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风暴2

台湾剧台湾2017

主演:黄健玮,许玮甯,吴慷仁,李国毅,孟耿如,许时豪,班铁翔,蓝正龙,刘品言,庄凯勋,梁正群,黄仲昆,李璇

导演:萧力修,洪伯豪,林志儒

 剧照

麻醉风暴2 剧照 NO.1麻醉风暴2 剧照 NO.2麻醉风暴2 剧照 NO.3麻醉风暴2 剧照 NO.4麻醉风暴2 剧照 NO.5麻醉风暴2 剧照 NO.6麻醉风暴2 剧照 NO.13麻醉风暴2 剧照 NO.14麻醉风暴2 剧照 NO.15麻醉风暴2 剧照 NO.16麻醉风暴2 剧照 NO.17麻醉风暴2 剧照 NO.18麻醉风暴2 剧照 NO.19麻醉风暴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1:52

详细剧情

  《麻醉风暴2》(英语:Wake Up 2),2017年的台湾电视剧,为《麻醉风暴》续集。本剧由曾瀚贤、汤昇荣制作,萧力修、洪伯豪、林志儒执导,黄健玮、许玮甯、吴慷仁、李国毅、、孟耿如主演,总计拍摄13集。本剧开创台湾戏剧先河,首度赴约旦河北境难民营实拍,藉以描绘战地医生人道救援无私精神。  在约旦担任战地医生的萧政勋,带着创伤回台便遭遇捷运爆案。因缘际会,萧政勋与已分手的杨惟愉,接下康联医院创伤小组的成立任务。没想到爆炸案的背后牵涉庞大的利益关系,整个医疗体系都深陷其中……  康联医院新生代医生“熊崽”,白天他是医术高超的外科医师,晚上就变身饶舌歌手。中生代医生萧政勋不仅面对熊仔的质疑与挑战,另一方面又需要面对年轻医疗记者Zoe,对当年人球案、爆炸案的穷追不舍。在世代交替的冲撞、理解、合作中,他们终究得再次面对未解的两难:是要成为体制的共犯?还是勇敢和整个世界对抗到最后?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大陆拍不出这样的剧?我在自己的高中回忆里找到了答案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班上好像有个女同学自杀了,但是学校里竟然风平浪静得很,我甚至记不起有看见任何人谈论的场景,班主任只说她转学了,从此这间学校再无人提及她,我和这间学校所有麻木的人一样,并没想过要去了解她自杀的真相,这里面是不是存在着校园霸凌?校方到底是如何与她的父母进行私了的?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确实是有阶级之分的,不是我们穿了一样丑的校服,就真的成了一样的人了。没过多久,又是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出车祸摔断了条腿(后来我还跟他耍了几个月的朋友),我记得当时好多人去医院看他,学校好像也送了慰问金,这件事倒是得到了积极的宣传,最后这个同学在学校的温暖的关怀下重返了校园。我想就算今天回去查,后者一定能查到很多资料,而前者怕是无人知晓了。我的高中是市里的重点学校(虽然我是里面拖后腿的),占据着如今房价好几万的市中心地段,还临江,很美,楼前两棵大银杏,一公一母,一个挺拔一个丰盛,我想我习惯性地在故事里用银杏作意象,便是来由于此。但是仅仅过了八年,我偶一回头望去,我想不起学校教了我什么。

 2 )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剧

这是一部短小精悍的剧,格局很大,是很难得的第二季精彩过第一季的剧集。

全剧手术场面和医用术语都很准确,具有戏剧张力,延续了第一部的大胆直接,展现医改和人伦的冲突、药厂和政界的勾结,探讨了生命、情爱和坚持的意义。全剧多条线并进, 每条都清晰合理,就算带有中二气质也不扣分。

最后萧政勋的画面回放真的是哭点 ,他写给他的妻,"在你之前,不知生,在你之后,不惧死", "我将清醒地睡去,在你心里。每当黑夜來临,只要你回望內心,即可重聚" ,真的太感人了,体现了一位具有人文精神的内敛医者对生命的思考。萧医生我是你的脑残粉!

希望大陆医疗剧可以以此剧为标杆。

 3 ) 这个世界会好吗?——《医院5日》和《麻醉风暴1&2》

机缘巧合,最近连看了三部医疗剧。 《医院五日》是今年的美剧:

另外两部是有些年份的台剧,还是一个系列的:

年份不同,国家不同,但由于都在讲医疗工作者,莫名有了一致的内核——对医疗制度国家相关体系,以及人性的拷问。 看完以后,不由得想问一个已经被无数人问过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 1.为了99%的人的利益,牺牲掉1%的人,这是对的吗? 《麻醉风暴2》中,台湾省卫健部为了当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刻意忽视德利康AM2(一种药的名字)的副作用,强行让该药上市。此举的确有助于大的经济获利,可是那些被药物副作用毒害,连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的患者,应该找谁去哭诉呢? 当沈柔伊去质问卫健委的负责人时,他说:为了99%的人的利益牺牲掉1%的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冠冕堂皇,似乎又无法反驳。 而在《医院5日》中,卡特里娜飓风带给普通人的是逃难,带给医护工作者的还有“如何转移所有的病患”以及“如果有人走不了,如何处置那些带不走的患者”这样的难题。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为了减轻无法被带走患者的痛苦,医生Anna不得不选择了安乐死。那40具尸体,成为了被牺牲的1%。 倾盆的大雨,随时会崩溃的堤坝,政治的黑幕,连续被这几部剧洗礼,感觉这个世界好像真的不会好起来了。 2.如果我是对的,而世界是错的,我该顺应时势,还是奋起反抗? 沈柔伊是《麻醉风暴2》里的记者,大家觉得她和那些狗仔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她有自己的追求。 总编告诉她大众喜欢看娱乐性的新闻,可她一定要写专业的报道; 有人用视频随便剪辑了一个新闻发到网上,她觉得这个行为有辱报社的形象; 当她接触到钱权交易的核心时,总编告诉她这样下去会有危险,她依旧坚持了下去,甚至最后还使用了违法手段得到了部长犯罪的证据。 沈柔伊站在部长面前质问他:那被牺牲掉的1%的人中,如果有你的家人,你会怎么办呢? 她抗争了。 萧政熏是一名麻醉师,他的工作量非常大,时常好几台手术来回跑。虽然饱受失眠的折磨,但萧政熏始终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有一天,萧政熏接到任务给议长夫人打无痛分娩针——议长对医院的考核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一时间,送来了一名急救病人。萧政熏没有理会医院高层的要求,以急救病人为先,这件事影响了医院的评估,他自然会被高层刁难。 后来,萧政熏在一场医疗事故中成为了替罪羊。 他不愿意无辜遭罪,于是不断追查真相。但在他知道真相的时候,为了不伤害到更多的人,他最终放弃了继续追查。 萧政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纯粹的医师,他面对黑暗,抗争过,也放弃过。 世事自有运行的法则,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可是不管不顾去追寻真相,哪怕会伤害更多的人,一定是对的吗? 3.危急时刻,究竟是救人为先,还是制度为先? 当卡特里娜飓风来临的时候,纪念医疗中心的Susan临危受命,成为了医院的负责人。但她翻遍了医院的管理章程和急救安排,都没有找到和飓风有关的条例。 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 她和其他医护人员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可是她提出的救援需求几乎得不到响应。最讽刺的是,有很多消防队员想去救人,可是由于政府没有相关通知和程序落实,所有人员只能待命。新闻里报道的死伤人数不断增加,但没有程序和通知,偌大的政府机构竟无法运作。 相同的事情发生在《麻醉风暴》中。紧急送到的病患因为不符合流程可能会被拒收,只留下一心想要救人的医生在一旁不断发出“为什么”的责问。可是这一声声责问,通常没有下文,领导会说:这不是治病救人那么简单。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医生们理不清其中的规则,却会因为不好的结果而担责。 在担责的过程中,有的医生学会了理解规则,从而与规则共存。有的始终不能理解,最终以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无尽的委屈和疑问。

所以,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一直不喜欢带有心灵鸡汤性质的文章或者影视作品,它总是忽视你所有的苦痛,然后以一种看似有力量实则不痛不痒的方式给你力量。 可是我喜欢《医院5日》和《麻醉风暴》给我的鸡汤。 《医院5日》:没有医生在这场起诉中被问责。 《麻醉风暴》:Never give up。

 4 ) 麻木地逃避,或清醒地痛苦

医生的天职本是救死扶伤与医治病患,但倘若医生身处的整个医疗体制已经布满脓疮,那么医生又将何去何从?这是2015年播出的台湾医疗职人题材迷你剧《麻醉风暴》中所抛出的一个现实且尖锐的问题。因为一起外科手术中病患的意外死亡事件,医院内部乃至整个医疗体制下的重重黑幕被不断曝光——医院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考虑拒绝收治危重病患酿成人球惨剧,为了控制运营成本又大量使用过期药物与劣质器材,高层管理者在医疗事故面前推卸责任损害一线医师的权益,当民众心目中往日崇高的白色巨塔逐渐失却了圣洁的颜色,萧政勋、叶建德、陈显荣这三位曾经的与现在的医生不得不在迷乱漩涡中直面医者初心究竟为何的终极拷问。

两年后,擅长拍摄各类当下台湾社会现实问题的公视推出了《麻醉风暴》的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续集长度从6集扩充到了更为主流的13集,这不仅意味着编导有更加充裕的空间去打磨剧中各个角色的前史今世,完善几位主角的成长弧光与心路轨迹,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剧集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达到前作无法企及的深度与广度。在延续了第一季故事设置强戏剧冲突与加入爱情、犯罪、悬疑等大量类型化元素的基础上,涉及更多当下台湾民众切身之痛的第二季更符合观众对于一部优秀医疗剧的期望:不光要有种种生死悬于一线的救急救命,更主要的是在这些生死之外对于现行体制弊病的检讨。

一、医院:夹缝里求生

《麻醉风暴2》的主角从第一季中的麻醉医萧政勋换为当年人球案受害者的儿子,年轻的胸外科医师熊森,而藉由第一集中熊森在地下舞台上近乎愤怒的饶舌说唱,第二季的整体基调已然被早早定下:不再只局限于关注医者初心是救性命还是逐名利这个更抽象更普世的话题,讲一个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医生们如何失去初心又找回初心的俗套故事,而是要更为具体的聚焦在台湾现行健保政策下医院管理者、一线医生、媒体从业者、普通民众各个群体所要面临的不同困境,甚至试图以此为切口,暴露出整个台湾社会在当下运行中存在的积弊。

作为一项惠及普罗大众的福利政策,从1995年3月起实施的全民健康保险对于减轻台湾民众,尤其是经济弱势群体的就医压力的确起到了相当显著的效果,也成为台湾多年来持续致力民生,关注百姓福祉的重要例证。然而在其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有限医疗资源被无序滥用,医疗开支逐年攀升,健保款项入不敷出甚至面临财务破产风险的严峻现实。

由于受全民健保政策影响,医院的收入与健保款项支出直接相关,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压缩医疗支出成本,同时尽最大可能通过评鉴,全力争取卫福系统划拨的健保补助几乎成为所有医院的共同经营目标。政府倾向于将健保资源向大医院倾斜,而决定医院资质的,就是定期开展的评鉴,在这种制度下,医院能否实现长期良性经营直接取决于政府卫福系统,这就使得本应在政治与医术间保持微妙平衡的医院管理者不得不强迫自己养成向权力看齐的意识,建设医学中心也好,成立创伤小组也罢,名义上是为了更利于提升医技水平及时救助病患,实际却是考核至上,一切以通过评鉴为优先考虑,原本最应该奉行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医院悄然变质,成为了政治投机与政治献媚的场所。第一季中的仁欣医院院长陈显荣如此,第二季中的康联医院院长朱权纲亦是如此,无论他们本心是否情愿,但事实是在剧中他们不得不出席一场场商业活动,与各色人等觥筹交错,甚至将手中原本公用的医疗资源化为“私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卫福系统、大型药厂、关键立委的关系。

就这样,医院管理者陷入了一种经典的“既要”“又要”二元悖论中:既要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天职,又要确保自己的持续稳定经营。这两者在现行考核制度下本质上是互相矛盾的,然而他们手中所掌控的医疗资源总量是固定的,当管理者把精力与资源都投入到为权力服务当中的时候,不可避免就要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在为病患服务的环节漏洞百出,于是也就产生了体制下的癌细胞。这一问题在两季剧集中均有所涉及,第一季中的仁欣医院为了尽速建立医学中心通过评鉴,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大幅削减开支,采购使用过期药物。第二季里,与卫福部官员关系密切的立委万大器暗示康联医院需要购买指定厂家的器材完成换代,但这些器材不仅高价,而且劣质,采购是明显的变相贿赂。更进一步,万大器甚至要求安插人马成为康联医院董事会成员,主动为院方向卫福部次长行贿牵线搭桥,把评鉴彻底当成了花式权力寻租的把戏,最终达到自己鸠占鹊巢,独占康联进而卖地得利的目的。这些癌细胞在暗地里悄悄生长着,最终变成致命的恶性肿瘤。第一季中因退热药单挫林失效而死在手术台的老太,以及第一季故事源头人球案受害者熊蔚成,乃至两季故事的真正源头麻醉药AM2案中的受害民众,杀死他们的其实并不是某个具体医师的操作失误,而是一个生病的制度。

二、医生:黑暗中逐光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这是每位医学从业者踏入职业生涯第一天都要庄严吟诵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无论中外,概莫如是。竭尽所能治疗疾病,减轻病患身心所遭受的痛苦,本应是医生责无旁贷的义务,但在由健保政策所演化出的考核机制下,却反成为了基层医生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为了保证健保政策长久运作,卫福系统将平衡资金收支的难题抛给各级医院,医院管理者则将考核压力层层转移到一线医生身上。医院处于卫福系统与普通民众中间,总算能够把皮球踢给医生,而处在医院与民众之间的医生,上有管理者施加的沉重考核压力,下有对民众救死扶伤的天职,退无可退的他们如果不愿忤逆希波克拉底誓言,生存艰难可想而知。医生们的收入水平、晋升前景本来应该与业务能力挂钩,但却被畸形的制度变成了要去努力追求救人与节流的完美平衡,不光是医院管理者要讲“政治”,就连普通医生在救治时也要事先谨慎思量一番。这就造成了一幅荒诞又现实的景象,医生无法完全决定是否收救病患,因为那关系到医院的运营,即便允许,医生施救病人时也不能彻底放开手脚,不得不瞻前顾后反复考量,生怕自己开出的药物,运用的术式、消耗的器材超标,导致在后续考核中被核删,不光影响个人收入,还影响全院可使用的健保资源额度。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与急救医生本就是全社会当中职业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在艰难地于死亡风暴中牵拉着病人生命丝线的同时,还不得不练就一身精打细算的本领,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当然,并非所有的医生都觉得存在即为合理,总有人能够鼓起勇气对这种畸形的体制说“不”,这个人就是第二季的男主角熊森。作为当年人球案受害者熊蔚成的儿子,熊森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父亲如何被有病的医疗体制杀死,正因如此,成为业务精湛的医生,全力化解更多病患的苦痛就成为了他进入医界的原初动力。熊森的成长,以及他对于医者职责究竟为何的认知,包括如何处理与现行医疗体制的关系,就成为了贯穿第二季全剧的第一条主线。

因为整体篇幅大大增加,因此编导在处理医生群体这条主线时明显要比第一季更为从容得当,直接写医院日常医生日常的戏份明显增多,除了在每一集中几乎都加入一场惊心动魄的外科急救手术表现医生们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增加剧集整体的真实性专业性,还充分借鉴《医龙》这种成功医疗剧的经验,塑造了一个成员专业背景复杂与个性经历迥异的小队——康联医院创伤小组如何从一盘散沙逐步成长为牢不可破的整体,而熊森在其中的着墨又是最多的。编导用一种经典的类型片三段式结构写法完成了这个角色的人物成长弧光:因为父亲的死决定成为医生,以桀骜不逊的姿态面对体制与同事,自认为仅靠精湛的医术便能解决一切问题在医院立足,经历过一系列挫折后在创伤小组主任萧政勋的指导下逐渐成熟,却又因为无法拯救病患生命对于医生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甚至离开医院,一番挣扎后通过亲手救治女友沈柔伊和主任萧政勋,最终战胜心魔,对于医生的职业价值有了更深入的领悟,明白了医生应该如何与体制相处。

医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这是一个贯穿《麻醉风暴》前后两季始终的问题,可能也是一个几乎所有医疗题材影视作品都会涉及到的终极难题。原本这是个不需要任何犹豫就能给出答案的问题,毕竟几乎每个医生在从业之初都如自己身着的衣装那般洁白无瑕,有着一种高度理想主义化的职业追求。但无需太久,复杂的现实就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作答,从坚定的以救人为第一要务变为谨慎调节好救命与名利的天平秤盘,更进一步,在人生中途的黑暗森林失去方向,成为陈显荣那样完全醉心于功名的迷途医生。

第二季主角熊森与第一季主角萧政勋身上有相当多的共通之处,想法单纯,只想尽到身为医生的天职,不愿过多涉足医院中的“政治”。但事实是,医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完全的不作“恶”,在现行医疗体制下本就是痴心妄想。或早或晚,每个医生都必须要直面自己的初心,认真审视自己对于体制的态度。第一季因为篇幅等原因展开和收尾太快,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过于深入的探讨,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在第二季中,由萧政勋这位经历了第一季麻醉风波、中东战场志愿服务、与杨惟瑜情感变故等事件洗礼愈发成熟的导师在旁提点,熊森最终从一个热血愤怒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懂得合作与承受失败的医生,对于医生肩头承担的责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借由他的成长与自我和解,实则也表明了编导的态度:医生终究是人而非神,无法奢求百分百的救治成功,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与其断然放弃救命天职,试图从外部激进地否定体制推翻体制,倒不如做好本职工作,从自己不作“恶”开始,在内部逐步优化体制改良体制。

三、媒体:良心或帮凶

媒体一直是台湾现实题材影视剧中无法被忽略的重要一环,不管是正写社会新闻从业者生存现状的《镜子森林》,还是探讨媒体在社会事件报道中所持立场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媒体人在整部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可谓举足轻重,当然,这都要有赖于媒体在成熟现代社会中无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因此,当《麻醉风暴2》对于社会问题的触及面进一步扩大,媒体自然在故事中无法缺席,这便引出了剧中的第二条主线,年轻女记者沈柔伊对于人球案真相的不懈探究,并由此踢爆背后官商医三方勾结牟利的巨大黑幕。

现代社会中的媒体对于任何行业而言都是一把既想拥为己有同时又时刻畏而远之的双刃剑,对于医疗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媒体的确能够有效监督医疗系统,揭露现行体制下的种种弊端与问题。但另一方面,媒体自身的商业属性又决定了他们的报道最终要以市场为导向,怎样产生流量,怎样吸引眼球,这才是当下媒体人最为关注的。即便勉强守住了不说假话的底线,但对于真相有选择的拼贴剪接,其恶劣程度甚至远超谎言。于是我们看到,当媒体想要吸睛,便能够把熊森打造成一个白天对待病人态度恶劣,晚上玩说唱不务正业的医生,但是当医院方面的公关到位,媒体从中有利可图,他们又可以把熊森瞬间逆转为一个第一时间冲到事故现场抢救,尽职尽责的好医生。横行于医疗界和媒体界的潜规则,让这两个行业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彻底忘记了各自职业的初心,尚存有一丝良心者,至少还愿意在道德与利益间保持平衡,尽量两者通吃,突破底线者,则完全沦为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眼中全然看不到病患的苦痛与受难者的哀嚎。从这点来说,《麻醉风暴2》对于制度的批判已经超越了单个医疗行业,而是上升到了更广大的范围。

当然,正如在医疗系统中有萧政勋和熊森这样不甘屈服于体制,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体制的孤胆英雄,在媒体行业当中同样不乏这种血仍未冷的人士。第二季中的女主角沈柔伊即是如此,对于当年人球案真相的不懈调查,让她渐渐发现案件背后所隐藏的无尽黑暗,随着调查愈发深入,她发现所要面对的已经不是作为媒体人究竟是流量优先点击优先,还是道德优先人性优先这样的老套难题,而是已经将自己摆在了整个体制的对立面,触及到了医疗制度下既得利益者们不愿被揭开的秘密。当年人球案惨剧发生的表面原因是医院推诿责任拒绝收治病患,在第一季末,故事指出深层原因其实是现行健保制度下医院保全自我的无奈之举,而到了第二季,第一季所给出的答案被沈柔伊等人继续深入挖掘后再度推翻,最后的真相触目惊心:人球案并非简单的意外,而是卫福系统、大型药厂、个别立委这些手握权力之人由于担心麻醉药AM2事件东窗事发,对于揭露真相正义人士的陷害报复。沈柔伊看似油滑世故的顶头主编,其实正是当年报道AM2案的第一人。主编多次告诫沈柔伊远离人球案,其实是想要保护她,不要重走自己当年因为坚持做好记者的信仰被权力打压而走过的弯路。但是当沈柔伊最终决定坚持记者应有的使命,义无反顾的追究真相,他又成为了沈最坚定的后援,因为在她身上主编仿佛看到了昨天的自己,当年没做成的事,还是要靠今天沈柔伊、熊森这样年轻的“醒世代”来完成。

四、民众:侮辱与损害

当医疗制度失去了靠内部纠错的“免疫”机制,本应必要时刻在外部加以匡正的媒体慑于权力之威,选择沉默,成为了权力的帮凶,制度的“癌变”愈加严重,危及的还是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倘若民众的维权渠道是畅通的,高压锅总不至于瞬间变成炸弹。然而,如果维权之路在权力的重重围堵下被严密堵塞,最终的结果就是民众的愤怒以一种极端暴烈的方式加以释放,留下的也只是一个多方俱损的悲剧。

在《麻醉风暴2》中,编导相当大胆的设想了维权无路的民众究竟会在求助无门后爆发出怎样的能量:身为毒物检验员的邱达一是最早发现麻醉药AM2存在严重副作用的专业人士,在揭露真相未果后,多年来他与AM2受害者们多次上访抗议,争取赔偿,却始终毫无进展,万般无奈之下,邱达一最终化身炸弹客,试图靠袭击捷运站的极端方式引起社会关注。邱达一死后,其子邱淳对于全社会对于AM2案的无视以及对于受害者的冷漠倍感失望,遂延续了其父的道路,依靠暴力恐袭完成对社会的复仇,实现受害者的诉求。

虽偶尔也有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但整体而言,台湾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印象还是非常安全的,恐袭与台湾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加入类似情节,有增大戏剧张力与冲突感的需要,但更大目的可能还是点出民众怒火之可怖。不仅是医疗,任何一项制度如果偏离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初衷,变成了权贵交换与攫取利益的玩物,伤及到了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最后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颠覆性后果。

以恶制恶,以牙还牙,用激进的方式对抗体制,这是《麻醉风暴》前后两季中被体制伤害的普通人所选择的共同方式,第一季中精心设局以一场医疗事故终结恩师医学生命的叶建德如此,第二季中从普通人被逼成恐怖分子的邱达一邱淳父子亦是如此。所不同的是,第一季中的复仇者叶建德在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以一名类似感化者的身份出现在第二季,他在邱淳心目中是一个反抗体制的非典型英雄,但出狱后的他却在努力抑制着邱淳心中的恨。尽管不愿轻易放弃对生病体制的追究,但他却将“复仇”行为严格限定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他已明白,依靠褫夺他人生命,以暴力推翻体制的激进做法,实则与权力依靠体制杀人没有本质分别,渐进式的改良变革,才是医治体制之病的根本方法,这样的态度事实上与医生、记者两条线索中主角对于各自职业使命的认知是一致的。而这种较为温和的立场除了与公视本身较为中立的背景有关,也是当下台湾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麻醉风暴》第一季中,叶建德曾对萧政勋说,作为一名麻醉医,最了解的就是如何让病患回归清醒。诚然麻醉药可以让身体暂时远离苦痛,享受片刻快慰,但伤口和病症就摆在那里,从来不会因为人们选择在麻醉中逃避而消失。社会是一具构造复杂的躯体,也埋藏着更多难以被察觉难以被清理的隐疾,从正视问题到解决问题,总需要漫长的时间,但倘若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真正的祛疾复健。身体能够清醒的感知痛苦,才证明是在真实的生存,而非麻木的苟活,人如此,社会亦如此。

 5 ) 勇敢 勿惧

我有两个台剧天花板 但只看到了萧政勋

沈柔伊“当一则新闻没有问过熊医师 也没有经过查证 这样也可以算是新闻吗” 阅听人

比号“我们都是医生 不管结局是好是坏 我们都在救人”

萧政勋好少的戏 thebest与妻书 我将清醒地睡去 在你心里 晚安 惟愉

 6 ) 社会阴暗人性复杂世事无奈!深度好剧!!

主演有变,背景故事也不同,还以为只是接个名头的狗尾续貂之作。加上开头铺垫太久,剧情进展缓慢,一度想弃了。后来发现误会了,是我浅薄了,不仅和第一部一些细节有丝丝缕缕的联系,而且圆了人球案的始末,回到最初原点,最终讲到了人球案! 这是更深刻了,社会阴暗面更暴露,人性复杂多变挖掘得更深,世事无奈只能如此选择。世事变化和无奈,无可奈何,不这样又能怎样,即使心有不甘意难平也只能忍着做下去,别无他法,没办法只能这样! 以为是普通医疗剧,并不是,而是反应社会阴暗挖掘人性复杂展现世事无奈的剧! 主角熊仔目睹父亲的死亡,憋着一口气是要做出正确示范给世人以做表率!但是很惊喜,他并没有走歪,没有为报仇被仇恨冲昏头脑蒙蔽双眼,依旧秉持医者仁心,不忘最初纯粹的初心,始终坚持底线和原则,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虽然对林有院长仍然细心医治,虽然对林也怨恨也没有报复行为!在知道真想后在短暂迷茫后也重新振作重拾目标有所成长! 那个女记者,一开始还是讨厌的。后来发现误会了,也是有职业理想和专业道德,有抱负有原则的人! 相比之下,她那个搭档真的是,怎么总是包子,还爱睡觉,都耽误多少回事了! 那个胖领导,原来也并非只要新闻冷漠无情。曾经也是热血青年,曾经也勇敢执着有追求,但是经理的多了见多了人情冷暖社会不公和无奈,做出了妥协寻求平衡。对女记者也像长辈的关怀,那些不准做的事也是在保护她,怕她收到伤害!最终,还是被打动,豁出去了支持了女记者的理想追求,提供帮助保护安全成为后盾,让其一往直前安心做事不用担心没有后顾之忧! 萧正勋医师的结局真的让人好难过,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医师。虽看遍尘埃却任保持初心一尘不染,颇有看透一切心中火焰依旧不灭的感觉!还是积极,保持冲劲,永远动力,充满希望!坚持原则永不变!什么要如此?一时蒙蔽很难相信还一度期待有反转奇迹,结果没有奇迹,就是如此。编剧给安排去了!哎!最后的遗书文字好优美艺术有被感动到! 杨副院长,也是唏嘘。我还疑惑为什么一开始跟萧如此距离有隔阂,甚至有店埋怨,原来曾经有过孩子有没了,这其中还有故事! 要成事还的看小林,有智慧有谋略,完美策划胸有成竹尽在掌控!那张嘴哦太能说服人了,语言洗脑切中要害,说啥都觉得有道理,最后总被说服,讲什么都信,跟着思路走!完全在规划中! 黑客老哥哥也是技术好手阿! 那对父子还唏嘘,没人听没人理他们说的。父亲寻则自爆!儿子知道父亲死因,也是愤恨也是理想,要继承遗志做正确的事,为父亲不白死,也为真相公义,为受害者争取正当权益,也为自己人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自救会那个暴躁的有错不正确却也无奈! 想吐槽就是这部剧的警察都神隐了么?从来不出现,顶多闪现收个尾!要你们何用? 剧情有拖沓,所以一开始觉得无聊一度想弃剧!最后几集,突然开始情感描述了。倒也不用那么细节吧,亲亲又翻滚的,节奏突然慢了下来?感觉好突兀,真的很没必要。你这是硬凑时长吧! 最后,还是值得五星推荐的!毕竟是深刻好剧!人性复杂多变,禁不起推敲,但值得研究,很有趣!

 短评

这么好看。可惜大家都不知道

5分钟前
  • 小C
  • 力荐

lego很帅 但是演技被全方位碾压……吴慷仁怎么这么会演啦

7分钟前
  • tracy6002
  • 推荐

我的天啊,尺度也太大了!第一部抨击的是不为了救人而为了生存的医疗体制。这一部更绝,直接抨击政府内部和医院官商勾结!肖正勋,你为什么要死!我爱你。那只看不见的黑暗的大手,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到底有多强大!你看到的万大器,只是冰山一角!这剧绝了,节奏太快了!刚发现肖正勋得病,下一秒两人就结婚。刚要去找万大器,他就跳楼了……吴慷仁每次念圣经,都立马泪崩了!

11分钟前
  • 青鱼
  • 推荐

被萧政勋这种男人迷倒

16分钟前
  • 朱三院
  • 推荐

预算变高了,第一集就搞出两场爆破戏,然而整体相对上一部用力过猛,新加入的两个角色也显得太过理想化没有真实感。

20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貌似吳慷仁為這部劇增肥了很多 因為真的比演郭軫時候胖了很多 但是演的也是真的絕 準備看第一部 lego的演技我覺得一般 黃健偉我覺得這個角色很適合他啊 可惜最後掛了 許瑋甯終於是女主了 她明明有演技我看了好幾部都是女配 這部真的超不錯 孟耿如一般不出彩

23分钟前
  • LPDS
  • 力荐

比第一部更好看了,可是实在是太小众了,都没有人知道。。

24分钟前
  • 🧝🏻‍♀️
  • 力荐

从前两集麻醉2剧情铺陈来看比1要更加丰富。

25分钟前
  • 靡高
  • 力荐

格局更大,感觉会比第一季好看。加入媒体的视角很好,也期待感情戏,不过想说男主在约旦的几场戏有点尴尬。

30分钟前
  • freelorn
  • 力荐

一周两集其实比美剧更得多,但就觉得怎么更那么慢。越来越懂萧医生的帅点了。

31分钟前
  • mugxin
  • 推荐

卖保险的真厉害2,海报上的主角往往是人头最小那个。。。

35分钟前
  • 静静的投资
  • 推荐

如果你问我,台湾这两年有什么影视可看,找吴慷仁和许玮甯就可以了。第二部把焦点放在了制度上,【never give up】的内核,所谓热血,是保持愤怒而不是甘于平凡。萧政勋是写情书的高手,但黄健玮台词太差读得难以让人动容。李国毅这两年进步很多,孟耿如演技略拖后腿。

36分钟前
  • Roulling
  • 推荐

比第一部好太多,许玮甯真·女神

38分钟前
  • 特瑞莎修女
  • 力荐

吴慷仁的演技是绝的,从监狱出来,眼神里有对这个世界的陌生同时又有一种看穿了世事的透彻感,他恭敬,隐忍,平和,做事又一步到位,干净利落。这保险哥真厉害,出狱后的叶建德看着看着瘦诶。另外,萧政熏真的是大爱。

43分钟前
  • 卫星
  • 力荐

四星 多一星给片头曲 给草东打call!

44分钟前
  • 夏木
  • 力荐

(A)台湾公视的这部医疗剧格局蛮大,从政府高层的医疗政策到基层医生的医患关系无所不包。显然这部剧的重点并不在病例,而是政治,算是一部题材较新颖,但整体基调略压抑的台湾剧。

48分钟前
  • 美剧极客
  • 推荐

萧医生和杨医师的感情戏真的好好看 嘤嘤嘤

50分钟前
  • 迷迷糊糊小天才
  • 力荐

好的,首先我看到很多弹屏都是,刚看开头看不懂不看了,秒关等等,还有说看到是台剧,不好意思关掉,其实这种人真的很自大,第一这跟台湾偶像剧不一样,偶像剧很多没演技演员也丑,这是事实,所以你们知道我是理解台剧不好看的,但是这部不同,越看也越好看,并且很多人没看过第一部所以妄加评论

52分钟前
  • 智航
  • 力荐

有点分不清黄健玮呈现的那种懵懵的感觉是真的演技炸裂还是看了一眼大字报才开始说台词。。

53分钟前
  • 金箍棒棒
  • 推荐

熊崽真的唱很烂啊!但我还是哭不行,怎么能不哭呢,萧政勋简直情书大王!啊,烦!好喜欢!

55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