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魔1981

恐怖片法国1981

主演:伊莎贝尔·阿佳妮 / 山姆·尼尔 / 玛吉特·卡斯滕森 / 莱斯利·马尔顿 / 海因茨·贝能特

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着魔1981 剧照 NO.1着魔1981 剧照 NO.2着魔1981 剧照 NO.3着魔1981 剧照 NO.4着魔1981 剧照 NO.5着魔1981 剧照 NO.6着魔1981 剧照 NO.13着魔1981 剧照 NO.14着魔1981 剧照 NO.15着魔1981 剧照 NO.16着魔1981 剧照 NO.17着魔1981 剧照 NO.18着魔1981 剧照 NO.19着魔198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4:59

详细剧情

马克(Sam Neill 饰)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未留下任何原因离家出走,他一度认为安娜与一个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饰)的男人有染,却发现海恩里克也在寻找许久未见的安娜。马克于是雇佣私家侦探调查。但随着线索的逐一呈现,事实的真相反倒令马克等人难以置信。安娜所耽恋的对象竟然是……  本片分别荣获198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83年葡萄牙奇幻电影节观众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1981年西班牙圣保罗国际电影节评论奖。

 长篇影评

 1 ) 为何你会被魔鬼所诱?

让我理清一下《着魔》这个片子的情节顺序

为了证明这片子我确实看过,写一篇剧情分析或者心理分析以表纪念。

首先,从我们的大美人阿佳妮饰演的女主角安娜说起,在片子上半部的时候阿佳妮的老公在录像带里看到老婆在教芭蕾舞的时候很歇斯底里的一段视频——她虐待学生,用接近偏执疯狂的方式逼迫女学生练芭蕾的姿势,直到女生被吓哭了精神崩溃逃出教室为止。这一段她表现得极其神经质。
在影片之前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丈夫曾对他人透露过,“我妻子曾经有工作,不过一两年前辞职了在家里做全职太太。”
而妻子曾经的工作正是芭蕾舞教师,从她在录像带的话语中大致可以猜测,或许妻子曾经还是个美丽动人的、甚至是曾经接近成功的芭蕾舞演员,而在那个被她逼得大哭的女生逃离之后她还说到——
“现在你们应该庆幸,你们还能留下来。你们还能坚持下去,你们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注意这时候阿佳妮说话的脸色非常幽怨愤懑。
她为什么如此幽怨愤懑呢?
接下来她回答了:“但是当年没有人告诉我这句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坚持(用这种方式)教你们……”她的脸色显得狰狞而疯狂。

接下来一段视频里妻子的发型换了,变成了松散的发型,她的神色也不再像之前那么疯狂狰狞具有强烈的压迫性的气场了,推断应该是离她逼迫学生离开那个时期过了一段时间。
她在歇斯底里的混乱话语中反反复复地提到“机遇”和“信念”。
“我觉得机遇隐藏在信念之中……可是我的信念全都垮了……”
——这一段或许照应前面她歇斯底里时候爆发的那段话,她因为失职(虐待学生),可能正在面临或者已经面临了失去工作的惩罚。此时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事的严重性,悲从中来,开始怀念年轻时候风光无限的自己。
——曾经的自己应该是骄傲美丽的,在最早的时候应该是个很有天分的芭蕾舞演员。也是曾有过机遇的。但是,可能是因为爱情,也可能是因为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甘于平凡,成为丈夫背后的妻子。
或许,是她自己并未把握住机遇,因为结婚后影响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或者心态什么的,使得她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个自信满满风华无双的时代。于是她在日渐平凡颓废的生活里渐渐发狂。

然后引发了精神分裂:
“我现在脑子里总有两个孪生姐妹在吵架。”

然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希望一死来逃离现实的窒息:
“我在看了书之后审视自己的灵魂,我发觉自己的灵魂渺小无助。有时候我希望自己得了绝症死了好摆脱这一切……”

在信仰和希望全面崩塌的时候,她发觉自己灵魂的污浊,渐渐被魔鬼所引诱。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事是何时发生的。
“我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好人,我对不起他,我背叛了他,我伤害了他……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我害怕这一切,我一个人无法独立生存!我的灵魂一片空虚,我害怕面对我自己……”
——这里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多年的家庭生活让她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妇女,尽管很美丽,看似平凡幸福,但是她又异常敏感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幸——生命的空虚与灵魂的空虚,自我的丢失,爱意的缺乏,她丢失了所有的自信,她丢失了所有的信仰,没有了工作没有了事业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丈夫不在身边陪伴无人让她陷入可怕的孤寂与恐怖之中,害怕生活,也害怕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她被魔鬼所诱。

然后,她与魔鬼结合,在教堂里看着基督哭泣,怨恨他为何看着她而不解救她?也有说她那个角度似乎是在基督神像前自慰……总之就是本身背负了肮脏不洁的同时又纠结痛苦不堪,又深陷其中孤立无援。

人在痛苦中会产生很可怕的力量,或者是把自己与黑暗完全融于一体,或者是最终爆发疯癫,阿佳妮饰演的女主角正好把这两样全占了。
一方面,她因为对生命的无望与痛苦就拼命往黑暗里龟缩躲避,哪怕是丈夫对她伸出援手,她也拼命拒绝——在她看来,丈夫对她的宽容与永不放弃的纠缠简直是对她的罪孽的更深一层的加重,丈夫的表现越宽容痴心,她就越发畏惧。逃避型人格的人就是如此——如果你撒了谎,别人鼓励你说,别怕,认错吧,我不会责怪你的。你不会认错,你反而会掉转脸,害怕地跑开。因为负罪感,因为愧疚,因为她早就被磨光了自信与勇气,只剩下恐惧与逃离。她开始变得愤怒暴躁疯狂乖戾。她对来自外界的一切指责都反应得很过激——用愤怒来回应质问,用谩骂和自残来对抗厮打。
——感性而脑子不好使的女人或者小孩或者类似的不健全人格就是这样,当她们想不到解决问题的法子的时候,她们会用哭泣来搪塞指责,当哭泣也无法让她们逃脱责任的时候,她们就开始用尖锐暴躁和癫狂来对抗世界。

另一方面, 她被魔鬼侵蚀得更加厉害。外界的压力,包括丈夫的和情人的,自己的压力,来自自己良心的拷问,她知道自己是对不起丈夫的,也对不起孩子,可是她依然无法摆脱……也许是欲望,或者说是一种渴望——我在看他人影评的时候被点明了这点后觉得恍然大悟——在委身魔鬼的时候她其实想制造一个丈夫。
为什么呢?
她一面在通往地狱的门口一往无前,一面又在用分裂出来的灵魂对着自己大声嘶喊——“停下!回去!”她还是想回去以前的地方,有温馨的家庭和心爱自己体贴自己的丈夫,或者是比以前更完美的时候,没有情人,没有出轨,没有魔鬼,她想要的是幸福,那种幸福梦幻得自己都遥不可及。

分析了大半天我觉得整个片子的剧情其实没什么好讲,所以也懒得分析剧情了,看完也就那回事吧,跟法国文艺人讲逻辑实在是很没意义的事情。这片子反正也不是讲逻辑的,就连荒诞惊悚都不算。全篇最精彩的精华就在于阿佳妮精分的表演,,她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病态的人如何把自己逼疯,如何在窒息中一步步把自己逼至绝望而疯魔。
真正克服不了的,还是自己的心魔。否则纵有上帝有何何用?否则纵有如此体贴你愿意拼了性命去救你的丈夫又有何用?女人啊,就是如此脆弱而感性,太过脆弱就容易被黑暗引诱而堕落,太过感性就越是不容易在痛苦的现实面前去面对自己,不敢抓住那伸向自己的救助的手臂。
何苦呢?

人生并非是一定要如此痛苦,但是如果有人真的陷入对自己都失望透顶,觉得自己都绝望无助的境地的时候,或许会有和女主一样的体会……这感觉实在是很可怕,很郁闷窒息。你因为无法克服你自己,你只好安慰自己说——“嗯,别怪我,我只是一时被魔鬼引诱了。”

谁不知道通往和解与光明的明天就必须经历今日血淋淋的剖白与认罪呢?
谁不知道要得到成功与幸福的代价是必须付出许多的血汗,要承受很多黎明前黑暗的压迫与窒息呢?

可是对某些人而言,那些代价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有时候,宁愿和魔鬼一起,一起腐烂,一起死去,连同自己身上被烙下的罪证,归于黑暗,归于混沌。

——只愿所有人都无从知晓我的罪恶。哪怕在你们面前,我早已不是原本那个美丽坚强的人。

 2 ) 她的疯狂,让人首先想到悲伤

伊莎贝拉•阿佳尼是无与伦比的神经质表演者,她的喊叫和泪容、以及痉挛的躯体,让人怀疑她本人的真实状态,所以说她是以假乱真的典型。

我一般来说不太喜欢罗丹的情人这个片子,最喜欢玛戈王后,那里面的她最美丽。她适合黑色和蓝色也是我那时候的想法。

《着魔Possesion》一片曾让她拿了嘎纳影后,在这里她有一段最离奇的经历,最歇斯底里的爆发,也使司空见惯的矜持蓝色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疯狂。

奇怪的是,我几年前就曾看过一次,却丝毫没有记住、或是说看懂说了什么,这时候版本的问题就显得N重要,因为这里面出现的怪物,不是特别清晰的版本是看不清楚的。如果看不清那是一个长着长长卷曲触角、满身淌血的怪物,便无法理解这个片子要说的东西,甚至会将之与苏菲玛索那个《忠贞》相提并论,以为是一种纯粹法国式的情感探索片。

要说故事有多离奇,也未必。换个美国导演、其他演员,便纯粹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惊悚片。说的是一对夫妇有一个孩子,妻子有外遇,丈夫发现之后两人便吵架,妻子总是回来、再离开,因为“我不得不离开”,丈夫一直找到了那个外遇男人,却得知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去那里了,事实上那个男人也在找她。丈夫便找了私家侦探,侦探探到了她去的大楼,进了二层她临时住的房间,却发现空空如也,只有一张绿色的床,角落里还有一个怪物,这时候,妻子杀死了侦探一。侦探所的头头发现不对,找寻而去,也被杀害。这时候,那边厢两个男人还在找这个女人,丈夫就将这个侦探告知的地址给了外遇男人,大家都以为女人还有别的情人。外遇男人发现了这些血腥的秘密,被扎伤,逃跑,并通告了丈夫要报警。但丈夫没有报警,确认了杀人事件和怪物后,他安排了爆炸,并在酒吧里将逃跑流血中的外遇男人杀死。最后,这一对已经疯狂的夫妇将最后一具尸体撤走,男人目睹了妻子和怪物的交媾,并打算一起摆脱警察的追踪。最后,妻子和怪物生下的孩子出生并长成了丈夫的模样,他们两人被警察打死,死在一起。

当然还有一些可以说说的辅助情节,比如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竟然长得和妻子一模一样,却俨然是没有疯狂、没有结婚、没有悲伤之前的那种美,故意穿上白色裙子,梳温柔的辫子。

阿佳妮在地铁里有一段堪称经典的表演。穿着紧身蓝裙子的她,因为已经怀上了怪物的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她在无人的甬道里痉挛抽搐,甩头发,甩购物袋,鸡蛋和牛奶都溅爆在墙上,波洛克式的痕迹拍出来真的那么震撼人心,而这个美女就在这些色彩和污浊中抽搐发抖,犹如被上紧发条的玩偶,最后,从双腿间流出的鲜血和地上墙上的牛奶鸡蛋混合成粘稠的液体,触目惊心。

我所认为这个故事的吸引人之处关键还在于这对夫妻的感情的处理。看到最后,你会说,他们是彼此相爱的,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关于外遇的问题,而是如题所示的“占有”的问题。中文碟翻译成“着魔”显然是受了其中异形般怪物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面临“占有”所带来的压迫和导向。丈夫对妻子的爱,妻子对孩子,情人对情人,怪物对俘虏,都是因为一旦拥有而不可能最终和平结束才变成了这样的悲剧。

所以这个女人的疯狂是很可以理解的,你可以将之负担于怪物的头上,她“着魔”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谁又能肯定或是否定,我们心中没有造出这种怪物的欲望?

演员的表演决定了这个电影的层次。阿佳妮真是太神奇的女人,在怪物和杀人时,眼神无辜呆板、又潜伏悲伤。她的疯狂,让人首先想到悲伤。

 3 ) 我为《着魔》着了个魔

对安德烈·祖拉斯基了解不多,一部《着魔》足矣。

容易被奇怪的东西打动,比如阿佳妮那三分半长镜头。

关于这段戏,我后来反复看了不下二十遍。

如临炼狱。

如果说是祖拉斯基给了《着魔》疯狂的力量,那么主演阿佳妮,便使得这疯狂足以被信服。

在《着魔》里,阿佳妮饰演一位寻常人家的妻子。

她和丈夫育有一子,看似美满,却也没有表面上那样和乐。

丈夫当年不辞而别,突然返家,夫妻早已心存隔阂。

丈夫怀疑妻子与外人有染,于是借私家侦探之手,试图寻找事实真相。

到这里,好像也没什么稀奇之处。

无非是疑心病老公和美貌妻子你来我往的寻常故事,对不起安德烈·祖拉斯基以往被世人盛赞的怪才之名。

而《着魔》,从来就没想过先发制人。

它将恐惧缝嵌于每一帧背后,不同于入口即化的酒,《着魔》讲究余味的震撼。

随着私家侦探的步步深入,他了解到这个女人的不平常之处。

她避世隐居在一间逼仄公寓,守护着一间神秘的房间。

房间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暂不可知,而妻子本人,也过得并不轻松。

妻子保守寂寞煎熬,患得患失,她的情绪如同疾风骤雨,不定阴晴。

争吵、拉扯、自残,能如何折磨自己便如何折磨自己。

私下里,她还是一位舞蹈老师,对待学生无比严苛。

相比于将其解读为政治意味颇丰的苏联对法国极权压迫,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她将生活的苦痛倾注于他人。

当然,丈夫也并没有多忠贞。

期间他遇到一位与妻子模样相同的女人,而不同于妻子的神经质,这个女人明眸善睐,满足男人对白月光的一切幻想。

丈夫一度麻痹自己,与她暧昧不止。

讽刺的是,同时他依旧无法摆脱妻子突厥的躁动与打扰。关于妻子是否偷情,这始终是他心中的死结。

到了这里,祖拉斯基想说的还仅仅停留在表面。

随着剧情的深入,接一连二的私家侦探都神秘失踪,丈夫顺藤摸瓜找到妻子的公寓,目睹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

他发现了妻子拼命守护的房间中隐藏的秘密,一只面目可憎、形同章鱼的怪物。

妻子与它肆意交媾,而失踪的私家侦探,便是妻子试图掩盖秘密的牺牲品。

侦探被残忍肢解,扔进冰箱,被怪物蚕食,妻子守护着它,如同进行着某种秘不可宣的仪式。

而妻子处心积虑地供养这只怪物,最终的目的不过是复制出一个和丈夫一模一样的男人。

真正的丈夫与自己无法真正亲近,那就让我来创造一个你。

到这里,就悟出点“着魔”的味道。

为了爱情哭天喊地、张牙舞爪的戏码并不少见,可只有《着魔》诠释何谓这剑走偏锋、极尽病态的爱。

在我看来,《着魔》是浪漫的。

抛开工整刻板的政治隐喻与宗教解读,它的内核依旧是一个爱情故事。

只是这爱情已臻化境,表象狰狞,所处常人感官之极限。

多出的那部分癫狂惊骇,看似过火,却正是这段爱情的动人之处。

身处血泊之中,深情一吻。

从前的疑心、不安、焦虑、谎言、误会被尽数洗净。

如果死亡能够让我们再度相拥,那么,我便甘心为你饮弹自尽。

除了爱情,《着魔》中强调自我与本我的存在,片中有关它们的阐释远胜爱情之礼赞。

男欢女爱对于男女主来说虽是人生大业,可最终的落点,还是自己。

对于一个自我意识过强的人来说,因为自己的偏执,容易创造出心中的“魔”,因为自己狠绝凌厉的执意,意念都能成为力透纸背的短匕。

妻子忠心守护的鬼怪,实则是被实物化的心魔,丈夫暧昧的女人,也不过是男人心中的魔。

极致的爱情,在自我与本我面前,更像一抹稍作妍丽的点缀。

追求红尘幻象是自我,与撒旦做爱、滋养心魔,才是本我。

祖拉斯基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取名为《着魔》。

何谓着魔?

一切皆因爱而不得。

 4 ) 禁止上映18年,这部限制级神作,看一次疯一次

恐怖片,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怪物与人交媾的猎奇cult片也不足为奇。

但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可谓恐怖片中的传奇,被认为是对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

传奇到什么程度?由于过于血腥和露骨,在美国上映时,被整整删剪了30分钟,在英国更是直接被禁18年不准上映。

但它绝不是粗制滥造的小电影,甚至还提名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主演是有着“法兰西玫瑰”之称的国民级女神——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大多数人认识阿佳妮是通过电影《玛戈皇后》。

39岁的阿佳妮在片中扮演19岁的少女也毫无违和感,演活了那位史上风华绝代,内心复杂的玛戈皇后,也刷新了颜值巅峰。

《玛戈王后》剧照

阿佳妮的美,就是所谓的“破碎感”,苍白忧郁的脸上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眸,木然中透着一丝狡黠,这一刻温柔,下一刻你不知道她怎么就歇斯底里起来。

跟她合作过的导演曾说:她的双眼,足以震碎镜头。

直到26岁的阿佳妮接演了《着魔》,观众才真正感受到这种美貌的震慑。

今天想推荐给各位的,正是这部争议极大的电影——

阿佳妮绝对是“疯批美人”的代表,在《着魔》中,她扮演的就是一位疯批美人,她在片中不仅自残,还有和触手系怪物交媾的限制级画面。

而这部充满争议的《着魔》,在豆瓣上的评分有8.0分。

作为一部恐怖片,绝对算得上高分了。

阿佳妮在片中一人分饰两个气质截然不同的女人。一个是纯真温柔的幼师,一个是神经质的高冷人妻。

26岁的她凭借《着魔》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34届戛纳电影节影后

美貌的女演员很多,但愿意不计形象,做自毁式表演的很少。

阿佳妮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其中一段歇斯底里发作的表演,堪称法国电影中最疯狂的表演。

阿佳妮说她因为这部电影患上了创伤综合症,传言说她甚至试图自杀。

片名「Possession」直译为占据,有占有和被鬼魂缠身的双重含义,类似于中文的“中邪”。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正处在婚姻危机中的夫妻:马克和安娜

马克由于工作原因,与妻子安娜总是聚少离多,两人之间缺乏交流。

曾是芭蕾舞者的安娜为了照顾家庭孩子,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芭蕾舞,但家庭主妇的生活以及马克的漠不关心令她失望。

虽然两人的性生活也不怎么和谐,然而他们依然爱着对方,都想努力挽回逐渐冷却的感情。

为了挽回这段婚姻,马克决定辞去工作回归家庭。

然而,当马克回家后却发现妻子已离家出走。

在失望中,他找到一封疑似妻子情人写给她的信,这个叫亨利的男人的来信彻底激怒了马克。

当夫妻俩再次碰面,安娜承认了自己出轨,声称她现在就住在亨利家,还说了一堆故意激怒马克的话,两人终究是不欢而散。

然而,马克也并非忠诚的丈夫,他与儿子的幼儿园老师海伦之间也有一段婚外关系。

而海伦的外貌与妻子安娜一模一样,只是性格比安娜更温柔更亲切。

当他找到第三者亨利对峙时,却发现安娜并不在亨利家,这个男人也在寻找安娜的下落。

马克回到家,却发现安娜已回家,她却绝口不提到底去了哪里。

接着就上演了惨烈的家暴,马克将安娜打到满口鲜血,因为安娜不愿坦白自己的秘密,而马克不允许安娜有任何事瞒着自己,于是占有欲化作暴力。

之后,束手无策的马克只好找来私家侦探,请他们调查安娜的行踪。

侦探跟踪安娜,发现她走进一栋破旧的公寓,于是侦探冒充物业进到房子里,发现房间里有一团血肉模糊,长满触手的怪物。

然而发现秘密的侦探被安娜用酒瓶刺死,之后,侦探的同性爱人顺着线索找到这里,也同样死在安娜手中。

情人亨利也找到这间房子,不仅见到了怪物,还发现藏在冰箱里的尸块。惊恐万分的他被安娜刺伤后拼死逃脱。

亨利将发现告诉马克,想说服他跟自己一起去寻找安娜杀人的证据,然而马克选择将亨利溺死在马桶中,并只身前往那栋神秘的大楼。

在那里,马克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景象——一个长满章鱼触手一样的怪物,浑身是黏液和鲜血,缠绕着妻子安娜正在交媾。

这就是恶魔,而安娜是与恶魔签订契约的女人,引诱他人进入恶魔的巢穴,用血肉和情欲来喂养恶魔。

直到恶魔化成人形,正式降临人间。

马克虽然对眼前的一切惊骇不已,但他并没有上前阻挠,而是默默离开。

之后,安娜杀人的事被警察发现,痴情的马克为了帮安娜争取逃跑的时间,与警察上演了一出惊险的撞车和火拼,在与警察的对峙中,马克身中数枪。

马克临死前,安娜突然出现。

陪在她身边的是已经修成人形的恶魔,恶魔除了眼睛是绿色,外貌与马克完全一样。

马克举起枪想要射杀恶魔,却被赶来的警察开枪射击,安娜也中弹,夫妻双双倒在血泊中,这对被折磨到疯癫的夫妻终于解脱了。

影片最后,恶魔来到海伦家,马克的儿子鲍勃也在这里。

当恶魔敲响海伦的房门,马克的儿子鲍勃因恐惧溺毙在浴缸中。

海伦还没来得及开门,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和战斗机的轰鸣,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灾难……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海伦的面部特写,在一片警报声中,阿佳妮精致的面孔望向镜头,纯真中隐藏着邪恶。

忽明忽暗的绝美容颜震慑着观众,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

《着魔》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魔幻的故事,片中穿插了很多荒诞的剧情和对白,不少人表示看得一头雾水。

下面以我个人的理解来稍作解读。

其实电影中处处是隐喻,化为人形的恶魔外貌与马克一模一样,因为恶魔就是安娜“创造”出的完美版马克,他可以给安娜她想要的占有和陪伴。

这证明安娜爱的人始终是马克,但真实的马克不能满足她的占有欲,于是她创造出恶魔。

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的恶魔如婴儿般脆弱,没有行动能力,只能待在床上,完全依赖安娜的照顾和供养,而它又能满足安娜的性需求,这暗合了安娜对马克的幻想。

而与之对应的是,可以推测幼儿园老师海伦,是马克根据安娜“创造”出来的理想妻子,换而言之,海伦是完美版的安娜,与安娜一样美,但比安娜善解人意。

注意,恶魔和海伦的眼睛都是绿色,这也暗示了他们的出处相同。

整部电影看似魔幻,实则在隐喻爱情中的占有欲和贪婪如何折磨两个人,即便他们真心相爱,依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不满足而心生芥蒂,互相伤害。

讽刺的是,最终留在世上的海伦和恶魔,都是夫妻创造出的对方的完美版本,而他们还未碰面,警报就已拉响……

《着魔》让我想起另一部表现爱情的电影《苦月亮》,两部电影都用残酷的手法将爱情剖析得鲜血淋漓。主题同样是,相爱却依然会互相伤害。

《着魔》可以说是阿佳妮的个人演技秀,其中最经典的一段:安娜来到教堂,仰头望着耶稣的雕像,发出压抑的呜咽声。

似乎想忏悔,又似乎在质问神为什么不救她,任由魔鬼侵占她的灵魂。

紧接着就是那段名垂影史的“癫狂表演”,安娜在地下通道中,突然像着魔般抽搐喊叫,浑身扭曲着发出哀嚎,这段表演也是阿佳妮个人情绪的真实宣泄。

癫狂的舞蹈之后,浓稠的血液混合着牛奶从她跪着的下体缓缓流出,这里象征的是流产,不过这流产并非真的婴孩,而是安娜信仰上的幻灭。

随后她自己也说流产的是“信仰”,至于这“信仰”隐喻的是什么,或许是与马克的爱情,又或许,要结合电影的故事背景。

《着魔》之所以成为经典,其实还有一层政治寓意在其中。

本片的背景是冷战时饱受分裂之苦的西德,而男主角马克是隶属于西德安全或情报部门的特工,女主角安娜曾经是偏执的芭蕾教师,她对学生严格到无情的训练方式,似乎在隐喻苏联极权主义对公民的压迫。

《着魔》被禁,或许也有某种政治原因。

总之,这部一黑到底的电影,几乎是靠阿佳妮的美貌和教科书式的演技撑起来的,尽管剧情魔幻,但你就是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脸上挪开1分钟。

撇开政治隐喻不谈,单纯从爱情的角度看《着魔》,你会理解为什么导演要选择阿佳妮这等美人来扮演一个癫狂的角色,他想表达的或许是: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极端的占有欲,变得贪婪丑陋,哪怕是绝色美人。

而这占有欲所滋生的东西,就是魔鬼。

*本文作者:RAMA

 5 ) 两德的隐喻

二十年多年前, 为了阿佳妮和萨姆尼尔, 买了这张碟. 结果紧张恶心到极点, 特别是阿佳妮在血肉恶形身下交媾中沉醉的呻吟"快了, 快了". 然后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 回头再想看看迷惑之处, 市面上就再也找不到了. 今天在BT站无意中看到这张碟, 又看了一遍, 其实蛮直接简单的, 对80年两德东欧的隐喻. 这是属于60/70出生的人的不愿记起的记忆, 而对于80后的人, 这一切都不存在.

之所以把这个冷门电影的一些个人观点写出来, 是想留下一点对那个精神和肉体双重强暴的时代的印象.

女主角的一体两个镜像, 黑发蓝眼 和 金发碧眼. 导演简直是大叫, 这就是 东德 和 西德; 被邪恶 强暴洗脑 的 东德. 激发碧眼的 的 西德 只能 吐槽 美国不关心自由, 看不到邪恶, 最后无助看着 孩子溺亡.

丈夫应该是家庭的保护者, 为金钱 (皮箱的大把钞票) 缺位, 无法理解无法沟通, 同床异梦;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成了禁锢和折磨, (女主作为芭蕾舞教师 为更高境界 面无表情施虐, 而 她手下惨叫的女孩 代表她自身) ; 宗教荒诞而无意义 (在耶稣十字架下的狂笑和疯狂, ...保护信仰...), 邪恶残暴是新神.

孩子bob是未来和希望, 在 疯狂的母亲 和 被邪恶替代的父亲, 留下的只有死亡;

德国人文传统 (海因里希 的性 和 精神分析, 天主教老妈) 只有虚幻而无实际意义的满足, 人没有意义, 只是虫豸饵食. 砸烂脑袋塞在马桶里是美国方式, 绑在火刑架上烧烤是欧洲玩法.

瘸腿 麻木自私 老欧洲荡妇margie, 无意保护孩子, 反而引诱丈夫, 最后也逃不过疯妻子一刀;

作为秩序的看护人是娘娘腔的同性恋, 东德人命如狗命 (柏林墙河流里的狗) .

最后的丧钟... 门外的新神, 门内金发碧眼的新皈依.. .. 战争与死亡

80年是苏联的顶点. 导演是波兰裔, 但是除了天主, 没谁在意波兰, 只好拿东德说事儿. 这个电影用血腥和恶心, 来刺激咒骂和祈求观众, 救救东欧. 导演的心情是疯狂绝望的.

欧洲佬抬抬眼皮弯弯嘴角 (给个奖杯), 美国佬表示不要恶心我, (在美国被封禁) .

不想再写了. 了解那个时代的人, 自然能理解. 这是为了遗忘这个电影的几句话.

 6 ) 写点实际的(无剧透)

1.不要去A站或B站找在线看,是删减版,是删减版,是删减版!
2.确实是战争隐喻的类型电影,但带着此先入为主的看法去观看本片的话必定是乏味的。
3.看完整高清版去“6V电影网”,→_→ http://www.6vhao.com/gq/2014-07-06/23495.html,要是广告的链接我吃屎。
4.小清新还是别看本片了,cult片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
5.阿佳妮拍完本片后坦言恨死了祖拉斯基。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短评

#3rd HIFF# 经典。大银幕上看真是太爽了……这尺度能过审也是惊人。没想到在茹瓦夫斯基这里克苏鲁既可以性爱化也可以政治化,架构在柏林墙边上的克苏鲁故事,加上结尾用声音和光来暗示的世界大战(核战争了?),实在是冷战相关文本里面必须被好好讨论一下的脉络。伊莎贝尔·阿佳妮这么折腾自己换一个戛纳凯撒双料影后还是实至名归。茹瓦夫斯基的运动镜头尤其是环移和横移实在是极有压迫力,准确又癫狂。

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阿佳妮那段地铁戏是我看过的最逼真的中邪表演……虽然全片可称道的地方不少,和第七章一样还是旋转楼梯时空跳接一人分饰多角这些元素……但叙事实在太晦涩混乱,还有不感兴趣的宗教元素,看到一半就已经快和她一样着魔了,以后再也不想碰这位先生的片……

6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阿佳妮你总是离魔鬼太近

8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真的 迷恋这个词很关键 这个片的经典地位 不需要再重复了 但我估计真心爱看的人不多 我觉得好多人 老说看什么血块僵尸的 但其实真正欧美的恐怖大类是这些 入魔一样 慢慢冷汗的 着魔片 真心是魔鬼邪恶无处不在 但无从发现 已经陷入其中了 看看圣经就知道 魔鬼撒旦也是灵体的 这是欧美中邪式的真正原因

10分钟前
  • Clash-Cash-Car
  • 力荐

不容易啊!全体演员只怕都被祖拉斯基折磨得脱了一层皮吧~~梁朝伟为了一代宗师练习咏春打断两次手臂算什么,人家阿佳妮差点自愿把脑袋割掉了更牛逼!虽然也看过不少阿佳妮不疯魔不成活的片儿了,但还是感觉这次是她最歇斯底里的一次。劫后余生,阿佳妮演了那么多次疯子还能存活至今,神经坚韧!

1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这种片一辈子看一部就够了~~

17分钟前
  • 红胡子椿三十郎
  • 力荐

好几处都把我看笑了,特像一个小孩儿在向上帝撒娇:“上帝,为了真相,飞叶子吃致幻蘑菇杀人我都尝试了,我抛弃了这些低阶把戏。看看我,此刻我疯癫了,我与异形交媾合体成魔了,难道我对爱的探索还不够吗?难道我顺应自己的本能还没达致超越吗?啊,请赏赐给我一块糖果吧!”

19分钟前
  • 托托
  • 还行

犀利,凛冽,毛骨悚然。结尾的那道白光啊,这简直是最佳末日电影。魔鬼降临世界,接下来就都是毁灭了

2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法语配音胶片版。阿佳妮女神般的容貌与歇斯底里的疯狂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那段体力、演技、嗓音三者狂飙的声嘶力竭癫狂长镜头,让人瞠目结舌,极为震撼难忘,大银幕效果炸裂,整个影厅为止屏息颤抖!天使与恶魔一体,信仰与欢愉共存。也许我不能理解其中缘由,但我已被征服

2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柏林墙边,西德特工的妻子恋上芭蕾舞教师,不可控的几率取代了信仰,纠结心灵使身体里异化出上古邪神,人妻从此不食人间烟火,专心培育畸变胚胎。西德特工在嫉妒与仇恨中丢失自我,步步为营的罪案最终为迷乱众生带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隐喻,异变情色,癫狂爆浆,波兰导演祖拉斯基的又一神作

2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穿着紧身蓝裙子的她,因为已经怀上了怪物的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她在无人的甬道里痉挛抽搐,甩头发,甩购物袋,鸡蛋和牛奶都溅爆在墙上。她在这些色彩和污浊中抽搐发抖,犹如被上紧发条的玩偶,最后,从双腿间流出的鲜血和地上墙上的牛奶鸡蛋混合成粘稠的液体,触目惊心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我要造出一个我的你,让你永远留在我身边

31分钟前
  • 惑星国王
  • 力荐

“从我身体流走的是信仰,而留下的是欢愉” 我靠,你们一定不信,这就是我爱的电影!

3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不疯魔,不成活,跪了,阿佳妮的表演真癫狂。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挑战生理极限,癫狂得让人有点犯恶心。不过美成阿佳妮这个样子是让人服气的,被她蛊惑杀人埋尸什么的感觉都肥肠科学

3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B-】越看到后面越不喜欢,麻烦各位不要再去解读这片的隐喻和内涵了,因为这个三流b级片般的烂剧本根本就没内涵,还谈爱呢?这片有个屁的爱。导演极致夸张的镜头语言和阿佳妮的表演就是这部电影的所有意义,然并卵,依旧只是个言之无物的花架子罢了

44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可引起深度不适的经典之作,导演更像魔王,开发出了演员深埋心底的黑暗面,阿佳妮歇斯底里的独角戏堪称震撼,身体反张、撕心裂肺的惨嚎、癫狂到底的表演,传达出一股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致敬女神,可以想象事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出这状态

45分钟前
  • Tina
  • 力荐

3.5 几场戏摆的不错。不够好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人物的凝视,而这种”凝视感”的缺失不完全是运动镜头的滥用导致的。阿佳妮在地下通道的那场戏我配合着潘玮柏的《快乐崇拜》看了一遍,现在更没法直视这个片了噗哈哈。

47分钟前
  • 喂饭
  • 较差

波兰鬼才祖拉斯基代表作,阿佳妮凭此片与同年的[四重奏]加冕戛纳与凯撒双影后。①看过的最佳恐怖片之一,刷新三观的震撼;②阿佳妮分饰两角,纯洁善良vs偏执癫狂,自残,摆弄双手,凝望耶稣像的呻吟,地下通道的歇斯底里,堪称影史最疯魔表演之一;③毛骨悚然的配乐;④结尾的警报和炮声,政治隐喻。(9.5/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葛饰北斋的《章鱼与海女》是日本浮世绘给欧洲文艺印刻最深的一记,如果设想一种跟怪兽交媾的情境,章鱼怪紧密的缠绵和黏滑一定会是欲望交织令人窒息的极致,有人用作画为自己大胆的性幻想定格,也会有人用影像来还原性幻想。所以,与其说是一部恐怖片,以凶杀、结党、血腥为核心,更接近一部文艺片,将荷尔蒙构陷的魔怔,爱的占有欲,被情感所操纵的理智的丧失,甚至正常秩序中所需要的对生命的尊重的不屑一顾,都被忠实地放大。爱情中令人疯狂的部分,被一击即中的不可言说的一刹那,纵情纵欲如洪水泛滥的不可抵挡,谵妄、矫饰、歇斯底里,都被阿佳妮在镜头里赤裸,残酷地呈现,而信仰、普遍的价值,被极度的狂躁揉捏成一团,像是对怪物的凝视的同时被传染了一种没有来由的崇拜,崇拜的体系和正统精神生活迥然相异,将每一个凝视者倒逼于痛苦的边缘。

55分钟前
  • 茂树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