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境之兽

战争片美国2015

主演:伊德里斯·艾尔巴,亚伯拉罕·阿塔哈,理查德·皮泼,安德鲁·阿道特,弗朗西斯·温迪,约翰·阿瑟,格蕾丝·诺提,埃马瑞·布朗,娜娜·门沙,大卫·唐通,布莱恩·安杰斯,安德鲁·爱德华

导演:凯瑞·福永

 剧照

无境之兽 剧照 NO.1无境之兽 剧照 NO.2无境之兽 剧照 NO.3无境之兽 剧照 NO.4无境之兽 剧照 NO.5无境之兽 剧照 NO.6无境之兽 剧照 NO.13无境之兽 剧照 NO.14无境之兽 剧照 NO.15无境之兽 剧照 NO.16无境之兽 剧照 NO.17无境之兽 剧照 NO.18无境之兽 剧照 NO.19无境之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3 13:45

详细剧情

  广袤的非洲土地,奇珍异兽自由奔跑,然而贫穷饥饿、硝烟战火同时充斥着在这片黑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某国停站区内,黑人少年阿古(Abraham Attah 饰)调皮搞怪,和世界上其他和平国度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所拥有的安宁脆弱不堪,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协议一旦撕破,随之而来的便是呼啸而至的子弹与杀戮。阿古在小小的年纪和母亲生离死别,更眼睁睁目睹父兄被杀害的残忍一幕。他夺路狂奔,在密林中被一支由许多少年兵组成的游击队收留。  游击队长(伊德里斯·艾尔巴 Idris Elba 饰)巧舌如簧,他如仁慈的父亲一般鼓动着不谙世事的少年们拿起武器,享受同类相残的快感。少年过早长大,过早衰老……

 长篇影评

 1 ) 总以为小男孩会长大然后改变他所生活的世界

小男孩笑了20分钟,内心却哭了2个小时,直到影片结束,他终于勇敢的奔向大海,奔向新的伙伴,奔向新的世界,他的内心是否会温暖一点?我希望是的。大部分黑人从小生活在战乱或恶劣的环境里,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乐观的天性,这也是黑人的音乐、舞蹈能这么特立独行的一个原因吧。影片中的小男孩相继失去了父亲、哥哥,母亲、妹妹生死未卜,逃出来又掉入另一伙武装的泥沼里,学会了吸毒、杀人,也遭到了大人们最不愿看到的被侵犯。应该说本片是注重细节的,因此风格比较写实,尤其是杀人的场面,但就如2IC临死前说的“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曾改变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以为影片会发展到小男孩长大,因为我相信乱世出英雄,但这是写实的影片,所以这一切并没有,结局还是国外组织对这些战乱国家进行维和、援助,尽可能的让这些小孩子不至于沦为战火的牺牲品。影片的内心戏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缺少感染力,小男孩的经历以及大力神的死并没有让我眼睛发热,我倒是觉得《血钻》这部讲述大人世界的影片更能让我动容。

 2 ) 这便是阿古眼中的世界。

“子弹在吞噬一切,树叶、树林、大地、所有人。吞噬他们。只是让人们血流成河。”——阿古

男孩,拿起枪,就不是男孩了

谈及战争,人们总是天真的言及人性的善恶。以及纷飞战火中关于亲情与爱情的希望。

如果你试将上述中心思想整理成句,你会发现它几乎出现在每一部与战争有关的影评中,而当人们如此一致的去看待一件事物时,往往距离真相很遥远。凡是能够一言而尽的事情,往往在言者的人生历程中占据着毫不重要的位置。

距离战争遥远的我们,除去正说的伟大光荣正确,便是人性和慈悲。说到底却依然是“即使不能了解通透也无所谓”的事情。

不得不说在中学教育中,总是让我们总结核心思想的老师们,其实做了一件害人的事。

或许这样的教育至少扼杀了人们心中相当一部分的共情,也使得我们在狭长的人生道路中,失去了理解未知的能力。

苟且,就是像篮球上一只蚂蚁那样活着,永远以为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一展平地。

在我的记忆中,有关少年兵最光辉的形象,是《全金属狂潮》中的相良宗介,他那远离尘世的生活,超越同龄人的行动力和生存能力,反倒更使得我对拥有这样一种可悲身份的人们,报以敬佩的好奇。当然一部面向青少年的二次元作品毕竟有它过于简单轻快的局限。

时过境迁,曾经那部欢脱的喜剧已经无法满足我关于战场的好奇,更加无法激荡起我的恻隐。以至于我忘记了自己对战士的故事有着如此强烈的好奇,喜好程度转为了一般意义上的能够接受。

战争无论是用英勇无畏的英雄形式,还是着眼于责任与担当,抑或用于让人珍视和平,甚至是描写战争中的爱情亲情,都不是最接近我们真实生活的方式,我们只不过是在为别人的感动热血澎湃、感动流泪——是别人的感动。

但是,把孩子放进了战场,他的眼神中再无天真,这将是何等的刺激感官,更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看着婴儿尸体蜷缩海滩上,看着叙利亚的孩子因为识不得姓名而在尸体上附上编号。

在战火纷飞的地方,失去性命的人不过是一堆数字,而一个男孩,在争斗的炼火中,则被视作一双能够端起枪的手。

生活在停战区的阿古一家乐善好施,乐观幽默的父亲将自己的土地分给难民居住,慈悲的母亲在教堂中总是无比虔诚的祷告。

看上去只关心发型和肌肉的哥哥,对于弟弟尿了一脸的惩罚,也不过是把他裹在毯子里看自己跳“要人命”的舞蹈。

而富有想象力的阿古更是一个鬼马精灵,他将家里的电视机壳拆下来让小伙伴隔着空洞表演,以向非盟的维和部队出售这台想象电视,来换取食物。

然而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互相指责对方是叛军,冲突一触即发,停战区最终也无法保障和平了。

镇里的男人们决定留下来守护自己的财产和土地,便将妇女儿童们送走了。而阿古却因为拥挤的交通,没有能够随母亲一起离开。当政府军出现在停战区之后,父亲和哥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相继被杀,只留给阿古匍匐的背影。

孩子逃进了丛林,却遇到了真正的叛军,这些筚路蓝缕的绿林之徒居然也是一只政治力量的游击队,在同意游击队指挥官加入成为少年兵的要求下,阿古逃过了被杀甚至被吃掉的命运。

笑容在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脸上消失了,整部电影结束的时候,也未能出现。

在漫长的战争中,非洲的愚昧落后和不知为何主义而战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心中多次回响起快点让阿古脱离苦海的期盼。然而故事线却将这份慈悲和现实的距离用残忍的方式越拉越远,而我心中的呼喊也越发无力。

当阿古第一次杀人的时候,那一刀恰好落在了俘虏的头上,一个我没在影视作品中见过的下刀位置,让我不寒而栗,那人露出了铮铮白骨,阿古稚嫩的双手和全无气力的躯体,却怎么也做不到一刀结束被杀之人的痛苦,“战友”小伙伴大力神也抽出开山刀一并抽砍的时候,无数次的手起刀落,终于将阿古带到了地狱,而阿古也不再是一个小男孩,而是一个可以开枪的小男孩了。

他没有在杀人之后落泪,也没有心生任何逃离,只是趴在路边呕吐。他告诉上帝他这么做是对的,我想不出如何评价,但是如果说是错的,死的会是这个孩子,孩子意味着希望,人类最难以决断的就是惩罚一个孩子。

他没有观众期待的挣扎,没有观众期待的拒绝,没有用观众期待的美好童真战胜残酷,他只是低眉狼顾,比一个大人还大人的那样,接受着命运给他的生活方式,直到无法忍受。

无数次的战斗,数不清认识的人死于非命。尤其是和他一般大的大力神死后,半大的阿古厌倦了。

他无法用矮小的躯体去承受巨大的灵魂创伤,他久坐在丛林中望着太阳冥想:如果我可以伸出双手将它捧在我的手中,我会握紧它,这样世界将变得一片黑暗,这地狱般的景象再也无法为人们所见了。

弹尽粮绝的游击队,走出山林向联合国维和部队缴械,当阿古走出来的时候,一束光线久久的停在他已经干瘪的脸上,一脸惊愕的维和部队军官便是购买了阿古想象电视的那个人,他无法想象到他看到如此的景象,若时光回溯,或许他也不愿再购买那部电视了。

这些少年兵被送进了一个在海边的监护所,一个一脸同情和慈爱的年轻女人坐在阿古的面前,渴望通过和他沟通来降低他心中的阴影。

而阿古冷峻的脸色定格在画面中,传来他脑中的回响:她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女孩,而我已经是个老人了,她甚至没有亲眼见过战争,而我曾经战斗过。

是,这或许就是我今天想说的话引子。

人类何德何能,仅凭一两句推心置腹就可以将爱播撒到世界吗?

在这些战争中经历过的人中,他们需要的理解,绝对不是一句不是你的错,更不是错的是战争,因为他们本来就身处其中,是罪孽和被侵害的共同体。

看着如此天真的成人面庞,内心疲累的阿古还是说话了:

我的内心充满着悲伤,我知道你想要帮助我,但是说出来只会让我更悲哀,也会让你更悲哀,我只想要像现在一样,你知道吗?我很担心我的未来。

不需要宽恕,因为他、他们、这些少年兵知道这些罪孽和残忍来自哪里,将这笔罪责归于谁的行为和仪式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只有痛苦在孤独的时候会浮现在眼前,他需要的就是未来,给他们未来吧,一切的审判,平反和推翻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都没有丝毫的价值。

相比阿古如此心智,我即伤心,又敬佩。

这个世界比一个孩子幼稚多了,才会有那么多的不堪和可悲。

 3 ) 《无境之兽》:炼狱的生存模式

 在我们抱怨生活无聊寂寞的时候,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却有那么一群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演凯瑞.福永将上帝开启的炼狱生存模式下的西非战争动荡生活搬上了大银幕,为我们见证了在生与死的考验当中,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电影夹杂着小男孩的内心独白,更一点一滴的汇聚着小男孩慢慢的改变,从一个拥有幸福生活的小男孩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冷血的战士,在每一段成长过程中,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与体会的,这是上帝给他的不公平,这是世界给他的残酷,是环境扭曲了他的灵魂,是战争让他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幸福。导演将电影的镜头置身于一个冷眼旁观的视角,如同纪录片式的记录下故事发生的一切,那一丝残忍与冷酷从画面里面就深深地散发出来,倾诉着命运的悲惨与绝望,电影的大部分特写镜头都是凸显着小主人翁的大眼睛,在一双天真烂漫的大眼睛底下,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诉说的哀怨与恐惧,和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冷静。

  电影没有参杂太多感情,唯一的感情寄托放在了小男孩寻找母亲的心灵需求上,可是电影里面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唯一的感情就这样被深深地撕裂了,缺少生存希望的小男孩,生活基本就是以逃命为主,看淡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能活着仿佛对他也没有了多大的意义,他开始变得有些暴虐,有些绝望,有些残忍与麻木不仁,生活仿佛也在一直打击着它,让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绝望。导演尽情的挥洒着对残酷环境下的描述,丝毫没有半点怜悯,让残忍进行到底,暴虐的屠杀,泯灭人性的民兵训练,让血腥变成电影里面的司空见惯。导演在细节上的处理简直就是下足了功夫,在每一个体现血腥与暴力的镜头里面,都尽可能的震撼人们的心灵,激发人内心深处最深的恐惧,他让我们体会到了现实世界的可怕,更将这种感觉深入骨髓。电影一方面刻画出了小男孩的苦难成长,另一方面又诠释出来了战争的美化过程,在政治阴谋的背景下战争似乎成了某种获取利益的工具,没有尊严,没有理想,更没有所谓的维护一方和平,有的只是追逐更大的利益,从而堂而皇之的对战争进行美化。到了电影的后半段,人物故事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男孩已经不再相信由伊德里斯.艾尔巴饰演的军事头目的洗脑,开始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他真正的学会了如何去在这个世界生存,而不是成为被别人利用的棋子。可是到了和平社会当中以后,饱经战争磨练与洗礼的小男孩始终难以融入正常的生活当中,他将自己封闭起来,独自忍受来自内心里战争带给他的心理创伤,是战争让他失去了家人,是战争摧毁了他原本的幸福,更是战争让他成为了一个战士,让他再也回不到属于他年龄段里的天真烂漫。

  作为这部电影里面唯一的一个黑人明星,伊德里斯.艾尔巴奉献了他的精彩演出,由他饰演的军事头目有着狡猾的奸诈的善于用语言洗脑别人的能力,同日又血腥狠毒,活脱脱演出来了一个战争贩子的模样,而且在电影里面,他充分的将角色那种险恶本质挖掘出来,一方面充当了一个父亲一样的角色,另一方面又结结实实扮演了一个大骗子角色,直到最后众叛亲离,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性,选择了一个执迷不悟的道路。

  作为一部反战电影的代表,导演凯瑞.福永用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一个战争环境下,弱小的儿童是如何成为战争机器的,他深刻的把握住了各种人生转变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现出来了导演对于这种战争类题材的掌控,而且导演凯瑞.福永善于把作品最深刻黑暗的地方挖掘出来,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用真实的力量来震撼人们的心灵,而且故事到了最后,留给了人们一丝希望,在小主角奔向大海的那一刻,和平的意义却显得那么沉重。

 4 ) 有人想做回小孩,有人想成长

       最后,阿古还是奔向大海,和自己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了,这就是他内心一直渴望的,做小孩子该做的事情。
      似乎,从他出现在镜头里的那刻开始,隐约感受到这个小孩有些特别,似乎有些超出同龄人的聪明和胆识,也有超出同龄人的冷静和沉稳。虽然说,拆了自家的电视拉拢一群小伙伴卖想象电视是个很小孩的行为举动,但他的小孩子的智慧和头脑显露无疑。
      如果,他生在和平环境,可能,他会成长的很好,会是一个出色的人。
      只是,恰恰,他的村落不久就遭受了战争的侵袭,亲人流亡和被无辜枪杀,自己侥幸逃离,慌张地躲进丛林。害怕的像个小孩子一样。
      战乱年代,似乎躲永远没有尽头,也可能永远没有底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你也不知道,躲开了眼前的危险,身后是不是有一杆枪已经瞄准了自己。
      阿古像猎人围剿的猎物一样,被拖进一个集团,他被迫开始学习成熟,学习勇敢面对,学习男人的粗野,学习丧失理智的杀戮。没有享受,没有快感,只有的是,无尽的担忧和害怕,杀戮是害怕,不杀戮也是害怕,这个过程,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讲,太难了!
      小孩子只会学模学样,吸烟,吸毒,开枪,杀人,他们不懂得其中的意义,只知道,这样或许很威风,但是耍过了威风,他们还想玩玩自己的玩具,但是,身后的成人却逼迫他们要上战场。
      有几件事情,对任何小孩,甚至任何成人来说,都是不那么轻易就可以做出来的,甚至做的不如阿古:
      围剿一个车队后,一个战俘被俘,指挥官怂恿A阿古用刀劈了他,对于一个见过战争的人,似乎死人的事情司空见惯,但当让自己挥舞起“屠刀”时,却是那么的具体而需要勇气甚至是挥刀的意义,阿古,一个小孩子在短时间内,挥下了刀。
      他们在一个阁楼里,扫荡,结果在衣柜里发现了一对母女,阿古一下子抱住喊妈妈,可是身边的“战友”还在不断拉扯意外捕获的“猎物”,如何是好?阿古估计只想做个小孩抱着熟悉而又别离很久的母亲,或者他阻止“战友”停止拉扯,保护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但是,那帮饥渴的一个个力量都比他大的“野兽”,会被他拦下来吗?结果或许是这个母亲想有意保护儿子而拒绝承认,少年的内心此时有一个巨大的冲突,母亲在野兽的胯下受着痛苦的屈辱,而自己在现场却又无能为力,该怎么办?最后他问过上帝后冷静朝自己母亲开了一枪。
      阿古在被指挥官带到自己的住所后,做好口头保密协议后,被性侵了……
      这一系列过程中的诸多事情,对一个小孩子来讲,每一件都足矣把年幼的心吓的半死,但是在一群成人的游戏里,却又像个成人一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战斗着生存着,没有安全没有保护,只有快速的坚强,只有适应这些生存法则,这是唯一的一条求生之路。
      或许是这些经历,让一个本来应该只会玩乐活在当下的少年开始有了思考当下的自我意识,催生了一个智慧少年内心的渴望,对于无意义的游戏——战争,他会感到厌倦,他只想躺在温暖的大地上,什么都不做,可是他就像一艘在汹涌河流里漂着的船,想逆流或停边靠岸,可能会以倾覆的方式结束,作为一个小孩子,本能地怕!
      还好,最后,队伍投降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小孩子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学习可以读书,可以玩足球,可以有食物,不用在野外过茹毛饮血、居无定所的日子了。阿古面临着有着心理咨询师气质的老师,慢慢坦白交待了一切经历,之后从一个沉稳凝重的男孩变成了一个开始迈开脚步扑向大海扑向一群同龄人的男孩,终于可以做小孩子该做的事情了。
      而这是影视剧,高于现实的抽象。而现实可能不是如此,最起码不像电影来的那么快,那么明显。
      咨询的时候,接待了一个女生,小时候父母离异,在父母离异前很少得到照顾,一天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能见到他们俩,但那会她早已经睡着了,睡着睡着总听到他们在吵架,不停的吵。这样断断续续吵了有几年,最后离婚了。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安全的天空突然见就坍塌了,而自己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安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蜷缩起来,一个人哭,哭够了一个人学习面对这个已经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一个到处都可能随时发生丧失的世界,为了生存,必须学会长大快快适应这个成人的世界。
      但到最后,她止不住地哭了,当她意识到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的所作所为是一个缺乏安全缺乏信任的小孩的行为时。或许这泪水是她感到了成长中的那些痛苦,或许是突然有一刻自己被理解了,或许是自己终于对自己的困惑有了重新的认识……虽然现在她已经快接近成年,但是她的内心仍是一个小孩。
      最后,她说,我想自己慢慢长大,自己把这个围墙拆了……

 5 ) 《无境之兽》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男孩的独白

《无境之兽》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男孩的独白



1、男孩第一次杀人后的慢镜头,bgm
“上帝,我杀了一个人,这是最深重的罪孽,但我也知道,这样做才是对的。”

2、NDF闯入空房子的长镜头,男孩错认母亲后的茫然、失望继而愤怒。
男孩望向透下来光来的屋顶:“上帝啊,你看到我们在干什么了吗?”

3、
“2IC死了… …我们留下2IC被虫子啃噬,我们离开了他,同时我在想,唯一不用再打仗的方法就是死亡。”(我猜大概是2IC的死让男孩第一次产生了质疑司令的想法)

4、
“每天人们都在垂死挣扎,每天都有我认识的人死去,我在想,如果这场战争结束,我无法再回去做孩子的事情了。”

“子弹吞噬一切,叶子,树木,土地,人,吞噬他们,让人们流血。”
“现在我们就像无处可去对的野兽一样(we are just like wild animals now with no place to be going .)

“太阳,你为什么照耀这个世界?我想把你抓在手中,挤压你,知道你不再发光。这样所有事物都是黑暗的,所有人都看不到任何在这里发生的 那些恐怖的事情。”

5、
“我想跟母夜叉说,我也很累,我很累,所以这句话没有从我口中说出来。”

6、
“妈妈,我现在只能跟你说话了,因为上帝不会听我说,是你的歌声让我的身体移动,我再也不需要想任何事,不去想母夜叉,不去想战争,不去想那些跳进我脑海里的任何事。我想躺在温暖的地上,闭上眼睛,闻着土地的香气。”

7、
“我不知道我在这里逗留了多久,但我知道留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几周,几个月,我不记得了,我只知道在这里的感觉,我知道人们尖叫的声音,死人的气味,我知道我血液中的感受。”

8、
“我就想个老人,她像个小女孩,因为我打过仗,可她根本不知道战争是什么。”

9、和艾米的谈话:
“我在想我的未来……我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做了可怕的事情,所以如果我跟你说话,会让我伤心,也会让你伤心。这辈子,我只想过幸福的生活,要是我告诉你这些,你会觉得,我是某种野兽或恶魔。我都是。但是我也曾经有过爱我的妈妈,爸爸,和兄弟姐妹。他们爱我。”

当然还有还有穿插在战争中的非洲土著音乐和引人深思的背景音乐,都很赞。


最后,愿经历过战争的儿童,最后都能和男孩一样,重新投入到新生活里。
愿再无战争。





注:翻译来自B站视频 po主“高空滑行”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18354/

 6 ) Into the Beast


    “God , let us pray , let us fulfill this justice…Are you watching what we are doing ? This is all for nothing.”——摘自本片《Beasts of no nation》(无境之兽)
 
        我想当Agu在勾连不断的回忆中浮现起这些话的时候,或许是充满了绝望的。

        片尾的结局中,当Agu向着在海边戏水的“正常的”孩子们冲过去,打算加入他们的时候,我从他蹦跳中的背影里并未看到任何的安详与平静,相反却只有将自己的一切都深深隐匿于内心的惶恐与漠然。历经愉快的生活被瞬时打碎的冲击,随后又深深卷入战乱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涂炭,这些大起大落,令人目不暇接的悲剧所造成的创伤足以使一个成年人成疯,忘却它都是不可能的。Agu付出了对于未来希望的心灵深处篝火的支离破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达到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终点。自以为是希望的东西接连被打碎,在由被害者向加害者,向施恶者,再向求生者的过程中身份的转变所经历的及所感所想,浓缩为一个人精神上的一生。故而当收容所的人在试图打开Agu的心房时,遭到了淡然的拒绝,一个历经过大苦大难的人情感上不会再为任何事所动,他看尽世态炎凉,如今只向往着宁静快乐的阳光,不愿再提起那些往事。而此刻,却也是他成长为“Old man”的标志。
      
        一切质变都必不可缺量变的过程,Agu作为一名无忧无虑的男孩成长的进程也被战乱一步步引诱回归了人类的本性——暴力与杀戮。早在戈尔丁的《蝇王》一书中便以一群流落到鼓捣上的少年们为主角,证明人们心中文明社会秩序的崩溃与人类内心野兽的觉醒这一质变只需要几场冲突和混乱便足以达成。《无境之兽》中的Agu同样身处充斥于自身和周边NDF(本地防御作战部队)同伴中的仇恨,对战争的狂热,和富于激情及演讲能力的足以将人们凝聚起来的Commandant(指挥官),这三个要素共同造就了Agu向暴力的投诚,由光明迈向黑暗,唤醒了心中的野兽。如同在基督教中人类生来便背负着原罪一般,人生来便具有好斗的兽性,这不止体现在以往的战争中,哪怕是在当今社会中也处处可见: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在工作上击败他人而获得的成就感,我们对于暴力游戏的热爱……而Agu只是在恰当的时机,让自己回归的本性。作为人来说这是一种返璞归真,是成长的表现,也是象征Agu由”Baby”迈向”Adult”的一步。
 
        而影片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便是身为Commandant的NDF核心人物。他通过对NDF行动正当化的一次次演说来调动手下人们的激情,让他们为了自以为是信仰的“财富”、“和平”、“话语权”……投身战场,还顺便为自己的事业开辟道路;他策划出了种种战争仪式,迷惑人们的思想,模糊他们的观念,洗去他们脑中的一切杂念。在高呼着“Victory”的声声中向着Commandant指定的“敌人”们扣下扳机。年幼的士兵们心智还未开化,轻易便会受到这种洗脑教育,让他们投身于暴力带来的快感,攻击和掠夺一切所见之物。这种恐怖的凝聚力不由得令人联想到法国影片《浪潮》,同样的演讲能力,纪律,集体动员和一些“仪式”,便使得看似不会复活的法西斯观念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中觉醒。独裁所带来的破坏力惊为天人,他抹杀一切个人思想,带领人们跟随着独裁者和他的战争一意孤行。
 
        另外还得提一下导演对于画面的选取和掌控。全片故事大部分发生在晴朗的白天,场景多是在绿意盎然的森林或丛林当中,即便有发生在城市里的战争,建筑物大部分也是通体雪白,战争的硝烟也是洁净如白雾一般的纯色,围绕在场景周围。影片画面基调所给人的感觉便是象征着光明。这种映衬方式使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脑海中总回荡着一种“一切罪恶都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感觉。明亮的色彩也为Agu加入NDF后其组织的正当性增色不少,而他们对于社会秩序的无视和无差别屠杀这种恶性行为却在无意当中使人们反而不容易注意到。或许这种画面感就好比是年幼的Agu眼中的世界:一切善恶的分辨都处于模糊阶段,思想很容易会被带跑偏。这种展现的方式与《末代独裁》中导演对于象征破败和贫穷的黄色的大量使用所暗示的乌干达独裁者的暴戾与最终的结局,都分别起到了各有千秋的暗示效应。由此观之,影片画面对于着色的应用,对观影效果也能起到一定关键的作用,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更能感受主人公们的内心,对影片故事的理解也感悟也能达到更深的共鸣。
        
        从”Young”到”Old”,心理上的成长虽然无法让人用肉眼观测到,却能对我们造成最深刻的影响。兽性的回归,是我们褪下乳牙长出锋利獠牙的年轻时期,而当走过腥风血雨之后,人们却又往往向往与世无争的恬静。或许成长的阶段便是一个由肉体的成长再到心灵成长的过程。我想只有当一个人心灵上死了,当无意识的大脑驱使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时,这个人才算是真正的老死了。

 短评

金球奖提名,另外获得了33个各大影展的奖项,和53个各种获奖提名。真的不是浪得虚名的。豆瓣和IMDB,近9万人次的评分,总计都在7.7/10以上。

3分钟前
  • bugz
  • 力荐

三星半。看完《无境之兽》之后,纵向对比了一下凯瑞·福永的《无暇赴死》和《真探》。不得不说,导演拍出了非洲大陆里一种残酷、危机四伏的美感,这种视觉上的调度在某些戏里面给人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力很强,在电影院看应该会比较震撼。同时,流畅的长镜头(No Time to Die)以及充满神秘感的仪式(True Detective)也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影子。Beasts of No Nation从小孩子的角度出发,所以人物的情感和动机其实都挺饱满的,至少在前期上,“血腥运动”演得也很好。也许是过于强烈了,所以后面的转折缺了一点说服力,或者说有点潦草,和《无暇赴死》一样。最后,其实我觉得凯瑞福永并不适合詹姆斯·邦德,因为后者的地位实在是太特殊了,让他带着家眷,看着有点奇怪。 / 2022.3.3 公司

8分钟前
  • 豆友83908392
  • 还行

冲击感

10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血腥度一般,细节丰富度一般,没有宏大叙事背景,结尾因争权夺利分裂、缺粮食少弹药而哄散投降,情节和镜头都有点平淡儿戏。关键是,老外因童军、洗脑而激动震撼好评给奖,我铁血狼性国人们会觉得新鲜新奇么?!!

13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可惜烂尾了....

1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无境之兽》的震撼,令生活在和平时代中的人们犹如身处另外一个荒蛮的世界,以黑人孩子视角呼之欲出的非洲战乱,被强迫训练为只知道战争机器的过程的沉重,那遍地的尸骸与孩子眼中已经破损的世界,将战争以最好的鞭笞。

2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7/10。1.悲观中重获新生,基本没超出[战地巫师]探讨范围。2.电视空壳内的欢乐童戏+1。3.乱刀砍头,枪杀受奸女子,手雷塞进嘴里,蜈蚣啃尸灭迹,尺度却是擦边球。4.童军出没于血红笼罩下的村庄,以及昼到夜的无缝剪辑,手法有一定渲染力。5.疾病减员也穿越丛林挖金的独裁领袖,同[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2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If this war is ever ending, I cannot be going back to doing child things.” 这句台词比所有血腥的场面还要残酷 一旦人性被杀戮摧残 纯真被炮火轮奸 孩童时代戛然而止 再也回不去了

31分钟前
  • silent_island
  • 推荐

与其他表现战争残酷的电影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感觉有些地方没达成统一,风格也没有极致化,这一点可以向《自己去看》学习。

33分钟前
  • 樂啊樂
  • 还行

看得人压抑难过,逻辑讨论在这里没有意义,有一种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

36分钟前
  • 反山
  • 推荐

以童军视角讲述非洲大陆的残酷内战,平民被训练成为嗜血野兽。手持镜头带来纪录片的真实感,但剧本后续乏力,最后出彩的也仅主角一人。经历过一切后孩子仍希望找回童年:福永在打开战争魔盒时并没有忘记放入希望。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前一幕他们还拿着刀向俘虏的头砍去,后一幕他们又在郁郁葱葱的草地里蒙着眼睛玩起了游戏,这种对比增加了它的悲叹,在凯瑞·福永写实的镜头里,孩子们为了活着不得已的通过暴力来武装自己,信仰也好,对错也罢都成了奢侈品。挺震撼的片子,用别样的童年奏了一曲让人五味杂陈的成长悲歌。独白颇有韵味。

41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前戏略长,Idris带的游击队登场后比较好看,有疯癫感。褪去革命色彩的丛林游击队与土匪无异,然而不归顺求独活亦是死路一条,每个战乱地带都在反复上如此悲剧,可惜本片画面到位了,思想深度毕竟达不到现代启示录的高度

42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叙事很传统,用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看西非的战乱,剧本的力度都压在了小男孩一个人身上,这个角也色非常的立体完整,童子军那一套只是过程,真正的重点如片名。中间几场戏的长镜头很赞,手法我们在《真探》里就见过,一再的残忍到最后让人麻木,什么都经不起考验,除了活下去的信念。★★★★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比较写实。混乱残酷的战争,一切变得无可挽救。

45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凯瑞福永拍出了一种荒蛮残酷的美感,视觉和情感上都有很强冲击力。有几个段落特别出彩,想要回放重看,没能在大荧幕看实在可惜。故事挺抓人,不过结尾的处理有点勉强了。艾尔巴演得真好。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问题还是出在剧作上,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或许本可以有更多东西,但还是流亡,被征兵,屠杀,再屠杀... 没有新意的时候,也很难让人情感代入了。原著竟是一部虚构小说,这大概就是解释了。不过纯当个故事看看也可以吧,毕竟拍摄方面还是不错的,福永还亲自掌镜。

5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福永真的好喜欢炫技…… 想到有评论说如今各种YA题材电影把child soldiers塑造得拉风炫酷,这种严肃题材即便有个和谐结尾,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电影只花了六百万,怎么都比劣质YA系列风险低吧?但是studio都不要,也没看出来比八十年前进步多少

54分钟前
  • \t^h/
  • 还行

看得很压抑。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55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推荐

「无以为家」式的城市流浪儿还是太幸福了,而厌恶战争到疲惫的娃娃兵则又是天真人们的简单想象,人性对于杀戮的成瘾性注定这条不归路是不可能有幸存者的。

57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