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

喜剧片英国2013

主演:西蒙·佩吉,尼克·弗罗斯特,帕迪·康斯戴恩,马丁·弗瑞曼,埃迪·马森,裴淳华,托马斯·洛,扎卡里·拜莱斯,贾斯珀·莱文,詹姆斯·特拉佩,卢克·布罗姆利,索菲亚·埃文斯,Samantha White,洛斯雷诺兹,Richard Hadfield,Flora Slorach,Francesca Reidie,Charlotte Reidie,大卫·布拉德利,迈克尔·史麦利,皮尔斯·布鲁斯南

导演:埃德加·赖特

播放地址

 剧照

世界尽头 剧照 NO.1世界尽头 剧照 NO.2世界尽头 剧照 NO.3世界尽头 剧照 NO.4世界尽头 剧照 NO.5世界尽头 剧照 NO.6世界尽头 剧照 NO.13世界尽头 剧照 NO.14世界尽头 剧照 NO.15世界尽头 剧照 NO.16世界尽头 剧照 NO.17世界尽头 剧照 NO.18世界尽头 剧照 NO.19世界尽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01:35

详细剧情

  过度沉湎酒精、年届不惑的盖瑞·金(西蒙·佩吉 Simon Pegg 饰),突然间想起20年前青春时代一件引以为豪但未竟的浪荡事,于是相继找来如今已经有了各自家庭和事业的好伙伴奥利弗·张伯伦(马丁·弗瑞曼 Martin Freeman 饰)、彼得·佩吉(埃迪·马森 Eddie Marsan 饰)、史蒂文·普林斯(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饰)和安迪·奈特利(尼克·弗罗斯特 Nick Frost 饰)。他们相约返回故乡纽顿哈芬,试图再次找回通宵5人、12间酒吧、60杯啤酒的快乐时光。小镇一如既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镇上的人似乎全然不记得这几个老男孩。  在盖瑞的引领下,起初一切还比较正常,可当夜幕降临之后,诡异事件交替上演,盖瑞等人发现,他们仿佛不知不觉步入某种超自然的圈套之中……

 长篇影评

 1 ) 个人对世界尽头 的分析理解

三部全看完了,个人感觉第三部拍得最好,最后的结局看明白了真的会觉得讽刺悲伤。

以下是本人对世界尽头的分析,涉及剧透,慎入

king是一个不能适应社会的人。

他个性自在,无拘无束,胆大包天,这样的性格让他被一群十几岁的青少年奉为领袖。随着时光的流逝,少年的成长,大部分人渐渐学会收敛,安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车祸让他明白,自己并不能永远不理会自己身后的责任。从此他兢兢业业,滴酒不沾,这里的安迪,代表了大部分的少年,从不成熟到成熟,学会控制自己,承担责任。而king的表现则正好相反,他逃了出去,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这也正代表了他对生活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的态度:逃避。

自学生时代过了十年二十年,往日的小伙伴都融入了社会,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成就和一席之地。可king拥有的就仅仅是那一段回忆了,三四十岁的他一事无成,本性无拘无束的他不能接受任何规则的束缚,无法接受适应这个社会,最终被当成精神病患者送入医院。

king不能适应社会并不代表他真的是一个精神病,他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境地,在精神病院(戒酒所?)里他夸夸其谈自己的黄金时光,让其他人羡慕不已,但是他当年始终有一件遗憾,就是那最后一间酒吧,世界尽头。每日每日,一群人一遍遍的讲述自己的故事,或悲惨,或辉煌,这更是刺激了king,现在的他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于是,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就成了他最想达成的愿望。

    king叫齐了当年所有的死党,甚至用自己妈过世的假消息将安迪都喊了出来。五人重回小镇,中间曲折自不用提。一直到机器人出现。机器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正正是站在了king的反面,而在一番相谈之后,往日的老友渐渐找回当年的感觉,自由自在,为所欲为(还有原因就是被逼得无路可走,只有无所顾忌,可以看出来,king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是有领导能力,这也就是他的价值所在,这里先提一提)。
     一路逃亡中,king虽说是给出了一条相对正确的路线,说到底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些年他活的生不如死,面对这他人生中唯一辉煌璀璨的时光,完成未完成的狂欢简直就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两位好友在旅途中相继被同化,其实也是有用意的,仔细看剧情,会发现被同化的两位好友都是生活相对美满的。暗恋奥利弗妹妹苦苦不得的史蒂文,妻离子散的安迪,一事无成的king,只有他们三个生活有所残缺的人才疯到了最后。这是不是在说,拥有的越多,人就离自由越远?亦或者是在说,想要自由,先要失去?这里能读出什么,就任各位发挥吧。



    话分两头,我们分析一下机器人的立场,为什么到最后将king和安迪逼入死路,机器人竟然不用强,还要和主角打嘴炮?这里并不是烂尾或者编剧想不出点子,这些也是黑色幽默的一部分。

    前面提到过,机器人指代的是king的对立面,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更进一步说,机器人暗喻的正是有规律的每天或者的人们,或者说是现实社会。机器人阵营多次提到“我们不是机器人,因为机器人是奴隶,我们不是奴隶”,但是king坚持叫他们“机器人”,其实正是表明了,king认为那些被生活束缚住的,规规矩矩的人们,就是奴隶。

    而机器人呢,最后说的很明白了,他们不想入侵地球,只想帮助人类,而事实也正是这样,循规蹈矩的人们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发明了各种工具。这是“机器人”做的,也正是那些守着规矩的人做的。

    而“机器人”们一直在尝试同化主角们,其实就是想让主角他们也回到“正常的”社会,一直到最后,他们几乎是向king妥协了,甚至告诉了king他们的计划。他们给出的是什么?是年轻,是青春,是再来一次的机会。是让king洗掉自己过去的失败重来一次的机会。而king这一趟拼命的寻找世界尽头,不就是被多年的失败所刺激吗?这不应该是king最想要的吗?这确实是机器人能给出的对king来说最诱人的筹码了。

    可惜king要的不是这些。

    他要的,只是自由。

    也许之前还有一次说服king的机会,就是在世界尽头的门口,那杯可以给king的狂欢画上完美句号的啤酒。如果king喝下那杯酒,他是不是就满足了呢?是不是就会向机器人屈服了呢?

    答案是不会,因为胖子没有让他喝道那杯酒。最后胖子阻止king喝下那杯酒,看上去是想让king冷静下来,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让他喝呢?理由胖子说了:你永远是我们的王,我永远追随你。胖子是这么多年改变的最多的人,但是他的心底依然对当年充满向往,因为他意识到,即使他再努力的承担一切,他还是不能挽留住他的生活。于是他想告诉king,求求你永远疯下去吧。不要结束这个狂欢。

    king这个名字充满深意,他是他自己的王,他是孩子们的王,他是孤独的王。他只能在自己的回忆中当王。

    最后又如何?

    最后遂了他们的愿,生活再无束缚,机器人被视为异类,所有人都自由自在,胖子和史蒂文都如愿得偿,可king又如何呢?

    king带着年轻时的五人组,继续着飞扬跋扈,继续着反抗规则的生活(新的规则,即机器人受到歧视),没有尽头,继续的追寻着所谓的自由。

    可笑吗?真的很可笑。我来告诉你们结尾是什么意思。

    king这个人自身最大的价值,他最擅长做的事,就是离经叛道,无拘无束,在规则已形成的社会,他一无是处,处处碰壁。而后,结尾给了king一个机会,做他最擅长的,推翻了一切束缚他的,推翻了一切规则。那这样一来,是不是king就能获得一段新的人生了呢?

    不是

    再混浊的水,也会沉淀,再混乱的社会,也会有他的规则,旧的秩序对人不利,有人可以通过推翻旧有的获得救赎,比如andy和史蒂文。可是king,你本来就是“推翻”本身,你如何能获得救赎?永远也不会有适合你的位置生存,因为你本身的意义就是“绝对的自由”

    可惜那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

    在最后的最后,king打破了“机器人不能入内的”的规则。这一条可以说是他参与创立的规则。这也就暗示了他的宿命,也正是我一开始说的。king无法适应任何社会和规则。他人的疯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king,只是为了疯狂而疯狂。

    也许他真的应该呆在精神病院里。

    king是一个疯子。

 2 ) 血与冰淇淋,以及啤酒

  世纪之交,一部名为《屋事生非》的英国情景喜剧诞生,短短的两季十四集,却在日后成为了全球宅人顶礼膜拜的圣经,其打破了情景喜剧的各种惯用模式,通过大量调皮的镜头剪辑与对邪典电影、漫画、小说、游戏等Geek文化的大规模致敬成就了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文化气质。《屋事生非》的成功也造就了导演埃德加赖特(同时亦是编剧)、演员西蒙佩吉(亦同时亦是编剧)和尼克弗罗斯特的怪咖铁三角组合,三人之后将《屋事生非》第一季的第三集扩充开来,拍成了《僵尸肖恩》,顶礼膜拜了“僵尸教父”乔治A罗梅罗,接连两部作品的成功,让三人萌生了打造电影版《屋事生非》的想法,通过一个主题系列,通过不列颠民族骨子里所特有的狠辣冷幽默,将流行电影亚文化好好的调侃一把。
  《热血警探》是对老派警匪动作片的致敬与讽刺,到了这儿,埃德加赖特将《屋事生非》中频繁快速的镜头剪切与不断跳跃插入的闪回插叙这些标志性的语言手法全部注入了进来,所谓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正式步入成熟期。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第三部最终篇却迟迟没有面世,这期间,埃德加赖特去好莱坞拍了《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依然酷炫的画面却难掩失去佩吉与弗罗斯特所产生的表演上的单薄,佩吉和弗罗斯特也脱离赖特在《保罗》中再次合作,虽然这次更加御宅,但不见了赖特花哨风趣的镜头语言,同时,“血与冰淇淋”三部曲还不声不响的出了一部外传《街区大作战》,即使有弗罗斯特坐镇,还是不为死忠粉所接受。于是,在万千呼声中,那部远在天边的“泡吧马拉松”《世界尽头》终于在2013年登场,三部曲的坑也终于被填上。
  至于为什么会被叫做“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因为这其中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将英伦喜剧元素同特定的电影类型相结合,也各自代表了可爱多冰淇淋的某种口味,更会出现角色在影片中购买品尝此种口味的冰淇淋的段落。形如《僵尸肖恩》改写了经典“活死人”恐怖电影的面貌,以红色草莓冰淇淋为代表,象征着影片妙趣横生的血肉横飞;《热血警探》则颠覆了传统警匪动作片的模式,以蓝色原味冰淇淋为代表,象征着片中的警察背景;到了《世界尽头》,则是结合的末世科幻类型,以绿色薄荷巧克力冰淇淋为代表,象征着电影异幻的故事风格,而如此以来,“红蓝绿”三部曲也恰好形成了向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的致敬,当然了,更多的还是自嘲。又因为这套三部曲中的每一部都总是伴随着“抛头颅洒热血”的搏杀场面,所以,“血与冰淇淋”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系列绰号也就诞生了。其实三部曲中的惯例还不止这些,身为《夏洛克》死忠粉的我自然无法忽视潮爷的存在,马丁弗瑞曼从《僵尸肖恩》中的零台词酱油,到《热血警探》中的官腔配角,再到《世界尽头》中的五大主角之一,可谓见证了三部曲的成长,而且早在《屋事生非》时,另一位《夏洛克》名角“麦哥”马克加蒂斯就有过恶搞《X档案》的客串演出,原型作品《屋事生非》自然也没落下,主演兼编剧杰西卡海因斯等剧集主创也在三部曲中纷纷出镜。同时,经典的“翻木墙”段子也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常玩常新。除此之外,三部曲对英伦酒吧文化近乎陶醉的频繁展示也让啤酒成了血与冰淇淋之外的第三大影片Icon,也成了《世界尽头》故事的立足点。
  不过说到底,三部电影的总体构建是很随性的,直到《世界尽头》立项,赖特与佩吉开始重写年轻时已经完成的《世界尽头》剧本初稿时才萌生将其与之前两部电影建立联系的想法,不过宅系创作者背后总是有着难以计数的DVD、地摊文学和ACG等做后盾,灵感是飞不完的。现如今,怪咖三人组接下来的计划已经是众人皆知了,埃德加赖特帮斯皮尔伯格撰写了《丁丁历险记》的剧本,在展现了自己优异的写作才华后也即将通过执导《蚁人》入驻日渐辽阔的漫威宇宙阵营,西蒙佩吉则通过“碟中谍”和“星际迷航”两大Geek系列在好莱坞成功上位,而且其作家身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传剧本双龙出手,至于尼克弗罗斯特,也继续在小成本电影中自个玩得不亦乐乎。所以,《世界尽头》的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在为“血与冰淇淋”三部曲进行补完,它更像是怪咖三人组的一次告别演出,三人组下一次的重新登台,可能要等很久很久,或者,没有下一次了。
  说回《世界尽头》,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在调侃玩闹之余更多了一层对青春的缅怀和浓浓的乡愁气息,五位昔日死党中的四人已经因为人到中年而纷纷失掉了年轻时的无畏不羁,为死板的生活而奔走忙碌,唯一未被岁月蚕食的“幸存者”盖瑞金则被看做无所事事的失败颓废者,为此,他召回了四位好友,打算用当年未曾完成的马拉松豪饮来彻底的同现在的自己告别,在烂醉中找寻迷失的自我,但一切都因“数字化”、“全球通”等这些被所谓的“来自地外文明的建设者们”所带来的“便捷与和谐”而达到了无比荒诞且混乱的局面,酒还是要喝,不过首先要保证喝的人仍然是当年的那位损友,并依然有着埋藏在心底的狂野和追求。《世界尽头》用接近两个小时的长度展现了观众自己的年华,那可能是有关当年、现在或是未来,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个人正在经历、已经失去亦或无限憧憬的时光,这也是影片最动人之处,也许对真我的拷问,确实是要在酒精和泡沫的碰撞迷幻中才能得到解答。聊得有些沉重了,作为同《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一脉相承的作品,《世界尽头》依然具备着极强的娱乐性和Geek情怀,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客串让其成了继《热血警探》中的蒂莫西道尔顿之后的又一位被三部曲黑化的詹姆斯邦德,赖特和佩吉将《怪形》的敌我难辨、《天外魔花》的人类异化等经典的邪典噱头灵活的应用到了剧本的创作中,盖瑞金还在结尾成为了英伦雅痞版的印第安纳琼斯,不过影片最让我欢乐多的是高潮盖瑞金等三位主角同银河网络进行的那段看似胡扯瞎掰的争论辩护,直接让我跳到了《星际迷航》,不知多少次,屹立于史波克和老骨头这两大护法之间的柯克舰长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的敌方喷血崩溃,其中的恶搞与致敬想必会让每一位Trekker会心一笑。佩吉和弗罗斯特的角色同前两部电影相比在身份上有了某种调换,弗罗斯特成了那个一本正经的家伙,而佩吉则成了大男孩,二人在影片中一个化身“粉巨人浩克”,一个打出“成家班醉拳”,五位主角的“厕所遭遇战”可谓近年来最具趣味和Fanboy情结的动作场面。
  曾经和朋友细数过新千年以来自己最钟爱的三部曲电影,我的选择是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还有人选择已经被撕裂的“谍影重重”系列,如今,终于完结的“血与冰淇淋”成为了我的第二选择。选“黑暗骑士”是因为私下觉得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教父”三部曲,而选“血与冰淇淋”,则是因为它实实在在的打造了我们这些Geek、Nerd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那份强大无比的原力,那片永远闪耀在世界尽头的Wonder。

 3 ) 要是能重来——脑补重构1990串吧之路

扫了豆瓣20条长评,好像还没有人真的聊这电影的另一种可能,即开场4分钟之后全是主角Gary一人脑补的。来,我们仔细探讨一下这个可能性。


“你失望了吗?”
“失望什么?”
“你们最终没有到达世界的尽头。”

这段发生在电影开场的互助会的对话,成了Gary脑补1990串吧之路的契机,电影里的提示:

一. 从他招募众人的片段可以看出,他对四个好友的认识隐约留在1990。

二. 串吧之路的一系列故事,稍后展开。

三. 约85分钟,他与好基友争执时露出了精神科病患的手环。

互助会与精神科

串吧之路需要详细展开,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前四分钟的1990串吧之路和电影(权且当作是2013吧后面说外星人来这里23年了)的串吧之路有诸多相似,列下对照清单的话,我们似乎才能理解,为什么到后面剧情越来越荒诞。


0. 途中

1990/2013——我开着“野兽”进城,按了一个路人的门铃。五个人并排走时位置都一样。

1. 一号邮局(The First Post)

1990/2013——“我们去了酒吧,大喝一场”。

酒吧名字直译就是“第一站”。

2. 老相识(The Old Familiar)

1990——“我们醉了,我们笑了,我们争锋相对,有小妞,有烈酒,有好戏看。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有酒喝。”

这里的剪辑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是在哪间酒吧,因此2013的Gary也是把这段记忆搅在一起,并没有严格按照1990“可能”的时序。

1990/2013——“我们醉了”。

酒吧名字直译就是“老朋友”。

3. 闻名雄鸡(The Famous Cock)

1990/2013——“我们笑了”。

酒吧名字直译就是“出了名的屌”。

1990/2013——“我们针锋相对”。

4. 交叉之手(The Cross Hands)

1990/2013——“有烈酒”。

酒吧名字直译就是“过过招”。

1990/2013——“有好戏”。

5. 好伙伴(The Good Companions)

1990/2013——“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有酒喝”。

酒吧名字直译就是“大家要一起”。

6. 忠仆(The Trusty Servant)

1990/2013——“我们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酒吧名字启发Gary,“这家伙变走狗”。

1990/2013——Oliver跪了。

7. 双头狗(The Two Headed Dog)

1990/2013——和Sam一起上厕所。

酒吧名字启发Gary,“大战双胞胎”。

1990/2013——双胞胎/双头狗。

8. 美人鱼(The Mermaid)

1990/2013——“有小妞”,西方的美人鱼约等于我们的白骨精。

酒吧名字启发Gary,“有人要色诱”。

9. 蜂窝(The Beehive)

1990/2013——“喝到第九杯,我们开始与世界为敌”。

酒吧名字启发Gary,“这是一个蚂蚁社会”。

1990/2013——“在蜂巢,事情有点大条”。

9¾. 烟屋(Smokehouse)

1990/2013——“那里的一切都很疯狂”。

不用多解释,就是吸嗨了。

1990/2013——Peter跪了。

10. 国王之颅(The King`s Head)

1990——没去 2013——国王之颅。

字幕组翻译错了,他们略过了(blow off)最后三家酒吧,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三家酒吧没有顾客/酒保,因为记忆中就没去过。剧情只能根据酒吧名字脑补,比如这一间,国王之颅,够直观吧?

11. 墙洞(The Hole in the Wall)

1990——没去 2013——墙洞。

墙上的洞,够直观吧?

12. 世界尽头(The World`s End)

1990——没去 2013——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够直观吧?


总结一下,所有稍微“正常”点的剧情都是1990年发生过的,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酒吧都是对的上的,在细节上可能有一些出入,记忆嘛,这很正常。这也是为什么36分钟之后剧情逐渐“失控”,因为喝大了,记忆越来越模糊了呀。最后三间酒吧没有酒保/顾客,因为没去过,只能靠酒吧名字脑补。

这个故事就是Gary试图圆梦黄金一里,打破重重阻挠(世俗价值观变成了外星势力),却在最后,还是没能喝上最后一杯。

梦没有完满,生活还在继续,未来就仍有希望。

 4 ) 好玩好笑,喝到世界尽头,可惜烂尾了

在进入第12个酒吧之前,很好看,好玩,好笑,动作戏可以,喜剧拉满。

加里和女主角对戏,那些骚话和耳光很到位

让我喝完最后一杯

还好是部喜剧片,如果是部正经的电影肯定会让观众不满

都大难临头了还不肯开车逃走非要这么执着以至于坑队友

反正是喜剧就不较真了看个乐

加里一路潇洒看得挺欢快的

可惜到了电影应该最后高潮的时候,反而拉跨了

想搞点讽刺人类离不开网络和人类破坏地球的深度,结果这个深度还不如不搞,纯粹的继续爆米花娱乐下去都比这好

网络先是觉得加里和朋友不能代表人类所以坚持改造,后来觉得加里他们没救了等于人类没救就放弃人类了,嗯,自相矛盾

以及网络居然自我毁灭了?不是在宇宙已经改造了很多星球了吗,就这样都不管了?

人类创造的网络还扩散到全宇宙了也挺离谱的

这网络的设定改成外星人多好

怪不得不拍外星人拍网络,是为了结尾描述没有网络的人类世界

可结尾不仅画蛇添足还跟没学过历史似的

没有网络,人类居然倒退了这么多?

然而网络诞生之前,人类照样有了汽车火车,照样有电影有好吃的垃圾食品,男的照样西装,女的照样华丽的裙子和丝袜高跟鞋

最后结尾不如疯个痛快

喝完最后一杯

三个火枪手和三个没被改造的人一起杀出重围

比这想搞深度又不出来反而四不像的结尾好多了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看完了

热血警探>僵尸肖恩>世界尽头

西蒙佩吉这种风格的喜剧片挺好看的

 5 ) 当我突然想要作为一个蠢蛋活着时

这真的是部矛盾的电影,刚开始看我觉得很有趣,中间看着觉得扯淡,后面看着觉得难过。作为一部科幻片来说,《世界尽头》bug还真不少,但我现在全然就把它当个青春片看了。

everybody knows~这部片子是血与冰淇淋系列的终章,感觉几个细节有点致敬前作的意思(我感觉后来越看越觉得追猪脚的机器人像丧尸),最后也觉得是一个怪人传奇的落幕。首先,我个人很喜欢吃可爱多,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新出的海盐味,小时候家里一箱一箱的买,最不喜欢的味道是巧克力味;其次,我喝酒的经历甚少,喝过最好喝的啤酒是冰的雪花(惭愧惭愧),还发现用雪花兑上味很苦的西柚汁会产生一种西柚气泡水的感觉,好喝不苦,听说英国人喝的啤酒度数普遍比中国高,想尝试;最后,个人没有过翻栅栏的经历,不仅因为没有栅栏让我翻,还因为我自认为腿短,翻栅栏无论从动作欣赏上、脸面维持上还是园林建设上都有比较不好的影响。

☔剧透武警!!!☔

看到影片最后男主是个精神病患真是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说实话我一直以为他一定要喝完十二杯酒是有什么特殊使命(比如拯救地球什么的),或者他有绝症了要实现遗愿,没想到他只是简简单单的疯子,也确实,开头他就在互助会上和别人聊天,所有人都过上正常的生活,活在当下,只有他所有旧的事情都记得,只有他无论如何一定要喝到世界尽头。

事实上喝到世界尽头是他们五个人年轻时共同的梦想,只可惜当时一个两个的喝倒在半路上,剩下的三个人也没有喝到终点。到了中年他们再去喝的时候,和当时的情况也一模一样,该倒在第几家酒吧的酒倒在第几家酒吧,剩下三个人到了世界尽头酒吧也没喝上酒,只在此看到了大boss network。这期间他们与大boss的决战非常的搞笑,竟然靠嘴炮把大boss给气跑了(无奈偷笑)。

在这时,boss同学完全是以一种救世主般的姿态和教化人类帮助物种进步的姿态来对话,而猪脚团同学完全是用一副不听不听我不听的猪脚嘴炮小拳拳回击,大boss受不了猪脚的蠢,自行退出游戏。

大boss走后全人类文明回到了中世纪时代(略扯),这时候人们确实又蠢又鲁莽,这大概也就暗示了boss同学确实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信息进步和福祉(包括可爱多等垃圾食品),那我们的脑洞就可以开起来了。

某些程度上大boss network所代表的大概就是社会上的精英人士,猪脚同学们就是精英人士们眼里不怎么重要也比较蠢的广大人民群众。精英人士们确实在人类史上举足轻重,他们鼓捣出互联网改变世界,他们鼓捣出智能手机改变世界,他们在各类政治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在很多精英人士眼里,广大人民群众不过是一堆数据或者实验对象,毫无重视或者尊重的必要。人长大了,多多少少都希望自己能挤进精英团体内,获得成功的生活,在文明的框架内把自己的尊严最大化,活的有脸有面。然而,还是有很多人生活在所谓的“蠢人”群体内,他们随波逐流,生活也是开心就好,没什么远大的志向,过一天算一天,他们不在乎什么世界经济,不在乎什么科学进步,只在乎自己和三两好友酒有没有喝够,肉有没有吃饱。在片子中,猪脚们拒绝network对世界,对人类的的优化的最大的理由是freedom(自由),也确实,当精英们逐渐强制同化其他人时,自由显得尤为珍贵,在现实状况来说,这份自由就包括在有尊严的情况下选择不做精英的权利。

更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在选择“不思进取,自我放纵”之后,他仍然和大家的人格是平等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精英与非精英的群里就真的水火不相容,更不是贬低精英群体或者彻彻底底的反智主义,这部片子当然也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在想,也许很多人没必要因为自己做出了某种选择就去歧视另一种,互相尊重和理解才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最最最后,我想说,这tm才是兼备着梦想与现实的青春片啊!!!

 6 ) 让我喝完最后一杯

当初看僵尸肖恩的时候,没有看过几部电影,更加没有接触过所谓的英式幽默。看完后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我操,太酷了!
后来又看热血警探,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比僵尸肖恩的笑料更多,而且从非现实题材回到了单纯悬疑,整部电影酣畅淋漓,特效,动作,音效,让人看完了还是会不断回味,脱不开来。
星期五美国上映的电影,其实一般影院都是星期四晚场就开始了。而这次为了可爱多三部曲的完结,AMC更是推出了星期四下午连看三部曲的套餐。我想了想,还是没有去。正好多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躺在我电脑里很多年,我一直也没有看超过三遍。
有些经典,不需要一直重复,精彩也会永远刻在你的脑海里。
星期五一个人去看完了世界末日。给了四颗星。也许懂我的人会知道,我没有给五颗星,其实已经是一种否定了吧。
诚然,电影精彩,尽职,做到了作为一个该系列粉丝期待做到的一切。也许一些笑料并不是那么突出,但是这正是可爱多系列的风格,让你想笑又笑不出来地痒痒,但又痒得很舒服,最后结局再给你痛快一把。
我没有失望,但是我却也没有达到前两部时的高潮。
就好像第一次吸烟进肺,带着期盼,害怕,对未知的不安和惶恐,一口下去,整个人晕眩,窒息,麻痹,肺部收缩,但是同时两扇肺叶好像两颗巨大的睾丸同时高潮了一样。
那种感觉,只有第一次吸烟才能感觉到,越到后来,越淡。
烟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肺和你的期待。
世界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
看了僵尸肖恩以后,追着去看完了spaced,论荒诞程度,不亚于三部曲任何一部,那时候的Simon和Nick那么年轻,笑起来超级没心没肺,生活里没有任何重要的东西,就好像僵尸肖恩里的主角,工作和人生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现实价值,他们恣意地挥霍自己地青春。
后来看Simon闯荡好莱坞,在一些口水电影里跑龙套,各种苍老。
于是在世界末日里,主角们都已经沦陷在生活里,无法自拔。唯一“追随自己内心”的Gary其实确是个懦夫加瘾君子,只是通过放纵自己来逃避现实生活的残酷。虽然最后世界毁灭,他终于每一天每一天地活在了自己理想的生活里,但却正因为剧情荒诞到如此,才更让人意识到现实的冷酷,冷酷到让人后背发凉,汗毛倒竖。
完结曲的世界末日, Simon和Nick笑容依旧,但是鱼尾纹都已经可以夹住苍蝇了。也许真的是外国人老得比较快吧。
影片的开始,Simon在AA的聚会给其他的酒鬼讲故事,世界还没有毁灭。影片的最后,Nick给围坐在火堆边的孩子们说故事,只要还有火,还有孩子,就还有希望。
僵尸里,女主就是酱油,警探里,根本没有女主。末日里,女主最后跟男配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就是改变,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希望。
外星智慧生命最后被两个二愣子气得甩手离开,留下了一句Fuck it。
有谁能这么洒脱地说一句,
Fuck it.
然后撒手离开

 短评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终结篇,不得不说是个糟糕的尾巴,拒绝长大并与成人世界对抗的主题隐喻,处理得太过肤浅,并且也不好玩,只有开头五个人豪情万丈要去喝遍十二家酒吧的场景让人难忘。

7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英国人的量就只是12杯啤酒而已么

1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一般。前40分钟喝酒之路我还觉得是一场蹩脚的好兄弟重获昔日情谊的温情片 前几个酒吧里这几个人毫无互动感 不情愿不熟悉 全是Gary自己一人在嗨 我甚至也觉得这样发展下去只要后面能五个人大和好就挺不错的 直到出现了蓝血人 我就知道明白导演要的不只是这样。讲破除机械化人生要自由洒脱 这观点不错 但Gary用嘴炮吓走外星人我想起了“你不要和傻逼吵架 他们把你拉到他自己的智商水平并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这个梗 就真的过于黑色幽默了。还有胖子打穿对方肚子掏出自己的结婚戒指重新戴上这个太酷了 最搞笑的还是那句骂外星人的“你别想在这里开连锁店”我要笑抽了

13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这才是真正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啊,看看人家岛国人对成长蜕变和人性本质的思考!to err is human。英国人果然嗜酒如命,影片主线酒吧豪饮马拉松,咦?好像在那里见过哎。潮爷这回没打酱油,虽然第一个开挂但是戏份很多——酒吧厕所打架那里萌得一脸鼻血

14分钟前
  • fomalhaut
  • 力荐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伤感的电影。

19分钟前
  • 玑衡
  • 力荐

几个老男人并排荡去酒吧的时候那首so young,妈啊这才是真正的声画同步啊骚到爆表!致青春什么的一边呆着去,离擦鞋尚还有一段距离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放弃治疗的西蒙·佩吉很欢乐,相比三部曲的前两部几乎看到标签式的黑色幽默了,倒是一些毒舌和搞怪的腐国幽默感还在。从一个中年危机的成人话唠喜剧逐渐变成了恶搞荒诞的科幻灾难片,类型片的融合、转换和探索很出人意料,最后干脆就荒诞到底了,编剧脑子开挂了,原来这都行。★★★☆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血与冰激凌三部曲”的一个奇妙的收尾,话痨片、科幻外壳僵尸片与神棍片的层层递进,越到后面越多惊喜,结尾的微妙很难以语言来形容,不过骨子里讲的依然是自我价值的解读与友谊。PS:埃德加对于翻栅栏桥段的喜爱被延续了下来~

2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还是那种感觉,岁月改变了每个人的容颜,但是一颗玩的心却始终不曾改变

30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再多各自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岁月真是对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完结篇的最好诠释!和前两部比起来,第三部胖胖和瘦瘦的角色对调了,瘦瘦是个不想长大的中二小子而胖胖才是那个serious man. 胖胖还对瘦瘦表白了啊!He might be a cock,but he's my cock!好基友一生推!

33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三部曲中最无厘头的一部,延续了英式cult风。就执行而言,这部最为拖沓,各种情绪都来得较勉强。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相当平庸,可能对血与冰淇凌期望太高了,从头到尾就只有西蒙一个人瞎折腾自high...

41分钟前
  • Sammy
  • 还行

拍完这部 95年-00年出道的这群人就真的全部各奔东西啦 看着一群快变成老头子的家伙在那里high一家家酒吧喝过来像要回到当年的spaced 简直哭瞎

46分钟前
  • 寒莓根
  • 力荐

看了试映,从头到尾都是simon闹腾,第一段铺垫,第二段喝酒,第三段打怪,最后谈判解释了荒诞不羁的全片内涵,当然散场时也可认为全是某精神病人脑海中的幻想,如果您还记得序幕。

48分钟前
  • Carf
  • 还行

即便没有那些花哨的东西,这个主打怀旧的故事本就很好看了,拒绝长大以及对青春、友情的怀念。之后那些奇奇怪怪的设定俨然又一个《天外魔花》或《极度空间》,发现血与冰淇淋三部曲都是讲主角们孤独的对抗世界,是满布的恐惧。《僵尸肖恩》是大群僵尸,《热血警探》是奇怪的小镇居民。而这回则是……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作为三部曲的完结真的是表现的好渣~~~前30分钟以为这难道是要和宿醉3拼一拼之后你才发现这其实是愚蠢版的天!外!魔!花!

53分钟前
  • 了花
  • 较差

那种完全戳中点的冷幽默越来越少了,对类型片的突破和创新倒是仍然见效,高潮部分的无厘头险些失控让我捏了一把汗,结尾终于又找回了点僵尸肖恩的新奇感。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主题依旧是通过解构和重建来表述友谊(基情)的珍贵,但写的太杂了,不如前两部来的爽快和直接,看到后半段几乎都快失去了耐性;虽然剧作上的回环和某些熟识的快速跳切还是非常埃德加·怀特,某些小彩蛋还能让人颇为惊喜,但其余的部分真是乏善可陈。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醒时各分散,醉后同交欢。重走青春路,大战外星人。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A-】讲真,“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真是一部比一部好看且成熟。标志性的快速剪辑和转场已经成为我潜意识里的笑点了,出现一次我就跟着乐呵一次。复古、感伤、怀旧,这些情绪可以被感知,但切记不要沉浸,因为无厘头的笑点设置会轻而易举的打破它,让你迅速进入下一个情境之中。仅仅只是自嗨吗?那为什么这群中年大叔在厕所里以不符合他们年龄的状态去干架会如此有趣?豪饮马拉松、外星人乌托邦、嘴炮驱敌、爆炸与毁灭,合理吗?谁管啊!我们都知道这些是对各种类型片的恶搞玩弄,所以这才是关键,酒精是解药,清醒是大忌。背负着沉寂与失落,尽情玩乐放纵,因为这是最后一次能享受“真实”的瞬间。

1小时前
  • 思路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