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星期一

科幻片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2017

主演:劳米·拉佩斯,格伦·克洛斯,威廉·达福,马尔万·肯扎里,克里斯蒂安·鲁贝克,帕尔·斯维尔·哈根,托米瓦·埃敦,凯西·克莱尔,卡梅伦·杰克,柯尔斯蒂·阿弗顿,维加·霍尔,马达林·德拉甘,斯蒂格·弗洛德·亨里克森,亚历山大·阮,拉腊·德坎罗,玛丽·埃弗雷特,桑地亚哥·卡布瑞拉

导演:托米·维尔科拉

 剧照

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2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3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4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5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6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3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4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5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6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7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8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19猎杀星期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01:33

详细剧情

故事设定在近未来,由于人口过剩和饥荒,政府不得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正因为这个严格的计划生育议程,姐妹们必须轮流使用一个人的身份Karen Settman(拉佩斯饰)。她们的祖父(达福饰)给其命名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每个人都可以每周外出一次。姐妹们只有在自己的公寓里才可以自在生活。直到有一天,“星期一”没回家......

 长篇影评

 1 ) 二刷《猎杀星期一》:个体身份迷失、戴上面具扮演他人,是多人口国家的通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综艺节目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后期字幕。当节目嘉宾头发蓬乱地醒来,一脸懵逼的面对镜头。字幕上总是打出三个经典问句:

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这个万能字幕,《奔跑吧兄弟》用过、《极限挑战》用过,连最近的热门综艺《中餐厅》还在用。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感受实在是太日常、太熟悉了。每天起床的我们,基本和他们也是一个状态。

而这三个问题直击我们的灵魂深处,经典程度堪称“每日三省吾身”。它直接反映了我们内心共同的迷茫。迷茫,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精神状态;焦虑,是我们个体身份迷失的典型精神标志。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迷茫呢?电影《猎杀星期一》为我们揭晓了终极答案——人口太多。
 

这部电影以人口爆炸作为未来的命题场景,开场列举出人口众多带来的种种弊端:各种资源匮乏、尤其是食物短缺。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最根本的民生问题,科学家大量推广转基因食品。吃了转基因食品的人类,畸形、多胞胎经常发生,这才引出了整部影片的核心主题——计划生育。哦不,是配额生育法。(看具体电影基本剧情介绍,请点击《猎杀星期一》计划生育这个老梗,我们都不玩了,老外竟拍成了科幻片?)
 
 
 
 
第一遍看《猎杀星期一》,紧张刺激、结构紧凑的剧情扣人心弦,平均每半小时一次的动作戏小高潮,吸引了全部注意力,观众的大脑在努力跟上剧情。因此也就无暇反思电影背后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无论人口众多,还是计划生育,这部影片熟悉的主题都特别对中国人的胃口。
 
因此第二遍看的时候,对影片中七姐妹的人设背景,性格命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从影片情节来看,导演编剧有着强大的讲故事能力和结构设计能力,但是细节处对于七姐妹的人物性格形象则塑造不足。

但是即便如此,在剧情中,为了生存,和“生育配额局”大玩“替身隐形”对手戏的七姐妹,依然直指人口众多国家的最核心社会问题。那就是由于人口数量太多,导致的个体身份迷失和很多人戴上面具扮演他人。

在影片中,劳米•拉佩斯 Noomi Rapace一人分饰七角,演技还是相当过硬的。因为她所扮演七胞胎中的每一个,都不同。即便是对欧美人脸识别脸盲的观众,也看不出她们全部来自同一个人。

影片中的七胞胎姐妹们:

强势冷艳星期一
 
牙口好的星期三什么都吃,爱打拳击。
 
美艳的星期六爱酗酒
 
超有个性、短发叛逆星期四
 
天才怪才IT狂人、具有奉献精神的星期五
 
性情平和、喜爱演奏的信徒星期日
 
嗜吃甜食、大麻上瘾星期二
 

可以看出,劳米•拉佩斯 Noomi Rapace用七个迥然不同的外在形象,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七姐妹形象。然而,也正是从这一点,看出导演对于多人口国家人们的精神状态,依然缺乏深刻洞察。

影片中的七胞胎,很多姐妹出场不多,但性格形象却生动具体。最重要的是,她们每个看起来都不同,无论是外在打扮穿着,还是内在性格、精神状态展示。
 
 



但我们可就不同了。不同的社会体制催生不同的思想和精神文化。崇尚自由个性和自我表达的老外,是难以深入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何以有着几乎整齐划一、如模板般标准化的精神面貌。

影片《猎杀星期一》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就是七姐妹隐藏真实自己,不得不化妆、戴上假发,扮演外公眼中的优秀模范、自己的姐姐星期一这个剧情了。


对影片中的七姐妹来说,常年呆在家里的她们,最渴望的时刻应该就是外出。而最痛苦的则是,外出的她们,要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扮演他人。星期一是符合家长,以及社会大众的形象。除了星期一,每个姐妹都没有自己真正的身份。她们共同的痛苦在于“被迫扮演她人”,不能“做自己”。

而现实中的我们呢?迷茫人群的痛苦在于,个体身份缺失,根本没有自己,或者说,并不知道自我是谁?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所以,迷茫的我们就如同“无面人”,只能按照社会和父母的标准,戴上面具,扮演他人。
 
相同点都是隐藏身份,扮演他人;而不同点是七姐妹知道真实的自我,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性格,而我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知道我们的目标。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人口国家的人们,不太会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别;七胞胎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有其中四个都是相似的,至少在某个方面。

在七个孩子的家庭中,有一个被作为“优秀模范”而受到父母、学校,甚至是社会的推崇,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其余的六个,终其一生都在羡慕和模仿,他们难以摆脱被“优秀模范”影响的作用,他们无法做自己,更难免被大家忽略的命运。

在一个家庭尚且如此,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推而广之,在一个多人口国家,“模板效应”被强化和放大到了极致。

作为多人口国家出生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一言堂、应试型。在学校,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几乎全程无交流、零沟通。老师代表权威,负责告知学生考题的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老师拿着模板化的教育方式,把我们本可以自由创新的大脑都变成了流水线下的标准化产品。

记得上大学时,课堂上一位男同学举手站起来,提出高数题的另一种解法。老师说:要不你上来讲?

长大以后参加工作,社会和父母又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标准人生模板, 他们共同按照社会热门度选择职业,用金钱衡量成功,搭配成家立业生孩子路线图,恨不能一键为我们定制好整个人生。他们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答案和结果,却无法指导导向这个答案的解题过程。

于是我们的人生,就从学校提供的统一教育模板,走到社会提供的成功通用模板中。

模板大法虽然好,但是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无法对抗变化。在我们走过的模板人生里,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面临瘫痪。而人生的变数千千万,从小到大依赖的模板却已经失灵,让我们怎么能不迷茫呢?
 
 
从小学开始,学校教给我们的只有各类学科知识,而对于最为重要的人生课程——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却一无所知。现在重新来问一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关于这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从来就没有人教过我们,而我们却要用一生的时间,靠自己来摸索出答案。

另外,人口爆炸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比如社会竞争激烈,导致人们心理焦虑、压力大,又反过来强化“模板效应”。为了不在竞争中掉队,不被社会淘汰,我们只能选择抛弃自我,迎合他人、迎合社会。

在一个人口众多导致高度竞争的社会制度下,做自己和谈个性,简直就是奢侈的。你问我的梦想是什么?不好意思,只是活着,我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

想看完整的图文并茂,欢迎关注公众号“文艺这种病”

 2 ) 为女主妹子们+为路人鸣不平的伸冤帖

首先设定很棒,故事的背景和矛盾点都足够撩人胃口,光看封面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超级刺激的悬疑+动作片,心里希望剧情为七个姐妹和计生局斗智斗勇,最后皆大欢喜的样子,这样虽然有点老套,但是加上紧张刺激的剧情和演技吊炸天的女主演员的话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但是……
看完正片之后我怎么觉得这剧情超级扯淡啊,计生局旨在控制人口,不能放过女主一家可以理解,毕竟都偷偷养30年了(等等……30年了,计生局老太婆在位子上那么久了吗?算了……无视),但计生局好歹是国家机构啊,不是说好了只“冷冻”吗?这不是整个故事的基础设定吗?抓起来冻住不就完了,惩罚她们也能接受,但政府不择手段是什么鬼,还一言不合就开枪杀人,抓了人上来就挖掉一只眼睛,黑社会杀人也没这么狠吧!完全的赶尽杀绝的好吗!这还是政府机构吗?完全的东厂曹公公啊……姐妹们多吃几年粮食就应该被杀了?不过毕竟犯法要杀也能接受,但是无辜的路人还要挨枪子儿也太可怜了吧!警察为了追人直接在闹市开枪,开了三枪正好干掉三个路人,瞄准好了移动靶也不能这么准啊!这他妈比八百里外干掉鬼子狙击手还扯啊。
好好好姑且上面都是些次要的,暂且放下杀人玩这个槽点不谈。
我们的七个女主动不动就挂掉一个这样真的好吗?虽然主角多经得起折腾但也不能这么玩吧?电影最重要的不还是观众吗?我们观众的心可是和女主们系在一起的啊!她们受个委屈我们心里还跟着难受呢,结果演着演着就一个一个接连被枪毙?我个人最喜欢的白头发妹子被猥琐的男主玩了一晚上刚体验了一把做女人的快乐第二天早上刚起床什么还没来得及干就被枪毙了,WTF?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反正我的心是碎了啊!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只想骂导演啊,切手指就已经很悲情了还要安排死几个主角?看完我都不知道该把这个电影归结到哪一类中了,悬疑?动作?恐怖?我看就是“揪心”没错了。
其他都没问题,好好的一部电影就毁在剧情上。

 3 ) 英国这部顶级暗黑电影,狠狠揭露了人性之恶,越压抑越扭曲!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去年有一部英国电影《猎杀星期一》,相当暗黑,讲的是近未来,世界人口过剩,饥荒盛行,不得不在全球实施“计划生育”......

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开场,却引出了一个惊悚的故事。

《猎杀星期一》海报

因为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生产,多胞胎盛行,全球人口增长进入了恶性循环......

生物学家卡曼博士(格伦·克洛斯 饰)是激进分子,她主导的《配额生育法》在全球实施。

配额生育,类似我国之前的“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

只不过,如果是多胞胎,除了最大的那个,其余的都要被“冷冻”起来......

官方宣传,冷冻的孩子都会被人道对待,在安眠中等待更好的世界到来。

实际上,这些“多出来”的孩子都被销毁了......

凯文·塞特曼的家庭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

这个家庭有七个女孩,多胞胎的她们长着一模一样的脸,但彼此性情不同足以让她们成为七个独立的人。

为了不被冷冻起来,她们不得不共用一个身份——凯文·塞特曼(劳米·拉佩斯 饰)。

七姐妹按排行依次被命名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一直到“星期日”。

她们只有在自己名字所在的日子才能出行,其余时间就待在公寓里。

每晚,七姐妹要聚会,分享当日的细节,以便明日不露出破绽。

餐桌上,大家分享着其中一个姐妹带回来的食物,欢声笑语,似乎日子可以一直这么安定......

直到第二天,“星期一”出门后,就没再回来。

之后,剩下的六姐妹遭到了大屠杀式的清洗。

这段大屠杀式的清洗相当惊险,不仅仅因为血腥和吊足人心的节奏把控,更因为它处处出人意料

“星期三”在以一敌众,并与众姐妹失联的情况下,还能杀出一条生路,令人觉得,她能活下来了。

决定生死的楼顶跨越,电影用了众多笔墨在她的蓄力和本该完美的一跃上。

结果却在即将到达对岸时,凌空挨了一枪子......

转折只在一瞬间,直看得人肾上腺激素飙升!

又比如,“星期六”隔着屏幕好好和众姐妹说着话,屏幕里的她突然神色有异。

紧接着马上被爆了头。

无论是情节急转还是半掩凶机,都达到了恐怖片式的惊悚效果,在观众心里掀起了十三级狂澜

配乐更是值得一提。

“星期三”楼顶生死一跃时,配乐猛地缩紧,而“星期六”察觉后方有异时,整个画面是无声的

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就在观众心里投下了不好的预感。

爆头的血腥,情节上的反转,都带有浓浓的英式黑暗色彩,一股凛冽的英式暗黑风格扑面而来~

这种风格往往和人性之恶挂钩

果然,结尾“星期一”才是大Boss。

“星期一”不是消失了,而是隐藏了起来。

她和卡曼博士达成了协议,她助卡曼消除其他六个姐妹,卡曼则允诺从此以后她将是独一无二的凯文·塞特曼。

很多人觉得这个终极大反转太生硬,但其实电影从头到尾都在为这个结局细细铺垫

饭桌上,其他姐妹欢声笑语,只有“星期一”一脸严肃,显得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那时,她已经对其他姐妹有了厌倦和嫌恶。

第二天,她就消失了。

而电影进行到一半,暴露出“星期一”给卡曼博士的竞选基金转账几百万欧元。

又比如,电影开头,控制生育局的小伙子对她暗送秋波,后面暴露出“星期一”和他坠入爱河。

恋爱、怀孕,让“星期一”决心痛下杀手。

然而起杀心则可追溯到“星期一”小时候。

小时候,因为“星期四”擅自出去摔断了手指,其他姐妹就得陪她一起断手指......

乖乖女“星期一”心里相当愤懑,半夜睡不着觉。

长大后,“星期一”对“星期四”说:

“你又懂什么家人,关于责任和牺牲的说教,我从没见你们真的做到,一次都没。

我一切都照办,一切正确的事。”

(潜台词是:然而我又得到了什么,除了因为你不守规矩而无辜失去一只手指!)

电影几次闪回到小时候切手指的情节,又借“星期一”之口提起这事,是有很深的隐含意在里面的。

众姐妹都切了手指,为什么单“星期一”格外愤懑,以致多年念念不忘?

为什么众姐妹都不敢恋爱,唯独“星期一”大胆和情人幽会,还怀了孕?

为什么“星期一”对升职如此渴望,不惜与卡曼博士达成协议?

因为,“星期一”是老大,她本来就是合法合理的存在

她本该像所有独生子女一样,无忧无虑地奔跑在阳光下,却不得不和六个胞妹分享一个名字。

每个礼拜只能出去一次,其他时间像老鼠一样躲在公寓里。

不能天天和心爱的人见面,连怀了孕也不知道怎么办......

她亲口对“星期四”说:

我合理合法地拥有(凯文·塞特曼)这个身份,你只是假装。”

数年的不满和委屈堆积起来的怨恨,足以逼出人性深处的恶,最终压倒了二十多年朝夕相处的手足之情。

这种英式无声无息地周密铺陈,直到最后突然爆发,一击而中直指人性黑暗的凛冽,真是让人周身发寒

而更具英式黑色幽默的,是结尾销毁“多余”孩子的真相被曝光后,卡曼博士面临死刑,临刑前,她对着镜头说:

“这个星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谁来继续做出那些虽然艰难,但能让你们生存下去的决定? ”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不禁扪心自问:

虽然销毁“多余”孩子的做法惨无人道,但若对人口不加控制,一味倡导彰显人权的生育自由,真的不是人类在自掘坟墓?

原本大恶的罪人一瞬间竟变得义正言辞,实在是对全人类的嘲讽

而控制生育局的小伙错把“星期六”认作“星期一”,两情缱绻间危险的暗潮涌动,是这部电影的又一华彩之处。

“星期六”从未经历过情事,她的青涩和悸动,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初“星期一”是如何被这种勾魂摄魄的男女之爱牢牢抓住的

一瞬间,她的所有决定都有了解释。

人间最难过的,是情关。

诡异的配乐又暗示危机悄然而至,令人不安。

看这部《猎杀星期一》,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字,

情节惊险,柳暗花明处则往往隐藏着出人意料的大反转。

其次是

幕后敌人如同一条无声潜近的毒蛇,幽幽地吐着信子,散发着恶毒的目光。

激发恶的理由如此平淡,可越是平淡无奇越是惊悚。

而影片最后借助卡曼博士之口预言的人类命运,又让人细思极恐......

最后,是整部影片从情节、配乐、画面、风格全方位散发出来的浓浓英式精致感

英式电影惯用的后续发力最适合犀利的小格局电影,《猎杀星期一》可谓是这类影片中的典型了。

 4 ) 当主角成为一种消耗品

猎杀星期一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满分十分我给九分。但是豆瓣上的评分却很低,这到底是这么回事?我认为电影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很多非目标观众被噱头吸引,跑来看了这部电影。而真正能欣赏此电影之美的老炮儿却被外包装迷惑,与其失之交臂。

我相信大部分来看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冲着科幻片,反乌托邦,计划生育,极权与反极权这些关键字而来的。

然而这部电影的真正核心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一部杂糅了特工元素和团伙犯罪元素的B级cult片。从精神气质上而言,这部电影更像是大逃杀,活死人黎明,特工绍特和12罗汉的混合体。

在虐杀主角这件小事上,连死神来了都要甘拜下风。

一开始我也被迷惑了,我原以为这是一个金刚葫芦娃的故事,七姐妹同心,其力断金。结果上来就搞死了两个,断指挖眼毫不含糊,我当时就惊了。

朋克!太朋克了!

这部片的闪光点其实不少:

首先,男女主角的身材爆炸。一开始看到这个M头秃中东小哥的时候我是很嫌弃的,结果脱了衣服才知道多少有料。女主角也实在是深藏不漏。当她的那个同样也身材爆棚的男同事在电梯里说:“就凭你这身材,完全可以一路睡上去。”我差点笑场。这都是什么鬼?结果床戏一展开,啪啪啪打脸。女主这胸,这大腿,这白皙的皮肤,哪里看得出三十岁了!一定是请了特效公司!

星期三那段绝对是整部电影最出彩的桥段,被困在厕所里的时候已经是必然的死局,居然给她杀出一条血路。从三楼跳来下我还以为她要摔断脊椎了,没想到继续生龙活虎一路逃窜。她这么辛苦,这么努力挣扎搏杀,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跳屋顶的时候挨这么一枪,让观众把下巴都给吓脱臼。谁都以为她死定了,她偏偏不死,谁都以为她逃出来了,呵呵被打脸了吧。还有星期六再电脑前被爆掉半个脑袋,也是一个气质。够血腥!够残忍!够突兀!够clut!

至于大家批评说的这部电影格局太小、智商不在线都没有错!但是大家要宽容。

一个很悲哀的现实就是,反乌托邦电影格局小拍成渣是常态。这么多年看下来,真正格局大的就两部,黑客帝国和守望者。雪国列车拍的算不错了吧,格局有多大?V字仇杀队经不经典?还不就是一个连环杀手到处无双的中二故事?至于说什么饥饿游戏、迷宫行者、分歧者这种奇葩的大妈脸青春反乌托邦片,吐槽都脏了我的嘴,不是照样敢拍三部曲?

说到编剧的智商不在线,我也觉得诡异,一开始为什么要杀这么懂爵士的黑人小哥?说好的尊重艺术呢?派了三个杀手搞不定为什么不继续派第二波,硬是要等到第二天?难道黑社会也打卡上下班的吗?但是如果你态度端正,用B级片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这些细节也就无所谓了。昆汀的片子多少胡逼,也没见有人吹毛求疵啊。这种片,只要每二十分钟死一个妹子,把节奏拍热闹就够了。

至于说到星期一最后的反水,有人批评牵强,那就是你完全没看懂了。这部片子关于星期一的铺垫非常细,可以说这个人物本身的设定是滴水不漏的。她之所以会出卖这群姐妹,有三重原因:

第一重,积怨。电影花了三个闪回专门描写切手指这个桥段,是有深意的。就是在暗示在那时候星期一就已经心有不甘了。凭什么你星期四不守规矩跑出去乱玩,我星期一老老实实做乖乖女要剁手指啊?她本来是要恨外公的,但是半夜起来看到老头一个人在哭,实在恨不下去。那恨谁?恨星期四咯。

第二重,怀孕。其实我觉得把怀孕拿出来说事挺婊的。这里我专门要表扬一下另外一部灵魂B级片,干得好疯狂的麦克斯4!真正的cult片,永远是孕妇和老人先死!星期一偷偷找了个男朋友,偷偷怀了孕。这就给她出卖姐妹一个正当性了。我这是为了孩子啊。不管我做什么,孩子为大。我虽然害死了六个姐妹,可我还是一个好妈妈。呵呵。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借这个情节来反讽母爱的“无私”。你自己自私不要绑架孩子好吗?你小时候自己就说过根本就不想被生在这个世界上,现在凭什么就以为肚子的孩子就这么力挺你?哦,你为了双胞胎牺牲了六姐妹,那这对婴孩还没出世就欠你八条命了哦?母爱真是伟大。

第三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星期一当二五仔?为什么不是星期二、星期三…一直到星期天中的任何一个反水?因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星期一最大,她是有独自生活的法理性的。在别的姐妹看来,可能是大家互相牺牲一点,共享七分之一的人生。但是星期一不可能这么想,我本来就是最大的,凭什么呀?你们这六个本来早就冻得硬邦邦的了,而我可以快快乐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幸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在是我把七分之六的人生分出来,让你们每个人蹭一点,在这个世界上苟延残喘。你们这六个,就是吸食我人生的蛆虫,害我没办法结婚生子,处处担惊受怕。而且还不知道感恩,当着我的面说什么要是冻起来也蛮好的。那好啊,我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得偿所愿。

其实第三重原因才是真正的原因,也是其他几个姐妹都老老实实,就她敢出去拍拖怀孕的主因。讲真,她这么想挺真实的,也没错,而且她可能一开始也并不知道那些多胞胎都被烧成灰了。换作我是星期一,难保我会不这么想。

所以这部电影的内核,并不是反乌托邦,反极权,而是对自我认同的探寻,以及亲身姐妹的之间反目相残。

它要表达的,并不是体制之恶下的人性之美,而是体制之恶下的人性之恶。

ps:经过豆友指正,我已经把所有clut改回来了。内心很充实,英语词汇量刹那间翻了一倍。

 5 ) 伊甸园中的“罪与罚”

圣经中的开篇,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让世人受到惩罚,是电影主题一;耶稣作为亚当的承继者,要以自己的献祭,将人从罪恶的深渊救赎出来,是电影的主题二。以上是电影的格调:

1、人类的贪婪无度,过度生育,使得孩子(禁果)成为罪恶的根源。

2、星期一与生育局探员偷吃禁果(怀孕),因未出生的孩子滋生出天然的私欲。

3、七姐妹周日的聚餐,预示了《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出现,然而祖父(主)已不在,

4、所以星期日,在“复活日”最先被杀,暗示出了人类的罪恶,已经混乱颠倒了轮回

5、星期一通过背叛得到了庇护

6、星期二因贪食大麻,而受到了挖去眼睛的惩戒

7、星期三死于忠诚的献祭

8、星期六的死,筌释了偷吃禁果的审问

9、星期五为了保存希望,依然走向绞刑架,如耶稣般看透了因缘,一如祖父对她的器重

10、星期一死于惩戒,犹大依然是自食其果

10、结尾的对白:星期四:“星期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她希望他们平安”,星期二:“是啊,他们应该会平安”。

11、星期四活下来了,而下一天就是受难日,面对没有正视的罪恶根源,面对育婴仓中星期一的两个婴儿,人类的惩罚还没有正式开始。

12、罪恶是因为什么?因为未曾出生的懵懂无知的婴童?因为人类的自私纵欲?因为来自邪恶财富的诱惑?

13、人性的拷问仍在继续,世人应受的审问也在继续,惩罚也会继续。

故事没有交待的人物的悬念身份,以及最终的姐妹对话情节,都有要出续集的套路。

影片的主题,及故事动机过于单纯,情节也多落入俗套;

但是,画面的写实,人物内心的隐喻刻画,深入内心对白台词,是看点。

邪恶势力的反扑,平民英雄式的觉醒与力挽狂澜,折扣了片子的艺术性。

综合下来,给六分。

 6 ) 这么大的IP竟被它抢了!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就被列入基本国策,即一对儿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同样,在未来的欧洲,为了解决人口过剩和饥荒,欧盟也不得不采取了相同的计划生育政策:配额生育法,也是一对儿夫妇只可生育一个孩子。

就这样,一个孕育了小半个世纪的巨大IP,轻轻松松被Netflix做成了电影:《What Happened to Monday》,中文翻译《猎杀星期一》。

实事求是的说,这部电影没特别好看,但也有其值得一看的理由。咱们先说好的。

计划生育这种事儿,对欧洲人来说可能很艰难。要么不生,一生必须得一家好几个的,不然家庭都算不上完美。

但政府的理由很诚恳:整个地球都快100亿人了,资源有限,食物短缺,咱们欧洲不得做个榜样吗?况且又不是禁止你生育。

搭配政策发布的,还有一套无痛冰冻休眠的技术。没忍住多生了,或者生了双胞胎多胞胎的,政府帮你先将孩子们冻起来,等将来人口问题解决了,再给他们解冻嘛。

可由于食物短缺,人们不得不大量使用转基因或人工合成的食品,这使得人们生下多胞胎的几率大大提升了(别往深了想,听编剧的)。

于是,由威廉·达福饰演的外公一下子就有了7个一模一样的外孙女。

外公先是买通了医院的人没有上报7保胎的数据,接着,他想了个办法,用星期一、二、三等等给7个孩子命名,好让这7个小丫头不会被政府拖去冰冻。

办法是:7个人只能按照自己名字的那天出门,其他时间都必须待在公寓里。每天回家后,出去的这个人必须跟其他6个分享一天的见闻。

记忆力差也没事儿,反正是遥远的未来,她们身体自带投影仪...

外公要求她们在外必须扮演同一个形象,在家随你便。于是,除了“星期一”的外表、性格几乎等同于她们扮演的那个人,其他6个妹妹的性格、打扮、爱好都各不相同。

在此必须要大大夸赞女主角劳米·拉佩斯的演技。

劳米·拉佩斯各位必须得认识啊。很多人都喜欢2011年美版的《龙纹身的女孩》,更因为那部电影喜欢上鲁妮·玛拉。

但其实美版是翻拍自2009年瑞典的原版《龙纹身的女孩》。而且我必须要说,09年的瑞典原版真是比11年的美版好看太多。劳米·拉佩斯不管是演技还是形象,都比鲁妮·玛拉更适合。

在这部《猎杀星期一》中,劳米·拉佩斯一人分饰7个长相一样但性格完全不相同的姑娘,难度可想而知。她的表演简直完美。

星期一完美又谨慎,星期二抑郁且胆小,星期三热爱健身,星期四泼辣果敢,星期五是个学霸,星期六当自己是白富美,星期天则是个乖巧的小妹妹。

女主角在这7个形象中转换的游刃有余,她逆天的演技可能是这部影片除题材之外最大的亮点了。

夸完了优点,下面我要开始吐槽了。咳咳。

首先,各位编剧不能仗着自己有个好故事好IP就完事儿了,就懈怠了。毕竟漏洞百出的剧本只会给观众留下坏印象,没有例外。7个人每天上学、上班得遇上多少事儿,就靠晚上那一个小时聊得过来不?7个人既然性格不同,做事儿的风格也完全不同,这30多年身边人没一个发现的嘛...

星期一某天出门上班后一去不返,剩下的6个人得想办法找到姐姐并生存下去。我就想问,当政府的人打死公寓的门卫并破门而入,在机枪一顿扫射之后楼里的其他人都原地消失了吼?

就算有爱健身的星期三和星期四,我也不信她们能徒手掰弯一个身强力壮特种兵的胳膊...

影片中的两个幽默也设置的非常尴尬。当星期三冒着生命危险获取到情报后,三个妹妹在家通过高科技电脑协助她往家跑。

由于报告了错误信息,星期三先是从二楼跳出砸进了空无一物的铁垃圾桶...然后竟爬起来接着跑了??????又由于报告了错误信息,在星期三打算此楼顶跳到彼楼顶的途中,有了以下这张剧照:

由于剧本的不走心,我看到星期二出马的时候就猜到了结局。而我没想到的,是除了威廉·达福和劳米·拉佩斯,其他所有人的演技都不在线...反派均不招人恨,甚至到最后还有点儿情有可原。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既然多胞胎控制不了,需要被冷冻的简直数不过来,那政府就必须很有钱咯?不然怎么维持这数以万计的冷冻孩子的生命?有这钱难道解决不了人们的食物?就不浪费资源吗?

别担心,这个坑编剧倒是自己填好了,咱们就只需要靠女主角的演技撑到最后,一切便能真相大白...

至于你要不要看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看的~

毕竟这个夏天也没几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片子,别给我说《某狼2》,别。

晚安哟☺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咕噜电影",真的很好看

 短评

行剧通畅节奏紧凑。这部电影的最精彩之处在于它远不止作为一部电影看着精彩而已。在这部电影里,允许被讲出来的人伦悲剧再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个高度。但愿我们献给这虚假故事的眼泪能些许慰聊那些现实世界中的亡灵吧。最后,看看周围,问问你自己,谁来继续做出那些虽然艰难但能让你们生存下去的决定?

3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力荐

简直是大写的“坑你妹啊!”!

7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还行

人口问题的确没有太好的办法,否则我国也不会有自我阉割的计划生育,其实人类社会的一切杀戮矛盾也是源于生存资源的争夺,如同影片最后姊妹间的你死我活,哪怕是细菌过度生长后,也会释放毒素限制自我繁殖,而高等细胞生长也有接触抑制来控制生存空间,确保群体的存活和功能,否则就成为恶性肿瘤。

9分钟前
  • Carf
  • 推荐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抛去那些扯淡的剧情,我对反乌托邦电影最大的不解就是,为什么科技那么发达,却不会种地。

12分钟前
  • 阿冉
  • 较差

还真不一定是科幻。

15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看了一个小时被各种糟点都气乐了,屋子里那一帮人你不抓,满大街开枪了还好意思说低调行动呢

16分钟前
  • 苏鹏
  • 还行

太搞笑了了。三流反乌托邦的幻想和现实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1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中文片名翻译为“超生游击队”简直碉堡,还以为是宋丹丹、黄宏演的

18分钟前
  • W&D
  • 还行

没有利用好七个角色的个性,比较可惜。结尾的设置也很弱~

20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能当盲流也不做人流

25分钟前
  • 押沙龙
  • 推荐

烫斗哑铃朝头抡,借指机枪垃圾桶,自爆火化双子杀,计划生育硬核敌托邦,《死亡之雪》导演Tommy Wirkola不让人失望

2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葫芦姐妹大战计生委。女主角演技神爆发,应该拿七份片酬。

30分钟前
  • KevinZii
  • 力荐

中文译名是最大的剧透

31分钟前
  • 想半天取了这名
  • 还行

这片子开头就讲了是因为地球环境变化所以负担不起人口,不是因为人口太多不够吃,大部分短评不知道在骂什么。

34分钟前
  • hgsdg
  • 推荐

结尾很引人深思。好人做的事情结果可能导致地球的毁灭

35分钟前
  • 艾格拉底
  • 力荐

据说上班族和学生党对本片十分感兴趣,纷纷表示猎杀星期一刻不容缓。

3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结尾什么意思?Monday 到死时良心发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存活?然后剩下的两姊妹还一脸欣然地觉得帮 Monday 完成了夙愿?其他姐妹死了就死了?

41分钟前
  • fangdaj
  • 推荐

可能是作为中国人对于计划生育这种题材太敏感平添了不切实际的期待,也可能是美国人对这种事情其实没法想象——无非就是个好莱坞式的动作片。

44分钟前
  • 兰陵酗酒
  • 还行

我国多年国策笑而不语。剧情漏洞百出(反乌托邦的通病),但所幸整体节奏还是控制得不错。会电脑一定能活到至少第二幕结束。一人分饰多角够拼不过完全达不到黑色孤儿那种逆天水平,倒是威廉达福突然变正常之后迷人得一塌糊涂。

46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民众不就是这么好骗吗?都不知道短评在说些什么。你应该质疑的是一段烧小孩子的视频就能让盘踞顶端三十年的领袖下马,毕竟这才与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律不相符合,不是吗??

49分钟前
  • 正在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