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欧美剧英国2018

主演: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戴维·奥卢索加

导演:阿什利·格辛,马修·希尔,蒂姆·尼尔

 剧照

文明 剧照 NO.1文明 剧照 NO.2文明 剧照 NO.3文明 剧照 NO.4文明 剧照 NO.5文明 剧照 NO.6文明 剧照 NO.13文明 剧照 NO.14文明 剧照 NO.15文明 剧照 NO.16文明 剧照 NO.17文明 剧照 NO.18文明 剧照 NO.19文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2 02:06

详细剧情

  BBC新版《文明》,2018倾情奉献,共九集。涵盖六个大陆,三十一个国家,超过五百件艺术品。主讲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学者玛丽·比尔德以及戴维·奥卢索加将一起探索人类创造的渴望。此外,“文明节”将通过创新的数字产品和活动,为博物馆的珍宝赋予新的生命力。

 长篇影评

 1 ) 20230310 文明

文物述说着历史,文化歌颂着文明。

人类的欲望可以简单分成存续和发展两大类,这两大类之间还有社会性的欲望,性欲和食欲这两个基本的欲望关乎人的存续,而关乎发展的是求知欲和创造欲。其中创造欲便是人在基本生命(物质)需求满足后的创造新奇事物或欣赏美好事物的欲望,任何形式的艺术(包括科技产品)都是在闲暇中通过符号消费而满足创造欲这种精神的需求。艺术是记录历史的瞬间,当艺术品转变为文物时,瞬间便成为了永恒,文物使历史成为了可能,或者说证实了历史诉说的真实。娱乐品或是艺术品的泛滥,使人们更多采取欣赏而非创造来满足自我的创造欲,从而减少了创造的实践。伟大的创造者能从纷繁复杂的造物中汲取创新的灵感,所有伟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的伟大创新离不开无数人的伟大实践,他们的成就凝聚着人类的文化,无数璀璨文化共同形成人类光辉闪耀的文明。

 2 ) 西方的文明,西方的艺术史

这个纪录片更像是西方艺术史的叙述,从希腊罗马的雕塑到中世纪的教堂再到受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的绘画再到当代的现代主义作品,以“文明”为名,记录了西方艺术史的萌生发展和变迁。纪录片中虽然有提及东方的艺术作品,但都是挑出符合西方标准的作品进行阐述的,不能说不对,只是西方的艺术体系和东方的艺术体系从一开始就不太相干,怎么能用同一标准来判断和分析。纪录片很精彩,但是叫《文明》却有些许不是很贴切,《西方的文明》或许更合适一些,或者更直接的说《西方艺术史》。纪录片用绘画、雕塑、宗教、工业化不同主题,串联起来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虽然的确有联系,但是也要意识到这个串联的深层含义,指的是以西方文明为标准的串联,我国的艺术作品鲜少出现,因为我们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发展逻辑

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呢?在希腊的雕塑中,那些展现着人体美丽的雕塑,其表象之下蕴含的是希腊人对美的规律的把握,所以时至今日,即使是残缺的雕塑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美感;在中世纪的教堂之中,那高耸入天的教堂,衬托着人的渺小,上帝的伟大。宗教文化是孕育西方文明的温床,无论是希伯来渊源带来的关于造物主创世的思考,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神性重新回归到人性,都是艺术家对人和神的关系的解释。希腊罗马雕塑中体现的人体的美丽,影响至今,他们作为西方艺术的滥觞,是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们不断回溯的对象,通过这种回溯让他们从中世纪的枷锁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归了人性。埃及的艺术,一度被认为是西方艺术的源头之一,金字塔和木乃伊的神秘性好像和希腊神话的某些内容不谋而合,这是站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观看的,是西方对埃及艺术的解释,埃及艺术中的测量和希腊艺术中的测量其实本质并不相同。埃及的尺度为了体现法老的权威性,而希腊的尺度为了体现人的能力。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加,在艺术作品层面也有了互相的借鉴,日本的浮世绘在西方世界对艺术家们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社会的搬迁,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也反映到了艺术作品中,工业化带来艺术作品的变迁,艺术家们追求一片心灵的净土,摄影技术的诞生也让艺术的展现方式更丰富起来。最后一集的spark,展现的是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改革和批判继承,艺术不再是对现实的如实写照,而变成了抽象的概念,这是不是就是丹托所描述的《艺术的终结》。

就纪录片而言,非常精彩,无论是讲稿还是内容逻辑我都很喜欢,以世界艺术为底色,用西方艺术史为脉络将不同大陆的艺术串讲了一遍。从希伯来渊源中的创世纪开始,到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雕塑艺术,到中世纪的基督教主导的艺术,到新航路带来的艺术的交流,再到现代艺术的兴起,层层递进,通过作品和讲解,带人走进了西方的文明。只是这个文明,是西方主导的文明,是用西方标准解释的世界文明,软性渗透的逻辑概念,让所有观众都不知不觉的接受了以他们文化为主导的世界艺术解释方式。希望有一天我国也能拍出类似的纪录片吧。

 3 ) the conquest of time

All the civilisations want what they can't have the conquest of time.They build higher and grander to escape mortality.It never works.There's always an ending.Cities with their markets, temples,palaces and tombs are simply abandoned and that great leveller,Mother Nature,close in,strangling the place with vegetation,covering it with desert sand.It might seem,then,that's all for nothing but that's entirely wrong.All these ruins,all these remains are monuments to human creativity,to human ambitions,human hopes.Monuments to shaping hands and shaping minds.Monuments to humanity itself.

 4 ) 【The Second Moment of Creation】

第一集题为“the second moment of creation”,不禁让我思考这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E01. THE SECOND MOMENT OF CREATION

我想,创造力最开始来自宇宙的诞生,是big bang或是cosmic dawn。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诞生

THE FIRST MOMENT OF CREATION

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在不断的迸发出创作的灵感,也许起初是源于某些仪式,又或是功能性的记录。但它们渐渐成为艺术与文化的表达,为世人留下文明的丰碑。

人类不断创作出意义和秩序,而工具也不再单纯有使用价值,它们还需要兼具精神层面的交流,并符合时代的审美标准

跨越时空的相似性

每一个失落或繁荣的文明,都是文化的里程碑,它们时而颠覆着现代人的认知,又不时吸引我们向前看。文化所传达出的跨越时空的相似性,让我们理解过去,也指引未来。


个人觉得,如果把这一部的名字由CIVILISATIONS(文明)改成CULTURE(文化)会更切题一些,这是一部以Art-making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膜拜!!

8.5/10。2018/4/4

 5 ) 豆瓣9.2,这部顶级神片一出,又被BBC彻底征服

BBC的纪录片向来有口皆碑,题材广泛、制作精良是它的特色。

从横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到神秘广阔的宇宙星辰,BBC的纪录片总是一次次地打动我们。

正如《地球脉动》和《人类星球》这样的佳作,几乎每一帧都美到窒息。

最近,BBC又推出了一部高逼格神作。

全片涵盖6个大陆,31个国家,介绍超过500件艺术品。

将人类各个时期,不同大陆的历史文化艺术通通串联起来,看过的人都大呼过瘾。

无论你是文物爱好者还是历史达人,这部纪录片都能让你在养眼之余还非常涨知识。

今天就来聊聊,这部讲述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新作——

文明

导演:阿什利·格辛/马修·希尔/蒂姆·尼尔

编剧: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戴维·奥卢索加

主演: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戴维·奥卢索加

首播:2018-03-01(英国)

集数:9

单集片长:60分钟

BBC、Nutopia 影视制作公司、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共同出品,豆瓣9.2分

全片共 9 集,每集时长为 1 小时左右。

宗旨就是透过艺术之眼,探索“人类创造的起源”“观看艺术的方式”以及“全球文明的进程”

纪录片主讲人,是三位致力于普及艺术知识的公共学者——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Simon Schama,剑桥大学的古典学教授Mary Beard,以及尼日利亚裔英国历史学家David Olusoga 。

虽然今天,人类的艺术成就浩如星海,但这一切都始于数万年前的一个掌印——

我们的一位远古祖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洞穴的岩壁上勾勒出掌印。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壁画,可以说是人类艺术的第一笔。

这就是人类文明觉醒的起点,超越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人们有了创造的冲动。

艺术的存在,让我们摆脱日常琐事,感受体会作为人的意义。

文化与社会也因此诞生,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画画是人本能的表达形式,而壁画则是人类最早期的艺术。

即便间隔数万年,艺术家的手法也不会改变。

像是毕加索,就深受远古洞穴壁画的影响。

而远古人类第一次对美的追求,体现在下面这个小小的人脸雕像上 。

现在看起来虽然工艺粗糙,五官模糊,但要知道它可是2万多年前的产物。

制作者显然被一位美人打动,试图努力雕刻出她的样子。

在墨西哥出土的玛雅文明,也让人看到了其天真淳朴,充满创意的一面。

这些小人塑像,实在是太可爱了。

但还有很多出土文物,在现代人看来相当神秘。

像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

那巨大的眼睛和耳朵,令人印象深刻。

1986年,三星堆遗址在一处建筑工地被发现。

发掘出的考古坑中包含数百枚象牙、祭祀牲畜的遗骸,以及数目惊人的面具。

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甚至还有人推测,三星堆和外星文明有关。

秦始皇陵兵马俑,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这些真人大小,气势磅礴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像群。

其工艺和规模即便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在公元前200多年,由秦始皇实现了大一统。

而这项工程在秦始皇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动工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7000具陶俑中的一小部分。

中国古代贵族原本是用活人陪葬,但秦始皇却使用了真人大小的兵马俑。

据说他的陵墓内部也模仿现实世界,其间有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

秦始皇陵兵马俑,无疑是权力的象征。

而3000年前古埃及的雕像艺术,也同样是权力的象征。

古埃及的雕像往往都十分巨大,就为了使人产生望而生畏的臣服感。

然而尴尬的是,考古学家发现,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比其他法老王都多。

原因竟然是他会篡改其他人的雕塑,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

而人像雕塑的的技艺,在古希腊时期已经接近完美。

此时的人像越来越栩栩如生,每块肌肉,每个动作都完全复制真实的人。

而这种写实风格,通过丝绸之路影响了佛教的造像艺术。

传入阿富汗之后,又影响了早期的伊斯兰艺术。

世界文化互相影响,融会贯通。

而在绘画领域,纪录片中首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卷

在古代战乱纷争不断的中国,文人创作出追求平静的山水风景画。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自成一体。

在此之前,绘画是没有以风景为主题的,风景只是一种陪衬。

直到宋朝,才开始出现了专门描绘风景的山水画。

风景画并不是对自然世界的描写,而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让人对自然产生思考,以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境界。

中国水墨山水画具有很深的哲学意味,已经打破了对于自然的模仿。

日本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浮世绘

最初,是描绘市井生活和娱乐风月场所的木版画。

主题多是歌舞伎或妓女,还有春宫图。

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

梵高深受日本版画影响,他本人就临摹过不少浮世绘作品。

梵高比同时代的印象派画家更奔放,喜欢表现出浓重的色彩。

甚至直接把颜料挤在画布上,用画笔粗犷地涂抹。

人类文明在建筑领域,也留下了很多宏伟的作品。

约旦的佩特拉古墓,就是在山岳表面雕凿而成。

地理位置空前绝后,与山体合二为一。

鲜为人知的是,不仅埃及有金字塔,玛雅文明也有金字塔

玛雅文明的统治者向人民保证会祈求雨神每年降雨,而金字塔是给雨神祭祀的祭台。

不过,当旱灾来临后,玛雅文明就衰落消亡了。

建筑奇迹一直在被人类刷新。

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米开朗基罗也因为设计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圆顶建筑,被同代人尊称为“圣者“。

宗教,往往催生伟大的艺术作品。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玛格丽娜圣母像,就是一件十分动人的作品。

雕像为大理石制作,眼泪由玻璃制作。

但手却是木制的,也因此人们认为木头比大理石更有温度。

这部纪录片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只能介绍一小部分。

在此,我十分推荐各位亲自去感受下这趟“全球文化之旅”。

这些保存至今的文物让我们现代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然而,还有有大量的文物在战火中被破坏损毁。

巴米扬大佛,就曾被塔利班份子的炮火损毁殆尽。

短短几个小时之间,伊斯兰国就将人类文明的杰作毁于一旦。

2005年当他们夺下巴尔米拉这座古老的贸易之城之后,巴尔米拉数世纪以来那些关于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犹太人的遗产,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化为断壁残垣。

讽刺的是,一些艺术品恰恰因为早期被劫掠,而逃脱了被毁的厄运。

在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有几件巴尔米拉的工艺品被保存了下来。

我们可以花许多时间争论,文明是什么亦或不是什么。

但当它的对立面出现时,在种种暴虐、残忍、偏执和毁灭欲中,我们立刻就会明白何为文明。

从人类残破的肢体,文明的顷刻陨落,我们会真切知晓文明到底为何物。

所有文明最终都对无法实现的目标汲汲以求,那就是征服时间

为此,它们致力于更大、更高、更壮观,以为这样就能通往不朽。

然而事与愿违,即便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其市集、寺庙、宫殿和坟墓也终归会被废弃。

然后,不眠不休铁面无私的大自然母亲开始接管此地,用沙尘掩埋,以植被覆盖。

自此,文明便会淡出公众视线、彻底消亡。

每一个失落或繁荣的文明,都是文化的里程碑。

它们时而颠覆着现代人的认知,又不时吸引我们向前看。

文化所传达出的跨越时空的相似性,让我们理解过去,也指引未来。

文明是一个很宏大的词汇,但文明真正的力量,却来自那些简单的小东西。

像是壶,印刷品,挂毯以及雕刻品,或者源自那些恢宏的建筑和精美的画作。

它不是出自国家意志,或者某个富裕阶层的要求。

它更多的来自于那些天赋异禀的艺术家们,为全人类创造艺术的内心渴求。

这些经由自由心灵、敏锐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所创作出来的最美好的东西,注定将被永久地保存下去。

用来对抗这个,同样被我们创造出来的充满暴力、战争、迁徙、破坏、死亡的,满目疮痍的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会看到这些人类创造的奇迹如何开拓我们的眼界,激发我们的思考,以及带给我们感动。

有句话说:艺术即历史,它记录了帝国的兴衰、世界的演变、以及全球范围的新思想、新世界的贸易路线。

虽然人生苦短,但艺术却让我们得以目睹那些相对不朽的事物。

艺术是文明的基石,是对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本文作者:RAMA

 6 ) 笔记和闲言碎语

第一集:远古的城市们

1、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

当看见那个战斗玛瑙印石以后,突然觉得之前文明和社会发展远胜过我们今天的21世纪是很有可能!!

2、中国三星堆:面具 与华夏文明的断裂

3、佩特拉:由纳巴泰人建造。地理位置隐蔽,在山壁的岩石表面雕凿出来。游牧民族公园前4世纪建造。依靠熏香贸易。

我想住在佩特拉!!感觉是充满着芬芳的花园城市。

4、墨西哥——玛雅文明:阶梯金字塔

“所有的文明都有种无法实现的渴求——对时间的征服。它们用越来越高大庄严的建筑来逃避死亡,这从无作用,总会有终点。有些市场、庙宇、宫殿和坟墓的城市,就这样被人遗弃,于是大自然接管并荡平一切,或用植被将其扼杀,或用沙漠将其覆盖。这样看来,一切都似乎徒劳无功,其实绝非如此。这些遗迹都是丰碑,纪念着人类的创造力、人类的野心、人类的希望。这些是人类双手的丰碑、思维的丰碑,人类本身的丰碑。”

第二集:雕塑们

1、古埃及——曼农石像

2、古希腊——对于肉体的关注。展现了雅典人理解自己文明的方式和视角。

3、中国兵马俑:看自己国家的东西的时候,会发现bbc独特的拍摄手法。在一个场景中遮蔽3分之二,展示3分之一的画面。喜欢运用虚焦转实。慢放

4、埃及——底比斯神庙 拉美西斯二世

5、希腊——纳克索斯岛

这里的海美的像油画。

镜头语言方面:喜欢用横向移动的镜头作为镜头与镜头的连接,快慢之间的速度切换。

6、英国——塞恩宅邸

垂死的高卢人——象征着古人战败时的高贵美德

贝尔维德罗的阿波罗

7、墨西哥——奥尔梅克

奥尔梅克摔跤手雕像

“在某一方面来说,摔跤手尖锐地提醒着我们,人体艺术方面一个根本性的真理,那就是这不仅关乎过去的人们选择如何表现自己或他们的容貌,这也关乎我们审视的方式”

第三集:画卷

1、中国传统山水画

宋代,用墨和毛笔绘就山水画。

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画家——李成画作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王蒙——《青卞隐居图》表现了王蒙深切的焦虑心境。

2、伊斯兰

花园地毯

瓦格纳地毯

 短评

不是传统的文明史叙述,而是用艺术史、艺术的诸多形式来展现人类的文明的精神史诗。文明无法再次重现,而艺术品成为最凝缩、最精华的文明产物以展现文明的荣耀与风采。艺术即文明。

5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开篇谴责恐怖主义破坏文物,弹幕喷BBC双标,难道破坏文物不应该被谴责么?英国是曾经破坏过别人的文物,1 那是曾经,2 保护更多,3 那是破坏敌国的不是祖国的。然后喷子看看你们自己。

7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感谢BBC让我对人类文明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知。有人言辞激烈地说里面关于中国的东西太少了,实在没必要。第一这是部国际性的片子,不可能一直围绕一个国家讲;第二毕竟它是以西方的角度去拍摄的,难免会有偏见,要批判地去看它。第三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我们应该自己拍去告诉全世界中国文化之美。

10分钟前
  • 做兔子还是做人
  • 力荐

bbc教人如何跪着看系列

14分钟前
  • shiptriptosee
  • 力荐

题目叫文明,我觉得更适合叫艺术。从西方人的视角,世界的艺术分为西方和其他,中国的艺术只是其他中的一部分,若论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占据的篇幅,可能还不及伊斯兰文明。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得当,但至少可以得出一点,当你拓展视野后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再博大精深、再源远流长,他也只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支流,且这个支流因为永续不竭、缺乏变化,显得有些单调,因此我们完全不必太自信过头。

18分钟前
  • 陈望舒。
  • 力荐

B站av21129693Ep1开头删了ISIS毁坏,Ep3删了文革中的木心。

22分钟前
  • reneryu
  • 推荐

浮光掠影,尤其是解说员们如此动情声色,不太理解。

26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看完第一集,由我最喜欢的Simon Schama撰稿解说,很精彩。看之前我曾想他会如何开场,没想到他由IS摧毁帕尔米拉城并处死82岁的博物馆馆长Khaled Alasaad说起。他说,我们可以花大把的时间讨论什么是文明什么不是,但当文明的对立面暴露出它所有的一切暴虐残忍偏狭和破坏欲时,我们就了解了什么是文明。

31分钟前
  • 希尔伯特的玫瑰
  • 力荐

有人在记录解读人类文明,有人在摆拍吃食推广微商生意。文化自信!

34分钟前
  • !
  • 力荐

BBC系列品質 不僅依賴編導能力、文獻功底、專家意見、攝製團隊的經驗和充足的經費他們最寶貴的資源是邀請的這些講述人是各自學術領域的佼佼者 含著深情和熱情將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古文明和藝術引入普通人的視野 不自視甚高 用平視的角度和巧妙的切入點講述 很有人文關懷 永遠能夠成功激發我的探索精神 好的紀錄片應該是一個引路人 一個嚮導 為實地拜訪做一個鋪墊。人文題材紀錄片 華麗的嗓音念旁白錦上添花而已。

36分钟前
  • 力荐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

38分钟前
  • Nemooo
  • 力荐

艺术是隐蔽的尊严

40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力荐

伟大的人类,文明是世间的奇迹。看到那个3.5厘米的玛瑙露出的真面目时,真的理解了什么叫喜极而泣。。

42分钟前
  • 维克
  • 力荐

文明包罗万象,但文明的真正力量就体现在简单的东西上。这些力量,并非来自对地位和财务的追求和渴望,而是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大师强烈的使命感。在下一个千年,它们将成为有力的证明。成为我们人类能够创造出来的最美好的东西。它们是自由思想和敏锐视角的产物。闪耀着永不熄灭的人类共通的人性之光。

45分钟前
  • batingluo
  • 力荐

復活的藝術史感謝BBC 感謝三位介紹人

50分钟前
  • 格子June
  • 力荐

As unmistakable evidence of the best things that our species was capable of creating things that have been made by the liberated thought, the acute vision and the unquenchable creative fire of our shared humanity.

53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欧洲博物馆里面的东西也太……美……了……

58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文明,一个具有极端自反性的词汇,囊括了一切美与创造,也同时与最耸人听闻的杀戮与毁灭共存。而生命的一个巨大撕裂,也许是任何人以自己为原点活着,所有一切宏大与壮丽,都经由这个自我折射出来,自我凌驾于一切。然而不管是对于宏观的宇宙发展史,还是对于另一个人一个生命一块石头一滴水,他都是那么微不足道,毫无意义。#2018279#

1小时前
  • luer..一串字母
  • 力荐

这对艺术品的鉴赏,比阅读理解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1小时前
  • 小弟震
  • 力荐

Overwhelmingly powerful. 自从“开悟”到艺术与历史密不可分相互推进的神奇关系之后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好喜欢这个Simon哦可以顺着补一些他讲的纪录片了!

1小时前
  • 猩猩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