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袁文康,祖峰,窦骁,张颂文,刘家祎,王俊凯,王源,欧豪,韩东君,张超,张云龙,胡先煦,陈坤,李晨,倪大红,田雨,谢孟伟,冯绍峰,刘诗诗,宋佳,宋轶,殷桃,安泽豪,袁泉,周也,欧阳娜娜,魏大勋,张雪迎,王弋萱,埃里克·迪恩,乔什·怀特豪斯,奥田瑛二,白石隼也,池松壮亮,朱一龙,白宇,倪寒尽,许凯,张若昀,张建亚,赵露思,钟楚曦,雷佳音,郭子凡,欧阳卫熹,陈美伊,胡连馨,陈

导演:黄建新,郑大圣

 剧照

1921 剧照 NO.11921 剧照 NO.21921 剧照 NO.31921 剧照 NO.41921 剧照 NO.51921 剧照 NO.61921 剧照 NO.131921 剧照 NO.141921 剧照 NO.151921 剧照 NO.161921 剧照 NO.171921 剧照 NO.181921 剧照 NO.1919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20:59

详细剧情

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长篇影评

 1 ) 因为是献礼影片所以就不能说不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主旋律电影,下面有人说不好,就会惹来一群人怼,搞得大家对这种电影好像都不敢说实话了。

这次我就斗胆说点实话。

这次我感觉是被骗进电影院的,因为看豆瓣短评,几乎一水的四星五星夸赞。

这导致我看完后有很深的被欺骗感。

这部电影要说优点,我一时真想不出什么来。

要说大牌演员众多,演技实力强,但是真正的实力派好像就陈坤、张颂文这几个,如果说张颂文算合格完成任务的话,那陈坤那种端着演的演法堪称影片最大败笔之一。

基本上每次看到他用那种打鸡血一样的状态说台词的时候,我就出戏,而且那种感觉堪比之前网上放出的黄晓明扮演周总理的预告片段所带来的尴尬和不适。

而其他一大群青年演员只能说是本色出演,关于党的思想内涵的台词被他们一张张俊俏干净得带点脂粉气的脸说出来完全没什么信服力,只能说是合格地背台词。

而这部电影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没有核心的表达,事件当然是围绕一大召开前后详细叙述的。但是人物仿佛都是一个个脸谱化的存在,人物太多不好个个刻画好当然是一大难点,但是导演这里基本没有刻画,就是让一个个人物走马灯似的出现,而故事平铺直叙地像流水账一样。

你不知道人物为什么出现,不知道为什么消失,也不知道为什么牺牲。

加上一个个背台词似的说出党的那些重要思想,让人感觉从导演到演员都不知道故事的内核真正是什么,就是在空洞地喊口号。

主旋律电影当然要拍,这对于凝聚中国人民的心非常有帮助,但是不是每一部主旋律都能拍好的,也许以后可以不要再把请一群明星拍主旋律当作噱头,好好塑造人物,好好编写剧情,那样的主旋律可以用本身的精彩吸引观众(以前很多经典主旋律电影不就是这样吗?),而电影精彩了,我相信现在的观众审美水平提高这么多,肯定也是愿意看的。

 2 ) 观《1921》ppt有感

先友情提醒,如果没有什么必要的话,这个电影票的钱可以省下来买杯奶茶喝喝,大可不必去浪费掉!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真的无时无刻不在懊悔,为啥要去看呀……首先,导演的问题占最主要的部分,从整部影片的开头至结尾,共将近两个多小时,我没有明白主线是什么,也不懂看完之后收获到什么,只知道开头和结尾分别都运用了真实历史视频,emmm……所以开拍的只有中间一段 糊里糊涂没有主线的内容。最近刚刚好在上视听语言的专业课,虽然这门课我学得没有很好,可是连这么肤浅的我都能感受到电影在剪辑上的一大漏洞—衔接非常不到位!每一个片段和ppt似的,闪来闪去,在我刚要准备与角色感同身受的时候,biu的一下变成了第二天,在我刚准备有点无聊时,peng的一下又变成了你追我赶的追逐戏码。在镜头才扫到演员的脸上,准备给一个大特写时,停留时间居然不到1秒……呵!比如黄轩饰演的李达与韩东君饰演的革命者意见出现分歧后,李达有一段很长的沉默,之后在李达回头的时候,啪唧,画面切掉了,换成了新的场景???还有很多情节其实没必要存在的,比如,里面铺垫了许久的日本人反派,在上海跟踪李达许久,这个点明明埋的还挺好的,可是在反派还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很草率的就被人捅了一刀下线了??那你前面铺垫那么久,给他那么多镜头的意义何在呢??像在高中,语文老师就教过我们写作文,即使最精彩的都是开头和结尾,但中间的内容一定也要很精彩,要符合题目,点名主题。emm这部电影拍的就像我小学时写的流水账作文,毫无亮点可言,如果要说一定要找到亮点的话,那就是请来的演员都很好看,满足了视觉上的要求,but,这是爱国题材的电影,这不符合重点啊……

后来看完之后,也在和朋友吐槽,剪辑真的很鸡肋,朋友说,可能是演员太多了,每个人都要有点镜头,所以画面就会接的非常快,(黑人问号❓)那就不要请这么多不就好了?或者时长弄长点呗?啊这,导演可能需要再磨练磨练吧……

第二,我想说其中的一个在窗户的镜头,摄像机摇摄,从左往右,每个人都会有镜头,此时演员的表情情绪都不同,可是这段明明可以拍的很好的,然而演技却让我代入不进去,也不点名说哪些流量,有些人站在那个窗户前,仿佛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哈哈哈哈哈看到那个画面时,不好意思,真有和朋友一块笑出声!老演员都带不动啊……

最后关于选角方面,这pa可以当成喜剧看,王源演邓小平,魏大勋演蒋介石,冯绍峰演孙中山,这个角色安排总给我一种陈赫演了毛泽东的感觉,让人无语至极……并且,这个人物放到中间的内容里也仅仅是几秒的客串,好像可以删去?

当初买票时,抱着对于建党一百周年的敬畏之心和对于观赏爱国电影的爱好,我都做好一起随着角色慢慢进入1921的时代,去体会以往革命者的辛酸艰辛历程,然而现实让我真的只把重点放在颜值上……已经除了颜值以外,没有可以吸引我的点了!论爱国电影,至今为止,《建军大业》,《八佰》,我真的哭的稀里哗啦,虽然都有流量客串,但奈何人家演技好啊!电影剪辑也很流畅,节奏把握非常到位,《八佰》看完出来甚至花了三个多小时都没出来那个感觉…《1921》我看完之后甚至骂了它近三个小时🗣

最后的最后悄悄说一句,《1921》里我最爱刘昊然的演技👀

 3 ) 《1921》——如此拍摄革命先烈其心可诛,拿钱叫好的其心甚污!!!

2021年7月2日晚看了七一献礼影片《1921》。看完了,忍着看完的!说什么“献礼”,我要是收礼物收到这么一分二,绝对把礼拽到送礼人的脸上。

开骂之前,写在正文之前: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的兴亡上下求索的精神感人至深,之后开创的事业更是波澜壮阔!每个真正的革命者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守着信仰,每一位为革命献身的英灵都有以藐然之身与揭地掀天的命运相抵拒的气概!这些我是从人教版历史课本中学习到的,这些我是从优秀的革命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中深刻体会到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1921》时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因为,这片儿简直是对“革命”的极大亵渎!首先,我给它定个性:此片除了旋律没问题,哪哪都是问题;就是一手高擎着“革命理想”绑架观众,一手暗戳戳的为资本收割人民的钱包。它,配不上所拍摄的主题!!!

一.全片通病

1.演员&表演

说实话此片的选角是真的失败,当然我也理解导演想要应和“一百年,正青春”,所以用了一大波的年轻演员,但是这些流量小生的演技确实堪忧,完全没有张力的表演根本体现不出来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入不了戏强入戏,明明就是为了利用这些人自身的流量罢了。这是年轻演员的问题。

那你以为老演员就没问题?陈坤那演技是全片成熟演员中最大的槽点,夸张且做作。《觉醒年代》中于和伟将当时的青年导师、五四运动总司令陈仲甫先生演绎的生活且入骨。很好的诠释了一位革命家在求索过程中碰壁后的落寞,在找到信仰后的欣喜和坚定,在实施行动过程中的果敢和坚决。总的一句,于和伟饰演的陈仲甫是一个性情中人,而陈坤饰演的是一个神经病,夸张的动作,做作的台词,瞪着的牛眼全然没有任何内容,只是为了瞪着,且显着呆滞。

2.剪辑&编剧

剪辑在整部影片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没有剪辑我还能当它是个PPT电影,有了这剪辑我就只想说,“这是神马东西”!乱,通篇透着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实在受不了的我看看了导演,才知道《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是黄导演的力作,那就不意外了。但是如果说前二者算得上能看的流水账,《1921》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就给我一种导演分别用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杭绣、闽绣的布条子给观众捆扎了一个墩布(拖把),每个片段都精致得要死,合起来却不是个东西。

再说编剧,编剧在我看来简直是个智障,啥啥想说又啥啥都说不好。想说革命先烈得探索过程,又想说历史大事件,最后又想来点谍战剧。我诚然是不知道日本间谍追杀日共党员,又被另一个日共党员反杀的剧情,对全片有什么增益;也不知道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两人被法租界警察追捕的戏份是想表达什么。两个共产国际的列席人员罢了,至于那么浓墨重彩么?还在那街头飙车,简直就是为了追逐而追逐。还有就是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直男,我实在难以忍受没有任何倾斜的老爷车转盘漂移;我也无法明白最后青年毛润之混在法国人的庆祝队伍中是为了什么,最后怎么就狂奔起来了?其实这点我可能理解编剧想说啥,可能是想说,青年毛润之在看到强国为自己国家庆祝时可以那么的排场,她的人民又是那么自由,自己心中升腾起了“中国以后也要这样”的豪情,然后就跑起来了,但是讲真,导演他没给你拍出来。

3.导演&镜头

最后对于导演和镜头,我也只想说糊里糊涂!导演在片中用了好多不知所以的镜头,拍摄了好多莫名其妙的意向,又表达了好多捉摸不透的想法。

首先是李达站在屋顶。召开一大面对那些密探唯恐避之弊,你站在房顶上来就是一声长啸,真的是… …无语!其次是日本间谍最后被杀时候的小丑喷火,镜头一会追逐,一会又转到小丑喷火,小丑喷火有什么意义?想表达什么?在这我更不理解的是,三个日本人追逐的路线打比方是由东向西,最后位于中间的军国主义间谍被刺杀且手枪走火,那怎么走火的子弹就穿越了嘈杂的人群命中了身处北侧的小丑呢?

片中这类假模假式的镜头还有很多,我实在是没记录下来,二刷去记录下槽点我又没那个勇气。

更可气的是,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这三人是后来的叛党分子。张投靠国民党反动派上演了最早党员叛党的闹剧,周陈二人更是跟着汪精卫成为九大汉奸,那麻烦问下导演你们给这三人,尤其是周陈二人那么多的镜头是什么意思?还有来有往的,是在为他二人洗白洗地么???

二.资本营销

本片最可圈可点的就是这优秀的营销公关。几乎是全媒体的营销,且运用了矩阵式的营销手法,除了豆瓣的评分还算低,百度、抖音、哔哩哔哩、猫眼只要搜索“1921”这个关键词,一派叫好、赞美之词。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一派叫好之下隐藏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看完<1921>,最大的感受:中国缺的就是这种电影!!》、《让主旋律变得好看,<1921>做到了》、《<1921>这部电影创作之初就不是为了票房,而更像是一种科普》… … 写这些文章的人你们,你们是没看,还是没带着脑子去看,还是说拿人手短,就良心昧起来写了这么一篇捧臭脚的文章?!

甚至之前觉得对于电影有着自己独到且辛辣见解的各种自媒体,一下子也都做了睁眼瞎,一律夸赞起了这部破破烂烂的“礼物”,稍微有点良心的就避而不谈电影好坏,只说革命先烈的伟大,革命先辈的伟大我有用你说?看历史书不比你讲的清楚?

凡此种种皆是助纣为虐。是你们把良心往胳肢窝里一揣,助力了资本收割敛财。也正是你们让这部片子制片人们觉得,高擎着“革命理想”就可以万事太平,这和拍抗日神剧的导演和背后的资本有什么区别?“反正我拍的是杀鬼子,你有本事不让我过审,你有本事说抗日不对?”这就是这些资本和导演内心真正的OS。

本片的黄导一定是尝到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甜头,这种电影演员为了政治正确不好意思要片酬,却肥了导演和资本。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扛着红旗招摇撞骗,所以我说其心可诛!你们是中国电影市场里的“反动派”。再说那些收了资本方好处的媒体,你们和“反动派”站在一起,恬不知耻的写着歪曲事实的文章,所以我说其心甚污!!

 4 ) 主旋律电影的优与劣

如果说电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受制于各种现实因素,那么主旋律电影更是如此。与一般电影面临资金、人员等困难不同,主旋律电影面对的唯一的困境是表达自由。主旋律电影的主题即便不是给定的,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前限定好了范围,创作者必须在框限的规则内做出自己的表达。这么看来,主旋律电影与我们熟悉的命题作文实则差别不大。

主旋律电影既有其突出的优势,也有劣势。劣势很明显,由“命题”这个词应有之意决定。命题提前限定了表现的范畴,与艺术内生的自由概念相违背。对有些人来说,彻底的自由将通往迷失的末路,限制反而能激发出创作潜力。就 本质而言,电影在规限中诞生,是不完美的、妥协的艺术。创作者解决现实困境的能力,显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主旋律电影的优势如此明显,不会被人忽视。对导演而言,主旋律电影至少帮他解决了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困难。对于一般的电影而言,资金是最大的问题;主旋律电影则很少有这重困境。尤其是上头给予的命题电影,更是如此,它会保证充足的资金供给。因为作为政治任务,这些电影总要被拍出来,不是你也会有他人来拍,成色端看个人才能。

另一方面,手握主旋律电影项目的导演具有调配全国范围内最优秀演员档期的大权。相信,没有哪位演员会拒绝参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除非档期冲突),拒绝即意味着“政治不正确”。参与一档主旋律电影的拍摄,对大部分演员来说是一项殊荣,提升了他们在群众里的好感度。毫无缘由的拒绝则意味着演艺生涯的污点,对今后的从影路大有影响。

因此之故,除却表达上有所限制,主旋律电影足以成为导演展示个人才华的绝佳舞台。尤其是类似于同题作文的拼盘式主旋律电影,更是将一众重量级导演们放在一部长片里同台竞技,观众一眼便能辨明哪些导演有才华,哪些导演在滥竽充数。真正厉害的导演不会畏惧主旋律电影,他们有能力让主旋律电影脱胎换骨,在镣铐中舞出精彩的舞蹈。

 5 ) 观1921有感

说实话我是准备深受感动去的,看完却只有无言以对。

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面写满了不知所谓,金燕西式的陈独秀无风度,无气概,无文人傲骨,无志气使命,如同公子哥一般穿着时兴的西装挑着眉毛,歪着头问孙中山先生讨要教育经费模样,令人毫无违和感地穿越到金粉世家,看到金燕西歪着头挑着眉毛与父亲做着幼稚的抗争。

以李达为故事主线展开的1921建党前的故事,不知李达奋斗为何物,不知李达为何而斗争,满口的共产主义,满口的工人阶级,你甚至都不懂他的满腔愤怒来自于何,《共产主义宣言》导演哪怕只是认认真真看过一次,也不会出现如此浅薄切表现形式。

工人阶级受到压迫简单的表现为穿着体体面面,长得白白胖胖的工人挥舞着旗帜说着工人阶级万岁,闹着要革命要罢工,镜头也尽可能给了美女帅哥的工人阶级的亮相机会,无数的明星出现在镜头里,你看这个是欧阳娜娜,这个是刘昊然,这个是韩东君,这个是李晨……他们在演领导工人革命运动呢。

什么是工人革命,是在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的工资甚至买不回一块黑面包。是母亲干瘪的乳房已经无法提供给新出生的婴儿奶水。是一个人像一只狗一样被鞭打被侮辱,被刚踩过牛粪的鞋子踩上脸也要低下头舔着监工的鞋子去工作。

他们要的不多,他们要的只是活下去,让自己活下去,让自己的妻子活下去,让自己的孩子活下去。

三个馒头能让他们活下去的时候,他们不会反抗,两个馒头能让妻子子女活下去的时候,他们也许也不会反抗,一个馒头能让子女活下去的时候,他们有些人甚至还愿意去忍受,只有当没有馒头的时候,他们如何努力也活不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才会奋起反抗,才会一呼百应。不抗争就会死的时候才会不怕死。

无数的工人革命之所以失败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资本家洞察工人这种想活下去的心态,内部进行瓦解,当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相悖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当最后一个维护群体利益的人,他们很想团结,但又很想活下去。电影里表现的是一群白白胖胖,体体面面的人高喊工人阶级万岁,然后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则是一堆明星静坐示威,帮着伤员裹一裹纱布,还能和伤员一起拉着手唱歌跳舞,背景音乐再放一首俄国的三套车,最后再高喊一声他们答应我们的请求,答应涨薪了,这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工人革命胜利,你无法理解他们的一呼百应,你也无法理解他们毫无理由的坚定。

看到了许多明星,看不到他们坚定的原因,看到了共产主义宣言,却看不到共产主义精神的产生发展演变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中间毫无联系的加上日本共产党的剧情,毫无必要的加上飙车比车技的剧情,让我怀疑是不是又穿越到了头文字D。毫无缘由毫无结果毫无关联的特务剧情,让我又怀疑是这片是谍战剧编剧出了大力。

毫无信念的台词,毫无演技的落泪,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看不到满地饿殍,毫无希望的世界里有一群人跌跌撞撞去寻找新希望的模样,看不到他们痛苦挣扎,也看不到他们如何在绝望之中挣扎从而寻找到了新的希望。

强烈的痛苦之中会慢慢产生强烈的快乐,在否定和怀疑之中也会逐步走向坚定和坚信,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这才是这句话的含义。

剪辑稀烂,关联稀烂,情节转折稀烂,站在房顶的黄轩画面拍的挺美的,嘉兴红船上的倪妮打伞拍的挺美的,我清楚地认知到那是黄轩演的黄轩和倪妮演的倪妮,嗯,都挺美的。看完之后很难受,很难受在一个难得的一个周五里在电影院里呆了两个小时,感觉很对不起陪我一起看的朋友。如果非要给这个片不算难看的评价的话,那依本人拙见lofter上的三段式小甜饼称为精彩绝伦也不为过。

最后祝愿祖国在建党一百周年的今天及以后越发繁荣富强。

 6 ) 1921,一种崭新的实验

人人都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于五四,五四运动则离不开《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与新文化运动的积淀;鉴于上述一切活动都发生在北京,故包括《建党伟业》《觉醒年代》等一众主旋律影视作品均把创作的时代背景放在了北京,更详细的说则是主要刻画了以蔡元培校长领导的北京大学进步师生与以袁世凯、段祺瑞等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守旧势力在一战后中国是否应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割让山东半岛主权之间的矛盾张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青年的牺牲无疑最令人心痛。至于史书所记载的“五四运动后续”:6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由北京学生转为上海工人;陈独秀等与李大钊分别,携《新青年》编辑部奔向上海以便与远在广州的南方政府领导人孙中山会晤;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在上海筹备召开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在上海正式召开等等。这些发生在上海的回响,则往往作为一种“重大历史事件的既定结果”,鲜少有人表现它们发生时具体的过程。

因此《1921》的诞生真可谓是石破天惊!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转而以五四后的上海为背景,反映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在内忧外患的乱世中探索出结合中国国情,联合工农大众,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新主流电影;且联合导演之一的郑大圣作为著名女导演黄蜀芹的儿子,伟大戏剧家黄佐临的外孙,是名副其实的“上海之子”,想必他对这座城市一定怀有深沉的热爱。

影片主线故事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商议以何种理论纲领指导上海工人与施行高压统治的反动派及其鹰犬之间作斗争;副线则力图涵盖上海租界的众生相:高唱《马赛曲》的法国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美国记者,来自苏联共产国际朝气蓬勃的代表们,甚至还有被右翼顽固派追踪也始终坚定信念的日本共产党友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真理的过程总是出人意料的艰辛,但奇怪的是直到影片临近尾声看到一行人坐在嘉庆南湖的游船上,群情激昂地背诵《共产党宣言》,我却并没有收获想象中的热血,恍神之间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东西。仔细思索后,私归纳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全片从始至终没有展现任何一个真正的“穷苦大众”,与当时积贫积弱的国情严重不相符。 戴锦华老师曾经说过“一切拍历史的电影其实反映的都是当代”基于《1921》的观影过程我切实对此话有了新的感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终于富起来了,每个国人的心态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因此本片总体展现的竟然是一个堪比菲茨杰拉德笔下1920s“爵士时代”美国般富庶的上海。不论是豪华奢靡的大使馆,抑或锦衣玉食的洋人。连男主角李达所居住的也是标准的“中产之家”,与会代表人人身着干净整洁的旗袍、中山装。也许有人会说当时的租界区就是这样的,但回顾中国电影史名作《马路天使》便不难看出,真实的上海其实是一个阶级分化异常严重的残酷世界。《1921》的世界里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处处悬浮的历史细节反而给人一种架空戏说的不真实感,直接导致结尾胜利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二、年纪小与“不谙世事”并不可以简单粗暴的划等号。纵观上世纪20年代的海派文学便不难发现,当时的青年人普遍情绪消极,为找不到救国的出路而黯然伤神。但在影片《1921》中,除了青年毛教员在看到法租界的卫兵粗暴把中国群众隔离在繁华宴会的大门之外,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却任人宰割,处处受限而激动的在大街上奔跑之外;北京代表刘仁静(刘昊然饰),济南代表邓恩铭(王俊凯饰)等则直接简化为一群“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贪玩孩子。当他们在上海的大街上无拘无束的逛街,看戏法的时候,我的思绪竟然瞬间跳脱到同样由刘昊然饰演的白龙在《妖猫传》的极乐之宴上类似欢快游玩的镜头。但这里背靠的不是大唐的盛世,这里是满目疮痍的中华民国。主旋律影片不是不可以青春化,显然主创们对人物心理的挖掘有失偏面。国将不国,本该严肃的会议却显得有几分过家家,闹着玩的色彩。

三、《1921》的核心问题本应为,我们到底该走一条“中国特色”的路还是完全听任共产国际的话,不假思索的照搬苏联模式。万万没想到主创们居然用几个拌嘴般不痛不痒的辩论镜头就草草交待,实在让人觉得不过瘾。此外依旧存在:人物特色不鲜明、人物脸谱化较重、令人耳目一新的支线全废、视角混乱(实在想不明白蒋介石出场的情节设计到底有何意义)等问题,所有一切导致本该铿锵有力的结局有些一记重拳击在棉花上的意思。片尾又突然回归传统主旋律电影的红色叙事模式更是割裂如两部电影,令人无话可说。

说了这么多不足,仍然要热情的肯定《1921》的大无畏创新精神,与其复刻一版《建党伟业》,我宁愿看一遍《1921》。马克思曾说“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希望中国新主流影视作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短评

半分,大型PPT,原来是一个女人保护了13个大男人[doge]剪辑混乱,或许换一个词能更准确,剪辑稀碎,流量男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尬,不说多了,大家感兴趣自己去看吧[doge]

9分钟前
  • Forrest
  • 很差

什么都讲了 但又什么都没讲

14分钟前
  • Dex
  • 还行

相较于《觉醒年代》,演员略显稚嫩,表达的主题过于壮阔,人物太多,对历史不精通的人来说,有点困难

15分钟前
  • 迷茫的丫丫
  • 还行

艺术夸张得稍微有些过头。三星是给倪妮和黄轩。

19分钟前
  • 莫天蓝
  • 还行

两星半吧,很多支线和镜头都很多余,太碎了。

20分钟前
  • 细枝末节
  • 还行

开头陈坤扔宣传单,还以为是金粉世家片场…加了很多没必要的人物支线,挺影响主线叙述的。不过女演员们的状态都挺好,美!

25分钟前
  • 惊蛰
  • 还行

一般。。。日本间谍那条线感觉讲了个寂寞,国内共产主义组织和共产国际的矛盾也没展开,虽然加入了谍战要素但是完全感受不到悬疑感和紧张感; 还是不知道小女孩的设置有何意义,一开始还以为是新婚夫妇对未来自己孩子的一个投影但好像又不是; 对人物的塑造大多是通过台词而不是通过情节、事件,显得有些命题作文式的机械呆板; 后面叙事节奏直接崩了,收尾过于混乱匆忙

28分钟前
  • 骆驼的披风
  • 还行

很不错!好看

32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很差

优点:题材好,排场大。 缺点:口碑不错的演员明星不少,可是效果很差。许多画面,人物显脂粉气。许多场景,透着假惺惺。似乎是想表达很多,但看下来什么也没表达好。感觉现在大制作的影视作品,看起来就很糊弄。这个电影也是,硬件貌似很到位,情节却又很敷衍。

34分钟前
  • 扶摇直上
  • 较差

令人感动的是历史本身而已。

39分钟前
  • Dizzy
  • 还行

邓恩铭最后受刑的时候,有触动到

42分钟前
  • 糯米小桃子酱
  • 推荐

看了天台描述火种花絮,两位好演员之间相互成就,最主要还是即兴表演。黄轩清唱国际歌,倪妮泪流满面的笑容都印象深刻。影视作品中很少有描述李达夫妇的,这次1921主线从这对伉俪展开,值得期待。

47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剪的有点碎 没想到里面演技最浮夸的是陈坤 大部分演员的细节处理挺戳的(比如润之接过译本前用手抹了一下衣服)外国人的戏份有点多 飙车戏略违和 曹郁的摄影很不错 总体还行

52分钟前
  • 🧳
  • 还行

三星给教员奔跑的那段戏。除此以外,毫无亮点。

54分钟前
  • 洋睪郡东
  • 还行

最令人感动的是李达站在屋檐上拥抱太阳的那段,黄轩的眼神戏太给力了,什么叫共情能力,这就叫!看这段我被感动了。

58分钟前
  • 初商月
  • 力荐

这几天看了篇评论说主旋律电影正在走向主流电影,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来看了点映,但最后一行红字显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失望。因为片子并没有燃起心里的那股热流,如果主旋律无法做到这点,它就无法成为主流电影。老演员很多都是龙套角色,但就那么一两个镜头的光彩依然盖过了那些稚嫩却毫无斗志的主角团。演毛泽东的小伙子还不错,但是杨开慧实在有点……那个时代可以这么撒娇么?相比倪妮把握的就比较克制了。还有日本的那条线除了和马林有交集,和主线的关联度弱了很多,砍了说点其他的不是更好么。

1小时前
  • 六月雪
  • 还行

3.5 从历史的纵深去探寻历史的广度,而非《建党伟业》那般走马灯叙事,让1921年的周遭时空显得丰满。国际化(共产国际、日本、法国),以及类型化(谍战部分),可圈可点。虽说没能突破此类叙事的天花板,但黄建新年近古稀,做成这样实属不易。拍摄这样一部青春气息十足的电影,正如片中那个超越时空的小女孩一般,的确有些超现实主义了。

1小时前
  • 拜见冥王
  • 推荐

黄轩、袁文康非常棒,张颂文、倪妮也很可。没想到泪点在李达和王会悟天台唱国际歌时就出现了,更没想到这个情节是演员现场发挥。有些表演和细节确实做得不错。

1小时前
  • nananana
  • 推荐

天台描述火种那段即兴表演得也太棒了吧,有真实的情绪演出来真的不一样。好的演员互相感染互相成就,挺感动的。

1小时前
  • 吃五碗的小白
  • 力荐

还是有几个段落让人印象深刻的,群像之中黄轩和倪妮最佳,但全片没高潮,略显零散… 日本特务那条线除了盯梢,意义是啥呢?

1小时前
  • 游在南方的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