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认识你

记录片大陆2015

主演:树锋,味芳

导演:赵青

播放地址

 剧照

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1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2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3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4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5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6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13我只认识你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9-12 01:47

详细剧情

  中国有一句古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树锋和味芳,这是一对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是导演赵青和制片人冯都的叔公和叔婆。他们年轻的时候就相识,因为树锋的上一段婚姻,味芳在不经意间等了他十几年,人到中年两人才在一起。当他们携手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味芳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树锋和味芳都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树锋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仁、义、礼、智”。在树锋的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同堂生活、吟诗颂词、研习书法……之后的命运却是他无法主宰:政治运动、工作调动、丧妻别女……直到1970年,他和味芳走到一起。  将近半个世纪的相伴相守,对树锋和味芳来说,爱是记忆,爱是缘分,但爱也意味着良心、道义和责任。在他们心里,无论对方年轻还是年老,明白亦或糊涂,都不可能磨砺掉内心深处的那份爱,因为爱已经变得淡然纯粹、深入骨髓。  如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应的他们,必须独自面对生活中所有的事情。而在经历了一生的波澜之后,树锋和味芳他们那种平静、乐观却又不乏尊严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关于爱,关于尊严的故事。于是在2012年,我们姐妹俩开始拍摄记录这段叔公叔婆的旅程,希望能为他们、为我的家族,为更多的人留存下这段不该被遗忘的时光。影片的拍摄从2012年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味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逐渐变得生活不能自理,不记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认识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只认识她的老伴儿树锋,信任他,依赖他,爱恋他!  对年近九旬的树锋来说,面对生老病死,面对自己爱人,他必须要做出抉择:将味芳一个人送进阿尔茨海默病的专门护理机构,他于心不忍;两个人一起住进养老院,就意味着要放弃还算是自得其乐的生活;继续独自在家照料味芳,他已深感力不从心。这种选择令树锋几度辗转……万一他生病了,味芳该怎么办?万一他先走了,味芳又该如何生活下去?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是否依然能有尊严的走到最后?  中国目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人数达到了900多万,位列世界第一。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不够,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资源短缺,专业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使得患病老人和他们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使得社会、家庭对留守老人的关爱严重缺失……想要在情感上、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慰藉,成为许多中国老人奢侈的念想!  生命尽头,记忆消逝,但树锋和味芳他们依然有享受生活,精彩人生的权力。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传递,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们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快乐而有尊严的晚年!

 长篇影评

 1 ) 有笑有泪的观影体验

《我只认识你》(译please remember me)看这部纪录片一直在擦眼泪,大概是因为感同身受。我的舅公舅婆和片中的两口子经历有点像。 去年在北京过的年,舅公舅婆两口子也80多岁了,也是知识分子经历了文革年代,儿女均定居在国外,所幸两口子身体硬朗还能照顾自己,因为我们去了,他们才加了几道菜,算是过年,过去的年夜饭和平时并无两样。因为北京烟花爆竹管制较严,就算是五环外也没什么过年的热闹劲儿。 但因两口子都是老师,白天陆续会有学生结伴过来拜年,才有新年的感觉。 他们也开始思考晚年该如何度过,儿女为了尽孝心会安排他们每年出国半年陪伴他们,但毕竟年纪大了,长途飞行身体吃不消,且又不愿意过去给儿女增添负担…两口子就这样留在北京互相扶持。 看影片的时候想到的更多是自己的家人,如果有一天他们也患病了,甚至不认得我们了怎么办😭也想到自己的奶奶,80多岁,有时候回去,她会盯着我好久问我是谁,但还好大多数时候都会激动得握着我的手喊我名字说“你回来啦”。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珍惜还能见到的每一天💖 影片想表达的更多是两位老人互相扶持互相依赖的关系,还可以对其中反应的社会问题做更多探讨。

 2 ) 等我老了,我也不想进养老院!

总觉得《我只认识你》的感情诉求应该更倾向于阿尔获海默症患者对于伴侣的依赖和生活主要依靠的表达。

当然,影片中老人的感情让我们泪目,但是感情再好,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的家里也有这样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我的姥姥,与影片中的老太太同岁85岁。大概3年前开始出现这种记忆障碍症。起初,我们试图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能够保持现状就很不错了。

说实话,我们都很恐慌,尤其是我妈妈无法面对这个事情时时抱怨为什么医学都这么发达了还是无法治愈它。倒是我的姥爷很是平静说,毕竟年纪大了。其实,最辛苦的还是姥爷,姥姥本来就不是温柔的女人,脾气变得更怪诞。幸亏,相处了一辈子再加上老爷脾气非常好。所以,一直以来姥爷很少抱怨他的辛苦。

那个时候,姥爷,每天就是骑个小车带着姥姥到处走走,每周日去教堂祷告祷告、看看戏。有时候遇见年轻时的朋友,他们都紧紧握着姥姥的手打招呼“秦大姐,你还认识我吗? ”我姥姥总是说“认不了了”。

姥姥记着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唯独刚刚发生的事情,忘记的很快。同一个问题每天要问无数遍,有时候老爷都懒得回答保持沉默。姥姥是个很要强的人,如果你提醒她说“这个问题你已经问了很多遍了"她可能会很伤心自言自语“我怎么变成这样,像一个傻子一样。"

我和姥姥待在一起一整下午的交流只有来来回回“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在家呀,太巧了"“你妈妈怎么没来呀”“你现在在哪上学呀? ”几个问题。我总是认真的回答每一个问题,像第一次被问到一样认真。我阻止他们提醒姥姥她这个问题问了很多遍。我觉得对于老人,偶尔呆在他们身边陪伴就好。不要拆穿,不要厌烦。

影片中的老太太算是一个幸福的人,年轻时是个美女有很好的社会地位。一直保持单身,在42岁终于嫁给自己最初喜欢的人。等到85岁时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被老伴细心新的照顾着。替她准备好发卡,纸条、小黑板提醒她那个毛巾是擦脸的,那个毛巾是擦脚的。

我都在想,我42岁是否可以等到最初的那个人,大概没有希望了吧!更加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老了以后有人陪伴在身边相互陪伴。但是,有一点我很肯定,我不要搬进养老院。

搬进养老院就彻底了脱离的社会,不等逛街、不能去公园散步。远离了新鲜的事物,住进狭小的房间。每天面对的都是步履蹒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我不觉得那样会很开心。

长时间待下去会变得更苦闷吧,甚至还要看着身边的老人们一个个离开,那种感觉就像被圈养起来等待死神的到来,人生顿时变得昏暗乏味。

等我老了,不想去养老院,我也不会送我的爸妈去养老院。我觉得老人的养老是儿女的义务,住进一个被定义的具有一定封闭性质的地方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也许,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瓦解,依靠家庭养老正在向社会养老转变。感情被稀释,不免有些伤感。

看影片的时候我的心一直悬着,我怕影片中出现老太太迷路疯狂寻找老头的情节,我怕!看见她的无助。我怕看见老人在影片中终老,如果这样我会放声大哭吧!

结束时,有位观众说:和自己爱的人厮守一生吧!

一生很短,好好爱身边的人。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3 ) 用无限温情包裹起的家庭私影像

浙江青年电影节展映开始的第二日,在半天时间内连着看了三部华语新片:《娜娜》、《我只认识你》和《米花之味》。

其中,讲述一对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生活的故事的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全球首映后,通过大象点映的平台从十月以来在全国做了非常多的点映,本次在浙江青年电影节上的展映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出生在二十年代的树锋和味芳是本片纪录的两位主人公,也是导演赵青和制片人冯都的叔公和叔婆。

他们年轻时便相识,但因姻缘的错落,人到中年才在一起。老年的味芳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树锋的儿子移民后只是回来探望了一趟,所有的担子还是落到了这位高龄老人身上,他要独自面对。

与传统纪录片不同的是,《我只认识你》并没有放大这个本应残酷的题材中悲情的一面,而是更多地选择了展现家庭生活的温情和两位老人间长久的爱情来将其包裹起来。

白居易有诗云:“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就是对他们两人最贴切的写照。虽然银幕上的两位老人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时间陷入在无可奈何的生活困境里打转,银幕下的观众却接收到了与这些困境异味的情感——在潜移默化的春夏秋冬中体味岁月静好的坚守与不离不弃。

如果说阿尔茨海默症对更平民阶层的患者意味着生活的破碎,我们在这部纪录片中则能获得一个不同的陈述版本:患者的晚年也可以有尊严、有欢笑,遇见的绝大部分人都会持着热心肠报以善意

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他们二人较高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富足的经济能力和其所生活在医疗设施完备、养老院基础设施齐全的都市上海所带来的。

患病的味芳对“社会地位(院长)与归属感(大房子)”记忆的深刻度甚至深于树锋的儿子,一遍遍地见人就说,也从侧面反映出老太太一直以此为部分自我的证明。

而在我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社群的公益机构才刚刚起步,医疗保障和社会资源极度短缺,很多城市的养老院甚至不会接收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所遭受的境遇都比树锋和味芳要更差。尊严、欢笑、善意,对很多地区健全的老年人而言都是奢侈品般的存在,更何况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由此,这部纪录片中的温情表述显然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作为纪录对象的亲眷,导演和制片人站在了这个题材纪录片的“起点”,天然优势般地借助令人倍感温情脉脉的家庭私影像,拉近了观众与这两位老人的距离。

在跟拍两年的累积素材中,导演选取了大量两位老人亲密关系的温情视角段落和富满“温情美”、“生活美”的影像呈现,暖则暖矣,却缺乏更深入社会层面思考的力量,对两位老人过往的生活经历和细节挖掘也显得较为有限。

但作为观众,我们是否需要对这部非职业创作背景下的纪录片如此苛求?

答案于我而言,是否定的。

不仅因为这部家庭私影像背后平和的心态,创作者的出发点是“记录这段叔公叔婆的旅程,希望能为他们、为我的家族,为更多的人留存下这段不该被遗忘的时光”,而非更庞大的野心;也因为在这个“起点”众多的感性处理面前,观众对社会反思不曾缺席

换句话说,一个可以引发社会公共话题讨论的纪录片即便被处理为非常私人的表达,甚至于仅展现私人生活,依旧能获得大家对题材背后的关注——现场Q&A环节,便有观众提出中国目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现状和整合社会医疗、养老资源系统等话题。

在社会现状下,纪录片提供共情,而进一步的探讨则需要舆论的发声。

发于公众号 深焦 / 风影电影

 4 ) “一见钟情、终生眷恋”——我所期待的“神仙爱情”改编影视剧应如是

这篇文本来是给一个公众号的免费供稿(所以读起来过于正式感哈),看了编辑的调整建议,还是希望为自己争取最大自由的空间,码字对我来说本应是在过程中就收获愉悦,最终决定还是在自己的地盘胡说八道,真心热切的期待未来有《平如美棠》这般神仙爱情改编故事片或者剧。

2020年4月4日,《平如美棠》的作者饶平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9岁。

《平如美棠》,又名《我俩的故事》,是作者讲述自己和妻子的爱情故事。饶平如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不过是一生深情罢了。

饶平如是一名在炮火硝烟中出生入死过的军人,曾以战争会给女朋友牵绊为由拒绝了父亲几番介绍,直到遇见一位小轩窗正梳妆的女子,名唤“毛美棠”。之前的拒婚理由再不被想起,取而代之的是“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过地思虑起将来(摘自《平如美棠》)。”应了当年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那句:“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夫妻二人同甘苦几十年,深情有增无减,2008年妻子重病而去,饶平如为排解心中郁苦,画下十八册他们一生的回忆,取名《我俩的故事》。

《平如美棠》的故事,至今还没有影视化,尽管在我脑海中,已经演过无数场时光惊艳与岁月情重的画面。今天想说的,是另外一部已经被搬上银幕的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杨绛亦曾写下:“我们一生坎坷,到暮年才有一个安静的住处,但是老病相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当介绍《我只认识你》中女主角得了阿兹海默症,想必观众便能脑补出这个故事的大概了:“‘不过是’夫妻携手一生,病患让妻子忘记所有,唯独记得爱人”。然而,真的是“不过是”吗?

当下影视剧市场,观众偏爱将撒糖发狗粮称作“神仙爱情”,有人曾问我:“你能不能写一段‘哎呦,怎么这么甜’的神仙爱情桥段?”——我当时感觉自己差点被他们想要的的糖呛死。那些个霸道独宠的段子甜吗?甜。但你若认为这就是“神仙爱情”了,我恐怕你是认错了“神仙”,也低估了“爱情”。

“神仙爱情”是如何的模样,饶平如亦给出过答案:“‘一见钟情’,一见钟情还不够,还应‘终生眷恋’。”

《我只认识你》,2017年在大陆上映,是导演赵青拍摄他叔公冯树锋和叔婆娄味芳的故事。味芳年轻时对树锋一见倾心,奈何心上人已经订婚,她便退居朋友的身份不打扰,但再看不上其他英年才俊,“专心搞事业”成为区教育学院院长。身边同事朋友都说这样漂亮优秀的女孩,将来会嫁给怎样的男子,不敢想象。与此同时另一边,男主树锋经历了文革被三次抄家,妻子病逝、幼女夭折,只留他和儿子相依为命,一个小家庭破败不堪、风雨飘摇。朋友便为他介绍新女友,这时娄味芳不顾众人反对与阻拦,毅然嫁给冯树锋,半辈执念终得成全。

“那时候我正好需要她。”

“我正好还在等着他。”

“这叫一拍即合。”

“难为情伐。”

冯树锋对娄味芳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因她在最艰难时来到他身边雪中送炭的感激,要报答一辈子;家中来客时,放任妻子悠闲自在,自己在厨房忙碌,“她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身体查出毛病,担心自己住院没人照顾妻子而无助悲伤,复诊得知“问题不大”,感念“走投无路时,总会绝处逢生”……

2017年上映时,有观众做出经典评价:“导演以花痴的心态拍出了许多女孩子向往的爱情。”

说完一生一世,不妨浅聊这个故事牵扯出的另一主题:“爱情与尊严”。

在电影结尾,娄味芳只记得两件事:身边人是爱人,不见时四处寻找;自己是区教育学院院长,“一个区都归我管”。她是知识分子,一生体面,最终得了阿兹海默,如此令人唏嘘的造化弄人情节,电影史上《我只认识你》绝不是首次。在它之前,太多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探讨过到了垂暮之年,爱情在尊严面前何去何从的话题。最有名的可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爱》,男女主都是音乐教师,极具教养,风度翩翩,直到妻子一场重病,两人爱情面临巨大考验……男主用枕头闷死女主时,我相信他们依然心意相惜、深爱不移。

尊严能给我带来什么呢?答案因人而异吧。但是失去尊严将是怎样:难堪自卑、生不如死……可是,体面就等同于尊严吗?毛美棠之于饶平如、娄味芳之于冯树锋,他们面前容颜逝去、性格乖戾、不能自理、疾病缠身的爱人失去尊严了吗?没有啊,时间和苦难没有将感情磨平,爱情不减分毫,躺在病床上的女子依然是他们的挚爱。此生得一人不离不弃的爱着,难道不比孤独的体面更有尊严吗?

但是《我只认识你》,时间停留在毛美棠还记得爱人是谁,两人适应了养老院生活,也还会每周末回自己家小住。影片结束在相对温馨美好的时刻,但我们不能假装这就是两位老人的结局,我们知道毛美棠的失智会继续恶化,他们的生活会愈加艰难。我们能做点什么呢,为养老与医疗体系尽力所能及之力,祝福他们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我们会担心他们的爱情最终敌不过“百事哀”吗?大抵是不确定的,但坚定的希冀“终生眷恋”。

《我只认识你》的诸多精彩之处,呈现于影片中男女主各种生活细节,如果我在影评中详尽分享,便是一篇文字剧透,可挑俩钟头的闲时,一个半小时来看这部电影,另外半小时祝福爱情。

 5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纽约纪录片电影节(DOC NYC)可以说是纪录片界最为权威,最受关注的电影节之一:创始于2010年的这个纪录片电影节,在短短6年间便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并被MovieMaker网站用户选为“世界上最酷的纪录片电影节”前五名。然而,往年这一电影节上,鲜少能看到来自中国的作品,让一众爱电影的“中国纽飘”大呼不过瘾。不过今年,DOC NYC仿佛是想回馈中国纪录片粉儿一个大的,将展映四部与中国有关的纪录长片,而赵青导演的《我只认识你(Please Remember Me)》正是其中一部作品。

《我只认识你》记录了上海一对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夫妻,丈夫树锋,和他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俗称的老年痴呆症)的妻子味芳。两人都是知识分子,相识相伴四十余载。患病的十年间,味芳的记忆越来越差,不记得昨天发生的事,甚至不再认得自己远在澳大利亚的儿子,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最亲近的老伴。因此,丈夫树峰担起了照料妻子的重任,可同样年迈的他渐渐力不从心,身边没有人照顾,他也不忍心将妻子送进专门照料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机构。于是树峰决定放弃自在的生活,带着味芳一同住进养老院。

虽然听到“阿尔兹海默症”,让我们一下想到2012年哈内克的一部让人泣泪涟涟的《Amour》,观影前正经纠结了一把要不要“揪心难受”一个多小时,但刚看了《我只认识你》五分钟,就发现这并不是个“惨”给你看的纪录片,而是通过些平淡的故事,在用细腻的镜头娓娓道来两个老人相濡以沫的温情,如果说让人流泪,也更是那种“暖暖泪含光”的感觉——整部片子处处表现出两人对彼此的爱,就像两个年轻人谈恋爱一般,温暖不失情趣。味芳一离开家去到陌生的环境就容易紧张不安,每天都会忘记自己已经搬进了养老院,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问丈夫“我们为什么不住在自己家里”。而树锋从来都不厌烦,也不觉得妻子是个累赘,他坚守着作为丈夫的责任,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妻子好。想起了那部经典电影《初恋五十次》,两人走过一世风雨,身边那个最亲最爱的人是无法忘记的。看着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走在公园,看他们偶尔打趣对方,感动之余也让人感慨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身旁还有心爱的人作伴,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


除了记录两人生活的点滴,这部作品当然也有让观众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据统计,中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两亿,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赡养 “留守老人”和患有失意和智力障碍的老人,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有较为完善的社区支持系统协助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家庭。而在中国,不仅极度匮乏专业照料阿尔茨海默的社会工作组织和护理人员,城市化进程使得流动人口大幅增长,很多子女也无法在家全身心的照料患病老人。


到了《我只认识你》树锋和味芳的故事里,则是因树锋的独子远在澳大利亚成家立业,味芳便只能由也同样进入耄耋之年的树锋照料。当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看到养老和照顾病患的双重压力落到了像树锋这样的老者肩上,其实更有感触。

 6 ) 这个“花痴”导演,拍出了许多女孩子向往的爱情

2017年10月28日,重阳节。
傍晚,老冯早早地帮味芳选好了漂亮的外套,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然后牵着她来到上海影城,看一部对他们意义非凡的电影。
1058座的巨幕厅几近满座。电影也好看,笑声此起彼伏,不时有轻轻的啜泣,幽默又感人。


一个半小时后,电影结束了。灯亮了,老冯站起来,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有半分钟,还伴着兴奋的尖叫。
没错,老冯就是电影里的主人公树锋。
而那个在电影里可爱呆萌,让人哭笑不得、贡献了无数笑点的女主角味芳,却坐在位子上酣睡,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电影放了一个半小时,她睡了一个半小时,被老冯搀起来后,看大家冲着她欢呼鼓掌,她也笑眯眯地学着鼓起掌来。

“ 如果失去所有记忆,只能记住一个人,你会记得谁?”

树锋今年91岁,老伴味芳89岁。
味芳年纪大了,什么事眨眼就忘记,亲朋好友全都不认识了,儿子站在面前,她也认不出。
她唯一认识的,
是爱人老冯。

她的日常,是找老冯。
一会儿见不到老伴儿,味芳就像丢了魂一样,坐立不安。和客人聊着天,言笑晏晏,突然就换了频道:老冯去哪儿了?
然后直接撇下客人,去找老冯。
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推门找,攀在窗沿踮起脚往楼下找寻:“他去哪里了,人怎么不见了?”



“ 忘记全世界,记得我爱你。”

老冯是她最深的依恋。
在最好的年纪,味芳对他一见钟情。可惜,打听了才知,他早已有了未婚妻。
那之后,她一个人活成了女强人的模样,掌管着上海一整个区的学校。

后来,中年老冯命运陡转,数次被抄家,妻女接连病逝,又从上海被下放了到四川宜宾。
姐姐姐夫为他介绍对象,介绍的女方,正好是一直独身的味芳。
在味芳42岁那年,她终于等到了他。


这段佳话,在味芳头发已经花白的学生来拜访时再度被提起。老冯斜过身子,隔着一个沙发,笑着握住味芳的手:“正好找到你,这叫一拍即合。”
味芳笑得一脸幸福,难为情地拍开他的手。


“ 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

婚后,味芳忙于工作,老冯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
他用好看的毛笔字,写情诗给她:鸾凤和鸣,琴瑟谐情。鸾谐音娄,凤谐音冯,正好是他们的名姓——娄味芳、冯树锋。

八十多岁的味芳忘记了一切,智商只有四岁孩子的水平:不知饥饱,把鞋套当帽子戴,连穿衣都要老冯帮忙。
但她依然爱美,会一遍又一遍地梳头发。

老冯的抽屉里备了好多黑色的小发夹,每当味芳找不到发夹时,他就捏着一枚小发夹颤巍巍地走过去,笑嘻嘻地交到她手上,还不忘嗔怪:“侬的发卡还要我还给侬~”


“ 有一种爱,叫最怕走得比你早。”

儿子定居国外,老冯是味芳唯一的照料者。
已经九十高龄的他,生怕自己倒下之后,老伴独自无法生活。老冯查出了肺炎,医生要求他住院,他直接哽咽了:“我假如住院,她一个人在家就没办法生活。”

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味芳住进养老院。
“为什么要在这里?”“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味芳非常生气,像个无理取闹的孩子一样,缠着他回家。

味芳习惯了和老伴形影不离。
别人问她,“如果老冯走了,你怎么办?”
她笑得一脸明媚,“一起出去,一起吃饭,一起买东西,总是两个人。假如他走了,我该死。我走了,他也倒霉。”

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融入了你的生命,那你就拥有了这个世界。



这部以树锋和味芳为主角的纪录电影,叫《我只认识你》。
他们,是导演赵青的叔公叔婆。

作为观众的味芳,已经认不出电影里的女主角是她自己,只是甜甜地笑着。我悄悄地跟老冯说:已经几年过去了,味芳竟然比在电影里更好看了。
老冯回过头就一脸宠溺地告诉她:在夸你漂亮呢!味芳听完,像少女般羞红了脸。

散场时,两位工作人员送他们回家。扶梯窄,无法容四人并行,老冯松开挽着她的手,味芳立马手足无措了。
扶梯刚一落地,两人又挽在了一起。
真是甜到爆炸。



看了10月28日《我只认识你》上海特映会的观众,给出了清一色的五星好评,豆瓣评分从8.3涨到了8.4,大象平台评分直接飙到了9.9,简直吓人!

观众“陆小鸟”则一语道出全场观众心声,“导演以花痴的心态拍出了许多女孩子向往的爱情。”

情侣和单身贵族直呼被治愈,一贯高标准的纪录电影爱好者也被惊喜到!

老冯给了味芳足够的耐心和爱,陪伴她、守护她、包容她。
在牵着味芳离开影厅前,满头华发的老冯,儒雅地向大家作揖致谢,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让很多人忍不住鼻子一酸——“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


横亘在他和味芳之间的,那个磨人的小妖精,
叫“阿尔茨海默病”。

观众席间有一位76岁的赵阿姨,她的经历和老冯很像,儿子在国外,老伴也曾得了阿尔兹海默病,忘了全世界,只认识她、依恋她、依赖她。
赵阿姨陪着老伴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10月28日这天,是她的生日,也是她老伴去世17周年纪念日。

她在观影群里的留言,暖到了一众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生活都十分紧张,不可能一直陪伴在父母身旁。所以我们老年人得了病,不能全去依赖孩子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照顾对方,老伴最后的爱是相互守护,真正的爱情体现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电影虽欢乐,但留给观众的思考很厚重。


老冯已经九十高龄,他不敢生病,不敢离开,他拼尽全力,也无法给味芳最好的照护。
老冯的无助,是我们整个社会面对衰老和疾病时的无助,同样也是这部纪录电影抛给我们所有人的问号。

深圳Erica的奶奶曾经也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我眼睁睁看她从轻度到重度,一步步被阿尔茨海默病消解记忆、吞噬健康、夺走生命……在她糊里糊涂的最后时光,唯一不会认错的就是我。可我和家里人,甚至医生都对这种病都认知太少,几乎没有做任何积极治疗,以为这就是自然规律。现在想起来无比遗憾与愧疚。我想通过这片子的点映发起,让身边更多人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早一些发现,多一些干预,延缓一些衰退……”

这部影片,还真有这样改变的力量:

专门研制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科研人员看过后,非常激动地说,从没有切身看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他们身边人的状况,看完这个电影,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位姓陆的老先生看完之后说,老伴儿患阿尔茨海默病很多年,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下去了。看到九旬的老冯对老伴悉心照顾、不离不弃,不由得重拾信心。

导演赵青最后在台上深深地鞠躬,“为了身边的老人拥有一个有爱、有尊严的晚年,让我们做点什么吧!”


这是一部给爱人以力量、给病者以鼓舞、给长辈以温暖、给晚辈以感动的电影,尤其适合两代人、三代人一起观赏。

特别推荐给以下几类观众:
●纪录电影爱好者
●情侣或单身贵族
●关心老年人问题、关注阿尔茨海默病以及相关认知症、对社工或公益感兴趣的人
●家有阿尔茨海默病人,想给他们爱与尊严的人

一位养老行业从业者在观影群里的留言道:

在很多人眼中,11月11日是购物狂欢节。在大象看来,它是一个不孤独的光棍节,更是一个一生一世的承诺。

11月11日,《我只认识你》百城首映礼,各个城市的报名链接都已准备好,带上你所在乎的亲人和朋友,一起来吧!
长按以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看完电影,我们一起帮老冯出出主意,怎样才能一生一世、长长久久地相伴到老?

 短评

“她只知道树锋是她的爱人,尽管已经不记得树锋的名字。”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雖是老人顧老人,面對阿斯海默症的卻是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退化較緩的長者,或許有人會覺得悲劇怎麼有點往喜劇方面走、不夠突顯議題有多沉重,但這也是人生。銀幕上是一點點浪漫,一點點無奈,一點點現實,或許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們有更多辛酸。

14分钟前
  • 侯二六
  • 推荐

脑补了哈内克式结局= =

16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还行

《你名句号》一天一个亿,这个国产老年纪实版龙标都拿不下来。

20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3.0。很让人动情,只是电影的展开度有限,属于导演留给自己的一份情感印记,我们除了关注阿尔茨海默症,还需要多关注养老院的业态和条件,政府街道的志愿服务,等等,是个系统的社会问题,而不简单的只是医学问题。

21分钟前
  • 蓝风筝1986
  • 还行

触动社会痛点的纪录片很容易抓人,大部分温婉的处理也很好,可惜美学品味稍微差了点。

25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人这一辈子还不就是为了一个“爱”字。

30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今日首映 结束看到阿公阿婆 拉着手退场 大家都在鼓掌 哭的稀里哗啦 -别嗲了-我现在就服侍你-你应该的-她这样说 我就很开心-对联写的不错 字都一个大小

31分钟前
  • 张铁柱弹琵琶
  • 力荐

中英片名的「我只认识你」和「please remember me」这样颇为忧伤的双方立场最戳心了。爱是羁绊,也怕变成包袱,但是他们已经足够幸运,是很有气质的一对老人,让人觉得阿尔兹海默并非如此残酷,片子处理得不错。

34分钟前
  • 最后一代等秋叶
  • 推荐

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16.12.18深夜纪录片马拉松@沃凯街1200boopshop地下室喜仓意外惊喜加映

39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

40分钟前
  • Ci-Enzo-né
  • 较差

可贵的是没有煽情。感觉导演以花痴的心态拍出了许多女孩子向往的爱情。

43分钟前
  • 陆小鸟
  • 力荐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

48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中规中矩的拍摄和剪辑下,一个好男子和好女子的爱情故事已经足够打动观众。正如导演说的,对于失忆的人来说,关注她还记得什么比她忘记什么更重要——老冯、院长、发卡,一个上海女人的一生。

49分钟前
  • 牛三牛
  • 推荐

就算有一天我老年痴呆,但是我会记得你。隔着远路我还能认出你,一路小跑迎接你。

52分钟前
  • 桃李不言
  • 推荐

3.5 最令我体味深刻的两个点其实是(很偏的点...):1.人老了后对社会地位与归属感的记忆竟然是如此深刻。2.主创和这对夫妻的关系,好像都比这个移民儿子要好,再次证明养儿防老不可取啊。令人亲切的温情脉脉家庭私影像,可惜败也败在大量拼凑温情而缺乏更社会层面的思考。从私人角度出发,进行的深度挖掘也不足。

5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导演很会说话,自带新闻点,能讨媒体喜欢。人物关系和需求像是温和版的哈内克的《爱》。上海老人真时髦,在家里听白光。导演有意识地选用了大量戏剧性很强的素材。或者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日常生活在正常人看来就是很荒诞。这种病天然就是荒诞和痛苦的结合体。

1小时前
  • 小A
  • 推荐

动人可爱的老两口相互陪伴,虽然现场一直在笑但家里有个阿尔兹海默症是真痛苦。而且第一次觉得跟一排年长者坐在影院里很欢乐,听他们的笑声和评论,却深深觉得年长者的受压迫。But aging should not devalue us.

1小时前
  • 不神奇的满大人
  • 力荐

没有准备的好!老年人的爱情。没想到,在中国也可以看到那么有尊严的活着并爱着的对儿一老人!

1小时前
  • Agnes
  • 力荐

@淮海万裕 数次泪奔。42年后她等到了他。今天这场是奶奶90大寿,树峰爷爷的侄子也到场。唤起世人对认知症患者的关爱。对家人多陪伴。

1小时前
  • Deepsea Bab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