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别闹了!

台湾剧台湾2022

主演:比莉,贾静雯,柯佳嬿,寇世勋,吴慷仁,林柏宏,曾莞婷

导演:陈慧翎,李俊宏

 剧照

妈,别闹了! 剧照 NO.1妈,别闹了! 剧照 NO.2妈,别闹了! 剧照 NO.3妈,别闹了! 剧照 NO.4妈,别闹了! 剧照 NO.5妈,别闹了! 剧照 NO.6妈,别闹了! 剧照 NO.13妈,别闹了! 剧照 NO.14妈,别闹了! 剧照 NO.15妈,别闹了! 剧照 NO.16妈,别闹了! 剧照 NO.17妈,别闹了! 剧照 NO.18妈,别闹了! 剧照 NO.19妈,别闹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1:39

详细剧情

  改编自作家陈名珉小说《我妈的异国婚姻》(圆神出版社出版),草舍文化制作的《妈,别闹了! 》。讲述一个60岁的妈妈,在丈夫过世后担心两个女儿,一个「爱情恐慌症」、一个「渣男制造机」永远嫁不出去。与其靠女儿过下半生,不如先把自己嫁出去追求幸福,最后透过网路交友远嫁到澳洲的真人真事。

 长篇影评

 1 ) 荒诞家庭喜剧

遗孀带着2个女儿追求爱情的荒诞过程。有很多已故父亲的视角和旁白,这个父亲真的是楷模,委屈自己成全家庭。每一集最后的收尾很像小说的小结,有浪漫和寓意。画风和布景非常现实真实,现代都市家庭那种略带邋遢的室内很有代入感。

母女3人性格各异,配角和主角的人设都附加了原生家庭的伤害。母亲没有被女儿耽搁住,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异国爱情,也没有成为女儿的绊脚石。好友的逝去让其更加追求自我的实现,非常大胆开放摩登。大女儿虽是言情作家,但是对待眼前的异性有些恐惧,长期扮演父亲的角色和担当,如同剧中的比喻背着壳的蜗牛。小女儿在找寻自我价值和奉献感的同时一遍遍被渣男利用欺骗,最后看透放手的同时也成长了。

剧情有些时候稍显浮夸,关于父亲的亲情和朋友的友谊的探讨以及3位女性的生活态度是看点。追求爱情的过程只是万千形式的几种呈现。

 2 ) 学会接受无常是日常,是我们人生最后一课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且与本人无关。如果你看的不爽,请直接走远~

我不敢说它是今年最佳台剧,但已是我心中最佳。

拜王玫玫这位妈所赐,这个家无比欢脱闹腾。

尽管两个女儿古井无波/饮酒度日,但王玫玫撑起了全家的抓马戏份。

丈夫去世近5年,60几岁的她坚持要恋爱,相亲,结婚。

更有经典语录:女人的婚姻就是事业,离婚就当资遣,老公挂了就当公司倒闭,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业。

以至于差点做小三,被人骗,搞得家里鸡飞狗跳,不亦乐乎。

我太佩服她的活力了,还约约会对象去爬山(我的身体素质很可能死在山脚下)。

人生在世,折腾三万天,王玫玫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

她注册相亲网站,面见中老年网友,最后让两个老头为自己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把自己折腾到骨裂。

看到这儿,我只有一个字,牛🐮哇!

即便这样她也没停下,开始了和异国网友视频聊天的里程,恨不得把自己嫁出去。

她身上有数不清的缺点和特性,臭美,贪玩,脾气差,顶嘴,黑暗料理,爱买买买…

因为大女儿限制她购物冻结银行卡,向自己的女儿丟菜刀。

全天下,你再想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妈都很难!

比较起来,两个女儿和她几乎没啥相似之处。

大女儿如蓉兼顾着国文老师和小说家两份工作。

年逾四十尚未结婚,每天被王玫玫追着屁股唠叨她也不在意。

结不结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放肆喝啤酒吃炸鸡的自由生活有什么不好?

而且她也很难啊,在学校是学生眼里严肃刻板的老师,

被编辑要求成为结合琼瑶剧和A片的情欲大师。

在家还要被王玫玫每天一出戏地折腾,真是靠北啦!

和老妈妹妹打赌一个月谁先结婚,不出意料三个人都泡汤。

哪来的好对象,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没几个人能像王玫玫那么幸运找到爸那样的人。

小女儿陈若敏的生活就更烂了,虽然她的人生信条是“我就烂”!

在炸鸡店工作,执着于一段烂感情,爱着一个烂人,分分合合,养着软饭男小查。

她觉得自己没姐姐那么厉害,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有小查在身边,至少让她有一个人可以照顾,

让她觉得自己有用。

我理解小敏的心情,她在以这种方式和她的平凡妥协,可是小查那个渣滓不值得!

什么无业游民会赖在女友家当蛀虫,刷女友的卡,

还好意思劈腿,成天打游戏,被当场抓包还能死皮赖脸掩盖过去,继续东边搞完西边搞。

更悲惨的是,就连这样小敏也都接受这个烂人,加班养他,没把他赶出去。

如蓉说得对他就是条阿米巴虫,没有脑子只想偷吃。

绿茶还好意思找来,当面喊小敏姐姐,要一起分享,是在恶心谁哦。

虽然林柏宏演得不至于恨他,但这样的烂人见一个揍一个好吗。

小敏很喜欢他才一再忍让,可本性难移,拖着每一天都是浪费。

如蓉的部分就更可怕了,我一度很担心,因为她重遇的学长好像是个BT。

从踏入他家的第一刻起,我就意识到他不对劲!

就算自恋狂魔,家里也不会摆这么多自画像吧!还果体的!

哪怕是吴慷仁本人,我也感到害怕…

每次出现都画风突变,整个人甚至没有隔壁华灯初上男妈妈正常!

我看着如蓉坠入爱河,静观其变,心里怕得要死。

无数次对暴雨中的学长,家门口的学长,饭桌前的学长默念:你不要过来啊~

哪怕他胸肌砰砰色诱,我也不为所动,就是这么坚定!

但如蓉抵不住,我也没办法…

事到如今,按王玫玫的说法,两个女儿有今天都是她们爸爸陈光辉惯的。

她说这话时,完全没想到自己也是被那人宠坏。

陈家像是有三个女儿一样,陈光辉把所有的耐心与温柔都给了他的最爱。

以至于王玫玫相亲了那么多男人,没一个比得上她故去的丈夫。

那个人包容她所有的缺点,眼里从来只有她一个。

无论她多么任性贪玩,乱投资搞到差点破产,他也只是唠叨两句陪在左右,承担了所有后果。

同样,陈光辉也是温柔宽厚的父亲,他不求两个女儿出人头地,只想她们快乐勇敢地做自己。

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都会把如蓉的小说挂在嘴边,

每天骑车送大女儿上班;

拦住王玫玫要洗小敏最爱的公仔,保留她爱的味道;

悉心研究菜谱,围着灶台为全家做最爱红烧肉;

躲避老婆黑暗料理,带两个女儿到楼下小吃摊,后被王玫玫抓包;

还有,妥帖收藏着自己的那朵玫瑰。

他把这三个女人都宠上天了,

因为他不想她们伤心难过,像自己母亲一样被男人抛弃而轻生。

所以他把苦的吞进去,把甜的给她们。

其实他并不完美,也是凡人,

只是他把唠叨和吐槽的那面都写进了日记里,不去增添妻子女儿的烦恼。

直到他心脏病发,突然故去,真实的一面也没完全呈现出来。

但他依旧是爱她们的,

用了他的一生认真忠诚地爱着,直至死亡来临,不留情面将他带走。

我理解王玫玫的寂寞,她渴望爱,需要爱,所以她大胆找寻爱。

但我没活那么久,也与王玫玫的感情观不同,所以觉得有和陈光辉的回忆就够了。

千帆过尽皆不是,宁愿留在过去,往前看如同背叛。

可我也知道,如果陈光辉看得到,他是希望王玫玫幸福的,

他只会无比温柔地由着她继续折腾。

如蓉和若敏又何尝不是在寻父亲的影。

可小查身上看不到父亲的担当和责任,他之前一直糊涂虫一样糊涂生活。

如蓉则是潜意识承担起了父亲的角色。

她觉得陈光辉不在了,家里两个女人又不省心,总是需要人照顾的。

她把太多压力给了自己,所以唯一念头就是害怕家散了。

最经典的一刻就是,

在母亲决定要和罗伯特结婚时,她说出“为什么死的是爸不是你。”

她当然不是讨厌王玫玫,反对她寻觅幸福,只是…如果陈光辉还在,父亲会让她不用那么担心。

她害怕王玫玫所托非人受伤害,怕自己唯一拥有的母亲再出什么意外。

好在,萝卜是个正经人。

人品不差,不仅爱着王玫玫,也接纳她的两个女儿。

从她们身上,足以窥见不同爱情观、家庭观。

如蓉忠诚于家庭,把家人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她不舍得卖房子,老家承载了太多记忆,关于陈光辉,也关于王玫玫和小敏。

是啦,她就是蜗牛。

就连在爱情里受过伤,被前男友母亲要求分手、失联,她也会记很久,险些留下一生的后遗症。

她写过那么多情爱小说,爱那些故事犹如自己的孩子。

在她创造的世界里,她可以决定人物身份性格,故事展开。

把现实和虚构完美契合,绘出一个“血腥爱情故事”。

蜗牛也好,作者也罢,

一旦她意识到她的壳里究竟该装些什么,就会如释重负。

心还在一块儿,隔着大洋彼岸,家也不会散的。

王玫玫最为勇敢,她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缤纷多彩,自由浪漫。

但凡认识她一点的人都会觉得,她超酷的。

这份酷来自被陈光辉无私爱过的恣意,也来自她本身的坦然。

到了一定年纪,有多少人还有勇气重新开始。

又有多少人觉得,就该日复一日,按照生老病死的轨迹走下去。

可她偏不,她有自己的一套歪理哲学,被异国网友爱情诈骗后她想的是:

“被骗就被骗了啦,年纪大了,脸皮就比较厚了,哭一哭笑一笑就算了。”

转过头来,她还是有勇气去爱。

坦然接受安慰,跟罗伯特聊得火热,没跟女儿打招呼就飞到澳洲面基。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她也靠自己闯出一片天下。

对啊!怎么有人能打垮王玫玫呢!

她牵挂两个女儿,虽然主要表现是催婚,

但她不会像相亲对象那样成天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挂在嘴边,实际上半点话语权都没有。

她希望她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她也会这样做。

“我现在最重要就是把自己照顾好,不要连累你们,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要一路玩到挂,告别我的单身生活”。

她如此幸运,先后遇到陈光辉、罗伯特两个珍惜她的爱人;

又如此美丽,以玫瑰的热情照亮了周围的生命。

哪怕偶尔会觉得她烦,却明白她的存在是不可抗拒。

而小敏,好像一直沉迷酒精,烂醉如泥。

父亲走后,这成了她与生活和平相处的方式。

小查是她混乱生活里更糟的一个存在,让她上瘾,又反复戒断失败。

和一个烂人相处会拖垮自己,她不是不知道,只是以为对方总会洗心革面。

上一刻看他和家人相处得还行,下一刻他继续游手好闲四处勾搭。

希望攒够了,就成了失望。

等到她被伤得不再那么痛了,也可以把鹰头铡递到别人手上,因为她不愿再处置他。

被打脸无数次换来的清醒就是,可以变回陌生人了。

无需在意他的喜怒哀乐,是否露宿街头。

陈若敏,要过回只有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并没有那么可怕。

可以说,小查的家庭并没有教会他如何爱人。

他学会的只有随心所欲,得过且过。

很多人一生都是这么过来的,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就该被诟病。

但是,如果他真的遇见过痴等的人,就该明白,

黎耀辉也不会一直等何宝荣,想要回家的浪子,前提也得有人愿意爱他。

《妈别闹了》展现了女性渴望爱,找寻爱,享受爱,找到自我的不同旅程。

其实也在说,生活不一定非要找个人来爱,重要的是你要喜欢你的生活状态。

王玫玫的闺蜜金香玉,丈夫出轨家暴,她毅然带孩子离开。

孤身一人把儿子好好养大,后来和小她十几岁的男演员陆易谈恋爱。

别人都觉得她包养小白脸,但她不在乎。

她不想再踏入婚姻,有钱有闲,恋爱到终了,这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她有任性的资本,有认真去爱的人,为什么不?

也许别人看来他们这段关系不平等,但她和陆易都习惯了接受彼此的好和坏。

在他面前,她永远是小金。

他们在外面有多远开多远,也陪伴着风雨无阻地行至终点。

陈光辉也是这样,虽然他先一步抵达了终点。

可他这一生,无怨无悔的付出,

看着爱的人们快乐,换回了生命的丰满和充实。

其实在某一瞬间,我觉得罗伯特和他是很像的人。

尊重王玫玫的意愿,宁愿自己睡帐篷;

放弃了甜品饮料,只为活得更长久陪伴她;

开启说走就走的旅程,任由她掌控话语权。

与人为善,不争长短,

更重要的是,都愿付出一切去守护美好。

这也是我到今天还在为陈光辉爆哭的原因,啊……(收)

罗伯特在小吃摊也给陈光辉摆了一副碗筷,那里又哭亖了……(收不住了)

每个人期待构筑亲密关系的类型可能不同,

但最不该忘的是,我们有权利选择什么人去组成你的家庭。

与猫狗相依相伴也好,谈不结婚的恋爱也好,

人生有太多无常和遗憾,来得及就邀请真心的乘客同路,来不及就随时弃车逃跑。

总之,要得到王玫玫的真传,要勇敢啦!

感谢主创团队,将大胆生猛另类和真情打包,大方掏给我们。

前排表白贾静雯!真的骗到我了!

知道是戏中戏啦,但脑海中挥之不去还是吴慷仁的果体,和那句“那你想要上床当玩物,下床当宠物吗?”

啧啧啧,我腿软。

要给吴慷仁颁一个突破自我奖!继宝宝之后再接再厉!

最后,跟我一起说,谢谢周兴哲!

OST《最后一堂课》太好听惹~

陈光辉语录:“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变动的时代,无常就是日常,你们只要明白了,我就一直都在。”

另外,推荐去听Hebe的《日常》,就像如蓉小敏重新开始的生活!

 3 ) 父亲:第六集看到爆哭

可能因为相似和不相似的吧。

——————————

后面是我的故事

你可以选择不看。

我有两个父亲,生我的那个,我恨了近乎一生

直到他被火化后的数个月后

我不停的做噩梦,总是回到小时候梦魇的房间

某一个在噩梦里痛哭却醒不过来时候,我在梦里对他大喊“你走吧,你已经死了”…

记得我上大学时突然在书架看到了他4、5本日记,日记从他20岁出头刚上班写到我出生后,他越来越糟糕的婚姻和幼稚的年轻夫妇

强势又控制欲变态的母亲、漂亮但情绪化的妻子

过早生了孩子,还有众多姐姐和姐夫

每一年我家都像电影《过年》一样

年年月月的上演并不断升级家庭闹剧。

他的日记,在我一岁左右再也不更新,他逐渐走向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那时,看到那本日记,我意识到父母也曾是青年,不成熟,幼稚,痛苦…

我终于和那个带给我无数痛苦的家庭,获得了怪异的和解,我对他们的恨、对童年的伤,变成了“嗯,我知道了”

我的第一个父亲,敏感、才华横溢、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抑郁、内在脆弱,读很多书想很多事。

在那个时代和他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

想爱人,但用错方法

破败的人格,逐渐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失控

我还有另一个父亲,是我的继父

他和我妈结婚的那年,我在念大学

我找了个理由没有回去

那时候亲生父母已经离婚7、8年了

我怕我出现在婚礼上会对父亲那边伤害过大

他们婚礼那天我买了结婚礼物让闺蜜送过去

我一个人在大学的湖边走了好久好久

我记得当时有个朋友陪着我,但我忘记是谁了

因为我什么都说不出来

我并不难过,有一点点欣慰,又有遗憾和寂寞

我的继父扮演了在我那个受损自体世界里最真实的父亲

在我大学毕业第一次谈恋爱的时候,他偶然见到了当时的渣男男友,他知道那个人不对

我记得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提了提,并没有说太多

在我失恋时,听我像个疯子哭泣

然后对我说,太难过了就回家待两天吧

他会帮我看见我后来嫁的那个人的优点

他说,他有成熟一面

我怀孕八个月时,亲生父亲去世,我继父帮我安排了葬礼的一切

葬礼后我状态很差但不自知,突然早产

他连夜和我妈赶来我的城市

我痛得迷迷糊糊,感觉谁一直在搓我的手,又温暖又粗糙

我尽力睁开眼睛看到我的继父,我就开始哭

好多委屈,好多痛苦。

…我从小善于储存痛苦的记忆,用痛苦为养料喂养灵魂作为能量驱动人生。直到30多岁后我才拥有把幸福记忆从深海里捞出来的觉知,汲取健康的力量

疫情封城的这些天,我终于联系上了凌晨走的车,女儿则要留在姥姥姥爷身边

那天晚上,我很累很焦虑

我看见继父没有像往常出门溜达,一直在房间里喝水看电脑,他什么都没说

但我知道,他要送我,他不放心我一个人跟陌生人深夜赶车

送一个他已经快40岁的继女

我经常跟别人说,生养,养为大

即便成人后,我清晰知道我内在受损的幼年仍然拒绝长大

我的继父真正养育了我的灵魂,让那个受损的幼年的自己,开始长大

我做实习咨询师,跟很多人交谈

但我很少跟继父谈起我对他的感情

我妈一直耿耿于怀,我不改口叫他爸

但我知道,我们都知道

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女儿

他还是我女儿的姥爷。

第一个父亲,教我敏感多思,对人的复杂和孤独共情

第二个父亲,让我拥有力量,逐渐强大并fully formed。

 4 ) 婚姻是女性主义的对立面吗?

当然不是!

要解释这个问题,第一步要做的是定义清楚婚姻和女性主义。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双方共享资源,包括金钱、社会关系等;同时付出特定的义务,包括家务、心理上的支持等等。而这种契约中的条款细则,本身是双方的协定,是否公平、破坏协定之后如何惩罚本身也是双方自己决定,与外人无干。但无奈人是社会性动物,协议双方在评价条款细则是否公平的时候,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收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social norm。 而在过去传统的二元性别社会中,无形地规定了女性在契约关系中的义务,比如生育、家务、情感支持等等。由于这类事物占据了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又很难得到直观的物质成果,女性有意或无意间被迫减少了在社会中工作的时间,甚至在法律或者宗教条文中,曾经明确规定了女性不可以和男性做同样的工作,法律也一度剥夺了母亲对未成年孩子的拥有权。工业革命之后,女性逐渐有机会工作,才开始一步步争取工作的权力、受教育的权力、选举的权力、同工同酬和晋升的权力等等,这才是所谓的女性主义。而在新的时代,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针对social norm的辩证性思考,引导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社会准则做反思,认识到这些准则有没有对某些人造成伤害,当然,这是广泛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了。

所以你看,女性主义的议题绝不至于灶台锅边床上的那方寸之地,它要探讨的内容大得多;女性主义也绝不是迫使女性远离婚姻,毕竟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与人建立契约关系才能生存,绝不可能像猫科动物一样遗世而独立。女性主义只是希望女性更成熟地理解婚姻对人生的意义,希望婚姻是女性可以选择成为完整意义社会人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

但是,这“之一”的一部分,也不是一定要被忽略的一部分。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很快的时代,一个多样的时代,期待结婚的、享受独身的、迷惑于婚姻的女性比比皆是,而这部作品最让我喜欢的地方便是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妈妈虽然习惯于传统的婚姻准则:男性负责工作养家女性负责关系维系等情绪价值;但是却不是个死板的人,秉持着“打好这份工”的观念,用在外人看来疯狂的方式找到了与自己秉持同样婚姻准则的阿伯;姐姐看似传统确实享受独身状态的女性,也许会通过幻想(写小说)的方式模仿与异性之间的attachment,但本质上很享受独身的状况,从来没有甚至完全不理解妈妈那种亲密关系缺失引起的焦虑,全剧她身上最大的矛盾点其实是她和母亲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其实到最后我也不觉得她们相互理解了,只是会尊重彼此的生活准则,而这就是多元化社会里正常的状态吧,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胁迫别人,尊重别人的价值观,才能够好好地生活在一起。最后,本片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并没有忽略二女儿的视角,作为一个小学渣和恋爱狂,这样的女儿很难在家庭关系中找到存在感,而本片却温暖地展示了二女儿和爸爸温暖地互动,也通过她地醉话让我们看到了low self-esteem的人群(与性别无关)会在亲密关系中被伤害的原因,对,就是那句:他让我觉得自己有用啊。妈妈和大姐一直在劝说却从未粗暴地切断二女儿和渣男友的相处,这是让人感动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家人,相互尊重也是前提;同时,只有她自己走出这个泥潭,才是成长。

看完全片,我最大的感受可能是真实,无论是每一句对白还是贾静雯大美女眼角的细纹柯佳嬿丑丑的半染发型,都让人感觉这就是发生在隔壁邻居家的事。即使是渣男战斗机的小查,也没有被刻画成功能角色,而是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既让人理解二女儿不跟他分手的原因,也让人觉得这个角色很真实,因为这就是活人的样子。如果说唯一一个不那么符合画风的角色,大概就是吴慷仁演的学长了,但我太爱这个包袱了,可以说就是这个角色激发着我的好奇心让我一口气看下去!有人觉得是这是“角色诈骗”,我倒觉得如果我是吴慷仁,一整部剧给我机会毫无顾虑地飙演技,漏点也都没关系啦!最后地最后,想说,期待吴大视帝接到五十度灰类的角色哦!

 5 ) 《我要嫁男人》

《妈,别闹了!》剧评(个人向,评分:快去看)

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一个四口之家,父亲去世,故事围绕妈妈和两个女儿开展。大女儿(蓉蓉)是学校的国文教师,同时也是一名通俗小说家,沉迷垃圾食品,“单身主义”,然后偶遇帅气男学长;小女儿(小敏)是炸鸡店店长,“包养”着不断出轨的帅哥渣男,难舍难分;妈妈(玫玫)则一直想要把自己嫁出去(并且对女儿进行持续不断的催婚),从登山队的老队友,到本地网络交友平台,再到国际相亲平台,最后成功把自己嫁到了国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蓉蓉闺蜜和妈妈闺蜜的支线故事(非常感人)。当然剧情简介比较无聊,具体情节可能在后面会有提到(全是剧透,我觉得剧透完看也不会影响很大,但是介意的话可以自己先去看。)

第一,作为一部三女主,无男主的故事,加上预告片里的金句,“女人婚姻就是事业,离婚就当作资遣,老公挂了就当公司倒闭”这种解构婚姻的观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主义。(当然很多评论说预告片诈骗,每一集都在催婚,显然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但如果看完整个故事,会感觉两种观点都比较狭窄。对于妈妈来说,想要结婚是一种行动,可能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赋予个人的责任,但是我们选择另一半的标准,我们如何对待其他人看待老年人婚姻的态度,我们与另一半相处的方式,我们如何在婚姻中保持或者改变自己。我们的婚姻不应该也无法再按照过去的标准进行,比如家庭主妇的合理性已经是一种需要争论的事情了。(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劳动让我们的个人意义变得完整;而通俗的观点中,经济来源也是某种我们个人尊严的体现。)而且,现代的婚姻(或者说剧中的婚姻)同样和爱情与幸福相关,片中蓉蓉的闺蜜也是纠结于此。所以,不同于一种追求以追求依靠和稳定为目的的婚姻,妈妈追求的更像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而且她的义无反顾也很像最近的余秀华,but with a good end,让人没有那么唏嘘。至于妈妈这个形象本身,固然有理想主义的一面,自信,有向往、有活力、有勇气、有决断、有创造力,也有现实而自然的泼辣和自我。剧开篇便是她做“小三”被原配逮这样一个drama的情节,然后看出对方的“渣男”本质果断逃离。她会因为钱和女儿争执,最后也用非常传统地方式认了错。当然最理想的还是像老伯说的,在第一次被网络诈骗之后,还有勇气再次独自坐上去异国的飞机寻找幸福;也很真实地逃回台北后羞于回家,一个人在酒店“避难”。而且,其实女儿们对于她再嫁的渴望也没有表达过支持,最后在结婚前也才改变了态度。但她依旧坚持,我行我素。这一点和之前的翟仁厚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其实也证明她家的整体氛围是多么和谐友爱。曾经听到过一个网友的故事,大概是她说她妈妈在她大学毕业工作后说,“之前都是你听我的,现在你出息了,见世面了,以后我听你的。”她表示不理解,两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就好,为什么一定要谁听谁的,她妈妈听了说,“你想法怎么还是这么幼稚,不行,还是你听我的吧。”现在的我们能够感受到,依附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一种想法,如果我们期待着所谓的独立人格。何种意义上婚姻并不是一种依附的形式,而是对于夫妇二人的解放,可能是我们在现代理解新的婚姻内涵的一个方向。(当然,依附和解放只是两个听上去很酷的名词,只有具体的行动,例如处理对待财产纠纷,子女抚养教育,双方爱好不同,社交时间有限等等问题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

说完妈妈,接下来说一说爸爸,一个当代东亚完美的男性形象。他可以为家庭无私的付出,了解、理解、包容、支持自己的女儿,借给小敏机车,从不责备和发怒,有必要的家务技能(红烧肉永远的神),而且还会帮女儿买卫生巾。而且会认真地计划和妻子的出游计划。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几乎是贯穿了整部剧母女三人的对话,“如果爸还在的话,就会/不会怎么样?”似乎总是需要这样的理想形象,但是谁都知道,那些千奇百怪的缺点明显的相亲对象们才更接近现实。所以,接受美好的离去,同样是一个困难的课题。毋庸置疑,蓉蓉是最怀念他的人,并且努力地把爸爸“照顾好妈妈和妹妹”的委托牢记于心,但也因此难以接受她们的幼稚、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行径,比如离不开渣男,偷跑出国结婚等等。在最后和妈妈吵架的时候,也气急说出“如果走的是你,不是爸多好。”背负的承诺最后变成负担,如果用剧里的话,“像一只背上背着壳的蜗牛”,而最终接受母亲离去,老房子被卖,独自生活的她,才真正地摆脱了一些阴影。我们也都已经知道玫玫摆脱过去的方式,是不断追求未来,她也说过类似“死在玩的路上”之类的话。我们知道摆脱过去追求未来有时候是痛苦而艰难的,而这些形象,能够成为我们鼓起勇气的动力。Time to move on,可能是她们那天夜里最后想出来的事情吧。

插在这里,如果说这部剧有什么不足之处,可能在于它构建的故事太过理想,导致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投射在我们具体的生活之中。本身父亲的形象已经很伟光正了,而且澳洲阿伯也是一个傻白甜老头,可以听她的话乖乖睡在帐篷,而且还剃毛,追到台湾,开导蓉蓉,懂得欣赏她等等,妈妈的婚姻之路其实还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也就导致了最后圆满的结局;其次,物质(金钱)并不是一个主要矛盾,虽然剧中她们因为妈妈的过度网购产生了一些争吵(推测妈妈可能是不上班的,之前家里是靠爸爸养的),但是从一家人可以自由地往返澳洲旅行来看,显然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经济困难。但是我也没有“只要没有经济问题,这些尝试就都很轻易,不需要勇气与决心”的想法;而且玫玫没有明显的收入可能也会让这个故事细想起来没有那么完美(虽然老伯的钱是她帮着要回来的,也算个补丁吧。);最后,我们可能没有玫玫那么多美好的品质,那些最为宝贵的品质,当然在剧中非常鲜活而自然,但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呢?(欣慰的地方在于,这个好像是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所以,be positive)。

其他也有一些很有趣/感动的支线。蓉蓉学长感情线比较像福利+导演恶趣味,没有体会出什么更多的东西(占有欲男人也很可怕);小敏感情线非常地真情实感,如何面对一个颜值在线,情商很高,甜言蜜语,withsatisfiedsexual life,充满回忆的软饭出轨渣男前男友,每次还可以情真意切地道歉加发誓。当然除此之外,在一个学霸老姐的压力之下,小敏也说过和渣男在一起会体会到自己很有用,有价值。我觉得这种离不开的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只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会无数次地在心里呐喊“快跑”。同时,纠结与生活的郁闷也让小敏沉迷酒精,不想看清,我们何尝不是总想要欺骗自己呢?总之,这也是一个放下的过程吧,从酗酒成瘾到戒酒,到痛苦的摆脱渣男和身后的回忆,也换了一份工作,安心地还信用卡账单。老父亲看了都会非常欣慰。如果学到什么,对渣男不要有侥幸心理。(当然,渣男也找了一些原生家庭的借口,最后一集尝试洗白ing,只能说一句fine)。最后,还有妈妈的情深闺蜜和好一起叱责家暴男支线,和大家都觉得很酷的小金阿姨和她的小狼狗支线,比较温馨和感动的两条线,这里留给大家去体会吧。

当然很多点我现在也记不清了,总之这是一部有女性力量的剧,让我们能够看到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虽然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希望我们都有追求幸福的想法与能力。

 6 ) 比现在的家庭港剧好看

前几天看了今年新上的港剧,也是讲一家子的故事,但越看越觉得尬,演技风格还是非常90年代的感觉。

比起来,这部戏要自然很多,虽然也是讲家里长短,也会一惊一乍的日剧风,但走心的时候是很顺的,完全不尬悲、不尬把悲的部分往喜了演。

另外就是,本剧也确实不需要用吴慷仁的裸体当噱头,林伯宏已经非常敬业了。

 短评

就像11集調侃的,'用大眾小說之名行言情小說之實',穿著取悅男性的Sexy內衣卻想要'女性自主'… 全片主打女性議題,嘗試突破窠臼,但最後還是導向婚戀… Tpff影展在600人大廳放映,大銀幕上出現NF家的'噹'聲,全場發笑… 音效/特效/色光/黃梗 鋪很滿,彷彿長篇短視頻連映,一開始覺得很鬧很歡騰,持續1.5小時(兩集)真的有點疲勞(也許更適合小螢幕)…演員發揮很穩,有紮實演技做支撐,賈靜雯/柯佳嬿/林柏宏的可塑性都滿高的…最近台劇夯瘋狂喜劇,隔壁《村裡女外科》也很鬧,這部聚焦在60+歲媽媽尋找'第二春' (同時還有寫愛情小說卻不懂戀愛的大女兒,攤上軟爛炒飯男的二女兒…),喜劇台詞和人設都滿鮮活的… (&林柏宏假長髮造型 太出戲了🤣… (2022TPFF_首兩集,0715上線後補完全劇)

7分钟前
  • 木柵永樂町
  • 还行

这剧组很有钱,从它在服化道上花那么多功夫就能看出来,可为啥不能多打磨打磨剧本,浪费了卡司。剧情浮夸又狗血,主要角色没一个正常的。害我白白期待了一个多月…全剧最好的个人认为是金阿姨那条线。逃离家暴的丈夫,包养年下小狼狗,真正按自己的意愿活着,比离不开男人的母女三人强多了。贾静雯女神演大龄剩女不太有说服力;那个妈妈和女儿们在一起的时候像个疯子;柯佳嬿是有多想不开接这个角色,全程都半死不活的样子,而且得贱到什么程度才会一直爱着渣男。林柏宏年轻美好的肉体倒是很不错,嘿嘿๑乛v乛๑吴慷仁一丝不挂虽然很有冲击力,但他笑起来满脸褶子…我还是get不到他,这颜值是怎么吹成男神的。

8分钟前
  • 鸭先知
  • 还行

omg,叶全真最后一集客串渣男妈妈……

9分钟前
  • 还行

小金葬礼自己选的那张黑帮大姐头半裸武士刀的遗照,是我最近看到过最酷的一幕。

13分钟前
  • barubaru
  • 推荐

只能说和我预期中的俗女养成记式家庭温情喜剧的画风偏离很多 剧情有点浮于表面了不太走心

18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湾真的超会这种既轻松搞笑又让你很温暖很有共鸣哭到傻掉的类型,这几年为台剧流的泪应该有一吨了…… 谢谢这部剧教了我一堂课。妈,只要你幸福就好。

19分钟前
  • 昂篙
  • 力荐

没有经历过不足以看懂

22分钟前
  • katherine
  • 力荐

因为事前曾经有过“退货”、改动多次的传言,所以刻意没有建立太强烈的预期;但一整季看完,却依然能够找到它在立项时就曾经做出的承诺。对两代女性的思悟,对情绪时刻的触摸;无论你在哪个年纪,哪个位置,都不应该停止寻找自己、大声说出内心。“熬”过了它有些刻意夸张的呈现(这也是之前不能理解《女外科》的地方),每个角色的支线故事和接下来展开的恣意想象以及流动其中的情感,都开始鲜活有效起来;让更长于严肃剧集的演员处理喜剧有些难度,可只要到了温暖与真情的片刻时,她们就拥有对角色的说服力。当然台剧里家庭喜剧范畴里最可惜、也值得被想起的可能还是六年前Melody那部《我家是战国》,我还在靠这部剧找到对那里、对中文剧集挖掘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们的怀念。

2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说不好看的肯定是没有耐心看完,这部剧完全不需要用吴慷仁的裸体做噱头啊,内容已经足够好了…人生是漫长的告别,请把握所有相遇的时刻,送给所有人。

25分钟前
  • 春风亲吻我
  • 推荐

这个卡司也得三星起了🤪

27分钟前
  • 冻死我了
  • 力荐

没有预想的好看,但剧里的演员都很喜欢❤

31分钟前
  • เมย์
  • 还行

看了一集,比较一般,但我乐于见到所有真正的文化输出哈,对接一下平台就能做到的事,都不用喊口号呢,嘻嘻😁

33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力荐

又好哭又好笑的台剧新里程碑。演员和后制成就了一个原本可能很平平无奇的故事。这和华灯的班底加起来大概撑起了75%前后六十年的台湾影视圈。柯仙好适合喜剧,好期待下周木曜聊这个!吴慷仁太绝了,每一个角色都在突破他自己也就是整个台湾演技的天花板。

38分钟前
  • 艾小嬣
  • 力荐

就是一个简单家庭剧,不是什么母女关系,也并非什么独立女性,大部分是在讲告别,热热闹闹吵吵嚷嚷的告别总会夹杂一些泪水。

41分钟前
  • 费尤
  • 推荐

以后禁止把吴慷仁剪到预告片!!!!

44分钟前
  • 令希丰
  • 较差

闹归闹 啥时候大陆的八点档能有这样的剧?

49分钟前
  • 吴邪
  • 还行

小查是全世界最好的渣男

51分钟前
  • 小陆同学
  • 推荐

疯了,但没太疯起来。

56分钟前
  • Em
  • 还行

《卡司诈骗案》 已起诉

59分钟前
  • IPSS
  • 还行

宣傳期間一直強調大尺度戲多少有點文不對題,整部劇集的核心還是女性主義,不只是三個女人一台戲,講述三個年齡段女性不同的愛情觀,也是一群不同性別的長不大的人,相遇經歷不完美之後譜寫的圓滿,聊的都是焦慮的話題,用的都是反焦慮的態度,完成各自的長大成人,走出各自的困境,譜出了《最後一堂課》。開篇3集,漫畫式的故事與手法還在讓人慢慢適應,有趣卻也多少止於有趣,第4集,生活的呼吸感開始湧動,才慢慢動人了起來,熔岩蛋糕的巧克力內餡緩緩流出,第6集,確信寇世勳的第六個金鐘獎提名有望了,一個不動聲色卻處處細膩的近乎完美的丈夫、父親形象讓人分外動容,到了第9集,才發現之前角色和故事的某些詭異之處,都是被敘事詭計設下的陷阱,第10集,寇世勳再次讓人動容,“而我最想給你的,是一雙翅膀,讓你從我的世界飛出去”。

1小时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