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

爱情片大陆2018

主演:周迅,秦昊,杜江,张子枫,邓恩熙,边天扬,吴彦姝,谭卓,胡歌,胡昌霖,李春明,穆龙,刘靖宇,高炳然,白素娟,刘思博,常海波,李勇,刘笑语,赵芙丽,建圳,郭德诚,王靖宇,孙萍,李泽宇,仇硕康,艺涵,李昊芳,王子璇,王远达,于建波,张俊宇

导演:岩井俊二

 剧照

你好,之华 剧照 NO.1你好,之华 剧照 NO.2你好,之华 剧照 NO.3你好,之华 剧照 NO.4你好,之华 剧照 NO.5你好,之华 剧照 NO.6你好,之华 剧照 NO.13你好,之华 剧照 NO.14你好,之华 剧照 NO.15你好,之华 剧照 NO.16你好,之华 剧照 NO.17你好,之华 剧照 NO.18你好,之华 剧照 NO.19你好,之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01 05:04

详细剧情

  生死离别,红颜薄命。告别了命途乖离的姐姐,袁之华(周迅 饰)带着些许落寞的心情和丈夫以及姐姐的儿子晨晨踏上归途。临走的时候,她从外甥女睦睦(邓恩熙 饰)手中接过一封邀请函,这是姐姐袁之南初中同学会的邀请。在久别重逢的老友欢聚环境中,被众人当作之南的之华无法坦然道出姐姐去世的事实。她选择先行离去,途中却又与姐妹俩的旧相识尹川(秦昊 饰)重逢。在此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重温青葱时代的记忆。与此同时,待在老家的睦睦和之华的女儿飒然(张子枫 饰)接到了尹川的来信,出于对母亲过往的好奇,她们以稚嫩的笔触写了回信。  喧嚣匆忙的电子时代,两代人分出三地,重绘他们逝去的岁月人生……

 长篇影评

 1 ) 岩井俊二拍《情书》的遗憾,用这部新片弥补了

《你好,之华》,

是岩井俊二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

由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主演。

这是一个关于有情人错过30年再相遇的故事,

上映之前,

就已经获得2018年三项金马奖提名,

被称为2018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

1995年,岩井俊二拍摄的《情书》,

成为初恋纯爱片的经典,

时隔23年,

再次拍摄一个有关信件传情的故事,

他想借此弥补当年拍摄中的一些遗憾。

周迅演唱主题曲《样子》

影片借由周迅的歌声说出,

“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

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自述 岩井俊二 编辑 张锐嘉

我的妈妈在中国大连出生,所以我对中国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感。这次,我回到母亲的出生地,拍了我的第一部华语片,《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讲了一个关于错过和再相遇的故事。

周迅饰演的主人公之华,替刚去世的姐姐之南参加了30周年初中同学会,却意外邂逅了中学时期爱慕的男同学——秦昊饰演的尹川。

尹川喜欢了之南30年,却始终没能在一起,而之华现在也已有了幸福的家庭。

尹川和之华机缘巧合下开始互通书信。三个人学生时代的故事,通过书信的展现逐渐清晰。

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之华的恋情了。之华比姐姐更早遇到尹川,初中时就喜欢他,但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

因为年少的嫉妒,之华把尹川写给姐姐的情书都藏了起来,却被尹川发现了……

张子枫饰演年轻之华

虽然后来大学时,两人重逢了,但已为时太晚。

再后来的之华,与别人相恋、结婚、生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在重逢尹川后,又情不自禁地想接近他,以姐姐的名义与他通信……错过真是让人回忆过去的最大契机啊。

电影里有一段关于人生的解读:“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这段话既是之南中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是尹川为之南写的小说的结尾,也是尹川给之华的回信。

我觉得我们现实中的人生也与电影里的一样,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奇迹。

眼前的幸福可能会招来悲剧,悲剧反过来又会带来幸福,然后又变回平凡的日常。这些事情循环往复,喜怒哀乐才是人生。

电影《情书》片段

其实早在1995年,我就拍摄了一部关于通信的电影《情书》。

我拍摄新作品时,喜欢回顾以前,会把之前作品中没实现的想法延续到后来的作品中,弥补之前的遗憾。时隔23年,可以说《你好,之华》是对《情书》的一种延续。

比如这次以葬礼开篇,也是延续了《情书》中女主角在雪地里参加丈夫三周年祭日的开篇。

电影《情书》片段

《情书》里,女主角在雪地里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你好,之华》里,之南的孩子在路边捡到一只死去的小鸟。

《你好,之华》延续了《情书》的唯美和青春,却比《情书》更温暖明亮。之华在妈妈家给尹川写信的那个场景,我让整个片场充满了光。

以姐姐的名义写信的之华,沐浴在阳光下写道:“你好尹川,你还记得我妹妹袁之华吗?她不太引人注意,如果你已经忘了也不奇怪。”

这一刻,我觉得有一种时光带来的释怀感。希望观众看完这个影片时,会觉得很暖心,很幸福。

《你好,之华》的拍摄故事

1995年拍《情书》的时候,写信还是一个人们常见的沟通方式,但现在都没人用信沟通了。所以现在再拍摄关于信的影片,构思和心境都不一样了。

《你好,之华》剧组合照

在来中国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很少离开日本,最多就是去夏威夷度假,平时能见到中国人的机会估计只有在横滨的中华街了。这次,我结识了很多中国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和演员。和大家这样邂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拍摄宣传海报

最初我把剧本发给陈可辛导演的时候,他说让他想起当年在香港看《情书》时的心境。后来我们一起斟酌剧情,一起解决剧情中因为中日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影片的名字定为《你好,之华》,也是陈可辛导演的提议。

周迅看到剧本后也是一拍即合,在片场我们经常用微信交流,她发给我中文,我用微信翻译理解了意思,再用日语回复她,挺有趣的。

真怀念大家一起拍戏的那段时光啊。

MV里,周迅向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轻声唱起:

“我问生命,给些感叹;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拍摄电影主题曲《样子》的MV。周迅穿着一身蓝绿色长裙,从中学演讲台后面走上来,我在旁边弹钢琴,陈可辛演奏吉他。

这首主题歌,曲是我写的,词是音乐人吴青峰填的,正好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也是电影里我想表现的东西。

岩井俊二在《你好,之华》片场

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剪辑、作曲

片子里的10首配乐都是我自己写的,我还特意邀请了《情书》的钢琴配乐老师中村由利子,来进行钢琴弹奏。她是影响我音乐生涯的老师,当初写《情书》剧本的时候,我耳畔一直会想起她创作的音乐,可以说是灵感之源。

岩井俊二微博发布和中村由利子合照

除了作曲,《你好,之华》里我还同时担任了编剧、导演和剪辑,每个职位都有每个职位的难处。创作一个故事并展示故事有趣的地方,难;怎样把想好的故事用电影呈现出来,也很难。

到现在为止,我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剧本。因为我了解自己写的剧本,会很清楚对每个角色、演员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但如果导别人写的剧本呢,又要以怎样的基准来判断?所以我很想尝试导一部别人写的剧本,和演员、主创们一起讨论对剧本的理解。

岩井俊二在主题曲《样子》中演奏钢琴

永不结束的青春

青春期是我创作的最大源泉。在那之前,我就是只对甲虫、怪兽、奥特曼感兴趣的普通孩子,但那时候内心总是充满着莫名其妙的热情。

20多岁进入社会了,不确定的事情越来越多。到现在我还坚信,只要回忆起人生的前18年,我就能完成一个作品。这可能也是我创作中青春片居多的原因吧。

上大学后的前两周,我内心充斥着可以独自一人的喜悦,完全不感到寂寞,不知道这么高兴的事情在我一生中还能有几个。那时候我一无所有,所以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也正因为从零开始,才什么都可以做,才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片段

电影《烟花》剧照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创作过程,我花了很多时间散步,边散步边冥想,去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

《情书》里回忆的那段,是我听着我学生时代一直听的音乐,不断回想14岁写成的。

追寻到更早,《烟花》还有大学时代的作品,都是从14岁的记忆中捞出来的。

今年我55岁了,我记得20年前总是会想:“啊,我上岁数了”、“青春结束了”,可现在回头一看,20年过后,生活也没结束啊。

既然如此当初就应该做些更疯狂的事情,并且把每件事做好。也请大家一定要将“青春没有完结”这个想法保持下去。

《情书》回忆片段

拍电影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辛苦是难免的,可做什么不辛苦啊,至少可以活在当下,下一次都不一定再有机会了。所以每次拍新的作品我都当作是最后一个来拍,把每件事情做好。

我最讨厌别人说 “我好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这就像有人说期待你的下一次人生,可人生只有一次啊,下一次的人生不那么容易到来的。有人说要着眼于未来,但我觉得人生的焦点应该放在当下。

 2 ) 命运的虚线与实线

岩井俊二的影片总是给人很干净的感觉。这干净首先体现在画面上,色彩清淡却不乏层次,构图简单又充满意蕴,尤其是用到极致的自然光,让再残酷的故事都变得柔情。随后则体现在故事上,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似乎都能归类到爱情片里,但故事的内核却又总是无关情爱,从邂逅到错过,从分裂到和解,兜兜转转,最后总要回归到角色内心的成长。《你好,之华》里,中年之华和中年尹川在同学会上相遇,如此俗气的重逢,却没有发展出狗血的爱欲纠葛,情感深刻却不黏腻,清新又不矫情,真是干净极了。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启用的都是中国演员,讲着普通话台词,但《你好,之华》给人的感觉依旧很日系,是标准的日本文艺片配方——考究的长镜头,清澈的打光和布景,细致入微的情绪,点到为止的男女之情。取景地是颇有日本味道的大连,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竟都有了几分北海道的感觉。大连是个可以让灵魂停下来充电的城市,湿度恰当,阳光充足,上空时而漂浮着浅白的海雾,街景复古又不乏时尚,最适合生产暧昧的情愫。观影前,会隐隐担心日本导演的中国电影难免水土不服,看罢电影后却松了一口气,台词自然,故事贴近生活,并没有什么违和感。映后交流会上,岩井俊二也说,为了拍出更贴近中国人的电影,他曾骑着自行车在大连的大街小巷反复穿行。

几年前开始,影视剧掀起忆青春热,初恋情怀一时间成为八零后、九零后的集体记忆。《你好,之华》也在追忆往昔,也在讲初恋,却并不刻意怀旧,影片把目光放在了之华——女神身后那个平凡的妹妹身上。之华是之南的妹妹,从小活在姐姐的光芒之下。姐姐成绩优秀,外貌娇美,又是学生会成员,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身为妹妹的之华对此既自豪,又自卑,和暗恋的男生尹川在一起时,制造的共同话题也都是姐姐。她给尹川偷姐姐的照片,充当尹川的信使,践行着情窦初开的少女才会有的成全之举,傻气、卑微却壮烈。尹川爱慕之南,给之南写了很多情书,每一封的开头都是礼貌又热情的“你好,之南”,而之华和观众从始至终都在等一句“你好,之华”。

总是被当成绿叶,再粗枝大叶的人也难免失落。一定有无数个时刻,之华渴望成为姐姐,享受被众人目光包裹的感觉。她不是没有机会在同学会上宣布之南的死讯,但是被误认成姐姐这件事让她高兴得忘乎所以,微小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儿时的愿望得以短暂成真,于是干脆将错就错,在四十多岁的年纪终于过一把“女神”的瘾。灯光从头上倾泻下来,她瑟缩着肩膀,双手发抖,讲话结巴,一双大的出奇的眼睛里几乎要溢出光芒。

中年后的之华对尹川是否还有爱恋之情?不好说,也不重要。文章开头就讲过,岩井俊二的故事之所以干净,就在于表面讲爱情,内核却总是无关男女情爱。这样恰到好处的分裂与疏离,让影片中的角色变得轻盈。他们为情所惑,却又不成为感情的囚徒;他们用情长久而专一,却又不会任其发展为愚蠢的执念;他们没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孤勇,而是把这份珍贵的感情当做穿墙术,让自己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柔软地穿梭。

之华重遇尹川后,开始冒充之南给尹川写信。手机被摔坏是她选择手写书信这种原始通讯方式的起因,但更重要的是,书信因时效性低这一特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反而充满了仪式感,它更加私人化,更加令人期待。之华主动放弃网络通讯工具,实际上是主动选择暂时从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里掉队,因为掉队,她反而获得了某种表达的自由。与其说之华是在尝试与尹川重建联系,不如说她是在灰暗的现实里凿壁偷光,这凿出的孔洞很小,透过来的光不足以成为生活的光源,但是可以用来神往,用来憧憬,这对一个中年人来说已经足够奢侈,所以她一封接一封地写,写家长里短,琐碎心事,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自己从庸常现实中救起,却从不期待尹川的回信。

映后交流会上,有观众问岩井俊二心目中的青春是什么。他说,青春就是一次邂逅,一个瞬间,一些回忆吧。这些答案其实早已写进了他所有的作品,青春是永恒的主题,初恋是挖掘不完的宝藏。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黯淡苍白的,但有一些人,一些片段,却能将这灰扑扑的日子点石成金。“闪回”是个电影术语,却充满了美感,往事介入现实时,仿佛有光闪烁。因此,片中从没有出现成年后之南的形象,观众所见,都是存在于主角们记忆中的浑身发光的少女之南。之南不再只是一个角色,她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传说,她与故事中那些人的灵魂发生碰撞,并悄悄地在他们命运的地图上画下了虚线。而之华,有血有肉,脚踏实地,她沿着姐姐埋下的虚线找到了尹川、睦睦、晨晨、飒然,找到自己,并切身将虚线描成了实线,从姐姐身边的配角活成了自己生活里的主角。

因为故事以书信为线索展开,因此不少人称此片为中国版《情书》,但实际上,《你好,之华》并不是《情书》的翻版,两部电影在故事与角色塑造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情书》描绘的是初恋,更轻盈,更纯粹;《你好,之华》除了讲述初恋情结,还试图探讨生死、家庭、抑郁症等沉重话题,悲伤气息绘挥之不去。距离《情书》上映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你好,之华》很像是岩井俊二对自己二十三年来作品的一次回顾。熟悉岩井俊二的影迷,很容易就能在片中找到其旧作的痕迹。似乎《你好,之华》的选角都在有意和他过去塑造的形象靠拢。年少时的尹川多少有点像《情书》里的柏原崇,年少时的之南身上有很多《花与爱丽丝》中苍井优的影子。唯独周迅,独一无二,她不像任何人,任何人也不像她,在岩井俊二的镜头里,她自然且自由,怎么看都好看。

周迅出演此片时已经四十四岁,身上有明显的时光碾过的痕迹,但依旧轻盈灵动,脸上不加遮掩的皱纹非但不触目,反而越看越觉得优美。她出道至今,情感历程坎坷,却不因此在脸上增添一缕怨恨的线条,而是把每一道皱纹都变成了岁月颁发的功勋章。在这个年纪接下之华这样的角色,时机不早不晚,很像一场奇妙的缘分。许多时候,会恍惚感到周迅与之华合二为一,她们共同经历喜怒哀乐,共同洗净铅华,共同在四十多岁的年纪里重新让自己的生活闪烁光彩。无论是周迅还是之华,都在向观众展示,成长是美好的,老去也是优雅的,正应了海报上的那句宣传语,“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

什么是最好的样子?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暗合了片中反复出现的之南的毕业致辞——这样模糊的状态也很好,让人充满期待,让人觉得“我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就像大连上空薄薄的海雾,暧昧不明,但雾散之后,或许是更加明朗的风景。

 3 ) 《你好,之华》是中国版的《情书》吗?

岩井俊二和村上春树或许是中国文艺青年最熟悉的两个日本文艺符号。《情书》这部近乎完美的青春绝唱我自己也看过许多遍。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电影”,这些自然是让国内文艺青年异常兴奋的标签,但日本导演能否适应中国水土,之前还是有些疑虑的。

不过随后,今年金马奖入围名单公布,《你好,之华》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周迅)、最佳女配角(张子枫)和最佳原创剧本(岩井俊二)三个最有分量奖项的提名,这说明电影在编剧和表演层面上是可圈可点的。

事实也证明了金马奖的眼光。坐进影院,开场音乐响起的一刻,对岩井俊二水土不服疑虑立即消除了。

在本片中,周迅不再是《如懿传》中靠一个人的演技苦撑的大女主,无论是她扮演的之华,还是张子枫诠释的、在姐姐的美貌和能力阴影下的“猪猪女孩”,以及秦昊的失意作家和胡歌演的渣男等等,所有人的演技都在线。

虽然《如懿传》和《你好,之华》都是下半年才上映/上线的作品,但毫无疑问,今年可以称为“周迅年”。

周迅作品产量很低,但她在每一部中都能树立一个个性鲜明的经典形象。与以往相对架空的形象不同,这次她终于有了一个足够“日常”的角色。从夫妻吵架、照顾家庭的琐碎,到几场情感戏她都完成的特别到位。

在电影一开场她的表演就非常动人。在之南的葬礼上,岩井俊二给了周迅本片的第一个面部特写,她面色哀伤、憔悴,情绪低沉,整个眼睛是刚哭过的那种真实的浮肿,而这个浮肿明显不是化妆带来的效果。

从电影海报版面的均匀分配就可以看出,《你好,之华》其实是一部群戏。由于清新的气息和涉及到几代人的感情故事,所以有人把《你好,之华》定义成岩井俊二式的“青春片”,这其实不太准确。

青春片大概有两种类型:讲述个人成长与青春悸动的纯爱类青春片;以及“解构”前一种青春片的“残酷青春”类型。在华语片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蓝色大门》、《闪光少女》等属于第一种类型。

而岩井俊二的电影,虽然画面清新,但内容上远比纯爱类青春片更沉重,他所刻画的始终都是“残酷的青春”。这一方面源于他本人(或许也是日本人)对死亡的迷恋,另一方面是,他习惯于把个体放置在更宏大的时间性和时代性背景中。

《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梦旅人》,他的每一部剧情长片几乎都被死亡和哀悼的阴影所笼罩。《花与爱丽丝》或许是通俗意义上的纯爱电影,但他随后迅速拍了《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把死亡写在了片名里。这样说来可能只有《四月物语》算是比较纯爱的题材。

《燕尾蝶》讲述的是日本“后工业”时代废墟中的青春、爱欲和死亡的故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关涉网络时代个体的孤独、伤感和残酷。

《情书》更是一个经典的现代人精神寓言。尽管我们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片来看待,但片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哪怕片刻得到过互相喜欢的、对称的爱情。用戴锦华在《电影批评》中的总结来表述:

“秋叶茂深深地爱着博子,博子却无法忘怀男藤井树,秋叶茂的女弟子绝望地爱着老师,却深知自己没有机会取代博子。少年树曾绝望地试图引起少女树的关注,……但当女藤井树终于了悟并怀抱着同样的爱时,男藤井树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小樽的邮差显然爱着女藤井树,但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加上年迈的、逐日与电子游戏机为伴的爷爷和中年丧夫的母亲。这几乎是一个被孤独者所构成的世界。”

正是这份岩井俊二独有的情感错位,以及作为线索串联全篇的书信,让国内观众误以为《你好,之华》是一部中国版的《情书》,但实际上,导演只是借用了情书中的若干基调和元素,虽然同样是关涉悲伤与遗忘,回忆与自我寓言,但两部电影的视角却不尽相同。

《你好,之华》是不是《情书》的中国版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电影中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完成度;二是它与《情书》在内蕴上的差别。

本片并未局限于为中国观众量身一部中国版的《情书》,因为它无论从色调还是镜头语言上都延续了岩井俊二一贯的特色,没被完全被大连的东北风情裹挟。

岩井俊二在采访中也透露,场景、道具等“本土化”方面的工作,他都全部交给中方的工作人员来处理。也就是说,中国元素并不是电影的绝对中心。

换一个角度来说,岩井俊二的意图不是要书写中国人的青春,而是释放一种更为普世的能量。典型的日式青春是岛国特有的那种孤独、绝望、后现代的、向死而生的青春;而合乎逻辑的中式青春大多带有“被政治化”的时代色彩。《芳华》、《阳光灿烂的日子》,包括《中国合伙人》才是中国人的青春,因为我们的青春里必然印刻着那些动荡的时代、热血的时代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所特有的痕迹和底色。

其次,与《情书》单线条的爱情片式“自我发现”路径不同,《你好,之华》的视角是“亲情的”。

这一点导演在开头就已经用镜头语言点明。

在《情书》的开场,博子仰望“天国”中的藤井树后,在长镜头注视下缓缓走远,消失在镜头里。而在《你好,之华》中,众人参加完之南的葬礼驱车回家后,摄影机在极高处(天国)俯拍,注视着一家人走入室内。

这分别表现了一个人的告别与一群人的告别,后者显然是以之南的视角来叙述的。

与开头呼应,在《情书》的结尾,博子对着雪山呼喊,终于完成了与爱人的告别。而《你好,之华》的一家人,也在结尾再次重聚;之南的子女终于有勇气打开遗书,勇敢面对母亲的离开。

从表面上看,两部电影存在着一种暗恋/明恋的对应关系,但本片并不是《情书》的延展,用秦昊的话说,在导演的审美体系上虽然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在具体的展开上是各自独立的。

首先,有别于《情书》单线的恋情叙事,《你好,之华》不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尹川虽然在最初告白时遭遇挫折,但他们在大学时代又再度相遇、相爱。直到之南临死之前,甚至在遗书当中,两个人始终都是互相属意的。

其次,《你好,之华》虽然借用了《情书》以书信的错位表现情感错失的元素,但所有角色都是在之南去世后,以“回顾”和“悼念”的方式去演绎,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的。

在《情书》的结尾,博子从拒绝遗忘,到接受爱人的死亡,并将哀悼的任务传递给女藤井树。而在《你好,之华》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传递过程。在之南从天国的注视下,家人以及昔日恋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对她的追悼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你好,之华》中累积了大量书信的错位、情感的错失、生命的延续和回忆的堆积,或许它不如《情书》深刻,但远比《情书》更为丰沛。

虽然影片中所有人都在写信,但英文片名《Last Letter》——最后一封信,显然指的是之南的遗书。有趣的是,中文片名是《你好,之华》,但之华其实从未收到过一封开头为“你好,之华”的信。无论是尹川年轻时代的情书,还是如今的通信,开篇都是“你好,之南”。这暗示出,“你好,之华”看似是一种表达“开始”的问候,其实在说“之华”如何去“结束”,即在姐姐去世后,走出姐姐生前,以及她的去世所带来的阴影。

之南的遗书是当年的毕业演讲稿,这份演讲稿是之南写就,而后经由尹川之笔修改而成的。从这个重要的设置来看,今天的岩井俊二似乎不再是《情书》中那个透露着刺骨的、绝望孤独的现代寓言家。

这封遗书代表着死亡,但就像每个人的人生,它虽然是由我们自己在独自创作,但又是经过别人的参与而得到修改的;人生的每个重要参与者都在修改着这份遗书。之南的人生曾经被尹川一笔一笔用心刻画得很美;也曾经被前夫张超一次一次残忍地撕毁。

年少的之华说,“姐姐就是感冒的传染源”,的确,在本片中,她从未现实在场,确是所有故事的起点。而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无论他人以何种方式参与,自己都是那个情感的传染源。

 4 ) 院线团 | 岩井俊二失败的中国本土化?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风影电影纪」日常栏目「风影院线」中《你好,之华》一期。

作为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片,《你好,之华》自发布海报以来便广受华语影迷圈的关注。

当影片在今年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金马女主、女配与原创剧本的提名时,这种期待无疑又上升到了新一层次。

11月9日上映以来,《之华》票房成绩远不如预期,在豆瓣也仅获得了7.3分的评价。

其实,本期风影院线的评分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其中又有何原因?

岩井俊二的日式风格在中国故事中的本土化,真的失败了吗?

综合评分 5.8分

冰红深蓝

8.5分

1. 岩井俊二首部华语片,果然没有令人失望。那些因错过而无法挽回的遗憾,因一个个选择而导致的无奈与伤痛,或而会烙印在每个人心中,多年以后却至终能拿得起,放得下。

2. 岩井俊二继续书写青春恋情,但这回却延拓至老中青三代人的爱情,视角宽广了,情感亦厚实了。而熟悉的身份替换(包括一人饰二角)、信件与图书馆母题,亦是《情书》的变奏。

3. 大量仰拍、广角与柔光镜头,完美营造出了青春往昔的质感。而围着身处青涩恋情中的少年环绕数圈的镜头,则恍若悦动起舞的心灵,透现着纯洁与真挚。

4. 几位演员的表演均无可挑剔,尤其是张子枫,将爱而不得的怅惘与忧伤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而胡歌饰演的自甘堕落却仍偶有反省自思之心的渣男也足以服众。

5. 妙笔:尹川(秦昊)了解真相后,独自走过街头时经过的电焊光。

6. 影片尽管聚焦一个处于瓶颈期的落魄作家与一群各有酸楚与匮乏的人,却终归赋予了我们在直面人生的死角之余继续前进的力量,一如多次复现的点睛毕业演说词所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

犹在镜中

8.5分

真好啊。依然是执着于自我书写,一些情节点总有往昔电影的影子,也还在两生花的执念里不肯走出,那段三人在路口的交汇,用了非常熟悉的旋转镜头,那不正是曾经击中我心灵的《两生花》里克拉科夫的广场旋转「发现」镜头嘛。若从「影响的焦虑」入手,能读出许多像之华一样生活在阴影下少年的爱恋,对此我深有体会,所以差点看得泪水涟涟。

但岩井俊二不像贾樟柯,他还是坚守在他观念形成阶段(formative age)时的主导媒介书写方式,之华弃手机不用也可的态度说明一切。而写信这种历时已久的书写方式,让人不执着于埋怨身体在时空下的脆弱性,能够细细回味字里行间的绵长情感,也许对方执笔许久却难以书写,这正是催酵爱情升温的触媒——足够的距离和想象空间。电影描绘的便是这一层次的空间,美好如初。对了,头像曾在任务栏频繁闪动的那个人,你还好吗?

渡口无边

8.0分

事实证明,日影的那套调度和节奏,放在国内完全是行得通的,只不过本土化到了落地层面欠缺了点地气,造成了一些情感上的错位,和人物塑造上的失真。生活被音符化而构建起一首散文诗。许多互文和自我致敬,内核是困境、错过还有遗憾。时空、时间的叠加与延续,利用信件这个载体,对过去追忆、和解并且释然。幸的是故事烂漫而残酷十分,在东北取景的电影,却故意没有拍雪。我们依然缺少这样的电影——叙事娓娓而来,带有感知生活的灵气。

奥特小曼

7.0分

岩井俊二里不算好也不算差的作品。电影的空间感非常迷糊,时间感也做的不明确。在剧本结构上,几位主线人物串起的各个年代表现的宿命感却没有真正立起来,只留下一堆情绪,且因为人物众多,很多角色塑造在我看来是很单薄的。虽然在中国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包括以上海大连这些日本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为背景,但在剪辑和叙事上更贴近《瑞普·凡·温克的新娘》的朴素,镜头感也同样,所以还是一个很「日式」的电影。信的传递做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而这种仪式感与纯情感也是我们所喜欢岩井俊二的原因。邓恩熙很惊艳我,就像《燕尾蝶》里的伊藤步一样。人的命运是不可知的,在错过中,我们有喜悦的笑容,也曾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从来不曾忘记,那点亮了时光的你。

二十二岛主

7.0分

看的很亲切,影片大部分都在家乡大连取景,那海报上的海应该也是大连的海吧,想家了。日系温情影片的常见体系,藉由一件小事,进而探寻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人生。名为《你好,之华》,但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就没有露面的之南,这种隐线叙事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神秘感。不仅有姐妹与爱慕者的羁绊,还延伸到了对于死亡、生活等各层面的思考,最打动我的就是孩子和老人这两条线,虽着墨不多,但当中的含蓄颇值得玩味。

今年看了两部姐妹故事小演员找同两位的电影,这一部明显比《光之声》表现更好,这不仅是张子枫和邓恩熙的成长,也是故事本身营造的良好效果。秦昊造型别致,隐约间能看到岩井监督和陈可辛的影子,也就明白这样设计的用意。刚刚从周公子的如懿形象中出来,初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这个敢爱敢恨的之华,可能更符合她自己的性格,表演也更流畅。

南山路上

7.0分

自然,细腻,真诚,巧妙,这在华语片中也属少见。在岩井俊二所有电影中属中规中矩之作。从本片开始宣传以来,很容易让人以为岩井俊二这次无疑为市场而拍,但显然不只如此。合拍片并不好拍,拍差了就会像本片宣传所用的说法那般娇柔文艺。

但事实恰恰相反。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见导演与某些「协议」的「博弈」,并掌握了主动权。岩井俊二对人物、台词与情感的拿捏保持一贯的高水准,而让众多角色(各中文演员)都纷纷出彩、多面开花,对于岩井俊二而言也是少见的挑战;一些已有固定形象的演员在影片中也实现了突破。各角色互为镜像,相互映照,散而不乱。各部分细节,如场景的布置、道具的设置、人物的衣饰均非常耐看。

YQY-Vader

6.5分

水土不服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台词上,接连的也影响了部分演员的表演。关键之处在于这个故事不是水土不服,而是它放之四海皆准,日本、中国能用,甚至嵌套进一个欧美环境下似乎也是没问题的,整个电影缺少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放在中国语境下却看不到任何中国气息。当然了,岩井俊二这一套还真的牛逼,从影像质感到叙事节奏都能吊打一众国产青春片,这点非常服气。

徐若风

6.0分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最优行列,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存在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欢乐分裂

6.0分

以「信件」为时空传承/缝合的中介,串联几组人物的关系架构,代际的身影叠加;「你好吗?我很好。」双姝设定,图书馆场景,飘起窗帘旁的写信,几十年的错失与遗憾,追忆徒然与最终释然,极具岩井俊二特色的元素依然充溢,但嫁接到中国土地如此违和与尴尬,家庭戏虚假,念白尴尬矫情,几乎不见任何现实成分的踪影,充斥着臆想的美化与想当然,求求大神千万别再来内地拍戏了。

字母君

5.5分

自我致敬有点过头,张子枫周迅各加半颗星。估计是岩井不懂中文还偏要自己剪的缘故,连NG条都用上了。剧本非常糟糕,虽然除了角度和落点外与《情书》并没啥区别(不过并不太同意这片是「《情书》换壳翻拍」的说法),但情节从头到尾说不通。废戏一堆,人物念台词的动机基本都源于日语逻辑,脑中不自带日语吹替根本看不下去。但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居然连岩井俊二都拍了个乌漆墨黑长镜头…… 拍哪儿不行干嘛偏要提升难度拍八十年代大连呢?别说大连了,连中国都不像,中国哪有这种单排座位哦,年代感真不是给演员换件土衣服就能凹出来的啊!中国转学生也非得要坐神之座位也是谜之恶趣味……在《你好,之华》面前《相爱相亲》的本土化程度已经可以封神了。

第七大陆

5.0分

一次时刻保持尴尬、从表演到故事情节再到人物塑造全面不在调上的失败汉化作品,很明显的证明了换了环境还去玩老一套是行不通的。

杨清宇

5.0分

学生会主席之恋,太魔幻了。不得不说,影片所描绘的真挚人格是绝大部分国产电影做不到也学不会的。但是,除了岩井俊二标志性的镜头语言,从具体人物到宏观架构全部难让人信服。如果说导演一厢情愿的通信设定还可以忍受,那么他对大陆人文尤其是80年代中学形象的刻画则彻底失败了。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处于平行时空的脸,时代的印迹只体现在服装和道具上,时代变迁所附带的老中青三代的个体阵痛完全要靠脑补。以毕业宣言作为句号的交叉剪辑简直惊掉我的下巴,这还是那个对边缘群体给予最大关注的岩井大神吗

Caligari

4.0分

对于当下和80年代环境的还原看似是挺用心的,故事本身也挺喜欢,但是人物角色都太中空了,最终呈现的再真实也是一个非本土的东西,各种视角转换撑不起来,对其中的情感表达没有任何接收。看的时候一直想换成陈可辛执导会不会好一些,听说还要拍日版,也不敢多期待。

迦南

4.0分

在中国岩井俊二形式的一套也许会有人追捧,但内里把日本的环境换成中国完全行不通。故事从一开始写信的起因来说就无法令人信服,连带着几乎所有的演员都不说人话,令人尴尬。

寒枝雀静

2.5分

台词是机翻的吗???套个年代的壳就有真实感了吗???有《情书》万分之一好吗???演员们在岩井俊二的世界里越真实,这种岩井俊二臆想的真实和中国两个年代现实生活的矛盾就越剧烈。最终除了防腐剂味浓郁的劣质怀旧一无所有。今年除了《无问西东》在影院里白眼翻得最多的一次。完全看在周迅的份上给一星半,没有她真的难以想象会是个什么鬼效果。(所以涛涛依然是最棒的)

天马星

2.0分

这部电影太可怕了,这么多好演员却都不说人话还故作姿态,胡歌作为唯一说人话的演员戏份还那么少,整部影片感觉就是内心枯萎的岩井俊二为了重拾青春而发出一声叹息,太轻太浅薄。除却剧本上的单薄,情感上的混乱,表演上的尴尬,铺满整部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可怕,以至于最后二十分钟如坐针毡,唯一一次片尾还未出就迅速离场,向片尾所有工作人员致歉。

近期华语片评分速览

《阿飞正传》8.3分 《狄仁杰3》7.7分

《米花之味》7.6分 《阿拉姜色》7.4分

《暴裂无声》7.1分《影》7.0分

《我不是药神》6.8分《大世界》6.5分

《江湖儿女》6.4分《邪不压正》6.2分

《唐人街探案2》6.2分 《宝贝儿》6.2分

《动物世界》5.9分 《你好,之华》5.8分

《后来的我们》4.5分

本栏目其他豆瓣文章

《阿拉姜色》:完胜《冈仁波齐》,排片却不到1%?

《影》:张艺谋真的回春了吗?

《宝贝儿》:这部电影活该差评?

《小偷家族》:对东亚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

 5 ) 喜欢了30年的女神,分手后也能认错?关于剧情的另一种解读

到底何种解释才是尹川、之南、张超这段三人关系的真相呢?

很多年前,看过岩井俊二执导的《情书》和《四月物语》,这几乎是我在看《你好,之华》这部电影前对岩井俊二的全部印象。

看过《你好,之华》的提前点映后,这几天断断续续把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又翻出来看了一遍。

个人觉得,岩井俊二和是枝裕和的风格有些相像。

二位导演的共同特点,或许都是在貌似流水账般的叙述风格下,总有些令人反复回味的留白——似乎什么都没讲,又似乎讲了许多,具体说了什么,还需有心人细细品味。

在我眼中,是枝裕和的电影是在还原生活,岩井俊二的作品,则大多是在看似平淡地记录青春。

《情书》是对初恋的回忆与惋惜;

《四月物语》画面中充满浪漫的樱花雨,如温开水般平淡的剧情,实则记录着女主人公对暗恋学长深情而漫长的寻找与等待;

而《花与爱丽丝》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青春记录——前者酸涩文艺,后者灰暗压抑。

朋友问我:看完《你好,之华》之后感觉怎么样?

想说,这是一部有着明显导演风格的电影,如果你喜欢以上几部作品,那么你也会喜欢这部《你好,之华》。

作为导演岩井俊二的首部华语电影作品,《你好,之华》是一部以书信为线索的电影,通过信件的一来一往,衔接三代人的情感故事。

而今天,想重点聊聊片中之华、尹川、之南三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带给我的思考与感受。

“你好,之华”——影片的片名一语双关,既点出了故事的关键人物“之华”,又像是一封信的开篇。

很可惜,在男主尹川的青春记忆中,他寄情于书信的对象并非之华,而是片中通过众人回忆呈现的隐形女主——之华已去世的姐姐,之南。

因为之南的漂亮出众,从学生时代起,妹妹之华便习惯了做姐姐的陪衬。

之华暗恋新来的转校生尹川,心思敏感的她渐渐察觉出尹川对姐姐之南的爱慕。

为了能和尹川走得更近,她大胆建议尹川:“你喜欢我姐姐吗?我可以帮你递情书!”——这不经意间的提议,开启了少年尹川的“写作”之路。

想必,少女时代的之华便早已习惯了充当姐姐与众多追求者之间的信使。

而这个名叫尹川的男孩却不一样,因为他的存在,少女之华或许第一次开始意识到:她真的很羡慕她的姐姐,她真的很希望能够成为她的姐姐之南。

若干年后,参加完姐姐之南的葬礼,之南的女儿睦睦交给之华一封母亲初中同学会的邀请函。

这封邀请函,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之华尘封已久的一段青春回忆,与此同时,也仿佛给了她一次成为之南的机会。

在同学会上,众人果然将她错认成了姐姐之南,包括她少女时代暗恋的对象——尹川。

当然,她并未澄清误会,而是不置可否地留下联系方式,以姐姐之南的身份,与尹川开始书信往来。

在信件的一来一往中,尹川倾诉着对之南的想念,而之华倾诉的,则是自己的故事——字里行间,之华小心翼翼地探寻着自己在尹川回忆中的位置:你还记得我的妹妹之华吗?

因姐姐早已去世,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之华借用婆婆英语老师的地址接收尹川的来信。

当尹川寻着地址找上门来,惊慌失措之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开门迎客,而是仓皇求助于年迈独居的老师——“您家里有没有口红?能不能借我用用?”

即使相隔三十年,即使已为人妻、为人母,之华还是如此在乎这位自己少女时期的暗恋对象。

可见,这段青春情愫对于之华来说,犹如之南对于尹川,同样是刻骨铭心的。

影片中一处令我觉得有疑惑的处理,是尹川后来与之华的交流中称:“我一开始就知道你是之华不是之南。”

从之南与之华童年时代的戏份便可知,姐妹二人长得并不像——尹川作为其口中“之南大学时代的恋人”,断是不可能将姐妹二人认错的;

在后文的交代中,尹川也是一早知道与自己通信的对象是之华而不是之南。

可为何尹川又在开篇的同学会后向之华发出“我喜欢了你三十年”这样的微信呢?

这条告白微信引发了之华与丈夫的矛盾,也开启了之华与尹川之间的书信往来。

尹川为何要在明知对方是之华而非“前女友”之南的情况下发出这条信息?

剧情并未对此过多交代。 如果非要解释,或许就是孤独的中年人也会有自欺欺人的时候吧——尹川太想与之南对话了,即使他知道,对方并非是真正的之南。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

尹川并未如他的回忆和描述的那般,在之南的生命中占据过那么重要的位置。

他与之南的恋情或许极其短暂,短暂到回忆足以覆盖现实,短暂到时过境迁,他竟然混淆了之华、之南姐妹二人的长相——同学会当晚,他并未如他后来所说,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是之华而非之南——尹川之所以意识到通信的对象不是之南,完全是因为之华对他与之南之间的回忆一无所知。

同学会后,尹川追上离席的之华,小心翼翼地问对方:“你还记得我吗?我给你寄的那本小说你看过了吗?”

尹川看到之华一脸茫然、犹如失忆的表情却并不吃惊诧异,而是主动提出留下联系方式,并在随后发出“我喜欢了你三十年”这样的讯息,似乎都体现出尹川并未认出之华,也并非如他其后所言,和之南曾经走得那么近、那么熟。

“我喜欢了你三十年”——这句话,更像是暗恋多年后的告白,实在是太不像一对曾经相爱的ex之间的对话了。

而胡歌饰演的负心男子张超才更像是之南青春故事中真正的男主角——叛逆、不羁、英俊、玩世不恭,这些特征或者说魅力对于涉世未深的乖乖女之南来说,足以比木讷羞涩的尹川更吸引人。

所以,多年后,潦倒不得志的张超才会在低矮简陋的小饭馆儿对尹川忿忿说出:“ 你的书我看了,你算什么东西?我才是之南的爱人! ”

或许,尹川对于之南来说,与其说是曾经的恋人,则更像是一位深情而执着的追求者吧?

之南或许曾经非常短暂地尝试接受尹川的感情,但很快,随着张超的出现,这段还未正式开启的关系便迅速结束了。

所以,张超才会对尹川的那本小说那么不屑,因为那本书中描述的更多是尹川对之南的臆想。

所以,即使之南收到了尹川满满一箱的来信,即使她在遭受丈夫不断家暴、深陷抑郁多次自杀未遂,也从未给尹川回过一封信。

到底何种解释才是尹川、之南、张超这段三人关系的真相呢?

影片并未过多赘言,或许也不必深究。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剧场中都各有角色,但在我们自己的心中,都会觉得自己才是故事的主角——同一段经历,在不同当事人心中意义完全不同,通过不同人的回忆更是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描述。

好似,在尹川眼中,之华只是个喜欢骗他、开他玩笑的小妹妹,而在之华眼中,尹川则是那个即使相隔30年,仍能令她心跳加速、要向老人家借一支口红才肯开门相见的“我上学的时候喜欢过的那个男生”。

《你好,之华》很好地诠释了身处喧嚣的中年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青春的缅怀与追忆。

时过境迁,人至中年,即使身边已有爱人,与当年令自己刻骨铭心的人再见,你是否仍会心动呢?

或许,《你好,之华》中周迅饰演的角色之华表现出的所有看似镇定、处变不惊、倾诉、窥探、欲盖弥彰……仅仅是为了向对方寻一个答案:

你还记得我,就好。

曾经沧海,时间更迭。

关于青春的回忆中总包裹着万千可能,然而生活终将归于平静。

你还记得那时的我吗?

你没忘记,就好。

 6 ) 《你好,之华》: 周迅or袁之华的爱与哀愁

我想你脑海中一定有这样的画面:一个年龄不大的女孩子深情回眸,带上浅浅的笑容,或者什么都不说,她就笑笑的看着你。这样动人的画面是属于青春里的,这样的笑靥如花是荧幕世界里难以磨灭的影像。

1974年出生的周迅早已进入不惑之年,青春对于她来说是昨日的旧事,在面对年龄、老、胖这些问题时周迅同样有着困惑和悲伤,

尤其前一段时间的《如懿传》,网络上对周迅扮演少女如懿的批评到了一个苛刻的程度:“扮嫩”、“丫头教主”、“周迅也老了”等等,更让周迅陷入过对年龄的阵痛。

周迅对话陈可辛

谈论“老”的话题

在近日对话陈可欣时,周迅坦然承认自己的不愉快,也描述这段自我和解的经历,关于“老”,那些不好听的评价是真实,也是流于表面,

至少在这部《你好,之华》中,演员周迅彻底与袁之华融为一体,在人到中年时上演一出自我和解的爱情故事。


没有海蛎子味的大连爱情故事

《你好,之华》讲述袁之华代替已故的姐姐参加初中同学会,期间偶遇当时她暗恋的对象,也是姐姐的前任尹川,多年过去后,早已物是人非的各自都怀揣着不同的生活印记。

为了避免丈夫的追踪,之华开始用写信的方式与尹川对话,但她用了姐姐的身份,让彼此又重新建立联系,随着之华身份被尹川发现,姐姐的离世、之华的家庭以及尹川对过往的怀念,这些背后的故事与情绪逐渐交集在一起。

作为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中国电影,《你好,之华》延续其过往日式风格:带着粉蓝色滤镜的画面、整片整片的天空,以及女性角色不贵气精致,但永远优雅从容,让人误以为这段故事发生在北海道而非辽宁大连。

少了海蛎子味儿的《你好,之华》也很好的接住了中国本土的地气,努力还原故事所在地及回忆中上个世纪的国内风貌,岩井俊二用他惯以的细腻情感,仍旧以其最为所善的暗恋为引,通过写信、聊家常、回忆过往这些看似生活的细碎,对过往的爱,在遗憾与失去中用纯粹的温情治愈人心。

这个年代还写信?袁之华的心思与情愫

袁之华是有心思的,她有一些小心机。

当她在同学会上重新与尹川见面后,她就心动了,不然她不会继续假装是她姐姐,毕竟,就像之华的丈夫说的那样,就算自己被误会成姐姐,也是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事情。

因此,为了避免丈夫的叨扰,之华干脆不用手机,不让丈夫产生疑心,她在工作时抽空给尹川写信,信里面都是唠唠叨叨的小琐碎,但寄出后不留地址,之华又留了一个小心机。

这看似是很少女心的事情却发生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性身上,这并不是少女梦没做够,我更认为这是知分寸的表现,这也是之华对尹川的情愫。

她不想让尹川的出现介入到自己的家庭中,但少时对尹川的情愫仍存留在心:初中时的之华把尹川给姐姐的情书偷偷藏起,自己又跑到尹川家门口送自己写的情书。

直到后来失去联系,这份最单纯的爱情被埋在心底最深处,她假扮成姐姐,与尹川通过不那么直接的方式——写信建立联系,让自己纯真的情愫戴上面具,真实又不伤害他人,这是之华对自己没有能够发生的爱情最好的解决方式。

作家尹川的执念——不探个究竟不罢休

幸好尹川是个作家,不然总是探个究竟的劲头以为他是个侦探。

尹川只出过一本书,叫《之南》,正是以之华的姐姐名字命名,也是他与之南爱情故事的记录,尹川和之南虽从初中就相识,但在大学才恋爱,分开后就断了联系,但之华并不知道二人在大学恋爱的关系,因此尹川从见到之华时就知道了她的身份。

作家尹川

也正是因为他是个作家,又对这段过往的爱情有执念,才能让他有动力去探寻之南现在的生活状态。直到见到之华本人,他才得知之南是抑郁症自杀,而当年把之南抢走的那个男人张超也已消失不见,于是,在与之华回忆年少时的种种暗恋与被暗恋的故事后,他又起身去寻找张超了。

张超——胡歌饰演

这可能是一个作家的执念,狠狠爱,狠狠记录,狠狠经历,狠狠探寻,但好在尹川是一个能与自我和解的作家,有执念,但并不执拗。

得知之华冒充之南写信,在见面时也只是云淡风轻的聊了聊,得知之南去世,也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场,即便在之后找到了那个渣男张超,他最多也就是想转身离开,爱与恨,尹川默默地拿起,也默默的放下。


周迅终于能在不惑之年完成与自己年龄的和解,《你好,之华》中的袁之华通过写信、面对完成对回忆中暗恋人的和解。

在主创见面会中,周迅提到这就是一个真实会在生活里的事情,并提到现在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多偏向于接更生活化的角色。影迷高兴地是能看到状态很好的周迅,看到很完整、很温暖的电影。

从周迅到袁之华,这是一个演员到角色高度统一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爱而不得的滋味着实难受,

有些人过得去,有些人过不去,

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爱而不得也许不是爱情最好的过程,

但自我和解一定是爱情最好的终点。

愿每个人在爱与困惑中找到冬天的温暖。

 短评

一部关于错过的故事,色彩非常美,胡歌也有参演,看完电影满脑子都是胡歌演的那个张超,一个傲娇的渣男,佩服胡歌的演技。

4分钟前
  • 醒了吗
  • 力荐

几乎没有带着任何的既定印象和期望去看这个片子。少年时代情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画面是白和粉。现在在看你好之华,画面则是平淡的灰。这是一个中年版以及老年版的情书,也是少有的从头到尾周迅都在做配角的故事。如果说情书给我们的印象是纯爱,那么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则是无奈。而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不强求,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岩井俊二依旧维持了音乐和感性的双水准,故事里桥段设计的精妙,毕业宣言从头贯穿到始终。在不同的情境下,同样一段发言稿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焕发出不同的意义。因为周迅,所以五颗星推荐。胡歌在里面奉献了少有的欠揍型表演。哈哈哈

7分钟前
  • 小川叔
  • 力荐

外衣是你好之华,里子是再见之南。

10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我对这份答卷表示非常满意!熟悉他的影迷会知道他写起剧本非常随意,我也做好了再看一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他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一个既非常岩井俊二又很完整易懂的故事(可能也归功于陈可辛监制的把控吧)。周迅原来也可以演这样“普通”的角色啊,看了那么多古灵精怪的她,之华居然可以演得那么舒服。还是要表扬剧本,每个人的故事穿插融合,毫无生拉硬凑感,人物都立体了故事也完整了……不太会说好话,但真的还能喜欢岩井俊二30年。

12分钟前
  • 全是奶
  • 力荐

7,仍然非常岩井俊二的风格,包括细腻的情感与好听的音乐。导演仍然用他的方式讲了一个慢故事,挺难得的。其中有几场戏的处理非常厉害,演员的发挥也很棒,包括张子枫,也有明显的提升。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留白部分给了人无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给了人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有一种独有的灵气和直觉,知道在何时进入细节何时转向广阔的世界观然后何时在切换回细节,对影像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在《情书》中的遗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华》里。开头的葬礼和结局的“情书”首尾呼应,是对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电影的落地上陈可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和选景甚至部分演员的状态以及情感的共情会让你恍惚这是一部日本电影,但人物面对的困境却让人回到现实。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辈的情感以及两代孩童之间的某种情感链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是闲笔的情节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非常强大的能量。期待岩井导演的那本延伸小说。@181101·Beijing

19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张子枫值得金马女配的提名!邓恩熙真的很水灵!胡歌是个惊喜,很帅,演技也好。所有演员都很不错。整部电影还是偏向日系。

24分钟前
  • BAzINGA
  • 推荐

导演自己编的剧,就是这么一气呵成!棒!配乐好评,从开场的在殡仪馆的配乐至结尾字母的配乐,都很棒!张子枫演技好评,周迅演技好评,胡歌演技好评。演晨晨的男孩演的不错。温亲,但又告诉我们人生终有必需面对的事情。强烈建议,能把那个毕业典礼的演讲稿发一个完整版出来。

28分钟前
  • WeiYi
  • 推荐

太失望。后半段的故事线乱成筛子,岩井俊二还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故事吗?水土不服严重,怎么能指望日本导演拍出八十年代的年代感呢?睦睦对尹川那一番突如其来的表白心意像横生出来的怪胎,这走向太奇情了,看了一本书就幻想中认爹了?

33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情书》要是没有柏原崇会多无趣,没有柏原崇你给我个刘昊然也行啊,对着那个土味男同学我完全召唤不出青春回忆好吗!而且秦昊浑身上下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猥琐气质(感觉给之南上完香后简直会从遗物里顺走一件内衣撸一辈子),要听他每天给我朗诵刚写好的小说我情愿被胡歌杜江家暴一下吧,信女要从今天开始双手合十静静等待日版的福山雅治了!

3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飒然暗恋着同桌,但她不愿意说出来;之华表达了爱慕之心,仍然也没能修成正果。你说或不说,你都是他故事里的配角,毫不起眼。尹川和之南是初中同学,大学又再一次相遇,终究是有缘无分;婆婆想和英语老师再续前缘,可对方却不解风情。三个时代,四段感情,有过暧昧和相爱,又归于错过和遗憾。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之华被尹川伤了心,尹川又失去了之南。张超伤害了之南,又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相爱未必能够相守,爱过也未必能爱到最后。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能让你幸福的人你却没有和他结婚。于是,你还是想着那朵白玫瑰,那个床前明月光。你写过动人的情书,也写过精彩的小说。但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41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现在人到中年的周迅就和如懿一样,不争不抢,沉稳自由。在别的演员满脸刻着“我很会演戏”的时候,她在钻研“纪录片式的表演”,她的表演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不着痕迹,见好就收,一点不贪,看起来毫无企图心。之华这个角色就像陈可辛说的“她不像《如果爱》里的孙纳,是有的演的,之华根本没的演”,因为人物太生活化了,太平淡了,更像是个配角。这样的角色和如今的周公子就这么完美地贴合到了一起。

44分钟前
  • 王筱驴
  • 推荐

张超这个角色的自省能力超过他的阶层了

45分钟前
  • 轮子到底滚不滚
  • 还行

看预告片觉得寡淡单薄降低了预期去看,没想到更加失望,心里是很遗憾的,同岩井俊二的某些单薄的作品一样,贩卖一个情绪却单薄的可笑。大故事是好的,也动人,可惜没有更好的细节填充,特别像已经有了许多虫洞的连衣裙。我最不喜欢的处理是视角问题,以之华进入,后半段却直接旁落到尹川,将周迅晾在一边,这种转移是很不舒服的,再加上演员的配置,周迅演这个线索角色是天生吃亏。执行层面里,首先剧本的本土化做的很差,书信这么重要的核心,没有想到聪明的办法让它成立,剧本也没有在这种元素上真正的起到故事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情书、遗书、小说这样文字道具通通都只是他们本身,没有深深嵌进故事最重要的情感里。场景也很荒,依赖于生活讲故事却非常失真,尤其三十年前。许多场戏其实应该更有“人气”,现在变成了为了干净而干净。演员们也无亮点

48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1.很纳闷张超是何方神圣能从尹川那里抢走之南,直到看到胡歌是张超,我就懂了呀!2.很好奇东北也能找到这么清新的小街道,原来导演是选择性的遮住了场景才拍出了这个效果😂 3.请问剧里之华的私服是什么品牌,好好看!!最后很开心现场见到岩井和周迅~

52分钟前
  • 弥生
  • 推荐

3.5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好,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有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5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映后问答环节,问出了自从看到海报就搁在心里的问题:周迅涂那种蓝颜色的指甲油有什么用意?导演答,指甲油是周迅自己的选择,他也很喜欢。片子的好处、各种美好细节都是岩井流常规操作。其实之南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不太能捋得顺,但周迅张子枫胡歌的表现都那么好,集体扛起一颗星。音乐都是导演自己操办,就像小说作者自己配插图一样,不管技术怎样,感觉一定是最对的。最后发现演职员表中,赫然就有一个名字叫“之南”,我和身边的姑娘都小声惊呼起来。那是那晚感觉最奇幻的一刻。

59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用《情书》&《花与爱丽丝》的元素讲了一个全新故事,同样的书信沟通、暗恋甚至感冒,《情》的「身份错位」在《你》再度出现,通过几组关系拓展开来。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的之南,虽没有出现却无处不在。在手机时代,以信为媒介,没有产生距离感,能讲得通。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啊,可是我就是要活成一首漂亮的散文诗!台词几乎一半都有笑点!周迅一如既往的好,胡歌很惊艳,邓恩熙真是美出了一片天!

1小时前
  • Himno
  • 推荐

把现实中粗鄙丑陋的一面打磨抛光,只萃取精华。岩井俊二非常文明,压着拍,抻着拍,让角色们悄悄说谎,彼此成全,含蓄留白,各个体面,也让电影本身透露出高级的疏离感,虽然手法是转基因嫁接。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