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

剧情片大陆1981

主演:林盈,王心刚,许忠全,黄宗洛,王秉林 ,谭天谦,封顺,王振荣,蔡明

导演:水华

 剧照

伤逝 剧照 NO.1伤逝 剧照 NO.2伤逝 剧照 NO.3伤逝 剧照 NO.4伤逝 剧照 NO.5伤逝 剧照 NO.6伤逝 剧照 NO.13伤逝 剧照 NO.14伤逝 剧照 NO.15伤逝 剧照 NO.16伤逝 剧照 NO.17伤逝 剧照 NO.18伤逝 剧照 NO.19伤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1:37

详细剧情

  追求个性解放的子君(林盈 饰)闯入了涓生(王心刚 饰)的生活,他们无视旁人的冷嘲热讽,毅然结合到一起。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幸福总是短暂的。婚前双方相互了解的缺乏,加上性格的不同,导致二人摩擦不断。涓生失业后,对曾经的盲目、天真充满悔恨,子君发现了涓生内心的变化,知道这段荒唐的婚姻该结束了。爱情的幻灭,让子君走向了死亡。子君的死,把涓生推向强烈的自责和痛苦之中,他谴责自己的无能和怯懦,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涓生陷入沉思。他逐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但他又不甘沉沦,整日里苦思冥想,人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本片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涓生手记

读这篇小说时大二,已好几年前的事,后来知道有改编的电影,找过却没有收获,今天想起来,发现迅雷竟有了资源,索性下载来~
鲁迅的小说是能够让人彻骨的洞悉、领悟和彻底的淡漠、痴網,所以读起来常不敢看下去、想下去。铁屋子是那么冷冰冰,索性关闭自己的神经,为的是不走入绝望的边缘~
同名小说在豆瓣中已是应者聊聊,这部电影更是几无人问津,想来这或许是件好事?先生说过: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如果什么时候没有人再关注鲁迅文章,那么是社会的幸事!原意如此,大约是那时先生所揭示的“吃人”的现象必已不存在!如今呢,怕是淡忘了鲁迅,然而~
只说这部电影,也还是满值得回味,假如看了原著,会更好些(契合的不错)。一些地方能够让人感觉这是1981年拍摄的中国电影,抛开这些,就是看电影本身,配乐和摄影也是值得称道的。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许多细节,拍的很细腻很生动,当影片最后那条小狗回来后吱吱的叫,涓生大约能够看到死去的子君的眼睛吧!

 2 ) 用文学改编文学

首先这是一部北影厂拍摄的作品,所以加了部分天桥的镜头。这种镜头现在只恨太少。


耍中幡的绣旗正书“中华民国十年”,也就是公元1921年了。这一年代表了什么不言而喻。


原著里涓生只是向子君谈起伊孛生、泰戈尔、 雪莱,这里加了一场二人共同观看伊孛生代表性的戏剧《娜拉》,此时二人并未同居,子君完全认同并向往娜拉的选择,


后涓生译制的作品中有一篇穷人, 一篇雪莱。穷人表明自己的高尚品质,后面又暗示涓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都为后来的悲剧做了铺垫。


涓生收到稿费的文章是《民国与鸟市》、《易卜生的难言之隐》。




这应该是编导虚构的两篇文章,其中《民国与鸟市》该是受了原文的启发,按原文:外来的打击其实倒是振作了我们的新精神。局里的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 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决不会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 早已不能奋飞。 现在总算脱出 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 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100册套装(包括鲁迅+徐志摩+李叔同+苏曼殊+萧红+朱自清+郑振铎+郁达夫+钱玄同+许地山等33位文学大师作品) (Kindle 位置 2576-2579). 辽海出版社. Kindle 版本.
对比这段文字,这篇文章应该是有思想性的,而后一篇《易卜生的难言之隐》,更应该是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易卜生(原文为伊孛生),涓生与之前子君向往的娜拉至此时应该产生了歧义。
不过此电影紧接着出现了一个严重的BUG,就是北新书店的书券。


 维基百科:北新书局是1925年成立于北京的一家民营书局,创办人李小峰,出版书籍以新文艺书籍为主导,旁及社会科学丛书,1952年关闭。北新书局一开始是依靠语丝同人的帮助,尤其是鲁迅、周作人兄弟的支持,方才立足。1931、1933年两度被查禁。此后总局迁往上海。
北新的全盛期是在1925-1937年,此后的战争让它受到很大打击。在这12年中,北新书局的出版事业经历了从新文艺书籍到教科书、儿童用书的转向。据统计,北新书局在1949年之前(主要是1937年之前)的文学类书籍出版达到了545种,其中中国文学(包括古代文学与新文学)达到401种,外国文学翻译达到144种。[1]
1953年北新书局并入四联出版社
百度百科:1924年在中国北京建立的民营书店。最初店址在北京翠花胡同。主持人李小峰、孙伏园。主要经售新潮社出版物。鲁迅对这个书店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曾出版鲁迅著作多种1926年,因发行鲁迅编辑的《语丝》杂志,被进占北京的东北军阀张作霖封闭。不久迁上海营业。1931年因经售中共地下书店──华兴书局出版物,一度被国民党当局查封;1933年因出版《小猪八戒》一书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再一次被查封。启封后一度改名青光书局,不久恢复旧名。鲁迅在广州时,曾开过北新书屋,专售北新书局和未名社出版的书刊。
我想编导应是好意,皆因北新书店是鲁迅先生曾极力支持的一家书店才将其搬上银幕。而忘记了本片开场将故事设定在民国十年(即公元1921年)。 书券上总址迁至上海的北新书局,在百科上显示是公元1926年以后了。所以这是一个虽可理解、实为比较大的穿帮。
涓生弃狗的这场戏后,涓生在回来途中遇到了封街,而洋人和洋狗能随意出入。
涓生伏案疾书 《洋狗大帅和国人》
今日中华民国大帅 …… 其威仪不下于历代…… 之巡幸虽说没有 ……国人震慑于大帅……中国人生存在自己, 从来没有取得做人的权利的中国! (此处旁白坑爹啊,念成:中国人什么存在自己,从来没有取得做人的权利的中国)







接上面百科联想,此大帅应该是查封北新书店的张作霖。但时间终究又是错了。
涓生到通俗图书馆后的一段旁白 : 盲目的 盲目的爱 这大半年来只是为了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都疏忽了。 人 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缚力。而生活的第一着那便是求生。连小偷都在活动,世界上并非没有为奋斗者而开辟的活路。我要开拓一条新的生路。趁着我还没有忘却翅膀的煽动。她已经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又到了闭馆的时候了,我又该到吉兆胡同去领略那冰冷的神情去了。神情的冷和天气的冷又持续了几天,相互间的沉默简直是令人难以呼吸 虽然我们近在咫尺 却像格着一条无形的鸿沟。我决心把我所想的全够告诉她……




结合电影里插入战争与百姓流离失所的镜头,仿佛是将涓生始乱终弃的原因加上了他悲天悯人的大爱一面,难不成涓生后来参加了党?隔靴搔痒!


熊熊烈火后,涓生又加了一段旁白:子君,有人说,世上本来没有路,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用了作者的名句,致敬!

 3 ) 爱与生存的拷问

这是一个关于“有了爱,生存才有意义”还是“先要有生存,爱才能有所附丽”的疑问,爱叫人勇敢,子君的魅力和勇气正来自于对涓生无限的爱,而涓生在给了子君爱的希望后却不能让爱继续生长、更新,否则子君何须日日温习旧日功课,总是提醒涓生勿忘当初的誓言。涓生的所谓真实无非是对于他个人的真实,他的生活的真谛,在苦难面前他并不能对人们伸出援手,在家庭经济危机面前,他虽有着勤奋者的计划,翻译写稿,可依然无力改变,真实的苦楚仍由子君在承受,旁人的冷眼和嘲讽,作为当时的女性,压力比之拉上窗帘做学问的男性,何止倍增。

男主角的长相让我看困了(இдஇ;)

 4 ) 【出口】

据说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不长也不短。在1981年改编成的电影,演员是穿青衫的书生模样和早春的莺花一样清雅的女子。时隔将近20年,看起来不觉得晦涩隔阂。
整部电影就像开头的那场雨。
只是像一场雨。先是早春的迷迷蒙蒙,见得着花开;之后便阴沉而布满天空,有闪电,低气压,死寂,没有出口。

我想,80年代看这部电影,称得上矫情。长时间的画面定格------或是涓生和子君互相沉浸在两人的世界,或是涓生一个人看着子君发呆的宠溺眼神,都很美好,像是草长莺飞的夏日,恬淡的、清新的。

可是有些故事,结局又注定是悲剧。他们生活的年代,是几千年封建礼教的传承与进步青年的反抗的比拼。然后,他们输了。
因为有时候生活让爱情无路可走,而人的自私和软弱又让爱情足够脆弱。

“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涓生

所以,当两个人沉默,并且开始回忆过往,爱情就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子君的本就建立在虚无的对自由的崇拜上的爱情,涓生的建立在和与众不同的女子的惺惺相惜上的爱情,像是泡沫,华丽而易碎。
更何况,是在一个满空玻璃碎屑的人间。

“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幸而是早晨,时间正多,我可以说我的真实。” ------涓生

果然是一个素雅的女子,原著上强调她,是不抹雪花膏的。她一定是个柳眉而有聪慧的黑色眸子的女人,因为她会大声地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冲出家庭的牢笼,与深爱的男子一起找寻紫藤花一样的绚烂未来。
女人极易在爱情上倾其所有。所以故事对于她,终究是不公平的。
而涓生。不轻易负责。承认自己虚伪。甚至把错误全部归结于子君的身上。想到过她也许会很难在世上过活,却还对子君说:“我已经不爱你了。”

倾盆大雨。只是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其实本就是不公平的爱情。不公平的世界。所以注定了是不公平的结局。
却没有人可以责备。
因为故事,本该如此。一些东西,很轻易地就可以妥协。比如迷恋。比如真诚。
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所以才会有“割舍不得”、“悔不当初”这些的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世界。
所以我宁愿子君,抹上淡淡的雪花膏,依旧踏着她的高跟鞋,白色的长裙,走在那条小弄里,一直一直,留一抹高贵的倩影。
不用再妥协于生活的琐屑,不用再假装和涓生过得很快乐。不用再成为,所谓的包袱。

他们的爱情,属于乌托邦。
而现实,却确确实实地踩在脚下,并且随时让人,找不到出口。

 5 ) 《伤逝》|我从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有关爱情婚姻的小说中读到了什么

女性自由的幻灭!

这是这篇文章表现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而,有些可怕的是,文章里的女性子君,她的想法及行为让瞎子惊觉,“子君”也并不只是仅存在鲁迅先生的时代。

凡所女性所阅,怕是莫不无记得此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为女性知如此,尚在如此社会,不可谓知识青年与进步,个性解放女性独立。

然何以开始说出如此宣言追求的女子,渐渐却变成了一个庸俗浅薄的家庭主妇,更是则结尾落寞故去?

曾以自由恋爱起始,后则幻灭了自由。我们以子君为中心,辅以之身边人物事来看一下子君甚至是我们现今不少人会发生的婚恋悲剧。

一:子君经济上的不独立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在写《伤逝》之前,曾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做过一个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

针对“五四”时期许多女性盲从易卜生笔下的娜拉的勇敢追求浪漫爱情这一风尚,鲁迅先生以其独有的深刻警戒这些学生们:“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为钱所卖掉”,“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女性要是想实现自己的独立,自由的生活,经济权是为前提。

而文中的子君呢,由家中所及,不过些首饰。工作家用,仍只是依附于涓生而存在。当涓生被辞退后,又翻译书籍碰壁,家中缺少生活所基本必需。两相矛盾所激,也就此,导火索引。

二:子君、涓生“何”爱

在文中,子君和涓生相交友时的场景描述为:

在这里,子君是作为涓生的听众和崇拜者出现的。泰戈尔所宣扬的泛爱论自然是包括男女之爱

易卜生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则要求女性摆脱在家庭中所处的玩偶地位,冲出家庭牢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在涓生的一步步自我向子君的诉说诱导下,子君才勇敢的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即因爱情而起思想,而并不为子君所自身带有。

在文中,涓生向子君告白的场景描述为:“我只记得那时以前的十几天......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即使我自己以为可笑,甚而可鄙的,她也毫不以为可笑”。

涓生没能用雪莱与泰戈尔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而是模仿了电影的求爱方式,对他自己而言,这是“不合格”的,他对此“可鄙”

而子君则接受了这个告白,这对于涓生来说,是一种内心失望的煎熬。

所以,他们的爱情本就建立在是一个“双方”都是不知“何”爱的基础上。

三:子君被父权、夫权的围困

(1)父权

在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子君还是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所以,其实,子君与涓生的同居生活是从子君父亲那里得到间接的、部分的援助开始的,到一年后父亲的介入而结束的。所以子君又何曾真正的“完全独立”呢?

(2)夫权

子君在和涓生的生活中,从来不占据任何主导地位。经济上如先前已提。对涓生所说的话,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当他发现涓生在感情中有所变动时,也只是:“她的脸色陡然变了灰黄,死了似的......恐怖地回避我的眼。”她也只是如历来任何封建的女子一般,在这种男权社会的家庭下形成了习惯,不曾想过去反抗,对立,

传统的性别秩序在此间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而涓生,貌似在此是一个忏悔者,然而在忏悔的语调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显而易见的满纸居高临下的视角:“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因为你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涓生的强势地位和他所信仰的五四精神大相径庭。

子君依旧走不出这个夫权下的阴影。

四:子君自我的丧失

外人如是,可子君呢?子君从来都是一直被动接受着外界

同居前的子君的启蒙,解放思想是被涓生影响的,而同居后,她则,一如传统女性的工作。

在家,打理内务。未曾有任何与进步关暑的事情,以前的书未见其读,进步下的思想逐渐被日常生活所磨灭。子君的自我一步步的在沦丧,柴米油盐成了生活,两个人的温馨日子成了她最终的目标。

子君曾是追求着个性解放。

可从文中我们看出,这种追求,还是为了满足对婚恋的支配。

在之后,仍然是封建社会男性的附属品。子君能够在时代浪潮的影响下走出家庭,可是仍旧走不出自己具有封建意识的心里

五:总结

一言以蔽之,外界社会加自己内心所闷闭而开放性的思想亦仍属于自觉接受外界安排所致,

无论子君是否是与何人何时所联结,仍然走不出自己向往自由的路,因为,封建是要以本人走出而打破,自由亦然,子君一直未明确路之界限,而自由又何能不幻灭?

相比于,我们此社会中许多女性,鲁迅先生的《伤逝》也许永远不会过时。

 6 ) 杂感:机械水华打得过电子谢铁骊吗

【1648】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改编求稳的缘故,从中段开始就大段的重复,踟蹰和徘徊不是一味的重复,该重复的时候重复才有节律性。水华应该是想极力回应日记体主观的氛围,涓生作为叙述人基本上没在镜头前说话,通篇大段的配音独白。但是很明显做得太过,尤其是后半段开始重复前面的说辞之后显得非常拖沓。 但其实前半段视觉上的诗性是显而易见的。窗户中空玻璃直接做出了公民凯恩的景深镜头、房间内两个人物前后景变焦、户外场景多饱含环境意象的全景、比喻蒙太奇和动作的交替使用也很妙。室内外空间的布置处理都有继承费穆的感觉,集市的杂耍视觉信息非常丰富。镜头使用上非常喜欢变焦的大景别,洪常秀都没这么喜欢推焦吧,导演似乎想用镜头代替演员表演,但是这种情绪表露也没能掩盖独白过度的问题。

剧作上其实就是《夜以继日》的早期形态。男性的懦弱和自我欺骗以牺牲女性作为代价,然后就是内心不断编织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但是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自身的厌倦和冷漠。台词在这上面很值得玩味,涓生认为子君失去承担真实的勇气时,恰恰是他自己蒙上了自己的双眼说瞎话。 1.“可中国的妇女简直是奴隶,最底层的奴隶” 2.“光明闪烁了一瞬,黑暗又笼罩了一切”

3.“爱情也必须时时更新”

4.“我不该把真实告诉子君,我该把谎言奉献给他。我没有承担真实的勇气,却将重担给了她。”

 短评

我看了很多遍小说 很多遍电影。每次都看的很憋屈

5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逃出玩偶之家不是自由,能在笼子外飞翔才是自由

10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在剧本上过于忠于原著,没有什么突破,几分牵强,语言过于文学性。

14分钟前
  • yakamoz
  • 还行

1981年

15分钟前
  • 想飞的鱼儿
  • 还行

6.9;若theme music再斂起一點該多好,但這終究還是水華啊...

16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怪 说不上那怪

17分钟前
  • supersheep
  • 推荐

只记得那只白的毛毛狗。

19分钟前
  • 墨丘里
  • 很差

美术方面做得很好,各方面还原十分到位(除了演员偏老),原著的感人情节在电影里也展现得很让人动情,例如阿随的被弃和归来、涓生后来的强烈悔恨。但是,整体太忠于原著了,以至于很多意象的镜头内容直接照搬小说,男主心理活动也简单粗暴地以吟诵原文的画外音形式进行展现,这确实省事不少,但也必然只能达到低于原著的水平。所以我认为这在将文学影像化的改造上,还是挺失败的。

22分钟前
  • 子非材
  • 还行

通篇男主内心独白,配乐诗朗诵范儿,影像化改造比较一般,频繁推拉叠化。不过鲁迅原著的故事还是有趣且毫不过时的:内心高冷的矫情病男文青+揭不开锅也要养宠物狗还敏感爱哭的女文青租一开间共同面对柴米油盐窘迫生活的故事,精神伴侣终将被生活压垮。汪星人演技了得,幻觉镜头有点意思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對王心剛不感冒= =

27分钟前
  • Mango
  • 还行

记得那一年的桃洲哥

28分钟前
  • 莫云轩
  • 还行

涓生简直是一种典型的男性缩影:读过点书,自以为很有学问,似乎总是壮志难酬,面对社会现象慷慨激昂(当然只限于纸面文章,发生在自己眼前时大气也不敢出),却对身边的人毫不关心,有的只是愈积愈多的不满和挑剔。要分开,话也说得很好听,各自“寻找新的道路”。而这样的人总假以有志青年的面貌,迷惑性太强,万一遇到,有多远躲多远!

30分钟前
  • 树上霜
  • 还行

当他爱她时,他可以包容一切,包括她的软弱;当他不爱时,他只希望她和当初一样勇敢,却不知这份勇气全凭有人宠爱;无论什么年代,类似“我要正确生活”这种冠冕堂皇的幌子都是男人软弱无能自私怯懦的借口;推拉镜头如许多啊!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推拉镜头是主角,什么爱恋什么思考什么沟通什么时代皆被甩在身后——技术喧宾夺主,脱离了承载表意的本职功能。其次是叙事的从容,好家伙,可以媲美《小城之春》的节奏了。张力的蓄储及舒张(尤其舒张)全无一点压迫力,像是温柔的声讨、腼腆的苛责。制作层面确实给我带来特别明显的不舒适,这是技术层面、品控层面、形式层面的问题,却也不能否定内容的价值。时代的裹挟之下,剧变、守旧、刁邻、傲洋、悍匪等外部因素,圣母心、羞耻心、猜疑心、独断专行等内部因素,让每一个人都无比脆弱,遑论结为爱的共同体(或曰利益共同体)。时代的激荡之下,败因何止千百,成者岂有二三。摸着黑暗探索,顶着寒意向前,寂寞地感伤着心爱之人的逝去,感伤着无力守护之美好的逝去。

35分钟前
  • 妍春
  • 推荐

鲁迅:“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38分钟前
  • 蘇小北
  • 较差

我该写些什么呢?选修课上老师给放的,然后讨论的大半节课关于爱情的内容。门当户对,相互信任,有物质基础。恩,不得不说这个老师还是很有见地的。

39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呀亲!!~

43分钟前
  • Metamorphosis
  • 较差

摄影:邹积勋

45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伤逝的悲剧恐怕也是千千万万同的爱情的悲剧,男人逃不了涓生的懦弱借口自私和冷漠,女人逃不了子君的琐碎,虚荣和脆弱。相同的悲剧,加入现代的速食压力孤独和畸形,经营爱情和婚姻似乎越来越难,爱情和面包,怎样平衡?而悲剧是由何产生的呢,性格,背景,柴米油盐,人心易变,贫贱夫妻百事哀?

49分钟前
  • 7
  • 还行

选修课电影,基于那时的背景和价值观。现在来看总感觉这男的太装逼不成反傻逼了

53分钟前
  • coc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