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动画片美国2016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艾伯特·布鲁克斯,艾德·奥尼尔,凯特琳·奥尔森,海登·罗兰斯,泰·布利尔,黛安·基顿,尤金·列维,斯隆·穆雷,伊德里斯·艾尔巴,多米尼克·韦斯特,鲍勃·彼德森,凯特·麦克金农,比尔·哈德尔,西格妮·韦弗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安格斯·麦克莱恩

 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00:59

详细剧情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

 长篇影评

 1 ) 小故事,大反思

时隔多年,皮克斯仍然奉献出一部水准之上的精品动画:画面更精美,海水和光线的运用上已经达到了比真实更逼真的地步;新角色多了不少,还原了生物的多样性,皮克斯再次展现了处理多个角色平衡度的超强传统;多莉记忆只有几秒,隐喻了现代人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速食文化,很快会健忘,最终迷失自己,我们在人生路上经常会忘记很多重要的事,包括忘记自我。短短100分钟却看得眼泛泪光。
纵然已是大海茫茫,我仍对你念念不放……关于遇见、缘分、珍惜等等,如此玄妙难懂的东西,都被《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说清楚了。因为想念,因为不舍,因为难忘,这个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时刻在聚拢,时刻在消散……

 2 ) 寻找爱的回忆

刚刚看完电影《海底总动员2》,描述小鱼多莉找回记忆与家人团聚的故事。一点点的煽情,却令我有小小的感动。有着失忆缺陷的多莉,几乎什么都记不住,几秒钟就会忘记刚发生的事。幸好她有完美的父母,鼓励她,相信她,支持她,等待她……而她凭着记忆深处的爱念——那些残存的记忆碎片,历尽艰辛,也要一往无前。执着和永不放弃,终于得到朋友们的认可和支持,得以一家团聚。虽然这仅仅是一部动画片,却也很有爱!

 3 ) 短评

讲真,我对多莉的健忘,“帮倒忙”,“出差错”,和马林一样感到不耐烦。然而,当多莉在阴暗的海藻区,瞎猫碰上死耗子式的,跟着贝壳一路向前游去,她找到了她的家,找到了她的父母。而那一条贝壳路只是几十条贝壳路其中的一条。当多莉远远的模糊的看到了父母,它们的嘴里还衔着贝壳准备再铺路。那些以家为中心放射出去的贝壳路,让我瞬间明白,请对亲人朋友陌生人多一点耐心和关爱。

 4 ) 经典在延续

电影本身满足了一个孩子对于海洋冒险的所有想象,第一部在心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和《狮子王》、《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等自己童年最爱的几部动画电影并列。这种情怀来得不如《魔兽》电影之于《魔兽》玩家那么浓烈,但却细水长流。影片的定位非常保险,因为它没想超越前作,只求延续,延续海洋冒险,回归温馨亲情主题和主角的自我成长,足够好看。尤其是片中响起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时,忍不住又加了一星。

 5 ) 这盘冷饭的调料是皮克斯的灵魂

《海底总动员2》是一部好电影:技术上登峰造极,内涵上则维持了皮克斯的一贯灵魂。
于是你也许要问了:皮克斯的灵魂是啥?

我觉得,皮克斯的灵魂在于:比起主角与反派势力的对抗,皮克斯更多关注的是平凡的主角自己的成长。所以在皮克斯的电影里,“反派”的存在感都不强,主角遇到的困难一般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比如,《玩具总动员》中,虽然有个喜欢破坏玩具的熊孩子,但主角胡迪之所以遇到一系列的麻烦,起因还是自己非要跟新玩具巴斯光年争宠,企图把他赶走。
《海底总动员》中,也是尼莫自己跟爸爸赌气,才被人类给抓走的。
就连《超人总动员》这样充满超级英雄气质的作品,全片最大的“敌人”都是主角超人自己的家庭危机。
而从去年的《头脑特工队》到这部《寻找多莉》,更是连反派都没有了。故事中没有恶人,电影的主线也不是大反派要破坏和谐社会,打倒了大反派世界就和平了。多莉和主角们要克服的只有横在眼前的困难,要战胜的只有自己。
这样才更接近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阻止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大反派,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这是其他动画很少做到的。因为一旦没有突出的反派,就很难在简单的故事中形成足够强烈的戏剧冲突,电影的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所以梦工厂的《功夫熊猫》拍了3部,对手一部比一部牛逼;迪士尼年初的《疯狂动物城》,也少不了绵羊副市长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我不知道大家的喜好如何。但是对我来说,皮克斯这种以小见大的灵魂更难能可贵,而这种更贴近我们每个真实平凡人生活的细腻,也总能给我更多感触。

但是,《海底总动员2》并不是皮克斯最好的水准。原因之一,是故事本身太胡闹了。
说到故事,我还是想拿《疯狂动物城》做一下比较。
《疯狂动物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佳作。但从整体设定上讲,它比《海底总动员2》讨巧很多。它在保留部分动物特性的基础上,凭空塑造了一个世界观,说到底是披着动物的外皮讲了一个传统的英雄故事:在逆境中努力成长的主角战胜了邪恶的反派成功构建了和谐社会。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容易让观众接受的。
而《海底总动员2》选择了一条困难得多的道路。不管是整体设定还是细节描绘,这部电影都是非常现实的。而电影的立场又完全在人类的对立面:片中的人类即使算不上反派,也绝对是鱼类完成任务的障碍。
这样的处理,不仅要求观众在观影的时候抽离自己的人类身份,还得让他们代入主角们、也就是海洋生物的角色中。这个难度就相当大了。
虽然选择非常大胆,但可惜的是,《海底总动员2》在这一点上做的并不够好。
由于设定的真实性很强,所以故事本身也要有足够的可信度,才能让观众更好的代入。而本片的故事本身,如上文所说:过于胡闹了。
像是章鱼开车上高速逆行什么的,看的是很过瘾,但总会有一种“你在逗我吗”的感觉。这就很让人出戏。
皮克斯在过去不乏做的非常好的例子。比如《玩具总动员》,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神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设定相当真实。
小时候找不到东西,爸妈总会调侃我:难道它们自己会跑?
《玩具总动员》成了我的坚强后盾。我至今还坚信:有时候我找不着东西,就是它们自己跑了。(没错我就是这么一枚充满童真的boy)
而到了《玩具总动员2》,虽然故事依然非常精彩,但片中的一段玩具集体过马路,还导致了一场大车祸的戏,就有点过于胡闹了。这场戏也降低了我对《玩具总动员2》的代入感。
当然,不管是玩具过马路,还是章鱼开卡车,这种夸张的动作场面看着是很过瘾的。所以我虽然觉得很让人出戏,但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反而很喜欢这种安排。

相比于故事的胡闹程度,我认为《海底总动员2》更大的问题,是角色的塑造不够立体。
主角组的3条鱼,马林和尼莫的性格塑造在前作中就已经完成了,本片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多莉虽然好些,但“健忘”这个特性太过突出,也很难让人记住她其他性格特点。
其他的主要角色,鲸鲨和白鲸只强调了生理缺陷,几乎没有进行性格塑造,让人感觉他们的出现完全就是为剧情服务的。连抢眼的章鱼哥汉克,我们也只看到了他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但他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想回大海、只想在一处盒子里安安静静的过一生,我们也不得而知。
要知道在前作中,连出场2次、一直在喊“我的!我的!”(Mine!Mine!)的、打酱油的海鸥群都极其有存在感。
因此,对本片而言,看过前作的观众更容易对主角产生共情,对电影的感触也就深刻得多。而对于没看过前作的观众,不够立体的角色难免让电影的动人程度打了不少折扣。

除了故事和角色的问题,“多莉去哪儿”这个译名也给电影扣分不少。我认为这个译名完全丧失了英文原名的意味。
Finding Dory,就应该叫“寻找多莉”才对。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了:电影明明是主角多莉找父母啊,为什么会叫“寻找多莉”呢?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这部电影的核心,其实是片中的一句台词:多莉会怎么做?
用一个词来形容极其健忘的多莉,应该是没心没肺。
小时候她的父母教导她,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担心,只要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于是“继续游下去”(Just keep swimming)就成为了多莉最喜欢哼唱的小调,当然也是她自己的鱼生准则。不瞻前顾后,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于是,她想起自己是有爹妈的,就决定去找;她想起爹妈在加州,就决定从大堡礁游去美国;在整个寻找父母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而陪着多莉找爹妈的小伙伴马林和尼莫,在被困在鱼缸里陷入绝境的时候,也靠着“多莉会怎么做”的指导思想成功脱困。
电影的最后一幕,马林和多莉在空旷的悬崖看着辽阔的深海。找到父母的多莉填补了自己心中一直空缺的“家”,终于找到了完整的自己;一向过于谨小慎微的马林也真正找到了“多莉的精神”。
这样的结果才让Finding Dory最终成立。
所以……“多莉去哪儿”是个什么鬼?

----------------我是总结的分割线----------------------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总结一下。
《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不是皮克斯最好的作品。故事过于夸张,角色不够深刻,让观众的代入感不够强,影片的动人程度也就比不上很多皮克斯以前的作品。
但这部电影,技术上无可挑剔,故事内涵也维持了皮克斯一贯的灵魂:平凡小人物的自我成长。即使不是最顶尖的水准,也绝对是一部一流佳作。我还是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去电影院观赏的。

最后说几句皮克斯吧。
2010年《玩具总动员3》大获成功之后,《赛车总动员2》口碑扑街,《勇敢传说》、《怪物大学》反响平平。皮克斯陷入了“新作无趣、续集乏力”的质疑声中,仿佛一下就跌下了神坛。
去年虽然有《头脑特工队》,狠狠的打了批评者的脸,但随即推出了形似半成品的《恐龙当家》,又激起一阵批评的声音。
到今年的《寻找多莉》,明明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还是有不少人拿来说事儿,“皮克斯不行了”之类的言论又此起彼伏。
呃,我只想说,何必呢。

我当然希望皮克斯能拿出更多《瓦力》《飞屋》《料理鼠王》《头脑特工队》……
但也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因为新作达不到期待的高水准,就刻意给出差评,刷低了一部佳作该有的高度。
毕竟评分网站的网友们,还是身负引导国人观影水平的时代重任的啊!
(好吧,其实我只是不爽多莉豆瓣评分没有魔兽高而已……就酱……)

<图片1>

 6 ) 劝人尝试请自己先试 [猫]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6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

        皮克斯电影,永远都想教育我们努力尝试,努力追求梦想,努力保持信心,可惜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出产审美及内容如此雷同、毫不触及深层思索的小学生动画,一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到了《海底总动员2》,连喜欢皮克斯的人都意识到了他们的局限。可他们的动画风格还影响了整整一代世界动画,比如连一向注重并保护本国动画特色的法国人,也拍了一部皮克斯影像风格的《小王子》,好在如何面对挚爱死亡之类残酷主题拯救了这部电影。
        看《海底总动员2》并不需要提前看《海底总动员1》,但看完2,你会怀疑是否还需要看1。看多莉这条有短期记忆遗忘症的鱼找家人看到半小时,我就开始看表等结束,心想,皮克斯也玩诺兰的《记忆碎片》呢,你敢让这条鱼发现爸妈都死掉、其实她已经回去找过一两次、所有人都知道只是瞒着她陪她演戏,你就算是皮克斯大突破了……然而皮克斯果然还是不会颠覆他们一如既往的正能量,闭上眼睛,你完全可以想象,主角一定会在伙伴们的帮助下、鸡血满满、不知疼痛地与爸妈团聚,没有哪个环节会令你的预测落空。感谢神,这条鱼的配音是温和的女中音,我没受聒耳之磨。
        “只要不断尝试,你能做世间任何事”,“永不放弃”,“我想让世界变得更好”,“要相信自己和他人”这些话我们在迪斯尼的《疯狂动物城》里也看到,但它没有停步于此,而是快速交代完这些道理、把它们当成整个故事的起点。所以成年人会感觉《海底总动员2》根本没讲什么,小朋友又会感觉水底暗处的景象让他们害怕,两边都没讨好。不对,讨好了腐女,有一对霸占岩石的雄海豹哦。
        观影趣味,完全落在海豹、章鱼、呆鸟、鲨鱼、白鲸这些乐天搞笑的配角上,连片尾彩蛋都如此。整个海洋中心的场面调度体现了皮克斯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思维,但电影是人类梦境和思想仪式的延伸,皮克斯必须在内涵上大幅度提高,才能满足阅片量越来越大的观众。
        阅片量越大,看新片趣味越少,比如鱼类大营救时整车掉下海,结合“What a wonderful world”放慢动作,第一次看,会感觉美妙,但它其实是无数电影用烂的套路,连歌都没换,随手举出日本片《摇摆少女》。

 短评

其实总是比第一部更好的,但是可见观众尤其是成年人观众的要求更高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好事。

6分钟前
  • 小奇喵
  • 推荐

中规中矩的一部皮克斯动画,没有犯错,但也没惊喜。对于皮克斯来说,这是不够的。

11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那么至此,可以断定今年迪斯尼最佳非疯狂动物城莫属啦。海底2没有什么硬伤,但套路玩得再好也还是套路(这次长评就不写啦,免得迪宝宝粉又攻击我星爷=_=)另外就是国语版配音确实更差一些。

12分钟前
  • 丢了的心
  • 还行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想让女孩子不迷路,不要跟她说什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告诉她,你穿过一条小吃街,在卖关东煮的路口,朝着有冰激凌店的方向走,看到麦当劳不要停,走到前面卖披萨的地方,你就找到了。

13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还行

第二幕结尾the best use of a POV shot. 故事的深度与格局和The Good Dinosaur基本一致。Zootopia太过政治,近年最好的好莱坞动画仍然是Inside Out。

18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怀着对寻找尼莫的童年回忆,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然而阅片的快乐却不复存在,笑料不足,也略显无聊。

20分钟前
  • 臭兰人
  • 还行

评论真是逼太紧,如果你是多莉你还会这么喷吗?2333

24分钟前
  • 臭魚本魚
  • 推荐

彼得潘综合症末期看这种程度的低幼动画还是能笑得很开心的。在飞起的萝莉心面前,各种情节套路和鸡汤都不重要了。Hanks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系列。就是可惜格局太小了。上一部穿越了太平洋,这部居然就在一个海洋中心里鬼打墙!各种动物受伤的原因,放生对它们的利弊一点没有。迪斯尼这次政治觉悟不够啊

28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章鱼很抢戏,国语版是马东配音。有点想看英文版的摩登家庭的Jay配的版本,感觉会是个臭脾气的老头儿章鱼。另外,片子只能说是一贯的迪士尼水平和风格,家庭、朋友,13年后技术能做到这么好的情况之下,也只是敢做了海狮和鲸鱼而已,略失望。

33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2013.06.16-观影过程时常联想起《千与千寻》的台词: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2016.06.17 —— 相较之下,还是更喜欢第一部,这次的皮克斯动画拍得感觉更像是梦工厂,技术出类拔萃的同时,故事却偏向于恶搞而缺乏足够的惊喜;影片看起来还有些像是「海洋动物研究所」的宣传片。

3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编剧:如果我是多莉我会怎么写???然后这部脑洞无穷大的动画就诞生了 PS:烂番茄95% MTC78分 这两项和《疯狂动物城》基本没差 北美首周末票破了动画片开画纪录 一群人觉得不好看我也是不太理解 更别拿动物城踩多莉了 靴靴

42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皮克斯才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一切站在自然的角度,海底的垃圾,灾难般的人类儿童。多莉一家重逢一刻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高潮部分的幽默又令人叫绝,想象力、灵气、幽默都高过几个竞争对手一大档次,而不是在刻板的搞笑卖萌或说教。胜过zootopia。分数属于魔兽水军压低

47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也许是因为夹杂着童年回忆,所以对小丑鱼们满怀期望,结果换来的又是一个迪斯尼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老旧的故事内核外裹着一层华美的特效糖衣,可是相同口味的糖果,一颗觉得新鲜,年年如此也就甜腻了。

49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较差

没有疯狂动物城好看,估计小朋友会喜欢吧,章鱼太抢镜,自从看了美人鱼后,有了心理阴影,无法直视章鱼了,现在连章鱼都不吃了

50分钟前
  • 空心豆
  • 还行

哪里是《海底总动员》,明明是《海洋馆总动员》。海底世界越来越少,陆地戏份越来越多。笑点惊喜、细节情怀,这些皮克斯式招牌没撑起一个,片尾“找章鱼”彩蛋都比正片精彩。“我记不住,只会忘记…但我们会在原地等你回来” 好在多莉一家的再会有泪点。“不要计划相遇,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的”

5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B+】依旧是寻亲+冒险,创意不足但保留了第一部的余韵,大概粉丝滤镜太厚我觉得很好看。

59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这一次皮克斯把动画片留给了孩子。“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也忘不掉”。影片隐藏了一枚彩蛋,据说是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对同性情侣的出现,在六月上映,致敬LGBT骄傲月。片尾还有彩蛋,国语版有惊喜。

1小时前
  • 蒜 | BOY A 🌈
  • 还行

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永不会被忘记。电影少了些搞怪,多了点温情。多莉恐怕是动画片中最平凡的主角了,孤僻、缺乏自信、做事不想后果,记不住任何东西。但她同时又是那么可爱,一往无前,友善的对待每个人。每个人都在应对心中的懦弱,是多莉让他们看到渺小与强大。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看的中文配音,画面配置中文化程度好高,不过唱起歌来好难听。小小的出发点点,虽然已感受不到什么感动了,但完成度不错,给小朋友看的好电影。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在皮克斯的动画中属于面向较低龄观众群的,最后为了在剧情上力挽狂澜节奏快到要上天了,失忆算什么,该想起来的都会在电影第三幕想起来,哈哈哈。可是说了这么多,还是好感动,看到那个主观镜头都快哭了,想抽自己耳刮子。。。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