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使

剧情片其它1930

主演:埃米尔·雅宁斯  玛琳·黛德丽  库尔特·盖瑞  罗莎·法蕾雅  汉斯·阿尔伯斯  

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

 剧照

蓝天使 剧照 NO.1蓝天使 剧照 NO.2蓝天使 剧照 NO.3蓝天使 剧照 NO.4蓝天使 剧照 NO.5蓝天使 剧照 NO.6蓝天使 剧照 NO.13蓝天使 剧照 NO.14蓝天使 剧照 NO.15蓝天使 剧照 NO.16蓝天使 剧照 NO.17蓝天使 剧照 NO.18蓝天使 剧照 NO.19蓝天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01:38

详细剧情

  教授艾玛拉斯(爱米尔·强宁斯 Emil Jannings 饰)执教于一所校风严谨规矩繁多的学校中,他自己的性格亦是如此,一生都循规蹈矩的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学生们桀骜出格的举动。一次偶然中,艾玛拉斯得知自己的一群学生要去看歌舞表演,怒不可遏的他当即决定前往剧场将这些不守规矩的黄毛小子们逮个正着。令教授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将永远的改写自己余生的命运。  劳拉(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 饰)是剧场里的万人迷,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情不自禁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艾玛拉斯教授也不例外,当他在剧院里第一次见到劳拉时,便陷入了对她深深的迷恋中无法自拔。经过苦苦的追求,劳拉终于成为了艾玛拉斯的新娘,两人之间悬殊的个性和地位也为将要发生的悲剧奠定了基调。

 长篇影评

 1 ) 好悲伤的故事

教授对歌女见色起意,想摆脱无聊的教学生活。但是他本身教的并不好,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老学究,而正是这份教师工作带来的尊荣和地位才让他获得歌女的尊重,为了和歌女在一起生活,为了所谓的爱情,放弃被爱的资本,愚蠢。

其实教授原来就看不懂吧!最后教授死死地抱住讲台,也是觉得活的方式、地位比较重要吧!

本没有所谓爱情,全都是门当户对的匹配,美丽交换地位或者财富或者美丽,失去了可以交换的东西也就失去了“爱情”。

本以为可以获得“爱情”,但不仅没有得到,还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可怜!

 2 ) 关于精神分析的影响和暗喻

我注意到电影里几个很有意思的意象,可能和垃圾教授有一点关系。 第一个是鸟。教授家养了一只鸟,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一只死鸟,这和教授的形象有非常大的关联度——死板、被囚禁、死气沉沉。接着引出的上课的气氛达到了惊人的统一。他对于学生有着很强的掌控欲,他在“囚禁”学生的同时,那个死气沉沉的教室也在囚禁着他。第一次上课我注意到了一个开窗关窗的动作,开窗出现了音乐声(小孩子的歌声),象征着活力、激情。关窗后就是悄无声息的教室,是他的禁欲死板的现实生活。这个动作我觉得可以认为教授本我的一种存在的象征,只是现在仍被压抑着,他也并不是完全的“纯洁”的、“无欲”的。这和他去吹罗拉明信片上的裙子也有是一个道理,那个世界一直在引诱他,他已经发现但仍道貌岸然。 和鸟有关的还有劳拉的海报还是什么上的羽毛,这象征着一种欲望的诱惑。和劳拉本人这个形象一样(看起来是个荡妇,其实是力比多寻求满足的一个载体,是欲望的具象化)。而且也可以和当时社会大多数人不能够接受劳拉是一个道理,他们都在用超我(道德)压制本我,蓝天使就是一个解放的地方。然后其中出现的警察、教务处(?)对于垃圾教授的一种评价和态度,可以看成是一种道德审查机制对于欲望的压抑。(有一幕就是劳拉和警察把垃圾教授夹在中间真的很明显) 当然劳拉唱的歌里面也有出现“鸟儿”,这种鸟儿也是一种欲望,而且欲望的对象(劳拉的歌,就算是只爱你,什么什么唯一的男人其实对象是全体观众)暗示了潜意识中的欲望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它在引诱每一个人。 还有一个我很在意的!有一个镜头,教授在劳拉的化妆间里面,镜子上出现了两个他,这个镜头停留得比较久。仿佛就直接在说:“本我、超我你选一个吧。”劳拉这个时候来要亲亲就很明显是本我对于自我的一种诱惑和占据了优势地位的表现。 垃圾教授的结局其实非常符合弗洛伊德的对于精神分析疗法的观念。他所认为的精神分析疗法不是单纯地追逐满足自己的性欲望,而是在潜意识进入意识邻域之后,能够在在性的放纵和无条件的禁欲中选取适中的解决。显然垃圾教授前后的生活就是两种极端,所以都不能得到幸福。

这个影片,有点残忍,不过垃圾教授这个人物在悲惨中带着一丝可爱,我对他萌生出了好感。剧情转变有些僵硬。

 3 ) 绮惑

   不想讨论什么批判意义,只是单纯从人的生活态度看。其实教授是先倒在自己的欲望之下。男女主人公极端的差异在因缘际会时爆出火花。 吸引双方的必然是彼此所欠缺而困惑的,剎那的迷惑很容易让人掉入急欲弥补的空缺。教授原本有长袖善舞的人生舞台,惑于声色,转型,依附于洛拉的舞台,虽获得解放,却失了自我。片尾回到讲桌未必是依恋,后悔,应是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 。
    看完,竟想起一个故事:阿凡提去打油,碗满了,油还没装下,于是倒过来,用碗底装,碗里的自然洒掉,心痛,大急,掉碗,结果当然一场空。
    其实我们某些时候和教授一样,欲求不满,患得患失。希望:留下时相信握在手里的就是最好的,离开后该所到即安,纵回首应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佛曰:心动则伤;人曰:不动则亡。即如此,请不要抱怨,不要计较 。我们的态度早已决定了结局。
    只是,我们究竟要什么?你知道吗?
    

 4 ) 蓝天使影评

1930年德国结束魏玛时期转入法西斯时期,人们从高度的政治体制中解放,陷入今后将要如何发展的选择泥潭,对未来的迷茫造就了这部影片,到底是继续还是停止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那个时代向女主角劳拉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又充满着魅力,让人深深的不可自拔,教授艾玛拉斯(爱米尔·强宁斯 Emil Jannings 饰)代表着魏玛时期的高度集中的军事化体制,他严肃没有学生不怕他,同时他又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他却是一个老光棍,当这个老光棍见到属于消费文化的劳拉时他被深深的吸引并无法自拔。渐渐地他开始违背他的所谓的行为准则,最终他是去了地位如小丑般死在自己所工作过的学校死去,这不仅引人深思这样的发展到底是否正确,也是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最强音。

 5 ) 剖析

 通过心理分析,解析出了很大的命题。今天听了老师Thomas Willems对这部电影的剖析,原本来观看过程中杂乱的感觉渐渐明朗了。昨晚上网搜了半天,没见到比较详细的影评,现在记录下他的分析。
 片中的小丑出现了24次,暗藏玄机。他是内心欲望的象征。他开门关门,从这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暗示人的心理控制机制对他的压制和释放。当他和坐在高高的嘉宾席上的教授对望。教授神情陶醉,于是小丑再也没出现过,这就暗示着代表超我的教授形象突破禁欲的道德枷锁,逐渐坠落。同时,其中被驯服的黑熊,亦是被压制的欲望的象征。
  另外一条贯穿始末的线是鸟的形象。第一场的死鸟,暗示没有爱、死气沉沉的教授的生活。他代表了专制和控制,他的学生憎恨他。海报上罗拉罗拉身上的羽毛,是一种诱惑。德语中的Vogel(鸟)的复数与 vögeln相似,后者指的是做爱,也就是欲望。罗拉罗拉的歌中唱的是“春天来了,鸟儿在欢唱。”影评中出现了3次时钟,第一次,在教授生活未被打乱以前,钟上有几只装饰鸽子,鸽子象征的是和平与秩序。然而当罗拉罗拉将他引诱到另一个世界后,钟上的鸽子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在蓝天使的世界中,悬吊着海鸥标本,做自由飞翔状,这个世界远离道德束缚。
  为什么教授可以在课上旁若无人地擤鼻涕?这样的形象被解释成众人之上的君主,自由自在地掌握着权力。但是他遇到罗拉罗拉后,第二次醒鼻涕时,声音就没有第一次响,有所收敛了。从个细节中,可以看出教授内心的变化。
  教授去夜总会里找学生的路上,有一个镜头是警察在前,身后是罗拉罗拉的海报,目光朝着不同的方向。暗示道德的审查机制对于欲望的压制。
  罗拉罗拉第一次见到教授是用追光灯打在他身上,而教授最后在受尽屈辱绝望地回到学校时,借助的也是手电筒的光。是对罗拉罗拉的爱给予教授未曾有的生命激情,而最后,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他终于走向了灭亡。
  罗拉化妆的房间里,教授的形象在两面镜子里被分割。这个场景出现了2次,暗指着人性的分裂。
  关于罗拉罗拉的荡妇形象,她穿着暴露,抽烟喝酒,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女人形象。她视爱情为游戏,男人为猎物,追求自由和快乐。这个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乃至在现在也是很难被保守的市民社会所接受的。但这样的身体的欲望,又不能不承认是存在在人性中的,罗拉罗拉是一种具体化。与之对应的是之前的教授形象所代表的灵魂,美德,禁欲。
  在这里存在这不同的世界,身体与灵魂,保守的市民生活与艺术的生活。这个也是原著《垃圾博士》里所讨论的问题。这样的斗争每刻都在人的内心发生。
  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只是寻找不到清晰表达的方式:进入了另个世界,死亡一定是最后的可能吗?

 6 ) 不戴军帽的德国

德国向来重视对外文化政策,二战后,恰当的“软实力”呈现对德国形象的重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一战时,德国领导层意识到电影作为宣传武器的强大功能,着手促成了“乌发电影公司”。说也有趣,上期提到的《雾码头》即是当时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请马塞尔拍摄的,然而由于其内容与纳粹宣传背离,摄制权才辗转至法国制片商手中得以发行。

本期要说的《蓝天使》,便是1930年由乌发公司出品的。此时或许可以算得上是德国电影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德国的有声电影已发展的颇为成熟,涌现出一批蜚声国际的电影艺术家,而纳粹尚未掌权,文化管制亦较为宽松。到1933年时德国电影就几乎彻底沦为了军事政治的附庸。

“不戴军帽的德国”是此时德国电影的特质,而在《蓝天使》里,不仅其香艳性感与挑逗横生直接向美国制定的电影道德规范发出了挑战,更是埋下了“反军帽”的急先锋。

《蓝天使》改编自亨利希曼的小说《垃圾教授》。

亨利希曼出生于普法战争胜利之时,因而他长期生活在一种近乎狂热的德意志民族荣耀里,然而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开始对自己的信念与生活的国家产生质疑。

“我当时必须与自身太多的‘日耳曼式’的模糊性和偏激性作斗争”。

1896年,一段离群索居的生活后他开始了对德意志批判的思考。那个时候,这一行为不仅忤逆了举国高胀的民族情绪,更使他与全家关系断裂。

到了二战时期,即便流亡他国,他仍旧旗帜鲜明地反抗着法西斯纳粹主义,高产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对现实与纳粹军国主义的批判。

只是后期的亨利希曼是支持苏联也好,声援法国也好,我想他仍旧认为自己是德国。是正义的卫道者,悲悯的圣斗士。

然而影片中,歌女的存在恰是因为她能够迎合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教授喜欢的也恰是罗拉无遮无拦的真实性情。

那么一个教授去追求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并为其牺牲了一切真的是一种腐朽吗?欲望与声色又真的值得羞耻和讽刺吗?

因而,在“反军帽”的路上,我始终认为黛德丽比亨利希曼走得更远。

黛德丽原本出生在一个贵族军官的家庭,随着父亲的辞世在19岁时成为了夜总会的歌女。

“歌女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是很低微的吧?更何况她还生于一个贵族,我不懂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让她即便是一个歌女也能从骨子里带出那种纵情的冷酷和自如”。

“或许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吧”泽音这么回答我。

没有道貌岸然的道德规制,虚伪的人情,刻板的束缚。她就恣意的笑啊高傲的歌啊邪魅的舞啊,带着小女孩一般的热忱与好奇和军人的刚毅与果敢,无所忌惮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她懂得莫扎特的古典之美,也欣赏斯特拉文斯基的颠覆。

“具有令人狂喜的能力”与他合作了7部电影的斯登堡如是评价。

《蓝天使》让她一举成名且一发不可收,她情人的名单就像一本名人杂志,她甚至还与海明威有一段柏拉图式的恋情。

当她的事业在好莱坞走下坡路时,纳粹德国向她发出邀请,准备将其打造成帝国的电影女皇。

德国当时印制了各种好莱坞影星香烟画片集书籍等,主角都是黛德丽,然而听闻纳粹恶行的她却漠然拒绝,以至于她在德国的影片全部遭禁。希特勒还曾为她送来了空头支票甚至向她求婚,遭到拒绝后不惜以逮捕她姐姐和骚扰她的丈夫和女儿作为威胁。然而黛德丽仍不为所动,“恶心”“白痴”都是她对希特勒的形容。

她对德国军国主义的厌恶甚至让她谋划过用毒发夹杀死希特勒。

后来她离开好莱坞去了反法西斯战地,在那里为士兵们歌唱,还用自己的资金帮助流亡者。

有时觉得她离军帽那么近,生于军官家庭的她穿着军服活跃在反法西斯的一线。

有时又觉得她离军帽那么远,最高的军事将领也屡遭其面折。

而在《蓝天使》中她挥舞着裙袂摇曳着腰肢的瞬间,大概所有人都会觉得,满目山河、军国峥嵘远不及那半阖的眼神中,迷离的景色。

写于2016年1月21日

 短评

重看。同一首歌黛德丽两次唱大概是印象最深的地方,第一次千娇百媚,第二次铁石心肠,令人遍体生寒,只这一点便看出冯斯登堡的精确细腻。作为一部早期talkie,虽然默片痕迹犹重,也已经有了使用声音的意识。

3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太有名以至于我一直以为这是传说中的大女主片,结果女主风情万种也不过还是照片上的欲望对象,走出照片就要强行为男主的愚蠢背锅,为了成全男主的悲剧,上一个镜头还有情有义下一个镜头就毫无理由放荡不堪。。男主虽然表演生动,但人设这么愚蠢这么猥琐最后一切让女主背锅自己在悲剧中升华,这咋共情。。

6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最后的结尾,老师紧紧抱住曾经的讲台去世,好悲伤。原来这就叫做心息散场。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劳拉劳拉的歌在前半部分出现时还没什么特殊感受,结尾时老师再听到,会发现其实正印证了他的故事吧。梦想和现实果然有差距。没觉得拍得Sernberg拍女人有多性感啊。

10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海报太经典了,在多部电影中出现,比如《戏梦巴黎》中theo手淫时对着的就是。影片对于老教授到底是什么态度,应该是同情的。表明了什么呢?在金发的劳拉完全被等同于“魔鬼”的情况下,当金发的劳拉完全处在色情观看对象(对影片描述的故事中,而不完全是观众的次级认同),这部电影就成为了一个告诫故事,正直清白的男子小心了,“当你看见金发女郎,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正在陷入危险”,片中劳拉唱出了导演意图。否则,教授的下场就是你们的下场,若被魔鬼诱惑,这就是惩罚!

11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不佳;感叹除了极个别的导演 其他人均无法避免有声早期的稚拙;有一些卡里加里的遗风

16分钟前
  • 按时对话法
  • 还行

风骚吧,盛开吧,荡妇最美丽

17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婚礼上学鸡叫那段真是哈哈哈,前两幕的喜剧和第三幕的悲惨形成落差和冲突,戏剧效果凸显。PS.千万别下The.Blue.Angel.1930.RERIP.720p.BluRay.x264-GECKOS 版本来看,该蓝光压制版本有问题。

22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天山电影院 这两天的电影总结:如果不好好当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就会得到悲剧下场 german propaganda

26分钟前
  • 黑色性感
  • 还行

强宁斯在舞台上一学鸡叫,爷就彻底玻璃心了~

28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还是男性电影,而且无论黛德丽多么出彩,也比不上Jannings的那个表情,当然这也要感谢默片对视觉的重视。

29分钟前
  • Vanitywish
  • 推荐

德国早期有声片尝试,商业上同样大获成功,歌舞部分占比较大;讽刺的是主演其实是个因英语极差而被好莱坞赶回德国的演员,而他在本片扮演了一位英语老师。

3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生活是一场大魔法。活活把教授变成小丑,却又无法改变潘金莲的本性。

3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重看#3.5;爱情是一道迷狂火焰,焚毁的不止是前途和自尊,最终还会死于心碎,但他真的也曾幸福过。印象最深的多处对称颇为精心:1、严谨庄重期的死鸟与歌女闺房中婉转啼鸣,暗示枯木逢春的欢愉。2、婚礼上的学鸡叫与扮小丑时被迫的落魄绝叫。3、告别校园和离世时的镜头后退,都是一种告别。4、舞台上的聚光灯与手电光圈的呼应,皆是人生舞台上不同形式的演出。5、烫发钳焚去的飞逝时光与真实时间的对应。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情感确实浓烈,然而前面节奏其实可以改进的。还有和同年的好莱坞电影一比,early talkie的一些常见槽点很少……这个故事和一些短评充分说明,即便是因为男人自己靠下半身思考造成的悲剧,还总有人把错推到女性身上,呵呵

40分钟前
  • \t^h/
  • 还行

玛琳·黛德丽的成名之作,片中她的演技可谓技压群雄,而在本片中以性感女神形象登场的她,后来却屡次在公共场合以男装亮相。二战时期玛琳以情歌《莉莉·玛连》走红世界,成为盟军、德军双方的共同偶像。法斯宾德拍摄的电影版《莉莉玛莲》,女主角汉娜·许古拉的唱法有明显模仿黛德丽的成份。

42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一些细节和照应无疑是很好的 如两次拉远的镜头 心脏病的铺垫 关门即可完全隔绝的喧嚣 斯坦伯格显然也有内蕴想表达 身份决定地位 归宿取决于性格 戏子不安于室之类 可惜 正好比那些露骨显眼一目了然的歌词 完成得甚至超出那时代电影独具的舞台剧性 尽管E强宁斯演得极为传神生动 也救不了全片大节奏错乱

43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觉得教授两种身份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拍出挣扎、隐忍,突然就跳跃到他在婚后的处境,显得有点突然,最后在观众席里应该给几个以前同事或学生的表情特写。不过男主表演出色,让人心疼,Dietrich年轻时候的声音意料之外的纤细,原声相当好听~

44分钟前
  • 朱朱朱朱
  • 推荐

1930有声片,开关门的音效起落很唐突,不过展现情绪却是刚好。为一个不该属于自己的悸动,放弃自己能够拥有的一切,这个悲伤的小丑变成了一只愤怒的老公鸡。

48分钟前
  • 蔚七于
  • 力荐

约瑟夫·冯·斯登堡代表作 & 玛琳·黛德丽成名作。改编自海因里希·曼的名作《垃圾教授》(不过与原著差别不小,作者本人也对本片不甚满意),讲述德国一位文理中学教授爱上歌舞厅中的万人迷女郎后自甘堕落的故事。影片仍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遗风(尤其是室外戏的房屋布景),叙事稳中有快,Emil Jannings(亦是第一届奥斯卡影帝)贡献了令人难忘的精湛表演,黛德丽则诠释了一个影史留名的风流欲女形象。影片细节丰富,导演设置了多处伏笔与照应,如笼中死去又“重生”的啁啾之鸟、拥有三教九流人偶的报时钟、舞台上的追光灯与夜晚学校看门人的手电筒等。最有深意的隐喻当属在影片前半段频繁登场的小丑,借开门与关门外化了垃圾教授内心难以遏制的情欲,而在影片最后,教授自己也至终沦为了供人戏谑嘲弄的小丑。(8.5/10)

5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7/14@天山 7。花瓶化的黛德丽。伪君子难免也享有追求幸福的自由,认为这是悲剧的人本身已成为历史的悲剧。默片-有声片 / 表现主义-写实精神的影史转角,迭代痕迹明显:街景、剪影、过曝的小丑。

52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