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大暴走

综艺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2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3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4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5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6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3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4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5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6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7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8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19动物大暴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2 02:16

详细剧情

本系列为您呈献幕幕扣人心弦、紧张刺激的「越狱风云-动物版」。每集一小时的内容揭露三段动物逃走过程,令你目定口呆。动物慌失失 Animal Fugitives: Chimp Breakout乳牛怎么会在校园中乱跑?黑猩猩怎么会逃出牢笼?野牛又怎么会出现在后院的泳池里?答案全都在影片中。且让目击者亲自献上第一手的故事经过与真相。动物慌失失 Animal Fugitives: Rodeo Bull Rampage竞技比赛的公牛横冲直撞,狡猾的狼到处乱窜,熊在热闹大街上狂奔。这三者有......

 长篇影评

 1 ) Zootopia与它的社会学彩蛋

文 | 德小科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 | Escapetome

赶在二刷结束,趁热打铁回来赶紧写点什么。其实在上映第一天看完之后就已经心绪难平、感慨万千,但是苦于周末有各种死线以及海外友人来访,没来得及整理。今天二刷,果真发现了第一次看中许多没留意的小细节,又是一次无比惊喜的观影体验。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Zootopia,我会说:Disney了不起,我庆幸并感激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杰出的作品,来传递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当然,此“科学的”不是中特社会主义的“科学”,它的科学在于,背后的价值理念我们可以追溯到相关的理论去支撑,而不是仅仅凭空所建构的“正确”或“错误”的观念。

事实上,看完整部影片,我们提取到Disney在创作这个故事时最想表达的内核其实是“尝试”(Try)。如今很少有一部电影可以在整个影片中将主题曲播放两次,而Shakira演唱的Try Everything却在Judy踏上列车驶向Zootopia时以及影片的结尾处出现了两次。从开始到最后,影片一直想要向传达“勇敢尝试”的精神,“Anyone could be anything in Zootopia”,每个人都应该去试着去做,你才拥有无尽的可能去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对于大部分的成年观众看来,这样的精神内核其实只是一味鸡汤,仅仅是一个“尝试”的主旨,无法让如此多的观众获得共鸣。精巧之处在于,这个片子影射了太多真实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刻板印象、偏见、歧视、性别、两党政治、种族与阶级、集体行为、越轨与标签理论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成人童话,它含有太多太多隐喻,却被包装在一个玲珑的“尝试”的糖果里,孩子们可以在品尝着“尝试”的精神食粮的同时,被无形中楔入了一种新的观念——一种他们可能尚未无法概括、表达和内化的观念——我的社会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又究竟该如何去看待它?

<图片1>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本片第一个试图诠释的概念,它是一种关于人们喜欢什么的假设,不管这种假设是对还是错,它是一种认知的加工方式,是人们为了更有效的处理信息而进化来天生本领。我们几乎对于任何事物都会存在刻板印象,比如兔子就是爱吃胡萝卜,以至于Nick看到Judy的车上带着蓝莓的时候都非常吃惊:“原来你们还种蓝莓?我还以为你们只种胡萝卜。”又比如对于动物性格的刻板印象,温柔而可爱的兔子、狡猾而蔫儿坏的狐狸、勇猛而阳刚的豹子、纯真而驯良的绵羊、憨厚而温顺的北极熊、傻白甜的小仓鼠、慵懒而迟钝的树懒……以上的种种内容,都是人们遵照常识与“大多数”而形成的对于一个群体的固定判断,这些判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正面的也是刻板印象,而基于负面的判断,就形成了偏见(Prejudice)。Gordon Allport在其经典著作《偏见的本质》(The Nature of Prejudice)中界定的偏见就是“基于错误和顽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恶感”(1954,p.91)。它让兔子不喜欢狐狸、水牛局长不喜欢兔子,因为它们都对彼此有了预先负面的判断。

而最最有趣的是,影片却逐一打破了这些刻板印象和偏见,有意要跳出人们的思维定势而营造剧情上的冲突感以及角色性格的张力(也就是我们说的“反差萌”)。我们看到雌兔Judy跳出了“女性”与“兔”双重身份为她带来的枷锁,成为了警察;片中的两只赤狐尼克和吉丁都有了被“洗白”的过程;前台的接待豹子摆脱了阳刚威猛的形象,行为举止更偏向人们对于女性(或者Gay)行为的想象(尽管那也是一种刻板印象);羊副市长从一个唯唯诺诺的傻白甜秘书一跃成为幕后大Boss,再也不是那个纯真驯良的绵羊;看上去一身洁白的北极熊居然是黑社会成员,而且Mr.Big更是一只小型啮齿动物;被一直夸赞记忆力超级好的大象瑜伽老师,反而什么都不记得;就连最后,超速驾驶的也是全片笑点担当树懒……

<图片2>


一个一个刻板印象和偏见被打破的过程,是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Zootopia致力于告诉人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可能性,不管你是什么种族、群体,你都可以不同,没有人应该为自己的“不同”而感到愧疚,因为“不同”的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但是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不可能从此成为一个没有偏见和刻板印象的人,它们与另外一个文化上的概念息息相关。种族中心主义,正是威廉·萨姆纳(Sumner, 1906)提出的概念,“人们把自己的群体看作是一切的中心,且以此作为衡量和评价他人的标准”。柯林斯曾说,每个人都是种族中心主义者,种族中心主义广泛存在,仅仅有程度上的不同,它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意义。每个人接纳了自己所处于的文化环境之后,都会成为不同程度的种族中心主义者。

你可以看到,主角作为正面形象,却依然携带着大量的对于其他物种的刻板影响。Judy来到DMV看到树懒们之后一句巨大的惊呼:“什么!他们居然都是树懒!”深深出卖了她对于树懒的看法,倒是Nick在一旁坏笑着说:“不要以为树懒行动就不快。”不聊一语成谶为最后的小彩蛋埋下了伏笔。然而Nick自己也对其他物种也有刻板印象,比如他对森林狼的评价:“一群愚蠢的森林狼!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狼嚎。”以及对于羊副市长的玩笑:“你说她睡不着会不会数自己?”幽默却值得深思。Judy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食肉动物拥有野蛮化的基因,它们的攻击性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她从一个向往Zootopia相处融洽没有歧视和偏见的兔子,变成了对食肉动物的加害者。这绝对是全片最令人惊喜一个转折,这也是我认为Zootopia“科学”精神的所在——我们无法避免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他人,但我们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逐渐纠正已有的偏见。

<图片3>


在社会性别的探讨上,Zootopia也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Disney近年来的动画作品都把第一主角设为女性,从《冰雪奇缘》、《沉睡魔咒》到《疯狂动物城》,都在弱化男性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甚至在芙蓉镇当中还把唯一男性主角设为反派,凸显姐妹情深。甚至都看到了这样的评论,认为Disney迎来了一个高举Feminism与Lesbian情结的新时代。Zootopia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就完全可以变成职场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努力历程,透过ZPD对于Judy的刁难,可以看到某些职业对于女性依然有着根深蒂固难以化解的偏见,而女性依托自身的努力如何突破这些限制,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有关社会性别有趣的小隐喻,比如前台的豹子,浮夸的言行举止似乎在影射活跃在美国Gay圈一类“名媛”;一个模糊了性别的自然主义俱乐部,所有人在里面都必须裸体坦诚相待;Judy的邻居——两只一直在争吵的雄性斑羚,似乎也在暗示它们的取向与同居的关系。Judy躺在床上一句惊喜的“I love it!”就涵盖了她对这一切的态度,事实上也是这个城市对于LGBT群体的包容。

还有众多的社会学小彩蛋值得一写:
1. 两党斗争的政治隐喻。很多大神已经撰写过这个方面的文章。狮子和羊代表了两种相反的政治力量,有趣的是狮子是保守的一派,而羊却是激进的一派。在Zootopia里可以把物种划分为食肉、食草两种类型,是两个存在利益冲突的群体。在数量比例上,也非常符合生态学的理论,遵循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规律,羊副市长提到过两次:食草动物的数量接近食肉动物的十倍。但是庞大的食草动物群体却一开始处于弱势地位,而少数的食肉动物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完全影射了美国现实社会中的社会阶级,是金字塔状社会结构的形象化,是贫富力量对比的童话表现。
<图片4>


2. 在高空缆车上,Nick向Judy讲述了自己九岁时希望加入小骑警童子军却被同伴背叛的故事,袒露了自己内心的伤痕。他得到了两点教训,第一点是再也不要让别人看到他的软弱;第二点就是,既然大家都认为狐狸狡猾不可信,那他就做一个狡猾的狐狸。这第二点恰恰迎合了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的观点。标签理论认为,标签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让人成为圣徒或者无赖(Henslin, 2011)。这个建立在越轨行为上的观点指出,人们一旦接受了他人对自己的标签,就会真正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类人。如社会学家Mark Watson在1998年和2006年对飙车族做的研究,发现飙车族接受了“飙车党”这个意味着“充满敌意的、衰落的、颓废的”的标签之后,会成为一群对传统社会不屑、喜欢打破社会规范、制造麻烦、嘲笑死亡、歧视女性的人。他们把自己看作losers,最终也成为了losers,与Nick前半生的“堕落”轨迹如出一辙。
<图片5>


3. Zootopia发生了多起食肉动物攻击事件之后,居民们对于食肉动物开始疏离、感到恐慌,Gazelle还发起了反对歧视的一些公共活动,但是与抗议的人群发生了冲突。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为,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集体行为包含了私刑、暴乱这样的暴力行为,也包含了谣言、恐慌和时尚。集体行为已经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独特的方向,他关注着人群如何改变了个人,人群又是如何被煽动起来,煽动起来的人群又会发生什么,又会在怎样的因素下终止。实际上这一切都可以放在Zootopia的故事线中得到体现,就连ZPD的警官们对于Gazelle的APP疯狂迷恋,也是某种形式的集体行为。

两次Zootopia的观影历程,是近年来少有的惊喜倍出的体验,我很难一言讲清我对它的喜爱。正如豆瓣用户Cydenylau的影评《疯狂动物城:政治正确的美丽新世界》中所写的那样,Zootopia其实准确翻译过来应该是“动物托邦”,是一个精致的童话,一个幻想中的美好社会。如今的我再也不敢轻易评价怎样的内容是“政治正确”,甚至“正确”两个字都要三思而后言,就连“三观很正”的评价都不能妄下,因为我无法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正”。然而我只知道,Zootopia不论三观正不正,我都可以笃定地讲出“三观和”。我希望有这样的世界,“Anyone Can Be Anything”,我们可以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我们可以勇敢的尝试,我们理解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明白也勇敢接受即将面对的眼光和评价,我们包容,弥补认识上的缺陷,我们可以不被“不同”所拖累,自由自在的以我本来的样子存在着。

 2 ) 孩子:学会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

前言:很多家长,如果今明两天不带孩子去看,就可能错过人生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周末,迪士尼数千个创意者为孩子们准备的最好的一个世界,是我们身边所有父母不可能建构的,一个平行于人类成人世界最好的寓言。目前,排片率并不高,而且竞争对手大肆刷票房,这种事迪士尼这样的国际公司是不可能干的。如果周末不带孩子去,下周排片就会更少,很容易想看不上了,豆瓣从未上映的9.1分已经飙到9.5分……这种奇葩得分机制,非常值得赴约,豆瓣不可能每次都是高分但是票房很低的贱命代表,这一次一定可以实现让子弹飞一会!(这段话是因为当时票房作假的叶问3完全碾压式的排片压力下,眼看一部好片就要被埋没,于是写下这段话,特此说明)

       从我儿子有交流能力的第一天我就在忧虑一件事,就是我应该如何向他描述我们成年人的世界。

       我努力地用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绘本,试图从各个层面搭建一个我心目中的可以向他这么大的孩子描述的成人世界,我用各种各样的绘本和故事向他打过各种各样的比方,但是好几年下来,我发现,其实通过绘本我可以描述的世界或许太过美好了,以至于我无法向他解释我自己身上以及中国当下那么多不能解释的种种缺陷。

       6年过去了,我对这件事始终无从下手又万般焦虑,是的,我努力做的不是支离破碎就是过于片面。绝大部分时候我已经放弃了努力,我甚至觉得他应该有他自己的方式,或许是大风大浪的奇妙探险,或者是有惊无险的峰回路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打开世界的方式。
        直到最近,我看到《疯狂动物城》,我才发现,我错了。

      给儿童世界打出的最精妙的一个比方

       一直以来我最无能为力的事,迪士尼却做得如此彻底。这部电影是迪士尼数千个创意团队成员用三四年时间和心血搭建的一个完整的动物城邦,它向孩子展示了任何一个家长完全不可能呈现的成人世界。

       这个动物城邦简单而美好,残酷而真实,一个完美到令人窒息的寓言世界,在我心中它帮孩子们用平行映照成人世界的动物城邦快速架构出一个可以立刻理解和认知到真实的世界,用每一个动物角色和他们的关系,帮孩子们搭建出了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它流畅紧凑的讲述中,永远都藏着有关人性和世界的朴素真相,而不管多飞的叙事都有着坚实的现实和心理逻辑。

       《疯狂动物城》是成年人给儿童世界打出的最精妙的一个比方,它简单而真实,没有一个家长有能力去塑造这么一个与成人世界平行的世俗城邦,它完整地向你的孩子介绍了成人世界的一切美好与残酷,偏见与宽容,友谊与竞争,执着与坚持、信念与梦想……

      不是乌托邦的乌托邦

      《疯狂动物城》引进之前曾经有两个译名分别是《动物大都会》和《动物乌托邦》,从英文字面意思来看,乌托邦是最贴近的,也是创作者最想表达的人一个梦想中的平行世界。在2016年定档之前改成了《疯狂动物城》,我最早得到这个改名的消息多少有点失望。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乌托邦是一个有理解困境的名词,但是它太精确了,精确到我作为一个超级市场派都要为这个词让步的地步。

       迪士尼并没有塑造一个所谓的完美乌托邦,即使是动物的世界,该有的所有生存的残酷与博弈、脸谱化的成见、文化与种族的各种偏见……不仅一一俱全而且毫发毕现,好的是迪士尼创作者用美好的共存和包容的愿望让乌托邦在动物世界得到了实现,这是对整个人类未来共同想象力和愿景的一个美好期待吧,这也是他们在内心愿意把一个真实而又值得期待的未来美好世界留给孩子们的一种展现。一想到数千个人都在这样的愿望中共同努力创作的场景,就让人不禁心有戚戚焉。

      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

      在《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里最大的slogan就是“每个人都无所不能”,看起来是个简单而充满鸡血的故事,其实电影故事的主旋律却是尝试一切,并非通过主人公兔子朱迪警官的故事,展现她的灰姑娘变公主的蜕变之路,而是给孩子每一个角色和每一个进电影院的孩子一个更积极向上的信息——从自己开始改变,你一定会成为那个力所能及、实现自我的人,你也会看到更美的世界。

      你要走的并不是那个砥砺前行奋发图强的草根逆袭之路,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就算是最好的人生。或者说,努力做好一个体面地普通人本身,就是对浮躁社会的最好逆袭。就凭这一点,这部片就可能是迪士尼和皮克斯继《狮子王》、《海底总动员》、《飞屋环游记》、《冰雪奇缘》、《怪物工厂》,《超能陆战队》之后又一部划时代之作。

      我们无法想象迪士尼背后工作的复杂性,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那些我无能为力所致,他们却在幕后努力呈现出来的创意与产品,感谢创意、感谢迪士尼,你们用自己的行为在证明:一个体面的普通人是多么重要而美好,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3 ) 疯狂动物城:三个谎言和一个事实

文 | 阑夕(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零差评”的动画电影了,就像现在称赞美女一定要加上“零死角”的定语一样,这个世界上素来不会缺少苛刻挑剔的批评家,却罕见让非议荡然无存的干净回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出产于迪士尼的第55部动画长片,本身已经不再带有迪士尼的符号式桎梏,充满自我革命的蓬勃气色。

商业市场就是如此奇妙,在经历漫长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之后,迪士尼支付巨大的财务风险将皮克斯放入购物车,并挽留住约翰·拉赛特成为两家公司共享的首席创意官,这种融合让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图片1>

比如迪士尼出品的《无敌破坏王》,无论是从设定还是剧情而言,其实有着皮克斯的《怪兽电力公司》的影子。而挂名于皮克斯旗下的《勇敢传说》,则又隐隐透露出迪士尼擅长的女孩梦幻风情。

当然,从结果出发,皮克斯尚在消化和适应的阶段,2006年的《赛车总动员》作为迪士尼持续多年力主推进的一个合作项目,最终票房数字为皮克斯迄今为止的倒数第二,2012年的《勇敢传说》更是灾难,连《怪兽大学》都遭受牵连,没能趟过皮克斯8亿美元的历史票房均线。

迪士尼的逆袭则有目共睹,这在2013年的《冰雪奇缘》上触及顶峰。只是,这部胜于美术和音乐的“又一个公主的故事”依然没有离开迪士尼的舒适区,尽管它用力吸取了皮克斯“用成人的视角构建童话,用孩童的语言娓娓叙事”的特长,票房及衍生品的成绩也相当辉煌,但迪士尼的表现的确只能说是再度接近了自己的极限,而非超越了它。

《疯狂动物城》的横空出世,却是自我革命的典型产物,它甚至摆脱了迪士尼在架空世界观的建构上一贯的贫瘠,将政治寓言和童话故事合二为一,同时满足家庭两代观众的欣赏取向,而这正是好莱坞所推崇的“合家欢”电影的追求效果。

第一个谎言:社会可以被设计

“Zootopia”显然是“Utopia”的变体,这个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时代的概念性名词经过多年的解释和演绎,已经如同应许之地那样变得面目模糊而阴霾密布,以至于批判乌托邦转而演变为近代文学的某种主流姿态,《黑客帝国》亦道出众人的共同忧虑:若有完美,必有谎言。

动物城的理念“Anyone can be anything”则是《独立宣言》“All mem created equal”的变体,或者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动物城的魅力和引力,与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所定义的“美国梦”是一脉相承的:“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种得天独厚的机遇……他有权生存,有权工作,有权活出自我,有权依自身先天和后天条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块以移民建国并能持续吸引全球人才越洋奔赴的世外土地,正是基于“人人皆可成功”的普世信念而运转自如。

从十九世纪开始,当革命的暴戾火焰与阶级的传统枷锁成为整个欧亚大陆仅剩的两个选项,北美那块以移民建国的世外土地,就被历史托付了乌托邦的角色。

于是,我们很快遇到了乌托邦的第一个谎言:它无法被设计。

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起点,空想派学者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凭借智慧,人类可以设计出一种没有瑕疵的社会制度”,从傅立叶到欧文,从布朗基到马克思,乌托邦的参数愈来愈具体,实现它的方式也愈来愈激进,而流星的陨落,也一个比一个声势浩大。

<图片2>

动物城及其蓝本美国无法幸免于外。动物城赖以生存的“和平条约”——它使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有了相处的共识,并维系起了一个走出蛮荒时代的现代文明——像极了美国人念兹在兹的国父杰作,即《独立宣言》及其衍生出来的合众国律法体系。

但是,一纸文本框架的伟大,并不能就此永葆子民的安康,就像机器图稿的美妙绝伦,也要依赖每一颗零部件的打磨和操作机器的手艺。《疯狂动物城》的矛盾和冲突所隐喻的,是那些经过设计之后的复杂运转,你可以看到傲慢与偏见,也可以看到种族或是信仰歧视,还可以看到自由与权利的相互摩擦。

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的初次相遇,是在一间由大象开设的冰淇淋店里,大象拒绝向名声不佳的狐狸出售冰棍,并拿出一张写有“每个动物都有权拒绝向其他动物提供服务的权利”的告示作为法律支撑。

这并不是虚构的场景。在美国,许多商店都有“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我们保留拒绝为任何人服务的权利)”的标语,这是宪法保障个人自由和私有产权的条文,比如一个骂骂咧咧的醉汉,便利店可以拒绝为他服务,一个衣冠不整的男人,也不被允许进入对着装有要求的高档餐厅。

比如,美国曾发生过多起有着宗教信仰的蛋糕店店主拒绝为同性恋情侣制作婚礼蛋糕的司法案件,前者认为违背个人信仰去用双手烹饪歌颂同性婚姻文案的糕点实在太过痛苦,他们有权不被强迫做这么一件难受的事情,而后者则搬出《民权法案》指控蛋糕店的歧视行为,并在政治正确的语境下赢得了从劳工局到法院再到主流民意的支持。

除非虚伪到自认为先知的地步,否则我们应当承认,在类似事件上做出价值判断的难度之高,恐怕并不适合在短期内设立底线之上的规则。就像美国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终在去年获得最高法院的认可,但是他们仍然必须尊重“人们有讨厌同性恋的权利”,而不是提出将保守主义者统统扔进监狱的主张。

《疯狂动物城》的处理细节仍然令人赞叹,它没有让身为警官的兔子朱迪使用权力强迫大象把冰棍卖给狐狸,而是挑出了大象违规操作的行为,以和解交易的形式让大象不得不配合这一次的例外要求。

这就到了乌托邦的第二个谎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第二个谎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显而易见的是,冰淇淋店的大象可以继续“歧视”那些令他讨厌的顾客,他并没有被兔子朱迪说服,以后进店的狐狸大概依旧会被他拒绝服务。而兔子朱迪在帮助自己萍水相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自己误解买单——的狐狸尼克之后,也不会继续驻店设法解决大象的政治错误问题,这既非她的职责,也不在她的能力范畴之内。

事实上,与超级漫画英雄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潮流不同,《疯狂动物城》缺少对于一招制敌的路径依赖,兔子朱迪从事警察工作也没有多少悬壶济世的初心,她只是恰好将这份职业作为个人理想并坚持始终,是自私早于无私的个人主义表率。

兔子朱迪之所以查收失踪案件,是因为她不甘心做交通协管的平庸工作——尽管这种预设职业不平等关系的心态本身就有些微妙的失语——但是当她成为这座城市的英雄时,她才发现自己其实搞砸了一切。

只有身为“幕后黑手”的绵羊副市长,才绞尽脑汁的要为动物城树立一个英雄,她以为上进而又积极的兔子朱迪会毫不犹豫的接受这份迟来却应得的嘉奖,却算错了这只兔子的本性:她只是想加入这座理想中的城市,并没有任何动力去改变这座城市。

而让草食动物凌驾于肉食动物之上的反派阴谋,则与《动物庄园》里“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的黑色幽默遥相呼应。动物城丝毫没有康帕内拉和莫里斯笔下那种扁平化、公有化的乌托邦结构,其反差之处更像是《美丽新世界》的设想:所有幸福都是被安排好的。

<图片3>

因此,“蒙冤”的狮子市长也有着一张典型的政客面目:他囚禁那些失控的肉食动物,目的只是保住地位以及避免引起公众恐慌。只是,这种心思过于好猜,才有羊副市长的精巧策划,一步一步的制造对立,把狮子和其他肉食动物推下深渊。而身为“坏蛋”的羊副市长,则有着长期不被重视与尊重的职业生涯,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被委以副市长的高位,只是因为狮子市长想要争取草食动物的选票罢了。

一切都逼真得栩栩如生。

至于兔子朱迪是如何挣脱成为一枚掉在棋盘之外的棋子,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动物城恢复往昔的生机,却不会将兔子朱迪的雕像树满全城,这里依然吸引着追求梦想的动物,也依然存在欺诈、犯罪和黑帮,你来或是不来,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如果说救世主意味着人们心存侥幸而不切实际的憧憬——盼望有种超越常规的力量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么承认缺陷则是另一种现实层面的妥协和机智。就像维护一个多元性的城市——一个连兔子和狐狸都能当上警官的城市——说服性,要远胜于一个有能力将歌颂多元性的伟大语录贴遍大街小巷的领袖。

机会平等,优于一切。

第三个谎言:人人皆为螺丝钉

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极其短暂,马丁·路德·金高举上帝的旗帜批判种族替换阶级之后的种种不公,却难以回答他所率领的民权团体中女性地位低下甚至遭到刻意忽视的现象。

而这只是乌托邦的梦想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之一,当无孔不入的政治正确开始干涉公众的自由意志,这种难以自洽的逻辑矛盾反而显得尖锐起来。

乌托邦试图安排每个个体的命运,而击碎乌托邦的则是那些成为变数的小人物,从《撕裂的末日》到《饥饿游戏》,撕开温情和虚伪的无一不是那些原本的秩序服从者。

比如狐狸尼克。

狐狸尼克的姓氏是王尔德,也就是那位英国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毒舌诗人。王尔德的玩世不恭及其对于悲凉情结的情有独钟同时构成了狐狸尼克的自我属性,他的结局更是响应了王尔德的名句:“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图片4>

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拥有相似的童年阴影,只不过前者因而更加坚定了信念,后者则没能获得与偏见抗衡的勇气。也正是基于这种差异,兔子朱迪在《疯狂动物城》的剧情推进当中起到的是动力作用,没有她的坚持和执着就没有真相的水落石出,但是狐狸尼克则趋近于“关键先生”的角色,是他通过树獭查到了大先生的线索,是他带着差点儿就被革职的兔子朱迪继续查案,是他想到借由交通监控寻找黑豹的下落,也是他消融了来自兔子朱迪的无心伤害决意帮助后者完成使命。

而狐狸尼克之所以能够做到兔子朱迪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办到的这些事情,是因为他在“破罐子破摔”的成长岁月里始终混迹于社会的夹缝里,他比热爱这座城市的兔子朱迪超出百倍的熟悉这座城市,所以他也是整场阴谋里唯一一个置身事外的失控者。

这只习惯半睁双眼、永远一副懒洋洋的神情的狐狸,才是《疯狂动物城》迷倒众生的灵魂。至于他和兔子朱迪的“反差萌”,同样可以用王尔德的俏皮语录来做出精辟的评价:“任何人都能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则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

仿佛听到了狐狸无奈的坏笑声。

一个事实:学不会的美国动画工业

《疯狂动物城》的最大优点在于:观众其实毋须了解上面赘述的那些隐喻和背景,在抽离这些彩蛋式的文化景观和寓教于乐之后,这部电影的流畅度和出彩度依然逼近满分,足够感染全年龄段的受众。

这也是迪士尼引以为傲的“生造IP”的本事,不需要冗余的内容铺垫和多次变现,一部作品即可奠定一条吸金不断的商业链条。

美式动画与日式动画作为ACG产业的两极,分别代表工业模式与工匠模式的极致。

尽管斯坦·李被誉为是超级漫画英雄之父——X战警、蜘蛛侠、绿巨人、神奇四侠均为他的创作——但是真正影响那些动漫形象的,是版权采购方雇佣的各个编剧,在美国推崇的市场竞争中,世界观的分裂几近平常,不同编剧缔造不同宇宙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哪个宇宙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个宇宙的故事就会更加“正统”,亦更具商业价值。

与美国的流水线丛林不同,日本讲究创作者从一而终的主导,像《死亡笔记》这样由编剧与画家合作产生的作品实属少数,而画家执笔之外的同人作品很难形成版权。于是,日本的动画产业对于IP的依赖更加严重,一部漫画作品只由经过动画化、电影化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反过来讲,没有IP的基础,很少有制片公司敢于独立推出动画电影。

中国动画电影长年游离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既垂涎美国大片生产机器的轰鸣,又钟情日本作坊所具备的低成本和低风险,于是,《西游记》这个免费的IP一再遭到滥用,却始终缺少本土动画的代表之作。

《疯狂动物城》的创作过程十分曲折,在迪士尼原本的计划当中,这部电影的剧情有些类似《兰戈》这样的公路及江湖色彩,狐狸尼克是一个被卷入阴谋的逃犯,而兔子朱迪则是奉命捕捉他的明星警探,在这个设定里,狐狸尼克有着雄心壮志,而兔子朱迪则功夫一流。

<图片5>

受雇于迪士尼的本片编剧菲尔·约翰斯顿——他也是《无敌破坏王》的编剧——坚持将剧本修改得更加贴近现实,并力主引入那些缠绕着美国人心头的阴霾:藕断丝连的种族问题、备受质疑的美国精神等。

在传统的劳资模型里,这种“夹带私货”的偏执很容易被视作冒犯和僭越,但是美国编剧的地位——以及美国编剧协会(Writer's Guild of America)的后盾势力——保障了他们有权决定一部影视作品的生杀大权,《疯狂动物城》也是在多次磨合之后才有了现在的优秀模样。

另一方面,好莱坞的编剧也遵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游戏规则,只要状态不行或是创作遇到障碍马上就能找到替换的人选,这种流动性固然有些不近人情的残酷,却保证了整体力量的均衡,或者换句话说,好莱坞乐于用高薪去武装编剧,但从不缔造大师,没有哪个编剧可以依靠名声保住饭碗。

这在日本包括中国的同行看来实在难以效仿,尤其是宫崎骏这样的造神运动已经为市场酿造出了难以否认的榜样之后,再去转换观念在大师面前谈论资本无疑就有些过于充斥着腐蚀性和侮辱性了。

以意外创造票房神话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为例,在中国市场的想象空间内,一个受到尊敬的艺术创作者必然有着苦行僧式的形象,最好是倾其一生的结晶倾囊浇灌于旨在传世的作品上,这位大师不仅大隐隐于市,而且最好是视金钱如粪土,坚持所谓创作的独立性,愤慨于行业里外的“圈钱”行径并与之保持距离……

只要这样的期许一天存在,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就一天无法从部落文明走入城邦文明。

以及……

罗杰·艾伯特——美国最负盛名的影评家之一——在博客上无可奈何地感慨“电影产业猝死”,惋惜在视频和家庭观影面前传统电影如同打字机和留声机一样流落在时代之后——这就是美国知识分子们普遍的忧患精神。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互联网、文化产业、电影工业以及民主制度,学界却始终充斥着对一切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正是这种几乎苛刻的从未满足的挑剔精神,才能让高岭之巅始终繁花盛开,每每惊艳。

对真正的强者而言,超越自己的只能是自己。第一步,就是对自己举起解剖刀。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图片6>

 4 ) 天杀的编剧,你扼杀了一个商业奇才!

当然,当然。男友力爆棚!
当然,当然,树懒很好笑!
但是,真的只有我一个人对结局不满意么?

让我们来看下。
狐狸和他的搭档(那是什么动物来着),去大象冰淇淋店买了一只超大的棒冰,成本是15美元。
在这件事上,大象对他有偏见,不肯卖他,但他并没有弄虚作假。
然后他们融化了大棒冰,制作成了超可爱的爪子棒冰
并且守在了仓鼠下班必经的路上。

狐狸做到了:
1,获取大象棒冰和仓鼠棒冰之间的差价(所谓套利空间)
2,增强了产品的包装 ——大象店的棒冰就是傻大黑,可是小爪爪棒冰多可爱啊,你不想来一发么
3、正确的营销地点——仓鼠下班必经路上
4、对目标用户的准确定位——仓鼠是从众的动物,第一只仓鼠被棒冰吸引了,接下去一排都好卖
5、对剩余价值的再利用——卖木材给工地(这点略有作弊嫌疑,瑕不掩瑜。)

最后的盈利是。
狐狸分给了他的搭档(那是什么动物来着?)40美元
就算狐狸跟合伙人五五分成,盈利也有80美元啊
80/15=5.33倍。 533.33%的日化收益啊!!!
天才啊!!!!

你们忍心让这样的商业天才去做警察?!!!

 5 ) Zootopia——狐狸在说什么

<图片1>

迪士尼的 Zootopia 是会让我在看完后,迫不及待地想推荐给所有成年人的动画。虽然许多情节和笑点需要观者具备一些对美国/流行文化的了解,结局也如同任何迪士尼的作品一样没有太大悬念,但都不足以遮掩它本身的光芒。

先说说让我惊喜的地方。(含剧透)

- 迪士尼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创造厉害的女性角色。这次的兔兔警官在形象上有很棒的“反差萌”,智商也不令人堪忧。影片的“大 boss”也是女性,同样靠反差,而且比起迪士尼的常规反派,手法更高明些。此外,这两只动物受不公平待遇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她们的种族而非性别。

- 好像是第一次见到迪士尼动画里的女主角被划伤……本来以为她会和“刀疤“一样长成很 badass 的脸但并没有……

- Judy 入职后,电影很快就让我们见识了不和谐的“警民关系”。从很萌的小动物嘴里听到“拿我们纳税人的钱”这样的台词还蛮让人吃惊的。

- 电影里有许多拿迪士尼前作开玩笑的梗。甚至有一整段台词都在拿 Frozen 当笑料,自嘲精神可嘉。还有 Alan Tudyk 配音的 Duke Weaselton,大概只有 Frozen 迷才能听得出来(当然他卖的 DVD 封面也都很妙!)。

- 竟然毫不避讳地在儿童片里加入了“毒品”这个元素。有非常直截了当的“致敬” Breaking Bad 的桥段,实在另类。

- 引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同志角色。警局的胖猎豹 Clawhauser 很明显;姓氏相同的大羚羊邻居可能是可能不是(兄弟俩住一小屋确实有点奇怪)。

- 有被片子的“黑色”程度惊讶到。

看完电影后最深的感触是:全片极尽所能告诉人们要“消除成见”(即便很多角色本身都是按“成见”来塑造的)。

最先出场的狐狸 Gideon,操着“乡下”口音,而且确实也很不争气地把 DNA 都念错。他要消除的是我们对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以及曾经的欺凌者的成见。类似的还有 Mr. Big 和她的女儿(以及那些穿深色运动套装的北极熊打手),也是用他们的异国口音、说话方式来表现好莱坞一贯的黑帮老大和富家女的形象。颠倒一下,就是看似乖巧可人实则是个大骗子的耳廓狐,和看似威猛实则软弱的狮子市长。

Judy 和 Nick 都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但走了截然相反的路。虽然殊途同归,却也是很巧妙,很引人思考的设定。屁话说了半天我终于能扯到标题上了。之所以会觉得 Nick 这个角色(或者说是片中的狐狸)很有意思,是因为看了 Reddit 上有人对 Zootopia 剧情产生的小不满。原帖大意是:尽管电影着重描绘了 Judy 努力奋发的经过,但她中途还是选择了放弃。之所以能破案全凭凑巧,而且更多时候是靠 Nick 出谋划策。儿童片不该误把运气和巧合当作努力的成果。

于是我才后知后觉,意识到 Zootopia 中的男女主角分担着同等的重量。大概是因为我太关注于“坚强的女主角”这件事,而忽视了片中男主角的份量。他们对彼此都抱有偏见,Nick 是明显的言语冒犯,Judy 则是隐藏较深的恐惧——即便她成人后总是带着一种“我对狐狸并没有偏见”的态度。

或许 Nick 比 Judy 更重要,因为他的人物弧线更曲折。所以,让 Nick 来解决大多数的问题不是更好?毕竟电影的前半部分已经证明过 Judy 的努力和实力了。Nick 也讲述了他的童年经历——相比动物界对兔子身材和体力的偏见,它们根深蒂固,对狐狸品性的偏见更伤人。这种一触即发的偏见,也使得之后草食动物对肉食动物的歧视顺利成章。

废话说了这么多,其实就只是想表达我对编剧的敬仰之情。我不太希望让大多人觉得电影仅仅是“关于人种”或者“政治正确”,它可以是更庞大的命题。

另外 Judy 和 Nick 这对拍档真的很有爱,感觉是“一切还没有变复杂”时期的男女关系。

<图片2>

 6 ) 比起公主电影,这部动画更适合女孩子看

        《疯狂动物城》乍一看是个卖萌片。最开始,我是被兔子毛绒绒的耳朵吸引去看的。毛绒绒软绵绵的小动物,谁会不喜欢呢?
        一心想要成为警察的兔子,从小被人说着“哪有兔子能当警察”,还是义无反顾地到了动物城。她相信着在这座城市里,任何人都有平等地实现梦想的权利。
        然而,当我看到兔子第一天去上班,前台豹子被她萌翻了,一直说好萌好萌好萌,她正经地说:“兔子说兔子很萌是没问题啦,然而由你这只豹子来说就有点不太对了。”这时候,我意识到这部动画没那么简单。
        然后兔子推开门,站在一群狮子老虎犀牛中间,拼命爬上巨大的座椅,还只能被长官看到耳朵。
其他警察都领到了任务,只有兔子被安排去写停车罚单。
        不止一次,兔子被长官、被狐狸、被无关的路人(路动物?)说:兔子就是兔子。面对捕食者始终只能逃。
        瞬间,我们就从乌托邦的动物城跌落回现实。
        同学们,看清楚了,如果把兔子换成女孩子,这就是一道老题,不能换个条件就不会做。
        如果你是个女孩子,那么以上的情景和对话应该相当熟悉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重演:
        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不能当飞行员/不能读博士/不能当电脑程序员。
        当你在学校、在公司犯了哪怕一点错误,总会有人说“毕竟是女人,果然做不好事情”。
        如果你拼命拿到了学校第一,拿到了公司业绩第一,来到了更高、竞争更强烈的平台,你满心期待地进入一个新环境,却发现——放眼望去全是男性。当你急切地想要接下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却发现团队对你的期待只是“你只要做个萌萌的女孩子就好啦”。
        这么多年来,迪士尼的动画教育女孩子们要做个单纯善良的小公主。吃了毒苹果自然有王子来救,被下了沉睡魔咒也能等王子来亲吻,女孩子不需要智商体力只需要美美的就可以了!——如果把这样的想法带到生活中来,估计会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打脸吧。
        王子和水晶鞋都不存在,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世界。
        反而是这样一部动物角色的片子,特别写实。小兔子这样站在食物链底端的动物,进入动物城这样的地方,就是会被埋在狮子老虎的阴影里面的。她是警察学校第一名的兔子,热血又有冲劲。然而别人,包括我们观众们,第一眼看到的总是她毛绒绒的耳朵,第一反应是对她说好可爱。她作为警察的实力反而被一再忽略。
        说到耳朵,我想起之前看的Michael Kimmel关于性别平等的一个TED演讲,举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白人男性在镜子看到的是,一个人。而黑人女性每天早上在镜子里看到的是,黑人女性。她的肤色与性别都是清清楚楚写在脸上能被看见的。而偏见最可怕的地方是,怀有偏见的人本身对偏见视而不见,当他们作为社会的多数派和强势群体时,他们认为自己的特质理所当然,是默认设定——那些跟他们不一样的,才会被当成异类被注意到。所以为什么谁都会注意到兔子的耳朵?因为犀牛,老虎和熊在警察局里司空见惯,已经是默认设定了啊。
        这样的偏见不仅仅伤害了食物链底端的兔子,头顶的狮子老虎们也不能幸免。
        狐狸总被人当成奸诈狡猾的骗子,于是狐狸先生也只能去坑蒙拐骗。
        绵羊给人的印象总是逆来顺受,所以她只能跟在狮子市长身后当个小助理。
        人们总以为豹子生猛凶狠,却没想到警局前台的豹子是个有着少女心喜欢甜甜圈的小公主。
        狮子市长就因为是狮子,被当成了暴力肉食动物的代表。
        然而这样的刻板印象真的好吗?如果兔子只能一辈子种萝卜,狐狸只能当一辈子骗子,狮子一生下来就是狮子王木法沙——那么他们还为什么要努力拼搏。来看看动物城里第一励志的鼩鼱教父(此处致敬马龙白兰度),明明只有拳头大小,却能让手下一群彪悍的黑西装北极熊服服帖帖。谁说鼩鼱不能当教父呢。
        刻板印象根深蒂固,遵从传统似乎是最轻松的选择。有人像狐狸先生一样,因为童年打击而从此放弃了梦想,心甘情愿做一个“大家眼中的狐狸”。还有人像绵羊秘书,因为受不了狮子的颐指气使,想要以阴谋来给肉食动物加上污名,虽然自己翻身,却让这社会的固有偏见愈发严重。
        然而也有人像小兔子,外表软萌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放松。
        她的父母都说最适合兔子的职业就是种萝卜,而她仍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警察。
        警察考试中困难重重,面对体积巨大的竞争对手,兔子仍然拿到了第一名。
        面对一见面就说她“好可爱”的豹子,她能直接了当地指出对方的评价并不妥当。
        在抄写了两百张停车票之后,小兔子能主动从警长手中抢过案件,并且几乎可以说是品上性命一样地努力去行动。
        哪怕这个世界并不美好,危机四伏,哪怕她是站在食物链底层的草食动物——她也坚持着往前冲。
        所以我说,比起公主电影,这部片更值得女孩子们看。这个故事里没有水晶鞋,也没有王子,能够让你被看到、被认可的,只有那颗熊熊燃烧的热血之心和不懈的努力。皇冠并不是被人给予的,而是你自己争取而来。从《勇敢传说》到《冰雪奇缘》再到这一部《疯狂动物城》,动画里的姑娘们越来越强大,这是件好事。
        我总希望,那些在社会中步履维艰的女孩子能再勇敢一些。当有人对我们说“这么努力工作也没用,不如回家带孩子”时,我们能咬紧了自己的梦想不放松。当有人看不到我们的成绩,却只关注我们的外表有多可爱时,我们能像小兔子朱迪一样大声说,“你这样说并不合适”。当我们的能力被低估,拿不到有影响力的工作时,我们能主动站出来说,请把那工作给我,并且拼命去把它做好。不要忽视勇气的力量,许多女孩子缺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在担心自己太努力、太强势,生怕被扣上女强人(对,有些人把这当贬义词)的帽子——强势的狮子是拥有领袖气质的狮子王,强势的兔子是什么鬼?
        强势的兔子,是会成为第一只警察兔的兔子。她也许不会再被人说可爱了,她也许差点变成水獭、豹子和土狼的晚餐。但是这也比抛弃梦想回老家种胡萝卜,然后成为广大兔子生生生生生(无限循环)育大军中的一员,要好得多。
        况且,她还收获了一个狐狸先生对不对?
        迪士尼这几年在创造男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前几年的大白击败了各种韩剧男主角成为第一暖男,这次的狐狸先生则是给我们演示了教科书一般的撩妹技能,低垂的眼睛真是又痞气又温柔,把哭泣的兔子按在胸口的动作简直是戳爆了我们老阿姨的少女心。虽然狐狸只是个街头骗子,个性恶劣又喜欢欺负人,但他比迪士尼动画里老牌的王子们要有血有肉得多——在之前的动画里,王子可是比公主更脸谱化更没有存在感的角色。时过境迁,女孩子想看的并不仅仅是“王子”这个标签,也不想要他背后附带的容貌财富等等——能够与你一起为了梦想拼命,在你一无所有时还跟着你一起冒险的那个家伙——哪怕跟你都不是一个物种,也值得你去把真心给他。
        Zootopia,如名字一样,是动物的乌托邦。这里兔子可以当警察,狐狸也可也做良民,鼩鼱可以当教父,绵羊也能成为幕后黑手。每个人都能自由地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样子。也有人说这样的世界只能出现在动画片中,这部电影只是为了维持政治正确而存在。没错,我们的世界没有那么美好。如同草食动物一样的弱者踏入社会,也许瞬间就会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更加政治不正确——
        那么很好,打破公主王子的美梦就是第一步。当我们开始看到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偏见,当我们意识到那些“无意识的假设”都是错误的之后,才能去改变它。

==== 分割线 ====
* 感谢楼下的同学指出,动物城的教父不是老鼠而是鼩鼱。百度了一下这种动物比老鼠还要小只……

 短评

【A-】设定出彩却不仅仅是消费设定,凭这点就比小黄人之流不知高到哪去了。剧本朝类型片上靠使得娱乐性在动画界无出其右,“动物城”的表像带来数不尽的萌点和新奇,而与人类社会并无区别的本质更让主题直指现实。【MD我这么严肃干嘛?真的炒鸡好看啊!!!第一次萌上动画CP了!快拍续集啊迪士尼!!

7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看过了这一部,我好像能够更坚定地说我会当迪士尼一辈子的粉丝。迪士尼给我们营造的乌托邦就是这样,永远善良勇敢,永远出乎意料。

10分钟前
  • 悄悄
  • 力荐

迪斯尼最近几年最好的一部动画片。不但娱乐性超强,而且主题和人物的深度也已超过一般动画片的维度了。

12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100个人可以看到100种解读,太多细节主题值得称道:重视与忽视、尝试与安定、偏见与包容、恐惧与误会…流俗或新鲜,都在这样一部颠覆性迪士尼作品里放大呈现。“我们都有很多弱点,却也有着更多珍贵的共通” 第一次摸到羊头的狐尼克、睡觉时数自己的羊、爸妈总会在紧急时刻来电…朱迪兔的道歉直接泪奔

1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无论是人设,世界观,动画制作,还是剧本,都挑不出毛病来啊啊啊!!细节多到爆!!好幸福!!!!>w< 最难能可贵的是配角们的人物性格和形象设置都非常饱满(教父梗好惊喜>< ) 虽然是动画,但是剧本还是隐射很多人类社会的种族问题,以及政治两党上位之争的问题。另外我狐Nick的眼神是在太苏了TwT...

22分钟前
  • Digit Fungi
  • 力荐

我希望所有孩子能看着这种电影长大

26分钟前
  • 梵蒂冈的妇男
  • 力荐

赞 看完赶脚世界都美好了

29分钟前
  • tina
  • 力荐

求同款录音笔!

33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赞到惊人,大迪斯尼动画一年比一年精彩!朱迪只身去陌生的大城市追梦,让我又追忆起自己那美好而充实的留学生活了。Sloth们的每次出场自己都要笑到面瘫了!而朱迪跟尼克哭着道歉的那段我也跟着哭了,朋友之间有时候就应该这样把脸拉下来好好道歉!总体反映的各种社会现象以及政治问题都很贴切到位。

35分钟前
  • Marcus
  • 力荐

超~~~~~~~~~~可爱的。大眼睛看得我都化了。一想到未来狐狸跟兔子可能有感情戏,我就hhhhhhhh。那只长耳朵的狐狸和那群二哈狼是我的笑点!!!

38分钟前
  • ✿Suda✿
  • 力荐

不要看任何影评,如果可以预告片都别看,直接买票就好了。你要啥这电影里有啥!

40分钟前
  • 云淡风轻
  • 力荐

不仅是个小孩子玩玩闹闹的喜剧动画,成年人同样可以很享受这个故事。一个动物的乌托邦,理想与现实。有一个有趣的案件,又有很多关于人类世界的暗喻与指涉,还有教父或毒师这样的小梗。以及狐狸和兔子都那么可爱,那么搭。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妹想到,老娘弯了一世,被一只动画狐狸掰直了。兔子我也爱!迪士尼启用女性主演真是太成功了,迪士尼现在从小孩就倡导的男女无差别教育好棒噢。警局前台基佬豹好萌!

46分钟前
  • 铎奇
  • 力荐

想嫁给又吊儿郎当又酷得不像话的狐狸先生。自认为是奥斯卡长篇动画的有力候选。啊啊啊,真的好好看,我要去二刷。

49分钟前
  • 白桃苏打气泡水
  • 力荐

港真,面对人家动画片里连一把椅子扶手上的铝合金划痕都做得活灵活现的态度,咱们就默默低头学就好,不要一天到晚吹“国产视效大片”这个概念了,略尴尬

51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完爆冰雪超能头脑,动物再次证明了动画片不止是给小朋友看的,而是全年龄段和世界级的,尖端数码特技、新意剧情、老梗新用搭配萌Q画风,乌托励志、搞笑温情、自然销魂、阴谋反转,用动物来映射人类,涉及种族歧视和两党斗争,无论从制作技术还是政治倾向或是社会意义来说,基本锁定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

52分钟前
  • 影评终结者
  • 力荐

树懒太他妈好笑了!!那两分钟我嗓子都哑了!!卧槽!!真是太他妈好笑了!!

53分钟前
  • 祥林嫂
  • 推荐

做冰棍那机智的不像话!!!全片最爱!!!想吃!!!

58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故事流程对小盆友来说不艰深对大盆友也不无聊。树懒那段,跟法国公务员打过交道的都会心一笑。兔子的微表情做得很棒。然而对所有的群体标签统一嘲讽的结果就是下意识也贴了标签(比如狐狸必然聪明却捞偏门,兔子一定是繁殖癌,猛兽全是雄性,etc)。最后,可惜世界不是一部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

59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绝对的好片子 裂墙推荐。实在是因为另一场满了…随手挑了这个片子。真是5分钟一小笑 10分钟哄堂大笑。看那个又懒又慢树獭简直要锤墙了。旁边法国妹子精辟的吐槽!看!这是我们法国人。我要憋到内伤了。最后散场大家都静坐着等着整首歌放完…五星好评。2016年度十佳。

1小时前
  • 诗人橙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