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罗马

喜剧片美国,意大利,西班牙2012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艾利奥特·佩吉,佩内洛普·克鲁兹,亚历克·鲍德温,罗伯托·贝尼尼,伍迪·艾伦,朱迪·戴维斯,弗拉维奥·帕伦蒂,里卡多·斯卡马乔,格蕾塔·葛韦格,艾丽森·皮尔,亚历桑德拉·马斯特罗纳迪

导演:伍迪·艾伦

播放地址

 剧照

爱在罗马 剧照 NO.1爱在罗马 剧照 NO.2爱在罗马 剧照 NO.3爱在罗马 剧照 NO.4爱在罗马 剧照 NO.5爱在罗马 剧照 NO.6爱在罗马 剧照 NO.13爱在罗马 剧照 NO.14爱在罗马 剧照 NO.15爱在罗马 剧照 NO.16爱在罗马 剧照 NO.17爱在罗马 剧照 NO.18爱在罗马 剧照 NO.19爱在罗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3 13:20

详细剧情

美国游客Hayley(艾丽森·皮尔 Alison Pill 饰)在意大利旅行的时候,和意大利男子Michelangelo(弗拉维奥·帕伦蒂 Flavio Parenti 饰)坠入爱河,迅速订婚。Hayley的父母也从美国来到意大利和Michelangelo一家见面。Hayley的父亲Jerry(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一个退休的歌剧经纪人,他惊讶地发现Michelangelo父亲Giancarlo的歌剧才华,千方百计想把他推向市场......Antonio and Milly(亚历桑德拉·马斯特罗兰迪 Alessandra Mastronardi 饰)是一对新婚夫妇,从家乡来到罗马要开始新生活,Milly独自外出时却把手机弄丢了,找不到回去的路,更遇上了电影明星Luca Salta;而在酒店的Antonio则遇上了妓女Anna(佩妮...

 长篇影评

 1 ) 《爱在罗马》:一切正在经历

(芷宁写于2012年10月31日)
    自从伍迪·艾伦迷上了给欧洲各大名城抒写光影情书后,他那属于文化情结的一面便似乎找到了最适宜的归宿,不论阴抑的伦敦、旖旎的巴塞罗那、浪漫的巴黎,还是充满惊奇的罗马,伍迪像是被欧洲旅游局特聘了,以外来人的视角游刃有余地抚阅着相对应的风土人情,说点普通人文艺人及特殊人的二三事,观众们似乎也迷上了这道风味特殊的下午茶,每每都期待着。
    虽说此番的《爱在罗马(To Rome With Love)》并没带来多少惊喜,也没有超越伍迪以往作品的水准,且不似对巴黎那样迷醉梦游般的深度体验,将本片故事稍稍换点应景的料,搁哪个地界似乎都通用。话虽如此,但罗马终究是独一无二的,和其他名城相比,她或许更纯粹更历史,更松散也更狂放,还有那么点隐隐绰绰的神秘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罗马仿佛长了艺术胡子的纽约,它的过往和遗产掺杂着自然流露的机智与随意跳动的感性,当然,还有些许的肆意与夸张,所有这些气质似乎和曾经动辄就将纽约文艺青年二三事银幕化的伍迪·艾伦很合拍,当然对影坛而言,小老头也是独一份的。
    伴随着多梅尼克·莫度尼奥的歌曲《我要飞翔》,影片开始了罗马之旅,这样轻松浪漫的音乐也表明了本片的基调。起初,片中并行的四个故事看上去进行地有点散漫,仿佛漫无边际的闲聊,结构也趋于松散,但这是伍迪影片的特质之一,仿佛没有精气神,可精气神又无处不在。随着剧情推进,观众看到了一群人与这座城市相关的小体验小冒险小突破与小纠结,经历在这些故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罗马这座古城,岁月和经历是她的财富。
    不似《午夜巴黎》开篇近4分钟的各种美景定格,《爱在罗马》中一些景致的再现是流淌型的,如广场上围绕着交警的旋转跟拍,将周围的风景扫入画面,有种微醺的眩晕感。再如,当米莉在街头迷路时,她立于广场喷水池边,镜头等同她的视角来了个360度的旋转,将四周的风物一并入镜,那一瞬间的感受有点迷失罗马的意思。同时,许是意大利是个充满阳光的地方,片中的场景几乎都采用了暖色调,每座建筑都像洒上了明朗却不刺目的温和阳光,仿佛美妙的暖橘色,令视觉有一种妥帖到骨子里的舒服感。
    本片有很多艾伦以往影片的影子,几个设定也总有那么点似曾相识,如事业不如意却总参与到他人情感世界的女演员莫妮卡,类似《午夜巴塞罗那》、《赛末点》里斯嘉丽·约翰逊的角色,再如迷上男明星的米莉,仿佛《开罗紫玫瑰》里米娅·法罗的激情年轻版,还如未来女婿与岳父大人间的小成见和小矛盾,宛如《午夜巴黎》的桥段,而伍迪·艾伦再次出现在他的电影中,也是那么点似曾相识,片中的他依旧絮叨,依旧纠结,不时地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对死亡和未来有着莫可名状的恐惧,这样的设定,令观众依稀看到了很多年前《安妮·霍尔》里的那个纠结的文艺中青年,如今他老了,但依旧纠结着,“随着时间增长的不是智慧,是疲惫。”这句话在不经意间敲击在观众心坎上。
    伍迪曾说过:“生命是一场残酷的、痛苦的、梦魇般的、无意义的体验,想高兴起来的唯一方法就是编点谎话来骗骗自己。”或许正因为如此,他用这样的喜剧模式结合古老城市点缀其间,以期看到有趣的瞬间。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1260831_d.html

 2 ) 伍翁笑骂皆文章

                   

      老年的伍迪艾伦似乎难以自拔的迷恋上了一干欧陆名城,由巴塞罗那到巴黎再到罗马,伍迪艾伦开始了自己的“布鲁克林式”欧陆读城记,其实相对于美国来说,伍迪艾伦身上的文化气质更符合这些风情万种的欧洲城市,老头子把玩起这些城市风光片自然也是游刃有余。所谓读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是读懂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可以是以游客的眼光,也可以从纵向上的历史文化入手,无论是《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还是《爱在罗马》,都是从“外来客的入侵”开始的,即美国人与欧洲城市的邂逅(或者说是碰撞),但构建于碰撞之上的,终究还是伍迪艾伦对爱情或者是文化的自我解读。

    《爱在罗马》和前几部作品略有不同的是分列的四个故事中有两个完全是本地人的故事,另外老头子本人也挑起了一个故事的大梁,四个故事都是一贯的黑色幽默,或是尖锐刻薄的讽刺媒体与名人,或是挖苦知识分子,或是以一贯的伍迪艾伦式爱情观来瓦解爱情。这些在伍迪艾伦作品里面常见的主题在《爱在罗马》中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部伍迪艾伦风浓郁的罗马城闹剧集,以哄笑开场以哄笑结束,最后告诉大家这就是罗马。《爱在罗马》并没有什么惊喜或者是突破,只是延续了伍迪艾伦的一贯水准,戏谑讽刺挖苦之下还是那些显见的伍迪艾伦式主题,相对于《午夜巴黎》对巴黎城的重度展现,《爱在罗马》比较聚焦于人,四个故事循序并进,看上去散乱,但是神却一点都没有散,一气呵成,四平八稳。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美国人在欧洲总有那么几种固定的形象:第一种是来装逼的,比如《午夜巴黎》中侃侃而谈的保罗,《爱在罗马》中的Ellen Page;第二种是带有成见而来的游客,如《午夜巴黎》中的岳父和《爱在罗马》中的杰瑞等等,他们滑稽而又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第三种是来邂逅城市的美国知识分子,如《午夜巴黎》中的吉尔、《午夜巴塞罗那》中的斯嘉丽约翰逊等等,他们是故事的主体,往往能邂逅一段爱情。就是这几种怀着不同目的而来的美国人,构成了伍迪艾伦的一部分精神世界。

    伍迪艾伦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爱在罗马》便是一部形散神不散的杂文,一锅炖下本地的、外地的、乐观的、消极的,出来的只有一股伍迪艾伦味,浓郁辛辣,入肚尚可回味,虽没有什么大荤大素,但是却让人乐得其所,即使吃上好几顿这“城市风光汤”,仍然还有胃口吃下一顿,这就是伍迪艾伦的魔力所在了,虽说是伍迪艾伦之味浓郁辛辣,但是回味细品,往往能尝到甘苦之味,伍迪艾伦的喧嚣热闹背后,总有那么一股悲观的宿命感,特别是对于爱情,这个伍迪艾伦讨论了很久的主题,现实中老头子的混乱悲剧爱情史关系决定了他对爱情的看法,估计再也没有哪个导演的电影里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出轨了。除了爱情之外,《爱在罗马》中对知识分子的挖苦也非常讨趣,片中“浴室高歌”的段落实在令人捧腹,杰瑞与妻子菲利普斯有一搭没一搭的精神分析也把弗洛伊德戏谑了一遍,知识分子的酸腐味、话痨老头的嘀嘀咕咕唠唠叨叨让整部片子延伸性和信息量大大增强,就像《午夜巴黎》中轮轴出现的名师大家一样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看似荒诞不禁的段子其实都抓住了人物的心态和命根子,并以此为乐,大加讽刺。其实这也算是伍迪艾伦的作品为什么能那么受欢迎的地方之一了,他总能独到的抓住各类人物的真实心态并加以发挥。

     对于伍迪艾伦来说,《爱在罗马》没有什么突破,但是他的这系列“城市风光片”仍让人乐此不疲,考虑到他一年一部作品的速度,能保持正常水准也便是万幸了,伍迪艾伦对欧洲名城的亲近其实也体现了他身上的文化归宿感,在美国伍迪艾伦总是显格格不入,但是一跑到文化的多样与自由风气极盛的欧洲,老头子可是如鱼得水,而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去讲这些欧洲城市,看似漫不经心的碰撞火花其实精致而迷人,伍迪艾伦的才情与聪慧毕现无疑。而《爱在罗马》因为有了伍迪艾伦的亲自登台也更添魅力,什么荒诞的剧情到了伍迪艾伦这儿都能情有可原,在罗马这个永恒之城,任何再荒诞故事也只是属于这座城市生活的一瞬,这种自由兼容的城市气质便是艺术家们的梦乡,这也便是罗马之爱。

    对于年逾古稀的伍迪艾伦来说,所谓的突破或者是创新都是无关紧要的身外之物了,作为这样一个独特、不可取代的艺术家,他能在世界上的那么一些地方找到自己的归宿感,并以此为灵感坚持自己的创作,对于他的忠实影迷来说便是幸事,愿所有艺术家都能找到他们的爱,他们的梦乡。

    最后还想说一句影片里的话:随着时间增长的不是智慧,是疲惫。我真心希望这句话不是伍迪艾伦对他自己说的,因为如果是,那这将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

 3 ) 爱情是什么

接连两天看了三部“城市情歌”,侯麦的《人约巴黎》、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相互映照,颇有意趣。

法国人侯麦讲了三段巴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讲了四个法国的爱情故事,美国人伍迪·艾伦则又投桃报李,讲了四个罗马的故事。三部片子都由创作者自编自导;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平行结构,讲述并无交错的几段爱情;还都选取地点而非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仿佛这些错综复杂的爱情不是重点,它们发生的城市才是。

他们对爱情的阐释各不相同。侯麦的讲述里,爱情始终伴随着偶然与不可捉摸。你以为把它抓在手里实实在在的时候,它其实已悄悄远离,你心灰意冷不抱希望的时候,它又不知正埋伏在哪个转角,等你路过,来一场突然的惊喜。爱情于这位古典大师镜头下总是停留在最本真、最纯粹的心灵感受和言语交流层面,恋人之间,女性与女性朋友之间,男性与女性朋友之间,永远有关于爱情的无穷无尽的话题。他们反反复复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试图发现自己的——更多时候是别人的——内心,但又始终无法或不愿通过努力获得。

安东尼奥尼的关注点则不同,在这里,爱情被抽象为欲望,脱离头脑,放弃讨论,只纠缠于身体。欲望让追求而不得的对象变得美好无比,一旦欲望成真,随即失去魔力。有人因此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以永远保有心中虚渺的想象——那对刚邂逅便分离的恋人,在两年后终于重逢,男子却始终将抚摸抑制于肌肤数寸之上,不愿看到实际的触碰打破一切;有人则不顾一切投入激情,等现实承受不了再四顾茫然——那个游走于妻子与情人之间的男人,在非凡的快乐之后,不得不对两个女人都报以谎言。很难对这两类做法做什么评判,也许无非都是自私,然而爱情本来就无法拿理性衡量,只等愿意上当的人两眼一抹黑扎进去。

伍迪·艾伦当然更有趣些,嬉笑怒骂,顺手拈来,浪漫与甜蜜之外,更多的是戏谑与嘲弄。在他展现的图景里,爱情早已不是爱情本身,不是头脑中的爱恋或肢体上的激情,它变成一种复杂的考虑,掺杂着各色现代社会剥离不掉的因素:金钱、权力、名望、地位;自尊、虚荣、荒谬、无情……伍迪·艾伦爱不释手的一类故事便是最佳例证:性感、夸张、冲动、无脑的艺术女青年——在《赛末点》和《午夜巴塞罗那》里这个角色属于斯嘉丽·约翰逊,显得颇有说服力,《爱在罗马》里身材平板只余叛逆的艾伦·佩吉显然无法支撑这一设定——常常令众人倾倒,当曾经的靠谱男青年终于下定决心肯为她抛弃旧生活时,她已在向下一段生活和罗曼史进军了。爱情于她,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刺激新奇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性感美丽的证明,是整个失意生活的精神支撑,然而这不是因某个特定的人而起的,它只是一种泛滥的情绪,其中虚荣、夸张、空虚与想象的成分,远远超过爱情的本质许多。

一路看下来,三位导演的爱情故事似乎自然而然形成一条线索:古典-现代-后现代的爱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无数前人反复吟诵的话题至今仍不衰减,在不同的时代里,爱情总有不同的侧面。再退一步说,即便所有侧面都已展开,所有探讨都已穷尽,所有陷阱都有提醒,不亲身经历一场,人们总是不肯甘心的。

城市在这里提供这些爱情故事的背景,也成为诱发动因之一。巴黎、罗马、海边小城,确实成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例证。倘若换了其他城市,很难想象仍有同样故事出现,比如侯麦片中那对不断在巴黎各个公园约会的情人,如果换在阴霾沉沉的北京,早就因无处可去而绝望了。

【for 新民周刊】

 4 ) woody对于感情的理解很到位

严重剧透,慎入。

在42街的amc看的。

这部片子比起午夜巴黎,艺术性肯定不如,却是bloody realistic,把感情的那些小九九写得很透彻。

我觉得Monica那一段很真实,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有些女人,从男人堆里历练出来的,她们当然知道男人要什么,她们也没有什么道德底线,来者不拒,而一旦有发现更好的或者跟自己的利益不符,可以掉头就走。放在电影里面,观众谁都知道男人选哪个是更好的。但是不管在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中,就是这种女人,把很多男人迷得团团转,还可能觉得这是真爱。

不过尽管现实是残酷的,我还是愿意做个好人和干净的人。我还是宁愿相信好人会有好报。这也是他的电影一般最终回归的结局。

在浴室里唱歌剧那一段是典型的Woody Allen式的喜剧方式。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box里面,这个box和外界的社会注定是格格不入的。在这个box里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极致,一旦出了这个box,就会连你最擅长的都做不了。而要是我们带着这个box融入社会,一切都显得那么荒诞,就如同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去看舞台上有个人在浴室里唱歌剧一样。不过他通常觉得他自己就是这样子的人。

新婚夫妇的那一段,也是他一贯的对relationship的看法。即便是夫妻,都不知道这个人背后会有什么。丈夫把他的妻子想象得多么圣洁结果妻子在诱惑面前毫无罪恶感;即使丈夫有多么不愿意出轨依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所以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都会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要想过安宁的日子,就必须舍弃这些外人看来多么耀眼的荣华富贵,所以他们最后选择放弃在罗马的机会;不然的话,在外人看来多么耀眼的荣华富贵下,其实都是一些多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比如那些上流社会的人,在一个无名小青年眼里,显得多么举足轻重,却都在一个妓女的clientlist里面。生活就是这么讽刺。Woody Allen的心里就是有这样一种对人与人之间trust的阴影,看过他的传记和一些采访,他自己说这一部分是源于他的童年生活,因为他妈妈似乎老是打他。

那一段关于名人的,就属于纯粹的调侃了。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荒诞的,你不知道你怎么就成名了,你也不知道为何你就一下子默默无闻了。生活就是这样,你无从知道答案,也无法预见未来。不过Woody多半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悲观,但是又往往是用喜剧的手法来调侃这样的悲观。

其实这部片子还是很Woody Allen式的,但是我觉得他对于罗马的理解似乎没有对巴黎的理解那么深,除了歌剧是意大利的一个象征之外,似乎并没有看到很多东西一定要跟罗马联系起来,主要还是他自己一贯对于爱情和人生的一些调侃。不过古罗马的西班牙广场,喷泉,斗兽场还有古老的街道,都透露着浓厚的文化和怀旧气息。毕竟这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5 ) 随年龄增长的是疲惫

安东尼奥和她老婆米莉在餐厅偶遇那段很搞笑。安东尼奥拉了一个妓女装他老婆和家人吃饭,米莉在罗马迷路与她崇拜的偶像一起吃饭。

在舞台上边洗澡边唱男高音。

喜欢拆分人格。把一个人的两面拆成2个人。与Monica对戏的2个男人。一个代表了理性,一个代表了激情。就像巴塞罗那那部重口味的戏,里面的Vicky和Christian一样。那个老男人说,你没看见她2分钟前刚吃口香糖?你是在表演吗?本来就是逢场作戏?

智慧随年龄增长。
随年龄增长的是疲惫。

 6 ) 红男绿女会罗马,比奇何处弄风骚

当Monica这个角色出现时,或者说在她仅仅出现在Sally描述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瞬时闪现出《午夜巴塞罗那》里哈维尔巴登的影子,接下来的剧情并无多大新意,而伍迪艾伦突破天际毫无节制的吐槽则让我相信若是国内导演山寨这段内涵拼上几个段子凑出个电影必然像《志明与春娇2》或者《失恋33天》一样叫好又叫座,后者仅凭一句“谁年轻时没爱上几个人渣”血洗QQ签名席卷新浪微博犹如狂风骇浪至今余波未平,而老头这篇精华版的《论社会转型期小三从一哭二闹三上吊传统紧逼压迫型战略向姜太公直钩钓鱼被动型战略转变的意义及其方法论》完全可以作为当前信男善女防火防盗防小三的教学读本,以及狐狸精们或者有志在小三行业里大展拳脚的姑娘们的操作指南。好评哦亲。

让我们回到电影看看Monica是如何一步一步成功上位的。

1、首先是她的出场,在Sally告诉Jack她要来罗马玩一段时间时,Jack的回应是“这么说我终于可以认识她了”,显然Jack曾经无数次听过关于她的故事。而接下来描述她“聪明”、“有趣”、“性感”、“不可预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把戏自然不新鲜,然而我们至少可以肯定she is a special one.

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中,作者在描述消费过程中的羊群效应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人们在选择吃饭地点时会倾向于一家有更多人在排队的场所,因为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更多人选择它是因为它更好,如果我觉得它不够美味更可能是因为我的口味偏差导致尚未发现。

回到Monica,“很受男生的欢迎”同时兼具以上特点,还没出场已经吊足了Jack的胃口。再想想Vicky和Christina听到巴登种种传闻轶事中展现出谜一样魅力时的好奇,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穆里尼奥登陆英伦凭借一句but I think I'm the special one倾倒舰队街,蓝军传奇时代就此拉开帷幕,何其相似。

2、当我们谈话的时候谈些什么?

大抵上我把对话分成两种,一种是释放自己,一种是取悦对方,偶尔和朋友在一起时则是兼而有之。受益于天朝春运,在我多年的硬座生涯中我锻炼出对后者足够的耐性和虚假的热情:开始的时候我听过一个中年民工用含混的口音抱怨工头欠薪超过6个小时,在最后2个小时里对他遭遇渐渐减少的同情甚至让哈欠连天的我开始质疑我的道德水准或者本身天性凉薄;到后来我已经可以用“然后呢”、“那可怎么办”、“哈哈真有趣”让一个家庭妇女完整的讲述她鸡皮碎毛的琐事直到到站依然意犹未尽。再后来我的兴趣变成了试探与猜测陌生人的兴趣并挑起他的讲述欲望,这其中解谜般的乐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个中关键无非是投其所好。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何让对方产生知己甚至悦己的认同感或者制造这样的假象,这就是Monica频繁使出装文学逼大招的意义所在,而她只知道那些诗歌里仅仅一行内容就足以让大招变成零CD。

Monica在晚餐过后看到yeats的诗集,这种处境下一个女屌丝会说什么呢?这年头居然有人读诗?你好文艺啊亲,么么哒。叶芝哪个朝代的啊?叶芝和叶慈什么关系?

杀死对话。冷场帝就是这样炼成的。而Monica脱口而出“被锣声折磨的海洋”....Soulmate!就像一个失意人失声痛哭时你只需要拍拍他的肩膀说我懂的我懂的他并不会抬起头来问你懂些什么一样,Jack也绝不会去刨根问底的和她探究叶芝作品在神秘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风格变化:这种人不是呆子就是傻子。

此时的Jack像找到知己一般兴奋,而Sally将这架将要腾空的飞机拽了下来:你想谈谈分手的事吗?俗俗俗俗不可耐!在后面我们可以多次看到Monica多么善于挑起Jack隐藏的感性情绪而Sally则刚好相反,Sally在不经意间成功扮演了一个典型的wingman角色,想想家庭伦理剧里男人回家之后正室满口柴米油盐孩子老人而小三青春激扬火力四射,如出一辙。

接着Monica开始解释和男友分手,这段讲述到最后成功的转变成双性房事用户体验报告。如果说拽文学掉书袋略显飘渺虚无,这段被讲述者包装过的美艳体验则是实打实的满足了Jack的幻想: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小H书的惊慌刺激吗?你还记得初窥艾薇时的心跳加速吗?Jack快速起伏的胸膛和目瞪口呆的表情是最妙的注解。


3、鲶鱼效应与该死的酒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这段罗马假日最后可能只是一段夏日绮思,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个时候莱昂纳多鲶鱼般的入局让故事出现了转机。长街吻别最动人,分手一炮泯恩仇,故事的高潮多是在结尾,总得刀架到脖子上时很多人才会横下心来爆出一句丢你老母顶硬上。Jack在罗马的雨夜里蠢蠢欲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wine talking.英语里有个词叫dutch courage,意为酒后胆,这和东方的酒后糊涂是一套把戏:对不起我喝多了什么都不知道了,我都记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苏大胡子说酒是扫愁帚钓诗钩,如今它已经是出轨车头免死金牌躺枪帝了。

到了这一步,世俗枷锁道德束缚已经阻止不了他们红男会绿女天雷勾地火了。虽说戏要做足,但是下面《朱莉小姐》云云太也肉麻当有趣。Monica的欲拒还迎般的“这吻很妙此事不好”,以及“客官不可以不要在这里”卖的一手好风骚,让人不禁感叹这年头当婊子一定要记得立牌坊。于人于己都尚有一丝退路:我都考虑过你的感受没在你屋子滚床单了....而这个语境下“这不是背着Sally的偷情仅仅是小雨午后酒后情迷”,酒再次埋着也中枪。酒永远都是该死的,可你为什么总是要去喝一点呢?原谅自己这么简单,放酒一马好吗?


4、梦想是最好的春药

人总是有很多梦想的。比如文青们永远哭着喊着要在路上去西藏,而且让我疑惑的是他们似乎一直在去西藏的路上但是又好像有人拿刀在威胁他们导致他们从未出发。

Monica有很多梦想。当她和Jack在一起的时候,高迪的加泰罗尼亚、雅典神庙、帆船与西西里岛是她的梦想,而回到演艺生涯时,在远东生活一段时间与特罗梅尔导演合作是她的梦想。我以为梦想因其难以实现而充满魅力,同时必须要承认正是因此,所谓的梦想到底是你需要的还是你想要的是一个严肃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命题。

而对于Monica来说这甚至不是一个问题,“实用主义”的梦想是组成她致命吸引力的极其重要部分。如果说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那么对于追求“真爱”的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共同梦想更能让他沉溺其中,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十年前那些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们。

too good to be true?
surreal but nice.

Monica总能让你仰望星空,和Sally在一起却需要脚踏实地。前者如流星,因其短暂更显炫目迷人。后者如太阳,东升西落平淡无奇。半夜爬起看流星的不少,你几时见过大太阳底下赏日的?你当两小儿辩日吗?

 短评

在看了26张盗版盘后终于贡献了一次票房

4分钟前
  • 禅疯子
  • 推荐

杰西·艾森伯格与艾伦·佩吉这一对好有爱啊。 伍迪·艾伦的片子即使再漫不经心,仍会有些非常轻松有趣的段落,包括总会有几处好玩的对白,幽默的细节。老头子在片子里面借角色之口说要活到老工作到老,那么,就请一直拍下去吧。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讽刺得信手拈来 赞美和吐槽两不相误 。 感觉他的人物典型性格 被分到了片中更多的人身上。

14分钟前
  • shu
  • 推荐

小老头一年一部的速度,对于身为的粉丝的影迷还有什么值得抱歉的呢,哪能要求部部都经典呢,像这样一部充满了熟悉的欢乐没什么特别的惊喜的作品就很让人知足了。四个故事平行叙事却是四个独立的爱情故事,吸引人的除了每个故事里明星的个人魅力,况且故事本身也还都很黑色很幽默。★★★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我对老头子那一套彻底审美疲劳了。说点歪楼的,为毛杰西·艾森伯格驼背缩肩走路还有点内八的模样这么销魂啊?真不知道自己还好这一口……

21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随心所欲不逾矩,嬉笑怒骂皆妙文。伍氏小品,笔锋精锐,形散神聚,举重若轻,观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22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感觉巨长巨长,Woody Allen完全是在自娱自乐,编的几个故事都荒诞不堪,把意大利人彻底耍了一遍,喜了个剧。空有了罗马的景致,却没了罗马的风情,就连罗伯托贝尼尼,也不再搞笑。最搞笑的居然变成了老头子本人,和洗澡男。全片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操着意大利语红裙爆乳的西班牙美女Penelope Cruz。

2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这部像梦境一样的电影,把几乎所有人的白日梦都实现了:一夜成名,异国旅行坠入情网,洗澡间歌唱家,主动找上门的性感妓女,玛丽苏粉被影星带回酒店...在一切归于平静的梦醒时分,带着几分遗憾和回味回到现实,却又不失温馨和欢快...意大利人闲散活泼无厘头的性格已经被融进整部电影中了~

28分钟前
  • Joey To
  • 推荐

美片#600.伍迪艾伦你是多爱费里尼啊?安东尼奥和米莉的故事直接翻拍[白酋长],米莉那个演员甚至有一双酷似朱丽埃塔·马西娜的眼睛……贝尼尼那个故事里狗仔队完全是[甜蜜的生活]的做派,而且还有宗教游行!不过这片子真说不上好,在老头作品里也就30名开外的水平。

3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老头子是全天下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头子!

35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一会儿笑到肚子痛一会儿思考人生

39分钟前
  • sabretooth
  • 力荐

老爺子真是厲害,開場四條線鋪開,一條夫妻線岔開成雙線發展,一條年輕人的愛情線反發展成了老人戲,另外一條建築師主角竟然變成了敘事中的第三者,唯一正常敘事的罗伯托·贝尼尼(也是完全羅馬土著的一條綫)反倒顯得無趣了,說的也是老爺子荒謬喻世老段子,人物包含老中青,結局有悲有喜,正到呢!

42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比《午夜巴黎》要好看点,而且颇有几分伍迪早期作品的风采。不过整体还是趋于无聊,只是把几个小段子松散地拼凑在一起。PS:伍迪艾伦的影片跟王朔小说都犯有同一个毛病,就是作品里的几乎所有人物说话都一个味,甚至举止也都带着作者的影子。明明一群人在对话,听上去却像是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

44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虎头蛇尾。直到2/3处都相当精彩,但收尾潦草且说教十足,很是失望。

47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罗马——资本主义世界的丽江。感觉豆瓣上对这部片子的解析还是浅显了,都没人从意大利喜剧电影的传统和罗马的神圣崇拜(在当代语境就是偶像、明星)的角度讲。

4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先锋歌剧,文艺青年,爆红名人,高级妓女...罗马的一切在伍迪眼中都带着讽刺的倒影。但到最后,他把这些荒唐可笑的东西都叫做“爱”。也许他想说,正是因为有缺陷,我们才会眷恋一个人、一座城。也许生活的实质就是泥沙俱下,这才是真的值得去爱,爱不是我们幻想中那些完美洁白透明无瑕的东西。

50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乱花渐欲迷人眼。

54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推荐

因为期待没有太高,反而觉得挺不错的,纯搞笑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啊~而且确实还是很搞笑的,洗澡那个,哈哈哈哈。而且老头自己终于又开始演了,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啊。

5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为什么大家评价不高,每个故事都还讲的不错,老头子还出境狂吐槽,我觉得比午夜巴黎的故弄玄虚还要好一点。

1小时前
  • 那可
  • 力荐

蛮好啊 巴塞罗纳都是一群热昏了头的艺术家;伦敦是一批消减脑袋往上爬的贵族;巴黎是一批整日白日梦的文艺青年;罗马,每个人都在玩明星或者被明星玩... ...

1小时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