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

动作片美国2014

主演: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迈克尔·佩纳,乔·博恩瑟,吉姆·帕拉克,布拉德·威廉姆·亨克,凯文·万斯,泽维尔·塞缪尔,詹森·艾萨克,安娜玛丽亚·玛琳卡,艾丽西娅·冯·里特贝格,斯科特·伊斯特伍德

导演:大卫·阿耶

播放地址

 剧照

狂怒 剧照 NO.1狂怒 剧照 NO.2狂怒 剧照 NO.3狂怒 剧照 NO.4狂怒 剧照 NO.5狂怒 剧照 NO.6狂怒 剧照 NO.13狂怒 剧照 NO.14狂怒 剧照 NO.15狂怒 剧照 NO.16狂怒 剧照 NO.17狂怒 剧照 NO.18狂怒 剧照 NO.19狂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00:59

详细剧情

1945年4月,德国纳粹已成强弩之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落下帷幕,战火正转向德国本土。绰号“战争老爹”的坦克小队队长唐·柯利尔(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刚刚与战友经历了一场殊死之战,疲惫和愤怒早已胜过了对战争的恐惧。休整期间,从没有过战场经验的打字员诺曼(罗根·勒曼 Logan Lerman 饰)被分到唐的坦克“狂怒”上。诺曼对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无法坦然接受新战友粗鲁暴虐的一面。接到新的任务后,唐带领坦克小队前往下一个城镇作志愿,然而一路上却遭到德军顽强的抵抗。  最残酷的腥风血雨,让诺曼在悲伤、暴怒、惊恐和绝望中迅速成长起来,而他也即将和战友们经历一场最难忘的殊死决战……

 长篇影评

 1 ) 远离战争

1945年4月,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战火转向德国本土。一片战争废墟,远处一名德国党卫军骑马走进战场,迅速被一个美军士兵消灭,消灭德军的美军士兵放走了白色的战马。这就是坦克“fury”小队的队长唐,他从战争开始时就参与了对德作战,早已适应了战争的残酷。《狂怒》剧情的发展是通过新兵诺曼的成长串起来的。初来乍到的诺曼,就像坐在观众席中的你我一样,试图用和平俗世中的正义逻辑来面对血流成河、疯狂杀戮的战场。皮特饰演的车长不断用强力手段纠正着他那不合时宜的正义观念:逼着他枪决德军俘虏,告诉他杀死敌人就是士兵的职责,敌人的职责就是杀死他,这就是战争的逻辑。你对敌人下不去手,就是逃避责任,就是渎职。然而,反过来讲,这种逻辑也仅仅是战争逻辑而已,很难说它是正常健康的人性。与对生命的珍视,如果换做是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形,估计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和他一样。在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年代下必然会出现这些情况。这些都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的结果。本片的介绍就是在二战期间在弹尽粮绝、一少抵众的情况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所以必然是殊死一搏。

 2 ) Fury观后感(剧透慎入), 一部让你爱而无奈的二战电影

Fury观后感, 一部让你爱而无奈的二战电影

也许大部分人都会吐槽这个标题,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 要么喜欢, 要么讨厌, 中立似乎永远不是影评界的旋律. 但是对于布拉德皮特的这部电影, 我只能说,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做为一个二战迷的我, 感到欣喜而又无奈, 这是一部经典二战坦克兵生涯电影, 这同时也是一部没有逻辑的好莱坞商业片.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情节, 读者慎入.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坦克/坦克兵为第一视角拍出的电影. 其中无论是皮特所在的小队掩护陆军进攻, 以及(个人认为的高潮) 三辆谢尔曼坦克与虎式进行的缠斗. 完美的呈现出了二战时非德坦克兵的幸福与恐惧. 面对陆军冲锋时, 他们就是战场上的皇帝. 坚硬的前置装甲, 高人一等的物资配给(皮特甚至帮助二等兵Norman勾引到了小MM, 靠6个鸡蛋). 然而面对愤怒的德国虎式坦克时,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十指紧扣, 祈祷在虎式的88毫米炮对准你之前, 冲到它的身后. 在1945年4月的德国, 战争是血腥残酷的. 被坦克压成二维状的尸体, 童子军, 鲜血, 泥巴. 这一切都在向观众诉说着和平的珍贵. 在这一点上, Fury是完美的.

然而, 我不是一个周末8点档的大妈, Fury当中充斥着各种令人无法直视的好莱坞商业片槽点让我这个二战迷不吐不快.

以下分镜头从还能忍受到完全不能忍受过度…

1. 二等兵Norman的第一战, 营救被困的某排步兵小队. 当坦克冲出草丛, 进入开阔地时, 被营救的步兵排出现了, 他们在干什么? 全副武装趴在泥里等待坦克小队的到来. 步兵小队指挥官, 同学你在开玩笑吗? 要么进攻,要么撤退, 趴在开阔地上就能抵抗反坦克炮和德国狙击兵的进攻? 更令人无法相信的是, 在坦克小队发起进攻前, 德国人并不对那些步兵进行攻击, 他们在围点打援? 如此槽点令人叹息
2.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Norman的第一战, 当坦克小队冲入开阔地时, 以逸待劳的德国炮手在充分瞄准后, 打飞了… 之后所有的炮弹, 全部瞄准谢尔曼最坚硬的炮盾进行攻击. 好吧, 我明白了, 德国军队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他们的炮手完全没有培训过, 炮兵指挥第一次遇见谢尔曼坦克, 不知道攻击履带或者首下.此槽点尚能接受.
3. 精彩的虎式偷袭战, 在遭遇虎式偷袭后, 皮特指挥剩下的三辆坦克对冲出隐蔽草丛的虎式发起反冲锋, 槽点来了, 直到另一部坦克被击毁, 皮特才想到面对拥有良好前置装甲以及88毫米重炮的虎式坦克时大家应该分开进攻, 于是, 在主角光环的帮助下, 在所有配角坦克被击毁的情况下, Fury终于成功绕后. 如此指挥能力, 对于一个参加了北非战役到反攻德国的坦克车长来说, 完全不及格.此槽点尚能接受,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在面对虎式时能做的更好.
4. 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商业片没有爱情的滋润是绝对不行的, 于是编剧排出了令人咋舌的一幕, 在被占领的德国小镇上, 美丽的少女Emma爱上了二等兵Norman, 一个美女, 在6个鸡蛋,一首钢琴曲以及天桥底算命先生的手相说(注意,语言不通), 爱上了侵略者美国大兵. 你在干什么Emma, 这是你的敌人, 你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爱上一个语言不通的侵略者? 果然, 上帝都看不下去了, 于是在Norman他们离开房子后, 一发流弹直接命中了少女的小屋. Norman于是发誓要为她报仇---杀光德国纳粹. 如此槽点, 让人欲罢不能.
5. “Grandpa, where are the German soldiers”, Brad asks a German old man. (老先生, 德国士兵在哪?) 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这样的爱国影片, 日本鬼子问村长, “老头, 告诉我谁是共产党”. 正常剧情我们都知道, 老头呸一声, 然后被鬼子挑死在枪尖. 但是fury的编剧显然没弄明白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关系, 于是, 老头对着远方的大楼遥遥一指, 狙击手一发子弹送他上西天. 我们不禁感叹, 希特勒的失败之处在于, 德国人人皆德奸. 这不是一场解放与被解放的战争, 这里也不是荷兰, 比利时. 这是德国的领土, 那些都是纯种的日耳曼人. 如此槽点, 令人费解.
6. 坦克小队最后的坦克, fury向着目的地十字路口前进. 在到达十字路口时, 一发反坦克地雷炸断了它的履带. 试问, 什么样的部队在十字路口正中埋下反坦克雷, 而且, 只埋一发! 我们都知道, 地雷的厉害之处在于, 如果你制造一片雷区,那么你的对手要么排光它们, 要么用命填平它们. 那么请问, 只埋一颗地雷你到底是想怎样, 咱们还能不能愉快的打仗了. 如此槽点, 令人感叹德军二战末期后勤补给的悲哀以及地雷的重要性---我们的命中率是100%哦亲!
7. 党卫军, 党卫军. 做为二战时期德军的精英, 德国的骄傲, 号称阵亡达到9成都不会崩溃的队伍. 在被fury小队突袭后, 迟迟拿不下十字路口. 战斗从下午一直打到夜晚, 党卫军损失惨重. 直到最后关头, 党卫军指挥官才想起拿出rpg(反坦克火箭炮), 于是, 成功干掉装弹手. 在发现对方打光弹药后, 才想起派出狙击手. 真不知道是皮特的fury太厉害还是党卫军太愚蠢. 对于一部履带被击毁, 5人全部龟缩的坦克. 党卫军在拥有火力人数多方面压制的情况下, 居然能战斗这么久. 党卫军的素质令人发指. (党卫军: 今晚就从墓地里爬出来让导演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愤怒的僵尸) 如此槽点, 令人绝望
8. 皮特: 我们的弹药打完了, 我们要去坦克外面搬弹药进来.
什么, 你在开玩笑吗? 你知道你们准备5对300, 你知道你们一定会死, 你居然, 你居然还不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好. 你有足够的时间喝酒聊天打屁, 却没有时间准备好弹药! 最让我佩服的是, 你把弹药放在坦克外面干什么? 怪不得虎式坦克2炮炸掉两个坦克的弹药架(爆头). 原来谢尔曼的弹药是外置的! 如此槽点, 我已无力吐槽…
9. Fury’s mission : go there, report there, hold the cross road (fury的任务目标, 去那, 在那里报告, 占领十字路口). 皮特大哥, 你都做了些什么, 这么简单的一个侦查任务, 你为什么要硬抗装备精良的党卫军部队? 你们是坦克兵, 祖国培养你们容易么? 在没有一个令你升华成英雄的任务目标下(比如掩护大部队, 掩护野战医院, 掩护小学生). 你居然选择了以身殉国, 这个十字路口有金子么? 一句, 坦克就是我的家就让我们的英雄做出了车在人在,车亡人亡的决定. 令人佩服. 做为一个经历了北非到德国的坦克车长, 如果他的坦克从没被击毁过, 我只能说, 一路走好…
10. 败笔, 绝对的败笔. 人性, 什么是人性? 做为党卫军的一员, 你的袍泽被杀掉了N个(N大于50吧…). 你们被5个人加一部烂谢尔曼死死拖住N个小时(N大于3). 你发现了对方最后的幸存者, 你做了什么, 你放了他? 你放了他! How dare you! 妈蛋, 你都干了些什么. 那些躺在地上的兄弟的血还没冷, 那些和你打招呼的战友再也不会和你说话了. 你们的祖国正在被他们侵略. 你干了什么? 放了他? 孩子, 你是梁朝伟吧? 你确定你晚上做梦的时候战友不会来找你? 如此槽点.. 我还能说什么. 好莱坞, 你真棒! (不禁让人想起皮特让Norman杀俘的那一幕, 仅仅因为德国兵穿了一件美军军服的外套. 皮特愤怒地命令Norman杀了他拿一血. 而年轻的党卫军士兵望着满地袍泽的尸体, 放过了这个侵略者. 这一刻, 我感觉, 原来释迦摩尼和普罗米修斯真的活在我们的身边…

 3 ) 最后夜战的原型,奥迪·里昂·墨菲

奥迪与他的连队持续作战半年后,他们被派往Colmar Pocket, Holtzwihr驻防,一个位于法国的重要军事据点。尽管此时他们的连队已只剩下19人(原本有128人)和两辆M10坦克歼击车,他们还是被交代了这个任务
德军对他们防守的据点展开了猛烈的攻势,派出大量的士兵和六辆坦克。面对占多数优势的德军,他一边使用M1卡宾枪朝着德军开火,一边指示其他弟兄先躲到后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就在耗尽弹药之时,这个身高165,得了疟疾还一腿中弹的小子爬上了一辆着了火的M10坦克歼击车车。
无畏于充满汽油的坦克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他用坦克上的白朗宁M2重机枪击毙周围所有的敌军(其中包括一整队已爬到他身旁30公尺内的德军)。
他在机枪弹药用光时逃出了这辆坦克,坦克在他逃离后也因高温而爆炸。他持续一人与敌方整连的部队作战将近一小时,过程中他还找到空档来使用电话请求炮兵支援。
在炮兵的火力支援下,他指挥着剩余的弟兄与他一起展开反攻,敌方被他们杀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奥迪几乎被授与了所有一个人可能被颁赠的勋章(共33个,其中有五个是法国颁赠的,一个是比利时颁赠的),其中包括了「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人们总是觉得不可思议地问他为什麽有这胆量一人对抗一整连的德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谁叫他们杀了我的朋友!』奥迪回答。

 4 ) 步兵/坦克协同进攻反坦克兵器阵地

非科普性质,只是用偶然找到的资料写的备忘录

示意图壹,图中的情况与电影情节有差异

示意图壹:进攻正面宽度200-400米,美军投入两个装甲步兵排攻击。德军投入反坦克炮两门,得到七廷通用机枪的掩护。德军武器的配置情况请参照图例。

(电影情节中,美军有一个搭载坦克进入战场的装甲步兵排,外加之前因为M-3半履带输送车被击毁,而被困在战场上的另一个装甲步兵排的余部。)

示意图贰

示意图贰:已经完成对装甲步兵排余部的救援/收容。坦克开始用机枪火力压制德国通用机枪/步兵火力。装甲步兵尚未转换队形。图中坦克之间的间距很小,这只是为了满足电影构图的需要,实际战斗中所需要的车辆间距参见下面的示意图肆。

(电影情节中,相对于示意图壹显示的情况,德军的通用机枪火力不足——只有一挺,没有配备预先标定了杀伤区的迫击炮,反坦克炮和通用机枪因为地形原因也无法形成侧击。反坦克炮阵地最后毫无悬念的遭到美军攻陷。)

示意图叁

示意图叁:民主德国陆军相关手册当中收录的插图,装甲步兵队形的转换。与电影情节基本是一致的。

示意图肆

示意图肆:完成队形转换后的示意图,每一个BTR车载步兵班的进攻正面宽度为50米,每一个步兵班之间的间隔为50米。一个装甲步兵排的进攻正面宽度为250米,和示意图一当中,一个美军装甲步兵排的进攻正面宽度接近。

 5 ) 说好了的坦克科普片,怎么又变成脑残偶像剧了?

愿天下所有军迷、考证迷、反YY协会成员们,共同为此片打0分,阿门~ 开场骑白马的德国军官被皮特斩于马下,好像已经被人吐槽过了; 小镇里的狙击手第一枪为啥要爆头威胁最低的土著老大爷? 3辆谢尔曼对1辆老虎,不管前进还是撤退,至少1辆先不停地放烟雾啊!排队往老虎方向冲锋是几个意思??你怎么知道那边没有其他埋伏了,导演告诉你的?? 1945年4月德国临投降的档口,居然还有一辆完好无损,有油有弹药有乘员的老虎!居然还舍得让他孤零零地去打伏击?不知道老虎有多宝贵嘛!!不知道老虎作战手册严禁没有步兵或者突击炮掩护出击嘛!!(老虎车长:我咋能不知道呢,这不导演让上不能不上嘛,不说了,领便当去啦~) 一辆开不动的谢尔曼在十字路口阻击党卫军步兵营,貌似借鉴了卫国战争初期KV守桥的故事。可是,麻烦德国人们,你们能别抱团从正面往枪口上冲了好吗,麻烦往绕一绕,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角度很小的好不好! 你们几个笨蛋从坦克屁股方向打铁拳,N中1我就不说啥了,美军一出坦克就不扫射他们了,你们是哪头的啊?军队合唱团也不至于这水平啊?? 美军抵抗这么顽强,撬开盖子肯定二话不说先一捆手榴弹冒着烟扔进去关盖子啊,先探头往里看是饿了么,美军自己检查都知道端着枪啊!! 猪脚光环不光覆盖自己,还覆盖队友尸体有木有,两颗手榴弹就炸掉个耳朵啊!! 最后的最后,拿手电的党卫军小盆友,美国佬刚杀了你们多少同伴你没看到??一点点怒火都没有啊!!!

 6 ) 闯关RPG书写战火兄弟情

   《狂怒》这部电影放在今日,可以称得上是稀有动物了。

商业市场中的稀有战争片

    二战题材的电影如今的全球电影市场上比较罕见,早已失去了好莱坞黄金时期规模扛鼎的地位在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几乎重新定义了二战电影之后,随后的战争题材作品几乎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加之商业化市场的迅速发展,有时候观众看战争片的主要目的在于视觉场面,如今单元注重视觉场面的电影实在太多了,致使二战电影CG化难以表现,逐渐成为了边缘题材。北美HBO的迷你剧《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耗资巨大,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小荧屏上,但在主流院线方面二战电影几乎踪迹不见,仅有的个例也只是《硫磺岛家书》中的独特角度和《无耻的混蛋》这类不走寻常路的戏说题材,倒是欧洲方面虽然二战电影数量下降,但《兵临城下》、《漫长的婚约》等片代表了欧洲派二战片量少而精,尤其是俄罗斯,《决战要塞》、《古墓迷途》、《边疆》都是一流的战争片,只是去年的《斯大林格勒》过于矫情,有失水准。


    然而作为一部描述坦克兵的电影,就更加少见了。一般来说,战争片中涉及到陆战,就必然少不了陆战霸王——坦克的出现,但坦克很少作为主角,考虑到其作战功能,大多是作为本方的支援型力量或敌方的BOSS出现。试想一场阵地战或巷战中,当一辆坦克出现会瞬间扭转双方的局势,因此坦克在战争电影中通常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纵观影史,1965年由亨利•方达、查尔斯•布朗森 主演的《坦克大决战》算是少见的描写坦克大战的电影,将近40分钟的坦克大战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而1970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战略大作战》则别出心裁将目光聚焦在一小撮坦克兵身上,上演了一出战争中的黑色幽默喜剧。不得不提就是前苏联/俄罗斯的战争片,对于坦克大战的描写尤为突出,1985年那部《莫斯科保卫战》,政府动用了数千职业军人、坦克、飞机参与拍摄,气势恢宏,细节考究,若非前苏联意识形态浓重,本片绝对称得上是影史数一数二的战争片。还有2012年那部《白色虎式》,用意象化的手法包装战争片,片中幽灵一般的白色虎式坦克就像战争中罪恶的极端,在传统战争电影中显得尤为另类。



然而《狂怒》的出现,不仅是一部稀有的坦克战争片,更是一部在商业化市场中的战争电影,显得极为可贵。

做任务,打通关

    本片称得上是坦克版的《兄弟连》,何以见得?首先电影描述了一群坦克兵的战争日常,主角就是谢尔曼坦克的五人坦克乘员。跟《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史诗作品其实无非相比,因为坦克这种陆上火力霸主在电影中的支援型角色的定位问题,使得该片的视角有些局限性,因此无法像《拯救大兵瑞恩》那将一次行动作为任务从一而终,倒不如最大化发挥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将多次坦克任务整合在一起,这就像剧集《兄弟连》那样,分段式的任务行进,就像RPG游戏一样推进剧情。

    一般而言,这种表现方式说穿了就是没有故事主线,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这样作很容易让电影本身显得七零八落,剧情散碎,那么让我们看看本片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故事整合在一起。

   本片中,“狂怒”的主任务大概为两个,与一众坦克连(其实只有5辆)去帮助盟军拿下一个小镇,到达小镇后新任务是占领十字路口要塞保护盟军补给,而到达小镇后又接了一个支线任务,救援一处被困的步兵小分队;去往十字路口路上打副本,对方虎式坦克一挑四灭了仨,致使保卫要塞的任务升级成BOSS战,不愧是网游《坦克世界》赞助的电影。其实这样的故事要是换做别的导演未必能够驾驭好。可是导演大卫•阿耶就不同了。

奇葩导演的情义写真

   大卫•阿耶是一个奇怪的导演,因为他的作品有一大特点,没有故事。没错,从早期编剧的《反恐特警组》和《训练日》,到后来自编自导的《街头之王》、《警戒结束》,他的作品故事模式便是“做任务”,《反恐特警组》中团队特警保护人质的任务,《训练日》菜鸟第一次出任务的一夜各种是非,《警戒结束》中巡警搭档的各种做任务,总而言之,大卫•阿耶的剧本均是一个套路,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着主角的各种任务模式。

    这并不是说他的作品不好,而且在做任务的基础上,发挥出他的另一大特长——刻画人物,尤其是男性角色刻画(其作品中很少出现女性)。《反恐特警组》中主角与昔日队友的撕逼大战,《街头之王》中基努里维斯与帮派之间的纠葛,《训练日》里伊森霍克和丹泽尔华盛顿的对立关系,《警戒结束》中两位巡警的兄弟情。他的强大人物处理手法就是建立在剧本中看似很琐碎的任务上,并且一点一点积累出鲜明的人物刻画和角色之间的深刻关系,同时也让角色反作用于故事,让零碎的故事变得充实和紧张。这一点很像香港导演,比如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和《侠盗高飞》,还记得《警戒结束》催泪的兄弟情吗,正是由此而来。

   同样《狂怒》也是一样,坦克兄弟班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菜鸟小兵为视角经过了大小的任务和情节之后,角色的鲜明刻画和人物之间的粘合度被一点一点建立起来,有了小兵罗根勒曼的成长,有了布拉德皮特与兄弟之间的友情刻画,也有了战争中人性的写照,乃至最后大战的戏份显得热血贲张。这种独特的故事模式叙事结构是导演大卫•阿耶特有的,换做旁人来执导并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预见他2016年的新作,DC漫画作品《自杀小队》也会是如此模式)。

   而整部电影中最见导演功力的则是一出与战争无关的戏份,就是在小镇中一队人马在德国女人家中那场戏。看似游离于电影整体故事之外,但故事张力却为整部影片中最棒的一幕。最初是布拉特皮特与罗根勒曼两人与德国姐妹之间的对手戏,对立的双方共处一室未知的故事发展在平静的外表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观众的心,随后更多角色的加入,这一幕是完全的舞台剧模式,一个在极端环境中的独立空间,多方势力的对弈,导演对节奏的掌握和每个角色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刻画,令人紧张到极点。可以说正是经过了这一场戏之后,电影的人物关系完全确立,否则将大打折扣。

飞火流星的曳光弹

   电影的战争场面可以说是达到了好莱坞战争戏的标准,烟雾和火焰效果颇为养眼。格外突出的是两处:其一是音效,一次突如其来的伏击和遭遇战,炮弹飞过的声音和坦克内部嗡嗡的回音,电影音响效果的运用出类拔萃,其二便是曳光弹效果,很多观众不理解曳光弹,这里普及一下。在二战中由于没有雷达和夜视仪,在黑夜或者阴暗的场所里难以辨认敌军方向,因此曳光弹便派上用场。用尾部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通常装备于坦克炮塔的同轴机枪,为了修正弹道和指示敌军,黑夜中一束闪光的子弹,够协助射手于光源不足或黑暗中修正瞄准目标,当然自己的目标也暴露了,万事不能两全其美嘛。但造成一流的视觉效果这个方面确实值得肯定。
 
   然而遗憾之处也是有的,毕竟作为一部描写坦克兵的电影,没有火爆的坦克大战是说不过去的,可《狂怒》偏偏这方面毕竟欠缺。其实早已预料到,不是故事的问题,而是无法为电影中的坦克安排一个对手的原因。片中几辆谢尔曼打副本的场景想必观众印象深刻。

超级BOSS虎式坦克

   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二战陆战之王虎式坦克的威力,当年几乎是打遍欧洲无对手,是欧洲战场上的神话。1944年诺曼底登岸今后,盟军惶恐地发觉,本身设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当年能跟虎式坦克交手的坦克,有的说是苏联的T34,但也只是以量取胜,T34以量产为傲,虎式曾经与T34完成了击毁34辆,损失两辆的战绩。当苏联人研制出能够抗衡虎式的T10“斯大林坦克”时,德国那边又出现了更加凶猛的虎王重型坦克。“虎式恐惧症”便是被神话的坦克传说,如果你在墙上画它,会把二战的盟军新兵给吓跑,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当时有人传言虎式甚至能够自动修复,那部《白色虎式》就是以此为原型打造。

   至于《狂怒》中的主角M4谢尔曼,就更不值一提了,美军曾戏称其为“铁罐头”,就是说其机动性差,装甲薄。用本片战争顾问的一句话来形容:谢尔曼跟虎式比起来,就是纸糊的。平均5辆谢尔曼才能击毁一辆虎式,唯一的机会还是活动到其面前近间隔攻击,而虎式一炮就可以将谢尔曼的炮塔掀掉,盟军也戏称其为“像虎式坦克脱帽敬礼”。电影那段围剿虎式的战斗完全还原了以上场景,近距离击毁虎式才是谢尔曼唯一的机会,足以看出该片在细节方面的考究。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的虎式坦克,是从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借出来的,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辆能够开动的虎式坦克,这一点尤为可贵,因为大部分同类坦克都在战争中被击毁了,当年《坦克大决战》中虎式坦克还是由M47巴顿坦克改装的。

与众不同的视角

  《狂怒》这部电影所叙述的主题,依然是战争电影的常态,残酷状态下的人性与情义,本片侧重于后者,导演发挥自己的长处将电影打造成为充满雄性荷尔蒙的铁血大片,兄弟情义在电影中得到很大空间的描述。而至于人性方面,电影的剧本很讨巧,选取了一个新兵为主视角,从侧面来反映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以及战争的罪恶,比如开场与结尾前后呼应的德国少年兵,一死一生的差别凸显战争的残酷。

   或许也想到了《后会无期》中那句著名台词:小孩才分利弊,成年人只看对错。本片也一样,在战争中,只要你是一名士兵,你看到的只有胜负关系。

 短评

我大皮特依然帅到让我尿裤子。他内心仅存的信仰和优雅分别在希亚拉博夫和诺曼身上找到了映射,所以他爱他们,胜过肉体眉目的情欲。最后的困兽之斗不是为了国家或尊严,是解脱。战争对灵魂的折磨远胜过肉体,你明知会结束却望不到它的影子。人竟可以变成这样,所以坦克就成了唯一的归宿。

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the desires of the flesh and eyes and pride of life, is not from god but the world. That world is passing away along with it's desires, but whoever does the will of God abides forever.

14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真是好,正点,纯粹。虽然好莱坞矫情俗气那套一点不拉,最后一战也英雄主义zuo到死。但影片切口极小,把战争电影常见对人性的弱智关怀全部转移到了对战争细节逼真的刻画上,在感官上相当过瘾。国内11月上映,力荐呢!

15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别的情节一直在我脑子里乱入。。。行尸走肉的Shane死掉变成僵尸,感染了德国人,Brad植入病毒变得无敌,壁花少年爱上Brad,然后变形金刚突然出现保护Shia,把所有的僵尸都杀掉了。。。。。墨西哥amigo全程打酱油。。。LOL

19分钟前
  • elly的小hui儿
  • 推荐

看过那么多部战争片 这部依旧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Brad Pitt老了也帅

20分钟前
  • 文淇
  • 推荐

跟《拯救大兵瑞恩》一比真是史诗与小品的区别。除了开头的坦克突击与跟虎式的决斗两段,本片就是一个接一个episode的melodrama,所表现的并不是带入二战的真实感而是五个坦克兵cosplay上演一场接一场狗血的情感大戏,再加上结尾一战直接沦落为抗德神剧的节奏,实在是令人失望。

24分钟前
  • Rilkelee
  • 还行

当看到刚上战场的男主又哭又闹,看到男主弹钢琴看手相就把惊恐的德国少女骗上床还称之为爱情,看到党卫军年轻士兵露出歌颂人性真善美的微笑...我想起因恐惧而失明的士兵布洛依,想起坐在教堂外聊天的医护兵尤金和法国女护士,想起温特斯看到同样微笑后一枪将其击毙... 还不如再刷一遍《兄弟连》。

2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 套路的战争片,但是皮特叔一把年纪了为啥肌肉还保持的这么结实?室内那段戏真以为他要硬上两姑娘了…★★★☆ - 发自豆瓣App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剧情四平八稳里还能讲出新意,落窠臼的题材能拍得这么残酷得不落窠臼,真是很不容易啊。就喜欢这种从不拿绿幕糊弄观众,直接上4辆谢尔曼坦克真家伙外加一辆虎式坦克真家伙的作风。片中的道具几乎全是真家伙;最后,不辣的皮特发型绝对不能乱!

32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最后几分钟美国人还是给足了德国人面子的。。Brad Pitt男神形象再次升华!好片

35分钟前
  • -AAAlice
  • 力荐

看了#电影狂怒#首映礼。 3.7分(满分5)|▲冯小刚也去看了,看完和王中军说,这不是《集结号》嘛。王中军说,我感觉应该是《兄弟连》吧。。▲Brad Pitt 的头发和脸永远不会被炸弹炸毁!

39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大概有三个时刻我都以为Brad Pitt和Shia LaBeouf要亲上去了,真的

41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牛X

44分钟前
  • daangel
  • 力荐

好他么无聊加难看啊,完全没人物,战争戏只有坦克迷爱看吗?各种中途就想离场了。

49分钟前
  • 阿巴厮
  • 较差

坦克大战……希亚·拉博夫和布拉德·皮特的深情对视是怎么回事……

5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在美国的影院与百号美国人一起欣赏美国人打纳粹的电影,有点儿能体会像是国人看抗日片的那种feel。货真价实的谢尔曼x4与独虎硬抗,实在太爆!为了迎合本土观众,情节多少得“设计”下,不过至少有那段或许空前绝后的谢虎大战撑场面!

54分钟前
  • SupER
  • 推荐

至今还是没有一部二战片可以和拯救大兵比肩。

57分钟前
  • song
  • 还行

四星全部给战争场景尤其是如此真切的坦克戏码,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中间一段德国妞戏码让人很想吐。太假了。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结尾一下就俗套了,不过前边大半段真好看。子弹的特效太像激光了,违和的科幻感。

1小时前
  • 伊拉克洗衣粉
  • 推荐

三星半吧,能看,槽点也有。整体还是前面的战争戏更好,尤其坦克带小兵以及战虎式,后面多少有点抗战神剧。影片营造出肮脏、压抑、险象环生的战争环境,所谓的真实感也是大卫·艾亚一贯推崇的,这是影片比较带感的部分。声光结合的战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