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死

战争片美国1975

主演:伍迪·艾伦  黛安·基顿    

导演:伍迪·艾伦    

播放地址

 剧照

爱与死 剧照 NO.1爱与死 剧照 NO.2爱与死 剧照 NO.3爱与死 剧照 NO.4爱与死 剧照 NO.5爱与死 剧照 NO.6爱与死 剧照 NO.13爱与死 剧照 NO.14爱与死 剧照 NO.15爱与死 剧照 NO.16爱与死 剧照 NO.17爱与死 剧照 NO.18爱与死 剧照 NO.19爱与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3 13:47

详细剧情

鲍里斯成长于一个人丁兴旺的俄罗斯大家庭里,在诸多的兄弟之中,要数他的身板和胆识最为渺小在鲍里斯的眼中,表姐索嘉一直都是缪斯般的存在。可是,索嘉宁愿嫁一个渔夫,也不愿选择鲍里斯。令鲍里斯深受打击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一件,战争开始了,为了效忠国家,鲍里斯被迫拿起长枪走上了战场。一次偶然中,鲍里斯成为了战斗英雄,荣归故里的他几经波折,居然赢得了此时已成为寡妇的索嘉的芳心,两人组成了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好景不长,战火再次袭来,拿破仑攻占了莫斯科,鲍里斯必须重回战场。无法忍受离别之苦的索嘉决定一劳永逸——刺杀拿破仑。于是,一对傻头傻脑的夫妻带上他们的猎枪,就这样出发了

 长篇影评

 1 ) 所有男人都猥亵女儿

几年前看伍迪艾伦的纪录片讲到第七封印对爱与死的影响,中午看了前者突然想起来就补上了。 伯格曼是那种,即使浑身上下只有一部超级8也会要想尽办法拍片的人,不管你看不看,我的这些智慧不能憋着。 而伍迪艾伦才是那种会说:如果我不做导演,或许我会成为一个双簧管演奏家/相声演员blahblahblah的人。 伍迪艾伦是如此地崇拜伯格曼,所以他应该不会介意我打这个比方(如果他哪天知道了who the fuck am I的话):伯格曼的天才就像是一个有着超长纵线的“T”,而伍迪艾伦的天才就像是一把齿朝上的梳子。不管你觉得我在诋毁哪一个人,别急。T,很明显,代表的是丰富的积淀和在专业领域异于常人的深度;而梳子,谁离得开梳子? 就像艺术选择了梵高,达芬奇选择了艺术。不是说后者因此就在艺术领域逊于前者了,但那种在中二的影迷脑中的,狄俄尼索斯代表了酒你代表了motion picture的宿命感,的确会让人不自觉地打开柔光来注视吧。这就是为什么梵高的故事会被拍成“挚爱”,而达芬奇的故事不是记录片就是悬疑片。 伍迪艾伦的电影在我早期的观影经历中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即使那些指控不是空穴来风,我也很难把这个在媒体上被丑化的形象和那47部电影里的天才合并在一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关于这件事的态度,我大概会回答对于艺术家和公众人物这两个形象要合理区分这一类官话..(现在我了解那些纪录片里那些OJ的朋友和仰慕者为什么可以不顾罪行坐实与否都要为他说话了,事不关己的正义是敌不过切身建立的感情的,或许是人类本能) A伍迪艾伦选择了电影B纳博科夫是一位艺术家C电影是一种艺术D所有人都是艺术家E每个女人都有父亲

 2 ) FIFF15丨DAY2《爱与死》:What a life...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爱与死》,下面请看前线荒诞男女们恶搞人生的评价了!

松野空松:

恶搞俄罗斯文学和伯格曼。

飞檐:

笑过且让人回味,是他的精彩之处。

我们敏熙:

爱,信仰,死亡,基本就是伯格曼作品的基本三要素了吧。

莫扎特仑苏:

充满戏谑的知识分子喜剧,伍迪艾伦是少有的掉书袋却不让人反感的人。

法罗岛帝国皇后:

伍迪老头是拿着尖针的阴阳怪气大师,85分钟内密集的轻戳观众的笑点。

米米:

以“爱”之名所做过的那些伤害,是因为心灵和肉体永远是分开的吗?看伯格曼的死神之舞没哭,看伍迪艾伦的死神之舞哭了。

RIVER:

难忘那些举重若轻的哲思与对爱和死精彩到极致的解构,更难忘伍迪·艾伦最后与死神的共舞,那是经历了多少岁月蹉跎后的淡然一笑,在银幕上绽放出令人讶异的光彩。黛安·基顿太美了。

大钊:

如果能保持前半小时的高密笑点或有一个明显母题会给4星。伍迪艾伦和历史的互动若即若离,相当有趣,整个舞台化的调侃毫不出戏。爱情总在出轨,在追逐,死亡是最日常不过的事,让我们跟随死神跳舞。

Pincent:

伯格曼等人的大型粉丝喜剧,连《假面》都重现了,莎翁古装舞台剧的形式来演绎名导们喜欢关注的话题,和形式(比如基顿、卓别林)。从头到尾都是恶搞的梗,原来这些老头子几十年前就玩过了。黛安·基顿陪着一起放开了玩也是真爱了。

SONGMJ23:

影片看似充斥着对经典戏谑式的致敬,实则准确提取了它们的艺术核心。喜剧除了作为类型,更是伍迪·艾伦将他要解构的素材中所包含的那些原本严肃、晦涩的主题和哲思化繁为简、化深为浅的媒介。在那些经典中,爱与死交织在一起时往往有种不可名状的压抑和幽邃之感,伍迪·艾伦则把其中的张力以一种清晰而荒诞的方式尽情释放了出来。

子夜无人:

依然是天才性的剧作,而且不仅仅体现在台词上持续输出的金句灵光,思维力度更是锋芒毕露,被文青们朝圣供奉的文学大拿、电影灯塔,落在他手里都是任意揉捏的玩意儿,而且他就是有这份底气可以化解你的愤愤不平,逼近“成人憨豆”式的肆意解构创造恶搞的终极境界。 最喜欢的还是男女主角的关系,男主得到梦中女神的垂爱就是通过决斗前一夜的哀兵政策,可等他平安归来为此付出婚姻代价的时候女主又陷入变了味的傻眼失神,然后当他真的要死的时候预想中的狂欢已不再出现。她仍然可以怀念这个男人,就像她曾经可以在这个男人死之前“爱”他一次、也可以在他巨大的爱面前盼望他“死”一样,过早来到的爱必然会死,迟迟不死的爱终会盛开。演员集体呈现一种没有灵魂的棒读状态,放在这部电影中却合适,黛安·基顿的确是真正意义上唯一能理解他情绪的灵魂伴侣。

DAY2的主竞赛场刊将在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爱与死

To love is to suffer,

To avoid suffering,

one must not love .

But then one suffers from not loving,

therefore to love is to suffer,

not to love is to suffer,

to suffer is to suffer.

To be happy is to love,

to be happy then is to suffer,

but then suffering makes one unhappy,.

Therefore,to be unhappy one must love,

or love to suffer

or suffer from to much happiness.

 4 ) 台词摘抄

-1-
How I got into this predicament I'll never know. Absolutely incredible. To be executed for a crime I never committed. Of course, isn't all mankind in the same boat? Isn't all mankind ultimately executed for a crime it never committed? The difference is that all men go eventually, but I go six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I was supposed to go at five o'clock but I have a smart lawyer. Got leniency.

-2-
If I don't kill him he'll make war all through Europe. But murder... the most foul of all crimes. What would Socrates say? All those Greeks were homosexuals. Boy, they must have had some wild parties. I bet they all took a house together in Crete for the summer. A: Socrates is a man. B: All men are mortal. C: All men are Socrates. That means all men are homosexuals. Heh... I'm not a homosexual. Once, some cossacks whistled at me. I happen to have the kind of body that excites both persuasions. You know, some men are heterosexual and some men are bisexual and some men don't think about sex at all, you know... they become lawyers.

-3-
Father: Remember that nice boy next door, Raskolnikov?
Boris: Yeah.
Father: He killed two ladies.
Boris: What a nasty story.
Father: Bobak told it to me. He heard it from one of the Karamazov brothers.
Boris: He must have been possessed.
Father: Well, he was a raw youth.
Boris: Raw youth, he was an idiot!
Father: He acted assaulted and injured.
Boris: I heard he was a gambler.
Father: You know, he could be your double!
Boris: Really, how novel.

-4-
To love is to suffer. To avoid suffering one must not love. But then one suffers from not loving. Therefore, to love is to suffer; not to love is to suffer; to suffer is to suffer. To be happy is to love. To be happy, then, is to suffer, but suffering makes one unhappy. Therefore, to be unhappy, one must love or love to suffer or suffer from too much happiness. I hope you're getting this down.

-5-
The question is: have I learned anything about life? Only that... only that human beings are divided into mind and body. The mind embraces all the nobler aspirations, like poetry and philosophy, but the body has all the fun. The important thing, I think, is not to be bitter. You know, if it turns out that there IS a God, I don't think that He's evil. I think that the worst you can say about Him is that, basically, He's an underachiever. After all, you know, there are worse things in life than death. I mean, if you've ever spent an evening with an insurance salesman, you know exactly what I mean. The key here, I think, is to... to not think of death as an end, but think of it more as a very effective way of cutting down on your expenses. Regarding love, heh, you know, what can you say? It's not the quantity of your sexual relations that count. It's the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quantity drops below once every eight months, I would definitely look into it. Well, that's about it for me folks. Goodbye.

 5 ) 话痨、荒诞、梗超多

一言以蔽之,废柴毛子男主被迫上战场后意外成为英雄,如愿娶了青梅寡妇,俄法战争时夫妻刺杀拿破仑失败,男主被枪毙。

这电影里的梗是真的多,一部确实让我笑出了声的有点kitsch的荒诞无厘头喜剧。

欢迎来到Woody Allen的Dostoevsky作品填词游戏——

“还记得隔壁家的男孩拉斯柯尔尼科夫(《罪与罚》)吗?他杀了两个女人。波比从《卡拉马佐夫兄弟》那里听说的。”

“他肯定是被《鬼》附身了。”

“他只是个《少年》。”

“A raw youth?他是个《白痴》。”

“他假装《被侮辱与被损害》了。”

“我听说他是个《赌徒》。”

更别提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艾略特《荒原》、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伯格曼《第七封印》《假面》、莫扎特《魔笛》、斯宾诺莎《伦理学》、苏格拉底语录柏拉图《会饮》、古希腊同性社会、三段论、存在主义、陀在行刑前最后一刻被沙皇赦免的梗了,据说还有卓别林?以及我没看出来的更多。

有些台词也很有意思,比如Sonja的3ual理论和love&suffer理论,Boris的死前独白等。

不难看出Woody对爱情有着完美浪漫的幻想情怀,认为灵魂契合重于肉体性吸引,文青的典型爱情观,not a bad thing though.

 6 ) 愚者致敬,智者解构

实在喜欢《爱与死》的结尾,导致我垂死床上惊坐起,一定要写点什么。

《爱与死》是伍迪·艾伦的一部早期喜剧,讲述了他饰演的鲍里斯在十九世纪初的俄国经历的一系列故事。相信喜欢伯格曼以及俄国文学与电影的朋友能从中收获巨大的乐趣。伍迪·艾伦对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在内的所有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两分钟一小梗,五分钟一大梗,有些地方(比如蒙太奇学派的狮子)让人笑得都停不下来。但正如前面我所说的,我最喜欢的是电影的结尾。说来奇怪,许多伍迪的片子我都钟爱结尾,经典的《安妮霍尔》如此,最近的《纽约的一个雨天》也是如此,这当然是后话。

《爱与死》结尾的鲍里斯之舞

在我看来,《爱与死》的结尾是全片对两大经典解构以后的一个重构,统统放进那一场舞蹈之中,随着打出的 “The End”用真实时间呈现给观众,给出充分的时间让我去思考去回味。

其中一个再明显不过——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在影片前段就有死神的出现,并伴随我们的鲍里斯直至最后,最后的结局恰恰对应《第七封印》结尾的死神之舞,只是不见伯格曼的庄重神圣,取而代之的是鲍里斯舞姿的曼妙可爱。了解伍迪的朋友一定知道他对伯格曼有多么欣赏与崇拜,而能在片子里这么拿偶像玩一把(影片中间还有一段对死神带走一对夫妻的调侃,简直就是给《第七封印》最后马戏夫妻高深莫测的对白加上的注解),料想会是怎样的畅快。

《第七封印》结尾的死神之舞

另一个伍迪很喜欢的是作家托尔斯泰,在他的电影《丈夫、太太与情人》中,他曾形容托尔斯泰是一道大餐(可能对陀翁的描述更精彩记不清了)。而熟悉《战争与和平》的朋友不难看出这个片子从时代背景到人物姓名都来源于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但为什么说结局也和它有关呢?这就要追溯到前一场戏,那位突然出现的娜塔莎。伍迪这时候安排娜塔莎出场可不只是想点个金句或者摆个《假面》构图,更重要的是对最后舞蹈的诠释,即《战争与和平》中最精彩桥段之一的“娜塔莎之舞”。现在再回看鲍里斯的舞姿,是不是有几分俄国贵族小姐的热情奔放与高雅娇贵?很有趣的是,在原书中鲍里斯虽只算个龙套,但在开篇就和只有十三岁的娜塔莎私定了终身,这可能可以解释为啥主角不叫皮埃尔或者安德烈了吧(玩笑话)。

《战争与和平》华彩的娜塔莎之舞

搞清楚了鲍里斯舞蹈的来源,我们再结合片名来看。没错死神之舞正对应了《爱与死》的死,而娜塔莎之舞对应了《爱与死》的爱,啥叫点题,这就是最好的点题呀。但如果把伍迪·艾伦想像成一个只会追求工整的导演,那就太小看他了,这个舞蹈还能从文本引申开去。

《第七封印》的文本内容相对有限,结尾那些与死神共舞的人在电影里经历了无尽的挣扎,最终跟随死神远去,这和本片里的鲍里斯非常相似,尤其行刑前突然出现的神的启示,也和伯格曼电影一贯讨论的主题相符。当然伍迪的方式是戏谑的,或者说解构的。《战争与和平》的东西就多了,我最想发散的是娜塔莎之舞桥段里的舞伴——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原著中如果要找一个最悲剧主义、最像死神的人,必须是安德烈公爵。他对于生与死的思考,他多舛而不平的命运,甚至他在死亡面前的反应,都如死神一般冷静绝望。这里摘录一段托尔斯泰在安德烈公爵临死前的描写:

他充满了难以忍受的恐惧。这恐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它就站在门外。但就在他无力而笨拙地朝门口爬去的同时,那可怕的东西已经在另一边推门,想硬闯进来。一种非人的东西——死神——要破门而入了,必须把门堵住。他拼尽全力顶着门,要锁门已经不可能了,哪怕能把门堵住也好;但是他力量薄弱,行动笨拙,在那个可怕的东西的推挤下,门开了又关上。它又从那边推了一下。最后的超自然的努力终归徒劳,两扇门无声地开了。它进来了,它就是死神。于是安德烈公爵死了。
——《战争与和平》 娄自良译本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托尔斯泰的笔触,这种张力就像把死神放在我们面前一般。而我们的伍迪·艾伦,直接借用这最后一场娜塔莎之舞,自然地给他的死神贴上了安德烈公爵的标签,还有比这更简洁而有效的解构与重构吗?这也是我眼中电影结尾最妙的地方。

《爱与死》讨论的维度有很多,全片的哲学思辨也是极其精彩的,但由于我的偏好(和水平有限)就只探讨最后的结局了。我觉得伍迪·艾伦是一个很喜欢解构经典的人,他在《开罗紫玫瑰》里对布努埃尔的《泯灭天使》进行了解构,在《遭遇陌生人》里对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进行了解构,甚至在《解构爱情狂》里对自己进行了解构。

最后我也想点个题(虽然这个题目是我瞎编的)。我觉得“致敬”和“解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伍迪·艾伦也喜欢玩致敬,刚才提到的《泯灭天使》就曾出现在他《午夜巴黎》的台词对白里,但那种简单的提及与《开罗紫玫瑰》中对困在银幕里角色的演绎是决然不同的。我们也可以看伍迪自己对致敬的态度,就拿最近的《纽约的一个雨天》来说,当最后范宁问甜茶刚才那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吗,甜茶甚至都没有解释,直接选择留在自己的阶级里了。或许听出莎士比亚(甚至还说错)顶多是一种附庸风雅,而要能看出《遭遇陌生人》里的两对夫妻是照着麦克白夫妇来解构与重新设置的,可能才算是对无敌老头的胃口吧。

最后的最后(越写越精神了),我还想举个例子来对比致敬和解构。我很喜欢詹姆斯·乔伊斯在《都柏林人》里的最后一个短篇《死者》,也发现许多经典的电影会与这部作品有关。在我看来,安哲的《时光之尘》就是对《死者》的致敬,影片最后甚至让主角直接在雪中念出了小说结局那段雷霆万钧的描写;而罗西里尼的《游览意大利》就是对《死者》的解构,将后者夫妻间的微妙关系化用到英格丽·褒曼与丈夫的旅行之中,甚至用意大利的火山灰来比照爱尔兰的雪,实在巧妙。这可能也是安哲与罗西里尼的差距吧。

深夜胡诌,结尾跑题,如有不妥,还请原谅指正。

写于2019年12月21日凌晨

将要发布于公众号 深邃的电影

 短评

“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七八十年代的伍迪艾伦也太好笑了 简直是个行走的吐槽机 从东到西自南向北把欧洲大陆玩了个遍//当说话者的表情一本正经地足够让人信服时不管他们说什么听的人都会相信的//其实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关于爱与死的讨论 毕竟上帝是个混蛋 死亡也不会糟过和保险推销员待上整晚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如果做爱次数降到每八个月一次以下的话 就应该检查下是哪里出问题了(。

7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冷战年代的“俄国故事”,变焦镜头,后现代的荒诞,却有向苏联蒙太奇学派致敬的剪辑(战场上的羊群),伍迪艾伦首次在欧洲获奖。可以看做是他早期疯狂喜剧的最后一部(之后便是《安妮霍尔》了)。其间他与戴安娜基顿的斗嘴戏的台词已然登峰造极了。

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7.7 无敌老头的沙俄情结,在荒谬戏谑的神经喜剧框架中通过台词点触到爱情与死亡的哲学,从而在一片混沌之中激烈地输出自己的观点,塞满了知识分子的消遣和自嘲。

10分钟前
  • KID Y
  • 推荐

女主角说:爱就是遭罪,为了避免遭罪,就不要去爱,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因为没有爱而遭罪,因此,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为了幸福就要去爱,要幸福于是就要遭罪,可是一遭罪又不觉得幸福。因此,要想不幸福就必须去爱,或因爱遭罪,或因太多的幸福遭罪。这概括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11分钟前
  • 麻木斯基
  • 力荐

喜欢这种脑洞大开和无厘头

14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伍迪艾伦早期喜剧的收尾作,虽然说是有个过渡作用,但其实真的还是超级超级超级搞笑啊!每一句台词都是吐槽,和戴安基顿吵架吵得真是让人瞠目,哈哈哈。伯格曼、爱森斯坦、历史以及各种俄国文学被玩于股掌之间。。。

1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好景不长,战火再次袭来,拿破仑攻占了莫斯科,鲍里斯必须重回战场。无法忍受离别之苦的索嘉决定一劳永逸——刺杀拿破仑。于是,一对傻头傻脑的夫妻带上他们的猎枪,就这样出发了

1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开头居然不是温莎字体,Woody Allen的历史穿越古装片。Diane Keaton的表演真是棒级了,乐坏我了,Woody挑逗女人时的小贱样猥琐至极。俩人真是绝配,无数冷不丁的高笑点中夹杂着令人捧腹的狂笑点。比起Mia Farrow,Keaton简直魅力增色太多,更灵动、聪明、有趣。到处穿插着睿智的哲学思考与文字游戏。

22分钟前
  • 米格鲁猎兔泡茶
  • 力荐

战舰假面封印等致敬流早有豆论。只在无厘头的渊源上小作猜测:决斗时对空鸣枪导致双臂染红,疑似凌凌漆袁咏仪的遭遇――转射枪加吊灯;行刺途中插入一段对口,点秋香之杀人灭口居家旅行必备……另外一小段原声比较耳熟,英片马嘴的主题音乐。查了下,普罗科菲耶夫基杰中尉组曲之三基杰的婚礼。三星半。

2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7.8/10。①拿破仑侵略俄国期间贵族家庭的男主和他表姐复杂的恋情故事。②笑点不断,喜欢直视摄影机说出内心独白、持枪决斗、敲脑袋的默剧、暗杀拿破仑现场这几段。③笑点塞得太满导致情绪过载(同质于《鸭羹》但严重得多),扣2分。④把黑色幽默拍成了玩闹/无厘头喜剧,气质有一定的错位,扣0.2。

28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90#。伍迪艾伦的‘’填字游戏‘’,‘’我”的《死屋手记》:在“我”迎接《罪与罚》的结局时,父亲来看我,他说博比克从《卡拉马佐夫兄弟》之一那儿听说,那个邻居家的男孩杀了两个女人,“我”认为他一定是被《群魔》缠身了。父亲说他本来就是个《流氓》(A Raw Youth)‘’我”认为他是个《白痴》,他表现的像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而且我听说他是个《赌徒》。当‘’我‘’死去,跟随《第七封印》中的死神离开,妻子的《假面》在屋中凝望着我。

31分钟前
  • Kriky
  • 力荐

8/10。上帝许若死缓只延期一小时。男主欣赏歌剧和伯爵夫人调情、决斗前求婚的独白用特写表现,全景对比军营里走错正步、弄歪刀枪、钻进炮筒等洋相,突显人物滑稽样貌。搞笑的是战场上有啦啦队和卖零食,夫妻生活穷得糕点吃雪做的。戏仿[战舰波将金号]中眼镜男、石狮子蒙太奇和[假面]女人的脸交替出现。

32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哇真的是一如既往的黑色幽默,喜欢伍迪艾伦的电影,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演员他都很棒

35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同时戏谑俄国文豪和伯格曼

37分钟前
  • 𝐓
  • 力荐

伍迪艾伦将他擅长的风格化模仿几乎运用到信手拈来的地步。在《爱与死》中,它几乎将包括老塔与爱森斯坦在内的一系列苏联形式主义进行了致敬。它虽然包含宏大场面以及招牌式的黑色幽默,却是以此为表象提出一个宏大哲学命题:在生活中诸多不能忍受之轻面前,死亡已不值一提

40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电影在欢乐和深刻之间来回转换

45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直到最后一刻,鲍里斯还认为自己会得到赦免,英勇地走上刑场。索嘉在和女友谈论爱情的时候,见到鲍里斯跟着死神走过原野,两个人沿着湖边的树林越舞越远。

4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看过老头42部,原来还有这部!又一个蠢蛋+倒霉蛋的欢乐神经病,他摇摇晃晃决斗哆哆嗦嗦谋杀,他和最佳拍档掉书袋打嘴仗、和死神共舞,他戏谑老陀戏仿老伯(不愧脑残粉),他把爱或不爱的痛苦与欢乐解构得如此迂回折磨,他把生或死去调侃得如此轻松幽默,这就是骄傲的伍迪老头。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A-】怎么说呢,你永远无法拒绝这个小老头。一边是精打细算的高级文人资本主义性爱笑话,一边又是混杂着文学、影像、歌剧的戏谑与致敬,外加“爱与死”的极尽哲思。用最黑色淫荡的欢笑去高度概括人间世最为深刻的道理,这应该就是我爱伍迪艾伦的全部理由了。最后与死神共舞的那一段彻底把电影拉到了一个全新的审视高度,喜爱程度再加一星。

55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看到一个评论说伍迪艾伦多次强调《安妮·霍尔》才是自己电影生涯的真正起点,宽容点看其实这部和此前四部相比,已经开始脱胎换骨,首先极富哲学思辩的台词使影片开始脱离单纯的好玩而变得深刻起来,其次在深刻和有趣之间来回穿梭,如履平地,体现出了极好的掌控力。

59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