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欧美剧德国2017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丽芙·丽莎·弗赖斯,彼得·库尔特,马蒂亚斯·勃兰特,Leonie,Benesch,Severija,Janusauskaite,拉斯·艾丁格,米谢尔·马蒂切维奇,延斯·哈泽尔

导演:汤姆·提克威,Henk,Handloegten,阿希姆·冯·博里斯

 剧照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2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3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4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5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6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3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4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5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6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7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8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19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9 21:05

详细剧情

Charlotte进入了警队,协助Rath继续追宗苏联死尸案件。警队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但是因为外交原因受到了阻扰。而Rath和犹太裔长官Benda组队继续追踪案。。。似乎Rath卷入了警队内部的权力斗争。

 长篇影评

 1 ) 帝国梦与民主吹花:魏玛共和国顶峰的“柏林-1929”

看完第一季的感觉是惊鸿一瞥,即开眼又炸裂。尤其是第二集在酒吧里,伴随着“ Zu Asche Zu Staub”(尘归尘,土归土),酒吧里的纸醉金迷加上惊艳的交叉剪辑,感觉前两季都定格在了这一瞬间。结合最近看的日剧《我的危险妻子》和美剧《不死法医》,《巴比伦柏林》制作绝对精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了电影不疾不徐的缓慢质感,而非完全依靠故事推进剧情。完全依靠编剧推进的电视剧有太多巧合与套路,持续高能之后,留不下任何影像记忆。就像《不死法医》,完全依靠男主角的“不死之身”的超能力,各种案件一一化解,剧情推进像是从后往前写得一样,每一个案件先定下谁是凶手,然后再编造各种行凶意图与手段。《我的危险妻子》情节跌宕起伏,这一点上比《不死法医》好,但是他延续了像《半泽直树》等经典日剧的一贯路数,反转接着反转,各种情节的小循环凑成一个密集的大循环。好看是好看,可是看多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劳。一部电视剧里不推进剧情又不是为了刻划任务性格的段落如果算作某种“冗余”的话(褒义词),《不死法医》里这种“冗余的水分”之处出现在男主人公在200多岁的生命里不断闪回到过去与妻子的回忆种种,而种种回忆有时候出现的非常突兀,突兀到为了剧情推进强行回忆的程度。《我的危险妻子》里几乎是满满的干活,没有一点水分。电视剧也要讲节奏,这里说的节奏不仅仅是哪一集出现爆点哪里又出现伏笔,而是我前面说的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

《巴比伦柏林》第一季主要讲了儿子从科隆来到柏林警察局为父寻毛片,剧情切口极小,但穿插了多条叙事线索:男主角寻毛片,苏联托派革命分子意图对抗斯大林集权统治,蠢蠢欲动的反共和暗流等。在托派革命分子—苏联大使馆、柏林警察局—饭店帮派、德国大财团—帝国复辟军官、凡尔赛条约制裁下的柏林平民日常生活间,剧集勾勒出1929年间在施特雷泽曼治理下魏玛共和国顶峰(魏玛共和国一共维持了15年),与希特勒代表的纳粹分子蠢蠢欲动的复辟行动下的柏林生活浮世绘。第二季则将全部的笔墨用在刻划共和议员揭露帝国军官复辟之路上,剧情在收缩,观感也在朝美剧的方向发展。而在第一季里那些柏林街景、夜店奇观也不再惊艳。最难让人忍受的是,两派权力博弈之间,男主角竟是一个没有政治立场的人。这使得他的存在完全没有核心支撑。如果第一季为父寻毛片还算是一个没有合理性但有必要性的理由,那毛片都销毁了,第二季留在柏林的根本意义是什么?逃离父亲的管制?(为此编剧还强行把嫂子弄了过来)夹在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30年代的柏林,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主角沦为一个只叙事穿针引线的棋子,这样很难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相比之下女主角性格鲜明,动机扎实。虽然有时候也是强行刷存在感,但在核心性格塑造上,更能站得住。

民主吹花,就像中世纪游吟诗人寻找的一种乌有之花一样,在1929年的柏林,注定是一场镜花水月。帝国梦即将席卷而来(1933年希特勒上台),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借着男主角看似忧郁又忙碌,实则不着四六的穿针引线,看一眼魏玛共和国顶峰时期柏林的繁华一景。

 2 ) 魏码颂歌

#巴比伦柏林#看完两季才看明白所有人物的派别,足见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的动荡。故事从一列走私火车引发,共产党托派流亡柏林的第四国际,苏联的斯大林派共产党,德国共产党,执政的总理派别的社民党,兴登堡总统做后台的德军总参谋部,柏林黑社会以及在第二季最后几分钟登场的纳粹冲锋队,彼此围绕各种利益争斗的故事。片子没有直截了当介绍每个人的派别以至于我两季看完才明白每个人目的和立场。说说片子中的政治正确吧:我很好奇这血腥,黄暴的片子怎么会在中国得奖,看完两季才明白,不知道编剧是不是德共,在片中人畜无害的派别就是德共了,把德共塑造成只会搞工人运动的白莲花,双手不沾一滴血。历史上德共可没有这么温柔,如此人设,我党自然开心。另外片中反复出现的德国🇩🇪国旗,一再暗示了现在执政的德国法统的合法性和延续性。可以说社民党和德共是摆在了正面角色,利用各种手段让观众喜欢和同情。而立志于德国复兴的总参谋部,被描绘成一些不择手段的杀人犯。因为德国不能有空军,德国军方被迫偷偷在苏联训练,培养德国空军,被主人公调查,抓捕,并义正严辞的斥之为培养黑军队。至今社民党依然是德国的一大重要政党,所以片子中不断输出一些德国应该非武装化的政治正确言论。然而不考虑导演刻意弄出的正反方,各方角力还是非常精彩。第三季纳粹会彻底黑化后出台吗?很好奇,觉得导演应该不太敢碰这个话题。

 3 ) 荒诞的民主,风潮的柏林

如果民主生活在巴比伦,那么活在1929年柏林的,大多数可能都是疯子。

古巴比伦王国,除了因为周杰伦那首歌,让大家知道位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和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外,大部分人几乎对其一无所知。事实上,这是人类最早的奴隶制王国,也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惜业已不存在了。我想,汤姆提克威在构思剧名的时候使用巴比伦的字眼,大概是对民主毫无目的的追求,又或者是对1929年魏玛共和国社会的深刻反讽。

提起汤姆提克威,大家比较了解的应该是1998年的《罗拉快跑》和2006年的《香水》,尤其是前者模仿基耶斯洛夫斯基《机遇之歌》式的讲故事方法,被不少影迷供奉为圣典。其实汤姆提克威近来几乎都在电视剧上发展,除了与沃卓斯基姐弟共同制作的《超感猎杀》系列外,拳头作品便是这部号称为德国史上最贵的电视剧《巴比伦柏林》。

讲述历史悬疑的电视剧集并不少见,讲述纳粹统治前后时期的故事也有很多,但像汤姆提克威一样预订了三季共24集电视剧,宏观地从1929年的魏玛共和国开始,详细剖析纳粹上台前德国各种错综复杂的党派力量,并深刻挖掘人性的剧集可谓凤毛麟角。

《巴比伦柏林》最迷人的地方,正是扎实的剧本展示的多线叙事,多场神乎其技的平行蒙太奇和剪辑技巧,一二季连起来看完,需要马上重看第一季第一集重新整理思绪。刚进入第一季,可能要坚持三到四集才会进入非凡的体验,这对于不习惯看这类历史剧的观众无疑是道不低的门槛,可能这也是对如此神剧怎么吹都不红的重要原因吧。

剧集展示当时的德国党派众多,包括德国民主党、德国共产党,苏联的斯大林政党和流亡的托洛茨基党派,还有黑色国防军等,让这个新兴的民主政体从一开始建立之际便显得摇摇欲坠。德国人对于军国主义或一些狭隘民族主义在当时总有一种继承传统式的崇拜,而民粹主义思想又令共产党(红党)的力量不断扩大,导致剧集讲述的当时总统兴登堡对于军队掌控政权的一种默许,犹太议员对民主孜孜以求的追逐和无奈,罔顾凡尔赛合约利用俄国力量复兴军队等故事,都有了一种历史承托的合理性。也正是在如此风起云涌的柏林,人性面临抉择的艰难困境才会充分凸现,这也是一切编导绝不肯放过的重要切入点。

其实如果从整体上看,剧集的格局还是非常好莱坞的:第一季第一集从俄国开来的火车上的金子讲起,到第二季最后一集两位警察一种西部片式的双雄对决(在火车上远远地向对方开枪,还不是《正午》+《铁道游击队》吗),那种任务式驱动和对利益纠葛的摆脱与追逐,属于好莱坞编剧常用的基本手段。汤姆提克威的创新之处,正是在乱世中立起一个又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他们中没有绝对的正反派之分,为了生存(在当时的世道甚至显得有点过分奢侈的要求),他们无一不作出了最适当,但很可能是最不正确、不道德的选择:

肥胖的警长有强烈的军国主义复辟的愿望,却深爱着自己家中酗酒的妻子;

年轻的女孩一心想做警察,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在夜总会卖淫;

女孩的闺蜜在犹太议员家打工,却爱上了身为红党的男朋友,受红党唆摆利用引爆了议员的办公室;

就连拍摄色情电影赚钱的黑社会,对小女孩都是如此充满爱心;

……

当所有矛盾的焦点都落在男主角拉特警官身上,这个角色便是当时人性的一面镜子:他深爱的女孩被哥哥抢走后,决心当兵证明自己;在战争中对哥哥怀恨在心决定见死不救;受父亲派遣到柏林收缴色情影片,看到影片后却又怒不可恕;因受战争创伤必须用毒品麻醉自己,在真理面前选择用欺骗维护自己并不见得光鲜的职业,希望向神父告解又怕对方知道秘密杀害神父……拉特所作的每一个选择都无谓对与错,他仿佛被时代的洪流推着前进,无法停下来作出独立的思考。他受困于过去,也无法面对未来。当所有恐惧的源头被哥哥一一揭盅后,他能够做的只是躲在哥哥的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汤姆提克威塑造如此复杂的一个角色,事实上也是战后德国人民的意识投射,分分钟还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在过去的困境中找不到出口,在前途的选择上感到迷惘无助,这也许是现代社会很多人面临的困惑,而在这样的集体社会心理投射下,无论建立何种社会体制,谈论所谓的民主都显得如此荒诞和可笑。

所以布鲁诺警长说,在柏林生活的都是疯子。或许只有疯子才能作出如此不按常理的抉择,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抉择,才能在1929年的德国柏林生存下来。这个真实的疯子之城,起码比遥远的古巴比伦来得有血有肉,有笑有泪。这一秒在英伦爵士乐中莺歌燕舞,下一秒可能就在党派纷争枪林弹雨中苟且偷生。

所以,人这一生,无论如何都要到柏林一趟的。

期待今年12月《巴比伦柏林》第三季有着更精彩的终章。

 4 ) Zu Asche Zu Staub

第二季太精彩,尤其最后两集大爆发,其中最后一集Sorokina一首歌镜头扫视群像,是1929年魏玛共和国时期柏林矛盾冲突浓缩一览,大幕即将拉开,极尽不安,暗潮乱涌。这段的转场,光影和音乐配合的得神乎其神,Sorokina魅惑诡异的吟唱,又一次注射又一次重置的Gereon, 夜场狂欢眼神空茫的Charlotte,被骗炸死犹太长官后崩溃失常的女仆,盛装赴鸿门宴的男主嫂子兼情人,儿子被暗杀的欲言又止的聋哑夫妇,托派大难不死的Kardakov现身。国内警察、社民党、第四国际(据说此处史实有问题)、贵族大资本家、地头蛇黑帮,穷人以及国防军内部两派,俄斯派、托派,再加上德苏之间微妙关系,各方均有损耗,斗争由暗转明,形势扑朔迷离,但已能隐约看出整体危险趋势,观众可以亲眼看到一个个细小、偶然或必然的矛盾纠葛正如何共同作用,导向一个结局。蠕虫磕磕绊绊,从内溃烂的果实,已经开始散发迷颓悼亡的前调。

画面色调太有质感无话可说了,镜头语言克制甚至疏离,大段大段的上帝视角不仅限于场景,俯视拍人,压不住的躁动不安。群戏的长镜头以及固定场景中人的运动那几处很精彩,印象深刻。配乐是大亮点,风格多样但色调统一,反映时代特征的旋律选的精准,营造氛围的背景音用大量无调性、新古典来渲染,尤其是非线性节奏以及打击乐的使用对配合推动情节发展起重要作用,极度不安异常,濒临崩溃,几近癫狂。Zu Asche Zu Staub 太诡异,听了就出不去。

情节上由销毁录像带引到焦点——火车,到第二季结束都算圆了完成度很高。接下来该讲哥哥的故事,新部门的新挑战,火车最后去向以及黑暗现实了。

人物塑造上很喜欢Gereon,Charlotte和胖警察。最印象深刻镜头是水下人工呼吸,火车爆炸。深爱男主,不仅是因为长得像加缪。

资源的话有字幕的人人和第一弹更到第四集,海盗湾有英文配音的全集,rarbg有原版加英文字幕全集。

 5 ) 20年代,十字路口的德国

巴比伦,一个在圣经中被诅咒的城市,人类妄图造出通天的巴别塔而被上帝忌讳,而人们沉溺于酒色,醉生梦死的浮华生活也招致惩罚,最终人类被分裂成不同语言的群体,彼此之间不再有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猜疑、误解,从而导致战祸横生,流离失所。

片名预示着1929年的柏林也是这样一个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角逐的城市,最终历史的走向导致德国一步步抛弃了脆弱的民主制(魏玛共和国),走向了极权和专制,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波云诡谲的历史背景

《巴比伦柏林》剧中的时间起点始于1929年。

1929年,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

它不仅仅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开始,也一战后国家实力的重新划分。

1929年的德国,正处在混乱与妥协的边缘,处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

整个20年代,一战后的德国都是列强中最弱也是麻烦最多的国家。1918年10月,在德国军队还控制着欧洲从比利时到乌克兰的大片地区的情况下,竟突然崩溃于一朝。这对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右翼势力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屈辱,他们把这丢人的投降归罪于“内部的叛徒”。而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更多的屈辱时,众多的德国人都痛斥这一“奴隶条约”和那些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派政客。

经济方面:

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造成了1923年过度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带来的大规模的失业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得德国人的不满达到了极点。当时的通货膨胀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人们一拿到工资就迫不急待的换成食物,不然就会马上贬值。

一个面包最严重时需要2000亿马克,每个德国人口袋中都会装着几十亿马克。孩子们用纸币来糊风筝,在街头用一捆一捆的纸币来当积木搭城堡玩。

很多商店不再接收纸币,纷纷贴出“出售商品及维修服务以交换食物”的告示。

到了1929年,虽然汇率稳定,但德国的经济仍然没有恢复,失业率居高不下。

社会方面:

经过四年的战争之后,整个欧洲有800万人死于战争,700万人永久残废,1500万人不同程度的受伤。这些人的大多数是在生殖力最高的年龄。冰冷的数字后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和失去至亲的痛苦。这场人类浩劫中个人所受的痛苦和心理创伤根本无法计算。

对于在前线打过仗的军人来说,战场上的冲突虽然残酷,但其尚武价值,战友情谊,暴力剌激和有所作为都是值得肯定的。战争结束后,他们面对的却是政府大规模裁员,他们失业,又遇到通货膨胀,无力养活家人,生活毫无尊严,他们对于军队中那种秩序感、荣誉感的怀念,使得他们对于战后由资产阶级所主导的秩序感到软弱、无力和失望。

社会情绪上,德国的巨额战争赔款,波兰走廊、被严格限制军事力量,将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分割出去,这一切都让德国民众难以忍受。种种不安、失望、痛苦、愤怒的情绪都在各阶层中涌动。

国际政治方面:

德国被卡得死死的,显然和法国脱不了干系。

法国一直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不惜一方面压制德国,一方面为自己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

因为在法国看来,战后的德国虽然很弱,但是自然人口仍然比法国要多,而且德国的国内通讯网并没有遭到破坏,化工厂、电力厂、甚至大学和技术学院也都完整的被保存了下来。法国非常清楚,只要有几年“太平”的日子,眼下看上去很弱的德国,就又会变成那个很强的德国。

而苏联虽然在许多方面被孤立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之外,却吸引了一些西方的崇拜者。柏林街头,既活跃着共产主义者,也有着想要复僻的俄国沙皇拥护者。

经济不稳定,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各阶层的矛盾,腐败的政府,党派多变而混杂所造成的不安,这一切正是1929年的德国。

《巴比伦柏林》中有三条主线:

第一条:官二代格里安警官在父亲的安排下由科隆来到柏林警察局,名义上是进入风纪检查组工作,其实主要是来调查一起色情胶片失窃案,因为该色情胶片中的男主角是后来的联邦德国总理、时任科隆市长康拉德,如果这卷胶片被竟争对手获得,仅嫖妓丑闻这一项就足以断送其政治生命。

当时的德国政坛还有两方势力: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国防军,为防止胶片落入政敌之手,被媒体泄露,康拉德所属的社会民主党高层要求格里安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要将胶卷追回来。

格里安曾经参加过一战的最后一场战役,虽然没有受过伤,但却有着严重的战后应激障碍。

他曾在战场上失去了自己的亲兄弟,但却和自己的嫂嫂有着长达十年的情人关系。矛盾又纠结。

第二条线:逃亡在柏林的俄国贵族为了反对斯大林的暴政,从苏联内陆一个秘密地点运来整整一车厢黄金,准备送给斯大林的死对头---流亡在土耳其的托洛茨基,成立第四国际,准备推翻斯大林的统治。

而在柏林,苏俄的间谍也是无孔不入。剧中有一位美貌的多重身份的苏联女间谍,那是相当的厉害。第一重身份她是柏林一家酒吧乐队的指挥,第二重身份则是化身艺术家,是一家画廊的老板。第三重身份是女扮男装,成为一家夜总会的男歌手,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唱着“尘归尘,土归土,浮生若梦,徒手随风”令所有人狂乱迷醉,好一幅乱世浮华、纸醉金迷的末世图景。

这位苏联女间谍将柏林第四国际的负责人迷得团团转,将她带到了秘密据点,很快这个据点的所有人都惨遭杀害。而柏林警察是怎么说的:这些俄国人,不是今天这群人杀了那群人,就是那群人杀了这群人。

第三条线:一个平民女孩夏洛特,家里有一大票人需要她养活,母亲在屠宰厂带病工作,嫂子刚刚生下婴儿,嗷嗷待哺,精神萎靡不振的废柴哥哥死活不愿意找工作,嫂嫂怎么说:“即使他是个废物,我也只有他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即使在战后十余年,依然无法消散。

夏洛特白天去政府和一大群和她一样受过良好教育年轻女孩等待工作,每天政府的工作岗位是有额度的,只有少数的几个幸运儿能被挑选上,所以工作是需要抢的。

夏洛特一家即使已经住在了贫民窟,可依然付不起房租,为了养家,她白天和一群人抢文书工作,夜晚去夜总会陪唱歌,陪跳舞,并且向有钱的顾客提供受虐性质的性服务。这才能勉强养活一家人,如此艰难,夏洛特仍然坚持让最小的妹妹去上学,接受教育。即使只有一套勉强能穿出去的衣服,也要细心熨烫,保证体面。此时穷人,能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就是最大的道德。

还好,机灵的夏洛特得到了一份警局整理命案材料的文书工作,和男主格里安有了交集,并且在偶然得知了格里安的秘密之后,为了能有一张干净的背景,为有朝一日可以正式进入警局工作,不用再去烟花之地,接受了格里安上司的条件,来监视格里安。

导演和编剧非常巧妙的通过夏洛特这一平民女孩的角色,使观众跟随着夏洛特穿过贫民窟,路过广场上熟练乞讨缠着人不放的儿童,街头的工人运动,各怀心事的警察,堕落迷乱的色情场所,无孔不入的黑帮,生动写实的重现了20世纪的德国街头。

第一季着重于人物的刻画,第二季则重在历史事件的重现。

在追剧的同时,观众不禁会跟着剧情而沉思:

为何一向严谨、理性、善于反思的德国人会放弃民主而选择了代表着极权的希特勒?

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

如果历史重来一次,德国人民是否会有不同的选择?

真相是,如果历史再来一次,德国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即使没有希特勒,也会出现其他的极权者。因为德国被压制和束缚得太久,国际上不自由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使得仇恨情绪和民族主义在国内逐渐的抬头和高涨。《凡尔塞条约》中限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空军和坦克是根本不允许拥有。

但作为工业体系完整的德国又怎能咽下这口气,在第二季中,国防军的军官开始秘密建立“黑色国防军”,仅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就超过了30万人,并且开始秘密训练德国空军力量。

在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上中下各个阶层对于犹太人的敌视几乎是随处可见。这并不是希特勒上台以后才有的,而是一直都有。

所以,走向极权之后对于犹太人的屠杀和清洗几乎已经成为定局。

在乱世的经济危机中,当拥有了财富的族群,又没有掌握相应的军事力量,无异于在闹市中捧着黄金的孩童。

第二季中的本达议员,他睿智又清醒,他既是代表着民主的资产阶级,也是富裕的犹太商人。他清醒的看到了德国的共产党人、国防军、以及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各自盘算和弊端,他是当时少有的清醒之人,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三方所不容。

因为他反对暴力革命,所以被德国共产党不容。

而国防军方面始终对犹太人心存不满,认为德国革命是犹太人的阴谋。

而他对国防军计划的知悉又被大资产阶级所忌惮和忌恨。

在乱世,理性而清醒之人往往活得格外痛苦,悲剧是他们注定的命运。

《巴比伦柏林》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年代剧,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之下,国家命运的走向,大国的兴衰,个人和家族的命运,既华丽又沉重,既有大人物悲剧的宿命,又有小人物坚韧的对抗。

巴比伦古城如烟消散,而1929年之后的德国也迎来了一段至暗时刻。

个人五星推荐 。

 6 ) 梦魇终于天光大亮 但他们依旧沉浮

在看完第一季后很认真地了解了1929年的柏林 必然是不全面的 但有历史的基石打底 很多地方不再觉得很困惑。情节和人物更立起来了 我能看见魏玛共和国的全景 浮世绘沉重而存在吸引力。无论是多线叙事 把握节奏 还是塑造人物 剪辑技巧 甚至胜于第一季 看来很上头。

观剧时就像亲自被卷入历史胶卷一般 我跟着主角的心跳而存活 我感受着时代车轮的前进。黑色国防军与苏联的合作 暗藏在柏林每个角落的成员 和他们王朝复辟的梦。苏联斯派和托派的党派之争。 德国国内社民党 共产党 黑色国防军 各方势力与阶级的明争暗斗。在这一季里 节奏快速且叙事清晰 很多线索和支线事件盘枝错节 但又在各个场景里汇合 牵一发而动全身 真就一幅巨大的浮世绘 不知不觉里即使是剧外人也同拉特一样陷入时代。

还有两集没看 但印象深刻的场景已经存在一些 布鲁诺毫无犹豫地枪杀同事却以妻子的生命起誓否认此事 他很虚伪 但说着能娶到妻子是三生有幸时是温柔的丈夫 为夏洛特支付母亲丧事的费用并在暴雨里为她披上大衣的时候似温情的父亲 谁知道呢。

夏洛特这一季更曲折了 在餐桌上见她好像是第一次深泣 我也难过到快掉眼泪 我这样坚强勇敢聪明美丽的夏洛特。最后是夏洛特和拉特鼻尖相触但立马停止的一幕 没有吻上但感情快溢出我的屏幕 不像有情欲的爱情 我说不清 但克制着浓烈着胜于爱情 或许存在爱。

看完了 最想说的是 共产党派也不全是为了自由和民主 其中有些人运用欺骗 暴力 爆炸 不过只是因为种族歧视 因为在他们眼里犹太人如猪狗不配活下去 丧命于书房的本达与女孩 支离破碎的身体打碎一切温柔与美好 我想盖着被子的洋娃娃再也学不会活着。

收回关于布鲁诺的言论 他差点害死夏洛特 如果夏洛特就这样溺死在河水 我会也想冲进屏幕亲手把他掐死 我无法想象夏洛特的死亡 像光一样热烈的夏洛特。拉特差一点就能亲手送布鲁诺进地狱 布鲁诺却是因为自己抽烟的火花而死 这一幕真的很黑色幽默又大快人心 它告诉我们 火车上严禁吸烟。

末尾了 哥哥回到身边 梦魇终于天光大亮 但每个人依旧沉沉浮浮 在魏玛共和国 在这灰色世界。

 短评

就不能给耶尼克一点主角光环吗?全剧最可爱的角色啊!

6分钟前
  • 苜秾
  • 力荐

第三季第三季第三季我一定要看男女主搞在一起才行!

8分钟前
  • J till the end
  • 力荐

一个临时工转正的血泪史下

9分钟前
  • 圆石
  • 推荐

两季看完 真的是这两年里的最强欧美剧 信息量巨大 情节滴水不漏 在迷幻与理智间达到了绝妙平衡 甚至连双峰在它面前都相形见拙

11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9/10)议员绝对是本片最悲催的角色了,为了摇摇欲坠的共和国尽了全力,前台得跟保皇党反复纠缠,上司却是保皇党的兴登堡总统,身后还要经常被纳粹和德共捅刀子。女主角是个非常精彩的角色,胆大、心细、聪敏,而且这些优点是表现得很自然的,不像有些美剧为了讨好女权搞得很假大空。片尾纳粹终于浮出水面,前两季的几条主线都收缩得差不多了,第三季差不多得展开新线讲河北省了吧。

16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女主好友葛蕾塔可以說是日後納粹和每個XX治體下典型施暴者的折射,他們既不清楚派對差異和鬥爭後果, 一廂情願地相信自己眼睛所看見的假象不予印證, 一股腦就投入了自認為的"正義"中, 等到後悔莫及時已是死路一條.

19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期待第三季,看完完善了一下残缺的演员表。主题其实特别好,特殊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面对困境所作出的抉择,没有好人坏人正派反派,有的只是把这一切展现给你,每个角色都是鲜活而立体的,值得学习。结构也是比较缜密的,但故事线太多,剪辑真是个费脑子的事,盘子既然做这么大至少得弄个四季*8=32集吧。

2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1929年的上海,比柏林一点都不逊色:总书记向忠发还藏在上海发号施令,一边鼓动城市工人罢工,一边向农村根据地送去干部。列宁主义左翼反对派依托租界开始活动,出版了他们第一本杂志。苏联红军情报小组是他们的邻居,正在竭力恢复在华情报网,佐尔格正在准备启程来沪。杨虎是华界白天的王,杜月笙是租界夜皇帝。特科和中统互相猎杀。复兴社分子在帮会中慢慢发展势力,盯着各路实力派的驻沪代表,后者正在筹划一场战争——第二年蔓延半个中国的中原大战。

27分钟前
  • walkerace
  • 力荐

女主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看的小姐姐

32分钟前
  • sirs
  • 力荐

电视剧的最高标准是越来越好看。首先影调质感一流,镜头不花哨但耐看,配乐和包装也同等讲究,男女主演大熟脸一定是德国演艺圈扛把子。主线是现代德意志“文化”的诞生,支线有托洛茨基和红色革命,所有过度戏剧化的地方,都在社会万象的展开和大历史碾压普通人的层面上得到了极大释放和告解。

35分钟前
  • 57
  • 力荐

结构,摄影,配乐,人物造型完美体现了德国严谨的工业水平和前卫的艺术水准,甚至远超美剧水平!

38分钟前
  • Cao
  • 力荐

第二集,会唇语的小哥死了,被那个讨厌的小孩多嘴间接害死了,好伤心💔

40分钟前
  • 章灵犀
  • 力荐

第七,八集都太高能了,喘不过气来。

43分钟前
  • rachelhww
  • 力荐

还没看最后一集忍不住来评论,女主朋友那个傻逼,第一次被男人骗的还不够惨,看到男人稍微勾勾手指腿就迈不动了,认识几个月就为了他杀人,妈的!你一辈子为男人而活吗?即使你男人是被本达杀的,也不想想人家救你于危难,对你像家人一样啊!气死我了

44分钟前
  • 小兔子🐰
  • 力荐

只有我在等fix的翻译么?

46分钟前
  • 天满
  • 力荐

1. 魏玛共和国时期,各方势力角逐,最后为何会是纳粹上台,德国人在深刻反思 2 车厢里的金砖其实是煤炭,车皮是金子做的,结尾,男主的哥哥出现,情节设计非常巧妙。3. 男主和女主可以死无数次了,还是没有死掉,沃尔特警长也是反复死了又活,最后估计是终于死透了吧。4. 父母哑巴的探员和议员死可惜

47分钟前
  • 粒粒头
  • 力荐

没有一分钟是废的,这剧是真的强。

49分钟前
  • 食色行野丶
  • 力荐

真的很久没见过这么讨喜的女主,胆大心细、行动力爆表;另外不得不感叹胖子对枪时候真的好吃亏。

51分钟前
  • Forgot Limited
  • 力荐

这一季剧情明显清晰点了,看到第七集的时候以为女主死了,气得想弃剧,女主的角色很讨喜啊,相比下女主的那个朋友就呃角色设定一眼难尽,下一季估计会有转变吧;看完最后一集,脑补了一万字兄弟情以及黑帮老大与男主的感情戏,希望嫂子赶紧黑化与尼森在一起,男主与女主喜结连理,嗯继续追。

54分钟前
  • ZXRunaway
  • 力荐

还没崩,但有些剧情过于“巧合又难以实现”的复杂了

55分钟前
  • DigitalWitnes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