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片香港1995

主演:赵文卓,熊欣欣,桑妮,惠天赐,陈豪,钟碧霞,朱永棠,周嘉玲,谢天华,邹兆龙,元彬,陈志辉,雪妮

导演:徐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刀 剧照 NO.1刀 剧照 NO.2刀 剧照 NO.3刀 剧照 NO.4刀 剧照 NO.5刀 剧照 NO.6刀 剧照 NO.13刀 剧照 NO.14刀 剧照 NO.15刀 剧照 NO.16刀 剧照 NO.17刀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5-15 00:59

详细剧情

  炼锋号铸刀厂大弟子定安(赵文卓饰)被师父选为继承人,后来他知晓了父亲乃惨死于马贼恶汉飞龙(熊欣欣饰)刀下,大殿供奉的断刀正是亡父的遗物。定安带断刀出走,师父女儿向灵(桑妮饰)为爱而追寻,却被马贼所掳,定安舍身相救时竟不幸右手被斩堕下山崖。  断手后定安自思报仇无望,本想就此退隐江湖,不料又拾得半本绝世刀谱,于是决心秘密练刀为父报仇。可又因刀谱残缺无法练成,最后定安苦思之后自创独臂断刀刀法,他能否救得了危难中的炼锋号并手刃杀父仇人飞龙?

 长篇影评

 1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这个片子的评论好像很极端,有人说烂,有人说经典。当年票房的惨败是无法逆转的历史,分析来说败绝对有败的原因。

要说败因,我说就是 —— 过了。

卖弄的过了,也刻意的过了。

一个人如果为了脱俗而故意做些看起来脱俗的事情,那就反成了大俗。《刀》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太匠心,太卖弄,太虚。。

看这片子的时候,老公说拍的很怪,我说是‘太符号化’。片子中的很多东西都是符号化的,比如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台词等。如果是把这里的角色和某些很有哲理的台词放进一个和现实更贴近的片子里,效果是深邃。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细节都特意深邃了,凑在一起就很假。

片子在说江湖,但我觉得最后刻画出来的是‘强者’和‘弱者’的世界。仔细看片子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弱者’都是歇斯底里的,而且只会歇斯底里。

那个如果不是花痴就是白痴的女主角代表的是‘弱者’,片子里最干净最美丽也最找打的角色。因为她代表的是弱者,所以发生危险的时候她就陷入歇斯底里,没有发生危险的时候她酝酿着怎么让大家一起跟她歇斯底里。另一个纯粹的‘弱者’是分不清性别的养猪娃,所以她也会歇斯底里的去和定安抢一本她以为是‘家谱’的武功秘籍。

练锋号的主人看似是个‘强者’,但是在面对可能的危险时,他表现出的也是歇斯底里。就像定安发现断臂时的疯狂惨叫,马贼头领受辱于‘飞龙’时的癫狂,在导演的概念中,弱者唯一的能力就是……用自己的不安去涂抹整个世界。

相反,片中的妓女是‘强者’形象,从一出场她就显出了份外的镇定,到后来顶撞男人,到后来被铁头救去(姑且算救),到后来的反抗甚至被爱她的男人所杀,妓女从没有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歇斯底里上,她只是沉静的用仇恨的眼观察这个由男人主宰的世界,寻找逃亡的机会。如果不是被定安误杀,她也许也有机会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武功,然后成为真正的强者。就像‘飞龙’和后来的‘定安’,强者们只是握紧自己的刀,自己在哪里哪里就是江湖。在刀的世界里,没有男人和女人,只有强者和弱者。

这种迹象在七剑中也有延续,所有作为‘弱者’出现的女性角色似乎都处在一种异常的亢奋状态中,找到机会就会做一番歇斯底里的表演。这些女演员本身的演技风格却不是这样,只能怀疑是按照导演要求塑造的形象。

在女演员的阵阵粗喘声中看上一两个小时真是折磨,当年口碑不好也正常,《刀》的基调太压抑,弥漫着人造的癫狂味。原本很好的素材,因为各种调料都放到了极致,整盘菜也就毁了。

--PS. 不过画面很有美感。

 2 ) 除了侠义之外

1995年,徐克导演<断刀客>,一部讲述复仇的武侠影片. 在港片云集的90年代,这部出自徐克的作品并没有引起观众的重视, 前几天重新看了一遍,觉得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 电影本身已经超越了传统武侠的正邪侠义范畴,更深层次地讨论了人生,江湖,爱恨,与得失. 片中的断刀,独臂在形式上并没有过多的创新,然而,在不完美的人生背景下,改变自己的心路历程,给人极大的震撼. 人生就是一个蜕变, 当失去,寻找重生, 挫败,心生意志. 过程总是痛苦,却能教人平和看待失去和遗憾. 结局很凄凉, 符合人生就是不完美的基调.
 
定安(赵文卓饰), 一个原本羸弱的角色,在仇恨中寻求强大的年轻人,在肉体痛苦中寻找解脱,他恨的不只有他的仇人,还有不健全的自己, 不公平的遭遇,浑噩的时代,无助的挣扎.半截刀,半本书,一条手臂,影片用极端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的痛苦与不懈,其实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是什么. 极端的境遇早就极端的人格,在寻找出口的路上,用尽了"格物致知"这个最基本的理学大义.
 
同时,影片讲述了轮回,善恶因果, 但凌驾于这条脉络之上的是命运的强大和无法逆转,人的渺小. 无论如何改变,命运永远将人玩转于股掌之间,人不能胜天,天可以左右一切. 当复仇结束,善恶得以报,在看似公平的世界里,还是不公,复仇只是对前因的回报,而后,失去的永远失去,仇恨之外,人还是无助的,那是改变不了的命运. 老庄之言,告知于天下,正反善恶,天道轮回,不报也将报,为之亦无为. 所以复仇的目的,不在于惩恶扬善,只是为了印证了轮回. 片中台词:不敢吃这碗饭,就别坐在这桌子上; 菩萨的宝剑;江湖上的买卖,你只能占一时的便宜,对方总有一天会拿回他失去的东西, 都很好的佐证了这一基本路线.
 
人生必定有缺憾. 与大众电影不同,悲情色彩弥漫全剧, 马贼猖獗,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各自明哲保身,弱小没有同情,就如同那句话:正义,只是一种同情,对与错是分不开的. 在乱世背景下,人性的残恶似乎成为为世的主流之道,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不被人凌驾于自己. 在人吃人的社会里, 现实变得残酷, 这一幕,让人那么眼熟. 戏剧的是,这个时候,仇恨变成了结束这一切的根本动因.
 
人生就是一场等待, 在结局里, 女主人在原来的刀厂等待两位师兄, 原来等待才是人最大的本质, 在等待中, 人变得平静, 在等待中, 才不会觉得失去, 直到头发花白,岁月爬过. 然后, 等的是什么? 等待自己的远走, 等待心爱的人会来送行.
 
我只是一个客, 每个人都是.

 3 ) 关于断刀客的零碎

凛冽、酣畅淋漓、压抑、紧迫、痛苦、阳刚、浓烈、歇斯底里、沉溺;没有写意,没有云淡风轻。
没有希望。到最后,死的死,走的走,老的老。
在老房子里等到老,用幻觉喂养自己,用一切远去的回忆喂养自己。空落的大院,安静萧索;唯一的动,是烟,是摇椅,是伫立门口的企盼。太悲伤,老去,就像宿命一样。
见那摇椅上仿佛安然的神情,便想潸然泪下。是无奈,是悲伤到极致已近麻木的无奈。只好,存绝无希望的希望,度日。
于是从开始到最终,就像一个人——一个老去的沧桑的人,在回忆,在娓娓道来,在讲一切的伤心往事。她回忆时却无法假装平静了,她讲起时一切历历在目,于是彼时之悲欢哀苦,也便再次袭上心头,正仿佛又经历那事那景一般。于是,这回忆波澜起伏,跌宕凶险,凄怆悲壮。恰似一个被苦苦压迫的人在哭诉、在呐喊、在挣扎、在冲击、在疯狂、在奋不顾身、在摧毁。
一曲悲歌,没有胜者,只有血的黑色的结局。被架空的时空背景,每一个人都是被害者。无特定时空,即包含一切时空。在人世动荡之时,人性持守或泯灭,又及善与恶之抗争,又及男女、绝望爱情。
【江湖】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江湖是什么地方”;《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人就是江湖,何来退隐江湖。正如人来到人间,终究要承受自由之苦(萨特);人之于江湖,无可避免。小灵曾经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买卖,她成长、戏耍、憧憬爱情。可是有一天她终于知道父亲的生意是刀——江湖的武器属性,从此以后,江湖开始以明晰的争战的方式进入了她的生命。江湖也是买卖的地方,物之买卖,钱之买卖,亦是血债与恩仇的买卖。在定安杀死飞龙的刹那,小灵想的是:江湖的买卖,你只可以占得一时便宜,对方始终有一天会回来取回他所失的东西,即使他取不回,他的后人也会回来取,所以如果我是唯一逃掉的,我也会像定安一样回来报仇。
买卖是残酷的,江湖是残酷的,乱世尤是。马贼设圈套捕杀狗,已为此定下万劫不复的基调;而小灵透过窗户看到的仙境一般的美好的光线,则由其产生者(刀)的冷酷属性将幻境击碎。而后,马贼、和尚、定安、铁头、飞龙、救定安的小孩、无助女子、小灵、炼锋号一切的冲突与厮杀,莫不在黑暗中进行与了结。了结,只是段落之歇息,一段、再下一段,江湖是没完没了的(小孩:他们一来我们就躲起来,为何要打架呢?这样打没完没了的)。江湖又无从躲避。师父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定安跌落山崖之后埋了断刀决意过上简单日子,可是江湖无从躲避,时局、恩怨情仇、利与义,在恰当的时机,又裹挟他们进入其中。漩涡是巨力的,漩涡也是宿命,不可逃脱。纵使最后定安与铁头都离开了,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似乎至少予人以平静之感,可是它不过是小灵的“未知”罢了,在远方,在他们去的地方,在他们身上,又有多少的残酷事件发生呢。江湖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一个网结;网结一定脱不开网。这一个网结独守家中,并不知他处的网结如何。可是之于小灵,她最初的最初的江湖早就幻灭了,“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江湖,我的江湖就是两个男人”。两个男人,最后都离开了。而所谓的小灵的“江湖”,毋宁说是一种稚气的单纯的譬喻——彼时彼刻,这样一个小女孩,焉知江湖之为何?
【小灵的江湖】
她甚至就像美化刀之反光一般将江湖目为浪漫的地方。于是两个男人的江湖,从其诞生开始,就永远地留存在她心中,令她追随一生——纵使它颠簸离散,纵使世事变迁、光华尽褪,纵使苦痛坎坷、孤独长伴。在她最终时而独自伫立庭院绝望而又企盼地翘首、时而倚靠座椅沉浸烟雾之时,甚而在她可料想的闭目长眠之时,万有尽可如同庭院般空落静寂,而爱情,已经为她这一生做下最美最苦最无望最充实的注脚,无可消抹。爱情之于小灵,正如刀之于炼锋号一般,是她江湖全部的意义。
问世间情为何物?此问乃天问。爱情即如信仰即如宗教,宗教信徒乃言:若上帝可证,则上帝已不可信。爱情这一门信仰,究其根本也无法叙说,却正如其予信徒以虔诚一般,“直教人生死相许”。从最好的年华到最终老去,小灵的一生就是与爱情面对面的一生,不管这爱情真切可感或若即若离或可望不可即或遥不可及,它都构成了她的生命。两个男人,是她这一生,险恶的世道、江湖、厮杀、恩仇、岁月都是旁枝末节,是风景而不是道路,是旅途而不是归宿。最后,甚至于爱人的离别,也已经无伤大雅。在定安杀死飞龙的时候,小灵抱着父亲然后向着定安和铁头开心地笑了,她在想定安和铁头终于回到了她的身边,可是笑容很快就在她脸上凝固并消失了,因为定安和铁头都离开了。镜头是多么凄然多么哀伤。可是这一场江湖险恶也许正是一场洗礼,它令小灵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并看透了很多东西(或许命运的无可抗拒是其中之一,正像江湖的不可抗拒),那笑容凝固之后,是她一辈子的等待和独守。她平静了,她也许苦痛不已,可是已然不会像曾经那个小女孩那样不顾一切策马追寻爱人了,也不会因为爱人的生死未卜而神神颠颠凄凄怆怆惶惶不可终日直至人不人鬼不鬼了(时与事是巨力的刻刀,你我都无从躲避。这个江湖,也是你我必然卷入无法幸免的江湖)。
看小灵,很惋惜、很怜爱、很悲伤,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梁祝》,从小灵的维度来看,《断刀客》与《梁祝》一样都是爱情悲剧,同样是时事所迫,爱情不得始终,并且从影像语言来看,小灵的装扮、性格与祝英台多有相似之处,动人、清澈。感知小灵的悲伤,也就是感知梁祝的悲伤,也就是感知爱情的悲伤。然而纵是经历使小灵趋于平静,纵是经历使她篡改,我却又要说,她从未变过,她的单纯始终如一,她之老去正如她当户而织、情窦初开、意欲她江湖里两个男人争战的年少,因爱情在她心中正是始终如一、从未变过。——纵然到最后,爱情已经仅仅成为一种意念的存在,它那么近、又那么远。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心中对某物坚守,本身已是一种幸福。
【黑暗之微光】
如果从这样一个黑色的爆烈的凄苦的世界里去寻找希望的象征,我想有两处,一是小灵,其可爱、其灵动、其淘气,尤其在故事开始她抚弄机杼、窥探刀光、戏耍小猫之时;另一,则是救下定安的小孩。
“书都有名字,随便叫‘阿一’‘阿二’也可以啊。为什么我没有,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从火烧之后的废墟里寻到半本刀谱,他疯狂、歇斯底里地让定安帮他看,是否他的父母给他写了什么东西,是否记述了他。这个激动到甚至野蛮而令人生厌的小孩,没有名字。
万物之初生,无名;人之初生,无名。
无名,或许就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
他率直、善良、简单、勤劳、自立并且邋遢、粗暴甚而如前所说——“野蛮”。他在山下独自守着一处茅屋,种地、养家禽家畜,用废刀切木瓜、吃粗淡的饭,养活自己。他生活的地方似乎很孤单,看不到邻居,与大漠相连。他第一次出现在镜头里,是拖着跌下悬崖的定安急急走动的时候。他那粗犷的样子,看起来像是一头小兽。真的,像一头山林里无遮无拦的缺乏人类文明的小兽。就是这头小兽救了后来击溃马贼、杀死恶霸飞龙救了炼锋号的定安。他看起来通过生活的磨练也懂得一些医学方法,做事手脚灵活、干脆利落,并且在出现某些突发状况时无所畏惧、勇敢异常,比如定安醒来发现自己的手已经残废痛苦到发狂时他扑上去试图安抚他,比如雷雨加交、大风几乎刮倒茅屋时他和定安一起顶住屋墙。
甚至于在这一切之始,他独自救下一个素昧平生、受重伤、跌入山崖、也许身上背负着血海深透或滔天罪恶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这个陌生人,他也许是一个残暴的杀人如麻的恶棍,他也许正有非致他死地不可的仇家,这一切可能性都将为这个小孩带来危险,可是他没有考虑过。他救下他时行动得像一头小兽,麻利、不顾一切。
可是正义或者勇敢,无非是我们强加到他头上的名号。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危险,同样,也没有考虑道德、品行、形而上。他只是顺乎自然地做了,一个人受了伤,就去救他;一个人发狂,就应该去安慰他;为了生活,就得种地、养家禽家畜;风要刮倒房子,就要顶住。这一切,也正像马贼来了,就躲起来、“你打不过他们的”那样, 几乎是一种物理原则、一种机械规律、一种条件发射。是的,他没有考虑过什么更高的东西,他不识字,所以甚至连什么叫“正义”什么叫“善良”什么叫“勇敢”都不知道,可是很简单,他觉得该怎么做,就去做了。
无名,作为原生的状态,也许丑陋也许突兀也许野蛮,可同时也是纯粹的自然的本质的。在荒漠边缘、悬崖旁边,一座小房子,独自劳作生活,他本身也就几乎在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之中。对比江湖上恩怨情仇、厮杀纷争,他显得是超然世外了。可是,世无所谓超然世外,或许他的生活状态才是人原本应该的生活状态,而其他的大多数人不过是迷失了罢了。
他最后还是随定安进入了江湖(人就是江湖,何处寻归隐),他之淳朴真挚在他面对茅屋三拜之时又展露无遗。“我在这里出生的”,然后他跪下,磕了三个头。没有特写,没有矫情(纵观《断刀客》,全篇皆是血肉,没有无病呻吟、甚而儿女情长都很少),自然天成,恰似天地之初生。
在与猪同住的所谓“客栈”里,他偷着一根蜡烛,黑暗里瞬间有了微光。他对着定安问“你拿着铁链干嘛”,其实也是向着人世发问。江湖之于他,正如之于小灵一样,是一个未知之所(小灵:“江湖,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定安并没有开口,他结合铁链试验出了新的刀法,然后把蜡烛打灭了。小孩发了句牢骚,然后又伸手去偷蜡烛,然后一场争斗又开始了。
事实上终其始末,影片并未正式交代他是否获得了名字。无名固然本真,可同时也给人以困扰。因之他在让定安帮他查看书本之时无比疯狂。这该是一种“寻我”吧。可是,对于小孩来讲, 我已自在,何须寻我?
故事用一个小孩的纯真为这凛冽的人世提供了希望,纵然在一整个圆形的黑暗里,他的光不过是圆心那样的一个小点罢了。
然而从个人情感而论,我并不喜欢这样一个小孩,从他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开始。他太过野蛮太过粗鲁太过激烈太过不讲道理,而在最终,我想我的心底还一定要冒出这样的高尚的充满智性的言论:他完全没有文明,他就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也许人就是这样子,厌恶赤裸的真实,喜欢粉饰的虚伪。(圣经:“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是为其始乎?)
【半手半刀半刀谱】
缺憾如此集中。甚至于这马贼临城、烧杀抢掠的人世,也只好称作“半个人世”。
是因为如此不如意,才要拍得如此凛冽吗?还是要拍得凛冽,所以这么多不如意。
从炼锋号取断刀策马而出,纵是定安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欲往何处。生活为他选了一条路:小灵追寻他却误入马贼圈套,他回头救小灵。然后,手陷铁钳,争斗中手被砍断,疯狂追回断手,随断手跌入悬崖。生活就这样为他选了一条路。
跌入悬崖,却没有死;被小孩拯救之后,接受断手的事实,埋断刀,决意安定过日子(小灵:“定安,就是为了安安定定过日子”);却又遇马贼劫掠、备受折磨;小孩寻出半本刀谱;然后新仇旧恨,令他就着半本刀谱,用一只手、用半把刀苦练刀法。
“为什么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呢?不如不给我!”绳子悬吊着半跌倒地上,哭泣、呐喊,其中况味正如在茅屋回醒时的咆哮:“我的手!我的手!”可是情况已然如此,无可回转。苦练之中无意自创了刀法,凌厉凶狠、强劲利落。新刀法,快速旋转、砍削,把控不好会趔趄跌倒。新刀法,与降龙十八掌无关、与九阴白骨爪无关,与化骨绵掌、吸星大法、乾坤大挪移、龟波气功都无关;新刀法,就是一人,一只手,半把刀,把控不好会跌倒。然后杀马贼。然后是与飞龙的对决,没有一招毙命、没有天下无敌,纵是新刀法,也还要斗得伤痕累累,也还要拼尽全力,才最后占得上风、杀死对手。所以,就连所谓的新刀法,也不完美,也充满瑕疵,充满破绽。所以飞龙不会在接招的时候震惊而问:这是什么刀法?
不,很普通,很缺憾,很真实。是的,很真实。真实不美,有时甚至残酷。是的,所以武功高强的和尚可以被一个铁钳和砖头加上一点诡计杀死;所以一个村子,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被马贼血洗;所以一个女子,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蹂躏;所以飞龙从屋顶上下来,是拉着绳子下来的,没有轻功;所以村民敲着拙劣的鼓用豁口的嘴唱着“杀猪大侠功夫好”请定安杀马贼,他们很丑。
真实不美,甚至残酷。就连代表想象代表神力的菩萨,手中也要仗剑;连“西方的护身符”十字架,在最后一刻,也要充当攻击的武器。生活本身如此,所以可以有半刀半手半刀谱;所以才有本身策马远行,可是又要发生女孩被抓、回身救女孩而失去右手的事;所以可以在小灵嫣然一笑旁白说到“定安和铁头终于回到我身边”,仿佛一切光明和希望都触手可及时,男主角们转身离去。小灵独守庭院到老,我们在想,这结局怎么可以如此绝望。可是难道真实有错吗?
所以所谓凛冽,乃是因为真实是凛冽的。不诗情画意、不唯美,粗狂、凌乱甚而肮脏。因为真实如此。这真实,正如它给定安所造就的一样,也让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好的坏的事情,也为我们做了许多许多的选择(小灵:我一直以为,最要紧的是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原来别人要的东西已经决定了你的选择)。
有时,我们把这种真实叫做命运,以显示它是一种由神秘的超自然的所在加诸我们的力量,无可抗拒。
可是抗拒一定是存在的,正如定安苦练刀法抵抗马贼、正如炼锋号也要抵抗飞龙的攻击,之于所谓的命运,纵使结果仍是“无可抗拒”,可是是否尝试过争取呢?真实是很残酷,可是过生活的是我们,纵然命运钳制,可是我们依然有思想有能力做些许自主的努力和选择,这正是人可贵之处。半刀半手半刀谱,命运只给到这么多条件,可是最后仍能制敌。生活通过真实给我们很多缺憾,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缺憾得出我们需要的圆满来。
整部影片去看,仿佛是对于真实的哭诉,又仿佛正是一种抗争,所以它压抑、凛冽、狂暴、歇斯底里。它近乎在发泄情绪、在肆无忌惮、在冲破一切。
冲破是否,亦未可知了。
【病之丑陋】
马贼头目之一,戴着头巾、花着脸蛋、眼睛红黑可怖、舔着血色嘴唇,在定安被吊起来打的时候,吐着舌头,是有多么病态,如同一个鬼魂。阴柔又凶狠,扭曲着的,仿佛世界生生夹出来的一个生物。在马贼二次劫掠小孩和定安的家时,他终于有一句“杀死他全家”的阳刚之词了。他的病都藏在他的沉默冷酷里边。而一个忍不住一笑置之的场景值得提及:在他临被定安杀死之前,所有的马贼都死了,他愤恨地把火把捅向作物,在雨天里,说着“烧死你们,烧死你们”,然后火把熄灭了。他被定安骑着的马踢入烂泥之中,就这样子趴着死了。死得一点也没有气概死得比任何人都简单,甚至都不是死于武器之下(对于江湖人士来说,死于武器之下,似乎更有尊严),而仅仅是马蹄之下,还只是受了一踢。这种结局与他一直表现出来的姿态是多么不相称,并且在逃跑时那狼狈的懦弱的模样同样令人不禁大跌眼镜。这种极大的反差是一种深刻的讽喻。这世界啊,它把一个人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个江湖,我真不懂,有很多事不应该开心的,但他们都好像干得很开心。”世界病了,连同它的子民。
如果说马贼头目只是一个笑料,那么无助女子就是一个悲剧。在她出现的时候,一个铜铁也进入了故事里。可是由始而终铜铁不是意象,它不足以成为一个象征、一种信物,它就是一种纯物质,一种连接定安、铁头、女子的物件,这物件,也可以是一条丝巾,或者其他。所以这个铜铁并没有发挥浪漫的作用,这个铜铁从女子手中脱落也好、在地上滚动也好,它不过提供了一种途径,让他们认识,或者认出。仅此而已。它没有发挥浪漫的作用,所以悲剧感无以减轻、痛苦无以减轻。
痛苦贯穿始末。铜铁的主人无助又自甘堕落,仿佛她沧桑的眼已经看透了一切,她麻木了,她视所有的扭曲为正常。她在病中,被这个世界害病了,她是这一种扭曲的牺牲品。她被大汉拖着走,与大汉以一种矛盾方式戏耍,到后被铁头扛走,并且和小灵有所相处,到最终为定安所误杀。在一个影像故事里,这是她短暂的生存。事实上最可恐怖的不是她遭受某些遭遇时撕心裂肺的咆哮,而是她那一种无所谓的玩世不恭般的顺从而戏谑的笑,那种仿佛看透了所有灾难并且以此灾难为乐的态度。在小灵惊觉铁头侵犯了那女子而近乎发狂的时候,在这紧张的气氛之中,女子“爽朗”大笑尤为如此,令人不禁悚然。她边说着便向小灵靠过去,那一种迷离,令她多像一条蛇。一条毒蛇,可是这毒蛇又是多么无辜。
“我以后会像你那样吗?”向着那女子之问,也是向着人世而问。是的,在这不可绕开的世界里,我也会变成那样吗?世界病了,这么重,是否它将一直传染,到最终。

《断刀客》,可谓徐克之《东邪西毒》。比之《东邪西毒》,从影像上来看,是更为凛冽、更为压抑、更为阳刚、更为歇斯底里。同是悲情诗,《东邪西毒》重于哀伤、重于情怀,《刀》则处处见其痛切、癫狂、炽烈至于焚毁之感(若尼采之哲学、海子之诗,又想及《万历十五年》中评说李贽:李贽并不缺乏勇气,但是通常来说,这种类型的作家如果发现了崇高的真理而愿意为之牺牲自己,他的文字中间就会表现一种燃烧性的自我满足和欣快;《断刀客》之镜像,正是一种燃烧性的自我满足和欣快)。

 4 ) 无名氏

从我懂事开始,我便跟着一个老乞丐在要饭,蝼蚁般活着。

老乞丐对我不错,只是话少,有时候我问他,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忘了。我问:那我是谁?他答:不知道,要饭不需要名字。

然后日日如是,次次如此,但一年年过去,我却越发好奇,我不得不好奇,如果人活着连名字都没有,那跟那些猪有什么分别,特别是被街上的人骂死猪时,我对自己的名字更无比渴望。

有一天,老乞丐把我带到一个破房子前,说他当初就在这里捡到我:你是在这里出生的,但至于你叫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别要饭了,试着在这里像个人一样活着吧.老乞丐说完便不再说话了,只是把他要饭积攒下来一点点钱给了我,过几天便死去了。

埋了老乞丐后,我想着他最后一句话,人,要像人一样,那我至少得有一个名字吧,可惜我还是没有,但连老乞丐我都没有了,有名字没名字也没差别了,努力活着吧,还能怎么样。

直到哪一天,我在山底下遇到了他。

之前好像遇到过他,在街上要为老和尚报仇的其中一个,他断了只手,随身一把断刀,要救他吗,我问自己,救吧,他应该是一个好人,像老乞丐一样。

就这样,我把他拉回自己的房子,救活了他,从此跟他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活在了一起。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定安。然后写下了他的名字,我第一次对一个名字有了概念,他说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安定,即平平安安,原来名字不仅仅是名字,还有意思,而且意思还可以这么好,我又一次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渴望,而且更渴望。

安定的日子来之不易,要摧毁他,却易于反掌,山贼一把火就做到了。我们又什么都没了,我安慰自己也安慰他,没事没事,一定还能找到吃的,找到吃的,就能继续活下去了。

无意中找到一本烧烂的书,我欣喜若狂。书,不是用来写字的嘛,这本书藏在这个屋子里,也许有写我的名字,有写我的父母,有写我的兄弟姐妹。

可惜一切都没有,定安说这是刀谱,有用的刀谱。

刀谱是什么我不知道,连名字都没写的书有什么用,但定安却不一样,他看着刀谱,眼神里面开始有了恨,然后便有了疯狂,他把断刀挖了出来,吊着自己跟着刀谱学。

他越疯狂,我越怕,上天什么都没有给我,但至少我有定安。但定安不管,只顾疯狂劈砍,他要报复,他要报仇。

山贼又一次来了,这一次定安成功了,他疯狂旋转着,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劈砍着,竟然打退了山贼,他出名了,村民还封他为 杀猪大侠,我第一次感到尊重,第一次感到做人的感觉。

但定安没有迎合他们,他带着我从后门走了,虽然要离开自己的家,但只要在他身边,我便感到定安,感到安定,跟着他,无论到那里,家就在哪里。

可惜杀戮一旦开启,似乎就无法停止。在客栈里,我们又遇到山贼。

但这次不同,我们遇到一个女人,定安救了她,她好像叫小灵,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奇怪的是定安救了好她,但又怕她。他怕什么,连山贼都不怕的人,既然会怕一个女人。

山贼临城,我希望可以远走他乡去躲避。定安说好,但走之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件事。

就这样,我跟着他来到了炼锋号。

在这里,我再次遇到了他的小灵,还有他的师父,他的兄弟,还有他的仇人,那个会飞的人。

定安再次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旋转,疯狂劈砍,他的仇人亦是如是,两个人疯狂劈砍,沙风土影,飞尘漫漫,好快,快到根本看不清楚,只是知道他们两个都在不停劈砍,不停地受伤,一注注猩红亦不断浮现。

终于一切停止了,定安赢了,他杀死了仇人,从疯狂中冷静了下来,他定定地望着那个女人,他的师父,他的兄弟,可能也望着他的过去。过去都过去了,定安叫我扶着他离开,离开他的过去。

离开去那里,我不知道,家在那里,我亦不知道,最后连我的名字,我还是不知道,但无所谓了,因为我有了定安。

 5 ) 黄沙下的浑浊故事。

     和《新龙门客栈》一样,我毫不犹豫给《刀》五颗星。
   江湖本无对错。不是我杀你就是你杀我,你杀不了我,你儿子还可以杀我。
   或许西域的苍凉与广袤才能容纳这不尽的爱恨情仇。那里的荒芜与混乱共生;仇恨与欲望同在。风沙的模糊带来过度的放纵,无序的集镇,滥杀的马贼,癫狂的男女。
   但这才是江湖。
   那数不完的交易,还不完的债。

 6 ) 江湖-永无休止的杀戮

这部电影最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这部片子最大的特色就是是武侠片。有了“武侠”的特质,片子就会凭空多出许多看点。

一个断了手的男人,一把断了一半的刀,一本只剩下一半的刀谱,还有一个爱他但不属于他的女人,这世界,牵出我悲伤。划出暗黑的世界。我突然觉得,也就是徐克能把这个故事拍的如此的淳朴。刻意的把人物性格简单化。好让他能把真正的东西表现出来。

《刀》就是把武侠方面的一个特色发挥到极致的作品,那个特色就是江湖。正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之中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该电影时间被架空,穿插着古代与现代元素(所以我刚看时有点懵)。电影从开始到最终,就像一个老去沧桑的人,在回忆,在娓娓道来,在讲述自己一切的伤心往事;也像是一曲悲歌,一曲没有胜者的悲歌,只有血和黑色的结局。比起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我感觉徐克的《刀》更是凛然,更是压抑,更是阳刚,更是歇斯底里。反派的选角也是一成功之处,让长相凶恶的熊欣欣来饰演反派更是给人强烈的压抑感。电影中马贼无恶不作,但是没出现官府的身影,只有一个打抱不平最后被扒皮的捕快,我不是很明白,也可能乱世就是那样吧。

电影最后的一幕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小灵说定安和铁头每年都会结伴去看她,最后有一年没出现,最后再也没见过他们,为什么定安和铁头每年都会一起看小灵,我想他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人,他们一定是结伴去江湖行侠仗义了吧,至于最后为什么没去了,可能他们一起行侠仗义的时候遇见了更厉害的人…这样的结局完全符合影中表达的出来混吃完要还的思想。

 短评

“票房不佳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我们没用大明星。但我打心里喜欢这批演员,他们感觉非常真实。与我之前的作品也有些区别,动作风格上的区别。本片的风格创造出一种逼人而丑陋的生死图景。算受到黑泽明的影响,他拍七武士就采用了一种非常有力道的方式。我希望观众能够反身自省,思考为何人存于世却彼此仇恨至深,太多打斗,太多暴力。实际上《刀》之后仍想在下部作品中延续此种风格,不过我后来去了好莱坞。”

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哈~我很喜欢的西部片~这个才是真正的世界嘛~血腥汗臭~~

6分钟前
  • 一身的霉味
  • 力荐

赵文卓是被低估了的那一代武打小生!

8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推荐

另一种风格的《独臂刀》。快速镜头的剪切——极速打斗的壮烈切换,刀客砍杀的极速镜头,手持的快速变焦,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构图调度和美术风格,最后赵文卓vs熊欣欣那场戏是真刀真铁链五五位对砍没有套招(元彬武术指导),最后都在那极具诗意的内心独白里调和。徐老怪真的鬼怪,还有张叔平的美术,姜国民的纪实化摄影,元彬等的武术指导,我太喜欢这部风格特异的武侠片了。8.4

1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我最喜欢的徐克电影之一

16分钟前
  • 林愈静
  • 力荐

1.快意恩仇,刀光血影;2.快速剪辑,凌厉刀法;3.暴戾江湖,柔情女爱;4.真正的江湖应是这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存只为图一时的痛快;5.徐老怪用镜头展现了一个最血腥的江湖,令人颤栗,却用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来阐述,使得这个江湖中的爱显得如此可贵可爱可薄和可怜。

1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第一部看到的徐克的电影,从电视。人奔马走纷乱嘈杂,看不出时光的市井辨不明年代的江湖。印象里徐克的江湖是一群光着膀子在竹竿堆里流血流汗的男人,连情爱都跟仇杀有关。票房惨败不是没有原因的,视觉太不讨好,除了颜色之外镜头也晃得太厉害,要不是因为在电脑上看蜗一定昏过去

20分钟前
  • prost
  • 还行

影片改编自张彻经典《独臂刀》。在这个架空了时代背景的故事里,刀场、猎户、马贼、强盗、黎民,就构成了江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没有浩然于天地间的大义,充斥着的只有野蛮和血腥,烧杀抢掠、欺凌弱小、倒挂虐杀、剥皮示众。开场的和尚惨死,便象征着仁义尽失,规则不复。徐克刻意运用了凌厉碎片的剪辑、晃动不安的镜头、大量特写的画面,以呈现出极度风格化的视觉效果。武侠元素的表现也是极端化的,无处不在的男性荷尔蒙和愤懑狂躁的情绪肆意喷溅,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武侠不再是清晰的一招一式,而是混乱与搏命的缠斗厮杀。最后的高潮段落,赵文卓几乎只有转陀螺一招,熊欣欣也是只有舞双刀招架,歇斯底里,唯快不破,为了生存,没有理智。

21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相较断臂刀客赵文卓,熊欣欣的反角已经是港片武侠的标志了。人做坏事会遭天谴,所以连菩萨都拿着把剑。不是出刀慢,而是放不下。

22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真正的江湖。台词:“你看到事情不公平,要出头,但也许哪一天就会发现,错的其实是你自己,到时候已经晚了,没有人会同情你的。”

2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这电影在徐克影片中应该是被争论最多的一部,从拍摄方式剧情设计到武术动作,都与典型的经典徐克式武侠有不少出入,可能这也正是徐克在高峰之后的一种革命行为。无论如何,电影中感受到了很多文艺色彩,很艺术化的处理效果,甚至让我嗅到了一些王家卫影片的味道。江湖的理解,人生的感悟,精彩的功夫。

29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刀》在徐克的作品序列中显得颇为独特,既有着处女作三部曲的先锋创造性,又有着为以后好莱坞作品练手铺路的作用,还像是在弥补自己初入影坛拍摄作品票房遇冷的遗憾,倘若说前三部的贡献主要在独特文本与不吝血肉展现的异色,那这部就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突破了他自己,全片使用低饱和度的现实主义式的照明色彩,这一决定令光影更加的易于调度,大量夜间戏份也因此营造出荒凉决绝的意味,而人物的化妆装扮则为电影的怪力乱神奠定了最大的基础,这一设置是弱肉残食世界的最重要表现,最令人亮眼的是中景与特写的选用,全片远景占比很少,除去结尾之外,打斗戏份也多是用近景,这一考验剪接功力的做法,并未折损观感,反倒凸显了凌厉,而另一突破是在打斗过程中使用虚化前景,虽然这一做法令人有些眼花缭乱,但在展示打斗效果上,却十足的见效。

34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江湖。我都不知道江湖是什么。徐克。男性荷尔蒙。冷兵器。赵文卓。

35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C-】再也受不了这些老旧过火的香港傻缺武侠电影了。《刀》所展现的“快”本质仍是不伦不类的狂躁影像,让人精疲力竭;而二十年后《师父》所展现的“慢”反而愈发贴近影像的流动之美,在瞬息间,动作被赋予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模糊。

37分钟前
  • 思路乐
  • 较差

看了这么多部徐克,基本能确定这是最好的了,分镜剪辑非常极端,个人风格严重,粗糙又华丽,叙事短板可以完全忽略。独臂,断刀,残本组成的一位大侠。

40分钟前
  • 力荐

导演极思突破武侠片处理形式的躁动感觉跃然银幕之上,会让部份观众难以消受,但也会有人觉得力度十足,拍出了江湖恶斗的悲壮感。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强烈的阳刚色彩和歇斯底里般的渲泄情绪自始贯串。在武侠电影第二高峰渐退后,徐克作为终结一个时代的作品,影片完全模糊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简单交待了人物和所涉的恩怨,以一种平稳来营造出一个纯电影中的"江湖",并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把武打(以急速多变的镜头来交织)和文戏(大量不受节制的愤怒对白)相辅,作了一次自我情怀的抒发与治疗。导演试图努力将张彻与黑泽明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45分钟前
  • nihaoma
  • 推荐

8/10。[刀]的极端性足以联想到张彻式暴虐与霸道主宰的世界,片中火光掩映的硬线条特写,男主回忆父亲搏斗至死的心理剪辑(尸体倒吊剥光皮-惊恐的眼睛及面部-断刀沾满鲜血),旋转与飞跃进攻、铁链与锯齿刀比快、捕兽器突然袭来的高潮,不断重新对焦来加速镜头切换,构成了令观众筋疲力尽的兵器交锋场面。

4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徐克玩起深沉来比王家卫都让人蛋疼!

51分钟前
  • 大蓝。
  • 力荐

香港武打片实在是无敌。。。

55分钟前
  • 王呆呆
  • 力荐

赵文卓、陈豪、熊欣欣、惠天赐都贡献了最好的一次演出,整部戏气氛极好,镜头感十足。可惜女主太弱,唠唠叨叨的旁白那是王墨镜的风格,徐克还是玩不来。

58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