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汹涌

喜剧片大陆2021

主演:刘德华,肖央,万茜,程怡,黄小蕾,国义骞,狄志杰,郭京飞,刘天佐,路阳,郭帆,刘浩良,饶晓志,雷佳音,史航,魏之皓,王学兵,林海,隋凯,卫莱,邵逸凡

导演:饶晓志

 剧照

人潮汹涌 剧照 NO.1人潮汹涌 剧照 NO.2人潮汹涌 剧照 NO.3人潮汹涌 剧照 NO.4人潮汹涌 剧照 NO.5人潮汹涌 剧照 NO.6人潮汹涌 剧照 NO.13人潮汹涌 剧照 NO.14人潮汹涌 剧照 NO.15人潮汹涌 剧照 NO.16人潮汹涌 剧照 NO.17人潮汹涌 剧照 NO.18人潮汹涌 剧照 NO.19人潮汹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04:59

详细剧情

陈小萌(肖央 饰)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残酷的现实令他至今扔在龙套的位置上苦苦挣扎。没钱没工作没恋人没朋友还欠了一大笔钱的陈小萌想到了死,可是就连死神都抛弃了他,他数次自杀都以失败告终。  一天,陈小萌去澡堂泡澡,意外邂逅了一位神秘且富有的男子(刘德华 饰),该男子在澡堂里意外摔倒昏迷被送进了医院,拾得了他的储物室手环的陈小萌决定顶替他的身份,享受一下富人的生活。头部的撞击令男子失忆了,凭借着零星的线索,他认定自己是陈小萌,并且顺藤摸瓜来到了陈小萌的出租屋,希望熟悉的环境能够令他更快的恢复记忆。在此过程中,男子邂逅了名为李想(万茜 饰)的自媒体人,两人之间碰撞出了火花。

 长篇影评

 1 ) 《人潮汹涌》——国内翻拍较成功案例

源流考:2012日本《盗钥匙的方法》→2016韩国《幸运钥匙》→2021中国大陆《人潮汹涌》

#桃花岛观影团#

像这样同一个剧本中日韩三个国家翻拍最近还挺多的,比如日本的《永无游戏结束时》,韩国《率性而活》与中国的《大赢家》,以及三个国家都拍过的《嫌疑人X的献身》,但是结果都是我们的翻拍总是差了点,《人潮汹涌》在这些翻拍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类型:总体来说是一部荒诞喜剧,同时也是一部有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也有些地方有感动的成分。

插曲是亮点,两次用了星爷《喜剧之王》的经典桥段的插曲《Here We Are Again》,算是饶导对星爷的致敬,乐起时,脑子里就是“我养你啊“,还用了闻香识女人里面的插曲《Por Una Cabeza》,这个插曲之前法国的《好梦一日游也用过》,这段时间循环过几十次的音乐,还有一个插曲也是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不知道叫啥。

《人潮汹涌》成功本土化了,将许多中国本土的笑点融入了进去,荒诞喜剧名副其实,成功了演绎了一场“皂滑弄人“引起的闹剧。

那么接下来就说说这个黑色幽默是在讽刺什么呢?一个是事业不成功、欠债、邋遢、碌碌无为的陈小萌,一个是高智商杀手、住高级公寓开豪车穿名衣的周全。当两个人交换身份过后,小萌沉迷于眼下的财,整天享乐,而周全把原本脏兮兮的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拿着一个小本子,记下很多事,一个非常努力的人的典范,这下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两个人的人生截然不同了吧。虽然有了钱,但自己的性格却没变,自己完成不了杀手的任务,而周全因为自己的善良跟李想很快走在一起。还有就是晖姐也印象深刻,曾经被母亲抛弃,被爱人和姐妹出卖,这种痛苦才让她最终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

但还是那个老问题,改编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把杀手改成假杀赚双份钱,把最后捅人的刀改成道具刀,不改确实好点,但改了也无伤大雅,但是片名我还是觉得有点没抓住主题。

本片看点:1.豆瓣8.1分佳作《无名之辈》导演饶晓志最新作品,刘德华监制并主演,肖央、万茜实力加盟,演绎顶级杀手与落寞群演的“错位人生”

2.改编自日本8.5分神作《盗钥匙的方法》,聚焦小人物的真实人生,一部发生在城市的暖心“童话“。

 2 ) 有些人质疑情节不合理的,不符合上海人啥的,真是笑死我了

有些人质疑情节不合理的,不符合上海人啥的,还有人问身份互换了,人生就换了吗??真是笑死我了,这就是个电影啊,就是个故事啊,没人说这是真实存在真实发生的吧?!没人会信洗澡出来两人真的互换了人生吧?!电影就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为了较真抬杠真的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要不您自己编剧自己写吧,真的不适合看别人拍的电影,太耽误您了😂

 3 ) 让我重新回忆起十多年前合拍片的尴尬与割裂

最后一次更新:

今天打开豆瓣,骂人的更多了一点,也有几条讨论剧情的,只要是讨论剧情,不管是否认同我的观点,只要是正常讨论剧情,怎么批评我的观点都是没问题的。

几乎所有骂人都是在针对我打了1星评价这点,尽管我不仅详细说明了我打1星的理由,第一次更新的时候还认真描述了我打1星的心路历程,甚至我在刚出电影院的时候写的短评我还纠结过打1星还是2星,最终打了1星是因为走出影院的心情确实糟心。特别是结尾出字幕的那一段,简直是暴击,勾起了我当年不少糟糕的回忆,从《无间道3》,《黑社会》,还有我心目中的神作《神探》等等一系列的电影,那几年看完这些电影第一件事就是在网上找删减内容。作为翻拍电影如何在过审的大背景下带着镣铐跳舞才是本土化改编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这也是我之所以认为本片本土化改编只是浮于表面,并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骂人的那架势好像觉得打了1星是犯了罪还是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一样,人身攻击都上来了,我还看到有篇影评打了3星,因为在文章中提了一句这部电影够不上7分以上的水平,评论区还有人说他收了黑钱,讲这种话的人居心何在,我只能说是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了。《肖申克的救赎》、《公民凯恩》、《活着》、《霸王别姬》这种影视留名的电影也该允许有人批评吧?迪丽热巴、范冰冰、杨超越也该允许有人觉得她们不好看吧。

知乎这两天有个问题是如何鉴别水军搅浑水带节奏的,有个答主的观点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分享一下。

简直可以对号入座

豆瓣对我来说就是个资源库,记录归类一下看过的书影音,大概10年前开始用豆瓣,我不是影评人,不是营销号,没有关注过几个人,也没有几个人关注,之前在豆瓣写的影评只有2篇,也没什么阅读量,发这篇前也没想到会有人看,只是记录自己的观点和情绪。

短评

票根

最后一次更新只是想说一点,我作为一个花了钱买了票的观众在豆瓣这个公共平台上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正常且合理的,如果因为我的观点居然一不小心或多或少挡了一点别人的财路——那与我无关。

如果之后还有愿意在这里讨论电影的,请随意;

有抬杠的,杠就是你对;

有骂人的,就是你不对。

——————原文分割线——————

好久没在电影院里度过如此尴尬的2个小时了,整体给我一种制作精良的网大或是十几年前大陆和香港合拍电影中常见的割裂感和不适感。

没有看过原版,单就这部电影来说,我第一次感到不适的时候看了下表,差不多是1个小时,在这之后我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面部一直扭曲,巨大的尴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你敢信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故事?

居然还有一堆人说本部电影本土化改编做得好,不是讲几句上海话,居委会大妈说一句你是什么垃圾就是本土化改编做得好,国际刑警、重案组咖啡这种话放在主要情节里而背景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故事不是尬出天际?

大背景和主干情节极大地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已经被釜底抽薪的故事不管再怎么玩梗玩情怀只能适得其反,就算观众领会到了,嘴角抽动一下之后在脸上凝固还是尴尬和无奈。

整个故事要是发生在香港,观影体验就会好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唐探和泰囧之类的电影那么闹腾观众也不那么容易产生不适感。

第二个尴尬来自4个戏份比较重的主演,不是说谁演得不好,而是刘德华、万茜、肖央和黄小蕾4个人感觉在演4部电影,万茜和刘德华的对戏尤其格格不入。一方面是由于导演没有把4位演员的表演方式协调好,演技方面都没有明显的问题,黄小蕾由于与另外三个人是对立关系,相对来说还更加出彩,但是整体没有默契,各演各的;另一方面由于剧情的不合理,尤其是两段感情线,更放大了表演方式的不协调。

除去这两个尴尬,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本,这部片子应该是几年前就在筹备,但最终出来的成片却像个半成品,肖央和小九那条线首先是缺乏存在感,莫名其妙的开始又匆匆结束,同时也缺乏存在感。

结局更是崩坏,本来我一直期待着结局能不能力挽狂澜一下,结果打了一架,放了几个慢镜头,玩了下假刀,就直接警察机械降神了,更不用说10年前合拍片的标准结尾字幕,让我想起了那个年代被广电支配的恐惧,下意识的想要找未删减版看。

总的来说,就这个剧本,演员们虽然感觉各演各的,但还是能看下去的,如果换一批演技差的,这片子就完全垮掉了。

另外不知道为啥画面的风格让我联想起摆渡人绝世高手等一众烂片,也许是因为布景也许是因为滤镜。

最后谈一下万茜,看来浪姐真是让她赚了热度,损失了不少路人缘。可能她更适合在不太显眼的地方安静的美丽。

补充一点,我一开始对这部电影还是抱有期待与热情的,大年初一的排片很少,我是特意从11点多看到初二的1点多,真是令人遗憾。

更新:

今天打开豆瓣,一看居然这么多骂人的,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

看了一下,大部分骂人的都是新注册的号,连头像都没有,有一个甚至是2月13日注册的。这些人说的就不提了,回应2点吧。

1、为什么打1星。本来打分这个就是特别主观的事,我一年在电影院看60部以上,很少有如此尴尬煎熬的观影体验,有个评论让我去看大红包,确实大红包这种烂片我都是给的2星,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带着极低的期望值去消磨时间的,那几天电影院确实没啥可看的。

《人潮汹涌》我去之前没做什么功课,只知道是刘德华,肖央,翻拍片这几个信息点,刘德华我一直很喜欢,从小看到大,肖央这几年演了不少好角色,最近的翻拍片基本能保证一个不错的故事,连包贝尔这种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的演员都凭一部翻拍片挽回一点口碑,这几点够得上一个中等偏上的期望值了吧,要是我知道导演还导过《无名之辈》,《无名之辈》我是打的4星,确实是一部让人惊喜的电影,那期待值还要更高。

我是初一晚上11点多的票,在我们小县城里这是当天唯一的排片,看完回到家1点多,憋了一肚子不痛快。《人潮汹涌》按我一贯的标准应该是个2星水平,情绪上的落差降1星,再次强调,打分本来就是个特别主观的事。有个评论提到《唐探3》我打了4星,真是麻烦你了,还点开我页面看,《唐探3》在我看来就是3星水准,但是是我今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整个影厅观影氛围都很好,片子推理部分虽然拉胯,但是热热闹闹的,我就愿意加1星。几十人万评价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打个4星我乐意。

《人潮汹涌》我打1星碍着谁什么事了,片方又不跟我分钱,排片少主要原因是片子本身质量不过硬,加上宣发问题大,让影院赚不到钱,请水军黑我没用的。

2、看了几个好评,主要夸的是本土化改编和刘德华本人与角色的重合。本土化改编我之前提过了,这里讲讲电影玩的与刘德华相关的梗,《暗战》里的女装大佬《天若有情》里经典的摩托车我觉得都是很好的,也能让观众会心一笑,但是重案组咖啡就过分了,因为那场是核心剧情啊,晖姐这个角色这么江湖,她能没和警察打过交道?我就没听说公安局里有什么重案组的,我能相信晖姐被操着福建口音的电信诈骗唬住,我不能相信晖姐被重案组唬住,太出戏了。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结局,我几次想提前离场,之所以不走就是等着结局,结果一个警笛声,然后出的那几行字幕,一下子让我恍然到了中国电影最糟糕的那几年,真的暴击,彻底破防了,之前的所有尴尬都变成了糟心,甚至有点愤怒。能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都是拿到中国电影圈最顶级的资源的,结果出来这样的东西,真的太可惜太遗憾了。

 4 ) 简单对比一下中日韩三版

之前在毕飞宇的《小说课》里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毕老师将莫泊桑的《项链》换了个中国背景,把玛蒂尔德变成了一个公务员的妻子,结果这个故事立马不成立了。为什么?因为这不像中国人会做的事,打工十年只为还项链这种这么耿直的事,基本不可能发生。

所以改编一个外国故事绝不是直接拿来用这么简单,要让人觉得是同一个故事,又还要让你觉得发生在你熟悉的环境里,这怎么都得下点功夫。

应该说,《人潮汹涌》在努力做到这一点了。不算改得特别好,但看得出编剧在汉化这件事上是用了心的。

这个故事的日版叫《盗钥匙的方法》,韩版叫《幸运钥匙》,讲的是身份互换的故事。在澡堂里,一位“杀手”因为踩到一块肥皂滑了一跤,撞到脑袋而失忆,废柴青年趁乱与他互换手环,用他的钱还欠款,住进他的豪宅,过上他的人生。然而有钱人的生活并不那么容易的,花着他的钱,也就意味着要做他当年的工作,也就是,杀人……

日版是最早的一版,我在看日版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我们面对命运并不是无可奈何,人生会变成怎样,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杀手与废柴虽然互换了人生,但彼此还保留着当年的生活习惯,杀手每天认真记录生活,认真学习表演技巧(因为废柴之前是籍籍无名的小演员),理性克服生活里每一个困难,一点点翻盘,最后成功把最烂的牌打出了最好的结局。

反观废柴,虽然从天而降一笔巨款,但他一点都不计划将来,只管花钱,过一天是一天,高级精装公寓在几天内就被他糟蹋成了垃圾场。

影片便在此处有了升华:如果人生重来,如果让你去过别人的人生,你会过得比现在更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命运是不公,有的人确实生下来就生在天上,有的人生下来就在水坑里,但是天上飞的要是没飞好,也会摔下来;水坑里的,只要自己不甘心破罐破摔,换身干净衣服,一点点爬,也能爬到高处。

韩版在这个教育意义上要差了点意思,它删掉了杀手对生活认真做笔记、认真学习表演技巧这个点,而是展现他因为杀手这个职业培养的刀工,碰巧被女主发现了,带去她妈妈的餐厅而成为受人欢迎的大厨。在片场被导演青睐,也是因为当年做杀手留下的武打功底。所以韩版杀手逆转命运还是运气成分占了太多,自我付出的太少。

大陆版在这一点上保留了日版精髓,我觉得是很好的。没了这一点,影片就成了纯粹的喜剧片,少了思考性。

我前面提到本土化的问题,在有些细节上还是看得出编剧是花了心思的。

首先,日版的废柴青年是因为穷到连肥皂都用不起,偷拿旁边的人的肥皂,被人一巴掌拍下,肥皂才滚落出去的。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因为但凡好点的澡堂,都是有免费的洗浴用品提供的。

另外,中国当下的环境对于信息审查还是比较严格的,面对一个只知道名字的、身份不明的人,警察一定会对其进行人脸信息比对,办理出院的时候也需要提供身份信息,电影如果跳过这个环节,那么就会显得水土不服。所以编剧设计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情节,让废柴在医院的时候直接与警察交涉,并且废柴亲自帮杀手办理出院,把这个地方圆了过去。这是韩版与日版都没有的地方,韩版与日版,都是女主帮忙服的医药费。

就演员长相来说,废柴的扮演者是韩版的李准最帅,这符合每年流水线生产俊男靓女谈恋爱的电视剧的韩国的风土人情。杀手的扮演者当然是大陆版的刘德华最帅,这也符合大陆当下的语境。这就要说到另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万茜所扮演的角色。

韩版男主:李准

这个角色大陆版做了很大的改动,韩版与日版都是单身女青年,日版甚至以女主公开招聘未婚夫作为开场戏(中韩两版开场都是杀手杀人),万茜则最为特殊,她是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大陆版在这点上没有做出改变,而是选一个长相比较平庸的大叔,搭档万茜这样未婚未育的单身美人,评论会出现什么?“国男就是这么爱意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真以为这样的美女会看上这样的油腻大叔吗?”“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而如果万茜没有这个孩子,评论又会出现什么?“这么漂亮的姐姐,做个新时代独立女性不好吗?”“才33岁,还这么漂亮,为什么要着急找男人?”

所以编剧选择不让女主恨嫁,而是让女主的孩子渴望有一个爸爸,进而把这份焦虑转移到女主身上。

是的,时代变了,这是一个女性主义越来越被重视的时代,再让普通大叔与美女组CP,观众已经不会再答应了。这个改编,是我觉得整部电影最高光的地方,也说明女性越来越得到尊重,我们社会也愈发在进步。

还有一点关于女性主义的,是日韩两版雇杀手的大佬,都是男的,而且想杀人都是因为金钱纠纷。大陆版不是,大陆版的大佬甚至是个酷帅的重庆女人,她要杀人是因为情,因为被渣男渣女玩弄了感情。

而不管是万茜抱怨自己的人生总差那么一点点的不甘心,还是黄小蕾扮演的女大佬细数自己一生遭遇的不幸,这都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丧文化,尤其是今年在疫情影响下,这份在人潮汹涌中弥漫开的“丧”更甚。这点,日韩版也都是没有的。

当然,最本土化的,要数片尾的字幕:“XX因为XX罪被判了XX年……”

所以虽说是汉化了一个已经被日韩拍过的故事,导演还是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也结合了当下中国语境,整体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三十夜的饭桌上大家应该都和家人朋友说了很多吉祥话,恭喜发财平安喜乐也转发了很多群,但是,成事在人不在天,如何扭转自己的人生运势,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大家也会有更多思考。

 5 ) 活成自己的样子

陈小萌这个角色,说实在的真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不讨喜,邋遢愚蠢贪婪懦弱,负面词可以有一堆。哪怕最后貌似他良心发现的去救周全,也完全没法弥补他这惹人厌的特性。最最最最不能让人忍受的,那就是他那个宛如垃圾堆一样的出租屋,真是因为生活在垃圾堆里才把自己也活成了垃圾。所以我才会这么喜欢周全,哪怕失忆后他被变成了陈小萌,骨子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让他在面对垃圾堆的时候,选择的不是同化,而是自然而然的重整,让整个出租屋焕然一新,变成了相当有特色有品位的温馨小窝,哪怕他的人生被偷了,他依旧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6 ) 只有刘的剧情比较完美

一句话,这部片子真的恶心

第一次写影评,就是觉得气不过🤮

前面九十分钟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最后结局翻篇但是实在冲淡不了我前面的烦闷感。

这个剧还打着喜剧的标签:

恶俗的笑点来自由肖央饰演的,一个邋遢毫无品德不会自救的可怜人物

而反观刘德华主演的“杀手”这样一个努力的人却要去背负肖央的三十二年不肯努力碌碌无为的债

当我看到肖央在糟蹋刘整整齐齐的工作室时像吞了只苍蝇一样想吐,没用的废物,一点机会都把握不住,拿到枪先想的是自杀。

而失忆的刘则是拿起了演员剧本好好学习,收集掌握的信息,想过好自己的失忆生活。由肖央所展现出来他的井井有条的工作室更是看出了他对工作的认真,给我的感觉是哪怕他是一个杀人犯(当然我猜中国电影不会设定一个杀人犯主角,可能是真警察假杀手,后续确实反转,不过有点不一样),他这么努力确实配得上过成功的杀手生活。

说实话 我只愿意看“杀手”刘德华如何努力地重新积累和与女主人公的际遇,但是中间总是不停穿插肖央怎样糟蹋刘过去的身份和生活。就像后期刘恢复记忆指着肖无奈地说道:“你懒惰、好色、愚蠢、除了这些优点外你是不是还觉得自己有点善良?”尤其是肖的身份明明是一个演员,可总是在现实中演一些烂得过分的剧情,全片出现了三次以上喜剧之王的配乐,用在肖央身上,让我深深感觉这个配乐被玷污,大减分。

我知道导演编剧创造这样一个角色的目的是为了搞笑以及最后小人物的升华

这样的笑点没意思。《故事策略》中对好莱坞式电影总结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模版叫做英雄故事序列,哪怕是anti英雄故事的反派主人公,也有着他自己可以让人可以看到的能够让观众认同的地方

但是肖央没有,他的好色针对一个杀手(工作)目标,他的善良给了一个原罪性的目标(诈骗无辜的反派老板娘),通篇看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奋斗逼(至少不糟蹋自己的一生)绝对不会在这样的影片中收获多少乐趣。

这个影片如果是线上播放可以跳过肖央的部分,仅仅简单塑造一下其人物性格,最后反转那倒是不失为一部精彩的剧情片。其实全片的结尾挺精彩的,尤其是肖央对前女友讨要自己之前砸出去的份子钱时真潇洒的一笑,和开头用着刘的钱故作潇洒像个舔狗一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九十分钟的抑实在让人太过难受)

但是在线下这样的恶俗笑点我觉得没必要迎合,大失所望,刘和女主角的感情戏可以再延长一点,结尾短短的一两分钟不够看呀。

 短评

饶晓志真把刘德华给辜负了

9分钟前
  • 是!憨🎱🐢明白
  • 还行

有多难让人相信这故事,就是上海女人咋可能会看上这样的男人呢

13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较差

三星半吧,刘德华是真帅,肖央是真油腻,万茜是真一般,黄小蕾是真遗珠

16分钟前
  • 鸵鸟小爷
  • 还行

中国拍电影的地方就剩上海重庆了吗😅

18分钟前
  • 奈斯Biu
  • 还行

以前华仔摩托车后面载的是白衣飘飘的吴倩莲,30年后只能带带傻乎乎的肖央。

22分钟前
  • 都柏林人
  • 推荐

此片应改名叫《被坑骗的晖姐的一生》。他妈的晖姐又招谁惹谁了呢🙂 三星半吧,三星全给华仔,还是很帅很蛊。半星给四川话,自带喜感没办法。

24分钟前
  • 杉爷
  • 还行

万茜和刘德华为何能如此没有cp感

25分钟前
  • 馆馆
  • 还行

晖姐真的太倒霉了

28分钟前
  • 烟花易冷
  • 推荐

时光网的记者在采访导演时,提到《人潮汹涌》与《无名之辈》在标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我也没啥感觉,但观看过程中就有了这种共鸣。结合导演之前拍过的《你好,疯子》不难发现饶晓志导演其实非常关注都市边缘人的生活状况。所谓主角无非只是一个无名之辈,混迹在汹涌的人潮里。导演的特点就将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压力一一呈现,并让这些边缘人相互碰撞,摩擦出惊艳的火花。前作《无名之辈》口碑虽好,但结尾观众并不喜欢——观众很难接受这种好人犯罪被捕的结局。很多导演都能意识到这点,却又无力改变,因为犯罪片的结尾必须真相大白,罪犯必须受到惩罚,否则不能过审。而饶导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更改人设,让本片中的杀手只是一个假杀的演员,主角们的结局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结局。这个创意想的很好,解决了犯罪片结局常见的桎梏。

31分钟前
  • 温岭阿浪
  • 力荐

自律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把生活过得很好。

36分钟前
  • 尹子
  • 推荐

挺好玩的,感觉比唐探和李焕英有意思

39分钟前
  • lovewei
  • 力荐

万茜真好看!其他就那样了。

43分钟前
  • 椿的小鱼干
  • 还行

一流的表演(除了万茜),二流的笑点,三流的剧本。同样是拍荒诞喜剧,饶晓志和宁浩最大的区别就是悬浮(即自以为是的接地气),其对喜剧的理解大概就是硬挠胳肢窝让人尬笑的东西,一如既往地要演员救场,至于万皇的表演,只能说您之前不火真的没毛病。

48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短短一个月,华仔失忆两次。

50分钟前
  • 一文
  • 还行

低于预期,有点失望。人物立不住,又假又尬。仅从喜剧表演的角度,肖阳过于油滑,万茜又太生硬,远不如隔壁的几个小品演员。

52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唯一的感受:自律的人啊 在逆境和顺境都是一样的。

57分钟前
  • 佩奇她哥佩恩
  • 推荐

一群南腔北调的演员在丑陋的打光调色置景中互不打扰地扮演着完全不在同一次元的生旦净丑。导演对爱情的想象贫瘠到荒谬,女主的功能只剩时刻保持端庄的仪态和优雅的微笑,以及在必要时刻没来由地送温暖或扮柔弱。看来,公益广告是我国这帮中生代导演对现实主义电影唯一的想象,而且他们热衷于在一切题材中加入此种极尽虚假的现实关照,只为了拔高他们眼中的英雄男人。

6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忘掉自己,就很容易扮演别人” 《天若有情》《旺角卡门》《喜剧之王》《无间道》《烈火战车》《五虎将之决裂》…竟然有这么多港片致敬彩蛋!“感谢你对中国电影作出的贡献” 导演还调侃了一把自己名字yao晓志和《无名之辈》。现在的电影连抖音神曲都用作配乐了,真有人读完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吗?万茜的上海话飙的得劲,就只差跟刘德华来一段“六亲不认”步伐了~ 饶导说 “我最恨豆瓣没有半星,看着有些网友用文字敲出3.5星,结果评分3星,怎么就不四舍五入到4星呢?” 哈哈哈~ 3.5星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如果没有万茜这条感情线至少可以再加一分

1小时前
  • 高哥729
  • 还行

初一带老妈去电影院渐渐成了惯例,矬子里拔出这部看是冲着日版……女主说话做作到散场老妈第一句话就是问女演员为什么口齿这么不清楚……不过我想的是,不断cue自己作品的导演你这么爱致敬戏剧,但是看起来准备在电影界一条道走到黑了?

1小时前
  • Mumu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