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

科幻片美国1998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本·阿弗莱克,丽芙·泰勒,威廉·菲克纳,比利·鲍伯·松顿,史蒂夫·布西密,迈克·克拉克·邓肯

导演:迈克尔·贝

 剧照

世界末日 剧照 NO.1世界末日 剧照 NO.2世界末日 剧照 NO.3世界末日 剧照 NO.4世界末日 剧照 NO.5世界末日 剧照 NO.6世界末日 剧照 NO.13世界末日 剧照 NO.14世界末日 剧照 NO.15世界末日 剧照 NO.16世界末日 剧照 NO.17世界末日 剧照 NO.18世界末日 剧照 NO.19世界末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4:59

详细剧情

  发现一颗巨大的陨石正朝地球方向奔来,并将于十八日内撞上地球时,美国太空总署想出阻止该陨石与地球相撞造成人类毁灭的办法:派人登陆陨石的表面,钻洞贯穿至陨石的地心,放入核弹引爆。但这一切必须要在十八日内完成。  钻油井工头(布鲁斯•威利斯)被委以重任,而他的下属(本•阿弗莱特)恰也是其女儿(丽芙•泰勒)的男朋友,此次任务能否成功完成,关系到女儿下半辈子的幸福。为此,他和下属接受了太空总署的高强度的训练,以期一夜之间从打井工人变成救世英雄。

 长篇影评

 1 ) 常怀感恩 热爱生活

瑕不掩瑜,封神作+1

前面的铺垫有多么漫不经心,后半部分的主题展现就有多沉重

父亲,母亲,外公,弟弟,黑人,群像,人物有血有肉

弟弟的懵懂和不谙世事从一个纯洁的视角看到这个世界,只不过是站在白人角度

黑哥用行为掩饰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导演用力恰到好处,也给了一个从黑哥角度看世界,只不过是黑人角度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外公和父亲都是这样的人,做和父亲一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既然世界有错,而我吃到了世界的红利,见到了世界的肮脏之后,是否还能热爱它呢?回归现实,我们又怎么不是踏着别人的“尸体”才有今天的地位呢,这其中不乏惋惜之辈,生活的真相就是不公平和肮脏,常怀感恩,常怀善良

本片弟弟的演技对于懵懂和那种纯洁和赤子之心的演绎太过惊艳,选角之灵性,以至于入戏后让观众带入,通过两个孩子的“梦想”讽刺这个社会,明指1980,实指2022+,现在的社会也是千疮百孔,令人唏嘘

此外,这片的音乐水平也极高,各种背景音乐的浅入淡出,起承转合,情感铺垫,积蓄爆发,对叙事和主题深化极大帮助

 2 ) 厉害的导演就是可以自己爽了就好了

《世界末日》这个片名部分取自1979年罗纳德·里根在电视上发表的言论,他说:“我们可能是看到世界末日的那一代人“,他所指的并非是极小可能会爆发的全球核战争,而是思考着这个世界可能会变成一个极恶之地——“if we let this be another Sodom and Gomorrah.” (所多玛和蛾摩拉是圣经中两个传说中的城市,因为其邪恶而被上帝摧毁)。这是一部非常情绪化与个人化的作品,导演说这个影片在某种程度上讲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但我们从中感知到的却并非追忆与怀旧,或者仅仅认为这是一次感情的抒发更为合适。

看该片的过程就像喝下气泡水,充满了密集的细节,每一口下去都是有滋味的,但是影片的叙述又特别平静和自然,如同气泡消失的过程,淡淡地弥合了一些明显的裂痕。我们可以窥探到80年代美国顽固的社会结构,特权、种族、教育,抑或是同理心、愤怒和无奈,里面有以纳粹迫害为代价的笑声,有对土耳其人老师的刻板印象刻画,有“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这类成功学演讲(当然事实验证,特朗普就是最好的案例),也有家庭动态关系的层层展开,无论是温情、暴力还是了解生活不公真相后的成长,如此种种都拼凑出一副当时的时代画像。

当然片中也充满了奇怪的省略,比如两个学生在游学日逃学在曼哈顿逍遥玩逛或者是主角的偷钱行为,我们都没能在片中看到本来“应有”的后果,而片尾也是戛然而止,可能这些省略就是作者刻意而为的。该片本来就是半自传的作品,当要追溯自己的往事的时候,线索可能并非完整的,而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排序一点一点摆出来再点缀删减的,所以这些内容的缺失或许就是因为它们并不重要。导演詹姆斯·格雷可能就是那个小时候班级中的调皮鬼、家里的麻烦制造者、幻想成为康定斯基那样的艺术家的梦想家。不必浓墨重染,也无需刻意引导观众,毕竟过去的已是尘埃,历史也可以重演,但总会有人反思,“世界末日”在每个人心里都自有评判,我想他已经做到很好地表达了吧。

「演员都演得太好了,我真的听到霍普金斯的声音就有点想哭

 3 ) 青春年少时

电影《世界末日》讲述了一群青春年少的熊孩子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而奋斗的故事。在这个叛逆期里,他们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禁锢,以及如何正确应对身边的人和事。 电影展现的一个观点是:接近不良人物会对自己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虽然这种观点可能被一些人视为保守或者压制,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得到启示。例如,《孟子》中提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教诲,意思是接近好人会变得更好,接近坏人则会变得更坏。同样,《孟母三迁》也告诉我们,在孩子无法判断是非的情况下,应该远离负面情绪和思想的侵蚀,引导孩子正确发展。 在电影中,熊孩子们因为自己的叛逆心理和错误选择,往往会与不良人物结交。比如,主角格雷因为一时的冲动,结交了一个渣队友,并误入歧途。这个场景给我们一个启示:在青春期的叛逆时期,孩子们常常会误入歧途,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帮助他们认清生命中的正反面,积极向上地发展。 同时,在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熊孩子们并不都是不良少年。他们追求梦想、有热情、有想法,只是由于自己的年轻和经验不足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重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自信、坚定和自律的品格。 更进一步地说,电影中的情节也让我们反思当前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和扶持是否够到位。事实上,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注。因此,我们需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家庭和学校也需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保障,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和关怀。 总之,电影《世界末日》通过一个动人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珍视青春、坚持梦想、避免不良影响的重要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成为自信、坚定和自律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4 ) 随笔记录

笑死,詹姆斯格雷反其道而行之,那个转身离开私立学校的想象戏码拍得太到位了(小布庸俗唯我论的写照),这些新自由主义白左老是以为自己脱离原来50、60、70年代美国左派(大小中)布尔乔亚和右派(大小中)布尔乔亚的游戏规则,其实这些预设有大他者,把潜规则和明规则二分,把本质和表象二分的地方小布尔乔亚没有丝毫本体论意义上的反思(阶级矛盾是贯穿性的,不是仅停留在精英和大众的庸俗二分上,信奉这套理论的小布尔乔亚和精资黎民在片中成为了导演开炮对象),通过搞政府行政布尔乔亚和地方布尔乔亚二元论来迷惑黎民(里根在片中被称作两党的叛徒,因为里根最后想搞地方布尔乔亚和中央政府布尔乔亚一体化,所以片中作为犹太工人小布尔乔亚的父亲非常愤怒,因为他之前勾结了行政势力,嬉皮动荡时期帮警察免费修理热水器,就是暗示了这些由地方小布尔乔亚发起的所谓平权运动是虚伪的,不成气候的,最后运动失败的根源也是来自这群人),这一点在其他情节上也有体现,父亲对于姑姨提出来的犹太布尔乔亚受害论不以为然,但儿子发出笑声时却加以苛责。父亲希望通过让他的儿子上私立学校,从而将来能够勾结地方布尔乔亚势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差,把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二元对立起来,但完全不反思tutor布尔乔亚教育的危害,小布尔乔亚是一个十足的投机者(之前父亲把一个儿子送到公立学校,把另一个儿子送到私立学校,当然这也是因为资金不够,只不过后来公立儿子想要享受违禁的快感,所以才被送到了私立学校),导演在其他人物的塑造上也很有想法,生活条件落魄的黑人黎民小孩想要加入行政布尔乔亚机构(NASA),而条件一般的犹太小布尔乔亚想要成为艺术家(地方布尔乔亚的势力,很懂那些大布尔乔亚艺术家的内心想法,喜欢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二者都有美国梦,但结局是精资黑人黎民丧失了人身自由(成为小布发泄原生家庭的工具),而小布则幻想自己有反抗的力量(退回去了,自己画的美国梦火箭也成为私人教育用来宣传欢乐学习的景观),片中也多次使用了火线里面的演员,但其实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如火线,地方布尔乔亚和行政布尔乔亚达成战略合作以后,工会布尔乔亚机构迅速衰落(本来能够和政府布尔乔亚机构合作,从而打压地方布尔乔亚,但现在失去了利用价值),其余行政布尔乔亚机构也成为了布尔乔亚秩序的保障者,在这方面,世界末日语焉不详,火线则明显要比世界末日交代得更详细,人物更加丰满,但本片不失为一个与当下形成有趣呼应的片子,川普也像片中里根(两党的叛徒),只不过里根是布尔乔亚秩序的捍卫者,而川普是挑战者,同时川普不像片中他的父母那样无脑崇拜布尔乔亚精英教育(一个异类),不知道那段特朗普家族鸡汤演讲是不是导演刻意为之,但总之要比很多感怀单向度时代的布尔乔亚导演来得更冷静

 5 ) 短评又写不下了

1. Armageddon Time翻译成世界末日似乎有点偏了,善恶时刻,决战时刻,是不是更贴近电影主题一些? 2. 呼吁有黑人演员的电影能不能别把色调做那么暗,已经被迫从客厅投影转移到书房电视上,拉上窗帘都还是看的很吃力,这对演员太不友好了,我看了一刻钟才发现妈妈是安妮海瑟薇演的。 3. 虽然但是,演员的水准真的高,从小演员到老演员,都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劳模姐那几十秒的半张脸的speech将那个时代(其实现在也一样)的价值观用一张强势的女性脸谱完美呈现了出来。安东尼霍普金斯就更不用说了。这么看来,安妮海瑟薇又弱掉了。 4. 如果只看到导演想表达政治态度,那确实比较cliche。但能看到导演从中产视角对这个社会本质的纠结与无奈,就会产生深深的共鸣。我们看到孩子视角的善良与正义,但也看到为人父母的焦虑与崩溃,我们想像敬重的长辈那样与命运的不公抗争,但我们同时又庆幸不是弱肉强食世界里的弱者,而我们又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弱者的加害者。这不就是我们的生存现状么?

 6 ) 《世界末日》|少年哭红双眼,等待世界毁灭

詹姆斯·格雷,一位智商高达180的犹太裔美国导演,拍了一部《世界末日》,并大声告诉你“不要做白日梦”了,请死了这条心。

《世界末日》海报

法国《电影手册》刚刚公布了年度十佳片,格雷的《世界末日》仅差1分位列第11名。

《世界末日》基于导演格雷自己的童年记忆创作,讲述了在上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竞选总统时期,梦想成为艺术家的男孩保罗在家庭变故和转学风波之后心灰意冷的成长经历,几乎可以看作是一部格雷本人的自传式影片,被称为美国版《贝尔法斯特》

格雷携《世界末日》主创出席戛纳红毯

《世界末日》是一个关于友谊与忠诚的故事,影片的开场点名了这一点。男孩保罗·格拉夫在六年级课堂上画恶搞画被老师发现,无奈地接受了惩罚。与他一起受罚的还有乔纳森·戴维斯,一个自称“詹姆斯·邦德”的黑人留级生,也是保罗最好的朋友,“一黑一白”的关系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绿皮书》

1980年代的秋天,保罗和乔纳森在纽约城皇后区173公立学校就读,两个少年都深怀宇宙级别的梦想,因为视种族主义混蛋教师为共同敌人而成为好朋友,并深信彼此是同类。然而事实上,保罗的外公是早先移民美国的犹太人,母亲是家校联合会的会长,而乔纳森无父无母,和头脑不清的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个人的差别不仅仅在于种族和肤色,更在于阶层的本质区别

接下来是保罗的家庭聚餐,一幅全景式的家庭描绘,在这样一个空间矩阵中,严肃苛刻的母亲,一本正经的父亲,和蔼可亲的外公,自私霸道的兄长……每个成员慢慢抖落出千差万别的性格。

就像里根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一代是否正在见证世界末日”,人们都在担心着未来,城市是否会变为一个个罪恶之都,世界将走向何方?而《世界末日》的名字来自英国摇滚乐队The Clash著名的翻唱,可以追溯到1979年威利·威廉姆斯的雷鬼即兴演奏。

“是时候让我重新审视这座城市了,并尽我所能创作最具自传性的作品,以拒绝向外看就能给我们答案的想法。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无法理解关于宇宙的无限——它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我们所能尝试揭开的只是我们的灵魂……”

对于格雷来讲,他的大部分电影作品都有着城市的背景,这部《世界末日》让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纽约,这个伴随了他整个童年的令人窒息的地方。但年少的保罗对这个家,这座城市,这个世界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外公向保罗讲述,他的犹太母亲因为战乱而不得不逃离乌克兰,经历磨难一路生存下来,并最终来到美国。作为一个外乡人,他们以犹太人的身份,追逐着自己的美国梦。保罗会在梦里反复回味外公这些意味深长的话,但梦醒之后,他又和乔纳森回到孩童的欢乐状态。保罗鬼使神差地从家里偷偷拿钱给乔纳森,然后一起去古根海姆博物馆参观。

保罗在古根海姆博物馆里观看康定斯基的画作,看得入迷甚至幻想自己成为一个人人追捧的画家,宛如一个白日梦想家。而乔纳森则趁着老师不点名,带着保罗从学生群体中逃离出来,一起打电动,去克罗尼唱片店买专辑,还约定下个月去看Sugarhill Gang乐队(中文译为“糖山帮”)的演出。

乔纳森在地铁上向保罗讲述他遥不可及的美国航空航天宇宙飞行梦想——“戴维斯计划”,却被同行的黑人乘客出口侮辱。实际上,种族歧视不仅仅发生在白人和黑人之间,更发生在黑人与黑人的同类之间,一方面凸显了像乔纳森一样的黑人群体的生存境况,另一方面,也对两个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了冲击

保罗回到家,正赶上外公生日,外公送给他一盒珍贵的颜料,然后一家人去电影院看歌蒂·韩主演的《小迷糊当大兵》,讲述了一个犹太裔美国女性的军营成长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演员歌蒂·韩本人在十八岁只身前往纽约寻梦,最终成为了80年代好莱坞头号喜剧女星。格雷在片中留下了很多类似细节,让本片稍显刻意,但信息表达却极为精准

回去的路上,一家人在车上聊着各自的“美国梦”,父亲大谈蒸蒸日上的房地产和家装行业,保罗却说自己长大了想当个艺术家,遭到了其他人的嘲讽,母亲说艺术是个很难的行业,况且家里没什么人脉,父亲说要送给他一本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的《成功的艺术》,要他学习赚钱的技能,比如计算机制图等。与此同时,外公的腿疾犯了,更大的隐忧正潜伏在一个家庭的成功学说辞之下

接下来,保罗的一系列行动都让他离成为大艺术家的梦想越来越远。乔纳森因为辱骂老师被惩罚洗画盘,保罗跑去帮忙,两个人偷偷去卫生间飞叶子,被老师发现,还被叫家长。面对这样一个“坏孩子”,全家人无计可施,打算将保罗送去特朗普支持的纽约皇后区邱森林私立学校,就连保罗最喜欢的祖父都表示支持。

随之而来的是,保罗面临着转学的危机,他和乔纳森那短暂而脆弱的友谊也因此变得岌岌可危。新学校呈现出一片令人恐惧的蓬勃和繁荣,并且规训无处不在。很快,保罗就意识到了这种本质的变化,他每天都得穿精致的西装,被迫接受那些成功人士输出的观点,在同学面前撇清自己和乔纳森的朋友关系,但他最想做的是直接跑开,逃避眼前发生的一切。

尽管《世界末日》表面上弥漫着格雷的怀旧情绪,但却以一种看似庄重的道德说教场景,将保罗的格格不入彰显出来,他对外部环境的抵触和反抗一点点变得强悍

在对周遭失去信任感后,保罗将外公视为唯一想要倾诉的人,他们相约去法拉盛草坪公园发射火箭,外公戳破了保罗的心事,教他正确应对学校的压力,并给予他心理安慰。但事态急转直下,外公病重,骨癌手术也不成功,最终离世。

不同于格雷前几部电影中植入的那些暗喻,《世界末日》显得直白朴素,放大了更多的生活细节,于是才有了“父辈与子辈”在密闭空间内的多场对话戏,那些“前世今生”的人生过往都被一一道来,而保罗恰好坐在了那个最佳倾听者的位置

但外公的离世对保罗打击太大了,保罗急于抓住那个他曾经承诺给外公的梦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于是他铤而走险,与乔纳森一起去学校偷电脑,为乔纳森筹集现金前往弗罗里达州,参军入伍进入航天局,同时自己也可以继续画画。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的计划很快就失败了,甚至还因此被抓进了警局。警察对保罗和乔纳森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哪怕保罗承认一切都是他主使的,但警察仍然对身为黑人的乔纳森嗤之以鼻,最终保罗安然无恙,而乔纳森却承担了一切

“乔纳森”无疑是“保罗”成长故事主线的附属品,但格雷没有将两个人的友谊划归为一种道德困境,而是敏锐地保持着保罗对外部世界运行规则的模糊认知,他对少年的无力感有着深刻的理解。

身处美国这样的国家,白人享有特权,黑人被边缘化,这是保罗面对的现实。当父亲从他人那里为保罗争取来滞后的补偿,保罗则以对友谊的背叛亏欠了最好的朋友。影片处处散播着少年的失落,无法在安稳与冒险之间将生活过成艺术,于是遗憾越来越深。

《世界末日》挑战了传统叙事的清晰节拍,它在种族差异、阶级流动以及道德说教的美国梦的重重包围下开辟了一条分径小路——仅仅有关少年的青春成长。对于格雷来说,拍摄一部回忆之作可以成为对抗未来虚假愿景的精神力量,而年少的保罗根本无法理解他心爱的外公为何希望他“记住过去”,而一向追求实用主义的父亲却坚定地要他“不要回头”。

从本质上讲,《世界末日》超越了友谊和忠诚的故事架构,讲述的其实是保罗与父辈的关系。譬如作为一家之主,外公亚伦·拉宾诺维茨一直为自己的犹太身份而困扰,他努力将社会经济稳定与维持稳定的代价相协调,但当保罗和乔纳森遇到麻烦时,他却充当了破坏两人友谊的帮凶。他不是圣人,无法消除美国各阶层之间的割裂现状。

对比强烈的是,保罗的父亲表现得脾气暴躁、执着上进,他是出身底层的电工,尽管时常陷入绝望的焦虑之中,却始终对成功抱有幻想。

就像影片中,外公一直强调保罗要想成为艺术家,首先就得学会在自己的艺术画上签上名字,导演詹姆斯·格雷也为这部关于他少年记忆的自画像加上了一个郑重其事的标题,听起来比任何其他电影都更像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

《世界末日》维持着格雷一贯的真挚温柔,两个小演员的表演完成度颇高,尤其是迈克尔·班克斯以不断累积的绝望感撑住了“保罗”这一角色纯真童年的最后一口气。在保罗故事的尾部,他的梦想归于黯淡,他将浩浩荡荡的历史翻页,从说教的温室内出走,拒绝做这白日梦,然后一切陷入了独自一人的夜晚

ELEVEN FILMAG

撰稿|阿do

排版|鹿川少女

审核|NAMU

 短评

James Gray失手的一部,说是个人经历,但几乎每个角色都走向刻板印象,非常别人嚼过的馍。风蚀残烛的Anthony Hopkins,加上Clash的两首翻唱,勉强补上一星。James Gray小时候确实跟朋友偷过东西,但不是学校的电脑,而是《星际迷航》的飞船设计图,大概价值50美元,被商场保安逮住,后来他爸把事给平了。

7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AMC I'm so tired of watching coming-of-age story of middle-class white boys. 你们白男导演除了自己的童年就没什么可表达的了吗??哦,毕竟生活太顺遂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也就这么点破事了,还十之八九是自己造成的。

10分钟前
  • 竹淡刻骨
  • 还行

从领悟到人生残酷与不公的一瞬就等于长大了,反之亦然。剧本太牛了,小演员的表演水平可以拿奖。

12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被各种无语竞赛片炮轰的第二天看到了不错的James Grey 我真就是改不了喜欢英语片(美国片)的老毛病 带着滤镜怎么都讨厌不起来 但种族问题从来都不觉得被说烂 因为我们还生活在恐怖的仇视和歧视中 这一切从未因为所谓政治正确而过去 但喜欢这片的原因还在于 从一个白人的视角剖析了那种面对同伴被当权者“隔离”的无奈和爱莫能助 每个人都被权力链条深深捆绑着 每人能逃脱当权的每一次碾压 这个视角的自反性带给我们的除了对特权二字的无限思考之外 还带来同盟者之间互相理解的共情 但为什么演员名单里没有Johnny的名字(?)4.8/5

16分钟前
  • Sid
  • 推荐

还行。我主要不喜欢美国电影的那种“触及但又没完全深入问题”的姿态

19分钟前
  • SaynomorE
  • 还行

又一部写童年经历的作品,虽没获奖也是2022年口碑很高的影片。据说是导演的半自传体,可贵的是编导将孩子之间的事织入了时代、历史背景之中,产生了“以小博大”的思想内核,不容易。老演员霍普金斯演绎的爷爷形象,非常突出。唯一的小Bug是哥哥在家庭中的形象似乎不准确,为突出主角弟弟将他抹得过淡了;对比《亲密》中的哥哥一角色的描写,就可看出高低。

2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虽然也还是看进去了,但多少还是有点难以relate。小主角躲在厕所里哭着嘀咕I hate the family的时候,我心中不免疑惑:Seriously?就这?No offense虽然也知道敏感是艺术家可贵的品质,但格雷如果生在咱们这,职业生涯大概已经拍了十部这样的片子了,每一部都沉重到能泪洒戛纳大厅八百回的。

2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太平庸了…小演员选的也没有灵气

30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还行

堪称世界末日级别的灾难剧本,人物糊作一坨,故事莫名其妙,感情别扭的一本流水账,詹姆斯·格雷到底在拍什么啊?哦,原来是拍给他自己看的回忆录啊,那没事了,打扰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内知名的「高智商」导演代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说他小时候智力不够的台词,想必在拍摄的时候,格雷应该有种打脸了全世界的快感吧。

31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较差

A. 心中的金棕榈。本以为会是格雷的《甘草披萨》,结果不仅没有任何怀旧滤镜,甚至解构了“美好”本身:既是对美国模范家庭和所谓“开明”形象的颠覆,也是对建立在排他和幸存者偏差上的“美国梦”的证伪。格雷在政治锐度和成长痛感的合一里做到了举重若轻:他轻盈地撕开美好的幻象,又沉重地将它压在一个男孩的身上。从肥皂泡走进世界末日的路上有太多问号,而当结尾镜头如《浪荡儿》一样,在火车轰鸣声中抽离熟悉的房间时,那一半无奈一半执着的“远走”,或许就是名为成长的答案。

35分钟前
  • 双晚
  • 力荐

预告片稍带误导性 移民、种族、家庭、教育问题都有所涉及 但叙事上属于东讲一段西讲一段 尤其是开头吃晚餐的戏拍得很奇怪 感觉在硬凹出人物性格 高潮也出现的有点晚 总体就是想表达一些有深度的想法 但拍出来又不够复杂 和《四百击》比差太多了

39分钟前
  • 一桶猫
  • 还行

与无谓的社会反思都无关,格雷拍下了一种敏感,以一个孩子出发,看到敏感如何从抽象变成形状,发展成听觉、颜色和话语,所以直到最后,我们才看到格雷的标志性蓝色从男孩的画笔中溢出到影片本身,笼罩天空,这是脆弱的逃逸线。

41分钟前
  • TWY
  • 推荐

#Cannes2022 第六场。刚刚看完苦大仇深的《柴可夫斯基的妻子》,这一部简直小清新啊,像是《贝尔法斯特》+《甘草披萨》的混合体,走自传式回忆的路子。这是一个非常美式的“望子成龙”的家庭,通过白人小孩和黑人小孩之间友谊的发展到渐行渐远,努力地从孩子角度看待种族议题,同时父母与亲子的互动,则将移民问题、种族歧视、学校教育甚至人生实现等诸多议题编织在一起,展现出这个家庭努力融入美国社会、实现“美国梦”的努力与不易。讽刺川普的一段也是令人会心一笑,劳模姐也惊喜客串!小男主的表演非常出色,可惜Jeremy与Anne的角色有点扁平化,其各自的社会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延展。

45分钟前
  • 胖胖Panda
  • 还行

格雷的片子还是喜欢不起来,虽然这部私人化的比星际探索迷失之城更容易有感一些,全片儿童眼中的阶级、种族、移民、艺术等问题,平平淡淡,因人而异自我感动吧,最后他爸想挑起祖父引导家族的重任实在不太行啊,安东尼老爷子公园长椅那场戏最好

48分钟前
  • mills
  • 还行

【C+】怪不得是格雷场刊最高,原来是格雷最差啊😅说是美国童年往事家庭片结果又是小黑传记,来戛纳搁这冲奥呢😅

53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还行

上周刚看完安托万五部曲再来看这种充满中产white guilt的拙劣模仿,实在是对格雷的不公平。另外对于一部少年成长题材,从小演员到父母都带着太强的表演痕迹,让人无法入戏

55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较差

还能看到几次霍普金斯

57分钟前
  • Sylevère
  • 推荐

讲了很多事情,并且都讲得很好。反感美式政治片的人会不喜欢,但这部处理得非常好。可能是因为有半自传性质。

59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Cannes75/ 《童年的你》,满屏窒息感的故事此刻还发生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里。但真的受够了这样温水煮青蛙的叙事,蛰伏了一个半小时的郁闷才换来最终失败的反击。想要穿越回一些少不经事的日子里,痛骂那些伪善的大家长。两个男孩隔着铁网一幕想到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世界不过是个巨大的camp。

60分钟前
  • Orisonku
  • 较差

86/100 关于一个人目睹他身处的政治环境越来越差,并必然眼睁睁看着环境慢慢影响他自己的悲剧性,润都无法润,这不只是美国的困境。关于一个人想要对抗他父亲的失败、想要成为斗士的失败,他看到了自己观念、意识的逐渐苏醒,但无法改变什么,离成为一位反抗者还很远,计算机与太空只是虚空的幻想:一种试图起飞而发现困局与徒劳的末日心理。关于美国梦的暗面、个人史与美国史之间的蒙太奇、美国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与重复。并且,电影更想说的远不是简单指出种族分裂等不公平的社会环境,而重点在于男孩具体的心理症候,其中情绪意味极其复杂。最好的21世纪导演自传电影之一。

1小时前
  • Pincen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