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

战争片大陆2019

主演:刘端端  邵兵  岳红  何润东  程媛媛  于滨  高强  

导演:高希希

播放地址

 剧照

八子 剧照 NO.1八子 剧照 NO.2八子 剧照 NO.3八子 剧照 NO.4八子 剧照 NO.5八子 剧照 NO.6八子 剧照 NO.13八子 剧照 NO.14八子 剧照 NO.15八子 剧照 NO.16八子 剧照 NO.17八子 剧照 NO.18八子 剧照 NO.19八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3 13:05

详细剧情

  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兄弟中的六人陆续牺牲,只剩下大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孩子满崽。满崽找到了大牛的部队,成了哥哥麾下的普通一兵,一场场艰苦战役的淬炼让新兵满崽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  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影片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千万人民群众投入到支援革命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那个残酷年代的缩影,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难以割舍的情感凝聚于影片之中,共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乐章。

 长篇影评

 1 ) 说好的主旋律呢?

战争场面不错,可惜剧情混乱,这么好的题材拍砸了,很多剧情硬伤只能用台词生硬的接过。

比如,满崽去搬救兵,跳水后情节戛然而止,后来神兵天降摧毁炮兵阵地;满崽最后炸桥那段,一个新兵忽然重机枪玩的贼溜,观众相当纳闷,好在最后大牛问了一句,你怎么会这玩意儿?满崽说,我偷学的!周围有观众笑了;

开篇没有交代大背景,红军敢玩阵地战,了解党史的人才会知道这是发生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事情;其他的机枪击落飞机,主角中枪没事一般,这些不合理的就更多了;本应作为重点的八子处理上,开头就只剩大哥和小弟,母子情深和母亲的深明大义全靠几个闪回镜头,和母亲在电脑合成的大树下张望的镜头来表现,没有刻入人心;

整部片子都是战争戏,大部队被隐藏的炮兵阵地蹂躏,风语者的开头有木有?敌军蜂拥而至的场景明显有钢锯岭的影子,最后一个排干一个炮兵营,能找到兄弟连中袭击布里克地区德军炮火阵地的痕迹,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是大场面了,观众以为结束了,结果后面还有一场大戏;最后的最后,一群人要炸毁吊桥,我想起了绣春刀修罗战场,雷佳音和张震最后也是要毁掉吊桥,以防止追兵。

片子的工业制作水准不错,只是情节太乱了,主旋律在哪里呢?

 2 ) 一部精致的战争片

这部片子不失为一部很精致的电影,由于年代久远,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段历史了解的局限,才会出现这么多的疑问,战斗中出现的武器都符合反围剿时,国共双方使用的武器,冲锋枪那时候被苏区的群众称为“花机关”,是德国设计的P18冲锋枪,几百斤的野猪在赣南山区也是很多见的,并且七十年代赣南山区都还有华南虎。红军在宜黄,在兴国都曾经用机枪击落过国民党的飞机,红军在攻打赣州城、攻打地主武装占据的土围中广泛采用了坑道作业来摧毁城墙,《八子》在片中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红军在反围剿中的残酷与艰辛战斗场面,并作为本片的主线,以此来反映赣南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处的巨大牺牲与贡献,电影的片幅有限,更多地是采用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来压缩时空,电影没有延续传统革命题材中老套的模式,战场中刻不容情,没有时间让你抱着战友、亲人痛哭,生与死都在瞬间,这是《八子》中最大的突破——真实!

 3 ) 神化英雄本质上就是在侮辱英雄:一部主旨不明确、立场有问题、毫无进步的主旋律电影

我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并不在于我对红军题材电影有偏见,而是这部电影的呈现方式让我很不安和很烦躁。 对于这样一部只是特效有提升、剧本内容一如既往的拍得极度尴尬的主旋律电影,我很遗憾我曾经对它抱有过高期待以及在上映第一天上午就到很远的有排片电影院来观看。 首先说红军主题表现失实的几个问题: 一是我上映前最大的期待,就是说清楚为何老杨家八个孩子都要参加红军的问题。很遗憾,开始没多久,老大杨大牛自问自答老八满崽哥为啥要当兵时回答说“还不是为了让你和妈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我就知道已经完了。一句极敷衍的“过上好日子”根本无法解释赣南闽西数十万烈士的前赴后继。我的理解是在农民被地主阶级剥削的阶级斗争的严苛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保卫自己的政权而战斗。

要是只是为了一句过上好日子,为什么一位伟大的母亲要把自己八个亲身骨肉都送到红军去?嫌人命不值钱,送去国民党军去吃饷、做地主家的狗腿子不能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这么多的母亲要把自己的所有孩子都送到红军、都送上前线,为什么即便遭遇屠村也不退缩,是因为这些人有比生命更加珍贵的东西值得他们一同捍卫,是因为他们有比血肉亲情更加伟大的力量支撑他们走向革命。

如果就这么肤浅地以自己家“过上好日子”来带过,无疑是没有经过审慎思考的,也会寒了革命烈士的心。没有这种与人民融为一体的感觉,就始终刻画不出真实饱满的红军形象。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最近很出名的湖北来凤县的老兵张富清老人、授衔后自愿回家务农的甘祖昌将军,他们革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吗?他们最后“过上好日子”了吗?简单来说,他们革命是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全天下的人民都要过上好日子,他们绝不是为一己私欲而革命,他们是愿意牺牲小我、牺牲一切的真正的革命英雄!

从现状到电影,对当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畏畏缩缩,只是单方面刻画白军或国民党政权多么残暴,是经不起稍微一点的推敲的,完全被束缚住手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以“剿匪”名义叫嚣中国革命正义性的人还能如此肆无忌惮。

二是对红军战斗场景的刻画。这部电影严格意义上还是战争片,几乎全是战斗场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这部电影里全部都是阵地战和绞肉机般的肉搏战,让我怀疑这战斗的背景是不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站在博古和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指挥思路上展开的战斗?电影里这么表现难道要弘扬这种打“正规”战争的战斗方式吗?这是在故意抹黑红军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的不是一味与力量比自己强大的军队死磕,靠的是灵活的战略战术,靠的是背靠大山、背靠人民的人民军队的智慧。即便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为了掩护大部队而阻击敌军也应该清晰地点明出来,总之应当有立场鲜明地反对这种阵地拉锯的战术,现在的表现是对红军战略战术和历史的不尊重。

红军某种意义上并不完全是正规军,从毛泽东《兴国调查》里可以看出很多指战员都是还会参加农耕的普通农民。红军要都是这么冲锋式、固守阵地式打仗,早就没了。这一点电影完全落入了一般战争片的窠臼,根本凸显不出红军的特殊性。红军成了一个背景而已,连题材都算不上。一味拍战争大场面,搞一些工业流水线化的特效敷衍,在荧幕上是展现不出来立体真实的红军形象的。

另一个问题是装备问题。红军直到长征时才平均三人一支枪,总共八万多人才两三百挺重机关枪,平均每挺重机枪四百多发子弹,全速猛突的话基本一两分钟就没有了,但就剧中这样一个排却有一支马克沁的重机枪,更不要说还装备有多挺轻机枪、冲锋枪,枪支弹药一直充足,新兵临时上战场都能分到新枪等等,经历战地转移、炸毁炮兵营后撤退到炸桥的时候还能带着这挺重机枪,这类电影在红军装备问题上永远都不反思,永远都不改!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到底如何呈现?

三是个人英雄主义问题。从一个排打常规阵地战数日,还能冲锋、炸碉堡、近战,最后甚至单挑炮兵营、炸桥等,我寻思这么多中弹镜头这三十多人(红军一个排能不能满编三十多人也是问题)这么抗打吗?一晚上一个士兵能挖出地道炸山顶的炮兵营弹药库,一个新兵能用刀击杀围攻他的一个班敌军、中弹坠崖后还能去炸炮兵阵地,这难道是尊重史实吗?这已经超出了艺术创作的范畴。请注意,神化角色本质上就是在侮辱角色,神化英雄本质上就是在侮辱英雄,英雄不是刀枪不入、无所畏惧的神,我没看到那种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质朴的英雄气概。

四是队伍组织问题。红军的排长是和队伍战斗在一起的,不是有些镜头里坐在战壕的长官位置的,此外队伍里有战士打架其他人在喝彩,这是在弘扬歌颂还是在黑?红军党支部建在连上,班里就有党小组,排上都会有负责政工的同志,难道在电影里的政工就教育出这样官兵不一致、关系紧张会看笑话的红军战士?

问题太多,这方面先说这四个。

在电影方面的问题说几个:

一是主旨不明确,还是为了渲染那种兄弟战场分离的悲情,为悲情而悲情,为歌颂而歌颂,正如前面所说根本没说明白为何而战,这一点只要一对比《拯救大兵瑞恩》就知道,这部电影连故事和主旨都没说清楚,只剩下苍白的、不切实的颂扬,同样是说一家子孩子都去当兵只剩一两个的问题,瑞恩这部电影至少传达出明确的价值观,这是《八子》根本没有显著特色的一个严重问题。若是提个刁钻的角度,瑞恩电影八人小队专门去救最后一个孩子瑞恩,《八子》里面倒好,一家八个人已经牺牲了六个人,最后两个人还要顶在掩护大部队撤退的最容易牺牲的最前线,要是有人钻这个牛角尖,是不是又要说红军的人性化程度还不如美军?就靠这种强行捏在一起的冲突(激烈的战场、兄弟在一起战斗),编得越多漏洞越多,强行把舆论阵地拱手让人!愤恨!

二是人物刻画单薄,除了有老八满崽最初的畏战之外,根本看不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除了那个年龄稍大的中年士兵有偶尔一两个情节比较闪光外,没有看到发自内心的人物描摹。至于老大和老八的形象陡然神化也是令人很疏离。

三是台词设计,很多时候都是站在编剧和导演自己的理解和主观立场上,完全没有置身于红军的背景之中,在加上人物刻画薄弱,这会让观众完全融入不进去故事的体系里去。如果不仔细推敲可能还会为这种牺牲动情,但仔细推敲后就容易产生更大的怀疑,到最后故事都没有讲好。

四是电影鞣杂的东西太多,什么都想来一点,导致剧情很乏味,战斗场景之间彼此没有一个主线来牵连,看的时候只是直观一场接着一场;爱情、亲情,山歌、战场常识也是明显感觉根本没有用心去重整,夹杂得粗糙且随意。更不要说极度夸张和不写实的杀野猪情节。

电影方面暂时想到的是这四点。

主旋律电影要怎么拍?要是没有打动人的朴素的、真诚的、平易近人的感情流露,只是为了塑造高大上的形象而塑造,本身就已经正在逐渐毁掉这个题材。自己把自己束缚住,最后只能路越走越歪。

一句简简单单的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就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这说明尊重过往的真实的历史、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是完全可以打动观众的。创作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扎进人民里、扎进历史里,发掘真正的力量和共情,以量贩式的粗糙思路搞主旋律是极其不负责任、极其挥霍积累的历史财富的事情。

我相信观众群体一定会为还有瑕疵的真情、真实、真诚买单,但也一定会唾弃肆无忌惮的糟蹋。

 4 ) 看,那片红土地上,挥舞着八条红肚兜

现在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人,不知道以前发生的事,可它确实真实的存在着。

电影《八子》是根据江西赣南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以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八子参军”为原型。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百姓难以温饱,而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民众疾苦于不顾,对中央苏区发起了疯狂的第五次反围剿的背景下,讲诉了一个平凡的母亲相继将八个孩子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用生命为这片红土地铸造一扇铁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导演高希希不仅是拍摄战争题材的一把好手,从《毛泽东》《历史的天空》等到《幸福像花儿一样》,由高导执导的多部战争军事影视作品都深受观众喜爱,获奖无数;而且,高希希作为江西土生土长的导演,对这一片土地更有超乎常人的感情。

这部影片没有太多特效与震撼,有的只是尽可能的真实,带我们去看见我们能想到的艰难,和去想象我们还未曾想到的困苦。就如导演高希希所说,战争类型的电影就没有容易的拍摄,疼就真疼,冷就真冷,害怕就是真的害怕,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地还原了历史,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在战争的轰炸下万千家庭支离破碎只为守住那一寸净土。

影片很简单也很纯粹,想表达的东西却温暖人心,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一群普通农民,相互依偎,前赴后继为国家利益和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

“哥,拉我一把,我想回家,我想妈”,在那炮火连天,火光四射的战场上,一道微弱的呼喊声轻轻响起,淹没其中,就那么一秒,生死两茫茫。杨大牛落寞的坐在山丘上,手里紧紧的拿着那块红色的肚兜,手臂上又多出了一道血淋淋的伤痕,而这已经是第六条了。战争使人冷酷却又无奈,生命明明就在眼前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抓在手里,就那么轻易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活着,算咱命大,死了,英雄”,这句话是观影的我们永远没办法感同身受的。在那个年代的战争中,生命并不属于自己,流血受伤不过是家常便饭,死亡和明天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生命的逝去于战争而言,就如天空中的流星,一晃而过,再一眨眼,恍如不曾存在一般。

影片中有一个情景尤为深刻,在满崽第一次经历战争时,前一秒身旁的战友还在安慰他说:“子弹这个东西谁害怕就找谁”,下一秒,他便直愣愣地倒了下去,而满崽也被吓晕倒地。那一刻满崽是害怕的,想要退缩的,可最终他的内心战胜了恐惧,却被大哥杨大牛误解为逃兵,甚至想要直接枪毙了他。

这是战场不是儿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这一刻的杨大牛不是满崽的哥哥,是一个排长,更是一位战士;战场中没有长兄之情,有的只是责任,纪律,以及保家卫国之心,甘愿为此失去自我,拼尽一切。

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更好的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最后一刻。前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后是宁静安详的家乡,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空中飘扬着八条红色的肚兜,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战争其实只是这部戏的外壳,在更大角度上它讲述的是兄弟、母子之间真挚感人的爱,是我们内心都需要的那种温暖”。影片采用的是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三线并叙的结构来讲诉这个故事,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却交织着催人泪下的情感线,将红土地上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往事真实再现。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红色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看完电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完全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却更应该记住的是,今天和平的生活,是先烈们用破碎的家庭,一生的时间以及伟大的生命拼打出来的,铭记历史,维护珍惜现在祥和的生存环境,因为那是先烈们做梦也想要的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影片已被国家电影局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被更多的人观看,以此来纪念英勇逝去的先烈们。

 5 ) 八子:有好故事,无好导演

终于抽空看了《八子》。之所以这么久没有看,一是忙,二是排片少。抱着满满的期待走进影院,带着些许失望出来,这就是观影后的感受。它的精彩,全在这个真实的故事;导演讲故事的能力,浪费了这个好故事。

如果要打分,应该是6.5或者7分,不能再高。

其实,从一开始,听说这个题材之后,首先是欣喜。但知道导演是高希希,就忧上心头。不管媒体如何夸他,《新三国》的水准我实在不敢恭维。后来评分出来,分数不低,又提升了期待,但最终还是失望。

1、为什么去看八子

我那一场,影厅里一共八个观众。其中三个老人,年纪七十往上。革命题材的电影,老人家喜欢看,很好理解。但我个人而言,是因为对红军和那段历史感兴趣。

二十多岁,刚上大学的时候,也和许多人一样,觉得当下这社会的许多黑暗和不公,都可以归结为“一”。这“一”的源头,当然是邪恶的,非正义的党。

后来看的东西多了,渐渐发现自己粉的国民党,逻辑上说不通。比如,为什么民国时候那么美好,还有这么多人反对,而且一呼百应?为什么国民党百万重兵,也打不垮装备比差他们几十倍的红军?为什么解放战争三年,几百万国军就一败涂地,只能虎踞宝岛?

事实上讲不通。粉饰的故事,早晚露出真面目。

后来看了王树增的《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看了步平、柴维木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怕偏颇,又看了日本人写的《华北治安战》,把这二十几年的历史,了解了个大概,渐渐理顺了其中逻辑:事实清楚,结果清楚,没有特别矛盾之处。因为读这些,对毛感兴趣,看了《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等文章,觉得有些通透了。

简单来说就是,咱初中高中历史课本上学的,的确皆为事实。框架性的事实。

只有这样的事实,才能造就这样的历史和今天。很多人对今日社会有许多不满,但枉顾历史事实而去歌颂一个腐朽堕落的国民党及其政府,更不可取。果粉的荒唐可笑,已是公认。他们的问题就在于,拿不出有力的事实和成果来证明自己更观点,证明国民党的正义性。

从那以后,我对这支在贫穷落后地方发展起来的,在血与火中锤炼而成,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对这支以后变作了八路军、解放军,在抗日时深入敌后,在上甘岭和美军对垒时丝毫不落下风,在灾难中——唐山大地震、九八洪灾、汶川大地震时冲在最前面的人民子弟兵充满了敬意和好奇。不断地去了解它的故事,成为兴趣所在。

前一阵子,刚刚看完了张桐主演的《绝命后卫师》,讲的是红军长征时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6000余官兵,为阻击敌人,全部壮烈牺牲的故事。

程翠林、蔡中、苏达清、吕肯中、彭竹峰……以及更多没有留下来的名字,到今日当然少有人知,他们的故事也少有人提及。因为他们至死也没有机会留下一张如张灵甫那样帅气逼人的照片,吸不了“粉”。

还有,三十四师的师长陈树湘被俘之后,从伤口扯出肠子自杀,令灵魂震动。

没有拥有如此决心、勇气的军队,红军不可能凭着区区数万人,阻挡数倍于己的敌人;不可能造就长津湖冻死也不暴露的军队;不可能造就驾驶战斗机与美军飞机碰撞的王伟烈士;不可能造就汶川地震时视死如归,无畏一跃的伞兵。

信仰、文化、灵魂,造就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因此,能有一部从底层士兵角度讲述这支军队故事的电影,当然不能错过。

杨家八子,全部牺牲,壮怀激烈。能够相比的,也许只有虚构的杨家将了。只可惜这个好故事,高希希并没有讲好。

2、电影不是电视剧

因为迟到了几分钟,进电影院时已经到了满崽与野猪肉搏的那段。与此同时,他哥大牛正在进行一场小规模的阻击战,他五哥中炮而死。随后,满崽和大牛兄弟相见,紧接着便是三场战斗,阻击战、袭击敌人炮兵营之战和炸桥之战。一颗又一颗炮弹在荧幕上爆炸,声音震得身子跟着颤动,但心却有点儿不耐烦。

有太多片段,太儿戏、太不严谨,让人分分钟出戏。

比如派满崽去团部报信那一段。四个战士同行,被敌军发现,一个战士在溪里被击中了,后面追兵很多很近,满崽回头要拉着一起走,任怎么呼呵他快走都没有用。这样的桥段,出现在电视剧里面都显得让人尴尬,更何况节奏紧张的电影里面。

之后,他被包围,居然用刀杀了多人,被击中后跌落水潭——这样的毫无创造能力的故事巧合,不知道是不是从武侠剧里面学来的。

更荒唐的是,被击中跌落水潭之后,满崽还能去报了信,还能再回来,独自一人炸了敌人第二个炮兵阵地。怎么做到的,电影没有交代。估计也没法交代。这边他哥几十号人,废了多大牺牲才搞掉第一个。他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搞掉了第二个?

比如,第一次阻击战,满崽看见了敌人的机枪手和指挥官,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和对方指挥官肉搏在一起。机枪作为火力压制,又不是步兵冲在前面,而且弹如雨下,怎么可能一个冲锋就到跟前?而后满崽和敌人肉搏,眼见不支,神枪手大山一枪毙敌。下一秒,大山却被炮轰而死。这一点同样难说合逻辑,在敌我双方近距离缠斗情况下,敌人还在炮击,简直就是断箭行动。国军再怎样也至于如此。

这样的细节,要挖,还有很多。可以说,在故事上有如此漏洞,实在不该。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高希希把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感觉。这简直是灾难!

电影从头到尾炮声隆隆,但几场战斗,看下来差不多。战斗间隙,各种尬聊,对剧情推进和人物塑造毫无帮助。正如有评论写到:“影片中的人物刻画也显得单薄,没有能真正立得住的鲜活人物,观众看不到发自内心的角色描摹,满崽和杨大牛的形象陡然神化让人感觉很疏离,只是为了塑造高大上的形象而塑造。”

这恐怕是主旋律电影、电视剧的通病。如果钢铁侠完美无瑕,那他也就没有什么魅力。

最近在看一本教人如何做广告的书,美国人吉姆·西诺雷利的《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里面有这样一些话:“如同故事的主题,作为品牌最好留给别人去诠释,而非自己来解释。解释得越多,品牌影响就越容易被忽视,甚至更糟糕,引起反感。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人喜欢被别人告知应该如何去思考”“说服我们应该用某种方式思考和感受,就如同喜剧演员直接说出他的笑话为什么可笑”“值得信赖的人从来不会告诉你他是值得信赖的”。

我想,电影也一样,本质应该是讲好一个故事,而不是去讲一个道理。那些拼命想讲道理的电影基本都失败了。《八子》就是这样一部失败电影。

相比同档期的《蜘蛛侠·英雄远征》,《八子》的故事性,相差天远。好莱坞把一个简单的英雄成长的故事,也能讲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这值得好好研究学习。

所以我说《八子》是有好故事,无好导演。这故事没有讲好,想表达的道理、情怀,也就没有了根据。

3、八子和八佰之争

这一部分算是题外的话了,但我觉得十分重要,比电影本身更加重要。关于《八佰》的争论必然会波及《八子》,看似是历史题材的不同,实际是观念的鸿沟。

许多人说“内战不看”“自己人打自己人有什么好看”,以此来看低《八子》。这个观点当然十分可笑。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作为口号提出,有其历史背景,而且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地实现。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开宗明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那个视你为奴隶、牲口,任意打骂你的人,是敌人还是朋友?那个骑在你脖子上拉屎撒尿的人,是敌人还是朋友?那个抢了你老婆,奸了你姐妹的人,是敌人还是朋友?那个杀了你全家和家族数十口人的人,是敌人还是朋友?

如果“白狗子”是自己人的话,那么怎么解释2017年9月在灌阳县酒海井内发现的那20多具红军遗骸?要知道,他们之中最小的,被杀害的时候只有15岁。

当然,后面大家一起抗日,勉强算得上自己人。但是这个自己人未免手有点儿狠。7000多新四军在皖南没有死于日本人之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不知道历史课本上有没有学过这一段?

针对此事,周恩来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不正是在说“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吗?可是最先下黑手的是谁呢?再往前追溯,最先举起屠刀的是谁呢?

这就像,别人要杀你,你还击了,顺手还把对方打残了,然后围观群众突然跳出来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残忍呢?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啊!

毛说,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很显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所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看今日之湾湾,一切还不明显么?区区一个省都不能管理好的一群人,有什么资格管理国家?其堕落如此,真朽木不可雕也。

4、八佰为什么挂了

再说《八佰》这电影,因为已经撤档,具体怎样的故事现在难以知道。但就透露的大概来看至少有两点不合适:1,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不合适;2、以添油加醋的细节来美化一场失败的战斗,不合适。

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掰细了说。

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百度百科和网上的资料足够详细。按照事实来说,恐怕难以和壮烈挂上钩,只能是一场失败的战役的一个荒唐的收尾,400多位国军战士不过是毫不起眼的炮灰罢了。

70万国军苦战3个月,牺牲了30万,上海还是失守了。最后留下一个营,背靠租界,打一场仗给英美看,这就是战事的起因。日军不能使用重武器,也没有费力进攻——因为这毫无意义。战士们奋战四天四夜,打死日军200余人,后接到命令退入租界。在租界被缴枪,羁留在孤军营。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被汪伪杀害。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拘禁全体官兵,分散看管,有些人甚至被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做苦力,客死他乡。

这样一个故事,是丧气的,恐怕也难以彰显出国军抗日的英雄壮烈。但添油加醋、涂脂抹粉地美化,至历史事实而不顾,迎合某些人的扭曲的感情,恐怕更不合适。

更别提管虎导演在微博上发的那条和秦汉合影,夸奖孙元良的那条微博了。虽然他讲的都是事实,但恶心就恶心在这一点。他只说了是孙元良下令守四行仓库,却只字不提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了这个命令以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电影是不是这样,以一个点的闪亮,来掩盖全体的黑暗呢?现在不得而知。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具欺骗性。做广告和做新闻的人,都十分清楚。

抗日战争牺牲的人当然都是英雄,但是别有用心,虚构事实来美化历史的错误,不合适。

5、电影其实很可怕

导演娄烨说,不要害怕电影!电影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重要。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体因为电影而感到恐惧,那绝对不是因为电影太强,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太脆弱了。

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对。

记得当时看到这句话的第一眼,我想到的就是,电影其实很可怕。电影、电视剧是目前最普及的宣传方式,讲许多故事、塑造许多人物、表达不同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就是政治观。为什么我们一提到红军、八路军,想到的就是神剧?手撕鬼子?这难不倒不是电影特别是电视剧的功劳?不是来自港台的导演们的功劳?错误的故事、错误的形象,不断重复表达错误的价值观,久了就深入人心了。

如果是站在复辟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的价值观的表达呢?这恐怕就不止这么简单了。

电影如果不可怕,那报纸文章也就没什么可怕了。但这不是事实。

许多导演,是脱离群众和生活的,他们拍了一些看起来很难懂的电影,但其实内心里并没有看得起谁,他们想表达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里,这些人在一起自娱自乐、互吹互捧、资本主导,根本无法拥有什么大的影响力。

这说到底,只是一种价值观表达罢了。

当他们自己的价值观碰到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轻轻一下就碎了的时候,他们立刻就戏精上身了一般,表演强权打压的戏码。

李公仆、闻一多惨死街头,可是他们还在拍电影和发表高见啊,他们的电影也还在不断地上映啊。你看,现实并没有如他们说的那么糟糕。

当《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票房一路飘红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跳出来阴阳怪气喋喋不休,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已经破产了,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们难以接受这一点。

但想要反抗,他们也没有勇气,也没有人支持他们。

历来资本家不都这样的么?让我们翻开历史书,上面赫然写着: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

最后,以一首词收个尾: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6 ) 失望至极

我是看了人民日报的文章才去看的电影,真的是太让人失望了。

我认为八子这个真实事迹最大的泪点在于,老杨家送大儿二儿上战场,和抱着孙子的大儿媳得到了噩耗后又坚持送剩下的几个儿子上战场,老三是新婚第一天上的战场,最后只剩下老七老八的时候,还不愿意让儿子回来,邓小平特许老七老八回家,老七老八接到命令第二天阵亡,老杨家没想到最终所有的儿子都没能回来,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

而这个影片一开场就死的只剩下老大和老八了,首先就和事实不符,其次就是全程看着这哥俩在战场上耍帅,咱也不敢问为啥红军富的人手一把新枪,人人都有军装,更不敢问为啥一个排就敢上炮阵地送死,百炮齐鸣后居然还能正常交流,耳朵也不失聪,身体平衡也没出问题,说话都不会变声。

全排没有医护人员,而最后老大炸炮阵地受的伤居然不治而愈,请问他是重新读档了么?每个兵身上的刀还都是清一色的军刺,装备之优良让我惊叹!从头到尾只有排长不停的耍官威,党小组恐怕是被就着红薯吃了吧?挖盗洞的时候,那么松软的泥土,请问是如何做到上面的炮台掩体不下陷的呢?当敌军全部失聪了么?大半夜的挖洞听不到声音么?如果说是因为挖的深,那请问那么深炸药能发挥多大威力?以及挖出去的土呢?拿去女娲造人了么?

还有,全村的人都被敌军杀了,只有少数几个下地干活的躲过一劫,请问是死的那些老少爷们在家偷懒不干活么?还是说敌军全是富家二少爷,不知道老百姓要下地干活,所以才留下几个活口?

以及狙击点的选择,已经无力吐槽,建议导演能去补补课再拍戏。

全程没有老杨什么事,如果不是提前了解背景故事,我可能要怀疑老杨八岁那年就不在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失望透顶!

 短评

这电影真的能恶心到有品位的电影观众,也依旧能愚弄弱智猫眼观众。

7分钟前
  • Richard Wang
  • 很差

一星半。整个故事围绕的其实只有八子中的两位,不懂为什么要叫八子;这是一部开场半小时我都没弄明白主角所属部队势力的电影;对于战友情和母子情刻画的严重缺失导致后半段的煽情味同嚼蜡,甚至有几分可笑;何润东演了一个一场战斗都没活下来的“神枪手”;无尽弹药,随时出没的敌军,以及永远可以比别人撑得久一点但还是会牺牲的主角。野猪特效半颗星(虽然我不知道这场戏和紧跟着的战场戏有什么关联..),爆炸场面勉强可以,半颗星,以及对我而言的全片最大亮点--片尾曲还是好听的,半颗星。嗯,就这样吧。

12分钟前
  • Great Lantern
  • 很差

舔之前能不能先刷一下牙?技巧学不会不怪你,态度不好就是你不对了!

14分钟前
  • RUthe0ne
  • 很差

导演不觉得羞愧吗?花了这么多钱拍出这种没智商的片子。浪费人民的情感和好题材,连我父亲这种老党员都说不好看。

17分钟前
  • RESEA
  • 很差

锤子打鸡

18分钟前
  • von
  • 很差

实验 质感看起来还不错,但又是动不动就大爆炸、一颗手榴弹能把人炸飞,还冲锋枪对射,火力都那么猛,后来打日本还那么费劲?真情不是没有,渲染有些过度。

19分钟前
  • Crazy Ivan
  • 还行

老套的剧情,毫无新意的影片节奏。这是一部一开始就猜到结局但是不会给你任何惊喜的电影。主演也没看懂发生了什么,就从小白到英雄。英雄这么简单吗……给两分,一分给音效,一分给画面。不过最后妈妈呼唤的镜头,让我觉得是地摊2块钱的碟片。

22分钟前
  • 短腿钱多多
  • 较差

主旋律电影,战争场面的确不错,尤其是一些残肢断臂的镜头还是相当写实的。至于其他吗?就不多讲了!

25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剧情基本靠凑,煽情缺乏根基,道具随心所欲,特效值得一星

30分钟前
  • 烈日独唱团
  • 很差

三星半吧,邵兵和老战友都演的不错,何润东比较惊喜,虽然镜头不多居然没怎么出戏。男主我看来选角有点失败,顶着一张三十多岁的脸,人人都在说他只是个孩子emmm,频繁出戏,长相也不行,下巴过尖不是我心里能带入的小红军形象啊😥我喜欢潘冬子那样虎头虎脑的。整体剧情还是比较紧凑的,结尾很感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32分钟前
  • 藤藤子长发及腰
  • 推荐

故事情节交代不清不楚,全程枪林弹雨制造场面,看了四十分钟,看不下去了……没等到何润东出场。

36分钟前
  • 陈先生
  • 很差

送上了什么战场?内战?跟国军兄弟打?

40分钟前
  • 理想蔚藍
  • 很差

7月1日建党节支部组织去影院看的,剧情没头没尾的,也没有交代就直接各种狂轰乱炸,超响的音效和成堆的慢镜头叠起来的一部主旋律片子,非常直接,剧情基本都猜得到。一星给辛苦的演员们,从头到尾全身就没干净过。邵兵还是很好看。

41分钟前
  • 快乐冠军雪梨
  • 较差

总感觉节奏很奇怪,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描写的太具体,反而该注意的细节却没有把控到位导致剧情显得不太连贯。虽然一直在描写亲情和战争,但整部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却是空的,结尾还强行催泪...以《八子参军》的故事为原型却只登场三人,总感觉和片名不符。电影就是讲故事,但这讲得也太过简单、平淡,我没有捕捉到任何亮点。或许这个故事本不应该属于荧幕,如果用电视剧来呈现可能会更加饱满。

45分钟前
  • 陈焕
  • 还行

就是一直在炸,炸,炸……而且我不懂满崽上来就和野猪PK是个什么意思?我就记得有一段挺感慨。因为是讲的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基本都是农民,国民党都贼有钱。这边红军就数,爆了18次了。一个红军感慨:“什么时候咱们也能打的这么富裕啊?”,排长说:“会的。”

49分钟前
  • 压寨夫人
  • 还行

不是一般的差,本来是想看《八佰》的,差不多同期竟然还有名字那么像的战争片。从头到尾都是阵地对攻,没啥变化,也没太多交代,高导你在打游戏吗?没啥情节,就靠几个回忆的镜头。装备也是大漏洞,30年代的反围剿,竟然呈现二战欧洲战场差不多的装备,像某篇影评所言,红军这样正面突突突的话,早就没了,完全不顾史实。开头熊一般巨型野猪,得好几百斤,压都把你压死啦,还能给你抓住獠牙?4/10分

52分钟前
  • 映像人生
  • 较差

他们只给你们看他们想让你们看的东西

55分钟前
  • 轻风
  • 还行

没有背景介绍,没有故事线,上来就是干。队友可以死,发型不会乱。我方各个英勇以一挡五,敌人狂轰乱炸枪法不精。最牛逼就是这背景墙可以做的逼真一点吗?主旋律都做不好的舔狗电影。

58分钟前
  • ALLSELF_
  • 很差

八个顶八百个?

1小时前
  • 苍穹的幻想
  • 很差

蹭热度,蹭蹭不进去是吗?

1小时前
  • 学冥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