而对业界而言,技术狂魔徐克则是沿用了好莱坞的电脑合成技术,通过剪辑和重叠等手段将两个成龙同框的画面展现出来,考虑到90年代的香港影坛更注重的是实物质感而并非特效,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同框的特效未免有点生硬,但在90年代的观众眼里相比还是较为轰动的。

《双龙会》(1992)

而到了1994年,北印度对《双龙会》进行了翻拍,由“印度三大汗”之一的萨尔曼·汗(Salman Khan)分饰两角;影片基本上沿用了香港版《双龙会》的大部分设定,包括剧情、人设、包袱等,稍许改动了一下细节以将故事本身更加本土化些,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改动,也谈不上有太多创新之处,而作为《双龙会》的印度版自带的印度特色,以及演员们精彩的演绎,94年印度版《双龙会》(Judwaa)虽然没有香港版的惊艳,但观赏度也还是不错的。

《双龙会》(1994)

而在23年后的2017年,宝莱坞对《双龙会》再度出手,94年翻拍版的导演大卫·达瓦(David Dhawan)重启了94年的版本,同时将17年版的命名为《双龙会2》(Judwaa 2),主演由萨尔曼·汗改为了宝莱坞新生代影星瓦伦·达瓦(Varun Dhawan);之所以被认为是重启之作,是在于《双龙会2》与前作基本上是同一个模板印刻出来的,故事的走向几乎与前作以及港版的一模一样;值得一提的也许是整体故事的设定稍有变动,与港版的弟弟从美国回到香港,再到印度版的弟弟从美国回到孟买,《双龙会2》的设定则是颠倒过来,由在印度的哥哥逃亡到英国,遇上了在英国的弟弟,虽然设定有所改变,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同的细节,但终究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同样的套路和框架,谈得上改变但却谈不上新意。

而续作之所以又称为《双龙会2》,则是因为前作的萨尔曼·汗在本作中也有出演戏份,且两个主人公的故事即便再雷同,逻辑上来看前作与续作的故事都是出于同一个世界观,故整体来看更像是江郎才尽的一出重启,也实锤了宝莱坞对这个剧本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能耐可言。

《双龙会2》(2017)

荧幕上对一人分饰双胞胎的演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上世纪的历史电影《铁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也有爱情轻喜剧《天生一对》(The Parent Trap),近来有汤姆·哈迪(Tom Hardy)的黑帮电影《传奇》(Legend),也有马克·鲁弗洛(Mark Ruffalo)的限定剧《我知道这是真的》(I Know This Much Is True);相貌一模一样的双胞胎既可以为影片带来一种奇妙味道的乐趣,也可以作为悬疑电影的贯穿全片的谜底;分饰两角本身对演员的能力也是有较大的考验,特别是在以剧情为主的电影中,对角色的演绎分分钟可以影响观众的代入感和观感体验。

《我知道这是真的》(2020)

香港版的《双龙会》包含了经典的龙式动作以及非常巧妙的喜剧桥段,尽管能够明显感觉到同框特效的不成熟,但整体而言还是一部质量上乘的作品,印度的两部翻拍作品只能认为是还原度比较高的“换皮”作品罢了,而当三部作品全部观看完毕后,观众们最有印象的大概率还是两位角色在餐馆的第一次相遇,影片后半程的澡房相遇,还有三部作品清一色的颜值爆表的双女主搭配了。

《双龙会2》(2017)

 5 ) 语录

什么搞名堂?我们要去打名堂!

我是来泡你,不是,我是来救你的。

你怎么跟人家飚车?连个火都打不着。

很多有可能的事,都是从没可能开始的。

小朋友,你弄错了,我不好这玩意(同性恋)。

“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现在不是给你介绍男朋友,是给你介绍老公啊。”

第一类接触,第二类接触,全面接触。

“你的脊椎骨一定有问题,对不对?”
“你怎么知道?”
“来,上床。”
“这么快啊?”

还没听说过有人要偷渡回大陆的。

“芭芭拉姓什么?”
“芭芭拉当然姓‘芭’了!”

酸菜豆腐鸡蛋炒豆芽。

没有情绪的演奏怎能引起共鸣呢?

“我帮你挡着他,你快点走啊。”
“小姐,你这样说会伤我的男性自尊心啊。”

从现在开始,我才真正地认识你。

我八岁时钢琴就已经九级了,十二岁进了国家音乐学院学歌剧,二十岁拿了贝多芬指挥奖。

我没把你当鸡,你也别把我当鸭。

音乐家也需要女人呀。

除了猜剪刀石头布,我什么拳都不会。

我身上的每一处伤痕都是你赐给我的,这每一处伤痕都代表着我拜师的决心。

“你是不是想再问我你做过些什么?”
“如果你愿意再说一遍,那当然最好了。”

骨气我有的是,后果你负责。

在道上混的名言:在任何看不清楚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露面。

爱因斯坦说过:好的乐团需要指挥,不好的乐团随便你怎么指挥。

你是在骑马还是开车?

我占她便宜也就是你占她便宜。

我习惯洗完澡再放一缸水。

有一件事非常刺激,我怕你们受不了。

我们长得这么像,不可能不是兄弟。

我真搞不懂,你为什么要被人家狠K一顿后才肯发挥威力?

时速一百公里,车内乘客戴了安全带,应该没有事。
时速三百公里,车内乘客没戴安全带,对不起,死定了!

“这怎么办啊?(两个人太像了)”
“随便抓一个得了!”

 6 ) 商业功力与年轻的阿修罗

最近在读魏君子的《香港电影演义》,其中一段提到了本片《双龙会》,方知本片是为了香港导演协会筹款购建新楼而开拍的,“片中除了张曼玉和利智外,其他大小角色及龙套,皆由诸位导演包办”。读到这里,一晃神间,想到了片中的主角——成龙呢?转瞬又明白过来,本片开拍于1991年,那时的成龙成名已久,早已兼制、导、演于一身了,只不过他在镜头前的光彩太过耀眼,以至有些暗淡了他在镜头后的作为。
看到这段掌故,又勾起了我对本片的兴趣,便又找来本片温习。当年我对于这类的香港商业电影可谓十分痴迷,如今也是依然兴趣不减。既然本片是为了筹款建楼而拍的,那么票房卖座自然是第一位的了,明白知晓了电影的拍摄目的,再看本片时,竟有了另外的感触。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火爆、各种商业电影看得多了,也就明白了电影不是聚集了大量的商业元素就能卖座赚钱的,尤其是那种顶着盈利压力的电影,最终票房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本片却可以算是商业电影的典范之作,电影中各种商业元素的运用体现出了那一代香港电影人在商业电影上的造诣。故事情节俗而不烂,悬念高潮密而不乱,从影片中对于看似庞杂无序的娱乐元素的调度整合中可以看出电影创作者们的匠心独具。尤其是最后那场修车厂大战的戏尤为出彩,之前所铺垫埋伏下的噱头至此全面爆发。玩命、马友二人相像的双胞胎外貌、身手高低的差异以及肢体动作相互感应的噱头,通过空间场面的调度转换,以及其他人物不明就里、如坠雾中的反应,在此场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将全片推向最高潮,试问这样的影片观众怎会不喜欢呢?又怎么能不成为时装动作戏中的典范之作呢?
其实并不是娱乐至上就可以粗制滥造、就可以一次性消费,反而要让影片拥有神来之笔,要让观众对于影片百看不厌,才能让影片在相对狭小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票房,这也是那一代香港电影人在香港电影全盛时期修炼的硬功夫,也是我最为钦佩他们的地方。而如今中国的许多商业电影,虽然投资巨大、明星云集、票房也颇为耀眼,但总是让人看过一遍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看第二遍了,一次性消费的性质明显。看来有时巨大的市场,虽然有时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容易滋生出些不思进取的吃老本之辈,真是无可奈何。
本片拍摄时应该正是成龙的鼎盛时期,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也感觉成龙在电影中的表现,无论是武戏还是文戏,喜剧、正剧都表现的游刃有余,那时的成龙真是生龙活虎,让人看得赏心悦目,全不似近年来的几部戏总让我感到他有些老态尽显、力不从心了。而再看本片时,我意识到成龙的时装动作片中的风格和桥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你若将成龙近几年的时装动作片和他鼎盛时期的片子相比较,其实他的动作套路和风格几乎是一脉相承、相差无几的,只是为何过去的片子总显得更吸引人一些呢?想来想去,想到前不久看的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其中有一篇《过期的阿修罗》,讲到人年轻时是有异能的,那就是青春,总能制造出磁场,所到之处死伤无数,而年华易逝,一旦岁月老去,青春的异能也就消逝了,再厉害的阿修罗也要过期了。想必《双龙会》时的成龙就是一个年轻的阿修罗,桥段再旧,场面再俗,让那时的他演来都能带出无限的气场、幻化无穷的魅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征服任何时间中的任何人。

 短评

为了香港导演协会筹款购建新楼而开拍的,片中除了张曼玉和利智外,其他大小角色及龙套,皆由诸位导演包办,算得上是导演界的豪华阵容了。

4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惊讶与当时的合成同框技术竟然这么好,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破绽,成龙一人分饰两角挺逗趣的。

6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妙趣横生。年轻的成龙真不错。那时候特效技术还没这么先进。所以导演们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故事和表演上。现在的徐克已经忘记了曾经成功的经验和电影的真谛。《神都龙王》。唉

7分钟前
  • Hony Tonk
  • 力荐

哈哈,搞笑,好多明星撒,群星会,放在现在真是大片

9分钟前
  • Wayne
  • 力荐

好笑,两位女主角漂亮啊。那些一面之缘的配角:王晶、徐克、吴宇森,酷啊~

13分钟前
  • 净手焚香
  • 推荐

香港地盘虽小,电影人可不少,要是大家约在一起,开个大趴,顺带整部有趣的电影,便是喜事。本片集结了香港几乎所有导演客串,成龙一人分饰两角,打人不一般的玩命,玩音乐有大成的马文,两人自小分离,但互有感应,搅入两人的女友,一切大乱,好笑好玩儿,实为港片黄金年代!

16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小时候租碟常看。商业大制作,汇聚了当时香港很多明星,张曼玉和利智,后来才知道那个矮子是泰迪罗宾,双胞胎身份互换制造了不少鬼马效果,哈哈大家都很欢乐啊!没想到导演居然是徐克。7.6

1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其实就是冲着利智去的

18分钟前
  • 安大帅
  • 力荐

很可爱的影片。虽然不是演技派出身,成龙在这部戏中成功地塑造出两个性格迥异的兄弟形象,一个斯文、一个痞气,两人一面带来了颇多误会和冲突,而巧妙利用孪生兄弟的心灵感应也产生很多笑料,

21分钟前
  • unsheath
  • 推荐

对武打演员而言,是非常雕琢演技的作品,两个角色之间的转换并不杂乱,可见剧本亦有些商业电影的深厚。圆润剔透的张曼玉美轮美奂,蹙眉的神态与弹琴的场景堪称经典,试看她另位演员胸脯几两,也不敌你举手投足少女模样。

24分钟前
  • 小瓣生☕️
  • 推荐

成龙打斗中加入喜剧的元素是其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也是这部戏好看的一个原因!尤其指挥交响乐那一场戏,很经典!

27分钟前
  • 辉少
  • 推荐

无论是徐克还是成龙,都在这里有很好的表现

30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推荐

如此老的一个片子,搞笑的是很长时间都不相信真的有个钢琴家叫马友友

35分钟前
  • 水红
  • 推荐

几位香港电影人的救世之作 救得了当时的却救不了如今的

38分钟前
  • 二表兄
  • 推荐

三菱汽车友情提示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4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92嘉禾贺岁片,典型的港产喜剧,利用截然不同的一对双胞胎的身份交错、心灵感应来制造笑料,张曼玉和利智添色不少,男女关系还真混乱。成龙分饰两角,艳福不浅,优雅的钢琴家还是少不了一身武行气质。导演、制片客串随处可见。

43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小时候看录像带,就觉得好好笑,好片子。。。

46分钟前
  • jesse+2=2
  • 力荐

成龙,张曼玉,利智,还有抢足了风头的泰山。

49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这个是我小时候在电影院看的,那个时候我爸爸很有钱

52分钟前
  • 露娜peace
  • 还行

十分经典的成龙电影,从小看过很多遍,记得音乐会和最后的车间大战。如今再看感受更多。首先音乐十分喜欢,关淑怡的《天荒地老》配张曼玉演出一段让我有了清纯爱情片的错觉,最后成龙的《感受》也是一直很喜欢的。主要成分中紧凑有创意的打戏在成龙电影里也属于很棒的,而喜剧效果更因为双胞胎的误会错位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加上泰迪罗宾及一众反派等配角的出色衬托,里面利智的戏份又让这片加了点点情色性感成分,也是加分项。整体十分优秀!对了,很多大牌客串,最好笑的是徐克打牌那儿。

54分钟前
  • cile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