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镇刀客

动作片大陆1991

主演:高一玮  赵玛娜  常江  孙海英  王刚  

导演:何平

 剧照

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2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3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4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5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6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3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4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5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6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7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8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9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9 05:04

详细剧情

  中国西部,黄沙漫天,马嘶人怒。自幼跟随父亲操练关西无极刀法的孩哥(高伟 饰)遵照父亲的遗嘱,来到双旗镇寻找指腹为婚的妻子好妹(赵玛娜 饰)。只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妹及其父亲瘸子(常江 饰)毫不待见这个男孩。婚期无望,孩哥只得暂时在瘸子的店里当小伙计。一日,土匪二爷意欲强暴好妹,结果为孩哥所杀。此举惹恼了长年盘踞双旗镇的土匪头子一刀仙(孙海英 饰)。由此惹得滚滚狂沙中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本片荣获199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1992年东京第三届夕张国际惊险与科幻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1992年第五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年度大陆优秀电影奖、1993年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奖。

 长篇影评

 1 ) 大漠黄沙里的中国文学

对双旗镇刀客久闻其名,终于抽时间一看,但是给我的感觉却说不出的难受。不是因为电影拍的不好,而是完全不理解是什么原因使其被给于如此高的评价。
首先我要说,作为1991年拍摄的小成本中国武侠电影,这是一部用心之作。有想法,有观点,没流俗。是一部试图自己站起来的影片。但,这也是我所能给予的全部正面评价。
从不好的方面讲,情节过于空想,为了突出某些主题而不惜扭曲现实。这应该是最大的弊病,我认为这也是那个时期中国严肃文学的通病——创作者的眼中只有观点而忽视显示,一部作品往往是为了表达某种观点而不惜捏造现实。从艺术水平上来说,和我们小学作文为了歌颂某人而不惜捏造其扶老太太过马路或拾金不昧一样幼稚和可笑。
有人认为这是另类武侠片,所以动作剪辑自成一路,堪为极品。也有人认为不是武侠片,这是反映国民性的有深度的社会片。
这些观点都值得尊重,但我看到的只是“想表达”和“想出风格”。
对于动作因素而言,要写实必须要有基础,即便西北刀客过招往往一刀致命,但也不会每次交手都真的只是一招。片中三次对决都是快闪一过+音效+血+面无表情倒下,其实仅仅两次就已经审美疲劳了。对比美国西部片中的枪手对决或日片中的剑客对决,也是一招见胜负,但其突出的不是动作之美,而且对决前的气氛烘托以及凌厉肃杀的意境。可本片的气氛烘托并不见高明,那么快闪式的剪辑也让人觉得有投机取巧之嫌。
其实,即便只是简单的一刀毙命,写实的拍摄也会比这样的剪辑更具力量。
对于那些认为该片那是社会意义深远的人来说,大约是看到镇里百姓对一系列事件的反应,不错,观众一定能看到创作者在这里的用心之处。
可是有没有想过,如果这孩子功夫没那么传奇,以至于完全没有拼杀经验(从情节可以看出)就可以杀死纵横一方几十年的刀客,那会怎么样?难道,国民出路的救赎不应该是性格方面的觉醒,而是建立在根本不靠谱的“奇迹”上面?
还有,一刀仙来了七个人,六个是观众,如果说旧时百姓怯懦一些是事实,可土匪从没有那么没血性的。瘸子为救孩子而牺牲,合理,可孩哥看媳妇受辱可以奋起杀人,可看岳父被杀却无动于衷,这样的主角我看比村民还令人厌恶。另外被杀的两个村民死的莫名其妙,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国人渐已醒”吗?我惊呆了,回头叫小伙伴们都看看。
所以,这就是我要说的“扭曲现实,迎合观点”。虽不媚俗,但骨子里还是在媚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从一个完全不符合现实规律和人性特点的故事中可以感悟到什么的话,那这个东西基本上是病态而扭曲的,不要也罢。
最后说说人物吧:
瘸子:精彩。厚道、有点自私,有长辈的担当。
沙里飞:精彩。这是电影史上可以留名的角色。
孩哥:可厌,不真实。
好妹:真实,没存在感。
村民:部分真实,带着居高临下的有色眼镜看到的真实。
再从电影节奏上看,拖沓,很多桥段是为了凑数的。当然比起现在多数的大片来讲,还是紧凑一些。
最后我要说,别浪费时间,如果时间太富裕没的消磨,那喝点睡吧。

 2 ) 西部蛮荒世界的武侠浪漫

身着羊皮的孩哥骑在马背上,挥动着马鞭,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当中,任意驰骋。这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缓慢的镜头,嘹亮的音乐,一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远离现实的荒漠世界,也奠定了这部电影的整体风格:发生在西部蛮荒世界的武侠故事,神奇而浪漫。
这是一部氛围基调大于故事情节的电影,因为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西部片当中,总是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无恶不作的大盗、女性被欺负的形象、双方对峙的决斗,等等。而影片当中人们很少见到的西北风光与小镇风情,却是这部电影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摄制组在一种拍摄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记录下了独有的西北场景:黄色戈壁、西北风沙、羊皮制品、刀客被风吹皱的皮肤和干裂的嘴唇,等等。这些典型的元素又在统一形成和谐。而与世隔绝的小镇上的人文景观也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们借助摄影机参与进他们的生活:石头做成的房子、大片的肉和大碗的酒、成群的马匹、被风腐蚀的斑驳墙壁,等等。一切在细节中展现。而基本的色调又定在了黄色上面:细黄的沙漠、土黄的戈壁、深黄的皮具、黑黄的皮肤,充斥着满眼的黄色,让人感受到西北边陲环境恶劣的现实,人烟稀少的悲凉,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一群人奋力地生存着并且有着他们独有的生存法则。所以一开始的环境渲染为这样一群人的出场做了铺垫,除了让人感受到那种极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一种沙漠绝域的神秘感。
影片中镜头和光线的运用很好地诠释了中学课堂上总反复被提及的“融情于景”。比如,孩哥在刚到双旗镇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的缘故,镜头透过孩哥的眼睛是属于一种小心翼翼窥探的状态,而这样镜头里面的人们都仿佛用一种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偷窥和晃动的镜头,把孩哥那种初来乍到的心情表达出来了。还有就是好妹出场的时候,是在夜晚,黑暗中她把蜡烛点燃,所以脸部在暗夜中突然显现起来,美丽的脸庞在柔和的光线下有种惊艳的感觉。当她慢慢移动的时候,光线在她脸上或明或暗,又有一种浪漫朦胧的美感,配合她懵懂少女的年龄和气质,恰到好处。而这种美好的出场,也预示着这样一个鲜活年轻的生命所要面临的来自于外界的干扰与考验。再有,孩哥房中练功这场戏,人物被光而坐,只能看到孩哥打坐的黑色轮廓,给人一种诡秘的氛围,也增加了孩哥身份的神秘感。这些画面,没有语言,更似语言,以当时影片拍摄的环境和时代来看,是十分难得的。
既然是武侠故事,那么刀光剑影的运动画面势必为重点,据说当时摄制组将仓库里之前拍剩下的即将过期的废弃胶片包了,拍摄时没有监视器,也没法看回放,只能是边拍边洗,然后拿到县城的电影院去看。现在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拍摄出来的画面已属十分难得。把那些华丽复杂的打斗过程“浓缩”为高度的时空转换,短时间中就结束了战斗,加上各种视听元素的辅助,一样让人体会到了那种决斗的畅快淋漓。比如,酒店一刀仙的弟弟与孩哥的战斗,都是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快速剪切的电影手法让整个过程紧凑高速而刺激,再加上穿插其中的凌厉的刀声,一样有扣人心弦的感觉。影片结尾,孩哥和一刀仙的决战更是没有半个打斗镜头,影片通过声音表现战斗过程,用风沙展示战斗的紧张气氛,最后一刀仙从风沙中走出几步,就倒地了。其间那种悬念一直吸引着观众,有着别样的紧张刺激。
还有就是影片一些MTV式的视听语言的运用,对于渲染气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孩哥和好妹一起赶马的情景。在辽阔的戈壁滩上,他们和马群一起驰骋着,除了运用了慢镜头和表情的特写,还增添了高亢的音乐,无需过多的交谈,一切就像一幅美好的画面一样。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流动的画面之中发生了微妙的转换,于是接下来的发展一切就自然而然了。再比如,孩哥去请“沙里飞”回来的那刻,好妹站在墙上等着孩哥回来,他骑马的慢镜头动作和好妹那种思念的眼神相互切换,仿佛茫茫沙漠当中只剩下他们之间的无尽牵挂,把这种年少的纯洁爱情表现出来了,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这是一部感性的电影,有很多地方不曾详细说出,而是运用各种视听元素渲染出一种或让人想像或激发情绪的氛围,因此需要我们更多地用心去体会,体会这个西部蛮荒世界的武侠浪漫。

 3 ) FIFF11丨DAY9《双旗镇刀客》:独属于中国西部的武侠传说

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9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双旗镇刀客》,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原始人民们粗犷豪放的评价了!

KIDult226:

粗粝、原始、极富生命力。

果树:

有中国西部的独特风味,剪辑问题比较多。

法罗岛帝国皇后:

电光石火间,生死已定,没有那么多花哨过场,粗野的原始生命力。

张瀛:

大陆经典武侠片,一道命运之光穿过刀锋,穿越时间。他以持续的矛盾心理面对自己的命运。

曲有误:

风沙尽处即是命运决断之时,没有繁文缛节,有的只是快意恩仇,所有的粗糙,懦弱,摇摆,假义都在这里顽强的延续下去。

kc512:

眼正,手正,脚正,是时代最大的悲剧。和1952年的正午有曲同工之处,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勇勐,而是因为他们走头无路。

野凡:

中国的西部电影,剧情脉络非常清晰,虽然故事内容简单了些,但却颇有氛围。比较可惜的是,全剧的打斗都是一刀切,最后的终极决斗居然被一阵风沙给挡了,武术指导完全可以不要了。

RIVER:

影像粗粝而不乏质感,人物粗犷而不乏潇洒,情节酣畅而不乏智趣,原始更生猛,中国西部武侠片的典范。寥寥数笔对于小镇群像的描摹堪称绝妙,结尾的处理更是升华了电影。这才是江湖,从来不是只有快意和超然,而也是一片混沌中的袖手旁观,是一往无前的生死搏杀,是对义的背叛,是对情的坚守,是一刀决出的胜负,也是一马扬起的风尘,大漠苍茫,黄沙漫天,刀光剑影的地方才有故事,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

我略知她一二:

武侠的要义从来都不是武而是侠,在这个侠肝义胆的世界里,武功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比起精神的传承,比起江湖的传说,仿佛并没有人在意一招一式的汗水衣襟。尤其是在这个硬土漫漫的古堡中,一切爱与恨都是那么的天然而纯粹,一骑绝尘之下是尘土飞扬、血染黄沙,一车人马背后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双旗镇不仅有好人,大漠里也不止有刀客,一个个饱满而精彩的人物让人称叹,民间多勇士,江湖无高手。

子夜无人: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式武侠大片,茹毛饮血的环境,风餐露宿的命运,复仇的种子如同星星之火,人物的厮杀碰撞全是顷刻之间冷冰冰的手起刀落。动作和套招都是被弱化的,最关键的决战里甚至掀起风沙遮蔽了过程的发生,电光火石之间就可以决出生死,由此被强而有力推出的正是那种原始、粗砺、生猛的氛围,将风格化做到极致。刀有刀的哲学,人也有人的哲学,有些人可以为了心中需要守护的安宁和正义、虽刀在前方而人亦往之,有些人就牢牢地坐在那里、看着面前的人一个个倒下照样一步不移方寸不让,有些人最后被击败、已经血流如注但依然抱着手里的刀不肯倒下。无论善恶,都在这片土地上发出彻骨的绝响。

#FIFF11#DAY9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双旗镇的瑟瑟刀声


本来写了很长的字,为这部国内目前最强的侠片。可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以下这篇影评,于是所有的字都可以删去。我没看过这么引人共鸣的影评,也没有看到过作者这样一个真正用一颗爱电影深刻体会电影的心来完成关于电影的文字。


大家一起欣赏吧——


双旗镇的瑟瑟刀声


作者:桌紫 2002-09-26 14:13:02


双旗镇里有两杆旗:一杆黄旗,一杆红旗。孩哥不是双旗镇的,他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领走和他定了娃娃亲的媳妇。孩哥是个孩子,也是一个刀客。


故事太简单了。简单得就像出刀,挥刀,收刀的一次过程。孩哥第一次出刀,刀从腿边飞入手中,刀光一闪,一整匹马一分为二,他赢得了女人的芳心;第二次出刀,他的媳妇要被人强暴,刀声过后,悍匪一刀仙的兄弟命丧当场,他为双旗镇招来了屠城的灾祸;第三次出刀,帮手没有到来,眼前已经死了三个无辜的人,恐惧压抑和愤怒之下刀声又起,飞沙走石。谁也看不清传来锵锵刀声的沙影里是怎样的一场较量。飞沙散去,复仇的一刀仙血溅五步。死亡的四个人整齐的排在中轴线上,像一个庄严道场。完成了一场成人的鲜血洗礼之后,孩哥和媳妇踏着夕阳并骑上路。89分钟,一个人的成长史。


杨争光是黄土作家。他和何平的合作带着时代与地域的因素,将双旗镇摆在了黄沙蔽日的西北。漫漫黄沙,奔腾马队,孤独小镇,少年刀客,强悍匪帮,虚妄游侠,刺喉烈酒,无情鲜血。超越历史的时空,超越真实的琐屑,达到了独立于真实外的另一种真实:关于一个人的,如何认识自己的真实。刀刀快意恩仇,刀刀力不虚发。每一次的出刀都是极漂亮的,从不拖泥带水,典型的古龙风格的一招致命。为保护自己的女人不被凌辱挺身而出,是浪漫的侠义。被无辜人的鲜血打磨挺身而出,是悲壮的侠义。于此,有理由去嘲笑刻意制造出来的“侠之大者”们是多么的无聊与黔驴技穷。


电影的魔力就在于可以虚构真实。双旗镇的故事是粗糙的,是一种沙子一样的质感。但它没有把真实的感觉封堵在故事的躯壳里。就如同原始人使用过的陶罐,你甚至可以清晰的辨认出那曾经的一双手留下的纹路,却不能否认它存在过一样。无边沙海的流风可以将一切影像扭曲变形,巨大的马蹄留下的足迹可以很快被黄沙填平,加上双旗镇里的凡人,它们一起撑起一个虚构的真实世界。所谓的正义与邪恶的交锋,结果是他们这些人活着或已经死亡。他们没有天生的侠义,但在屠刀斩向一个孩子时,会有人在行刀的路径上站出来。侠义是在把恐惧抛到九霄云外之后才宣告诞生的,凡人和少年刀客的转变都这样告诉我们。我们也许应该说,双旗镇的电影是一部真实的侠义电影。那种真实感逼近人心的迫切与压抑,来自于一次次的人喊马嘶刀光血影。王朔说这是一部真正的武侠电影,我觉得这话有点意思。但我认为侠义比武侠好。


侠义电影有一种看完叫你热血沸腾,甚至想走出家门寻访高人拜师学艺英雄救美杀富济贫除暴安良,而另一种却可以使你的血冷却到32摄氏度,静静的坐着或站着并可以借用哲人”我思故我在”的说法标榜自己。因为双旗镇刀客的双刀从小腿两侧飞出那一声龙吟般的啸叫挟持着一种理性的声音。那种声音的一次次响起,可以使你清晰的看到一个人的长大,那个过程就是你认识自己认识人世的过程。因为人是被不确定性包围的动物,它的减少到一定程度就是完成了一次成人的洗礼。明心见性的说,看电影最后看到自己那表示电影已经不是你在旁观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成长的预言。


关于电影本身,先前说的粗糙感完全是创作者的刻意为之:粗线条的轮廓,嶙峋的石头,满眼的黄沙,简易的穿着,风尘的脸。全片之中除了两杆旗好像只有刀客媳妇穿着一身鲜艳的红色,其余的颜色全被黄沙掩映住了。摄影透出了一种奇巧的笨拙感,中远景和长镜头更注重一种人和环境的辉映,夸张的写意经常再现别人的奇特视角或者落在人与马的脚上。感到遗憾的是音乐明显的带着时代的印记,类似于《西游记》似的合成音乐对影片的整体稍有破坏。演员里直到现在还活跃的恐怕只有一个饰演一刀仙的孙海英了,别人或者声息不大或干脆没了声息。所以说一部电影不一定会成就很多人,也许是时间造的孽,就如同早生几年的孩子在物质上注定不如晚生的幸福。不过不管怎么样,必须承认,何平是个赢家,无论是导演艺术还是对他以后的事业而言,何平都是赢家——思想者似的严谨和直面生存的清醒,如双旗镇的刀锋镇住三魂六魄。





何平导。


1993年第四十三届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奖
199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
1992年第三届夕张国际惊险与科幻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1992年香港第十一届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
1992年第五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年度大陆优秀电影奖

 5 ) 30年前的一次山寨版混搭

武侠片,西部片,剧情片?古龙,七武士,正午?或者是,披着百衲衣的关于侠义道、民族性……或者某种玄学的反思片?

看得出来,编导看过不少电影,至少比大多数人(比如我)多。不过,多数人应该比编导克制:自个儿不明所以的鸡汤,不会急着端出来。

最后的三个义人侠士(瘸子,铁匠,酒鬼)死得神乎其技,毫无逻辑,彻底服务于编导的“理念”…… 这算得上合格的剧情片?!

至于其它,拍摄剪辑等等,粉丝都说不怎么样了……

装模作样、煞有介事,确实唬到不少人了——不明觉厉啊!

也有说“91年,别苛求”的。那么,它怎么面对1980年代的那一批批的真正好电影呢?当然了,现在的影视剧更是啥也不是了!

最后,打分不容易。如果说,它是一个成色不足的习作,倒是可以给个7分,鼓励一下;如果说,它油滑而腐朽,误导业界和观众,那就5分往下了(就像张陈两位大导演,伪思考,假电影)!

 6 ) 为什么流浪远方 ——浅析《双旗镇刀客》在武侠电影史上的独特性

*李道新老师的课程作业,哈哈^_^

一、 叙事方式
首先,导演何平将本片的时空至于了一个从未载于文本也从未见于从前的小镇,一个因两根高耸的旗杆得名的双旗镇。影片开头,画外音缓缓道出故事发生在“七十到八十年前的大西北”,带来一种语焉不详的奇异的架空感。让人不由想起《东邪西毒》那个神秘又飘渺的故事及其所在,也是以讲故事一般的口吻,徐徐展开在观众眼前。因而虽然是虚拟的时空,但因旁白叙述的存在,显得熨帖而颇具带入感。这段不知出自何人之口的旁白,似一个见证者,回忆着主人公“孩哥”的经历乃至一生,其视角正贴合了观众的视角与心理,让人做好准备,迎接这个传奇在倒叙中扑面而来。
总之,这里既不是朝代更迭之际,也非国破家亡之时,这个小镇有其自己的社会结构和统治人群,人们在黄土间筑起房屋与街道,在刀客、流氓出没的罅隙间谨慎地过着鸡犬相闻、吃肉喝酒的日子。这里只是一个不关天下、遗世独立的小江湖。

二、 影像风格
本片由马德林掌镜,采用大量运动镜头,一帧一格尽显阳刚气质。影片开篇颇具意象性,西北的边陲小镇,藏于大漠深处,掩于风沙之间,天地茫茫、烟尘滚滚、马鸣萧萧,一片苍凉肃然景色。影片的影像基调由此奠定,以黄色为色彩主调,包括荒漠、山丘、城墙、房屋以及居民的服装,都是深深浅浅的土地的颜色。好妹站在城墙上等待孩哥一幕,旋绕运动的镜头配合广阔苍茫的天地,画面中心是一个身着红袄立于风中的妙龄少女,如一滴殷红的墨水点于粗砺的画纸,女性的柔美与自然的雄壮浑然一体又相得益彰。之后孩哥与好妹一齐在落日中归家,身影融化在昏黄的余晖之中,走向强敌即日来袭的未知的命运。而一刀仙等人纷至双旗镇一幕,一共七名刀客,骑着高头大马,从蒸腾的火热的沙丘高远之处走来,镜头自山丘脚下缓慢而上,刀客的身影背向阳光,勾勒出死神一般的黑暗剪影,马蹄达达而至之间紧张而庄严的气氛油然而生。

三、 打斗设计
《双旗镇刀客》之于一般的武侠电影,在打斗设计上颇具特色。影片虽讲述刀客的故事,但真正的打斗场面却甚少涉及,相反,着力从作为武器的刀、作为要领的刀法和身为刀客的精神进行侧面的烘托。
孙海英饰演的一刀仙是双旗镇最著名也最邪恶的刀客,出刀极快,一击毙命,“杀人不用第二刀”。他的出场方式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镇里的小孩们高喊“一刀仙来啦、一刀仙来啦”,居民皆四散奔逃,不需出手,自已有神乎其技的高手气派。另一方面,孩哥的父亲是有名的刀客,自创了一套“刀谱上没有的刀法”,然而孩哥自幼失怙,似乎并没有学到多少家传技艺,连砍肉也砍得不利索。但他的转变却也神奇,高明的刀法需练内功,正如一流的剑法需练气,孩哥似乎一夜之间掌握了诀窍,一挂牛肉只用一刀便劈作两半,“刀入肉随骨而行”、不施蛮劲,流畅的镜头与连贯的动作,暗示着一名刀客的诞生。导演这种简洁有力的表达,在片尾一刀仙与孩哥的决斗时刻最为淋漓畅快。黄土铺就的狭长街道上,已经横陈着丈人爹与一名居民的尸体,紧张到凝固的气氛,寂寥到瘆人的配乐,让人不由得期待一场大战。当一刀仙与孩哥两两对峙,等待与凝气尤为郑重缓慢,而交锋却快得晃眼即逝,生死便发生在一瞬间。导演对于刀客,强调的正是一个“快”字。当看客都还未反应过来,四下寂静,一刀仙已然跪倒在地,真正是“流沙搅风,游蛇甩尾,手起刀落,血光冲天”。这一场面的安排,导演刻意将正面的打斗过程隐藏于烟尘起落和金属铮铮之间,淡化了具象的动作,而突出了具有象征意味的结果。打戏不多,可能让习惯于刀光剑影的观众失望,但这一取舍用度,正是导演要刻意表现的身为刀客的精神。双旗镇的居民,对刀客既有恐惧也有崇敬,他们来去无踪,遵守着自己的原则:“眼正,手正,脚正”、“头不离肩,刀不离身”。尚还是个少年的孩哥,即便被嘲笑,也没有卸下过腿上的双刀;一刀仙临死之际还微笑着问孩哥“你跟谁学的刀法”,并竭力用刀撑着自己不倒下,直到断气仍保持着跪立的姿势,因而也算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刀客;而声名在外但实际欺世盗名的沙里刀,恶战结束方才到来,甚至夺下一刀仙的刀谎称自己将他打败,相较之下就尤为令人不齿了。
总之,导演何平在影片中的打斗设计,既有戏剧的高度象征技巧,又有古龙式的玄妙色彩。戏曲家关注的是侠客表面的神态和内在的思绪,至于行侠乃至打斗的过程都一笔带过(陈平原,2010),给抒情留出空间,甚至借擦拭、抚摸刀具抒情明志。古龙的武侠小说,武器、情节的设置可谓奇崛诡异以至一种不可思议的景观,但他之所以为大家,不在于写武之动作,而是将笔端深入到使用武器的人细致而微的心灵世界之中,在寓言般的故事里藏尽了人生哲学。导演的打斗设计,与他们异曲同工,对一招一式的舍弃,正是对人物描摹的凸显。沉默的刀客、滴血的利刃,摆脱了武侠电影陷于“打斗”而不能自拔的毛病,留给观众的是风格强烈鲜明的人物形象与丰富绵长的精神意蕴。

四、 人物塑造
本片在人物服装造型上有所革新,厚实的皮毛衣裤,映衬出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同于很多武侠电影中出现的样式化强烈的服装和武器,刀客与其他刀客以及小镇居民,在穿着上并无多大差异,他们的不同,正在于以上提到的内在气质。导演要求孩哥的饰演者一定要是练过武的人,最后找到的高伟是全国少年刀术冠军,眼睛晶亮有神,演员的抉择也体现了导演的这一匠心。
影片拍摄其时正值中国电影面对票房滑坡而进行面向娱乐化和类型化的市场转型,何平导演的这一部影片,应当是一个有益的具有示范性的尝试。并且,作为首部在国际影坛颇有斩获的武侠电影,《双旗镇刀客》在几乎在各类文化背景的观众群体中均能找到其心理基础。在中国侠文化传统的早期,有这么一群身份不明的游侠,他们可能是卿相,更可能是平民,他们落拓不羁浪迹天涯,“利剑手中鸣,一击而尸僵”(曹植《结客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深受文人骚客的歆羡与追捧。而现实生活中的游侠因其“以武犯禁”,被认为“不轨于正义”,在稳固的社会秩序建立后很难再有自由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得不放逐四海。这也正合了影片结尾,孩哥与好妹各乘一马远走他乡,“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的背影在夕阳中孤单而倔强。在近代日本也曾有一群“浪人”,他们是失去主人的武士,在黑泽明的镜头下,他们往往出于义愤卷入争斗,又在获得胜利之后不得已继续去游四方。而在西方,既有西部牛仔以至游骑兵(Ranger)传统,又有佐罗(Zorro)这样“国民”侠者,他们穿梭在广袤大地间的小小城镇,勇闯天涯。导演何平竭力营造的位于中国西部的“西部”,风蚀的山丘、漫天的黄沙、奔腾的马匹,正是这一类型片最鲜明的视觉谱系,身藏绝艺、动辄出手的粗犷刀客,正是最典型的人物设定。
但这些还不足以充分说明《双旗镇刀客》在中国的武侠电影史上的独特性,对比此前、同时期与此后的中国武侠电影,才能略见端倪。双旗镇的刀客,举手投足对传统文化的观照并不多,也没有儒释道家对佛性或是悟道的皈依;没有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基于“去势”焦虑的香港电影中,那种嗜血的厮杀与无奈的悲凉;没有张艺谋的武侠电影中合于传统文化又几经重构的儒侠风范;也没有徐克的武侠电影中,光怪陆离的意识空间和迟疑犹豫的爱恨纠缠。正如香港影评人所讲,它“一改武侠片的传统思维”。《双旗镇刀客》中,孩哥突然出现在大漠里,最后又走向大漠的深处;他为寻找素未蒙面的未婚妻而来,又在找到之后相携而去;他身为孤儿,已带丧父之痛,丈人爹为阻止一刀仙而死,他又带着丧父之痛而去;他本不身负国仇家恨,是为了今人看似奇怪的约定来到双旗镇,失手杀了二爷结下大仇,在了结了一刀仙后便又翩然离开双旗镇。总之,姻缘和武艺早由前因注定,情爱与存亡如何发展,却又巧合机变。小镇里的生死契阔,似乎只是一瞬间。他流浪而来,然后又流浪着走向远方。
可以说,这部影片讲述的,不是一个大义凛然的英雄故事,而是一段流浪不羁的个人生命史,一段难以复制的历险。它塑造的,是合于浪漫自由精神的游侠形象,也是各有爱憎善恶的个人形象。这里的刀客,并非郭靖一般“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甚至通过对人性劣根性的反思,暗示了如沙里飞这般“大侠”的坠落),而更像是自掌命运,追求独立人格及自我价值的“行者”。以天地为场面,以小镇为结点,身为第五代导演的何平,他飘逸又质朴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给这部影片赋予了作者电影的气质。







参考文献
[1]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87-447.
[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9.
[3]曹植游侠诗评[Z].

 短评

华语电影有三种江湖,一种是《卧虎藏龙》布尔乔亚式的;一种是《英雄》士大夫式的;一种就是《双旗镇刀客》粗粝、苦难、鲁莽的平民式的。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我很惊叹,110万人民币居然拍出了这样的电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很高兴能看到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里请到孙海英和那个演孩哥和瘸子的演员。瘸子之后还是演瘸子,孙海音就此成名,小孩子之后再也没有演过戏,当起了导演,呵呵,一切不过是18年前……

12分钟前
  • 力荐

8/10。拍得绘声绘色!不说跃马扬鞭奔腾荒漠的大全升格镜头,也不说“待烟雾散开决斗已停”的高潮虚化处理,关键是性别关系和镇民群像塑造:女性在展示身体上表现反抗(孩哥偷看洗澡印证她屁股有痣,决战前夜又问了相似问题),反派连杀马匠、瘸子丈人和疯子再歩向孩哥,性启蒙和等待恐惧中激发男性潜力。

1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有一种将剑戟片置换到中国西部大沙漠的错觉,但仅仅是错觉而已…剑戟片遵循着严格的动作设计,并非只是营造拔刀前的紧张感与情绪。完全无法接受在结尾高潮对决的瞬间,用飞舞沙尘、局部特写、快速剪辑来遮蔽一切的手法。即毫无诚意可言,也缺乏对动作的理解。这和胡金铨式省略剪辑所营造出来的形而上的意境与新的女性身体性全然不同。当然,如果从反类型片的意义上,作为伪武侠片的本片还是“成功”的。但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新的武侠美学风格的开启,只怕是种对港台武侠片的自卑情结的某种心理投射,或者说在武侠片衰落的90年代里的一种怀旧情结吧…

16分钟前
  • 荒也
  • 很差

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来到双旗镇领媳妇,眼看婚事无望只能在店里干着苦活。一次土匪要强奸他未来的媳妇,他作为刀客拔刀把土匪杀了。此举得罪了大土匪,而招致了一场决斗,那一段决斗的场景甚是经典,确也是一个孩子成为刀客的过程,从此双旗镇刀客长大了

21分钟前
  • SHAOXIAYU
  • 力荐

电影将古龙武侠的冷峻风格融合到了一个简单的江湖故事里,有型有格,只是欠雕琢,是一部带有明显黄土地特色的中国西部片。电影像一个微缩中国,形形色色的人物综合起来就是民族复杂特质的缩影,隐忍与自私,无畏与圆滑,耿直与谎言。双旗镇虽小,却将中国人的集体性格囊括其中。

25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大陆武侠片里的最顶级作品,没有之一。何平在1991年带来了一部毫无征兆的电影,在它之前与之后大陆都没有出现类似风格的武侠片,它的独树一帜堪称惊艳,也必须被载入电影史册。内容不过多评价,故事虽简单但情节十分精彩,美术方面效果极佳,整体给人一个酷字,并且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性,另外好妹好美

26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这才是中国大陆真正的武侠片、西部片,粗狂、浑厚、男人味儿十足又不乏细腻感。曾经国产武侠也可以这么精彩的,可惜现在。。。还是小时候看过的片子,略隔时日又看过几遍,昨晚央6重放,只看了个开头,有点可惜。

30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类似《正午》的环境、桥段设计、紧凑的剧情、荒漠、寡语、刀客、仇杀、加上脸颊上标志的高原红,攒出了大陆最写意的西部片。孩哥其实只动了一次手中刀,以气御刀,嗖的一下,没等看清招式,半扇猪肉已经迎刃而解,镇住了准老丈人,结尾那一刀的风情更是隐藏在风沙中,大有古龙只可意的小李飞刀神韵

34分钟前
  • 第27章
  • 力荐

沙里飞很有意思,油头滑面表里不一,但编剧通过镜头和细节告诉你而不是通过对话,比现在电影里用旁白或者对话简单粗暴地灌输给观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要高明太多了。孩哥也好,一刀仙也好,能明显是学美国西部片甚者是港台武侠片的,但沙里飞这样的却不不多,是本片的亮点啊~~

38分钟前
  • Zutto
  • 还行

绝对是最好的国产西部片之一。鲜血四溅的拼刀和露点强奸戏还有点CULT意味。对镇民和沙里飞的刻画深刻揭露了国人的劣根性。甚至有“过度诠释”者说其剧情有对学潮的政治暗喻。结尾对决堪称神来之笔。遗憾的是底气过软,差那么一股洒脱豪放的“西部”劲儿。四星半//20170524资料馆大银幕

3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何平导演今日逝世,哀悼~~有这部作品,足够影史留名了!

40分钟前
  • Tyger Tyger
  • 力荐

西方西部的枪,东方西部的刀。摄影和节奏有些赛尔乔·莱翁内作品的感觉,如《西部往事》却没有后者神级的配乐; 虽然算是中国的武侠片类型,可武打部分却像是日本的武士片,有些黑泽明《椿三十郎》《用心棒》的影子,却没有后者精彩至极的故事;不过,这样别具一格的作品在国内也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了!

4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真的非常有武侠范儿的大陆电影,那时的电影人真是挺有抱负的,故事讲得饱满,人物性格鲜明,都立得住,真不容易。西部的背景也用得很脏很糙很够味。

48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孙海英居然是这部片的真正主创啊!A死神斗篷B一刀致命C西部片风格(居然还放七侠荡寇志的音乐跑马)都是他的想法

51分钟前
  • luc1en
  • 推荐

我们的西部片,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我们有气,我们有侠,我们注重内功,没有多少刀光掠影,但独一无二。这份气源自中国武侠精神,尽管形式借鉴了别人,但内在不输《关山飞渡》、《七武士》、《正午》、《荒野大镖客》、《日落黄沙》。头不离肩、刀不离身,这是西北大陆的双旗镇刀客,这是中国正宗的西部片!

55分钟前
  • 岛马
  • 力荐

漠北荒原,双旗飘扬,匪盗猖獗,老少不争。有一刀客,人称孩哥,手起刀落,大开大合。收刀入鞘,一击毙命,事了拂身,无功无名。

57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大漠黄沙夕照,双旗古镇人家,少年花儿牧马。一刀诛仙,与子携手天涯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好爱电影里面的少年与少女。少年是英姿飒爽的,能跑马,能甩刀的少年;少女是圆脸大眼,吃的多,干的多的少女。如今镇子不在,少年与少女已不是当年。

1小时前
  • 黄小胖
  • 推荐

看的时候一直在心里暗自惭愧,真的惭愧啊!今天才能欣赏这部牛片。真的感觉张彻的东西第一次黯然失色了。应该是中国武侠片的一座高峰了,虽然后来者精彩纷然,但是它依然像一杆旗!

1小时前
  • Gemin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