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决斗

战争片美国,英国2021

主演:朱迪·科默,马特·达蒙,本·阿弗莱克,亚当·德赖弗,哈丽特·瓦尔特,泽利科·伊万内克,埃里克斯·劳瑟,内森奈尔·帕克,克里夫·罗素,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山姆·哈兹尔丁,朱利安·弗思,勃斯科·霍根,卡伊姆赫·O'马莉,伊恩·皮里,柔伊·布鲁诺,保罗·班迪,布莱恩F.穆尔维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播放地址

 剧照

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7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8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9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9 16:59

详细剧情

这场复仇围绕着达蒙、阿弗莱克饰演的一对最好的朋友展开。诺曼骑士Jean de Carrouges和乡绅Jacques Le Gris是最好的朋友。然而Jean战争归来后却指控Jacques强奸了他的妻子Margerite de Carrouges(科默饰)。没有人相信这个女子的遭遇,Jean向法国国王请愿,取消维护Jacques的伯爵Pierre d’Anencon的决定。而传递下来的国王决定是让这对好友决一死战。活着的人即为胜利者,这也将成为上帝的旨意。而如果Jean失败了,她的妻子将被焚烧,作为她“诬告”Jacques的惩罚。

 长篇影评

 1 ) 那双掉落的鞋

同一时空下的一组事件,两个男性一个女性的不同视角。

Chapter three, the truth based on Marguerite de Carrouges.

The truth,这两个单词,消失得最慢。在黑暗中,白色的字体是如此刺眼。也只剩下这样的苍白,好像在告诉观众,继续往下看,我们来接近最真的真实。

两场rape戏。第一场是Jacques的视角。他施计欺骗,闯入城堡。他风衣一甩,威风跪下,说他好爱Lady Marguerite,爱她胜过他的生命,他能给她丈夫给不了的任何东西。他眼里的她只是娇羞地拒绝,还不忘频频回头,含情脉脉。

她亦步亦趋地走到楼梯前,优雅地脱掉鞋,俏皮地勾引他前往卧室。即使她在圆桌前的闪躲也只不过是欲情故纵。在Jacques的脑里,那不过是又一场与情妇之间的挑逗。

暴行发生时,摄像机从下往上对着Jacques,他喘息的声音像猪在拱食,呼吸里只有野兽尻下的臭味。但他不觉得,他认为自己是一头雄狮,速战速决地表达了“爱意”。临了,还不忘留下一句:“你要是告诉你丈夫,他会杀了你。”

第二场是Marguerite的视角。她正在书桌前整理庄园事务,不仅要关心属民税收,还要照料牲畜。急促的敲门声引起了她的警戒,但对方只想进门等等,她的善良让她犯下一个错误。

那个男人跪下的动作,像一只突然崴脚的野猪。他喘着粗气,荒谬的音节从他的喉咙里滚出。夫人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她知道她的丈夫并不信任这个人,她知道这其中的各种矛盾。恐惧和愤怒让她不断地拒绝,不停地后退,可那个男人没有廉耻,步步紧逼。

逃亡的途中,被楼梯绊倒,鞋子也在慌乱中脱落,还差点儿被男人捉住裙角。

就差一秒,本可以关上的门被推开。夫人的无助也是我的无助。她声嘶力竭地喊着仆人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回声响彻在阴森的古堡。婆婆带着侍女被调开,其他人被收买,她孤立无援。

几分钟的折磨是漫长的几个世纪。痛苦、屈辱、羞愧、愤怒、恐惧......发丝凌乱,眼泪和口水狼狈成一滩血沼泽,深不见底。蓝色的长裙,白色的长袜,此时在我眼里,是绞杀女性的深潭和白绫。她的痛苦溢出屏幕,我在座位上难受到呼吸困难。

仅仅是那双鞋,不同的掉落方式,也正好印证了同一件事在男女视角下的巨大不同。乡绅一点儿也不愧疚,他从未把女性当作人来看待。羞辱Lady也不过是他羞辱Jean的一个小把戏。是否称呼Sir,无足轻重,他谁都不放在眼里,还喜欢和Count Pierre d'Alençon在人背后胡乱评价。男性对他人的八卦可从来不比女性嘴下留情,毫无底线,不堪入耳。可多少年来,叙事的权力就掌握在这样的男性手里。他大言不惭地把罪行归咎于上帝的旨意,直到临死仍没有一丝悔意。

Jean是个可怜人,但Jean也是个可笑的人。在他的视角里,夫人不仅貌美温顺,还为他带来了大笔财富。去巴黎前的那天下午,在他的回忆里,他在众人前拥抱了Marguerite,与她鼻贴鼻,夫妻亲昵。但在夫人的回忆里,Jean只是一个自大易怒的人,可怜的自尊比发情公马肿胀的器官还要大——也容易泄气。

三种视角的堆叠是一组强烈的对比。在Jean眼中,妻子描述自己的遭遇时,话语为:I was raped. 在Marguerite真正叙述时,她说:He raped me. 影片中有很多类似的细节对比,直接赤裸地表现了社会环境下,对同一事件,男女不同角度的讲述。在男性那方,施暴的主语被隐去,被动语态,突出女性。而女性陈述时,重点是为了向他人说明是施暴者的问题。直到现代,很多媒体在报道性别相关的事件时,仍旧隐去施暴的主语,突显被害者,用被动式吸引眼球,让人猜疑,是不是受害人也有问题。

没有完美的受害者。

我还认为故事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视角讲述,正好体现也对比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赋予的两种角色:Marguerite在丈夫眼中是圣女(纯洁柔弱的妻子),在乡绅眼中是荡妇(充满挑逗的bitch)。而女性到底是谁,女性的经历到底如何,我们需要相信的,是她自己的叙述。她是她,不是被神圣化的物品,不是情欲的承载体,不是男性叙述中被异化的他者。她有着爱恨情仇,性格是非分明,刚正不阿,聪慧能干,是一个独立且高尚的人,她不是任何的附庸。

这个中世纪的故事,直到今日还在不断上演。让我觉得无奈的,不仅是男性视角的叙事,还有婆婆那一句:“I was raped. ” 她为了家族隐忍了下来,她也要夫人隐忍,不要让家族蒙羞。多少年了啊,即使有相同经历的女性,在男权的压迫下,无法做到共情,也无法做到支持。每个女性在男权的制度下都是失语者,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我们的痛苦和扭曲也一如既往被掩盖,被他人的叙述蒙蔽。

女性朋友也因为Marguerite曾经的一句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而不信任她。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but my husband didn't trust him. 朋友完全无视后半句的重点,只是天然地站在男性的一边,阻断自己对她人的理解。太熟悉了,这样的故事甚至就发生在身边,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找到类似的踪迹。

法庭上的问询可笑至极。rape不会导致怀孕。那是乡绅爱意的表达。审判者都是男性,他们主要关心的不是女性受了怎样的伤害,而是因为夫人怀孕,而问她以前和丈夫行房时,有没有感到愉悦。精神凌迟。而这样的凌迟,如今仍在继续。

知道Marguerite的痛苦遭遇后,Jean的反应是要立刻和她睡觉。夫人为什么从那之后怀孕,我怀着恐惧猜想,那天晚上她只是被丈夫当成了欲望、屈辱和愤恨的发泄工具。翻来覆去,多次折磨。孩子是这样怀上的。因为多次,因为粗暴,因为丈夫想夺回对她的控制,因为男人们不把女性当作人。

Jean知道决斗如果失败,Marguerite就会被立刻烧死。他即使知道这个最坏的结果,也依然决定要参与决斗。他不是为了夫人的公道和事件的正义而决斗,他更多地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尊严而发狂。他厉声责备Marguerite,只因为她曾为了社交不得不礼貌附和: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but my husband didn't trust him.

Jean在决斗中胜利,别人提醒他,他才想起仍坐在柴堆上的Marguerite。他举着刺死Jacques的匕首招摇过市,摄像机带我们望向Marguerite。她什么都知道,她也觉得自己的丈夫愚蠢又可笑。

You're not doing this for me.

但是,从女性的视角开始讲述故事,就是夺回叙事权,夺回我们曾失去的所有。我们在为我们,在为更多的女性做些什么。让公众在文艺作品里更直接地认识这个世界,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公和荒谬。知晓我姓名,知晓我痛苦,撕破父权和男权的谎言。这也是米兔的意义。

We tell stories like this for more women. For women to be seen and for the truth to be seen.

Jean几年后去世,Marguerite没有再婚。一个Marguerite获得了自由。但从古至今,西方的,东方的,北半球的,南半球的,还有千千万万个Marguerite需要被看见,需要听见她们的声音,需要自由。

Marguerite de Carrouges

 2 ) 关于 最后的决斗 里面配角眼里的真相,立场和态度。

Marie&Bernard Latour夫妇

《最后的决斗》这部电影,应该是我2021年年末的惊喜,这部电影包含了我所有喜欢的元素,喜欢的以欧洲中世纪历史为舞台的背景,喜欢的导演,喜欢的演员。虽然服化道一言难尽,但是不妨碍我二刷,三刷……

这部电影已经有很多大神做了解读和思考分析。他们大多是通过Jean、Jacques和Marguerite这三个主角的视角来分析,但是这也让大多数人忽略了里面配角的作用。那么,他们的感受、态度和立场,以及他们眼里的真相是如何呢?

我选择了女主的塑料闺蜜Marie和她丈夫矬贵族Bernard Latour(演员是权力的游戏里的老剥皮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这两个角色来分析。虽然他们在电影里面戏份不多,但一个自私、嫉妒、暗中捅刀子,一个是冷漠的旁观者,他们的台词和行为也在暗中推动剧情的发展。

Bernard Latour

很有趣的是,尽管此片主要从三主角来讲述男权社会对女性残酷的压迫以及女主逐渐觉醒的个人意识,而Marie也明显被设定为男权的伥鬼。但其实细想起来,Marie起初倒是比女主更加觉醒,更意识到并会表达自身受到的压迫。然而她最终滑向了帮凶的身份,这背后也隐藏着更强烈的悲剧性。 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婚姻。和女主夫妇一样,也是典型的包办产物,吝啬、冷淡、苛刻的丈夫和备受压抑的妻子。在女主和Marie购物时谈到各自的婚姻,Marie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的。直白地说他抠门,无趣,甚至不愿意吻她,同时表示女主的丈夫Jean英俊潇洒,骁勇善战。

尽管实际上Jean的人设只是个无趣的粗汉,但Marie依然流露出内心的不平衡。这也不奇怪,因为她的丈夫Bernard,这位矬贵族,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也处于底层,在领主和高等贵族眼里就是一个供大家嘲笑的小丑。

在贵族聚会晚宴上,大本扮演的领主先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不识字,然后抬高Jacques,夸他博学多才懂拉丁文。接着又让Jacques念《爱情圣经》继续嘲讽老剥皮,通过书中的句子以及侮辱的手势来暗示他那方面不行,引得周围一片哄笑……而Bernard只能弱弱回一句“无耻混蛋”,几近默认。

在这种情况下,Marie会对潇洒健壮的Jacques产生强烈的憧憬,在明明对方是朝女主打招呼时自作多情的花痴笑,甚至在贵妇们讲悄悄话时大胆说出“反正可以安排(私会)”的话,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自然并不奇怪。但要注意一点,她作为一个贵族夫人能出口抱怨丈夫,明显流露出对其他男子的欲望,在中世纪背景下却是罕见的。反观女主,直到强暴事件使她彻底爆发前,她作为长期被压抑、规训的对象,不仅不敢说什么(最多只对婆婆说了句“您真的很残酷”),甚至都刻意不去正视不幸的婚姻、遭受的各种家庭暴力以及痛苦的夫妻生活,只能不断自我洗脑生活是幸福的。所以一开始,Marie甚至比女主更有自我意识,更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欲望(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她对Jacques的憧憬也不仅在于对方是个帅哥,更多的是因为Jacques花名在外的生活方式能够肆意挥洒欲望,而这是Marie无法体会的生活。Jacques对她而言可能远不只是一个男人,更是一种她渴望的象征)。

然而悲剧之处就在这里。Marie就算对自己生活的不公有觉醒有表达,并一定程度上忠于自己的欲望,也依然是个被规训的女人,挣不脱整个社会构架的桎梏,因此她的欲望和痛苦在压抑下便变成了恨。但作为一个深受男权毒害的女人,她对于太强大的对手并没有反抗的意识,甚至更乐意去依附、顺从(比如积极怀孕)。那么这股恨意又该何去何从呢?当她没法将恨发泄在压迫她的男人身上,那么自然就在有能动性的范围内,病态地转向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同类。无论是好一点让她心里不平衡的人,或弱一点让她可以踩几脚来获取快感的人,都会成为她伤害的对象。那么比她更漂亮,丈夫稍微强点,而又遭遇大不幸的女主,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她恨意的发泄口。这就像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况,被欺压的底层人,不敢恨朱门酒肉臭,就只恨邻居多收了一斗米,而且这恨意甚至可以致命。其实Marie这种人到现在都不少见,那些因为自己生活不顺就网暴别人,出口就恨不得别人死的,不正是这样么。

而她喜欢的Jacques又明显对女主更感兴趣,这一点Marie不会看不出来,也就让她无处发泄的欲望在嫉妒的加持下形成了更加排山倒海的恨意。实际上女主在被强暴之前,Marie恐怕就已经对她满腔仇视了,只不过还没撕破脸,一切仍隐藏在朋友的假面下。 因此,Marie跑去告诉女主自己怀孕的消息那段戏,明明看到女主哭红了眼,依然喜悦难当。不仅因为她完成了那个社会对一个女人的要求,也可能在暗中表示对女主肚子没动静的嘲讽,走向了小人得志的帮凶定位。

接下来就是Jean和女主召集大家开会的剧情了。这个时候仔细看Marie夫妻的表情。丈夫的表现就是很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Marie则面带蜜汁微笑,那是仇恨和恶的笑容。自己求而不得的欲望对象竟宁愿冒着风险去强奸女主,这对Marie来说也是点燃火药桶的最后一簇火苗。女主被强迫这一点不仅不会让她有丝毫同情,甚至更让她恨于自己在男人眼中竟比女主差这么远,此时她扭曲的内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终于等来毁掉女主的机会了。

所以在法庭上,面对女主那么明确的表态,Marie出来作证时不仅是在故意把女主推向死亡,甚至可能她自己都宁愿相信女主就是通奸,宁愿去相信一个几乎明摆着的烂人。就像网络上那些造谣网暴别人的,说到最后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话。还有那些一看到强奸案就嚷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人,已经完全自愿地成为男权社会欺压女性的爪牙,只为自己内心那一点阴暗的“爽”。

再到最后的决斗那场戏,Marie有很多特写镜头,这自然是刻意为之。她多么渴望让Jacques赢,烧死女主,这一刻她不仅没意识到自己也是女人,甚至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了。然而Jacques出人意料的输了,看台上的Marie一脸惊讶和错愕,紧接着是只能憋着眼泪的痛苦万分。她知道自己的恨将为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女主方赢了,她这个当初公开作伪证的将会声名扫地。她的丈夫没什么前途,但Jean这边的胜利会却会让女主地位与声望大大提升(尽管女主宁肯不要这些,但可悲的是,谁关心女主怎么想呢?胜利从来都不属于她,最后她生活的起色还只能靠丈夫挂了),从此更是让Marie高攀不起。所以从各方面说她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以后她只会怀着更大的恨和更大的无奈,在沉默中灭亡。女主和Marie两个做出了截然相反选择的女人,却终究一起踏上了男权社会给女人的唯一那条黑暗之路。

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我写了这么多字去分析,真的不得不佩服老雷的牛逼之处。这部电影是真的需要耐着性子去慢慢看的。很多人觉得电影压抑,太闷,但这才是对的。千百年的欺压,无数女性在说不出口中被毁灭一生,这难以想象的巨大悲剧,仅是影片里这冰山一角也该让世人好好体会那窒息的绝望了。

 3 ) 写在上映前的原著读书笔记:《最后的决斗》,一个关于法国中世纪犯罪、丑闻与决斗审判的故事

(仅作为电影改编的原著解读,与正式上映的电影在情节、人物等方面并不相同)

前言

这部作家Eric Jager所著的欧洲历史题材作品,聚焦于中世纪法国所发生的最后一次司法决斗。在此案中,骑士Jean de Carrouges指控乡绅Jacques Le Gris强奸了他的妻子。 由于双方没能通过法律解决纠纷,最终决定由一场司法决斗来决定彼此的命运……

2020年,这部作品即将被搬上荧幕,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马特·达蒙主演且与本·阿弗莱克、以及Nicole Holofcener三人共同执笔剧本。

人物:

男主:Jean de Carrouges(马特·达蒙饰,暂译卡鲁日,“骑士”) 贵族,出身古老显赫的卡鲁日家族。原配与儿子死后,为巩固自己在领主皮埃尔伯爵麾下的地位上了战场。与新娘是政治联姻。 男二:Jacques LeGris(亚当·德赖弗饰,暂译格里斯,“乡绅”) 出身卑微,因担任过国王近侍而上位,兼职神职人员。已婚并有几个儿子。“高大魁梧”“以勾引女人而闻名,与伯爵的情妇们狂欢”。非常富有,由于慷慨借钱给皮埃尔伯爵而受宠,得到伯爵赐予的封地。 女主:marguerite(朱迪·科莫饰,暂译玛格丽特) 家族背景复杂,父亲有“国王叛徒”黑历史,她是父亲的唯一继承人。是卡鲁日的继妻,比丈夫年轻很多,结婚的时候才十几岁。年轻美丽,性格坚韧。丈夫希望年轻的她能生下自己的继承人。一开始与丈夫感情平平。与丈夫因利益而结合,卡鲁日希望娶一个女继承人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和土地,而新娘丰厚的嫁妆与财富就是她的筹码。

第一部分:

新婚燕尔,贵族迎美妇

双雄争宠,乡绅夺庄园

时值十四世纪法国,查理六世在位。封建领主皮埃尔伯爵麾下有两员爱将Jean de Carrouges(马特·达蒙饰,暂译卡鲁日,“骑士”),Jacques LeGris(亚当·司机饰,暂译格里斯,“乡绅”)。此二人原先同期入廷,感情甚笃,格里斯曾为卡鲁日长子教父,一时并称廷内双雄。

好景不长,卡鲁日爱妻长子相继病死,两家关系日渐疏远。又因格里斯野心勃勃,不停明里暗里打压比他出身更显赫的卡鲁日,巧取豪夺卡鲁日家续娶的新娘带来的嫁妆庄园,引发极大矛盾。

说到这位新婚的卡鲁日夫人,又是另有来头。其家族曾被嘲讽为“国王的叛徒”,她是父亲唯一的继承人。一方为充实金库且生下健康的继承人,一方为依傍贵族洗刷家族污名,人到中年的卡鲁日与小妻子玛格丽特结了婚。

然而格里斯的疯狂打击使得卡鲁日的财产与地位都屡屡受损,这让本来就暴躁多疑的卡鲁日在家里也忧心忡忡,并没有为年轻的玛格丽特带来太多温情。

第二部分:

见色起意,欢宴埋隐患

艰难求存,远征博前程

婚后几年,玛格丽特还没能为卡鲁日家生下继承人。此时,卡鲁日为了修补他在皮埃尔伯爵宫廷中的地位,带玛格丽特参加本地贵族聚会。大概是想缓和与格里斯的争斗,卡鲁日让玛格丽特主动与格里斯行吻面礼。

玛格丽特的美貌给格里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年春,卡鲁日参加了法兰西与苏格兰的军事远征。他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打造装备,带上了九个侍从——在日后的战争中死去了五个。

在国外经历了半年徒劳无功的征伐后,卡鲁日花光了钱和耗尽了健康,拖着病体回到了家乡。国王为了安抚饱受打击的法国军队,将他封为正式的“骑士”。这一年,他已经快五十岁了。卡鲁日到妻子的娘家接上她,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寡母妮可夫人。他将妻子留在母亲的城堡中,独自前往巴黎,到国王的宫廷里索要他被拖欠的薪俸。

第三部分:

恩怨难明,因妒起歹念

冷雾弥漫,趁虚逞暴行

卡鲁日在去往巴黎途中,在自己久受冷落的皮埃尔伯爵面前,向格里斯等一众不曾参军的贵族们炫耀了自己的骑士头衔。这使得原本处处胜过他的格里斯妒忌难当,又继而想到,此时美丽的年轻夫人应该独守空房,正好趁虚而入。

在卡鲁日到巴黎去的两周后,格里斯使计引走卡鲁日寡妇妮可夫人,买通玛格丽特的女仆,在一个阴冷的冬日带着手下亚当闯入她的家中。在亚当协助下,格里斯违背了玛格丽特的意愿对她施以暴行。

事后,格里斯威胁玛格丽特不许她将此事昭告世人,且称她暴躁的丈夫不会相信她,还会打死她。

但玛格丽特终于在丈夫时隔数日归家后,鼓起勇气向他说出了一切,恳求他为自己复仇。而更巧的是,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卡鲁日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向格里斯讨回公道。偏心格里斯的皮埃尔伯爵宣布格里斯无罪,并暗示玛格丽特诽谤。卡鲁日决定越过伯爵向法国国王上告。

第四部分:

重返巴黎,王廷求正义

最后决斗,匕首斩宿敌

由于种种劣势,卡鲁日为了能够在国王的审判中赢得官司,提出了“司法决斗”。这是指贵族双方如果不能通过诉讼解决官司时,就由原告被告两人举行生死决斗,“由上帝来审判”,输的一方不仅会输掉官司,且会被判绞死。

在当时,司法决斗已经极为少见,且条件苛刻。这对夫妇要为自己讨回公道,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玛格丽特已经身怀六甲,仍不得不直面一次次难堪质询,而卡鲁日也必须在国王面前据理力争。

被召来对峙的格里斯不仅矢口否认他的罪行,还发动了许多反击。于是官司被不停拖延,就在案情胶着时,英法大战爆发。国王查理六世带军出征,双方仍在巴黎不停地打官司,终于被批准了决斗。

国王赶回来观看决斗,却在前一天遭遇长子病死。巧合的是,这一天玛格丽特也生下了一个男孩。刚刚生产完的玛格丽特披着黑袍,被马车送到了圣马丁教堂前的竞技场。因为根据规定,如果卡鲁日败北被杀,她也会被判为诬告且烧死。

一场激烈的恶斗终于展开,被打压、羞辱与霸凌多年的骑士尽管先受重伤,仍在最后一刻突然奋起,用匕首插进了宿敌的喉咙。他在得到了国王奖赏后,一瘸一拐地去和妻子会合,两人紧紧地拥吻,庆祝胜利与自由。

尾声:

曝尸荒野,乡绅挂城墙

马革裹尸,骑士葬异乡

在卡鲁日光荣游行的时候,格里斯的尸体被剥去盔甲,由马拉着拖在地上拉到城外,挂在巴黎城墙上巨大的石头绞刑架上展示。

杀死格里斯后,卡鲁日获得了皇家退休金,并被任命为皇家侍从。巴黎议会给了他一大笔钱来弥补他打官司的损失,回到家乡的卡鲁日又开始向皮埃尔伯爵争取格里斯被划归公有的遗产。玛格丽特在这次生下了长子罗伯特,之后她又和卡鲁日生了两个儿子。

决斗的胜利使卡鲁日声名远扬,又回到了国王身边的心腹圈子,取代了格里斯昔日在国外身边的位置。之后他参与了一些国王主持的征伐。最后,卡鲁日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而死于土耳其人手中。此时,他的长子罗伯特刚刚十岁。玛格丽特后来将大部分的财产都给了罗伯特。

《最后的决斗》是在真实的历史事件背景下进行了创作,行文严谨、简洁,包含了法国中世纪生活的许多细节,包括关于国王查理六世的故事,各种各样的战争,当时的风俗、法律、甚至建筑。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关于当时法国法律体系的讨论,以及“司法决斗”是如何被纳入官方刑事司法程序并被高度管制的。 当然,由于一些历史细节过于繁琐,影响了故事的阅读快感,但仍算通俗易懂。

而在人物塑造与情节构造上也非常生动精巧,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贯穿于全书的欲扬先抑的写法——当你看到在全书前面大半部分被不停打压、过得异常屈辱、艰辛的卡鲁日骑士,最后在决斗中迸发出强烈的战斗力量,不仅杀死了仇人,也拯救了自己的妻子,而原先心存隔阂的夫妻二人也终于历经磨难升华了真情……这种长舒一口气的畅快情绪会令你掩卷后仍不停回味。

沧桑、疲惫却仍坚韧不拔的卡鲁日骑士,代表着中世纪骑士为了荣耀不惜一切的高贵品格。很期待看到雷导与马特·达蒙将这一角色呈现在荧幕上。

结语:

作为目前《最后的决斗》原著的少数中文读者之一(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并没有中译本又冷门,要不是因为马特·达蒙要出演电影我也不会看……),我努力为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了这篇读书笔记。如果有朋友想要提前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可以稍微读一读,有错欢迎指正。

 4 ) 其实,这里并没有你们想要的真相

(我在另一个帖子中写了一些关于影片的历史背景、故事原型,以及情节方面的细节说明,欢迎大家跳过去看看 //movie.douban.com/review/14046859/


当第三幕标题画面上其它字符逐渐隐去,唯有“The Truth”二字留在屏幕上时,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之后玛格丽特讲述的才是事情唯一的真相,而与之相对,从这一刻开始,勒格里斯和卡鲁日的故事,就变成了两段纯粹的丑恶谎言而已。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发生在尚·德·卡鲁日雅克·勒格里斯之间这场决斗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历史上是并没有定论的。围绕勒格里斯是否真的有罪所展开的激烈辩论,本身也是这个故事能历经600多年还长盛不衰,并最终成为法国重要的文化传奇的原因之一。

所以你告诉我说,雷特利·斯科特老爷子,一个拍片计划表都已经排到了2030年的工作狂,放着全世界影迷都在催更的异形前传和银翼杀手续作不着急,反而在耄耋之年拉着马特达蒙和大本俩人写了一部只为怒骂臭男人都是SB的剧本?

祝老爷子长命百岁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其实雷导以往的作品中女权主义色彩也很浓重。这话没错,不管是《末路狂花》还是《异形》,女性主义元素的确在雷导过去的作品中并不鲜见,但正因为此,我才更不认为这个雄风不减当年,创作力仍处在高峰的老男孩居然会陷入原地打转,自我重复的死胡同。

在我看来,《最后的决斗》这部电影中,很有可能是不存在“真相”的。

第三幕开头浮现在屏幕上的“The Truth”二字,与其理解为导演提前终结了悬念,还不如说,这更有可能只是导演对观众内心渴望的一种外化,或者说,这是一个观众所期待的“真相”(比如前段时间某互联网大厂性侵案前前后后的多次反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一旦把这个镜头剪掉,或者忽略掉导演给出的“标准答案”,你就会发现,不管卡鲁日、勒格里斯、还是玛格丽特,他们的故事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只是三个证人各自在法庭上说出的一面之词而已,电影中那些初看来言之凿凿的“事实”,其实全都会变得模棱两可。而至于事情完整经过究竟是什么,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或者说,完全取决于你更愿意相信哪个版本而已。


比如,我们就说说卡鲁日与勒格里斯决斗的动机吧。

(再次提醒,以下所有内容都是不再把玛格丽特的故事当做是唯一的真相为前提展开的,你如果接受不了这个假设,那就不必再看下去。)

卡鲁日在得知玛格丽特被强X之后,虽然最终同意对勒格里斯提出指控,但从夫妻二人对这场对话的不同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一决定的真实动机其实是难以确定的。

在卡鲁日的描述中,他这么做是因为妻子蒙受屈辱,所以誓要为此讨回公道;

卡鲁日的版本

而在玛格丽特的描述中,卡鲁日却是因为自己感觉受到了羞辱,想要借机完成复仇。

玛格丽特的版本

虽然结果一致,但其背后驱动的情感却迥然相异,如何判断真假对错?

说实在的,太难了。虽然人们总是下意识的会去相信弱者的说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都知道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浑身布满纹身的九尺凶汉可能虎嗅蔷薇,白净斯文的文弱书生却会笑里藏刀,客观真假都难以分辨,更勿论充斥着大量灰色地带的感情世界了。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这场对话中,夫妻二人各自内心的情感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恐怕连当事人自己也都说不清楚。

在勒格里斯的预期中,卡鲁日会有更加过激的反应

所以,与其去纠结这些难以证实的主观因素,我们还不如跳出来看看卡鲁日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摆在他面前的都有哪些客观的收益和风险。

先说风险。既然是生死决斗,自然只要输了就是当场毙命。而且自己妻子也会跟着被活活烧死,再加上他身后没有留下子嗣,卡鲁日家族也会随之消失,风险可谓巨大。

而收益呢?除了勒格里斯的项上人头以外,其他什么都没有。(这里不考虑恢复名誉的问题,因为卡鲁日如果选择不提出指控,反而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情)

所以……赌上全部身家性命以及家族未来,难不成就为了搞死一个竞争对手?

虽然卡鲁日的确鲁莽固执,但我认为他还不至于傻到这个程度。即便说卡鲁日就是为了跟勒格里斯争个高下,但此时他刚刚从战场上获得了骑士身份,已经在贵族等级上高于勒格里斯了,虽说他家里经济状况的确不佳,但此时也完全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说必须要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不可。

卡鲁日此时是骑士,勒格里斯是侍从,从贵族阶层上讲前者比后者高一级

因此我认为,促使他做出决斗这个决定的,更有可能是别的原因。

根据历史记载,由于这场决斗的胜利,卡鲁日在日后受益良多(当然事前他并不可能预见到这一点)。这其中包括:决斗结束后皇帝当场赏赐的奖金,几个月后法国议会又奖励给他的大量金币和王室职位,以及四年后晋级为国王保镖,同时还获得荣誉骑士称号,等等。

简而言之,卡鲁日在决斗之后,一路加官进爵,可以说是财富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但是接下来,他却做了一件让人很无法理解的事情——他再一次向皮耶尔伯爵发起法律诉讼,要求拿回欧奴勒福孔(就是卡鲁日岳父当初在嫁妆中许给他的那块地),当然,这一次的结果依然没有什么不同,皮耶尔伯爵再次在法庭上击败了卡鲁日,从他手中夺走了庄园。

这里讲的就是卡鲁日第一次为了欧奴乐福孔提起诉讼的事情

自打第一次为了这块地向皮耶尔提起诉讼,这都已经过去六年了(1380-1386),卡鲁日现如今已经功成名就,却依然锲而不舍地追求这同一块土地,到底图了什么呢?就算欧奴勒福孔庄园再怎么值钱,卡鲁日是不是也有点过于执着了?若说第一次诉讼还是因为自己面临破产,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索性跟自己顶头上司撕破脸皮莽一把碰碰运气,那10年后在要钱有钱有名有名的情况下还选择继续跟皇室宗亲对着干,这无论如何都无法再用扩大自己财产的目的来解释了。

因此,这块土地背后会不会藏着什么其他的原因,才造成卡鲁日这种不寻常的举动,而也正是这个原因,才是卡鲁日前前后后所有行为的真正动机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影片第一章卡鲁日的描述中,在得知皮耶尔把欧奴勒福孔送给了勒格里斯时,他的情绪其实并不算很激动,跟勒格里斯发完感慨之后还能一起骑马去吃饭,说明他当时并非无法接受这个事情,至少远不及后来得知自己未能继承父亲的贝莱姆城堡时所表现的那种反应激烈。

二人俯瞰欧奴勒福孔
一起去吃饭

而到了下一个场景中,他跟玛格丽特围绕这个庄园展开的一段对话反而耐人寻味起来。

玛格丽特反复提及自己对这个花园的恋恋不舍

玛格丽特一连三次向卡鲁日倾诉自己对欧奴勒福孔的怀念之情,卡鲁日则一再地宽慰她说,我们在自己家里也可以重建你记忆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想劝玛格丽特不要再纠结下去。

卡鲁日不断地想绕开这个话题

但格丽特却对这个话题却始终不肯放弃,最终卡鲁日只能沮丧地坦言道,庄园现在已经被皮耶尔送给了勒格里斯,而后者已经是伯爵身边最受信赖的红人。

在妻子面前承认失败无疑是一件让卡鲁日觉得难以接受的事情

玛格丽特虽然没再说什么,但这个话题背后的挫败感却无疑刺痛了卡鲁日的自尊,于是他很快向妻子表示,自己绝不会就此甘休,并且还信心满满地说“我的力量可能比你想的更大”。

至此,玛格丽特脸上才挂上了笑容。

所以你看,至少在卡鲁日的记忆中,他对欧奴勒福孔的追逐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玛格丽特撩拨起来的,如果不是玛格丽特对这个话题的再三强调,或许这件事情在他心里就已经过去了。

但有意思的是,在第三章中,玛格丽特的Truth里却压根没有涉及到这段对话。甚至如果你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不管是卡鲁日如何为了庄园跟皮耶尔打官司;

国王驳回了卡鲁日第一次的申诉

或是后来失去贝莱姆城堡后,听卡鲁日回家后的抱怨,等等这些全都一概没提。

从勒格里斯的受封仪式上回来后,卡鲁日憋了一肚子的气

玛格丽特所回忆的内容,从夫妻二人的洞房花烛之后,就直接跳到了尚·克雷斯潘的庆生宴。而按照电影的说法,这中间至少过去了得有1年之久(在历史上其实是经过了4年)。

并不愉悦的洞房体验
one year later,然后就跳到了二人参加朋友儿子庆生宴的情节

一年时间,回忆一片空白?为什么会这样?

这里我们要岔开先提到心理学中一个叫做“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的概念。

认知偏差列表,左上角就是记忆偏差相关的内容

这个概念,指的是人们会根据主观感受而非客观资讯建立起主观以为的社会现实所导致的判断偏差,说简单点就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其实并不是你以为的”——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这种事情每时每刻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着。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篡改自己的记忆,去强化、弱化,甚至改变记忆的部分内容,使其更加有利于自己。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警察在查案的时候,一定要调取不同的人证进行交叉比对的原因——即便不考虑故意作伪证,所有当事人也会觉得自己才是最有道理的那个,错的是对方。这就是在自我中心偏差的影响下,人们不自觉地将回忆扭曲了。

所以回到电影中,既然影片三个章节大体对应的就是三个人在法庭上的呈堂证供,那人性使然,每个人自然都会捡着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说,以在人们面前塑造自己想表现出来的形象。

而玛格丽特的记忆,就像卡鲁日和勒格里斯在各自回忆中对自己的吹嘘和美化一样,她所浓墨重彩讲述的也同样是对自己有利的细节。

比如,她会强调自己对卡鲁日和勒格里斯重归于好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破烂翻译,这句话应该是:你给了我很好的建议

比如,她是如何把庄园打点的井井有条,与仆人们相处的其乐融融。

再比如,也有埋怨丈夫在床笫之欢上是如何粗鲁自私,等等。

男人的蜜汁自信

但是,她讲述了这么多,却偏偏在丈夫为了自己心爱的庄园而与顶头上司和好朋友打官司这件事情上,自己都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产生过怎样的影响,统统隐而不提。

这种厚此薄彼的选择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大家对此理解自然不同。但总之,我是想通过这一点说明,虽然导演天外飞仙般在第三章开头为玛格丽特的故事打出了“The Truth”二字,但其实,就跟前两章卡鲁日和勒格里斯的故事一样,这其中一样也有虚虚实实挑挑拣拣,你想怎么拼凑想如何理解,完全看各位自己的喜好。

比如,我说个极端点的,基于影片给出的这些线索,我也完全可以说,卡鲁日在心里是深爱着妻子的,他在妻子眼中的粗鲁浅薄,只不过是由于性格导致的爱在心口难开,或者说他的表达方式跟玛格丽特所能接受的方式不尽相同,所以才造成了情感体验上的天差地别。

老母亲对儿子的吐槽也可以认为是卡鲁日对妻子感情的一种间接证明

而案发之后,为了能帮妻子伸张正义并一道夺回她梦寐以求的儿时乐园,他毅然选择了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和家族的前途命运也要杀掉这个鸠占鹊巢的登徒子(当然,妻子的性命也是赌注之一,但为了讨回公道他也没有其他选择。这一点我在另外那篇帖子里有进一步解释),甚至在自己凯旋而归后,虽然已经坐拥荣华富贵登堂入室,但也依然无法忘记当初对妻子许下的诺言,一旦积蓄力量有了资本,他就会再次向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发起冲击,哪怕明知是以卵击石,也会为了那一丝的可能性而奋不顾身在所不惜……

说实在的,写到这里我自己的鸡皮疙瘩都已经冒出来了,的确很恶心很肉麻甚至很可笑。但是,由于没有办法证伪,这种推测就有它存在的可能,不是吗?

所以,我们会天然地拒绝这种善意的推测,却更加笃定另一种丑恶的可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基于事实推断?还是说,我们其实已经悄悄地在心中用道德审判先入为主地选出了自己喜欢的答案呢?

这个问题,不必回答,这里并没有你们想要的真相。

 5 ) 更加客观的真相——影片故事原型历史资料研究拾遗

关于剧情解读,请参考我的另一篇帖子(传送门 //movie.douban.com/review/14046836/

这个帖子主要是列出我在研究这部电影的故事原型时,从网上收集到的一些历史资料(多数来源于Wikipedia,如//reurl.cc/1oRmp9//reurl.cc/XlnVND等),以及影片内容的对照,如果你想对历史上这场决斗的前前后后有更清晰了解,欢迎继续向下接着看。

另外下面有部分涉及到中世纪欧洲司法制度方面的内容,是基于我对资料阅读后的浅薄理解做的推测,如有差错欢迎指正。

案件的审理过程

在卡鲁日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后,案件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由皮耶尔伯爵主导的在阿戎坦(Argentan)举行的地方性审判。但鉴于勒格里斯与皮耶尔伯爵之间的亲密关系,且案件中唯一的证人是玛格丽特,卡鲁日两口子早就料到这场由皮耶尔主导的地方审判不可能有公平的审理过程,所以他们甚至都懒得参加这场审判,而最终皮耶尔也果然撤销了对勒格里斯的所有指控,并指责玛格丽特是捏造、甚至“梦到”了这次袭击——这些细节在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这段情节就是皮耶尔主持的“地方法院”的审理过程,你会注意到卡鲁日和玛格丽特都不在场

为了寻求公平审判,卡鲁日遂决定前往巴黎亲自向国王上诉,由于他很清楚自己的指控完全基于他妻子的证词,到时候在法庭上面临的情形肯定就是玛格丽特和勒格里斯各执一词,因此,卡鲁日并不要求进行正常的刑事审判,反而是申请以司法决斗(Judicial Duel)的方式向勒格里斯发起挑战(勒格里斯也接受了)。一开始,巴黎最高法院(Parlements of Paris)和国王并没有同意他们的这一申请,而是决定先听取双方的证词再做决定,这个过程从7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了9月份(而不是电影中的两周),其中过程一波三折。

起先,勒格里斯的律师尚·勒科克(即电影中泽利科·伊万内克饰演的角色)建议他接受更安全对他更有利的教会审判(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而且正是由于这位律师当年对审讯过程做的大量细致记录,才使得后世人们有了对本案件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勒格里斯却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坚持他在法庭前受审的权利。这一做法为他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赢得了不少法国贵族的支持。

律师尚·勒科克在向勒格里斯解释教会审判的好处

但同时,也有说法称,勒格里斯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有机会能在法庭上对卡鲁日提起反诉,以诽谤罪向对方索赔40,000里弗尔(按1726年路易十五制订的货币标准,8盎司纯金折合为740里弗尔,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按现在的金价差不多约等于人民币460多万)。

在法庭上,除了卡鲁日、勒格里斯和玛格丽特以外,法庭其实还传唤了其他证人出庭,这其中包括玛格丽特的一名女仆以及勒格里斯的侍从亚当·卢维尔(就是事发当天去敲玛格丽特家门的那个家伙,亚当·那加提斯饰)

就是这个助纣为虐的小伙儿

而根据当时中世纪的习惯,像他们这样出身低下的人都被施以酷刑以验证证词的真实性,但最终没人能提供出对勒格里斯不利的证据。

期间,勒格里斯还一度提供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但由于后来提供这个证明的证人犯下强奸罪被捕,造成该证词的采信力度被严重破坏。而玛格丽特在面对诉讼所带来的耻辱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地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反而让法庭认为这是指控成立的一个有力理由。

最后,双方始终未能提供更加有效的证词,彼此说法相互矛盾,法庭于1386年9月15日下达判决(而不是电影中由国王下达判决。历史上此时查理六世正在法兰德斯准备和英军开战):由于他们无法确定案件的罪行,因此同意两人在11月27日(后被推迟到12月29日)进行比武审判。

皮耶尔和查理六世的关系

皮耶尔的父亲查理二世与法王菲利普六世是亲兄弟,而菲利普六世的继承人是约翰二世,再接下来是查理五世,再接下来才是查理六世,那么皮耶尔和查理六世之间的辈分,应该是爷孙的关系。

因此电影下面这个场景中,皮耶尔说国王是他的Cousin(表弟),这种称呼是有错误的,因为按照时间推算,此时在位的国王应该是查理五世(卡鲁日第一次为欧奴勒福孔跟皮耶尔打官司是在1377年,而查理六世即位是在1380年),根据前面列出的辈分关系,皮耶尔对查理五世应该称为nephew(侄子)才对,所以这里有可能是电影的一个Bug。

卡鲁日让家臣和朋友散布消息的原因

虽然卡鲁日在电影中交代了一句说“如果这件事在诺曼底人尽皆知,那么皮耶尔就必须为我们展开审讯”,但这句话中的因果联系却没有进一步解释。

因为这使得勒格里斯拥有了“公共恶名”

根据我查询到的一些研究资料(中国社科网 //reurl.cc/1oRmqY),这其中的联系可能可以作如下解释(注意,如下内容是我个人的理解,恳请法学专业的朋友进行指正,班门弄斧有错误之处望海涵)。即在中世纪欧洲的司法程序里,“重罪如杀人、强奸案,事先要经过一个‘邻里指控’程序,‘陪审员’的宣誓是针对坊间是否存在‘公共传闻’,尔后再决定适用何种神明裁判”,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证明被告人“公共恶名”的存在,在中世纪法官作为公诉人就无法针对这个刑事诉讼启动调查程序。因此电影中,面对勒格里斯这样一个伯爵面前的红人,如果卡鲁日不想办法把这件事(虽然是一件丑事)搞得天下人皆知,那么皮耶尔完全可以不立案,甚至卡鲁日接下来即便绕过皮耶尔找到国王,他的指控在法庭上也不会成立,因为法官可以在调查之后可以说,我在当地并没有发现有传言说这个名声良好的人犯下了如此臭名昭著的罪行,所以指控不成立。甚至即便卡鲁日说服了法官跳过这一步开庭审理了,勒格里斯也完全可以在诉讼过程中以否认有关他犯罪的传闻众所周知这一事实为理由,来否认法庭对其犯罪指控的有效性。

所以,卡鲁日做这种选择的原因并不是他不管不顾自己老婆的名声而鲁莽行事,反而的确如他所说,这么做是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的一个必要前提。

影片故事从利摩日围城战开始的原因(16年前!)

说到中世纪的诉讼程序,就要提到接下来这个问题了。

作为故事的起点,不论是卡鲁日的Truth还是勒格里斯的Truth,它们都是从16年前利摩日围城战讲起的。明明是在审理一桩强奸案,为什么这俩人的证词要扯到这么远的事情上?

在我翻看前面提到的资料时,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说法:在中世纪司法制度中,如果被告人在刑事诉讼里能够证明证人是卑鄙之徒或心怀叵测,法官就会因为缺少调查犯罪事实的基础而无法启动诉讼程序。所以,不管是利摩日围城战前在面对英军挑衅时的情绪反应,还是贝莱姆城堡受封仪式上的嘴炮对骂,亦或是在尚·克雷斯潘的庆生宴上的重归于好,这些看似与强奸案本身无关的细节,实则都是关于卡鲁日提出这项指控本身是否“正当”的争辩。换言之,如果勒格里斯能说服陪审团相信,卡鲁日早就因为对自己的嫉妒和愤怒而发狂,他的指控是试图通过诬告自己来恢复他的家庭财富(如欧奴勒福孔庄园),那么这场官司压根就打不起来。

这也是电影中勒格里斯在陈词时特地讲这句话的另一层原因

电影中提到的瘟疫

在影片开头,卡鲁日决定要通过打仗来摆脱自己破产局面的时候,勒格里斯曾劝他说:“这场瘟疫夺走了你的妻儿……”,这里的瘟疫指的就是发生在1347-1353年的那场欧洲黑死病瘟疫。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60%的人死于黑死病。

卡鲁日获胜后骑马走向的建筑物

在决斗后,卡鲁日和玛格丽特两人骑马走向的那座还在修建中的建筑物,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600多年后的今天,巴黎圣母院竟然依然是相似的模样

这个镜头也回应了卡鲁日在决斗之前告诉玛格丽特的那句话——“I will not appeal to the King, I will appeal to God."

电影剧本原著

影片的剧本改编自2004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教授埃里克·雅格(Eric Jager)所著的《最后的决斗:一个关于法国中世纪比武审判的真实故事》The Last Duel: A True Story of Trial by Combat in Medieval France 一书。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参照了勒格里斯的律师尚·勒科克 (Jean Le Coq,电影中亦有出现)对案件审判过程所做的细致记录。

 6 ) 我们不应仅仅关注强奸以及实施强奸的人

还应关注

不是因为觉得谁有罪,仅是为了满足快感,跳起来说“杀了他”的King;

叛国且将女儿视为交易筹码的蒂布维尔;

喜欢群p,纵容强奸并扬言勒格里会徒手扯断卡鲁日命根的伯爵;

一直沉默的伯爵夫人;

法庭上作证“她觉得勒格里很英俊很有魅力”的“好姐妹”;

也被强奸过且认为真相并不重要的卡鲁日母亲;

本最应在场却缺席的“法官”们;

以及坐在树上观看决斗的平民、为最终结果鼓掌的妇女们;

最后就是我们。

每一个角色都在最后的决斗中被我们这些观众“审判”,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柄电影开头卡鲁日握起的相比于贾科勒格里那柄更加形似十字架一样的利剑?

 短评

年度有毒男性气概批判大片,老公以为自己是“老实人的复仇”,万人迷以为自己是遇到“欲拒还迎”,但站在女性叙事立场才看清这是千百年来最烂街的女性被利用、被压抑、被凌辱的故事,而正义伸张的前提首先是“滚钉板”,三位主演奉献了精彩表演(但是稍不满意的是本马达和司机的美音真的令人出戏,更不要说本马达的扮相哈哈😂)好在最后运气在女主这边,死了丈夫好出门再活30年~

6分钟前
  • alty
  • 力荐

我的麻省竹马CP能收获一尊最佳改编剧本小金人吗?Rosebud的经典模式让这个古老的故事有了充满女性色彩的新生。结尾的戏处理得多好啊:这场决斗的胜利对男人来说意味着光荣和欢呼,对女人来说不过是一场叹息罢了。

7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没有愉悦就不会怀孕。——多希望是真的

12分钟前
  • VVVG
  • 推荐

将中世纪文化历史与当代女性主义观念恰切融合的精湛之作。三段式多视角叙事,看似"罗生门",实则最终的女主视角才是痛切无比却又屡遭延宕与遮蔽的真相。乍看之下接近于“偷懒”的重复叙事,实际上每一场景的构图、运镜和节奏都有微妙差别,在叙述内容上三段也呈渐次递进与多面互补的关系。两位男主的自恋、虚伪、臆想与自我美化在第三段均昭然若揭。不过,比起宗教-政治权力体系中男性的相互包庇与沆瀣一气,女性间的嫉妒、恶意与互害行为更令人胆寒,甚至连曾经的受害者也自觉内化父权制的思维,对新一代的受难者也饱含敌视,但这却是古往今来人类难以真正摆脱的暴虐行为模式。决斗戏拍得惊心动魄,让人不能不与女主同呼吸共命运,而国王、贵族与群众的猎奇看客心态亦是刻骨讽刺。本片服化道十分精良,朱迪·科默人美演技佳。(8.5/10)

1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马特达蒙虽丑,但实在没有丑到能把亚当司机衬成大帅比的程度。

19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老雷亲手通过对比告诉你其实某些爽文版的爱情故事,只是来源于一种虚假自负的讲述视角而已今晚要点一杯marguerite🥂

21分钟前
  • Mia17230
  • 力荐

在道貌岸然的强奸犯眼里,女人的社交善意是别有用心的勾搭,逃跑时跌落的鞋履是刻意脱下的诱惑,床上的抵死反抗是欲拒还迎。在他看来,这场蓄谋已久的强占只是水到渠成的情投意合。

22分钟前
  • littledepp
  • 推荐

最令人窒息的是贵瓣评论区居然有人觉得马达演的角色是好男人

27分钟前
  • Ophelia
  • 力荐

4.5。胜利的决斗是属于男人的荣光,无人在意受侮辱的女性,但斯科特给予了女性最大的关怀,《罗生门》式的结构设计精巧,每个chapter还原的都是部分真相,但从各版本差别中更能看出问题所在。亚当视角下女性的反抗也是自愿;达蒙视角女性是权力的工具;只有玛格丽特,在受损害后一无所有

32分钟前
  • Ducournau
  • 力荐

恳请朋友们坚持看完!俩男主视角之后的女性视角叙事,将这部电影拉高了好几个度。我也是看到后来才明白,原来这竟是一部优秀的女权主义电影!#Venice

35分钟前
  • //
  • 推荐

自命不凡的骑士以战功和勇猛为荣,将口无遮拦看作耿直忠诚,将野蛮暴躁说成正义仁慈。风度翩翩的才子以征服和奸淫为乐,将拼命挣扎看作嬉戏挑逗,将野兽之行说成天作之合。街头巷尾的传言令人如芒在背,王公贵族的质询让人怒火中烧,人人都以神的名义起誓,却无人在意真相与公道,无人察觉背后的煎熬。雷德利一如既往的稳重,甚至过于保守了,借由A面B面的正反打描出故事轮廓,由C位女主如利剑一般将A与B的伪装一刀切开,但并未如想象般锋利,反而有些迟钝。前半段堪称职场教科书,直接展示了什么样的依附与顺从才能升官加爵,什么样的鲁莽与虚荣让人内外皆输,对两位男主针锋相对的成因深入刻画,反而削弱了主题本身的尖锐。但雷老爷子八十岁高龄依然在拍摄女权电影,已经令人肃然起敬。反而是讨论区里面一堆人在争论孩子到底是谁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38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三个人物,三个角度呈现三段故事,真相只有一个!老雷还是老辣,借位运用了微妙的角色视角,从三个层面剖析真相,有别于《罗生门》天差地别对”真相“的诠释,《最后的决斗》用三个角色的故事,去叙说真相对于被害者,加害者,受害者之间的利益权衡。决斗戏份因为此前全部的情绪铺垫和积压,两男人对打的时候看得人血脉膨胀,感觉自己就像在现场!影片最后升华到女性对于不公不义,以及争取真相和公平正义的思考,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背景虽然放在中世纪的法国,但却映照了当今女性正在面临的困境和呐喊和抗争。虽然这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题材电影,但老雷的作品从来不缺乏坚强,勇敢无畏的女性,《最后的决斗》再到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末路狂花》的那股狠劲。PS:被朱迪·科默美到!

40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超爱雷爵爷的《天国王朝》,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他再次指导历史题材电影。男人的行为永远是为了争夺脸面,为了宣示权利,无人关心受伤害的女性,她的发声遭到质疑,她的命运身不由己。

41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昨天在影院看完,三个视角 故事情节层层铺垫,并在最后一章达到高潮,历史书没有给勇敢的玛格丽特发声的机会,人们只会为决斗胜利的男性欢呼 却不会关心真正受到伤害的女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善良 可爱 勇敢的女性,为玛格丽特鼓掌👏🏻

42分钟前
  • New Romantics
  • 力荐

比起戳破强奸犯的谎言,这个片子更精彩的部分是戳破丈夫的谎言。嘲讽拉满,特别悲凉的地方又特别好笑。女主演得太好了!

47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他说,他说,她说,并为事情画上句号。这个想法是有了,可是拍得也太偷懒了,从镜头语言上几乎没有展现视点的不同,只是用事实细节、演员表演来体现女性与男性对一场强奸及其前因后果的认知差异,完全没有通过视听来从生理层面剖析身体和心理体验差异。讲述者变了,作为观众的眼睛的摄影机却没变,甚至机位都复制粘贴,那观众与这三个叙述者的距离又能怎么变化?要是缺少在此类案件中应将更相信女性作为权宜之计的共识,那单凭三段的顺序并不能真的将讲述真相的权利交给女性、使女性的叙述更有说服力吧?只能强加一星以示我依旧鼓励 Ridley Scott 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支持性别平等。

50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三位男演员的对手戏构成主要冲突,看优秀演员配合真的非常过瘾,任意搭配都充满惊喜,但故事核心以及最吸引人的部分无疑是jodie饰演的Margerite。不同视角的挑战在于如何以不同方式表达具有相同对话的场景,男性制造矛盾,jodie则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填补细节。她跟随观察者的变化切换人物性格,实现男性凝视和真相探寻。整部电影如同画面呈现的法国中世纪灰蒙阴暗的景象一般压抑沉重,Margerite是暗调里唯一的亮色。她灵动、智慧、善良,在荒谬制度中寻求公正,在看透虚伪时的破碎和坚强又让人怜惜。场景恢弘壮观,主要人物塑造丰满,通过男性凝视、性暴力和司法不公为女性发声,152分钟的时长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时虽然相对减少了女主的戏份没有着重刻画女性意识,但我想没有人会忽视jodie comer。

51分钟前
  • 夜奔
  • 力荐

看到朱迪科摩被强奸的戏份我后排的摩洛哥男人哈哈大笑 一种和电影的恐怖互文

53分钟前
  • 胡呦呦
  • 推荐

影片以章节式的结构,从三位主角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这一著名的真实事件。剧本稳扎稳打,恢弘的场景和配乐一瞬间恍惚到《权力的游戏》。在观感方面,即便这类主题里女性的悲剧是注定的,看完依然难免感到悲哀。在男人面前,女人的挣扎和呼喊是如此不值一提。在女人受到苦难之后,男人最先想到的也不过是自己的荣誉。不管是法庭还是决斗场,女人的命运一直都由男人来掌控。最后的决斗以女人的苦痛起始,却以男人的凯旋为终,何等讽刺。Jodie Comer的演技随着剧情层层递进,从男性视角的一件件漂亮衣服,到女性视角里噙着泪与痛的眼眶,对感情的转换游刃有余。从《杀死伊芙》开始为人所知,到现在登上大荧幕演女主,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

58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太有意思了!一个中世纪背景包装下的关于“不要靠近男人你会变得不幸”的故事,老爷子牛逼!以及,大本编剧的那一章给自己加了场4P的戏,优秀!

1小时前
  • Din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