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

动画片中国大陆1958

主演:内详

导演:章超群

 剧照

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2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3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4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5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6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3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4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5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6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7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8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19三毛流浪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1:57

详细剧情

三毛是旧社会的苦孩子,他无依无靠,受尽了折磨,但它又是一个善良的、勇敢的好孩子,他的遭遇就是旧社会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遭遇。枯瘦如柴的三毛行走在灯火通明、笑语欢歌的大都会上海。狂风暴雨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外国产品的宣传广告,这里的繁荣与三毛没有一点关系。广告中胖娃娃吃的进口奶粉,他只能用那奶粉罐子当要饭的家伙。大雨之夜,三毛连暂时避雨的栖身之所都找不到,粗暴的警察和骄傲的阔太太随时驱赶着他。在人吃人的旧社会,饿肚子的穷人不得已出卖自己的孩子,售价却还不及橱窗里的洋娃娃。三毛走遍上海大街小巷,寻找能暂时得以糊口的营生,更是见遍了世态炎凉……   本片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同名连环画改编。

 长篇影评

 1 ) 记忆中的那个三毛

生在苦难的旧社会,被抛弃,小小年纪就得学着自己谋生。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三毛是真的可怜。但话说回来,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有谁不可怜呢?

小时候看三毛同情他的同时庆幸自己比他生活得好太多,长大以后倒是心更柔软了,每次看都眼泪哗啦啦地流,他太可怜了……

很欣赏三毛的一点就是他很坚强,很勇敢,很善良。他是个好孩子。就算亲生母亲抛弃了他,他也想要再找到妈妈和她一起生活,是的啊,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太容易受欺负了……

已经记不得三毛后来有没有找到他的妈妈,也记不得最后的结局了。

只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社会能够越来越文明,人们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能够善待他人。🌹

 2 ) 抬头仰望星空

背景发生于解放前的旧上海,讲述的是流浪儿三毛的故事。 在影片中,极富讽刺的平移镜头。衣服,文具用品的出现,话外音对儿童的关怀发言,再联想同为儿童的三毛等流浪儿,一切都是那么可笑。 在社会上,三毛被人嫌弃,甚至可以说是被唾弃。即使这样,他也依旧保保持一颗纯良之心,不偷不抢,卖力气来换口饭吃。虽然在那个年代,大都身不由己,但三毛的所作所为值得敬佩。 印象深刻的一场戏,三毛在宴会闹剧结束后,披上麻袋走上街的那一镜头,第一反应是,他是自己世界里的英雄。在经历过境遇的大起大落后,三毛依旧选择回到自己的天地,没有迷失自己的心,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高尚。 中国人讲究轮回。临近结尾,三毛再次在垃圾车中醒来,但此时的他有朋友。他们兴高采烈来到街上参加游行。这时,新中国即将成立,伟大领袖带领人民走向更好的明天。跳舞的女演员招呼流浪儿们加入游行,这与先前的一幕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也暗示了三毛这些流浪儿们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身处不公的世界,但心依旧如初。

 3 ) 六十八年前的上海啊——与今朝倒也并无两致

果然大陆人的思维是一脉相承,要比香港1980版的三毛流浪记看着要舒服许多,尽管这部电影拍摄于1949年。(大陆和香港的文化断层原来都已经存在这么长久且这么大了嘛?突然意识到1980年香港还是英属) 感慨于上海在五六十年前许多配套设施变便已齐全,内陆中西部城市要想追上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领先于其他城市不是一点半点。但一百年后,五百年后又是什么样呢?谁也说不准。曾经的西安、开封、洛阳、南京不也是风光无限吗?这也才仅仅过了几百年而已,但那近的来说东北工业基地便可充分说明风水轮流转的定律了。 结局现在看来很是突兀而哭笑不得,硬被导演加上去的上海解放的结局,有骨气的三毛及他的一帮朋友迎来了春天。三毛大闹Party时,弹幕里很多人都在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三毛活该要饭。明明都已经成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了为什么还要和自己的那一帮狐朋狗友交往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然而,那个年代的人们或许完全不这么认为吧,他们觉得资产阶级的腐化生活即是社会的毒瘤,哪怕身体上受冻挨饿,也要保持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 现在的我们却不这样认为,觉得三毛的行为愚蠢之至。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是社会在倒退?阶级依旧存在,普通人与上层社会依旧有着看不见的藩篱。 六十八年前的上海啊,与今朝倒也并无两致。 弹幕蛮有意思的,截取了几句: “我现在比三毛还惨” “三毛太可怜了,我好想进去帮帮他” “小孩子就是好,笑一笑什么都过去了” (所谓不打不相识,又是友谊从冲突开始的情节) 看到爷叔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演员浓眉大眼,虎背熊腰,身板很是壮实,然而那时他正值壮年,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看完后我查了查这位演员,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关宏达。191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是满族人。35岁,正值壮年,他饰演的爷叔很有感染力。我想看看他如今的模样查找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未曾想到他却愿意亲手断结了自己的生命。文化大革命中,因不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与1967年跳楼自尽,将生命定格。 源于满族人血液中流淌的骨气吗? 1967年,要知道这时候文革才刚刚开始呀。 还有老舍,还有穆旦,还有郭沫若那个最疼爱的儿子。 今朝依旧有,不叙。 你与我,也只是时代大潮当中一颗小小的沙子啊。 今朝有酒今朝乐,罢了。

 4 ) 三毛流浪记 观后感

上小学的时候看张乐平的连环画三毛流浪记,觉得他好惨,天天披着长满虱子跳蚤的麻袋片四处游荡,好不容易遇到好人,不是被抓就是被杀,要不就是在骗他,那么大的上海,哪里有天理。

电影中的三毛正直,善良,勇敢,又孩子气,他天不怕地不怕,敢和地痞流氓一决高下,他同情弱者,把偷来的钱还给了用钱救命的失主,为了谋生,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他又十分独立,重情义。宁可舍弃富贵生活也不愿意抛弃小伙伴。这些特点让他脱离了上海街头混混的形象,成为了有希望的年轻人。

现在看起来,很难把上海街头混混和正直的小朋友联系起来,他们之间似乎有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孩子。电影中有两次游行,一次是六一,一次是解放。六一的时候,三毛看到别的孩子能够敲锣打鼓庆祝,于是他也把自己的小伙伴组织起来,准备热热闹闹的庆祝一下,结果被警察无情的驱散了,到了解放,人们载歌载舞,三毛看着热闹的场景,又按耐不住,但有了上次被驱赶的阴影,始终不敢上前,但经多方鼓励,他终于融入了大家庭。这一段表演同在解放前看儿童游行那一幕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他跃跃欲试,但又小心翼翼,他充满希望,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一段电影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在解放前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但心中仍然充满童心的孩子的形象。

三毛是一个令人同情,喜爱的儿童形象,是当时上海街头小混混中良知的代表。

 5 ) 我和三毛一起长大

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每晚睡觉前爸爸都会拿着本《三毛从军记》的漫画给我讲上几个,印象中,《三毛流浪记》也是这么讲完的。之所以对前者更有印象,是因为三毛一个可爱的小盆友穿不得体的军装的形象太传神了!有人会奇怪怎么不是妈妈给讲故事呢?是啊是啊,其他故事大概都是妈妈在睡觉之前讲的,可是都不记得了,真的都不记得了,唯独把三毛给记住了,于是顺带着把爸爸也给记住了,可见《三毛》确实深得小孩子的心,而且漫画的教化功能远胜于文字。

十多年前那部充满了黑色幽默的电影版《三毛从军记》(贾林饰三毛)大概可归入邪典电影,面子上的幽默与里子中的讽刺相得益彰,老少咸宜。而今天看到的这部《三毛流浪记》,则是60年前的老电影,风格是现实主义的,但却同样老少咸宜。这片子有些情节似曾相识,记得上个世纪末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过电视剧版《三毛流浪记》,曾创下全国儿童片最高收视率,演三毛的孟智超和我同龄。

这部电影的拍摄时间是1949年,看之前我就有个疑问,它到底是民国的电影还是共和国的电影?看片子时感觉是民国的,“四四儿童节”上还有蒋介石的声音。不过到了片尾突然出现“上海解放”,挺突兀的,我就想难道是后来给加上去的一段光明的尾巴?查阅资料发现:本片在拍摄过程中一直受到官方的阻挠,拍完了也没能公映。直到上海解放后,夏衍提议将原来的结尾再加一个三毛欢庆解放的结局,作为庆祝解放的献礼片上映。因此,这部影片成为中国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跨时代”影片,也是唯一一部有着“双结局”的特殊影片。

看片子的时候我就在想,像这种反映民国时代社会底层且结局悲惨(当时没想到会有个好结局)的片子大概也就民国那会儿的现实主义电影中可以出现,要放在共和国,不管是反映什么时代的黑暗面,最后肯定都得有个光明的尾巴,不然没法公映。结果不幸被我言中。其实我不反对片子有个光明的尾巴,只是就本片来看,这个尾巴实在突兀(通过花落花开转换时空),一个流浪儿突然说出了“我们穷人翻身了”这样的话语,本来挺好看的故事一下子就被意识形态给压倒了。其实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现实主义作品,悲惨的结尾反倒更有感染力,继续流浪生活的这么一个开放结尾不就很好吗?非要光明,那拍续集吧!

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不照样还有三毛这样苦命流浪着的孩子么?三毛的那些遭遇现在不还是在重演么?想到这点,于是片子就看得格外亲切和感动,虽然有那些搞笑的场景,但未必笑得出来,反而有哭的冲动。不仅仅是哭电影里那个时代的三毛,更是哭现实生活中的三毛们,这就是现实主义的魅力。

三毛是可怜的,也是可爱的,小演员们都演的不错,特别是王龙基小盆友,最让我感动的是推车那段,着实表现出了最纯洁的童真。名不见经传的王龙基小盆友也确实幸福,这么一个片子里,有那么多大上海的电影明星来给他跑龙套,基本上能来的都来了。最后一场戏镜头里出现了很多明星:上官云珠和她的女儿姚姚,赵丹和黄宗英、沈浮和高依云、应云卫和程梦莲、魏鹤龄和袁蓉、项堃和阮斐、凌之浩和沙莉、刁光覃和朱琳七对夫妇,王龙基的父亲王云阶,还有孙道临、吴茵、林默予、蓝马、朱莎、中叔皇、奇梦石、高正、汪漪、王静安、蒋天流、应萱、王蓓、吕薇、林子丹、金淑之、徐薇、徐曼、徐缓、郭玲、黄温如、梁明、许兰、章曼苹、张劭、张乾、张婉、张逸生、傅惠珍、张庆芬、农中南、熊伟、关鹏、蓝优心、苏英、苏茵、苏曼意、谭云等50多位……我多少还能认出几个。三毛这个公认的经典电影形象得以流传至今,王龙基功不可没。

这片子基本上是和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同时进行的,并不是像现在流行的漫画火了出电影或者电影火了出漫画的做法,可谓是导演眼光独到。本片拍摄过程中,张先生也常来片场,片子有他的心血。剧本由阳翰笙完成第一稿,陈白尘接力第二稿,最后由李天济定稿,经过三次修改才终于将漫画原来的正剧改为了最后呈现出来的喜剧,而后两位甚至没有留名。1981年5月,第34届戛纳电影节举办中国电影日,放映了本片;2005年9月,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设“中国电影秘史”单元,也放映了本片。可见本片的艺术魅力和国际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就像《三毛流浪记》的结尾是后来加的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三毛的漫画也遭到了多次删改,如果说尾巴续的还差强人意的话,这种删改则是面目全非,好在现在看到的漫画版是还原了的。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日美动漫当道的年代,还有多少小盆友知道有个和他们一般大的孩子叫三毛呢?我想,经典应该是可以永流传的,机器猫或者孙悟空,忍者神龟或者葫芦兄弟,丁丁或者三毛,一个都不能少。

 6 ) 谅解今天就别批判昨天

如果没有那个为了配合新社会而硬硬加上的光明而仓促的尾巴,还会更好。
三毛这个故事、人物,实在是属于上海的,只有放在这么一个灯红酒绿不夜城里才格外有杀伤力。
我很喜欢开篇黑底白描的那传神之至的几笔,很喜欢里面的小段落,能扩充的就扩充,不能扩充的就简化——不像电视剧版的,非要拖出个篇幅来,太多不必要的冗长。三毛原著不适宜做大部头的改编,最好的就是起承转合赶紧抖包袱。
最让我感叹的段落,是片中特别用来铺梗的那个“加入游行的欢庆中”——第一次,解放前,明明是儿童却不能过一个儿童节,被警察乱棍从游行队伍中打了出来,自己扯旗子拉队伍上街;第二次,解放了,解放军进程、老百姓翻身,漂亮的文艺女向褴褛的小瘪三们挥手,招呼他们加入游行的队伍,一起扭着秧歌向前走。
除了一旧一新的对比,双方所操持的欢庆的“器械”也不尽相同:前者用西洋鼓号,后者是中国本土的、来自农村的、与上海这座洋气的城市不甚相称的“大秧歌”;前者,发号施令者并没有露面,只是从高高在上的喇叭音箱里飘出不痛不痒不切实际的号召;后者却是由亲卫队们簇拥着,以朱毛大幅的“领袖画像”的方式和群众们“面对面”。
前后衔接无比的突兀和生硬,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不过,我的感触并不仅仅是由于这个不协调的嫁接尾巴,而是由于前后这两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今年夏天的那场大欢庆——圣火传递。原本该是个大party的,原本该很开心的,可是最后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每一个负责的城市都要用极其严肃的态度和沉重的心情来对待这项政治任务,对观看传递的人们多加限制,对好人坏人一律当作洪水猛兽严防死守。在济南传递时,看到电视转播上曾有那么短短的一分钟里,沿途观看的群众冲破了护栏和守卫,跟着火炬手跑将起来,越跟越多,从辅道跑进主道,好看极了,热闹极了!可是,我爹在旁边说“哎呦,出事了”——其实就是观众跟着跑了起来,没有任何骚乱,这就叫“出事了”!?果然,警力迅速跟进,推推搡搡地把人流堵回到辅道上去,镜头及时地避开了,我看不到细节,看不到那些热情的观众的表情,一切都只能靠想象了。他们会不会失望或愤怒呢,就像三毛被警察从庆祝儿童节的队伍里揪出来,这不是传说中的人民的节日吗?这不理应是参与的盛会吗?如果我们对今天的事情能够理解,那曾经发生在旧上海的那一幕,还有什么可讽刺与批判的呢?

 短评

喜剧的涂层下是漆黑的现实,虫豸般努力活着的孩子们映射着比晚宴大闹剧更荒唐的世界。

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很经典的一部剧,反正了当时的现状

12分钟前
  • 苏幼
  • 还行

宁愿睡大街,不做富二代。并非自觉的阶级意识,而是儿童间最质朴的情谊,这种情谊却也是一种江湖侠气。三毛这个看似可怜的小孩,因这种不卑的侠气而让人同理让人欢喜。party场景中的众人都演得极好,整个场景设计相当完美。

15分钟前
  • xīn
  • 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故事长片,竟然还是漫改题材,而且还是儿童做主角的电影。拍摄过程拍摄新旧两个时代,故事本身又切实贴合时代背景,属于中国的新现实主义作品。

20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完整重看这部1949年黑白老电影《三毛流浪记》,猜想:要么是小时候看过但如今印象模糊了?要么可能儿时就看过2006年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和1996年电视剧《三毛流浪记》。——《三毛流浪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故事片。影片于1949年开拍,摄制进入尾声时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会局势不稳,摄制组决定停机,保存好全部胶片,全体人员分散隐蔽准备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三毛流浪记》恢复拍摄。创作人员日夜加班,昆仑公司动员多位导演帮助他们进行后期制作。为了抒发欢庆解放的欢乐心情,剧组补拍了三毛参加庆祝解放大游行的结局。这也使得该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两个时代、拥有两个结尾的影片。-百度百科 —— 来自导演的自传: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545760/

2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在别人地头上讨食吃上交点钱就一副谁都欠他的跩样,这都是遇上好脾气的哦...吃饱了穿暖了到该干活的时候还敢一脸理直气壮"我不干!". 无言。又脏又白痴,苍蝇一样往人家训练好了的欢庆队伍里钻,他命也是大.

26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拍得相当有意思的一版,叠印神马的有点儿魔幻的感觉。可惜虎头蛇尾,如果时间线能拉长到十七年电影之后,就更有趣了

29分钟前
  • 到哪哪倒龙经理
  • 推荐

解放前夕国内腐朽的资产阶级分子、流氓恶霸的代表,和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下层人民。一边是衣食不愁大鱼大肉,一边是露宿街头饿得眼冒金星。现在看来结尾直接切GCD确实比较突兀,但内容直指旧社会残余的压迫和丧失良心的人性,特别是在喜剧效果之下格外被放大。

31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很经典 而且给我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 看这部动画片的时候太小了 里面三毛的遭遇很让我同情 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帮助他 所以内心一度很难过

36分钟前
  • 🇦🇷🇦🇷
  • 力荐

小时候看到三毛屡次被欺负又不屈的反抗,当时我就哭了。实景街头,太具新现实主义了,这应该是中国的《偷自行车的人》,伟大的左派电影。8.2

3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一点都不喜剧,都看哭了,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三毛好可怜。

41分钟前
  • 翻牙膏。
  • 推荐

在心疼三毛的同时也会为他微小但不放弃的信念感动

44分钟前
  • Robin
  • 推荐

虽然画质很渣,现在也大概忘了具体讲了什么,只记得每次看都特别心疼三毛,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毛的大鼻头。

49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建国后第一部儿童片,小演员实在太有灵气了。把经典的漫画形象转化成了难忘的银幕形象,电影也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带有漫画感。是喜剧但格外令人心疼,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三毛也能坚守最基本道德底线,为此甘愿放弃不愁吃穿的生活。这也让片尾欢庆解放显得极为真诚,因为孩子们真心盼望新社会的到来。

50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饿着肚子看三毛流浪记真是别有一番同理心啊~那么多粗口的儿童片怕是再也没有了~PS.上官云珠母女好灵!

53分钟前
  • lilac
  • 推荐

49年昆仑厂还没合并,大名鼎鼎的《武训传》还没问世,战后左翼电影的基地。剧情和漫画一致的辛辣,和谐圆满结尾。

54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儿童社会问题片的巅峰之作了,小演员演得非常棒。此片诞生于新旧中国交替之际,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好电影也正是诞生于这一阶段。一来由于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不再苦大仇深地拍摄说教味浓的电影,二来政府尚未稳固,审查相对清明,因此,49年前后的片子艺术成就都非常高。此片改编于漫画,通过一个流浪儿童的经历,揭示了底层社会的残酷与无奈。同时也表明了,贫苦人民对善良与正义的崇尚,以及社会将他们推向罪恶的深渊。最值得反思的一段是,三毛参加儿童节游行,漂亮的口号与残酷的现实对称之下,令人悲愤。解放军的来临,让该片有了完成度。

57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推荐

新现实主义在战后的上海,可平行对比文华的流浪儿童题材影片《表》,得益于张乐平的原著漫画,表达更本土化和有地方特色。漫画改编片,自带一种重回吸引力电影的原初魔力,如此纯真,如此动人,带领观者再次回到童年的大千世界。昆仑出品与左翼的显露,最大的讽刺是儿童节那一天蒋介石放送的“儿童是未来的主人翁”广播演讲。这不是一个儿童乐园,在中正小学的校园里,这是一个儿童的炼狱。客串阵容强大,能认出来的有刘琼、黄宗英&赵丹夫妇、汪漪、上官云珠。最后的一个“流浪儿攻占大公馆”的桥段,仿若一个政治的预言。

58分钟前
  • 卷耳电影笔记
  • 推荐

其实,放到现在,孤儿也不见得能活得多好~看到了赵丹~剧情上有些小漏洞,富婆既然真心想领养个孩子,怎么会打发佣人随便上街找个孤儿来?不会去孤儿院挑?四分之三都是实景拍摄,可以看看当时的老上海~

1小时前
  • 蝉影
  • 推荐

特别经典的一个剧,看的让人很心疼,很感动!

1小时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