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迪策大屠杀

战争片捷克,斯洛伐克2011

主演:卡瑞尔·罗登,祖扎娜·菲亚洛娃,Zuzana Bydzovská

导演:切赫·尼古拉耶夫

播放地址

 剧照

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2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3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4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5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6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3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4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5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6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7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8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9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01:37

详细剧情

1942年5月27日,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布拉格被捷克特工刺杀后,希特勒感到非常恼怒,在海德里希的葬礼上,希特勒就咆哮着说要采取报复行动,叫嚣着要用千百万人的血来作为偿还海德里希被谋杀的代价。 居住在特瑞金斯塔特“特别居留区”里的约3000名犹太人被送到了死亡营,未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布拉格的党卫军个个惊恐万状。 他们深知:如果在缉捕刺杀海德里希凶手的行动中毫无结果的话,毫无疑问会触发希特勒对于导致行动失败的负责人的杀人欲。 亚瑟·内伯,以帝国中央安全局的名义命令紧急印制了大量德意志刑警报特刊,上面载有发给各地警察局和地方行政长官的电传电报,指示:“要在各个车站、火车上以及所有交通工具上实施特别监视;要对所有在工人旅馆居住的外国人进行登记检查;不准任何嫌疑人越过边境。”盖世太保以无情的高效率为刺客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对于希特勒来讲,海德里希之死需要远比犹太人的死更大的代价。 最为残暴的一次报复行动,一次捷克人民永远不会让世人忘记的屠杀。此次报复的目标是位于布拉格西北部科拉迪诺地区的一个名叫利迪泽的矿山小村庄。 利迪泽是个美丽的地方,坐落在一个低矮的峡谷内,小村庄教堂的四周点缀着片片草地,风景旖旎,色彩斑斓。 村庄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牧场和果园,村民们的生活过的非常平静,自给自足,对政治则兴趣索然。6月4日,海德里希死的那天,利迪泽遭到了第一次搜查。 但是的目击者对于一队驻布拉格的党卫军和盖世太保怎样从大路上开过来,怎样肆无忌惮地闯进村庄,又是怎样对这里的居民排好队逐一检查证明身份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由党卫军和盖世太保负责进行讯问。 自始至终,充斥着威胁和恐吓,但总的说,利迪泽的居民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也许是为了取乐,也许因为未找到任何武器装备和证明有罪的“证据”而大为恼火,国防军和警察分遣队闯进居民们整洁别致的家中或是大肆抢劫物品,或是将家具陈设砸得粉碎扔到大街上。 显而易见,对于盖世太保来说,“证据”是可以伪造的。 德国国防军的卡车终于一路呼啸着返回了布拉格。在利迪泽村和海德里希被谋杀二者之间没有发现任何形式上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个村庄作为目标的一个借口就是,居住在次地的两个家庭——荷科拉一家和斯特里伯尼一家,他们的儿子在英国是捷克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 此外,德国人还声称在这个村庄里藏有机枪,而且英捷伞兵曾在这一地区着陆。 然而对这些指控,直到今天,在此后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仍然绝对否认。 最后,荷科拉和斯特里伯尼两家人遭到逮捕,但没有找到降落伞的蛛丝马迹。第二次关键性的侵入利迪泽是在6月9日夜里。 有卡尔·博姆“倡议”,在为海德里希举行葬礼的那天,他打电话给柏林的希姆莱告知有足够的“证据”指控该村庄,并建议采取报复行动。 博姆报告说:目标:科拉迪诺地区的利迪泽村。1942年6月9日19点45分,党卫军地区总队长卡尔·弗朗克从柏林打来电话口头指示:今天遵照元首的命令,应对利迪泽村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枪毙所有的成年男性居民;第二, 将所有女性居民都关入集中营;第三, 将儿童集中到一起,合格的送到帝国党卫军家中接受德国化教育;余下的不适合进行德国化教育的儿童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教育;第四, 需要借助消防队将这个地方整个烧毁,夷为平地。博姆出发去科拉迪诺亲自指挥这次行动,随行的有布拉格的盖世太保头子奥托·格施克博士以及科拉迪诺地区的盖世太保头子维斯曼。 科拉迪诺地区的常规警察已将村子围得水泄不通,只留下一个口允许居民们进入。 接着,一队保安警察在党卫军小队长马克斯·罗斯托克的带领下开进利迪泽。之后,盖世太保报告:在此次行动中,199名男性村民被处决,195名女性村民被逮捕。 从布拉格调来的特别行刑队在谷仓四周的墙上竖起一排床垫,以防止反弹回来的流弹。 他们将成年男子和男孩子挑出来,一次枪毙10个,女人、小男孩和儿童则被送到中转营;女人们最终被送到拉文斯布拉克集中营,在95名儿童当中,最后有9名被认为值得接受德国化教育;而大多数的儿童以经销声匿迹了,二战后,仅找到其中的16名。 被选中的9名儿童将要移交给育儿组织—— 一个受到希姆莱青睐的,关于母性家庭以及给予那些由党卫军做父亲的孩子们福利的体系。然而,整个村庄被付之一炬,该炸的炸掉,该铲的被推土机铲平,瓦砾也被运走。 家禽、宠物被射杀,墓地被掘开。 出了一个不久就会杂草丛生的平原以外,这一村庄的存在痕迹消失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一个早已拟好的稿子在广播中播出:“在搜捕刺杀党卫军上将海德里希的凶手的过程中,有充分事实证明该村居民支持并给予这些凶手以帮助。除了帮助凶手以外,这些居民还参与了其他敌视德国的行动。例如,私藏弹药和武器装备、违法持有发报机并囤积大量特殊的国控物资……村庄里所有的建筑现已拆除,该村的名字也被抹掉。”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利迪泽村并没有消失。 德国人自己要对此疏漏负责。 大量描述这次大屠杀的细节都已被帝国电影公司摄入了老式的镜头。 记录利迪泽村大屠杀的有关电影胶片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成为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的铁的事实和证据。 永久保留下来的仅仅是是这个村庄的的最后时刻:利迪泽村熊熊燃烧的房屋、穿梭于街道之中的巡逻军队和警察,当然还有荷拉克家牧场上的尸体堆。 一条用链子栓住在狗舍里的狗的尸体也被摄入镜头;接着镜头透过双筒望远镜摇向一个德国军官:镜头里,村中教堂的塔楼被炸了三次才倒塌;显然这个军官十分恼火;牧师早已遇害,影片同样记录了毁灭者自身的“形象”:他们好象在制作家庭电影一样,对着摄影机大笑着,彼此还开着玩笑。为了不留下任何痕迹,盖世太保从特瑞金附近的犹太人居留区抓来了大批的劳工,并强迫他们在利迪泽村建立了一条专门的铁路,用途是把利迪泽村的瓦砾统统运走,每天有大批的废砖瓦从利迪泽运出,当工作快要完工的时候,那些劳工一部分被送进了集中营和死亡营,还有一批人被就地枪决,枪决以后,尸体被焚烧后就地掩埋。令盖世太保十分恼怒的是,在利迪泽村和其他地方刻意营造的白色恐怖未能打草惊蛇出刺客。 已经采用并审查完毕的有关报道也变得毫无价值。 海因茨·冯·潘维茨——布拉格市盖世太保反颠覆科的负责人向弗朗克建议:在指定时期内,对任何准备坦白自首的人实行赦免。 海因茨最终说服弗朗克以5天为限,并于6月13日发布赦免公告。6月18日,盖世太保在卡莱尔·布罗梅杰斯基教堂的地下室中发现了7名刺客,在经过一阵枪战以后,7名特工无一幸免,两人服毒自杀,其余的都用自己的枪结束了生命。 最后,盖世太保将刺客——捷克准尉詹·库比斯的头割了下来,拿给了他的家人看,他年迈的母亲当场就昏了过去。刺杀海德里希的案件就此结束,利迪泽村也从地图上消失了,但在二战后,捷克人开始重建利迪泽村,原居民回到原来的地方时,只看见一片荒芜的草地。 工人们在挖掘的工程中发掘出了一块利迪泽村古老的村标,至今,这块象征利迪泽村的村标还保留在原地。毁灭与重生盖世太保把利迪策村全部夷为平地、妄图从地球上将其消灭的作法激起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6月12日,利迪策惨案的消息刚一传开,美国依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就宣布改名叫利迪策。 一个月后,墨西哥首都附近的圣何罗尼莫也改名为利迪策,现在,这里已经发展成为200万人口的大城市。 紧接着,巴西、委内瑞拉、以色列、南非的一些村庄,以及其他地方的广场、街道、甚至女孩的名字,都开始叫利迪策。 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虽然互不相识,但为了反法西斯这个目标,都不约而同地群起声援陷入苦难中的捷克人民。自1948年开始,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在这片废墟旁边建设起崭新的利迪策村。 在旧村和新村中间,由一片美丽的玫瑰园架起了幸福的桥梁。 这些玫瑰的种子是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赠送的,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祝福。 现在的旧村废墟早已被大片翠绿的草坪所覆盖,在起伏的山坡中点缀着茵茵绿树和金色池塘,使人俨然置身于人间天堂。 这不仅令人感慨万分,只有和平才能带来如此美好世界,有了和平人类才有希望。

 长篇影评

 1 ) 利迪策大屠杀

1942年5月27日,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布拉格被捷克特工刺杀后,希特勒感到非常恼怒,在海德里希的葬礼上,希特勒就咆哮着说要采取报复行动,叫嚣着要用千百万人的血来作为偿还海德里希被谋杀的代价。居住在特瑞金斯塔特“特别居留区”里的约3000名犹太人被送到了死亡营,未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布拉格的党卫军个个惊恐万状。他们深知:如果在缉捕刺杀海德里希凶手的行动中毫无结果的话,毫无疑问会触发希特勒对于导致行动失败的负责人的杀人欲。亚瑟·内伯,以帝国中央安全局的名义命令紧急印制了大量德意志刑警报特刊,上面载有发给各地警察局和地方行政长官的电传电报,指示:“要在各个车站、火车上以及所有交通工具上实施特别监视;要对所有在工人旅馆居住的外国人进行登记检查;不准任何嫌疑人越过边境。”盖世太保以无情的高效率为刺客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对于希特勒来讲,海德里希之死需要远比犹太人的死更大的代价。最为残暴的一次报复行动,一次捷克人民永远不会让世人忘记的屠杀。 此次报复的目标是位于布拉格西北部科拉迪诺地区的一个名叫利迪泽的矿山小村庄。利迪泽是个美丽的地方,坐落在一个低矮的峡谷内,小村庄教堂的四周点缀着片片草地,风景旖旎,色彩斑斓。村庄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牧场和果园,村民们的生活过的非常平静,自给自足,对政治则兴趣索然。 6月4日,海德里希死的那天,利迪泽遭到了第一次搜查。但是的目击者对于一队驻布拉格的党卫军和盖世太保怎样从大路上开过来,怎样肆无忌惮地闯进村庄,又是怎样对这里的居民排好队逐一检查证明身份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由党卫军和盖世太保负责进行讯问。自始至终,充斥着威胁和恐吓,但总的说,利迪泽的居民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也许是为了取乐,也许因为未找到任何武器装备和证明有罪的“证据”而大为恼火,国防军和警察分遣队闯进居民们整洁别致的家中或是大肆抢劫物品,或是将家具陈设砸得粉碎扔到大街上。显而易见,对于盖世太保来说,“证据”是可以伪造的。德国国防军的卡车终于一路呼啸着返回了布拉格。 在利迪泽村和海德里希被谋杀二者之间没有发现任何形式上的联系。之所以选择这个村庄作为目标的一个借口就是,居住在次地的两个家庭——荷科拉一家和斯特里伯尼一家,他们的儿子在英国是捷克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此外,德国人还声称在这个村庄里藏有机枪,而且英捷伞兵曾在这一地区着陆。然而对这些指控,直到今天,在此后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仍然绝对否认。最后,荷科拉和斯特里伯尼两家人遭到逮捕,但没有找到降落伞的蛛丝马迹。 第二次关键性的侵入利迪泽是在6月9日夜里。有卡尔·博姆“倡议”,在为海德里希举行葬礼的那天,他打电话给柏林的希姆莱告知有足够的“证据”指控该村庄,并建议采取报复行动。博姆报告说:目标:科拉迪诺地区的利迪泽村。 1942年6月9日19点45分,党卫军地区总队长卡尔·弗朗克从柏林打来电话口头指示:今天遵照元首的命令,应对利迪泽村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枪毙所有的成年男性居民; 第二,将所有女性居民都关入集中营; 第三,将儿童集中到一起,合格的送到帝国党卫军家中接受德国化教育;余下的不适合进行德国化教育的儿童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教育; 第四,需要借助消防队将这个地方整个烧毁,夷为平地。 博姆出发去科拉迪诺亲自指挥这次行动,随行的有布拉格的盖世太保头子奥托·格施克博士以及科拉迪诺地区的盖世太保头子维斯曼。科拉迪诺地区的常规警察已将村子围得水泄不通,只留下一个口允许居民们进入。接着,一队保安警察在党卫军小队长马克斯·罗斯托克的带领下开进利迪泽。 之后,盖世太保报告:在此次行动中,199名男性村民被处决,195名女性村民被逮捕。从布拉格调来的特别行刑队在谷仓四周的墙上竖起一排床垫,以防止反弹回来的流弹。他们将成年男子和男孩子挑出来,一次枪毙10个,女人、小男孩和儿童则被送到中转营;女人们最终被送到拉文斯布拉克集中营,在95名儿童当中,最后有9名被认为值得接受德国化教育;而大多数的儿童以经销声匿迹了,二战后,仅找到其中的16名。被选中的9名儿童将要移交给育儿组织——一个受到希姆莱青睐的,关于母性家庭以及给予那些由党卫军做父亲的孩子们福利的体系。 然而,整个村庄被付之一炬,该炸的炸掉,该铲的被推土机铲平,瓦砾也被运走。家禽、宠物被射杀,墓地被掘开。出了一个不久就会杂草丛生的平原以外,这一村庄的存在痕迹消失得干干净净。第二天,一个早已拟好的稿子在广播中播出:“在搜捕刺杀党卫军上将海德里希的凶手的过程中,有充分事实证明该村居民支持并给予这些凶手以帮助。除了帮助凶手以外,这些居民还参与了其他敌视德国的行动。例如,私藏弹药和武器装备、违法持有发报机并囤积大量特殊的国控物资……村庄里所有的建筑现已拆除,该村的名字也被抹掉。”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利迪泽村并没有消失。德国人自己要对此疏漏负责。大量描述这次大屠杀的细节都已被帝国电影公司摄入了老式的镜头。记录利迪泽村大屠杀的有关电影胶片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成为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的铁的事实和证据。永久保留下来的仅仅是是这个村庄的的最后时刻:利迪泽村熊熊燃烧的房屋、穿梭于街道之中的巡逻军队和警察,当然还有荷拉克家牧场上的尸体堆。一条用链子栓住在狗舍里的狗的尸体也被摄入镜头;接着镜头透过双筒望远镜摇向一个德国军官:镜头里,村中教堂的塔楼被炸了三次才倒塌;显然这个军官十分恼火;牧师早已遇害,影片同样记录了毁灭者自身的“形象”:他们好象在制作家庭电影一样,对着摄影机大笑着,彼此还开着玩笑。 为了不留下任何痕迹,盖世太保从特瑞金附近的犹太人居留区抓来了大批的劳工,并强迫他们在利迪泽村建立了一条专门的铁路,用途是把利迪泽村的瓦砾统统运走,每天有大批的废砖瓦从利迪泽运出,当工作快要完工的时候,那些劳工一部分被送进了集中营和死亡营,还有一批人被就地枪决,枪决以后,尸体被焚烧后就地掩埋。 令盖世太保十分恼怒的是,在利迪泽村和其他地方刻意营造的白色恐怖未能打草惊蛇出刺客。已经采用并审查完毕的有关报道也变得毫无价值。海因茨·冯·潘维茨——布拉格市盖世太保反颠覆科的负责人向弗朗克建议:在指定时期内,对任何准备坦白自首的人实行赦免。海因茨最终说服弗朗克以5天为限,并于6月13日发布赦免公告。 6月18日,盖世太保在卡莱尔·布罗梅杰斯基教堂的地下室中发现了7名刺客,在经过一阵枪战以后,7名特工无一幸免,两人服毒自杀,其余的都用自己的枪结束了生命。最后,盖世太保将刺客——捷克准尉詹·库比斯的头割了下来,拿给了他的家人看,他年迈的母亲当场就昏了过去。 刺杀海德里希的案件就此结束,利迪泽村也从地图上消失了,但在二战后,捷克人开始重建利迪泽村,原居民回到原来的地方时,只看见一片荒芜的草地。工人们在挖掘的工程中发掘出了一块利迪泽村古老的村标,至今,这块象征利迪泽村的村标还保留在原地。 毁灭与重生 盖世太保把利迪策村全部夷为平地、妄图从地球上将其消灭的作法激起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6月12日,利迪策惨案的消息刚一传开,美国依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就宣布改名叫利迪策。一个月后,墨西哥首都附近的圣何罗尼莫也改名为利迪策,现在,这里已经发展成为200万人口的大城市。紧接着,巴西、委内瑞拉、以色列、南非的一些村庄,以及其他地方的广场、街道、甚至女孩的名字,都开始叫利迪策。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虽然互不相识,但为了反法西斯这个目标,都不约而同地群起声援陷入苦难中的捷克人民。 自1948年开始,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在这片废墟旁边建设起崭新的利迪策村。在旧村和新村中间,由一片美丽的玫瑰园架起了幸福的桥梁。这些玫瑰的种子是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赠送的,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祝福。现在的旧村废墟早已被大片翠绿的草坪所覆盖,在起伏的山坡中点缀着茵茵绿树和金色池塘,使人俨然置身于人间天堂。这不仅令人感慨万分,只有和平才能带来如此美好世界,有了和平人类才有希望。

 2 ) 战争是最肮脏的罪孽

这片子看得我泪崩了,绝对的冷门佳片,让它在我电脑里面受冷落几个月之久,是我的失误啊。

有五星的实力,就是前面营造战前氛围,交代人物关系用了太长的时间,差点让我看不下去,还好演员表演得很棒,心理刻画到位,才让我没有关掉播放器继续观看下去。

全片没有什么帅哥美女,除了主角熙马的小儿子卡尔小帅一点,其余演员都外形平平,因为拍的战争题材片,连养眼的景色也没有,而且没有大场面的火拼,想要看视觉效果的就可以不用看了。不过里面主角演技太棒了,看到剧情发展高潮部分,想不泪崩都不行啊,太惨了。

影片一开始,男主因为在一个宴会上与醉酒的大儿子扭打,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儿子,从此获罪入狱,刑期四年。在狱中一开始被狱友冷嘲热讽,宁愿换一个变态杀害两个小女孩并抛尸荒野的杀人狂,也不要和这个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会杀死的人住在一起。熙马没有任何抱怨争辩,每当一人休息独处时,脑海中总是回想当时误杀儿子的那一幕,心内苦楚自当无比深沉。

随后应该是他的再婚妻子或者是情妇来看他,并且劝熙马的小儿子与原配也去看看自己的父亲,那段时间,熙马的生活稍微有了起色。小儿子还尝试说服母亲,能够上诉帮助父亲减刑,再怎样,那也是他的父亲。

正当熙马把上诉信交予神父之后,他在那一丝曙光之中期待着早日出狱与家人重逢。此时,纳粹侵占了捷克,驻军利迪策。而熙马的小儿子卡尔,那时候正和他的好朋友准备追两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卡尔的好友相出一个“馊主意”,假扮特工,让两名姑娘帮忙,从而接近她们。有一个姑娘当时父亲正好死亡了,处于人生低谷期,见到有这样重要的任务需要她,感到十分荣幸,而另外一名,则是在几次之后,情势越来越紧张了,恐惧感让她无法再去帮助他们。于是卡尔退出了,只剩他的好友与其中意的姑娘在玩这个“二人游戏”。

无巧不巧,海因里希刺杀发生了,希特勒大怒,形势急转直下。那个姑娘首先被抓,严刑逼供下,她以为自己帮的确实是特工,就把卡尔的好友供了出来,随后卡尔好友也被抓。两人受尽折磨,却完全无法道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特工,怎么会有信息出卖?

而当时他们玩的那个游戏,让那姑娘送过一枚纽扣去利迪策村庄,从而利迪策变成清查对象。军方需要证据,没有证据就造假,把一台发电报机偷偷放进民居,过几天再找出来,如此,整个利迪策戒严。重重关卡,等待所有利迪策人回家,出逃者一律击毙。

随后,让所有利迪策人收拾好行李,不是为了给他们生路,仅仅是想看看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因为不久之后,他们都会变成尸体和奴隶。男人和女人分开,16岁以上男子被单独处置,神父祈祷了一晚,上帝没有听到他们虔诚的祈祷,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所有16岁以上的男子一波一波的站成一排,被行刑队枪决。其中包括熙马的小儿子卡尔,还有一个宁愿死也不要和父亲分开的小男孩。

任务完毕,高官们面对着陷入一片火海的利迪策废墟碰杯欢笑,场面无比讽刺!

接着纳粹军方将所有16岁以下的小孩强行从他们的母亲身边隔离开,看到孩子被带上车,那些母亲们哀嚎着拼命用指甲刮开被油漆封住的玻璃,心都揪着疼。剩下的妇女们则被带到集中营,过着非人的生活。

我本以为那些小孩会被集中起来,送到某个教堂或者学校进行洗脑教育,然而我错了,我低估了战犯们的黑暗之心。两卡车的孩子,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拿着日期纪念牌,合了一张充满阳光欢快的遗照之后,全部被封闭在卡车的后箱里,一根巨大的管道不停的往里面输送车尾气。孩子们无力的痛哭、哀恸、敲打......车至半途,一名德军士兵无法忍受,推开驾驶室的门,下车不停地呕吐,然后拔枪自杀。

镜头转回尚在狱中的熙马那里,所有人都知道利迪策的屠杀事件,但是都瞒着他,狱警那句“知足吧,与格栏外面的世界相比,里面简直就是天堂”,显得如此悲哀无奈。

熙马终于刑满释放了,他是带着满腹的怨气出狱的,他以为自己的妻儿已经抛弃了自己,几年时间连一封信都舍不得寄给他。于是他打算回家一趟带上一点有纪念意义的小东西,从此去过一个人的生活。

那时是冬天,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熙马乘车到利迪策,下车,独自走向一望无际的雪原。一开始是带着困惑,也许几年过去,自己记忆出现偏差了?随后,熙马拼命的在雪原上奔跑,眼里满是绝望。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没有动物,没有房子没有村庄,曾经的利迪策,已经从这个世界被抹去了。

看着熙马绝望的跪在雪原中央,妄图把雪刨开找出利迪策的影子的时候,再也忍不住泪崩了。

于是熙马找上了纳粹军方,想用言语激怒他们一死了之,可是军官一句“你知道我要是在办公室毙了你得打多少报告,消耗多少金钱么?你不值得,扔出去!”,多么轻蔑!多么恶心的嘴脸!

熙马孤零零站在纳粹楼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利迪策第二名苟延残喘的男人叫住了他。为德国人效力的宪兵队队长,我并不鄙视他。他没有滥用手中的职权,维护了当时的稳定,当灾难降临之时甚至还想拯救自己的同胞,可是他只能在德军的阴影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无能为力。我很佩服他,那种时候,像他这样有良心的人,能忍着没有自杀,是需要非常大的意志力的。那种时期,死亡是最简单最轻松的逃避方法。

在宪兵队长的帮助下,熙马在一个废弃的铁路小站独自住了下来,带着能见到自己妻子的最后一丝希望,天天忍受着巨大痛苦啃噬内心,熙马如行尸走肉般活了下来。

终于有一天,捷克军民争相走告,德军败了。于是宪兵队队长找到了熙马,让他放弃去布拉格广场的愚蠢行为,在熙马的小屋与他畅谈了一夜。第二天,在熙马出门那木柴的时候,放下所有心理负担的队长终于拔枪自杀了。熙马听到枪声,并没有显得太震惊,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再让他震惊了。

随后,捷克的政客们来到利迪策进行“纪念、哀悼”的活动,仅存几位的利迪策妇女们登台,熙马怀着激动地心情准备为利迪策重建出谋划策,然而,政治是不允许有他这样的“意外”因素存在的。于是熙马带着他的老版利迪策村落图和许多已逝者与家人的通信被驱逐了。

他在卡尔被枪决的地方悼念过之后,与多年未谋面的情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再次回到那个废弃的小站独自生活。

“你真的要留下来?留下来被人当做活的纪念物?”

“我觉得有时候需要这样做。”

这是熙马与情人最后的对话。

这样的片子,才是真正感人的战争情感片。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战犯暴行,更没有侮辱般的降低军方的智商,只有朴实无华的故事叙述。让人看着无比揪心,眼泪忍不住的滑落。

战争,是只有人类这个物种才会让其滋生的最肮脏的罪孽!这个世界,不该有战争。

 3 ) 19420609

Lidice 2011

这部电影在电视上看过一次 讲的是1942年6月9日利迪策屠杀

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是因为当时帝国电影公司留下的 希特勒因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刺而复仇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填补了关于这个捷克小村庄被纳粹屠杀的空白

这种关于历史战争的电影尤其考验导演的叙事技巧 这部电影同样运用以点切面的角度展现了这一历史截面

个人觉得德军处决村民时的悲壮音乐不合适 表现村民被屠杀这一客观事实 此处任何煽情都是多余 很多其他场面也是同样音乐渲染过分 对比the pianist中音乐的运用 罗曼波兰斯基对电影节奏的把控是一流的

不过只是点瑕疵 这部电影本身很重要 前半部和后半部的色调对比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处理

相比之下我可以理解为何“南京南京”骂声如潮 讲述战争中一个人物的故事远比空洞的表现形式要重要得多

“金陵十三钗”相对好些 起码可以看到张导演的努力和诚意

 4 ) 人类多么脆弱,多么难以救赎

震撼心灵的电影,不仅是因为这个震惊世界的惨案又多了个凄惨的个人版本,也非此片若隐若现的结构现实主义标签,而是创作者寻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视角,让我洞见了残酷战争背后血淋淋却丰满的人性。此片对好莱坞乐此不疲地玩弄拯救人类地球乃至宇宙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是个莫大的嘲讽,告诉人们一个现实,人类多么脆弱,多么难以救赎……

弗兰缇塞克是利迪策人,因误杀亲子而入狱。多年后,英国别动队员刺杀海德里希后被利迪策人庇护隐藏,因此利迪策人遭纳粹屠村,其中也包括弗兰缇塞克的另一个儿子。这一噩耗狱警及狱友全知情,却都善意隐瞒了他。

弗兰缇塞克出狱那天下着大雪,当他回到利迪策时发现整个村庄不见了,眼前只有茫茫雪地。他凭记忆疯狂找寻家的原址,在厚厚的积雪下扒出了一片焦土。利迪策被夷为平地,就这样他成了唯一幸存的男人。

弗兰缇塞克找到德军驻地,求当时下令屠村的军官连同他一起杀掉,军官却因时过境迁而拒绝。可他一心寻死,说刺杀海德里希是伟大之举,军官又因不愿脏了自己的办公室再次拒绝了他。

后来他独自在通往布拉格的铁道边住了下来,整日阅读利迪策消失前全村尚未寄出及消失后无人接收的信件,苦苦守候通往布拉格欢呼胜利的列车……

 5 ) 《利迪策大屠杀》

以一个家庭悲剧开始,延伸出几个青年不慎行为,伴随着轻描淡写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被刺杀,报复性的大屠杀逐步展开,而之前的人物也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最终殊途同归。

影片前半段的故事应该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弑子悲剧和青年玩笑式的“反抗”行动。这样处理其实对于历史影片是把“双刃剑”。对于观众,理性上难免会怀疑其存在性,削弱后半部分真实震撼的力量;感性上倒是一种不错叙事组成,面对自身的赎罪和无暇的纯真,暴殄天物所形成的感官落差。

其实本片并没有过度利用惨剧,放下大屠杀本身的冲击,影片最出众的还是整体叙事的连贯,人物的纠葛,人性的塑造,以及影像的质感从始至终的保证。那些稀薄的云层,乡村阳光、草叶,雪地里的脚印,会面桌的俯视,布拉格城堡的雕塑……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

如果没有大背景,整片也可以成为一部内省的力作。

 6 ) 残酷的是战争还是人心?

影片用了灰蓝色调,阴冷,压抑!故事开始以卡尔为主线,牵引出宁静美丽的村庄;失手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父亲;年轻人的爱情;不远处爆发的战争。在年轻的卡尔的眼里,探望父亲比听来的战争更加让他难过,因为战争对于涉世尚浅的孩子来说太过遥远,当然,战争终究会来临...。

导演没有矫揉造作的渲染战争场面,更象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平静的讲故事,当然,讲故事的人表面平静内心澎湃,听故事的人早就泪眼婆娑了。

离别时恐惧的孩子;哭泣的母亲;被屠杀的慢动作的恍如隔世的男人;毒气室里挥舞的稚嫩的孩子的小手;自杀的德国士兵;无奈的盖世太保。甚至连背景音乐都是那么的安静,安静到让人窒息!

影片结尾部分,当盖世太保知道战争胜利了,他却选择了自杀,当然,战争胜利后,也就是他的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才要开始!导演没有引导我们去仇恨战争的任何一方,而是提醒我们战争中的所有人都深受其害!父亲生存下来了,但是生存下来的他又要被当作活得纪念物!残酷的是战争还是人心?

影片结尾时画面中的铁轨伸向远方,不管父亲最后是否离开了他的故乡,人类的历史的车轮都在前行着,旅途路边遗留下的是鲜血抑或是鲜花?是生灵涂炭还是安居乐业?擅于自相残杀的人类呀,正在走向末日的狂欢!那一天,还有多远!!!

 短评

戏剧性爆点相当密集,几个配角色的塑造也非常立体出彩,让主角显得毫无作为。电影在大幅度的戏剧构建上很失败,反而在小的细节还原相当出彩,主角因为毫无作为,戏剧高潮和情节推进靠的纯粹是真实历史的力量,大屠杀题材强烈加分,影片虽精彩,但依旧欠缺火候。★★★☆

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一切的平静都是为突如其来的群体死亡做铺垫。手染鲜血的纳粹罪孽深重,但在anti-climax里面可以看到,后人粉饰历史的企图也不光彩。

9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平静中揭示战争的残酷。

12分钟前
  • 坩埚钳
  • 还行

用隐忍的手法表现了这一历史悲剧,主角并不突出,却增强了真实感的震撼。PS:利迪策惨案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的来源。

17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2014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日展播影片,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影片,配乐和摄影都超赞!

20分钟前
  • siji小猪头moli
  • 力荐

女人朝镜头走来,音乐响起,他最爱的那片土地,最爱的那些人却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有那熟悉的蜂鸣声和不再是利迪策的利迪策。如果真的要走,Frantisek,请你不要走远,总要有人真正的记得这一切。

21分钟前
  • 片片
  • 力荐

每年影节都有意外之喜。

26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真实的历史是动人的,所以影片本身是有压迫力的。但并不赞同影片的处理方式,所有角色在大环境中都毫无动作。

31分钟前
  • mOco
  • 较差

太沉重了,不知道该怎么评分,有一种不应该评分的感觉。看电影觉得虐心,但那是他们真实的人生。应该把这部电影放给所有好战的人看!

33分钟前
  • 菠菜开花
  • 力荐

一场悲剧,举枪自杀的纳粹士兵和捷克警察从理论上来说都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时也势也,战争的黑暗无法避免。

37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不看简介还真特么看不懂啊。好累的二战片啊。镜头感什么的都很精彩,但整提故事性真是有够差得,闷死了

41分钟前
  • 大魔王
  • 较差

除了让人屏息的屠杀段落,整个片子非常平庸,白费了编剧那个以革命秘密泡妞导致灾难的牛逼创意。

44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以生活的宁静安详,反衬战争的暴力残酷。

47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相比《利迪策大屠杀》,《金陵十三钗》从故事到表达,都显得何等之轻浮。

52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与六一国际儿童节有关的大屠杀历史 前面铺垫太长 一小时后才紧凑起来

57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哪个国家都有历史。拍的还可以吧,结局很感人

58分钟前
  • 春去留伤
  • 还行

前面太拖沓,战争好罪恶。

1小时前
  • 艾妮
  • 推荐

应该拍得更好

1小时前
  • AP
  • 还行

战乱年代de那些小人物

1小时前
  • layna
  • 力荐

6.1儿童节是这么来的。

1小时前
  • 束发行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