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人1995

剧情片英国,法国,德国1995

主演:艾曼纽·贝阿,丹尼尔·奥特伊,加布里埃尔·巴里利

导演:Régis Wargnier

播放地址

 剧照

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2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3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4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5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6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3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4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5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6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7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8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19法国女人199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3 13:40

详细剧情

身材性感长相美艳的珍娜(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 饰)是周遭邻里公认的美女,然而,在和身为军人的丈夫路易(丹尼尔·奥图 Daniel Auteuil 饰)结婚没多久,战争便爆发了,为了保护国家,路易义不容辞地踏上了征程,留得珍娜一人独守空闺,时间久了,寂寞难耐的珍娜同一位名叫马西亚(加布里埃尔·巴里利 Gabriel Barylli 饰)的英俊男子展开了一段不伦之恋。   战争结束之后,路易回到了珍娜身边,大度的他原谅的珍娜的出轨,并和她一同搬往了远离是非之地,企图重新回归平静的生活。然而,正当两人的感情重新热烈燃烧之时,战争的再度降临和情人的意外回归将这个家庭又一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长篇影评

 1 ) 一生的爱都给你

法国人天性浪漫,性与爱自自然然。至少在电影上,从侯麦导演的作品开始,看上去都是美好而纯真的。在他们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念里,爱情和性欲所具有的重要性先于爱国主义、宗教和政治信仰。法国电影多具有纯碎文艺片的气质。性爱是跨越不过的主题。男女主角在里面赤身裸体,自信、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优美的胴体,法国人的性与爱,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与他们的人生密不可分的,也是很自然的。
从这点去看,看法国的文艺片是一件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感受。

至少在我看《冬天的心》、《一生的爱都给你》的时候感觉如此。
这两部片子都不去刻意地探索一个道德伦理,不去试图揭示性、婚姻、道德之间的关系。它们不提供太多的哲学性思考的东西,拷问的时刻不多。它们只是在你眼前打开一副画卷,缓缓展示,不发一言。
抒情、优美的情色镜像并不是我喜欢这种文艺片的主因,尽管画面确实很美,展现的方式很自然。婚姻与婚外恋、忠诚与背叛、欲望与诱惑、道德的束缚与自由的欲望的冲突在电影里并不特别激烈,情节往往很简单。然而,正是导演这样始终如一克制、平静地慢慢叙述,没有带着情绪的倾斜,没有刻意地维护,没有任何的指责(即便通过演员的口里说出的话亦是含蓄,点到为止),反而提供了更多的不同角度让观众看到生活的不同面。这一点“客观”正是我喜欢看法国文艺片的原因。他们愿意维护人性天性里的特别爱自由,特别多样性的客观,他们选择自由地交流,坦诚的面对。

让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部电影:《一生的爱都给你》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
主演:丹尼尔•奥图耶 Daniel Auteuil
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
让-克劳德•布里亚利 Jean-Claude Brialy
故事情节很简单。
让娜与路易结识于某年的圣诞节。路易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在让娜的怀里。
次年,让娜与路易结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保家卫国,路易义不容辞地踏上战场,与独守空闺的一别五年。
守不住寂寞的让娜“出轨”了。大度的路易原谅了她,两人重新开始,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不久,战争再度爆发,路易再次出征。与让娜发生感情的是一位德国军官,平静地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婚外情打破了秩序。远离是非之地,不行。搬离,接受新的任命,也不行。风雨飘摇的家庭被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惩罚,路易用不断出征的方式离开让娜。德国军官在煎熬中终于离开了让娜,因病去世。一个月后,让娜亦因病去世,在那一年的圣诞节。
二十年后,导演拍了这部电影,以此纪念他的母亲。

先不谈演员(贝阿和奥图耶是我最喜欢的法国演员)。
偶然是生活里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有多少的偶然,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才能遇到、碰面,并且走在一起,产生关联?太难了。尤其是那种灵肉完全结合,交缠,融为一体的那种情感。
人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恰恰就在其微妙之处。千丝万缕,那一点小心思不断地在一次又一次的偶然中被发酵,升腾,或者毁灭。在现实的生活里,所有人的情感是那样的隐秘。不堪忍受的平庸、极其无聊的重复性的日复一日和对未知的永远的持续性的怀疑与“担忧”。为何要看电影?为何要看书?为何有这样多的动人的音乐、伟大的艺术作品频繁的不断产生?当一种或多种非常隐秘的情感无法完全倾泻,当我们自始而终感到孤独的时候,以上,便是能在某个时刻引起共鸣或令人信服的瞬间,尽管不代表着完全认同。以上,至少,它展示了另外一种真实的面貌:我们是自己激情、生理状况与生物现象的囚徒。不管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与几千年前的情况没有什么两样。同时,我们也许也是所有复杂且经常是相对的分界的囚徒……我们不断想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但又永远为自己的激情与感觉所禁锢。自由自在人心。是不是真的这样?

关于战争。
保家卫国、使命感而产生的杀戮、领域争夺是最大化的激发男性雄性荷尔蒙的场地。荡气回肠的爱情多产生于女性的长久的等待或极大化的把自己奉献出去的少数时候。
男人要上战场,作为一个男人。这是一种不能被推托的使命感决定。
女人呢。从古至今,女人大概最需要的还是归宿感。即一个安全的港湾,有人呵护、疼爱,一个家庭,一份柔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期,当一个女人没有了男人的庇护,尤其是这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情感细腻的女人,她又如何支撑下去?
“对不起,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只有这样的关系才使我有活下去继续等待的勇气。”
让娜说。
路易沉默。转身离开。
平静的湖面,路易独自在那里游泳,更多的时候潜入湖底的最深处,不管让娜在岸上如何呼喊他上来。他们一家人在湖边另一个地方野炊。
三个小时后,路易上来了。
“我希望你可以去和让娜说一声对不起。”路易对他的嫂子说。因为在过去的五年里,他的嫂子不止一次地鄙视过让娜的行为。
“我们只是想维护你,我们爱你。”嫂子说。
“可是,我爱的是让娜。”路易说完,转身去找让娜。

路易是真的爱让娜。
镜头一:
“过来,让我看看裙子。”他温柔的站在桌前,含笑的看着站在台上的让娜。
“是这样吗?”让娜调皮的把裙子从小腿位置拉到大腿上。“这样可以吗?”
“不,不,不。”路易笑。“你站着。不要动。”
他不许让娜的美貌“过于外露,过于张扬”。找来针线和剪刀。裙裾挽起一些,刚好到了膝盖,可以露出让娜的美丽的小腿的线条。“这样。我给你缝一下。”路易开始动手。
他抱着让娜,脸埋进去。娶她的那一日,附耳在旁,悄声的说句什么,让娜仰头粲然一笑,多么快乐,多么迷人。日子可以好好过下去了。
镜头二:
“让娜,你不要走。我们可以过下去的。”在古城,路易折身返回,寻找落下的让娜。
“不。我决定了。八天了。这八天的时间他一直在这里,是我让他来的,无数次,我想告诉你。我什么都不要了,我要和他走。”
“我不能让你走。”路易抱着让娜,试图挽留。
冲出来的德国军官与他纠缠在一起,滚到在地上。满腔的怒火再也忍不住,想起一次又一次的隐忍,温热的床留下的他俩的余温,他再也按奈不住自己的屈辱,一次次的挥起拳头。
镜头三:
抱着让娜遗物的路易走过当年两人初次认识,一见钟情的广场,在那里坐下。打开了遗物。褪色的军用书包,里面一个小木盒,搁置着一份报纸。简单的讣告:年轻企业家XXX因病忽然去世。
导演在最后的镜头很克制。没有再渲泄什么。
他只是让路易起身,抱着木盒独自地往前走。
最后一句画外音是:路易意识到让娜有可能是为了爱情而死。

让娜爱路易吗?
曾经吧。如果不是路易一次次地奔赴战场的话。
她是一个内心极其脆弱,情感却过于丰沛的女人。比起大部分的处在那个时代的女人,她选择了恰恰可以产生悲剧的本质:忠诚的去面对内心的欲望与情感的软弱,但是并没有能力协调与处理它们的矛盾挣扎。主流的价值观与内心的自我交叉冲突,最终使她走向绝路。她需要的是安稳的生活,是小家庭的日常喜乐,承受不了离别和面对未知恐惧的痛苦。或者这么说,她没有能力独自忍耐和等待,她需要的是安定。她无法“清空”对立世界的内容,限制它,置之于死地,正如她无法填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的那种不确定。人一旦被禁锢于孤独之中,迷失了坐标,又无法找到适当的方法安抚自己的内心,亦无法选择新的坐标,获取人生的方向——她无法离开路易,内疚使然,主流价值观与舆论压得她很死。同时,离开意味着失去三个孩子,在漫长的丈夫一次次出征的日子,无数个白天与夜晚,独立抚养着这三个孩子,他们是她唯一的信念,因为能够在极度痛苦中任性地放任着自己的情欲,直到遇到了真正的真爱:德国军官。

让娜爱德国军官吗?
非常肯定。
拒绝,逃离,无能为力。
门外的灯光从缝隙中透进,她的颤栗的饱满的红唇在黑暗中发抖,脸庞红润的她此时最美。她真的是爱他。黑暗中握着拳头塞进嘴里的痛苦和压抑,多痛都没办法,三个孩子给路易的家人抱走了,她知道自己这辈子不能再与德国军官一起离开。
她真的是爱他。
“不要离开我。求你。”她抱着他,更紧地抱着他。如婴儿失去自己的母亲。最后的一点安全感。
她真的是爱他。
“让娜,我不再找你了。”德国军官在路上截住她。
“我不想老是分别和等待。痛苦几个星期换来一天的幸福。”
“我不愿意这样,永远承受孤独。”
“我等了你好长,好长的时间。我想有个孩子。”
“我爱你,让娜。可你不会回头。就这么简单。无话可说。”
“你带着孩子离我远去,我看着你的背影。然后离开。就这么简单。”
“太简单了。只要有想象力。”
让娜死死的看着他。眼眶通红,眼泪忍住,又滑落。“走吧,我们回家吧。”她牵着最小的儿子的手,离开了他。
不久。德国军官去世。一个月后,让娜去世,医生查不出任何病因。

对不起。
用了这么长的篇幅去叙述这几个片段。
爱是什么。路易爱让娜。因为爱,无法释怀,折磨让娜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折磨自己。不能再次原谅的时候是无法掩盖内心巨大的痛苦。直到终于确认让娜的爱情归宿。
德国军官是真爱让娜。是这个美丽的女人让他流浪多年的心愿意被锁住,承载。他愿意承担,亦愿意放手,都是爱。

看这种文艺片,包括同样是“让娜和路易(在现实生活里,他们曾经是夫妻)”主演的《冬天的心》。我常询问自己一个问题:爱有多种形式,表达方式各异,然而,爱的本质实际上知向的最终只有一点:身心结合的契合度。不论贫富,甚至与外形无关,完全是一种看不见的致命的吸引力无形中扯近了两个原来陌生的人。是这样的吗?
动乱的年代谈爱情是奢谈。生活温饱与平安放在了首位。然而,在那样的年代,却从来不缺少那种真正的荡气回肠、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生离别,死相守。人对了,感觉对了,缘份对了,时间却不对,大家忙着躲难,忙着抵达平安之地。
和平年代的爱情来得似乎又过于随意。
一见钟情是爱情?激起火花是爱情?感觉特别的时候是因为爱情来到了身边?太容易了,触手可及,不需要生离死别,甚至不需要付出、忍耐与等待,感觉对了爱情就来了?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是生活里最高和最好的善。我们感性,有感情,且感情充沛,丰富,发达……在不经意中感情如果与爱情混淆在一起,我们分辨不清,总是觉得这是一样。快乐,纯碎的感官的快乐使我们误以为真:这是幸福。幸福的背后来自爱情。

真的不想批判。甚至评判。
人性的软弱,无能为力的那些时刻,特别脆弱的瞬间,风筝里的那一根绳,扯一下,拽一下回来,现实中,就回去了。
电影之所以让我痴迷,艺术的世界,文学的作品总使我流连其中,是因为这些都是可以被允许发生,却从来不忍发生在自己周围,身上的真实。人性参与到生活里,参与了各种可能性欲望与梦想掺杂,隐身其中,试图混淆。阴阳两面,光明与阴暗,投射的影子有长有短。又是两面,另一种可能性。它们确实存在。存在凡人的生活,隐匿其中,盖头换不了面。
让娜的性感的个体化敏感来自系住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的那根细线。她身上的性感与敏感也是自己的身体灵魂克服自己身体的欠然我在的热情本身。她有过强烈的欲爱,却在后来不愿再与自己不爱的男人有身体的交集。从伦理道德的层面去看,很容易划分到界限之外;从爱的角度来看,却是因为爱,最终抑制了虚妄的欲望,无止境地浮沉,有了承接之点。

最后特别想从一位女性的角度谈谈自身对爱情与婚外情的看法。
爱情并不局限于在婚姻内外产生。与时间长短无关,与形式无关,爱情更多的就是一种互相自然而然走近,并彼此愿意接纳、承受、给予对方的一种很稳定的感情付出。从这点上来看,我不认为婚内的感情就完全是真正的爱情,婚外的感情就是欲望使然。在爱情的本质上,只有当事人,且在多年后回望才能明了的一种感觉。
爱情在不一样的阶段确实会产生变化。人会成长。爱情也是。要么止步,要么分裂,一定会发生变化。同步的可能性很大,却并非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同步,双方的维系和努力地不断改变自己很重要。不能改变自己而去与对方相处的感情很容易变为激情而失去。
电影与人生有一个联结。一个看不见的思想交流穿透其中。爱情也是。爱情首选需要一种真正的交流,不仅仅是身体的欲望的强烈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种契合度与需要。这种需要是倾诉或者交流,也就是沟通的联结点。
直到今天,我看不透自己的“感情。”如我所言,在每一个阶段,人的需求和认知不一样,接纳度、包容和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就目前而言,爱情也许是舒服、自在,两相守,相知与信任——一种很踏实的安全的温暖的感觉。这就是我的爱情需求。

 2 ) 爱是她的生命

她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人。震撼人心的美,洋溢法式激情。真实面对自己的感情,无论是极尽窒息,还是在阳光里散布芬芳……

 3 ) 一生的爱都给你

一生的爱都给你

伽蓝 Apr.14, 2007 22:46  于深圳景田

Apr.14, 2007 22:46

   我处在一种震惊中。

   我知道,过阵子,我能解决这种震惊带来的疑惑。我还会明了,但我现在处在“进行中”式。

   很多天, 我一直想重看这部片子,但很多事情是这样,不到那个关头,或者没有到一个恰当的时候,它只是脑中的一个念头。一直滋生到足够的程度,正好碰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于是——上帝又打了一个响指,它就诞生了,念头变成了实际行动。

   刚才我一直在看《沉默的羔羊》三部曲,到了红龙了,前面的汉尼拔因为那个震惊的事情几乎没看,当我说完话回到我的椅子上时,我在考虑是继续看红龙,还是换《 Une Femme Francaise 》。

   这种震惊是突然明白原来一个人一直在骗你。

   碟放在了dvd光驱里,没看。2点多去睡觉了。
 

Apr.16, 2007 1:02

   我一边在听《天堂电影院》和《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音乐。找了一些我喜欢的段,这些天陆续记谱下来,准备弹。今晚练琴手指头很顺,练了一个星期的哈农还是很有效的,我近乎迷信哈农。数年不碰琴,没有哈农手指头都在跌跌爬爬。去找小巴赫,结果好几年没开的书橱里翻出了很多东西,一盒还没开启的可写胶带,这是SAM'S刚开的时候的东西,那时有很多新鲜的好玩东西,这是其中一样,买了十来年都忘了还存了一盒。过些天送给你。

   还有房子装修时整整一包的设计稿、效果图,没看,又放回去了。这个东西要等几十年后来看。成了一个老妇人,捧了图去对照现实中已经变化的一切。

   居然找出了87年买的车尔尼849,还有几本保存了很多年,那时在南京买的外文版琴谱。我翻出来,放在琴凳里。准备开始练。

   我一直想去找你,不管是现实中,还是幻觉里。现在,我听着简简单单的音乐,心里想不了吧,不了吧。

   反复地在放这几首,听熟了后就可以记下来,然后去弹。
 

Apr.16, 2007 12:54

   老爸兴致勃勃地跑过来说,隔壁的小鸟孵出来了。我抓了相机过去一听,真的是小鸟叫,稚气得不行的肆无忌惮。没敢去拍,怕吓到它们。给bbc他们发了信息,很开心。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点点小事情,可以让阳光变得明媚了很多。如果你在,如果你在,我们会一起去看,我们4个,就象以前说的,bbc家是餐厅,我们家是游乐场,将来有一天把中间的隔墙打通,我们可以放一张台球桌和乒乓球桌,还可以一张大大的镖盘……

   过去的呓语已经不作数,好邻居但还一直在。新生的小鸟新生的生命是多么让人憧憬啊,或者是新的希望新的向往,有些东西不会变,真的,孩子,相信我,永远不会。当你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妇人,在摇曳错落的光影里,你看到的还是这些,曾经的这些。

   耳边不断地鸟叫,两个大鸟忙死了,真是幸福:)

   前晚王姐的电话还说到这个问题,也许现在不是爱了,是亲情。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直以为是爱。我要想想。

 

   小鸟叫得好像要把心都扯过去。我忍不住过去看,小鸟听到我的声音,不停地动,张望,我看不到它们,窝很高,在竹子上面。bbc他们下午回来,看他们的鸟。
 

Apr.18, 2007 22:25

   两只大鸟把小鸟衔走了。老爸昨天就发现,今早去一看,果真离开了。

   晚上回来,看完《红龙》,我在准备开始早晨中断的工作。一会儿,我想,看这部片子吧。否则这篇永远写不完。

   这部片子的情节一直记得很清楚,甚至一些表情和对白。这种记得并不是完完整整的一个映象,而是一种模糊记忆,那种感觉,那种各种滋味揉合在一起的触觉。我一直觉得这个导演很厉害,虽然从来没去搜索过,也一直没搞懂标题中的“你”是指剧情中的哪个人物,只是一直被感动。如果当时这个“你”有所指的话,我想指的是珍娜对那个男人的爱,当报纸上那个男人去世的消息登出的时候,珍娜也随之死去。

   第一个被触动的镜头就是老人赶去参加儿子的婚礼,但突然犯病,躺在了珍娜的腿上休息。珍娜柔和并坚持让老人休息,于是路易爱上了她。

   战后,路易回来了,在昏暗灯光萨克斯悠扬的小酒吧里,路易对前来的珍娜说,“五年来我一直盼望这一刻,有段时间担心再面对你时,怕自己对爱已经毫无感觉。”

   随后的一个镜头让我一直如若梦中。是路易在水中,周围有水草在摇曳。这很象《没有天空的城市》(underground)里的感觉。后一部一直让我惊叹不已。不过没有勇气再看。有时候,我很理解人需要一个地方,去想象,借换,暂时的游遁,水中的确是个好地方,而且是很男人想得到的地方。尤其象路易这种男人。

   有个朋友上来,问我他跟他的gf出现问题了,怎么办?跟他谈完后,我继续看片子。

   一个老德国人,路易这么说他的事情:“大战炮轰时,他照样每晚演出,其他演员虽然怕,还是跟着上台,观众也是每晚捧场,因此大家就更有信心,以为不会发生不幸的事。有一天,真的炸到剧院,正中央,观众席,几乎全死光了,从此再没看他上过台。”看过好些战争时候的片子,都描写这样的一些人,继续做自己的事,继续以前的状态,虽然现实改变了,但总要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期望。昨天有朋友说我现在文字里把自己藏得太深,老拿电影音乐的来隐讳。但我现在只是年龄越来越大,明白的事理越来越多罢了。有时候,觉得自己讷言。一段话,反复的咀嚼,就越来越多的人生意味在里面,很多时候,不消说了。不知道看的人是不是能一样的感受。

   看完了上半部。0:49了。远方的人,你在哪里?
 

Apr.20, 2007 21:13

   看完了。

   我没有再找你。三年未见的喜悦冲淡了一切,我甚至以为你回来了。

   这个片子要说什么?有时候我不知道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纪念。我看远处反复闪烁着的蓝色的霓虹灯,感伤。
 

Apr.26, 2007 3:41

   她说,那时你睡得很少,还发低烧,每天。你总是开心和热情的样子,大家都喜欢你。

   认识你之前我就在路上见过你。当时很热的天,你穿着长袖,2条辫子,推个自行车。

   公司附近,印象很深。

   

   她掉线了。

   远方的人,你在哪里?
 



 

 

 
http://www.samgharama.com/subentry/article/samgharama/samgharama17/loveforyou.htm

 4 ) 一个被无数人称道的放荡女人,而已

中名:一生的爱都给你 ,有人说美,我是着实感受不到。当然,此名并不针对男主为名,自是女主视角。向来最是无法理解法国电影的价值观,多少年来,一次次观影法国故事,无意间还是会遭遇三观的撞击,就连日本价值观接受,依旧还是无法理解稀疏法国片子的脑回路。
奇怪的是,翻看了几个评论,长评,短评,溢美之词让我着实摸不着头脑。艾曼纽·贝阿除了姣好的面容,完美的身材,演技我竟是也没有看出过多可称道的地方。
我看有说,导演试图表现的是战后给女人带来如何悲惨的人生???战争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恕我无法看出,我才疏学浅的厉害,可能导演出发点是这样的,但是整个电影只让我看到了一个放荡的女人,她的爱???给了谁?你?男二?难道仅从她得知男二去世消息,后一个月离世就得出她为其奉献一生?终究是自私,不甘寂寞的女人。跟战争无关。

 5 ) 死于爱情:癫狂的放纵,迷醉的苦痛

《法国女人》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有些淡淡的伤感。

从道德意义上来看这部电影,让娜无疑是一个有放浪、不知羞耻的女人。

但是她又是那样的美,美得有些哀伤。让人忍不住去怜惜、原谅,让我不由得站在她的角度,去细细思考,为什么她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在影片的最开始,路易和让娜初见的时候,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形象。她关切一个素不相识、突然发病的老人。这个老人也是路易的父亲。路易对让娜一见钟情,很快,他们就结了婚。

但没多久,路易便奔赴战场。一去就是五年。一个跟路易在同一个俘虏营的战友亨利,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让娜,诉说自己对她的爱恋,并情不自禁地和让娜在诊所就发生了关系。后来,从爱莲娜的话中得知:让娜这样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很快,让娜便和亨利同居了。而后,路易也回了国。当他得知深爱的让娜背叛了自己后,在酒馆里悲痛买醉。让娜找到了他,两个同样受伤,但还是深爱彼此的人如是说道:

路易:我不是个英雄。我是个懦夫,而你是个婊子。

让娜:我不爱亨利。

路易:那别的男人呢?

让娜:有时候,我想,你再也不会回来了。那时候,我知道男人都盯着我,觉得我漂亮。想跟我睡觉。这种感觉,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让我跟你在一起,再也别让我离开你。我会真心真意爱你的。

此时,满眼泪水的让娜袒露自己的心扉。路易才发现,眼前这个女人,在自己奔赴战场的漫长时间,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恐惧和空虚之中。整整五年,她时刻在为自己提心吊胆。

她的不断出轨,的确是不忠的体现。但他也不忍苛责,她是通过不断地放纵性欲,来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捕捉到暂时的生命的快感。通过这样,支撑自己继续等下去。

路易原谅了让娜。这个过渡的画面,是路易光着上身,放任自己在水中沉下去。仿佛在做长时间的思想拉扯。当他从水里出来的时候,是下定决心的样子,第一件事便是让弟妹艾琳娜去和让娜道歉,并公布了让娜怀孕。

但让娜的放荡风流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指指点点。当让娜生下孩子后,作为占领军官,路易决定举家搬到德国,住进了一个音乐家的住宅里。孩子提前了一个月出生,显然这对双胞胎不是路易的。但路易还是视如己出,抚养了他们。

生活开始变得平淡而又幸福。但平静中,还是暗藏了些许暗影。在舞会上,即使怀孕的让娜还是和别的军官暧昧地共舞。仿佛暗示,她的放浪只是暂时收敛,但仍贯彻始终。

当让娜要生产,饮酒和法国军人身份的路易被拦了下来,这时候,是德国音乐家的儿子阿尔奴开车送让娜去医院。

这一幕拍摄得像一场情欲戏。狭小逼仄的车厢中,因为痛苦而发出呻吟的美丽女人,频频看向后视镜的男人。最终,阿尔奴把自己的手递给让娜,紧紧握住她,减缓了她的痛苦和孤独的恐惧。阿尔奴应当就是在这个时候,爱上了让娜。

这其实也是对后面让娜爱上阿尔奴埋下了伏笔。虽然作为丈夫,但路易经常在让娜需要他的时候离去或缺席,还留给她未知等待的恐惧。而恰恰是这些时候,情人阿尔奴给予了她心里的抚慰。他们也从一开始的肉欲,转移到后面让娜想要和他远走高飞的爱情。

作为让娜的情人阿尔奴,爱上让娜后,只是不断地写信给她。但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的让娜,直接拒绝了阿尔奴,让他不要再想见到她。阿尔奴平静又哀伤地告诉让娜:他爱她,他无法答应不想她。

直到路易再次奔赴战场,我相信让娜都是爱路易的。所以路易离开的时候,她才会哭得如此悲恸。但等待的日子里,同样的空虚和恐惧抓住了她。而阿尔奴的到来,点燃了她,让她迅速坠落进去。一开始,只是为了放纵情欲,但很快,她决定要带着孩子跟阿尔奴私奔,甚至不顾家人的阻拦。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被家人们提前抱走,让娜早已和阿尔奴在一起了。在他们约定私奔的那天,让娜抱紧自己,蜷缩在沙发上,在不断的发抖,门外是阿尔奴的敲门声和呼喊。最终,为了孩子,让娜选择留了下来,继续等待不知何时会回来的路易。

两年后,当路易再次回来时,让娜是喜悦的。但生活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她的状态就像路易带家人一起看的杂技:高高的天空中,一个女杂技演员在两个男人之间抛来抛去,似乎随时都会突然下坠、砸落地上。让娜忍不住提前离场,而从路易的表情中,你知道他已经对让娜的出轨有所察觉。

让娜内心的剧烈撕扯终于有了爆发的一天,她告诉路易,她爱上了别的男人,她要和他私奔。盛怒的路易忍不住殴打阿尔奴。混乱中,让娜用石头把路易砸到在地。三个人,都是痛苦的人,掺杂着爱、背叛、痛苦、等待。

伤好后,失望的路易自我放逐,重新走上了战场。他仍然写信给让娜,但始终不提和让娜离婚。让娜和情人阿尔奴的生活,就像让娜一席红裙的癫狂舞蹈:危险、放纵、激情、爱欲,还有随时会坠落消失的快感。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混乱。

奔溃的让娜对阿尔奴说:帮帮我。然后紧紧抱住了他,像在混乱的生活中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当阿尔奴要挣脱她的怀抱时,让娜更加紧地抱住他,并哀求道:不要离开我。

也许,让娜虽然放浪,但她也只是想要一个男人,可以一直陪伴她。让她免于孤独。路易给不了她陪伴,于是她不断地出轨,通过情人,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和空虚。

但阿尔奴,也终于受够了这样痛苦等待的日子。即使他依旧很爱让娜,但他也下定决心不再来找她了。让娜不愿孤独,阿尔奴也不想孤独。他已经受够了一直看着让娜离去的背影。最终,两个相爱的人,还是只能分别。

让娜仰着脸,看着她的情人。金发、红唇、红裙,她的面容依旧美丽,她的眼神依旧迷人。她只是睁着双眸,定定的看着这个男人,从眼神里的震惊,到慢慢蓄满泪水。到垂下头,泪水划过脸颊。她没有说一句挽留,仿佛不认识对面的男人,带着孩子回家。

从此,生活好像回归了原来的平常。路易总是很短暂地回来,然后又奔赴战场。让娜在路易离开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情人。直到一个圣诞之夜,让娜看报纸的时候感觉不舒服,闷闷不乐,一个月后便去世了。路易在她的包里,发现了报纸上刊登着实业家阿尔奴去世的消息。怀疑让娜是因为爱情而死。

再次梳理剧情,只觉得三个都是可怜人。放纵的让娜,只是战争背景下的一个可怜女人罢了。战争让路易和让娜聚少离多,甚至回来后都认不出哪一个是自己的孩子。战争带来的悲剧,在影片中一直都有暗示。

女主让娜的父亲就是战士,且在她出生前就去世了。在被占领的德国,到处是战火留下的废墟,还有战争下生活艰苦的居民。路易在信中描述战争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一个个被烧毁摧毁的村庄,扑向战士怀抱们的孩子们,但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是敌人还是朋友。

让娜做不了孤独等待丈夫的忠贞妻子,她只是战争背景下,一个追从自己欲望的,可怜而又可悲的美丽女人罢了。

随缘关注

 6 ) 爱谁不重要

爱情就像“痛苦地等待了数周却只换来开心一天”。

要有多少的偶然,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才能遇到、碰面,并且走在一起,产生关联?尤其是那种灵肉完全结合,交缠,融为一体的那种情感。

千丝万缕,那一点小心思不断地在一次又一次的偶然中被发酵,升腾,或者毁灭。在现实的生活里,所有人的情感是那样的隐秘。不堪忍受的平庸、极其无聊的重复性的日复一日和对未知的永远的持续性的怀疑与“担忧”。

爱情并不局限于在婚姻内外产生。与时间长短无关,与形式无关,爱情更多的就是一种互相自然而然走近,并彼此愿意接纳、承受、给予对方的一种很稳定的感情付出。不认为婚内的感情就完全是真正的爱情,婚外的感情就是欲望使然。在爱情的本质上,只有当事人,且在多年后回望才能明了的一种感觉。

爱情在不一样的阶段确实会产生变化。人会成长。爱情也是。要么止步,要么分裂,一定会发生变化。同步的可能性很大,却并非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同步,双方的维系和努力地不断改变自己很重要。不能改变自己而去与对方相处的感情很容易变为激情而失去。

少女的心思很简单,少妇的欲望很强烈,经历了灾难和打击的女人,更能够懂得珍惜真爱,更想去追求爱情。

爱是求之不得的赏赐,性有时候只是商场里的面包。

爱情需要浇水施肥。有些男人不懂。

当时年轻并不懂爱就嫁了,可惜真正懂得时已经拖儿带女。

爱情是美好的,其实,面对爱情,怎么做,都是错。

一个人的爱情美酒或许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爱情的事哪有对与错。她爱谁不重要,归根到底她就是需要被爱。

 短评

不确定是否看懂。都说美国电影谈论伦理而欧洲电影讲述哲学,于是总觉得仅停留在爱情与家庭的天平面前评价女主的对与错是对电影的浅读。女主母亲说,男人挑起战争缔造和平,女人只能默默承受。男主的信中说,战区的孩子们冲到士兵怀里,却并不知道他们其实是敌是友。其他见影评。

3分钟前
  • dbhk
  • 还行

艾曼纽·贝阿 整个人就是诠释了那种不羁的愛也是最合适的人选:她的美感纯粹是对每个时期不同年龄段的男人(男生)的一种折磨,喜欢她的表演,喜欢看她主演的电影。【2021-4-4网盘下载再看】

5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这样绝色的尤物就该活得这般任性。

9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20岁的贝阿最美在甘泉村,30岁的贝阿最美在红衣中翩翩起舞,40岁的贝阿最美在散下金色短发对视自己女主人的那一刹那。。。

10分钟前
  • NY20120706
  • 推荐

视角有点外国味,不像纯法国片...Emmanuelle Béart的脸实在是太美了,尤其是嘴唇。

15分钟前
  • dingmumu
  • 推荐

法国女人的气质都是极好的,有来自内心的柔情也有外表的美丽,充满魅力,心都被她牵动着。剧情其实很俗套,女主反反复复地不停地出轨,在孩子们面前也丝毫不掩饰对婚姻与家庭生活的无奈与烦躁,愈是无法放弃,愈是难以逃离,愈是内心里纠葛斗争,挣扎于家庭与爱情,情感纵使美妙,却也无法显得真实。

19分钟前
  • y蓝色的梦境
  • 推荐

“我以前一直觉得孤独是一种力量。但是认识了你之后我不再害怕承诺,你成了我的力量。”《初夏荷花》里有句话,叫““你愿意为我抛家弃子吗?”比“你愿意嫁(娶)我吗?”更具吸引力和神圣性,可以同样站在圣坛前庄严回答的。 ”

23分钟前
  • 少女废柴
  • 推荐

看时间,贝阿和奥图大概拍完这个没多久就分手了?

27分钟前
  • \t^h/
  • 还行

就靠艾曼纽的颜拯救了。这么狗血不得让侯麦拍?专属题材。指望着“法国女人”意指战时法国这个寂寞忧郁动荡无归属的国家,女主的所作所为便有所谓,然而真的就是一个疯子一个绿帽侠几个傻子的故事,无法理解。床戏好评。

32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高潮之后她的嘴唇止不住颤抖,镜头对足那一张脸,带着忧伤,这一细节真是印在我心上了

3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抛开什么爱啊爱啊矫柔造作之下你就是一个婊子(一直想说你明明很难看的五官凑起来还挺好看)

37分钟前
  • 了花
  • 较差

青春错眼,爱欲横陈,都抗不过死亡作为的收稍。不说也罢。

4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结尾又卡碟,疯特!

43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高美貌低情商的女人容易犯水性杨花,而男女之间的分合就像政治团体一样,分分合合讲不清道理。ps我觉得这片子绝逼适合征兵的适合给新兵蛋子们集体观看。

46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这女人一直处于彷徨状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完全是知道他俩有十年的感情才看的这片,哎真可惜。。我好像不那么烦丹尼尔了

51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沉浸在贝阿的美色当中,战争导致丈夫的缺席,脆弱美艳的人妻难以抵挡他人的爱慕,有了真爱又难以离开家庭孩子,最后两边都难以照顾,凋零而死。

56分钟前
  • 红色清凉油
  • 还行

和祖与占一样,暂时不能理解的感情观。就不废话EB的美了,尤物~

58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女人的一生,经得起多少等待?法国电影总有种特殊的浪漫气质,我估计法国女演员对这有很大的功劳,艾曼妞·贝阿的天使脸蛋,总能勾起男人们心底的欲望。导演和演员都相当出色,这种关于爱与欲的片子法国人的表达就是那么直白奔放,不象东方人那么隐忍,可这是所谓的民族性格差异。片子荣膺当年的恺撒奖,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总是偏爱这种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片子,而用的恰好是法国人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就好比西班牙的戈雅奖总是偏爱那种性爱和情节荒诞曲折的阿莫多瓦式片子一样,这就是法国电影的标签:女人,爱情,奔放。

1小时前
  • 绝色天平
  • 推荐

6/10。丈夫不断选择前线是对妻子不忠的惩罚,一个水平机位呈现的封闭空间中妻子以近景被挡在套房外,她距离套房内丈夫逗孩子玩的亲密生活十分遥远更像个陌生人,而她对德国实业家的爱超越一切国家忠诚和海誓山盟,热情似火的时候如银幕梦露般红裙狂舞,又因背负太多只能冷眼相对心中爱,难免精神之死。

1小时前
  • 火娃
  • 还行

regis wargnier,1995。这是贝阿一个人的电影。她抬起眼睛,直视着你,她穿着红色的裙子,发狂似的甩起头发,她因为爱情郁郁而死。她爱自己胜过一切,她真真切切知道为自己活着。痴迷于贝阿的美,还没回过神,如此起起伏伏地一生就过去了。也只有法国电影,能够将演绎爱情的痴狂赋予女性。

1小时前
  • mayfo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