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战争片捷克 / 斯洛伐克2006

主演:伊万·博尔内夫,奥德里奇•凯瑟,尤莉亚·延奇,马里安·洛布道,Milan,Lasica,祖扎娜·菲亚洛娃,马丁·胡巴,约瑟夫·阿布汉姆,伊里·拉布斯,鲁道夫·霍辛斯基,Pavel,Nový,加罗米尔·杜拉瓦,彼得拉·赫雷比科娃,Eva,Kalcovská,Sárka,Petruzelová,Tonya,Graves,雅罗斯拉夫·托姆萨,Pavel,Vondruska,伊斯特凡·萨博,托马斯·齐林斯基,Petr,Ctvrtnícek,Ladislav,Zupanic,鲁道夫·耶利内克,奥尔德日赫·弗拉赫,J

导演:伊日·门泽尔

播放地址

 剧照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2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3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4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5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6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3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4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5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6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7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8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19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2 07:00

详细剧情

坐监多年的扬•迪特(奥德里奇•凯瑟饰)大赦获释,他被“放逐”到捷克北部边境森林里修一条看上去永远修不完的道路。回想年轻时候,迪特感慨万千,那时的自己(伊万•巴尼弗饰)只是个年轻的饭店服务生,却立志要成为百万富豪。小个子的他精通服务之道,同时不忘追逐金钱和女人。他先后到过生活奢靡的天堂艳楼,布拉格最气派豪华的巴黎饭店。在那里,饭店领班告诉迪特,他之所以精通各项待客之道,是因为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长篇影评

 1 ) 侧视|反讽是有力的,反省却没有答案

《我曾经侍候过英国国王》是一部华丽的电影,男女欢爱,纵情声色,觥筹交错的场面如同钱塘江大潮的巨浪,一波接着一波。镜头语言也极尽于精致,在倒叙的结构中,老年迪克一个回眸一个悠远的眼神,一场淅淅沥沥的雨,都能看尽那年少时代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放纵荒唐,美眷贪欢。时空在意识层次中翻转,赫拉巴马原著中精彩的独白统领着故事,时而进入,时而抽离。

对生活的旁观感,淋漓尽致。

 在经历了南柯一梦般的富贵荣华之后,迪克经历了15年的牢狱之灾,镜子面前,已经两鬓斑白,告别了酒店老板的理想,做起了一条不知通向何方的路上的一名养路工人。老迪克德面孔是安详的,哪怕追逐着那个激起他早已埋葬的年少时对美的欲望的巧克力工厂的年轻女工,他也依然从容不迫,他的目光悄悄停留在女孩洁白的肚皮,那被邋遢的衬衫遮掩住的青柚子一样饱满而又青涩的胸脯,迪克说:要让一个女人爱上你,莫过于你让她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开掘自己,包括身体。他认为丽莎之所以置那些有权有势的军官于不顾,而选择他,是因为对于女人,“我懂得爱情和床上的游戏。” 的确,迪克不关心政治,不参与现实,他看不见也听不见,他只是努力上进着,上进的最终目的,也只是他从小熟悉的饭店。对于迪克而言,侵略,军队,胜利,公共财产,这一切都只是他个人命运轨迹上的一道道路标,他别无选择,只能沿着路的方向前进,而在这条不知道通往何方的路上,迪克什么都没有看见,却又什么都看到了。他说,“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人总是在意外中成为真正的人,在崩溃、出轨、失序的时候。”

这是一种李煜式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借用一句话:反讽是有力的,反省却没有答案——对于历史与个人都是如此。

 2 ) 生活是场戏剧

看某些碟是需要特定氛围的,比如在深夜里把窗帘拉严实些镇住大货车呼啸而过时街面的战栗、裹上厚实的毯子挡住逼仄的潮湿的寒意,可是有时发现除此之外还需要囤积些能够刺激味蕾让胃欢快蠕动的食物和酒,特别是一开始是煞有介事的持着遥控器盘曲着腿圈在椅子里观赏起《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但镜头偏偏在一大段的略带调侃的平静叙述中很无情的出现了暖洋洋的耷拉着粉红色身子的香肠: “我的一生,只向往成为百万富翁,但在成为富翁之前,我只想在火车站兜售香肠。”平日,香肠、火腿,只有在饥肠辘辘时才会奋不顾身的把它们揣进怀里,并且能勾起食欲的并不是来自于它们稍带有技术性的混合进香料淀粉红肉,而是灯光下摇曳起的粉嫩色抑或是暗红色的光芒微翘起它们的臀部直扑我的双瞳,就像费里尼电影中大幅大幅裸露着丰满女人的海报以及嘈杂的火车站里一阵阵叫嚣着:每个人都会有火腿与青豆的。

爱赫拉巴尔,于是之前进行了无限性的猜测,欣慰的是看完后并没有让我失望,即使它并没有特别出奇的镜头,在观影的过程中让我温习起《铁皮鼓》的荒诞想起《美国丽人》里缀点在女体上的玫瑰花感动起卓别林流泪的欢笑回忆起历史老师曾说康巴汉子的精良血统让希特勒都心动。原本就喜欢那些在光影背后咸淡合宜的拙朴中爆裂着睿智的叙述声音,于是我在当下与记忆的两个空间所营造出的戏谑、调侃与平和、纪实的氛围中切换着情绪,流畅而自然。整个观影并不如开头的那段香肠般让人轻松:会不顾体面的趴在地上捡寻硬币富翁却挥金如土的沉溺于食色间,始终骄直挺身子的能准确的说出顾客因肝脏有病只能点香蒜面包和茶的斯克希凡卡先生因捍卫捷克民族的尊严被士兵带走,杨迪特奋力追赶火车却无法把手中高举着的三明治递给关在车厢里或许运往集中营的苦难者,莉萨一边郑重其事的盯着元首的画像一边和杨迪特在床上制造具有优良血统的下一代……悲哀和恐惧总在不经意间撞击着我,直至叙述者依旧瘪着微笑拿起手中的啤酒,告诉我:人常在意外时候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崩溃、出轨、失序的时候。正如在电影的开头告诉我的那样: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

 3 ) 看啊看啊,他的姑娘

对于女人,“我懂得爱情和床上的游戏,从我把她们的肚皮上铺满鲜花开始。”
这是迪特在和丽莎的婚宴上,丽莎和一群想要追求她而不得手的军官喝酒的时候,在一旁被忽略的迪特自己对于丽莎选择自己而不是这群军官中的任何一个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自诩为懂得爱情和床上的游戏。

迪特对于女人的征途是从雅露卡什开始的。与这个天艳堂姑娘的相识源于一场雨的邂逅,姑娘没带伞被大雨淋透站在迪特工作的餐厅门口,经理请她进来喝一杯酒,这本无其他,可事实是姑娘身着纱质薄裙;这也本无其他,可事实是,姑娘的薄裙之下未着胸衣,丰硕的乳房,及沁开的粉色的乳晕清晰可见。姑娘面庞美艳,神色轻佻,当姑娘转身微笑,餐厅里整日端着酒杯无所事事外长里短的老男人们在这一刻被钉死在空气里,只有血管里血液的涌动,涌动,再涌动,身体的勃起,勃起,再勃起。身材矮小的迪特也是这群被收割的男人们中的一员,他的勃起和涌动与其他男人别无二致,可是他却把这位美艳妓女与一群男人邂逅当成了与他一个人的邂逅。于是,他从不多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去到天艳堂和他看上的姑娘做爱,在她乳房和肚皮上铺满野罂粟的花朵。并用镜子让姑娘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开满野罂粟的胴体。
要让一个女人爱上你,莫过于你让她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开掘自己,包括身体。

美丽的雅露卡什啊,某个午后为了维护被羞辱的小个子迪特,她将三杯覆盆子汁倒在自己的头顶和胸口,付款然后对迪特说:今晚到我那里来,我下午买到了一大束野罂粟。然后夺门而出,“覆盆子汁的味道在她身后飘逸,她穿了一件绘满牡丹的丝质洋装,蜜蜂围绕着她像围着土耳其蜂蜜蛋糕。”

随着工作的转换,迪特在做完爱后往尤物们身体上覆盖物体的小游戏的对象不断切换,有在宁静饭店工作的女佣,迪特在她的身体上铺满钱币;有在巴黎饭店为富翁们人体宴表演的姑娘,取而代之的是迪特在她身上覆满了宴席剩下的瓜果蔬菜。
        
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不管有多少个女人穿梭往来,生命里始终还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可能不拥有最美的脸庞和身体,可是你和需要和她认识,交往,做爱,然后结婚。
迪特也有这样一位姑娘叫丽莎。德军入侵捷克,愤怒的捷克人民用脱去街头德国人的白色袜子作为泄恨的出口。丽莎也遭遇其中,小个子迪特大声呵斥阻止虽然无法阻挡丽莎的白色袜子被生生扒下,可是也就是这个小个子男人的奋不顾身,让这个日耳曼血统的姑娘接受了迪特的斯拉夫血统。他们在希特勒的注视下努力制造日耳曼民族的新一代。

当婚后丽莎上前线时,迪特追赶着火车,旁白响起,迪特述说着对丽莎的爱,这个他生命中唯一一个他能与之平视的姑娘,他会想念她,想念她听他讲述衣索里亚国王授予他绶带的故事,听他讲他对未来生活的想望,他想成为百万富翁,他要买下一家饭店取名为“迪特饭店”, 想念她和他一般娇小的身体。

丽莎从前线回来了,同时也带回来了迪特的百万富翁梦想,因为她的胸衣她的丝袜里藏满了从犹太人手里弄来的邮票,随便几张就能买下一家布拉格最美的饭店。也正是这些邮票让迪特永远地失去了丽莎,丽莎死去的时候怀里还紧抱着装邮票的盒子,
她死在巴黎饭店的火场里。

丽莎换来的邮票让迪特成了千万富翁,可是一千五百万的资产换来的却是变成社会主义社会后的捷克政府赋予的十五年的牢狱。

不知道小个子迪特还会不会遇到会不会拥有别的女人,可是我们知道在他出狱后被流放到捷克北部与德国交界的山村的时候,有一位来自巧克力工场的女学徒唤起过他的欲望。这个拥有明显脸庞线条的女孩若有似无的说:我喜欢舞蹈。可迪特却在心里说,我看得出来,她喜欢男人。
她穿褴褛的衣衫头发蓬松凌乱,对着迪特的镜子用唾沫湿润嘴唇和眉毛,因为在她住的地方。没有镜子。可是这阻止不了她有一对好看的像青柚般生涩却沉甸的乳房。可迪特始终未能在女孩身体上覆盖任何,花朵,钱币或是啤酒泡沫,她只是跟着那个教法语和美学的大学教授来了又走,吵闹却始终孤独。

小个子的迪特说,“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出身卑微个子小小的迪特投身于服务行业,梦想成为百万富翁梦想大大的“迪特饭店”梦想美女无数。小个子迪特不关心政治经济,小个子迪特总是在一定的时候对自己说: 我知道离开的时候到了。作为大时代的小人物,小个子迪特一生滑稽荒诞偶尔让你寒战最后归于一种冷淡色调的沉静。小个子迪特想要教会人们,“人总是在意外中成为真正的人,在崩溃、出轨、失序的时候。”
而我却只是想要记住,他的那些姑娘们。

 4 ) 捷克从不缺少大师

究竟是源于怎么样一种精神,才能造就捷克民族的人们有如此乐观而不屈不挠的性格?而这样一种标志性的特色也正是捷克的文字、电影等艺术形式所承载的精髓。
伊利•曼佐拍摄的《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在07年的时候再度蜚声国际,这部同样改编自捷克文豪赫拉巴尔同名小说的电影作品获得了07年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奖,再此之前同样出自伊利•曼佐之手改编赫拉巴尔小说的《严密监视的列车》、《失翼云雀》也曾在柏林电影节等世界级电影节上获得殊荣。伊利•曼佐与赫拉巴尔似乎已经成就了一种默契,赫尔巴尔的文字魅力借助伊利•曼佐的影象便能够大方光彩,而他俩的合作也多达6部之多。
《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讲述的小个子服务生在捷克各大酒店服务,终于成就为百万富翁,而其一生又穿插着捷克被侵略、二战后社会主义重建的历史。赫拉巴尔以捷克所特有的文字风格——幽默而诙谐、嘲讽而渗透着辛酸的笔力——撰写着这个小个子服务生传奇式的一生。借助影象的魔力,伊利•曼佐使赫拉巴尔的这个故事以视觉等全方位的感受呈现给观众,而文字中一副副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带领着观赏者们陪同小个子服务员一起经历着魔幻世界。
伊利•曼佐并不是原样复制原着小说,在小说中,赫拉巴尔以回忆式的第一人称叙述形式行文,小说以时间为序分为五个篇章。而在电影的叙事中,伊利•曼佐把小说中最后一个篇章——小个子服务生出狱后劳动改造山林隐居——打碎提出,作为电影叙述的起点,并结合蒙太奇一一插入前四个篇章的缝隙之中,形成现在与往昔的对比,以此来表达赫拉巴尔在小说中所蕴藏的哲理,而这哲理出自于作者所忠爱的东方哲人老子。
赫拉巴尔非常喜欢老子的道法自然的东方哲理,许多《道德经》中的文字曾出现在赫拉巴尔的小说之中,在《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中,作者以小个子服务生戏剧化的人生,起起伏伏中蕴涵了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哲学思想。并以伺候过显赫贵族、非洲国王等经历与结尾处放野山林与动物为伴来表达老子的有为与无为的命题。而在电影中,虽然对比同样存在,但却显得非常单薄,寡剧山林重逢知遇之恩的推销员,一起喝啤酒的结尾虽然有着逍遥游的风流,于原着小说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可能是出于电影叙事的需要,伊利•曼佐在电影中插入了许多贯穿始末的线索,其一是镜子,其二是反复出现并帮助小个子服务生的推销员老头,其三是抛洒硬币零钱。镜子在影片的作用并不同于法斯宾德的电影中那样,为了表达人与人的疏离,而更多的是出自小个子服务生自我价值认识的需要,他借助镜子去回顾往昔,来寻求自我价值的肯定,而这些同小说小个子服务生注重自我装束的笔墨是有相映成辉的。而电影中的推销员老头在小说中仅仅是百万富翁理想的启蒙人,之后并没有再出现,但在电影中却反复出现在小个子之后的各个篇章中,甚至在结尾处与小个子一同喝着啤酒隐居山林。虽然说,推销员老头唤起了小个子的百万富翁之梦并且也教会他丢掉零钱、用纸币铺满地板等等事理,但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在原着小说中,小个子始末想要获得的仅仅是别人对于其身份的肯定,而并不是追逐金钱与富贵,也因此在小说前几个篇章中抛洒零钱、装束等等,在后几个篇章中其实已不再重复出现,而改变成要求成为百万富翁而入狱、佩带勋章、开设“断裂旅馆”并在同行前炫耀等等其他的行径。但是电影却一再强调抛零钱,比起原着小说而言,非常的单一。
小说中许多精彩的篇章在电影中一一重现,招待将军、非洲亲王、德国纯粹人种基地等等。但可惜的是,宁静旅店时护送开光“金童”、招待总理两个场景在电影中被删去。而巴黎旅馆时招待非洲亲王时候需要的三百多套金质餐具也并没有提及。而这些在小说中其实非常重要,“金童”事件是小个子离开宁静旅店的原因,而金餐具也差点造成了他离开巴黎旅馆。小说中的这些情节用意在于表现小个子虽然力图与上层阶级的人趋同,但又无法被其肯定,即使他炫富改变自己的装束等等的方式幻想与其他人平等,但又始终无法成为他们的一员。这些也与后半部分结婚时德国人不与其碰杯、监狱里不被认同等情节呼应,而主人公之所以会被塑造成一个小个子,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一身份认同价值认同的原因,而这些在电影中并没有被如何刻画。
小说中后半部分篇章非常的精彩,可却是电影弱化处理的地方,小个子用其一生积蓄开设了“断层旅馆”时的辉煌场景在影片中连同百万富翁改造所内的情节一笔带过,这或许是出于政治局限的原因,实在是非常的遗憾。小个子与德国妻子的爱情故事的段落,其实是反映小个子对于捷克民族主义精神矛盾冲突的部分,他为了被捷克上层阶级人所认同而不惜与德国女人结婚,可能这样说有些牵强,但是德国占领捷克时候,夫妻两回巴黎旅馆炫富的情节其实也部分的暗示了小个子的婚姻目的的不纯。而之后多次出现的“捷克人遭屠杀时而我正在接受德国医生生殖器检查,为了获得证明与德国人结婚”也正是小个子内心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这些部分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强调,只是过场式的浮光掠影的匆匆带过,甚至那个只会敲钉子的弱智儿子,在影片中也更本没有出生。
尽管影片与原着小说有着以上这些差别,但是单纯从影片上来说,《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也是一部非常出彩的杰作。最中最亮丽的部分可能是影片中的蒙太奇运用,剪辑运用的显而易见的是在前述的现在与回忆的辉映交插段落,往往过去的一个情景之后会流畅的剪辑到现在时,形成对比。在生殖器检查部分时,为了表现小个子脑海中的景象,同样也用了一组蒙太奇镜头,在画面上实现空间时间的平行交叉。并且,在木屋中,小个子竖起三面镜子,每一面镜子出现之前一个篇章中的影象,完成了小个子精神世界自省的过程,此处的蒙太奇也属影片中惊鸿一笔。
此外,影片的特色还在于表现形式的多样,最初火车站的卖香肠的场景仿佛是对卢米埃尔《坐车离开耶鲁萨冷》的致敬,以默片的形式的形式以及追逐火车的镜头又非常象在调侃《火车大劫案》。后半部分叙述德国侵略捷克这段历史时,导演借助黑白胶片资料等素材,非常具有新浪潮影片的特色。而且影片的镜头非常流畅,滑顺而带着美感,这使得整个影片的节奏非常紧凑,浓缩了14万字原着小说中的重要场景与段落,丝毫不嫌拖沓与冗重,反而更象羽毛般的轻柔,这是符合原着小说文字的特色的。
赫拉巴尔并不是去抨击或者沉重的记录一段屈辱或压迫的历史,小说文字非常轻松诙谐,带着调侃与玩笑,而笔力渗透纸背之后又带着辛酸与凄凉,这样的行文特色不但在这本《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中体现,并且贯穿在《过于烦嚣的孤独》等多部着作之中。而伊利•曼佐确实也有这样的功力与技巧,在重现赫拉巴尔以梦为马的想象力之余更近一步的去夸大文字的气氛,夸大轻松诙谐以及之后的辛酸凄凉。无论是在《我曾伺候国英国国王》或是《失翼云雀》、《海底的珍珠》还是《严密监视的列车》中,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导演的方法其实也非常简单,他一方面以轻快而亮色的基调去尽量的重现赫拉巴尔小说中轻松而诙谐的篇章,去展现赫拉巴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紧接着却以静默、浓重的镜头制造欢娱后的留白,形成先后的对立,给于观众凝思的空间。

后记:同样的精神在捷克大多数的艺术领域都能看见,而最显然易见的便是电影,很难想象,一个历史如捷克这样的民族,曾遭受侵略与屈辱,又被严酷的政治肃杀了数十年之久,而这些艺术家们却能呈现出如此纯真而轻快的作品,其中的功力真不是卡尔维诺所说的轻盈所能囊括,而更多的是捷克民族所与生具有的精神所造就。

 5 ) 瓦全成就完卵

标题党已成为一股庞大的势力,遍布各个种族各个国家。话说回来,尽管整部片没见着英国国王半个影儿,但还是看得心服口服,开头的时候只以为是部搞笑反讽片顶多加点儿温情或励志料,而事实证明我太缺乏想象力,尽管堆满了各种荒诞情节,这却是部反映捷克特殊历史年代的正经片儿啊。小个子的主人公年轻时始终怀着成为百万富翁并买下一家旅馆的理想,伴随各种机遇的来临,他不断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并总能受到漂亮姑娘的青睐,通过变卖同样小个子的德国媳妇儿在战争中掳来的犹太人的邮票,最终将理想变为现实。然而在他还未将各式钞票贴满墙壁时,大局又变了,千万资产很快被共产主义没收,他也稀里糊涂进了监狱,只因为昔日的百万富翁们都被关了进去,而他觉着能跟百万富翁为伍,甭管在哪儿,都是件挺好的事儿。进去之后才发现,那些被关起来的富翁们曾经挥洒钞票的双手,现在也只能在昏黄灯光下挑拣出漫天白花花如钞票般飞舞的羽毛。

主人公本身以及大段旁白都充满了矛盾和自省的意味,一面不断强调着自己年轻时想要成为百万富翁的理想,一面却又对金钱和权利极尽戏谑。他有一个恶癖是假装不经意将硬币抛到地上,然后观看那些有钱人弯下腰甚至趴在地上争捡那几枚硬币。也许是出于为自我提供精神上能有片刻居高临下满足感的需求,本质上却依然是淋漓尽致的嘲讽。

将近十五年的牢狱生活让主人公撇开对物欲的追求,并将他送往了清贫孤独的中老年生活。而故事其实并不如描述地这般悲凉,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得与失,本就难以计较衡量,也许被种种欲望所迷惑,但终究抵不过年华流转世事变迁的洗涮,正如主人公所言:“人常在意外时候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崩溃、出轨、失序的时候。。”而“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因而也就有了最后能够安然享受自制啤酒的美味时刻。
来自小洋葱的大巴http://ycpp.blogbus.com/

 6 ) 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

随意捡拾起一个只需往身上擦几下就能被咬出一口口清脆到发出音乐般共振声音的苹果,对我而言是一个美好的梦。的确,当我的眼白一截又一截的凝固在白色天花板上时,鼓胀起的嘴总会吐出一堆又一堆隐匿在严整步调下极为魔幻极为错乱极为活色生香的泡泡。
看某些碟是需要特定氛围的,比如在深夜里把窗帘拉严实些镇住大货车呼啸而过时街面的战栗、裹上厚实的毯子挡住逼仄的潮湿的寒意,可是昨晚发现除此之外还需要囤积些能够刺激味蕾让胃欢快蠕动的食物和酒,特别是一开始是煞有介事的持着遥控器盘曲着腿圈在椅子里观赏起《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但镜头偏偏在一大段的略带调侃的平静叙述中很无情的出现了暖洋洋的耷拉着粉红色身子的香肠:“我的一生,只向往成为百万富翁,但在成为富翁之前,我只想在火车站兜售香肠。”平日,香肠、火腿,只有在饥肠辘辘时才会奋不顾身的把它们揣进怀里,并且能勾起食欲的并不是来自于它们稍带有技术性的混合进香料淀粉红肉,而是灯光下摇曳起的粉嫩色抑或是暗红色的光芒微翘起它们的臀部直扑我的双瞳,就像费里尼电影中大幅大幅裸露着丰满女人的海报以及嘈杂的火车站里一阵阵叫嚣着:每个人都会有火腿与青豆的。
爱赫拉巴尔,于是之前进行了无限性的猜测,欣慰的是看完后并没有让我失望,即使它并没有特别出奇的镜头,在观影的过程中让我温习起《铁皮鼓》的荒诞想起《美国丽人》里缀点在女体上的玫瑰花感动起卓别林流泪的欢笑回忆起历史老师曾说康巴汉子的精良血统让希特勒都心动。原本就喜欢那些在光影背后咸淡合宜的拙朴中爆裂着睿智的叙述声音,于是我在当下与记忆的两个空间所营造出的戏谑、调侃与平和、纪实的氛围中切换着情绪,流畅而自然。其实在观影中,并不会感到轻松:会不顾体面的趴在地上捡寻硬币富翁却挥金如土的沉溺于食色间,始终骄直挺身子的能准确的说出顾客因肝脏有病只能点香蒜面包和茶的斯克希凡卡先生因捍卫捷克民族的尊严被士兵带走,杨迪特奋力追赶火车却无法把手中高举着的三明治递给关在车厢里或许运往集中营的苦难者,莉萨一边郑重其事的盯着元首的画像一边和杨迪特在床上制造具有优良血统的下一代……悲哀和恐惧总不经意间撞击着我,直至叙述者拿起手中的啤酒,告诉我:人常在意外时候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崩溃、出轨、失序的时候。正如在电影的开头告诉我的一样: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

 短评

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是天主教教会,他们买卖的东西谁也没见过,摸过。我们称他为上帝。

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看该片的过程中,总是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其实,两者的风格相去甚远,但酒店、侍者甚至旗帜、语言、纸币、邮票等的那些精致的细节,还是有颇多可比较之处的。作为捷克新浪潮的重要导演之一,伊利·曼佐早已经跨入大师的行列,该片是他晚年的巅峰之作,细节做到了极致,但不如早年作品那么锋芒毕露

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赫拉巴爾。

10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清理五星的牺牲品,四星半吧

13分钟前
  • gris-gris
  • 推荐

很文学化

1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当年忍住没看下载是对的,大银幕上前半段尤其华丽。为财色所迷的小个子在乱世中得悟人生真谛的故事,很流畅,只是交叉叙事中有些生硬的地方。CG有点假,但用的都是地方。

17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很特别的一部电影。捷克大作家赫拉巴尔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原著。导演伊利·曼佐曾改编过6部赫拉巴尔著作,其中还有两部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8分钟前
  • shlaiyaya
  • 推荐

门泽尔改编的赫拉巴尔还是最为地道。对原书删减和“语流”风格的保持很到位,而采用的这种时时闪回的剪辑方式也很有趣。默片技巧(由片头那段默片提示)很引人注目。这是一次成功或者接近完美的改编。当然扮演主角年老时候的演员比年轻时候的好太多了……

1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不错。

21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相比起曼佐的前作,此部新作微微让我失望。

22分钟前
  • 37°2
  • 还行

非常好看,太应该去看看小说了~~

27分钟前
  • 厨房里的ATC
  • 力荐

7.7

31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这是真正的一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的片子,我们的主人公一直做着服务生的工作,一直追逐着金钱和女人,追逐着百万富翁和身份的认同,镜子里面对于自我的审视,抛弃硬币追逐大利的习惯,和为了成为百万富翁的认同宁可锒铛入狱的举动都是不错的情节,当然,还有非洲国王和他和纳粹妻子及取种的故事都不错

32分钟前
  • mark
  • 推荐

这就是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3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近年来看过的好片之一,几乎没有之一。光色、节奏、音乐、故事||很喜欢片中巴黎饭店的领班先生。非常有派头。||主角的德国妻子真是个健康美的姑娘。人被意识控制的时候无可厚非||虽然整个片子和英国国王没半点关系||明天去布拉格

38分钟前
  • 开花的刺
  • 力荐

喜欢这种用戏谑并妙趣横生的方式轻松表现大时代的风格。“我的幸福往往来自于我的遭遇”,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啊!以及第二次捧着热狗追火车的镜头是泪点。

43分钟前
  • 可乐杨
  • 力荐

愈发觉得伊利曼佐才是东欧的费里尼嘛~!看那纷纷扬扬的马勃菌,看那肥硕的女人屁股,看那记忆深处的一片金黄。。。。看的第四部伊利曼佐

48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力荐

幸福来自遭遇的不幸。。。对花的偏爱,镜子中女性身体。。。纯粹人种培训中心。。。服务生掀桌子。。最后他把一开始骗的钱还了 一个轮回对金钱与女人的态度变化,永远的旁观者姿态

50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小人物的有趣

53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绝对好看,可惜借出去就没影了,没影了没影了

58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