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2010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0

主演:杨洋  白冰  姚笛  周采芹  归亚蕾  于小彤  蒋梦婕  王彦华  张镝  丁荔  徐小飒  高洋  王龙华  袁新  姜彤  徐海乔  王馥荔  唐一菲  贾妮  龚丽君  孙菂  杨梓墨  李艳  程媛媛  蔡飞雨  杨幂  李沁  张君钰  叶琳琅  李颉  阚清子  徐璐  殷叶子  赵丽颖  黄轩  

导演:李少红

 剧照

红楼梦2010 剧照 NO.1红楼梦2010 剧照 NO.2红楼梦2010 剧照 NO.3红楼梦2010 剧照 NO.4红楼梦2010 剧照 NO.5红楼梦2010 剧照 NO.6红楼梦2010 剧照 NO.13红楼梦2010 剧照 NO.14红楼梦2010 剧照 NO.15红楼梦2010 剧照 NO.16红楼梦2010 剧照 NO.17红楼梦2010 剧照 NO.18红楼梦2010 剧照 NO.19红楼梦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3 13:09

详细剧情

巍巍皇城,紫气东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尽享泼天财富,却不知富贵终有尽,屋子沉湎于纸醉金迷之中,不愿苏醒。在荣国府,含玉而生的公子哥贾宝玉(杨洋 饰)与好姐妹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吟诗作赋,猜谜烹肉,兼带诌些感时伤怀的矫情文字。他与妹妹林黛玉(蒋梦婕 饰)两小无猜,互有所属,然几番试探,倒惹得误会连连。繁花烂漫、歌舞升平的大观园,锁不住那心底的寂寞,护不住那嫩蕊芳沁,儿女情长何处寻,生离死别自悲吟,一任如花美眷为暴风雨摧残凋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改编。

 长篇影评

 1 ) 分集剧评(剧透慎入,更新至第八集)(看到第十二集,实在不能忍了,弃之)

开头便囧得很,那石头,真是魔幻。和尚道士并无丝毫仙风道骨,那和尚看着极欢乐,弥勒佛一般,道士貌似是个老戏骨,看着十分面善,就是不记得在哪里见过的了。接下来那些快进似的镜头晃得人眼晕,背景音乐里不知为何总有女鬼似的吟唱,瘆人得很。甄士隐貌似是老水浒里演林冲的那位,看着呆呆的,没什么表情,还灵魂出窍,简直成了鬼片了。后来甄老爷随着和尚道士出家那段,给好了歌做个解注,念得倒是不错,最后一句偏又唱起来。英莲没有老版的聪明可爱,眉间那点朱砂痣也不知哪里去了。癞头和尚跛足道士疯疯癫癫,本也正常,可是背景的那些虚化的镜头硬是把画面搞得乱七八糟,又何必呢。贾雨村怎能这等大腹便便,壮也倒罢了,偏偏是胖,那脸圆得堪比暴发户,若只是如此,怎能被贾政赏识。后来去要了娇杏做二房,娇杏在封家做丫鬟的时候背着大捆茅草那一亮相,真真吓死人。接着林妙可的小黛玉便出现了,林妙可那一脸作相,恨不得一脚踹进水里,幸好没几个镜头就换了长大的黛玉了。这大黛玉容后再评。接着冷子兴,英达的表现倒是不错,半文半白的一段话,说得毫无违和之感,不愧是老演员了。说书似的这一段,这些个被谈到的人物一个个摆出来,背景竟然虚化,倒像是每个人背后都放出万道金光,极囧。书中贾雨村说了段可算高见的话评价宝玉,剧里旁白把该念不该念的都念全了,偏偏没让雨村说这几句,想是要让雨村成个并无什么见识的普通人物了。接着便是黛玉进府,初见贾母,哭时倒像是嘴角上扬在笑一般,又是一副怯生生被吓坏了的样子,黛玉本是小心谨慎,但行事并不小气,也不怯懦,如何演得好像在发抖似的。贾母显得福相不够,太瘦了些,倒也罢了,再看之后罢。第一集便如此结了,片尾曲实在不能更难听了,不过老版红楼梦配乐可称完美,本也对新版没有了期待。

第二集,先是见了迎探惜,迎春无感,探春显得娇小了些,偏偏惜春贴上了铜钱头,竟比探春还高大,原书里明明写的是身量未成,也不知如何挑的演员。王熙凤的出场更是不堪入目,亦不堪入耳,硬是要憋出那等夸张的笑声,前摇后摆,并无表现出半点才干,怎能是杀伐决断的琏二奶奶。说是姚笛后台硬,才演了熙凤,原本就是花瓶,何况当年邓婕的琏二奶奶同陈晓旭的黛玉一般难望其项背,只盼姚笛不要太崩坏也就罢了。归亚蕾的港台腔稍有些违和,好歹也算过得去。宝玉看着倒是比黛玉还小,也还将就罢。接着说贾雨村这边审薛蟠的案子,那门子是刘仪伟出演,一脸谄媚倒是不错的,只是脱不了丑角的味道。薛蟠比老版还要胖上一圈,也不是什么让人有印象的角色,无所谓了。宝钗初出场,暂时无感,容后再评。薛姨妈十分土气,再加上铜钱头的扮相,实在让人没有好感。接着秦可卿尤氏出场,唯有秦可卿的铜钱头看着仍是漂亮,只是不知为何各人都好像肿了眼睛一般。描绘秦氏卧房那几个镜头,忽而快得晃眼,忽而定格不动,加之背景音乐阴阴的,便又现了鬼片的调儿来。及至宝玉梦中进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与可卿竟是同一人所饰,我还疑道之后警幻之妹可卿又该如何,且看下集。

第三集,一开始警幻那一飘便让我悚然一惊,恍然鬼片了。及至进了薄命司,那背景一片女子哭声,及阴森可怖的配乐,闪了绿色磷火的灯,则必是鬼片无疑了。从此处开始,警幻便满脸鄙夷之色。宝玉翻开十二钗又副册,那字和画竟是自动显现出来,甚至可化为实物,如神笔马良,然而又是洪水又是飘雪,宝玉自然吓得半死,不是鬼片又是什么。出了薄命司,那一干仙女服饰俗滥之极,宝玉也竟能看呆了。又警幻向宝玉解说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脸上鄙夷之色益显,若真是如此,也不知宝玉作何感想。红楼梦十二支曲也无美感,不提罢了。警幻之妹可卿与警幻、秦氏果然是同一人饰了,就算是情理之中吧,却如女鬼一般,可卿此人从此脱不了女鬼的影子了。宝玉从梦中醒来,玥玥所期待的两句台词都删改了,与袭人云雨之事算是拍出来了,袭人衣饰显得她脖子短,我颇有微词。转而说刘姥姥,富态了些,实在不像穷苦百姓,衣饰简朴也掩饰不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那周瑞家的扮得像个道姑,走路姿势极难看,说话口气动作表情也显得不得体,后一集中更是明显。平儿还过得去。接着王熙凤第二次出场,又是标志性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的笑声,真是无奈了。且说话总带着假笑,不管该不该笑都装出笑来,初露了青楼头牌的谄媚口气,客套是客套,谄媚就没必要了。贾蓉出场,可再找不出更丑的了,也不知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却如何与这般的贾蓉有暧昧之事,不过姚笛的熙凤,也就无碍了。下一节便是周瑞家的至薛姨妈处,与宝钗一处说话。

第四集,这小宝钗说话神态语气倒是颇有些老版的味道,演员是学昆曲的,果然这样才不错。对比之下,周瑞家的更显得不像了,跟太太说话竟丝毫不收敛,大大咧咧不成体统,即使是高级下人说话也不该如此。之后熙凤宝玉至宁府,会了秦钟。本以为贾蓉是头一个不能忍的,没曾想这秦钟更是丑得不忍看。跟宝玉暧昧着眉来眼去的勾搭,腐女如我,却也没法喜欢起来。再说此后梨香院,莺儿不够伶俐,倒有些蠢笨。然后黛玉来了,一处吃酒时,讽刺宝玉、刻薄李奶奶那几句,总觉得说话拖泥带水,不够灵。顺便一提,出梨香院时,黛玉那身红,当真是好看。宝玉回了自己屋,杨幂的晴雯太凶了些,仍是仙三中堂堂唐家大小姐的气势,就显得过了。下一集便是学塾里的故事了。

第五集,演香怜那个若是改了秦钟只怕还好些。金荣说秦钟那几句本是粗俗之极,竟改成了“咬耳朵说悄悄话”,便觉突兀了。贾蔷长相也是不错,若是与贾蓉换换倒也看得过去。茗烟是叮当出演,我最恶叮当,也没办法。此后即述秦氏之病,贾珍如贾雨村、薛蟠一般大腹便便,像是暴发户,还逗着蛐蛐,并不为秦氏的病伤心焦急,不解。秦氏益发像女鬼了。王熙凤语里笑意仍不减,无法可想。贾瑞见熙凤一段,姚笛益发像青楼头牌了,这怎能是琏二奶奶!我已无话可说,以后再不评王熙凤了。

第六集,秦氏病亡,给王熙凤托梦,这可终于是真女鬼了。又要说背景音乐,真真阴森。关于秦可卿等事,总觉得剧情安排有些刘心武式的刻意,比如那药方,及贾珍的种种表现,有一说刘心武是文学指导,故而如此。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姚笛仍是威严不足,不提了。



第七集,本想不再提王熙凤,然而这一集熙凤是绝对主角,不得不提。首先是那个迟到的婆子本该是第二天点卯时迟的,估摸着是为了赶剧情才第一次就让她迟了,逻辑上就不对头了,王熙凤连她的规矩还没对众人说,反倒一来就打了板子,也太不讲理了,那婆子也够冤的。王熙凤命人把那婆子拖出去打二十板子的那几声咆哮,不像是威严,反倒是撒泼了。那破锣嗓子一吼,可把我着实吓了一跳。罢了,提起王熙凤就绝望,还是不说了。总见人说这新红楼布景好,我却总觉得假,且看出殡那一节,道路两边远景都像是电脑制作的,天空的颜色也阴沉得不像真的,估计并不是外景,而是摄影棚里搭出来的景罢。至于宝玉谒见北静王一段,北静王水溶未免太娘了,若是不说话时倒还不错,一开口便不像了。此处宝玉我却更不满,在北静王面前没有一点大家公子的模样,反倒像个没见过市面的不懂事小孩子,宝玉该有的风流气度真不知到哪里去了。在铁槛寺,宝玉闹秦钟的表现倒还不错,可惜秦钟太毁了,又杯具。中间一段还算中规中矩,略过不提。及至黛玉回来,便贴上铜钱头了,原书中“越发出落得超逸了”原来却是这样表现的。黛玉仍是一脸呆相,说话仍是怯生生的。之后熙凤贾琏说话一段,看着贾琏倒还不错,略瘦了些,语气神态都还挺好。平儿也不错。秦钟夭逝一段,删了众鬼一小段话,之后都判话里提到“阴阳”便觉得连不上了。此后试才提对额,处处美景却由旁白带过,便是布景不够,用旁白描补,我也无话可说了。

第八集,黛玉宝玉一闹,此处黛玉还好,只是太健气了些,还不到着重说黛玉病症的时候,也就暂时无碍了。省亲一段,元春露脸,竟如此老相。宝钗进京也是待选的,都没选上,如此元春怎可能选为妃,莫非是皇帝也要笼络贾家势力却不在意薛家么。元春召见宝钗黛玉觐见时,二人同薛姨妈进来,一眼过去只见宝钗,不是学过戏断没有那身段,元妃更喜宝钗显见得情理之中了。作诗一段,更是越看宝钗越喜欢,越看黛玉越不喜。这里袭人衣饰用了交襟右衽,略好些,在家也是如此装扮,回了贾府却又换做对襟了。袭人无半点灵气,也没有大丫鬟的样子,台词念得更差,实是不喜。那李奶奶不错的。









果断弃之……

 2 ) 漫谈新版红楼梦

        不知道是否是当年的《红楼梦》有邓云乡这些顾问的缘故,感觉特别生活化,有旧时代那一股浓浓的气息,那电视剧里的天空的颜色、瓦片门帘的色泽、甚至小丫鬟倒水扫地的声音,都让人感觉格外亲切,那是远在21世纪的我们也能理解的生活的质朴。没有音响的回音,没有浓烈到暗沉的色彩,这才是那个年代故事的背景色彩。
    
    再看新版《红楼梦》,难怪这么多人说它像鬼片,昏暗的灯光、血红的布帘、女人们苍白的脸色、凄楚的神情,我要不是中国人,你告诉我这是鬼片,我绝对深信不疑。

    再者,那长得生厌并不时把人物声音盖掉的旁白,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中国的导演爱上了旁白,尤其是某天看过的一段电视,一家子人在吃饭,其中一个语出惊人,于是镜头在各个人脸上一一扫过,并一一配上诸如爷爷呆了、爸爸傻了的字幕。我想完了,这导演真是懒得没救了,你当你是写剧本呢?就算要傻了、呆了,您能想象法子从他们的表情行动上显示吗?没必要照搬剧本或者小说吧?

    再说旧版《红楼梦》的人物,旧版《红楼梦》里,女孩子们的声音真是好听,念诗、说话时,声音悦耳,那一字字念来,跟小黄莺似的呖呖的,不信去听听旧版的人物对白。
 
    再说新版,贾母的声音颤颤巍巍,人家大富之家的老太太,一家子是四大家族之一,孙女是皇帝的妃子,还有个宝贝疙瘩乖孙子在身边颐养天年,内心舒畅,人参养荣丸常吃着,燕窝当白木耳,身体倍儿棒,可不是个病涝子。旧版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见其声”那一声,真是精彩之极,泼辣爽利令人精神一振,新版的倒像个妓女的卖笑声。

    再看林妹妹,原著中林妹妹风流袅娜,这在初进贾府就已说明,记得是说什么有一段天然的态度,而新版的林妹妹,傻愣愣,可怜巴巴,乃是在我看的有限的一点新版里的最女鬼的。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新版里的宝玉真是一副色鬼样,难为小演员了。记得旧版的宝玉,脸庞圆润,一双眼睛真如秋水一样,风流但不猥琐,只觉得是一个妙人了。

    新版才出了两集,骂声不断,人民群众还是不喜欢那种鬼气森森的,更不喜欢名著被糟蹋,我也一样。

    我真遗憾,比我出生晚的人没有看到那些经典,新一代的孩子碰上的是一股商业片的潮流,难怪他们要看《一起去看流星雨》、张纪中版特效武侠了,实在怪不得他们,我们有这样的一群导演、编剧,实在是为中国自我灭亡的事业添砖加瓦。充斥着这些毫不真诚的电视剧电影,孩子们又怎会分得清什么是美?实在令人担忧啊。
    

 3 ) 品红楼日记(1-50)

6月26日 1-4集
1。旁白过多。这个问题在于你刚看出点味道要沉入剧中时,忽然一句旁白把你惊醒拉了出来。有一段时间我特怕旁白
的出现。好在三四集的旁白有减少趋势。
2。三四集渐入佳境。三四集人物开始纷纷登场,剧情推进比较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
3。台词是个问题。这些演员大多刚入行,台词功力不足,应该找配音。
4。宝钗鹤立鸡群。宝钗(第二集?)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一种惊艳的感觉。到了第四集,宝钗的表演压得住阵脚,而且
李沁的声音也好听,相对来说她的台词问题不大。
5。姚笛还不错。扮相挺漂亮,目前发挥还正常吧,当然还要看看撒泼时的表现。
6。王馥荔演邢夫人有些慈眉善目了,她演薛姨妈很合适。演薛姨妈的倒可以演邢夫人(长得比较凶狠),如果演赵姨
妈更合适些。
7。黛玉演的比较青涩,宝玉还行但声音不好听,应该配音。
今日表扬:宝钗

6月28日 5-8集
1。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王熙凤贾琏感情的刻画。准备衣服,询问行踪,对行程的惦念,都可看出王熙凤对贾琏很是关心
和体贴,这时的贾琏也迷醉于凤姐的美色,二者感情目前还是很融洽。而先前版本给我的感觉是二人没有感情交流,一
开始就貌合神离了。
2。姚笛素服真是漂亮
3。省亲结束的有些突然,遗憾的是宝黛钗等人写的诗词没表现出来。
4。王熙凤弄权是删了吗,有预告为何没演。
5。元春比想象的要好一些,略微松了口气。
6。得趣馒头庵,居然真有啊,广电怎么了。
7。平儿演的有点紧。
8。我承认,旁白听着听着有点习惯了。
今日表扬:凤姐

6月29日 9-10集
1。每次的第一点都是我印象最深的。这一次是9集中间时,宝钗刚一说话,旁白就出现了,着实讨厌,让宝钗说出来不就得了,多此一举。
2。袭人演出点意思来了。
3。元宵灯谜那一段拍得很详尽,该交代的寓意也都交代出来了,相比之下,前版本拍得太粗略了。其实红楼就像风月
宝鉴,有前后两面的。我对前版本不满意的一点就是,拍得太表面,只是把明面的东西拍了出来,一集一集往下走,有点像走过场,曹雪芹大

量的暗示寓意却无从体现。新版在这方面做得要好,有一集点戏,旁白把这些戏的内容介绍了一下,有助于没看过书的观众理解作者寓意,把

握故事走向。从这一点来说,旁白立功了。
4。宝钗生日的红装煞是好看。
5。演员台词90%是原著原词,虽然有人说刻板,但这10集下来,我听出意思了。印象最深的是贾政对元春说的那一大段文绉绉的台词,以前看

书时大概就略过了,但这次听演员说出来,切实感受到了古汉语之美。
今日表扬:袭人

6月30日 11-12集
1。今天的资源清晰了很多。双玉读曲场景美轮美奂,赞!
2。黛玉入戏了,扮相比前几集好。听昆曲那一段,脸上似笑非笑,泪珠儿一滚而下,传神。
3。宝玉缠着鸳鸯要胭脂吃被袭人训斥,伸舌头那一节属即兴发挥,神来之笔,妙。
4。贾环演员很有喜感,也够猥琐,可惜这么标致的彩云怎么看上了他?
5。屏幕观众留言“马天宇演技很不错”,我倒,他穿越了。
6。马道婆那一绺长髯吓到我了。
7。凤姐打趣黛玉做宝玉媳妇时,小钗的表情很微妙。
8。黛玉被拒门外一场戏,极细腻如绣花针落地,小儿女情呼之欲出。
9。宝玉为小钗正帽,书上没有,照应黛玉半含酸那一节,给人想象空间。
10。宝钗扑蝶一场戏,李沁演的到位,脸上略带惊慌,窗开之际转了半个圈儿,全无平日之气定神闲,能让人觉得带出黛玉完全是情急所迫,

脑子里想起谁就是谁了,而非有些人说的那样故意栽赃。临走时微叹一口气:总算涉险过关。
今日表扬:黛玉


7月1日 13-14集
1。对新版的配乐没有报太大期待,片头曲还不错,其他的还没细听。黛玉二次葬花,场景空蒙迷幻,葬花词配乐空灵,意境不错,只是歌剧风

格的女声似乎有些不搭。老版别的不说,配乐的确经典。
2。元春送东西,给宝玉和宝钗的是一样的,暗示元春选中宝钗(很恶毒地揣测:莫非元妃想给自己减少一个有力竞争对手?哈!)。这一点大

家都知道,我想说的是元妃省亲那集,众人作诗时,元春走到宝钗跟前,给了宝钗一个正面特写,黛玉似乎就没有,李少红当是有意为之,就

是为了照应这里,也算是草蛇灰线了吧。
3。这两集人物的心理活动略显粗略。黛玉葬花听到宝玉哭声以及后来看到宝玉,都有心理描写的,体现二人心灵相通,知己之意。剧中黛玉看

见宝玉就走了,缺了点味道。宝玉说宝钗像杨妃那段,李沁接话有些快了,大怒、冷笑的意思没有出来。晴雯撕扇那段,袭人说“我们”时,

我的理解晴雯应先楞一下,然后冷笑,剧中杨幂也是反应得有点快。
4。薛蟠作诗那一段,一根**往里戳被和谐了。
5。惜春的衣服颜色太深太老,可能是想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势,但有些用力过猛。
6。贾母和王熙凤好像一直不来电。
7。说说晴雯。杨幂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我觉的她对晴雯的理解是对头的。有人说晴雯太暴躁,不像丫鬟像主子。其实原著里晴雯大约就是

这样的,一方面她容貌出众,贾母很是喜欢,更何况贾母钦点了宝玉屋里人的身份,晴雯肯定有些骄傲,不像袭人一门心思向上爬,就得夹着

尾巴做人。另一方面,宝玉确实是个好脾气,丫头们出格一点也不在意,时间长了就惯出来了,其中自然包括晴雯,所以晴雯敢和宝玉顶嘴,

吵架。问题在于,杨幂表演有点只发不收。洪七公说啦,打出的力道10分,留着的力道得有20分。所以我感觉,晴雯即使发脾气,也要再矜持

些,不要过于全情投入,以免过火。
8。今天弹多于赞,可能是看了前十几集,对新版的期望值更高,要求也更严了。红楼是需要品的,新红也是需要品的,多看几遍才能咂摸出滋

味来。至于别人说什么,理他作甚,这是属于我的红楼。

今日无表扬,演员请更努力


7月2日 15-16集
1。宝玉挨打,很黄很暴力。
2。宝玉挨打这一场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打在宝玉一人,却牵出无数人无数事来,如贾环告状,薛蟠被冤,宝钗送药,黛玉哭诉等,实以宝玉

为轴转动各方人等。如王夫人念叨贾珠时,李纨应该在场听到并触景流泪,可惜剧中忽略了,所以还是要注意细节。
3。宝钗一出场,我心里就踏实。宝钗的戏份开始多了起来,李沁处理得都不错。对于宝钗的劝慰之词,很多人据此说她冷酷,其实我觉得,既

然是劝慰,还是得顺着说,总不能当面驳斥长辈吧。
4。袭人说薛蟠一节,宝钗举重若轻,令袭人心悦诚服,不动声色便“收伏”了她,也为将来袭人的“倒戈”埋下伏笔(个人理解)。
5。李沁和薛蟠之间的对手戏十分精彩,总算看到宝钗生气的样子了,薛蟠其实演的不错。
6。大红犯了色,这其实暗示通灵玉是块红玉,87版和新版似乎都没注意此节。
7。袭人成功上位,副科享受科级待遇。注意宝钗此时表情很微妙,为后面宝钗缝宝玉肚兜伏笔。

17-20集
1。海棠诗社,央视一别23载,终于见到完整版了。
2。想当年初读红楼,别的倒还罢了,唯有结诗社的几处是一读再读,无奈87版拍
的太过简略,忒不过瘾。此次完全还原,还我心愿。
3。说到哭林姐夫时,宝钗表情有特写,微妙。
4。说蕉下覆鹿时,唯宝钗悟了。知黛玉者,宝钗也。
5。众人唱诗,不知可有出处?
6。李纨感觉不错,纵然年轻守寡,心如死灰,但前版本那一位也太枯槁了吧。
7。评诗一节,宝玉如此帮黛玉,真不知宝钗心中何想。看书时,许多东西就忽略
了,看电视方才想到。
7。晴雯指桑骂槐袭人一段精彩,这次杨幂留了力,感觉好多了。
8。菊花诗,螃蟹咏,嘻嘻哈哈,一派祥和,温水煮青蛙,青蛙还以为是泡温泉呢

9。凤姐和鸳鸯打架一节很可爱,她再强横,不过是个年轻女孩。
10。黛玉撕诗的时候,旁白干啥去了,这时用到你了,却没影了。
11。众人入戏了,ME TOO。
12。刘姥姥游刃有余,戏骨。
13。看出来了,这里鸳鸯最坏。
14。这个妙玉感觉更好些,旧版那个也太普通了。
       就看那几只杯子,也知剧组真个下功夫了。
15。平儿也好起来了。
16。黛玉宝钗互开玩笑,和谐。
今日表扬:宝钗 刘姥姥


7月4日
21-26
1。镜中的平儿美呆了。
2。所有的“唬”为啥都变成了“吓”。
3。凤姐和李纨对手戏很来电,李纨的台词功力不错。
4。金兰契一段,姐妹互诉衷肠,其间宝钗还和黛玉开了个玩笑。两人如果不是很体己的话,以宝钗性格断不会开此玩笑。正如脂批所云,至此

宝钗方肯戏黛玉(原话不记得了,大意如此)。从此后至80回,黛钗再无矛盾,黛玉对宝琴也很好,这都说明黛钗心中已无芥蒂。在曹雪芹笔

下,宝钗和黛玉都是很好的女子,二人各擅胜场难分上下。总有人说宝钗图谋黛玉,却不知领会曹公原意。
5。风雨夕,鼎盛之势转入悲凉格调。
6。这个鸳鸯和郑铮版的感觉不一样,蔡平时显得更和气,笑眯眯的,郑铮的鸳鸯显得更刚烈一些。
7。鸳鸯嫂子其实也不简单,很能抓住重点,“小老婆”话题的反击很犀利呀,不过袭人的话茬子跟的也是很紧很硬,袭人尚如此,在大观园里

没一副伶牙俐齿还真混不下去。
8。“烧糊了的卷子”这一句,姚笛说的太平了,邓婕说的好,这就是台词功力的差别。
9。香菱学诗被删,着实遗憾。
10。雀金裘拍的很详尽,晴雯形象立起来了。
11。祭宗祠一段场面很大,曹雪芹写的这套祭礼是满汉杂糅,和传统汉族祭礼不太一样(汉族是供牌位,满族是供画像),不过李少红还是尽

可能的进行还原,这剧中的一招一式繁文缛节,现实中再看不到了。
12。演戏的场面还真多,不过戏是红楼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没了就少了许多味道。
13。闹元宵还是那般热闹,不知怎的却透出一股子凉意。
14。紫鹃试玉一段,宝玉哭闹,宝钗惆怅转身……
15。雪雁演黛玉如何?
今日表扬 晴雯

7月5日
27-32

1。对赵姨娘再认识。前版本对赵姨娘有些丑化了,这一版看到赵姨娘找探春论理,忽然觉得可怜天下父母心,女儿就在眼前竟不被承认,真是

杯具了。其实赵姨娘有些事情占理(芳官蔷薇硝一段),有些事情不占理却多少占了人情(赵国基死了一段),而且书中她最具反抗精神,比

那些哭着喊着要当奴才的人只怕还要好些。想起张爱玲的《金锁记》,主人公看似十分不受人待见,实际她才是作者寄予了最多同情的人物。
2。小惠全大体一段,与书中不同,剧中两件事情并进,无形中宝钗被削弱了,其实这是宝钗展示治家管理才华的一个绝好范例,有些可惜。
3。这个彩云好,有情有义有肝胆,我喜欢。前版本的彩云淹在众人中了。
4。额妆应该什么场合出现呢,看似是正式场合,可每次总有一两个人无额妆,搞不懂。
5。看到黛玉抽到芙蓉花,晕了,芙蓉姐姐的前辈?(玩笑,黛迷别骂我。)
6。三姐够辣,够劲儿,够味儿。
7。MY GOD,兴儿莫不是浙版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8。耻情归地府一段,看电视到现在第一次内牛满面。
9。凤姐赚二姐,大闹宁国府,姚笛演得很不错。
10。新版二尤凄美,凄惨,凄绝,比老版好得多。
11。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宝钗还是没能演到桃花社。
12。黛玉突然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
13。白宝钗在人堆里显不出来呀。
14。柳絮词居然一带而过,郁闷。
今日表扬:二尤
 


7月6日
33-37

1。演员集体变脸,看不太习惯。
2。探春那一巴掌,好痛快。
3。彩云后面变了彩霞,这是书中的一个失误,剧中大体圆上了。
4。中秋夜宴,无论怎样说笑,终究无趣,秋意浓,悲意更浓。
5。凹晶馆联句,唱的是哪家方言。
6。贾母说“我们散了”。一语成谶。
7。大迎春虽木,但还是有点感情的。
8。荣宁二府就是条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可谁都不愿脱出这条链,有人吃别人,有人被人吃,但无论吃人的还是被人吃的,都难

逃被吃的宿命。从晴雯屈死得出的一点感想。
9。姽婳词被删。
10。我本无缘,卿何薄命,诔晴雯实为诔黛玉。
今日表扬:基本中规中矩

7月7日
38-42

1。黛玉瘦的很见效啊,病中黛玉还是很有感觉的。
2。宝琴成了打酱油的了,好几集只有一句台词,好悲惨。
3。大宝玉很不错的样子,那一笑阳光灿烂得令人心疼。
4。不管怎样,蒋梦婕演出了另一个黛玉。
5。葬花词又出现了,女高音总让我想起《以父之名》。
6。42集,弱柳扶风,黛玉愈发神似了。
7。宝黛初见,相识相惜,最后一见,已是生离死别,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多年来竟头一次为黛玉飙泪。
今日表扬:黛玉 宝玉
7月8日
43-50
1。别的不说,黛玉之死拍的也算前无古人了。
2。焚诗焚帕,写照黛玉一生。
3。想你,想成了瘦月一弯,笑容如此惨淡,等不到,真正的完满。(致黛玉最后一笑)
4。43集32分,旁白现的真不是时候,该删该删。
5。继续飙泪,好丢人。
6。所谓的“哈利路亚”再次出现,最后一个字不像“亚”的音。
7。忽对众人无恨,都是可怜人。
8。为何还叫香菱,不是秋菱吗。
9。贾母演得好啊。
10。高续竟有如此力量。
11。迎春感觉挺不错的。
12。贾母归天,泪。
13。凤姐离魂,泪。
14。散了吧。
15。宝玉告别,悲彻骨。
16。夫天地为炉兮,日月为功,阴阳如炭兮,万物为铜。
17。宝玉归隐,红楼梦结。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18。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这是属于我的红楼梦。
    

今日表扬:贾母 鸳鸯

 4 ) 新红楼,一场不肯障眼的悲剧 ,若没看完全剧委实可惜。

新红楼看到40集,始觉无限服帖,真正爽快,最是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原来李少红是如此煞费苦心,脉络分明。她拿了31集的篇幅来做赌注,赌有多少人会耐心地看到后面,然后会了解到她的立意。 她舍弃了极端讨好的盛极而衰的章法,自故事开篇,便任由鬼魅游弋,妖孽放声,为的不过是提醒看官:你且需明白,你所看的是一桩彻底的杯具,不要为这眼前光景所迷,所谓一时之盛,不过是障眼法。 只是我们,纵使明知结局是断井残桓,却还是贪恋起初的姹紫嫣红;明知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年华,还是希望先看见花红柳绿,软玉温香。也对啊,谁愿意从人世的一开始,便与宿命赤裸相对呢? 起初我以为李少红的立意不过是为了要给这版红楼打上自己的烙印,是以刻意要摒弃86版里一切可以传承的优点,摒弃明红快绿的开局,摒弃摧枯拉朽的结局。 及至宝玉长成换角了。 那个在前31集里眼神闪亮,笑意痴缠的少年消失了。他原本是大观园里的齐天大圣,无法无天,众星拱月,上头虽有父亲勉强扮演玉皇,又岂能真奈他何? 突然就黯淡了下来,在随后一系列的故事里变成了背景,静静伫立在暗处,看着晴雯的宿命,听着迎春的变故,便是面对黛玉的心事,也只能浮言或者痛哭,却再无能为力。他不仅是被戴上了金箍,而且中了十香软筋散这样的下等伎俩,功力尽失。 他不再具有化戾气为祥和的法力,在一次次无能为力的旁观中,所谓来去无牵挂,终于从少年时的一场赌气演变成一种宿命。如果他依然神通广大,那他最后的舍弃便会如同86版一般,变成一种被动,因为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唯有他主动舍弃,方能见得他的通灵。 与小宝玉一起谢幕的还有小宝钗。她行为端庄,心思却灵动;她广结人缘显得毫无原则,却只与颦儿惺惺相惜;她对各种学识广种兼收,却坚决捍卫伦理纲常;她记挂着金玉之说,蘅芜院却最是清静脱俗。 我一直对她情有独钟,因此更是难以释怀。我知道她的人生也是杯具,却又觉得这杯具是她自找的,不似黛玉这般被动,是以无法施以过多同情。少年的我非常不明白:好好的蘅芜君,为何要来淌这浑水? 及至此次看见宝钗也换人了,脸孔愚钝老成,举止沉闷拖沓,我几乎以为她的换角只是为了不再抢了黛玉的锋芒,好教个性乖张的黛玉至少在形象上出彩一些。 可是她散淡地回家去,却被拉入这场婚姻,薛姨妈劝她嫁:你不答应,太太也不会遂了颦儿的意,你想成全她,谁又来成全你?她一语不发,低头顺目,只是眼泪一滴滴,一滴滴,一滴滴落在嫁衣上。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她的悲剧是生在这时代的悲剧,她何尝主动要来淌这浑水?她是连挣扎都没有的,因为她知道挣扎是不被允许的。既然如此,那么,即使明知是悲剧,也只能迎上前去。 而顶着铜钱头的黛玉,慢悠悠念着台词,圆润的脸,有点似菩萨,虽然没有弱柳扶风的风流姿态,倒还有一股子脱俗之气。只是在宝钗的气场之下,她的卖弄经常沦落到尖酸的地步,而她经常在众人欢笑中独自向隅的身形,未免显得过于乖张,甚是不讨好。 及至41集开始,她的生死起伏,悉数掌控在贾母一干人等手中。她挣扎着想活下来,甚至想推翻金玉良缘的宿命,最终却只求一死。在众人对她的这场围堵里,才知她过去的心凉和冷清,实在是情有可原的。她所得到的短暂欢娱疼爱,一到正经时刻,便灰飞烟灭。 是以后面李少红给她两集的空间,让她成为MTV里唯一主角。她漫步,她幽思,她惊喜,她惶惑,她挣扎,她放弃。及至最后,她的回忆之光散尽,也还给她玉一般的躯壳打上了特写。所有的镜头都只为她存在,却愈发衬得她的孤傲是如此绝望。 前面40集中,我一味地去与86版对比,比较故事章法的流畅生动,比较主角造型的养眼服帖,比较音乐的悠扬婉转。比来比去,心里甚是失望,难道红楼确实已成绝唱?? 及至看到40集之后,竟然豁然开朗:原来李少红版是一出太虚之梦,这里没有主角,宝黛钗都是宿命的载体,故事才是故事主体,悲剧是悲剧本身。 这样论起来,连画外音也是李少红刻意为之的。宝黛初见的似曾相识,原本可以轻轻松松用内心独白来表达,却偏偏大煞风景地来一段画外音,是为了虚化一下人物,他们不再是86版里的主角,他们现在只是故事的载体了。 是你做不了主,是我做不了主,结局都被遗弃。 我必须要说,从这层立意和角度上看,李少红版成功超越86版。 最难舍的一幕却是在宝玉丢了玉之后,园子里地动山摇之中,宝玉痴傻得如同无思无忆,黛玉以为是命运的转机,暗藏欢喜来问:宝哥哥,你的玉丢了,你不心急么? 宝玉缓缓凝视黛玉:我不急,兴许这是件好事呢。黛玉眼神清澈地也看住宝玉:兴许,这是件好事。 那一刻世界在他们身边颠覆了,可是他们如入无人之境,恍惚地憧憬着。 这两个还做着梦的孩子啊。我心里一酸,眼泪掉下来。可是想想,引经据典的一场木石前缘,竟除了初见的似曾相识,也只得这么短暂的一场梦了,且由得他们恍惚吧,哪怕,只有几秒。

 5 ) 她与我心中的红楼不符

我是一个红学迷,当我看到说要翻拍红楼梦时,还是很期待的,小时候的暑假总会与87版的《红楼梦》来个不见不散的散会,等到了初中,发现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红楼节选就开始无比期待这节课,果然,当我们的语文老师带着一个他自己画的宁荣两府的平面图来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的眼睛肯定是发光的,记忆中,那节课,是我最认真的一节语文课了吧。
怀着如此衷爱红楼的心情,我开始看10版的红楼梦,一开场,我就被那华美的场景吸引住了,但突然电视画面毫无预警的开始快进,我眼前顿时一晕,慢慢的,我开始害怕看广镜头的全景画面了,因为一到这种情况,就会有快进,我几乎想吐。这是我对10版红楼第一个不满之处。
演员的服装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李少红说当初曹雪芹的时代是昆曲当道的时代,用这种类似的服装,我可以接受,但我真心不能接受女演员的贴片头,有专家就说,这种贴片头只有要戏剧的装扮中才有,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没有的,我知道李少红导演你在拍戏,也就和古代的唱戏是一样的,但电视剧不是唱戏,我们看电视是还原古代生活啊,不是直接看戏剧啊,看着那些贴片头一直把演员当唱戏的了,完全体会不到公子小姐的感觉。还有就是头饰,一般生活头饰还行,但宫装和诰命的头饰就又回到唱戏去了,详见元春省亲那段。
第三点是林黛玉的选择上,红楼播出一半是,李少红接受访谈,说蒋梦婕到后面会越来越瘦,可是我看到最后也没看出来,为什么?因为她本来就是脸颊丰满类型的,我相信,她为会演好黛玉在努力控制体重,但她演的是古装,除了脸,我们观众看不到她的其它部位,如果能看出她瘦了?
最后,是过了八十回后的情节处理,李少红导演肯定也知道后四十回是高鄂续了,而高鄂的续从来都是褒少贬多,所以也想做一些改变,但是改编成黛玉裸死实在太过份了,就算贾府待她再薄,古时的门第,这种礼节是不可能失的,古人比今人更在乎声誉,怎会在这种事情上失了礼数?

 6 ) 不“忠实原著”,不是问题

       不久前因准备给学生讲解《哈姆雷特》,又找了原著和若干舞台影视版本重温。其中有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The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2008年新排演的话剧。在英国,莎士比亚是永恒的话题,原著持续重印,研究专著不断涌现,而舞台上也长盛不衰,这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罢了。

      不过这个版本特别之处,一是演员。饰演哈姆莱特的大卫·田纳特(David Tennant)因担纲英国家喻户晓的长寿科幻电视剧Doctor who(《神秘博士》)而走红;而一人分演老国王鬼魂和克劳狄斯二角色的派翠克·史华都(Partrick Stewart)曾化身美国著名科幻剧StarTrek(《星际旅行》)中的企业号舰长。二是舞美颇为“后现代”,舞台四面都是镜子,空旷的大厅、反光的黑色大理石地面,散发着幽森冷峻的气息。演员身着黑色西装,拿着手枪,最后一场的决斗,成了击剑比赛。DVD剪辑版则一开场就出现了摄像机画框,随着场景变化,摄像机镜头缓缓移动,仿佛充任了观察者的角色……

    这一切,乍一看相当怪异,但是一旦投入剧情,你就会觉得它既不背离莎剧的精神,又“现代”得理直气壮。大部分对白保留了古典而又纯正的莎翁语言,David Tennant的气质俨然就是那个忧郁的王子,当他缓缓吐出“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一个问题)这句著名台词时,据说“千人的剧院中完全没有呼吸”。

    无缘厕身现场而在千里之外电脑前看视频的我,目睹哈姆雷特在霍拉旭怀中死去,“The rest is silence”(此外,只余沉默),亦忍不住潸然泪下。我本以为这般熟知的经典,只宜于“解读”而不宜“享受”,没想到它仍然唤醒了不亚于阅读初体验的激情。可见经典的魅力,不仅在于永恒,更在于历久常新。事实上,这部巨作从来就在不同导演和演员的手中以各种方式不断“翻修”,不久的将来也许就会有更大胆、更怪诞却一样令人惊艳的新版本出现。

    David Tennant有长期舞台剧表演的经验,这对他演出Doctor Who并获得成功有不小帮助。而功成名就之后,他又主动辞演了这部给他带来盛名和金钱的电视剧,回归话剧舞台,以在莎翁著作及其他古典戏剧作品最权威的诠释者RSC留名为荣。传统话剧观众因他风格独到的演绎而耳目一新,电视剧的“粉丝”们也因为他而亲密接触了莎剧经典,此可谓流行文化和传统经典的双赢。

    当然不是所有观众都喜欢它的创意,但多数观众还是为它打出了高分。

    所以,剧作的改编,本质里是一种再创作。不完全“忠实原著”并不是问题;和“流行”沾边也不是问题——今日的流行也许就是明日的经典。拍得好不好,创意是否为观众接受,这才是问题。

    反观国内,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甫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1987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1987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短评

为什么全批 说实话我对原著真的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 留白刚好可以让我知道画面没能表现出来的东西 画面也很漂亮 李少红是个了不起的女导演!

8分钟前
  • Lynn
  • 力荐

真的非常的忠于原著,大篇幅的文言文。不过也有不足,林黛玉的脸比薛宝钗的还胖,看不出病怏怏的样子,反而觉得她该减减肥了,吃的太好了。晴雯是亮点,还有几个大牌客串!

11分钟前
  • Kinki.Y
  • 推荐

配乐有时真有些像悬疑片 镜头也又摇又闪的 仿佛很炫 要造气氛 也不是这么个办法 最无法容忍的 是演员形象和表演 长相庸俗(在那么多人深爱的这部神作面前 请原谅我不中听却很中肯的言辞)表演造作 毫无张力 别的不说 但看宝黛形象 我想曹公都能气的从墓中复活 空具华丽躯壳 毫无灵魂可言

14分钟前
  • 细细
  • 很差

雷得我都快受不了了……鬼气森森的啊!

18分钟前
  • lily
  • 很差

演员一张嘴就知肚里几滴墨水,满头的铜钱满脸的物欲。音效太过画蛇添足,那解说是咋回事,这又不是动物世界。看不出重拍的意义,赶快回家卖红薯

22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很差

与新三国比,这边是神一般的经典翻拍。但与老版相比,年轻演员们演技略显稚嫩

25分钟前
  • 明国一
  • 推荐

我本人没有看过87版,也没有看过原著,只是单纯的避开一切炒作和负面新闻,我个人认为画面华丽,演员青春真实,虽然演技看得出稚嫩,但是真的是本色演出,重点是,旁白帮我看懂了这部电视剧,所以我认为我一个无知的观众来说,真的不错~

29分钟前
  • 小白白
  • 力荐

天啊,柳湘莲的朝天鼻。。。天啊,入画长得跟猪一样。。。我被雷完了,你呢?

30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太……瘆人了,我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被吓回来了

35分钟前
  • 涵湘宁
  • 很差

没看过老版本的,看过书。感觉拍得还可以,没有书写的细腻。到后面感觉有点烂尾,喜欢女猪脚。

40分钟前
  • 不错我就是神
  • 还行

可能喜欢87版红楼梦的人不太接受新版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版更接近原著吧

42分钟前
  • rosemia
  • 推荐

以为在看聊斋……

46分钟前
  • 楚大刀
  • 较差

挺为李少华可惜,她要是有盛年时绝对的掌控力,应当值得一看。不过她也实在有点儿走火入魔了…/上哪儿找来这么个泥胎石头心儿的蠢物,本来没觉得小的有多好,都还能把大的衬得如此不堪。

51分钟前
  • 还行

很喜欢的,老版也很喜欢,新版也很喜欢,有不同的选择与感受,这很好   新版真的拍出了一种奇幻的感觉,如梦一般,如前世的一场暧昧,不去想得太多,静静一个人看着是种享受

56分钟前
  • 意大利香醋
  • 力荐

虽然现在的批评声很多,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用心拍的作品,从服装,道具,布景,背景音乐等等都很精致,只是整体色调比较阴暗。没必要非和87版的对比,如果一样了,就没有重拍的必要了。另外,演员虽然稚嫩,但是演的很认真。外形就不必过多苛求了,神韵还是有一些的。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种红楼梦

60分钟前
  • 格雷西
  • 推荐

回头再看只觉颇有可圈可点之处:1、打光与构图的曼妙值得赞美,尤其是潇湘馆的“龙吟细细”很有氛围;2、获无数恶评以及我初看时嫌恶的重要原因,缘于本剧的鬼气森森(飘忽镜头),现在看来反是独到之处,于这一出早知悲剧结局的大梦而言,走向衰亡的基调才是主旨,气数已竭,异兆连连,很多场景完全恐怖片路数,李少红也算另辟蹊径了(若照经典版本,一无辨识,二无必要)——况且亦是承袭她以往作品,有其自身风格的沿袭;3、原著文本的复刻。缺点当然也明显:1、选角的失败,演技的不过关,被87版吊打碾压;2、服化道见仁见智,其实原著也未落实具体时空,甚至刻意时间线混乱;3、后半部走的依旧是程高本,着实令人失望,可能这是我最讨厌的结局;4、省去或删改不少意味深长的细节,如巧姐板儿佛手缘,小红贾芸的助力,探春的王妃预言。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三星全给片尾曲。

1小时前
  • 不良生
  • 还行

简直是糟踏精典啊……搞不明白,剧里经常为了表现剧情动态还是什么原因,总是“啾”的一下使画面晃一下!!真是荒唐啊,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竟出现现代科幻片里的怪物。估计曹雪芹看到,也会被雷倒的……演员的装束也颇为奇怪,像唱戏一样。这倒也算了,关键问题是,人物个性特征把握的太差……

1小时前
  • 阿狸
  • 很差

演员实在是- -b我宁愿它完全读旁白,人物不说话,当纪录片来看...

1小时前
  • C+
  • 还行

我只是来顶一下李少红

1小时前
  • 扇动的翅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