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据点

剧情片美国2008

主演:丹尼斯·奎德,马修·福克斯,福里斯特·惠特克,布鲁斯·麦克吉尔,埃德加·拉米雷兹,萨伊德·塔格马奥,阿耶莱特·祖里尔,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威廉·赫特,詹姆斯·勒格罗,爱德华多·诺列加,理查德·琼斯,霍特·麦克卡兰尼,莱昂纳多·吴,德洛丽丝·赫雷迪亚,肖恩·奥布赖恩,José,Carlos,Rodríguez,Rodrigo,Cachero,吉尔莫·伊万,Xavier,Massimi,谢尔

导演:皮特·特拉维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刺杀据点 剧照 NO.1刺杀据点 剧照 NO.2刺杀据点 剧照 NO.3刺杀据点 剧照 NO.4刺杀据点 剧照 NO.5刺杀据点 剧照 NO.6刺杀据点 剧照 NO.13刺杀据点 剧照 NO.14刺杀据点 剧照 NO.15刺杀据点 剧照 NO.16刺杀据点 剧照 NO.17刺杀据点 剧照 NO.18刺杀据点 剧照 NO.19刺杀据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00:59

详细剧情

为了应对911之后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美国总统亨利·阿什顿(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饰)与西方各国以及阿拉伯国家首脑相约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将在此缔结全新的反恐同盟。是日阳光明媚,广场人头攒动,不同社会背景之人齐齐聚集,嘈杂万分。阿什顿总统的车队在一片欢呼和反对声中到来,六个月前为保护总统而遭到枪击的资深探员托马斯·巴恩斯(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冲在最前方,警觉地监视着来自周遭一切可疑之人。谁知,当总统正准备发表演说时,两发子弹击中了他。广场顿时大乱,有人仓皇而逃,有人冲向主席台,有人则趁乱制造祸端。随之而来的爆炸将这美好的一日彻底毁灭。  通过电视台女导播、阿什顿总统、巴恩斯以及几名和此事件有关之人的视角,血腥一日背后的真相逐步得到还原……

 长篇影评

 1 ) 这种剧本结构的两大问题

这是一部反恐悬疑动作片,聚集了大批二线明星:丹尼斯·奎德、马修·福克斯、福里斯特·惠特克、西格尼·韦弗、威廉·赫特等等,看得出其成本也是中等的。

现在要写出一个好的悬疑片的剧本是何其难,因此这部中等成本电影用了一个讨巧的办法:把20分钟内发生的事,从不同人的角度演6遍,每个新角度都能揭示一些新线索来层层剥开悬疑。这样做比单一时间线来安排悬疑轻松得多,也比递归式的或者时间旅行式的悬疑片要省心的多。

结果显示悬疑效果的确不错,但是多人角度演相同事件也有两大问题:第一,总有相同的场景要出现6次,令人厌烦,毕竟这不同于《土拨鼠日》,相同的每一天都能随心所欲改变,而这个“还原真相”的电影只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广场庆典的人群。第二,毕竟只有6个角度,那么多线索都发生在6个人身上交织着,明显是有太多的巧合。巧合不是不能有,但是坑爹到本片的程度,尤以结尾为最,确实有点扫兴。杀人如麻无恶不作的恐怖分子飙车时看到站在马路中间的小女孩还会紧急闪避,他们天衣无缝的计划就此歇x?

但是好莱坞的工业水准大体上掩盖了这些问题。取景于富有异国情调的西班牙城市萨拉曼卡,各种枪战、追车、爆炸场景都见好莱坞驾轻就熟的功底,加上剧本结构营造的悬疑效果,本片还是一部能流畅看到尾的动作片。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刺杀据点》:以罗生门的名义行反恐24小时

    罗生门式的叙事手法在黑泽明之后不断被借鉴和推陈出新,但无论是同为大师级别的德帕玛的《蛇眼》,还是半军事化的《基地疑云》,在表现效果上都不如这部《刺杀据点》来的新颖强烈。Pete Travis借助具有时尚感和高科技感的镜头语言,对罗生门式的叙事做了一次小小的革新。我们看到的不是各个当事人对全过程大相径庭的公堂辩论,而是你中有我,互为补充细节的掩护战。这也使得戏剧张力陡增。Pete Travis的聪明之处还在于,恰到好处的为每一个当事人的视角设置悬念和包袱,再藉由另一个视角揭开谜底,使得一个被重复了八次的故事峰回路转,毫无冷场。你绝对想象不到真相可以被以一种这样的方式拼接起来,却仍然具有水到渠成的叙事美感和流畅感。

    “实时推进”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约翰尼德普的《千钧一发》和卫斯理斯奈普斯的《90分钟死亡倒数》是类型代表作,但要说到戏剧设置难度还当属热门剧集《24》。《刺杀据点》显然不满足于银幕上与银幕下同时的老套手法,一个几十分钟内的故事被拉成一个半小时,还要保持令人窒息的快速节奏,撇开形式大于内容之嫌,在剧情铺排上已是成功。后半段撇开闪回叙事,完全以平行线的镜头语言来叙述多路人马互相牵制的复杂处境,成功营造了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一个镜头都不嫌多,完全是实时叙事的典范。

    结尾处的黑色幽默令人诧异,颇有盖伊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中充满巧合的嘲讽。恐怖分子严密至此的计划竟然破灭在一个小小的摄像机上,一个遭人要挟的战斗英雄无奈是悲剧收场,一个心地善良的游客无意中成了英雄,而老特工终于找回了久违的自信。既不缺乏好莱坞一贯大团圆的主旋律,又有反传统的玩闹戏谑的一面。

    压轴的追车十分精彩,快速的剪接和大量的特写使人不由得联想到去年的《伯恩3》。Pete Travis藉由西班牙狭窄的街道和拥挤的车辆人群,创造出和宽阔的纽约街头追车迥然不同的风格,凌厉的影像效果非凡。大量借鉴了《速度和激情》、《石破天惊》等经典追车的珠玉,巧妙加以融合,更是令人在惊心动魄之余会心一笑。

    丹尼斯奎德的表演令人激赏,眼角的皱纹和脸部下垂的赘肉为他这个饱经沧桑的老特工形象带来足够的说服力。好莱坞一向很给老牌演员表现英雄垂暮却又老当益壮的机会,伊斯特伍德就在《火线阻击》里当过挡子弹的总统保镖,最近又有道格拉斯的《一级戒备》,同样是政府秘密特工的角色,丹尼斯奎德同样演绎的令人信服,相比之下不逞多让。撇开角色本身的差异,也让我们对同样由老人挂帅的暑期大片《印第安纳琼斯4》充满了期待。

 3 ) 6个12点

在办公室无聊,偷偷的看着无聊的电影,而它却打破了无聊。
有关刺杀的电影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题材。恐怖主义也风靡全球。就这样,形成了这部电影,我本以为是部老片,却发现是08的新片。
12点,开始了,新闻的播报美国总统的到来,保镖的保护,一切都是那么的有序。随着枪声,总统的倒地,混乱,继续的播报,爆炸,停!
12点,开始了,保镖的守护,侦查,怀疑,追捕,停。
12点,开始了,警察的质疑,出卖,逃跑,被射杀,停。
12点,开始了,游客的拍摄,记录着,跟踪,停。
12点,开始了,总统的前往,回避,绑架,停。
12点,开始了,刺客的安排,联系,威胁,射杀,引爆,绑架,继续着。
许多条线相互交错着,就好像披着多层轻纱的女人,随着轻纱的不断减少,渐渐清晰,直至最后完全裸露在你的面前,你才能完全的了解。
你可以做那层披在女人身上的轻纱,感受着体温,感受着触感。
你也可以抚摸,直至最后的一丝不刮。
影片的拍摄手法,让我想起了大象,不过相比较,比大象细腻了许多,毕竟大象的拍摄成本有限。
工作后感觉不错的电影之一。

 4 ) 杨晓林-《刺杀据点》随想

为写五卅的剧本,近日猛攻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法庭片、街头游行示威冲突的之类的片子。

梁山导演推荐《刺杀据点》,看了,有些小收获。

作为类型片,故事内容其实了无新意:在反恐集会上,恐怖组织先枪杀替身总统、制造大爆炸吸引警方注意力,尔后绑架真总统。总统保镖紧急缉凶。

恐怖分子以其弟弟为人质要挟特种兵作案,在逃离中内讧,保镖在追凶过程中发现同伴是内鬼,最终恐怖分子相互残杀,车毁人亡,总统被救。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此类电影的共同特征,无论罪犯怎么高明,最后总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孤单的美国孤胆英雄最终总是赢家,一个美女友或娇妻爱女的最终获得了人身安全。

作为大投资商业类型片,基本元素必不可少:明星、大场面的群众集会、大街上混乱刺激的飞车追逐、冷血杀手一人射死一大堆倒霉蛋警卫人员。

此片的超常之处就是分别用电视节目制作人、游客、总统保镖、总统、内鬼等的视觉来讲述故事。

节目制作人通过摄像机所见留给观众的一个悬念,即这一切是谁干的?总统死了吗?恐怖分子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最后,怎么被抓获的?

其实,下面的叙事一般可以这样站开:

1 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觉,即上帝的视觉,从头到尾把故事叙述一遍。

2 抓到罪犯,由罪犯的视觉讲述。

3 此事只是开头,犯罪在继续,警员在制止犯罪的过程中,逐渐洞悉事实真相,警员推理加罪犯供述。

本片最大的看点是被认为采用了《罗生门》的叙述方式,其实,这只是形式的上的,学的是皮毛。

《罗生门》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人性永远的缺点:为了个人的尊严,在讲述一件事时,所有的人都会不自觉的维护自己的形象,夸大自己的重要性,为自己掩饰。或者找到一个看似非常充分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也就是说,人和别人交流时都是充满个性色彩的,都是从自己立场看问题,都是戴有色眼镜的。在这种意义上,撒谎或者半撒谎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即保护自己的尊严是人的自私的本能。

类型片为了塑造正面英雄形象,总要纯净人物,去掉人类一些天性的本能,从而造出一个道德英雄。其实,塑造道德英雄最大危险就是容易美化和虚假化导致的浅薄和空洞。

其实,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和我们具有一样人性的人:一身毛病,但也有数不完的优点!

 5 ) 轮回式的剧情

要是没有最后那段精彩的结局,我都快看不下去了,不断的重复轮回,看的人都烦了,我只是不断期望他能快点结束,也许是没有帅哥的原因,也没有我喜欢的明星,更加没有性感女郎,看的暴脾气都快出来了,完全与看源代码不一样的感觉,看源代码只希望男主可以拯救世界,看这个只希望大家全部快点死掉,总体来说就是重复的那段真的可以快进,不然重复看那个开头,真心想吐。大家演技很到位i,枪战戏,大爆炸也蛮吸引人的,最后救下总统那一刻也让人松了一口气,在不知总统也被绑架那一刻,真心是没有心情接着继续,大反派死的太轻松了,应该再加点情节的。惠特克的胖身材啊,跑的气喘吁吁的,除了一如既往的摇头晃脑的台词,以显得他很认真演戏,或者表示其强大的气场之外,再无其他。唯一的帅哥还是个反派。

 6 ) 习惯性被“骗”

通常呢,看完这种片子,本能的反应就是“md,又被好莱坞骗了...”我估计大多数电影老鸟看完之后就想骂娘,但回想“嗯,追车那段还靠谱...”无聊的人呢,会从网上down一部高清的版本,一帧一帧地找bug(这种片子很好找的)。我们太不给动作片面子了。

  动作片是不是拍不出花样来了,一定要在剪片子上动脑子?估计几位演员演完之后看demo的时候都一惊一乍的,“喔,这是我拍的么?”也没法怪人家,动作片本来就不讲究编剧的IQ,你看甄大侠的片子哪一个不是大明白剧的,但就是看的tm很爽。像《谍影重重3》这样的巨牛无比的动作片实在是百年难遇,你只有丑化它才能突出自己,片子真的可谓经典之经典。所以我们还得体面一些,没办法要求好莱坞年年都逼着Robert Ludlum写小说。《刺杀据点》已经尽力了。

  但从剪片子的角度来说还是挺好的,各种方位的各种距离的镜头足够多。就像开头坐在移动直播车里的那个傻老娘们操控狂复杂的镜头程序一样,我也有点晕头转向。在ambulance最后冲过去的时候,给了好几组从远处拉近的镜头,挺过瘾的,有点像在玩3D游戏,那种镜头感有种超人飞过来感觉,虽然很俗,但很爽。

   我没想恶心这部片子,只是论不上经典好片,它杂糅了动作元素(飙车)、剧情(Thomas Barnes的往事)、情感(兄弟情、恋人情)、还有超炫的刺杀计划(我要那个手机,md还可以杀人!这么酷的技术突然让我想到地方电视台夜里狂播的香港赌博电影...)还有值得称赞的剪片子师傅。一部能让你很爽的片子,尽管你也编得出来,但请不要说那种残废话。你吃了一碗大杂烩,虽然没有蟹黄汤包美味,但你吃饱了,很饱,饱嗝猛打那种,你有什么资格骂做杂烩的师傅呢?

更多图片,欢迎访问“杨癫峰”
http://yangdianfeng.blogbus.com/logs/18949236.html

 短评

层层剥笋、愈演愈烈,很好的反恐动作枪战片

6分钟前
  • boks
  • 推荐

x

7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Vantage.Point.DVDRip.XviD-NeDiVx

9分钟前
  • 金英俊
  • 推荐

多线程发展的情节,如果看的时候不仔细容易错过情节

13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多段倒回 群像

15分钟前
  • 垣原阵
  • 推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222126/

16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推荐

好像看大荧幕版24,蛮有劲,可惜结尾不够味道.

19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3星半。剧作结构很巧妙,美剧手法。不过这种人物多的故事中,一般都会有人物扁平化的缺陷。胜在节奏紧凑悬疑感强。

21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短小精悍

22分钟前
  • 一瞬之梦
  • 推荐

很巧妙的编织了故事的情节,赞!

24分钟前
  • Bellbei
  • 推荐

美国编剧就是能搞敢搞

25分钟前
  • 绿音儿&外星兔
  • 推荐

看得我都睡了要 完全没有必要的镜头回放 镜头回放的唯一作用就是耗时间

2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较差

叙事风格很给力

32分钟前
  • 正义B胜
  • 力荐

剪辑太牛逼了;特别是最后警车撞到石墙的那个片段,我本能的往后退了一下,好像自己真的要撞过去一样...

36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多视角结构和剪辑很有力度,影片目的在此,也就不需要去过多评判其他。

3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i LIKE THE THE WAY DIRECTER SHOW THIS STORY

4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拍得挺紧张的,但是有些不太有逻辑的地方,而且有些蛇尾

4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再好的情节来来回回的重放,也够人烦的了~~

51分钟前
  • 战国客
  • 较差

影片做的让我觉得很完美

54分钟前
  • 幸运卢克
  • 推荐

剧本想法很好,但是整个电影的完成度很一般。具体说来就是每条线的戏剧张力都不够,部分镜头重复略显冗长。本该是汇合所有线索的结尾高潮又完全是草草了事。

58分钟前
  • SleepyPin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