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长大成人

喜剧片美国2010

主演:亚当·桑德勒,凯文·詹姆斯,克里斯·洛克,大卫·斯佩德,罗伯·施奈德,萨尔玛·海耶克,玛丽亚·贝罗,玛娅·鲁道夫,乔伊丝·冯派特,史蒂夫·布西密,柯林·奎恩,蒂姆·麦道斯,马迪森·雷利,郑智麟,杰克·戈德堡,卡梅隆·伯艾斯,亚历克西斯·妮可·桑切斯,Frank Gingerich,Morgan Gingerich,纳吉·杰特,琪娜·安妮·麦克兰,丹·帕特里克,提姆·赫利希,布莱克·克拉克,诺曼·麦克唐纳徳,Jonathan Loughran,杰姬·桑德勒,莎蒂·桑德勒,珊妮·桑德勒,丹尼斯·杜根,比利·康

导演:丹尼斯·杜根

 剧照

长大成人 剧照 NO.1长大成人 剧照 NO.2长大成人 剧照 NO.3长大成人 剧照 NO.4长大成人 剧照 NO.5长大成人 剧照 NO.6长大成人 剧照 NO.13长大成人 剧照 NO.14长大成人 剧照 NO.15长大成人 剧照 NO.16长大成人 剧照 NO.17长大成人 剧照 NO.18长大成人 剧照 NO.19长大成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08:59

详细剧情

  1978年,有五虎之称的少年篮球队在赛事中最终获胜,他们的教练罗伯特鼓励少年们去夺取更大的人生胜利。三十年后,五虎之一的费德(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饰)已经是好莱坞知名的大牌经纪人,他和妻子莱克斯(萨尔玛•海耶克 Salma Hayek 饰)生活无忧, 孩子们养尊处优。这天费德突然接到告知罗伯特教练逝世的电话,于是匆匆赶回新英格兰,和当年的四位队友一起参加葬礼。今日的家具商艾瑞克(凯文•詹姆斯 Kevin James 饰)、娶得老妻的卡林(罗伯•施奈德 Rob Schneider 饰)、吃软饭的科特(克里斯•洛克 Chris Rock 饰)以及西吉(大卫•史派德 David Spade 饰)和费德五个家庭一起回到年少时生活过的湖边别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被吵吵闹闹的日常生活淹没已久的珍贵情感……

 长篇影评

 1 ) 在有朱赫来的地方集合

    这些电影很有意思,强烈中国特色当道的年代里,当“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候,那些充满力量的事情让导演们的片子引人瞩目。喜欢这样的东西,正因为我们没法经历那个传奇的、但并不遥远的历史。

  似乎男孩梦中的第一个女性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这种无可替代性正如经典剧作一样不能加以抹杀和侮辱。我尊重所有这样的女性,无论事实上她们先前或者后来是什么人,因为她们不容侵犯。我也尊重所有这样的男性,无论他们出于什么仰慕过那么以为什么样的女性,因为他们曾经单纯地梦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包括今天所看的《长大成人》,都告诉我们这点。

  这个片子始终都有着板砖,菜刀,啤酒瓶渣,鲜血,白粉……周青其实一点儿都不叛逆,他小时候也就只有巴望着眼羡慕人家的份儿。后来他总算还成个人是因为他不随大流,有原则,他真实,他敢对着乐队主唱说“少他妈跟我玩颓废,这样的我见多了!”。只不过,后来当了别人二奶的付绍英对着他说“不要以为你自己是什么东西”,以及朱赫来前妻说“你有本事去找把他眼睛弄瞎的人啊”的时候,他的英雄主义瞬间熄灭。但至少至少,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他算是地地道道的汉子了。为什么?因为朱赫来。

  朱赫来曾让他充满力量,曾让他完整地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个永远充满正义的人给了他一生的影响。这样的一个人促使他不想做个“平常人”,瞧不起那些“有着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精神”的人,促使他用白日梦完成着自己的英雄梦。偶像是重要的,想起来初一学校有四个男生模仿F4,组队L4的时候,呵呵。

  和《血色浪漫》《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产生于中国的“迷惘的一代”,往往变革之后都会混乱,就像灾难之后瘟疫会涌现一样。无论是百花齐放还是横尸遍野,混乱都免不了的。摇滚,毒品,行为艺术,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所谓的艺术,正如如今有人用滥交颓废解释自由和开放一样。

  后来周青遇着那兰州女孩的时候,也算是安安静静地找到了漂泊中的一份寄托。最后,虽说是完美式的结局---贩毒的被抓了,朱赫来出书了,周青要和兰州女孩重逢了---一群“废铜烂铁”各有各的命运。

  这些表现“青春期的伤痕”的作品都有相似之处,但我们都能一口气好好看下去,因为中国的那些历史烙印,打上历史烙印的那些导演,于我们来说,就像男孩梦里的那个女性形象,好坏,她都在曾在那里。

 2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今天来谈谈已故导演路学长,和他的处女作《长大成人》。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刚辍学半年。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卡拉是条狗》,印象很模糊,也根本不知道路学长是谁。这个人是王小帅的同期,好像还挺牛的,我竟然没听说过这个人——当时这样想着打开了网页,最多带着一点点对逝者的敬意。看了《长大成人》之后,才有些震惊。那时候仗着自己看过不少片子,挺没羞没臊地持续自大着,这一耳光还是挺到位的。

我们这一代人,遇见这样的片子的机会很少:有地域和时空上的距离感,却感觉很亲切;手法上都是正经学院路数,构图严谨,运镜流畅,选题和视角却很老辣;总让人忍不住意淫,这里和那里,如果让我来操作一下该多好,其实是因为片子本身伤痕累累。这样的电影我后来还看过一部,是蔡尚君导演的《人山人海》。不过蔡导已经很幸运了,被缝一大块儿肥肉上去,终究比不上抽筋拔骨。

看完之后我就码好烟酒去找我爸聊了。路学长在他的“第六代”同窗里,应该属于不太显山露水的观察者型选手,这样的人往往越有才华越内敛,反而朋友圈和眼界比一般人更广,看这个社会也更透彻。我们身边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同学或者朋友。他们平时心里藏着的看法通过文字,电影等别的途径表达出来,杀伤力尤其猛烈。“我发现我跌入了一个狭小的生活圈子,这些人原有着健康的身体,但失去了健康的精神。”“少他妈跟我在这儿玩颓废,看见你就想吐!”这类对于九十年代前后,摇滚圈子污浊一面的批判,便是其眼界之深,痛击要害之狠的佐证。

但这只是个人体会。还记得当时我爸抽烟的样子,这个导演很不容易,这个片子也很不容易,他说。更详细的大家可以去找一下程青松老师对路学长的访谈。一个人长年受肾病所扰,拍出这样的作品,送审三年,修改十余次,所忍受的煎熬旁人难以想象,更不合适大书特书,只在下面几处引述一下。

“我爸是个剃头的,技术堪称一流,这些是他早年带点朋克风格的作品。”这是开场白,尽显语言功力。像这样开头点出人物过往,是比较现实而残酷的做法;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是“一直以为我爸是个平凡老百姓,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以前是玩朋克的/混黑道的/专门捡孩子的”这样的剧情。于是周青(男主角)的父亲注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七八十年代老大爷的形象,他人生最光鲜亮丽最朋克的几页已经翻篇儿了;作为父亲,他的权威仅由儿女对他的畏惧构架而成,其中崇拜的缺失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盘活了片中的人物关系:这份崇拜从周青父亲这里流失,但又在一个强健而正直的火车工人那里找到了归属。相比较之下,《老炮儿》里李易峰对六爷的反抗情绪和对母爱的缺失都找不到出口,爷俩喝两盅就强行解决了矛盾,我觉得并不能怪李易峰演得不好。

周青在废墟里找到的半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速了崇拜缺失对他的影响。对于纪文这样玩最潮的音乐,泡最漂亮的妞的先锋人物,周青本应是羡慕甚至崇拜的,但他一直对纪文的自私霸道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作为一个罕见的自我意识很强,以保尔柯察金为楷模的主人公,周青遇到了他的朱赫来。在体魄强健,三观极正的朱赫来那里,周青的崇拜和效仿的对象得以代入,身上的戾气和胆怯被克制和洗净,由此人骼得以完整。纪文和朱赫来代表着每一个男孩儿成长史里的两个重要符号,敌人和楷模;这两种人在电影里看似优劣分明,现实中往往很难分清。更加残酷的是路学长还原的现实,坏人越来越难以界定,好人往往难以善终;正因如此,我们选择敌人和楷模的标准,越来越难像周青那样始终如一。

电影的前半部以朱赫来的不辞而别结束,转眼已到八十年代末,其中的断层难以弥补,但凭心而论已经处理得很好了。

周青从德国回来,没有朱赫来的音讯,反而遇上了纪文,和发小一起再次在纪文手下做乐队。都是命。正如周青所说,纪文这个“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人”西装革履地活到了现在;而他曾经最好的朋友小莫,则陷入毒品和滥交的泥潭不能自拔。路学长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因为肾炎复发,病倒两年之久;而成年周青的饰演者朱洪茂,则是他多年的好友,也是圈内知名的吉他手。可以说周青在八十年代末北京摇滚圈的这一番经历,其中的迷惘惊诧和麻木,都源自路学长和他朋友们的亲身体会。对摇滚和大麻文化的盲目吸收形成了这个不知所谓的狂热圈子,三教九流可以随意混入;不知为何,蒋朋克这个把洗脚和卖白面儿当作行为艺术的脏逼总让我想起今天的某个胖子。

说实话,《长大成人》全片各种抽烟吸毒和械斗的镜头看得我都有点诧异了——过审十几次都这样了,原片得多硬核啊。确实从今天的审查标准来看,所有所谓“不堪”的场景都得到了完整甚至露骨的展现,周青经历过这一切,他的发声批判也站得住脚,这也算是广电和导演个人的一次紧密合作了;片子不用出走国外,也不用潜伏地下,从最后顺利公映反响热烈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差强人意。我们几个学生再次重看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硬伤。虽然结尾处的白日梦部分可以截去,但那也只是个人喜好;毕竟宣扬正能量的结局我们已经见得多了,何况转场手法也挺机智的。

现在孩子吃肥肉都嫌腻,不懂猪油那个香。这么比喻好像怪怪的。

周青从德国回来,一直怀揣着寻找朱赫来的使命感——对于一个陷入精神困境,为生计发愁的青年来说,这样的使命感过于正面,过于无私了。按照路学长的原话,“你对另一个人曾经有过的需要在多少年后可能某个时间回想起。或者在某种心情下,会突然想到”,而不应该是一个持续寻人的过程。朱赫来的线索成就了连环画与吉他对决的延续,也成就了社会光明面对黑暗面的掩盖。这多少说明了九十年代广电审查的骇人之处,他们能够潜入原片摸清脉路,并真正地把旋律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一处我们应该能够察觉到,当周青找到吕丽萍饰演的朱赫来旧爱,撕开照片换取那一滴眼泪的时候,这里算是一个情感点,但全片几乎本色出演的朱洪茂似乎没有把握住。

也许对于路学长来说,一直苦心营造的半纪录片式写实风格到这里已经被破坏。现实中一个人成长阶段得到的引导和助力是短暂而有限的,所有正确的方向和虚妄的春风都无法依靠。朱赫来原本只是这漫漫长路一小段上的引路人,他被适时抽离了周青,只留下一截腿骨;周青实际上是自己一路磕磕碰碰走来的,可能下一秒他就会坠入深渊,但他依旧是凭着自己的信念和准则在横冲直撞,磨损并重塑自己的肉身,如此长大成人。

读到这里,你是否能设想路学长导演是如何为上述种种而心焦,与审查抗争十余次,十余次修改自己的心血,最后依然努力呈现出一部结构完整,剧情明晰的电影。 相比而言《老炮儿》,剧情,人设,历史因素都可以不谈,单说TFboy那个毫无意义焦都不给对上的镜头,甭管你管虎有多不乐意人家有多死乞白赖,那都是对演员和对观众的双重侮辱,更是对自己创作的不负责任。

最后送给你们路学长导演的一段话:

“其实我特别想做的是《长大成人》之后我自己写的本子,拍哪一个并不取决于我。我觉得国内在院线方面应该照顾国产大片之外的影片。如果没有这个渠道的话,我认为中国电影会慢慢地越来越有问题。而国外这样的院线很成熟,而且需要大量的片源。那么我们拍的所谓独立电影,就只能在国外放映。我画画的时候,画得不好往床下一扔,可以一辈子不看;我学电影的时候就觉得电影一定要给观众看。从良心上讲,如果我拍的电影中国观众看不到,我觉得那没有意义。我可能也太较劲了。”


仅以此文纪念电影相关所有逝去的人。两处原话引自《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程青松、黄鸥著)》(2002年出版)一书中程青松对路学长的访问





如果喜欢,可加微信公众号。
<图片1>

 3 ) 《长大成人》:你的床榻怎能锻造阳刚?!

谨以此文献给朱洁在天之灵和所有还在磕药的朋友们,愿天国纯净,愿人间光明。

题记:
 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我就想吐
  ――剧中周青台词

龙年,蓝光闪过的北京,少年期的周青听到地动山摇的声音,此后,是铺天盖地的防震棚,让所有的私密无法遮掩
和穿着内衣的高二女生付绍英的见面,让一个少年第一次撞见了女孩诱人的身体,在青春将至的日子里,女孩的曲线和气息让起伏的心房挥之不去。周青被击中了,这是成长的路程里第一次的发现。第一次有了目不转睛的冲动。
付绍英的男友纪文是个愣子,粗暴、蛮横,终于因为斗殴被抓入局子。绍英在无助的夜里给半大的周青讲述着她的故事…因为纪文的被捕,他留下的吉他绍英就给了周青,而吉他改变了少年的命运。
所有的发生,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悠长的胡同连接着少年成长的旅途。
那年十月,中国人的政治生活被彻底改变了,邓丽君式的靡靡之音将人的审美情趣扭了一个180度的弯,吉他成为青年文化的一部分,沉迷于此的年轻人渴望自己的歌声引起共鸣,当然最好是异性。
他们正在长大,纪文拉着周青搞了一个乐队,绍英担任歌手,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斗殴后乐队散了,他们各奔东西。
周青的心里却从此装下了绍英,那个同处的夜晚让他铭记。
生活开始乏味,顶替母亲的周青成为了火车站的锅炉工,没有幻想的生活里他和媒核、炉火打着交道。在那他结识了火车司机朱赫来,导演路学长在朱赫来身上倾注了极大的感情,颂扬性的弦乐让高大的他有着保尔一样的投影,从而延伸自本片的原名《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本好书能够引导心灵走向美好的方向,同样,一个好朋友能够改变你的人生走向。在朱赫来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影响下,周青脱胎换骨了,他在繁重的劳动里磨练自己,寻找着人生的目的。
片中有一段周青推着翻斗车和朱赫来的火车赛跑的镜头充满着生命的豪情和诗意,我喜欢这样的阳刚,我喜欢这种奔跑着的人生态度,路学长给了我们那个年代的精神力量。这种革命和理想主义的激情是每个男子汉心中有着的火苗,它需要时代去激发。
怎样的时代就会有怎样的人种,虫和龙是时代造就的,路学长的这部影片是我见到的第六代里最有男人味的电影,或许,他的后面有着壮壮的目光和他们理想主义的影响。
一次事故,使得周青的身体里留下了朱赫来的骨植,这个情节是否可信并不重要,导演想通过这样的血脉相连表明精神的传递。
这是个阴柔年代真诚呼唤英雄的声音,这是浮躁年头锻造生命意义的呐喊,在我们为了生计不再思索精神价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遇见朱赫来,或者那个乌克兰的钢铁英雄的保尔·科察金。扮演的力量是巨大的。
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幸运,但是,我们应当争取。
故事在80年代末开始转折,辗转去德国学习音乐的周青回国了,他的视野开始进入了烟雾缭绕的摇滚圈,看见了已经变了样的老朋友。
导演显然明白这样的生存和壮壮那代人集体记忆的差异,磕药、糜烂、虚无在电影里呻吟着,在此背后我们似乎感受着导演的痛楚,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剧中的女主角朱洁据说“入戏”太深,年纪轻轻被毒品的夺去了生命,令人惋惜。
圈子是人的组合,是相同趣味的集合体,他们无力自拔,只能沉沦其间,见不到阳光和大地。
导演通过剧中的道友发出了这样毛骨悚然的声音:天哪,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这是对那个在灵感和艺术名义下胡闹、沉落的圈子一次愤怒的质疑,而在周青身上我们看见了他少年崇敬的英雄对他的影响,然而对那个至今依然藏污纳垢的圈子而言,他只是夜色里孤单的背影。
在酒吧周青邂逅的醉酒女孩的家里,导演再一次扩大了这种绝望的情绪,一曲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的歌声点出人生的宿命,苍凉的歌声让我们无法释怀。
那个装模作样的圈子里鱼龙混杂,颓废成为时髦的标贴而非内心的感受,身在其中的人对此看得门清。那些在艺术圈里搞艺术是假玩女人是真的主忒多了,周青对他的耳光是茫茫夜色里唯一的声响,可是怎又能够穿透坚厚的砼壁。
影片的后半部导演介入了80年代后期的市井生活,虚无主义和价值观崩塌的时期,精神萎靡,肉麻为趣的年代。
当年因为题材的问题,导演被迫删改多次,我们无从知晓导演的本意和原先结局,现在的结局显然过于理想主义和感性色彩而削弱了黑白部分的悲剧感染力。
影片的本意在锻造钢铁,周青的榜样朱赫来在影片中被歹徒刺瞎双眼是有着导演的用意的,而周青夺刀杀人的戏被刻意成白日梦,有着导演无可奈何的选择。
体制决定了一切,至少,周青的愤怒杀人是体制不允的,于是,希望和爱情的泡沫在寻找英雄的路上飞扬。
更令人愤怒的是,有的网上所有介绍《长大成人》的剧情的文字充满恶俗,完全歪曲了电影传递的本意,犹如正版的封套将人生精神的寻求软化成了挑逗和暧昧的女子。
精神何在?皇天厚土!

【附录:影片资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北影
导演:路学长
监制:田壮壮
主演:朱洪茂 朱洁 田壮壮 吕丽萍 
片长:103分钟

2004年6月28日 星期一 19时17分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4 ) 摇滚老炮的青春期

长大成人
路学长的《长大成人》看了几遍,说不出来的感受,似乎曾经历过那样混沌的年代。《长大成人》中的时代背景就像是小时候买的那本儿童文学小说卷中大部分小说的故事背景:文革结束后思想冲突又激进的时代,一直蔓延到九十年代初。
《长大成人》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似乎有点无目的的成长,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轨迹。你要让我说这电影好在哪儿也说不出来,却推荐它为国产佳片。

你肯定见过付绍英这样的女生

影片开始,透过孩子的视角写时代的变化:周青(男主角)把文革中摧残人的阴阳头叫做带有朋克风格的作品。时间推进到文革结束,推翻四人帮解释为四个人做坏事被及时发现了。这点,为什么想起另一部禁片《蓝风筝》。
周青在去看野长城的路上捡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他只看到了上册,对故事里的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1976年唐山地震,北京震感严重,人们都住在地震工棚里。周青因为对吉他的好奇,偷偷溜到别人的帐篷里,结果在那儿遇到了美丽女孩付绍英。每个人念书的时候好像都遇见过付绍英这样的女孩,早早的成熟早早的开放。在同龄女孩还是黄毛丫头时,她们已经有了姿色和风情,她们不屑和小男孩们玩,就有了校外人员身份的男朋友,也有男生为她们争风吃醋而打架。后来付绍英的男朋友纪文为她打架断了手指无法再弹吉他,付绍英也被开除了。
我也都见过这样的女孩,上学的时候轰轰烈烈爱恨情仇。有些真的就早早凋零再无消息,也有的嫁人生子变成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上学时那般传奇。也有的很能折腾,后来也过得不错。付绍英大概属于这一类,总之她的人生肯定和别人不一样。
付绍英像是周青青春期的某个启蒙老师,漂亮又热情,不像是其他书呆子的女生毫无生气。男主角迷恋付绍英,一直在追随她。直到后来付绍英和纪文的分手嚎啕大哭,告诉周青他不懂,周青去了铁路上当了锅炉工为止。
付绍英给周青理发那一幕,烧的水壶、海绵刷子、炉子烟囱、不锈钢支架镜子真是那个时候的真实写照。后来《老炮儿》里也出现了许晴给冯小刚理发的场景,难道北京人喜欢自己给自己理发吗?反正看完这两部电影之后我发现,非职业理发师的人给别人理发,这两人关系肯定不一般。

内地摇滚乐发展的侧影

付绍英的男友纪文,薄情寡义又很有吸引力。大概就是网上所说的“浪子的刀锋划过我们青春”的浪子这类人。纪文也是生来不安分的人,打架还要把人带进厕所里(我念书的时候,厕所确实是个打架高发地)。后来断了手指的纪文不能再弹吉他,还进了监狱。出狱后他进了工厂,组织一个乐队伴舞赚外快,周青就被拉去了做乐手。
1976年四人帮结束就有了邓丽君歌曲的风靡。关于邓丽君的歌曲,还曾经引起大惊慌,认为是靡靡之音。付绍英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唱的那首《军港之夜》,当时也曾是掀起轩然大波,使劲开会研究这首歌算不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付绍英唱歌腼腆又可爱的样子,让我想起那版儿童文学里所描写的温暖的八十年代。付绍英确实是招人喜欢的女孩。
70年代末,大概就是中国摇滚萌芽的时候吧。纪文这样的人始终走在潮流的前面。那个时候能接触到吉他、贝斯的人都不是普通人,纪文竟然可以集齐吉他、架子鼓之类的乐器。后来到90年代初,纪文成了摇滚乐队的经纪人。那时候很多港商台商进入大陆赚钱,纪文就像是掮客一样,混得风生水起。不知道导演用心如何,从道德上说,纪文并不算个好人,他却过得潇洒自由。正如我们现在所迷惘的一样,好人无好报,坏人却逍遥。
感觉导演路学长应该挺讨厌摇滚的,不然怎么会借周青说出“你不觉得你每天都很装模作样?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就想吐。”的话。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摇滚大概如此吧,就像是电影里表现的:长发颓废或者奇装异服,男人打耳钉纹身之类的。在混乱的90年代初,民风还是相当保守。我们传统教育的影响之深,让我直到现在还觉得纹身或者长发的男人都不是好人。摇滚圈吸毒之泛滥在电影中也有体现,周青回国后为了谋生所参加的乐队竟然一大半都在吸毒,还有的是以贩养吸的。对比下现实,电影也很写实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周青的爸爸让周青去工厂报道,周青不愿意。80年代的父子代沟,沟通起来显而易见,就是儿子发出呐喊,老子使出拳脚,大家都简单粗暴。冲突中,周青举起了父亲的气枪,(也看得出来,那个时代还没有禁止气枪),逃离了家。
周青到铁路上后,遇到了火车司机朱赫来。朱赫来把他从残暴的锅炉师父手里解救出来,也愿意陪着他去教训纪文。他不知道对方的真正姓名叫什么,却感觉他像朱赫来一样,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道义指引。故事的另一条线就是周青伤愈后回到货站却发现朱赫来不见了。铁路上的人说朱赫来去南方上大学了,从此了无音信。周青却一直坚持在寻找朱赫来,即使他出国又回来,始终记得。
我觉得路学长还是一个内心挺积极的导演,从他把电影剪辑的乱七八糟也要在国内公映就可以略知一二。这部电影始终的亮色就是,周青一直把朱赫来当做内心的偶像,所以他处在摇滚混乱的圈子里却从不吸毒和乱搞。
命运的安排总是令人感慨。周青在准备离开北京的时候,才在旧报纸上看到有关朱赫来的消息。多年前朱赫来为了保护女性在胡同里跟流氓搏斗,导致双眼失明。周青也遇到了朱赫来的老婆,确切的讲是前妻,她在朱赫来出事后就和朱赫来离了婚。周青把朱赫来夫妇的照片放在朱前妻的桌子上,又折回来看到其前妻流泪,像是复仇一般说,“我就是想看到你的眼泪。”其实那个时候道德已经在瓦解,朱赫来前妻的眼泪说明她还多少有点良知。周青的出现,也说明了朱赫来的人格魅力,即使当事人并没有再为难他的前妻,却总有鸣不平的人出现。周青最后找到了当年朱赫来一案中的流氓,在未删改的版本里,周青手刃了对方。
如果说付绍英是周青青春期的启蒙老师,朱赫来就像是他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中的催化剂。朱赫来并不知道自己对周青的影响,但却改变了周青的一生。我们一生中遇到的人很多,也总有几个会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希望每个人都遇见朱赫来这样的人,正直勇敢。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这真是我热爱的一个年代,虽然那时候才几岁,可是好像经历过他们所说的那一切。看到这类的电影也会觉得十分熟悉。
电影里还能看到西直门立交桥,不知道是不是当初那个外地司机上去了能吓哭的西直门立交桥。还记得当年有首流行歌曲就是说北京立交桥的,大概是蔡国庆唱的吧。立交桥早就不流行了,被隧道所代替。顺带着连过街天桥也都不受欢迎了,新街口都拆了几座了。
那时候的出租车还都是黄色的面包车。姑娘们已经开始戴墨镜,北京街头有了外国人面孔。超级玛丽霸占了电视机屏幕,还有那个黄色卡带。想当年我姐打魂斗罗超级厉害,一条命通关。
铁道、工厂、小推车、堆放的木材、写着忠心二字的搪瓷缸,原来那时候北京的货站也就那么个样子。就像是我们小城以前那个破旧的货场一样,初中同桌搬家前就住在火车道旁边。
鼓号队、黑板报、联欢会……广播体操真是从建国后一直做到我们毕业啊,80后之前的人们(包括80后),学校经历的事情似乎都大同小异。所以网上总能出现让80后泪奔的帖子。那时候真是全国情况一致:大家看一样的电视、做一样的试卷、吃一样的零食。一样八卦着韩梅梅和李磊到底啥关系,吉姆是不是第三者。
纪文风衣、围巾、金丝眼镜的打扮,包括后来的西装大背头,真是那时候的流行前线。就像是87年费翔参加春晚,一夜之间费翔发型风靡全国。80后女性的时髦就是那种现在看来无比傻帽的爆炸头。这种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发型,真是那个年代的景象。除此之外,二八自行车、军大衣、绿色军帽真是一代人记忆啊。话说我老爹王大猫还有一件军大衣,差不多四十年了,凡是到很冷的天气,他还是忍不住扒拉出来这件御寒。
周青所在乐队的租住地,厕所的木门栓子、马桶间的暖气片、下水管道甚至挂着的那个洗澡篮子,简直和我家当年的房子一模一样。你看,全国上下连住房都差不多,还有各种国民床单国民水壶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呀,大家过得也几乎差不多。

PS: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比《长大成人》电影更震撼的是,付绍英的扮演者后来真的吸毒成瘾,在电影还未上映之前就香消玉殒(剧本里她是吸毒者,但是剧情被剪的乱七八糟未发现有这个情节)。而周青的扮演者居然下落不明,没有人再知道他的下落。如今,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已经去世。
时间始终向前,80年代就这么呼啦呼啦的过去了。90后的小朋友不理解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感情。谨以观看此片怀念那个时代。

 5 ) 证铁的过程

那一年我和小莫一起猫在那座野长城的烽火台里,砖堆里捡到半本小人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已被黄土埋了半截的烽火台外面,山雨欲来,小莫早已叼着偷来的旱烟迷糊睡着,苍蝇嘤嘤,大地抖动,我惶遽的趴忘着山崩地裂的呼啸来临。我记得,书里写的跟钢铁没半毛钱关系...那是个充满了抗震棚的年头,生活与政治都是易碎的东西,我的青春始于钢铁这迷雾般的字眼,结束于世纪交接的门前......然后长大......成.......人字难写。

故事中的“我”名叫周青。这是路学长导演于1995年为自己这一代人画上青春休止符的一部作品。片中的朱洁,朱洪茂等一个个曾经闪着流光的名字已然不再,今天再无人提起。在这个摇滚超越贝多芬的时候,药品已经带走太多美丽的灵魂。导演于片中倾注了自己的注脚:别他么跟我装颓废,我看见你就恶心。

与兽性暗涌晕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相比,《长大成人》(如果结局不被阉割)更像一场召唤的风雨。于阴柔年代呼唤朱赫来式的,保尔柯察金式的英雄的回归,这是一个反复锻造的过程,证铁的过程。片中极具苏俄英雄气质的田壮壮即是原钢,那块移植到周青脚上的骨头更是精神上一种袭承。最终从不放弃的朱赫来失去了双目,更是对这个为了物质却不再探求精神价值的时代的莫大讽刺,即是盲。

孩子,艺术和灵感不是你赤裸胡闹的幌子,片中的各路圈子散发着刺鼻的糜烂与腐臭,导演借周青的手打出了一声清脆的耳光,而回应的则是小莫依旧迷醉的念叨:天哪,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

虚无,颓废,扭曲的灵魂终日包围着周青,周青这块烧得通红铮亮的铁终于走向了血红的悲剧轨迹,当法律与道德无法维护一个公民身心的时候,周青选择了与恶一同毁灭。令我泄气的是回过头来,不过白日梦一场,我们无法揣测导演的初衷,却深深体味到了孤独和无奈。

长大成人,是一个将你身体内金属提炼的过程,是烧红到融化临界再淬火地打磨,是证铁的过程。

 

2010.06

 6 ) 给理想主义者一个理想结局

提起国产青春片,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最佳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但在我的心中,始终藏着另一部电影,丝毫不逊于前者。

它就是路学长导演的作品《长大成人》

我时常想象,如果《长大成人》并没有因为审查受阻,耽搁了3年才上映,也没有遭遇大量删改,以至于部分段落支离破碎,那么今天的人们又将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想来会非常不同吧。

但没办法,历史无法假设,发生的也已发生。

在外力干预下,《长大成人》遭遇了无法弥补的破坏,但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还是能够感受到它昂扬的生命力。

这是一部有“魂”的电影,哪怕伤筋动骨,魂也是不散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不该被遗忘的电影,以及荧幕之外更令人唏嘘的人生。

01

《长大成人》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纯情”。

它是导演路学长的处女作,路学长拍摄这部电影时,已经三十岁了。

与他同为第六代导演的张元、娄烨、王小帅、管虎,此时都已有了自己的作品,而路学长却远远落在了后面。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病。

路学长早在7、8岁时就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身体一直不好。

等到电影学院毕业,本想大展身手,成为中国电影未来的“费里尼”,不想旧疾复发,一病又是两年。

渐渐地,路学长远离了电影。

直到有天,他在路上偶遇田壮壮。

壮壮导演问他:“好久没见你了,干嘛去了?还想不想拍电影?”

路学长回答:“想啊!”

于是,没过多久,《长大成人》的剧本宣告完成。后在田壮壮的资助下,拍成了电影。

可以想象,这部电影装下了多少压抑许久的情绪。

哪怕放到今天看,你也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表达欲,自屏幕上喷涌而出。

用路学长自己的话说:“如果把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话要说的电影,一种是没话找话的电影,《长大成人》绝对属于第一种。

影片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色彩。

在片中的主人公周青身上,有着路学长那一代人的影子。

哪一代人?

出生于六十年代中期,经历了连番动荡岁月的一代。

为了能把那一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尽可能完整的重现,路学长在《长大成人》中采用了一种十分大胆的叙事结构。

也就是:跨越年代的两段式结构。

影片自1976年拍起,前四十分钟讲述周青的年少岁月;后六十分钟,一跃进入八十年代末,讲述周青长大后的遭遇。

注意到了吗?

1976年,八十年代末,无不是最敏感的年代。

也难怪《长大成人》的上映过程,如此艰难。自95年拍摄完成后,历经3年,修改了11次,才终于在97年底问世。

据说,当时上级领导给的审改意见里,只写了一个字:

具体什么意思?领导没说。

路学长也只好自己领会,边猜边改。

其实,放在今天,也并不难猜。

灰的意思,大概等同于“丧”或是“负能量”。

真的如此吗?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觉得。

尽管《长大成人》很有胆魄,敢于触碰那些灰色的年代,但它绝不是以一种愤怒或绝望的姿态走进那些年代的。

相反,这部电影十分“纯情”。

不滥情,也不矫情,只是纯情。

它让我们看到了,无论在怎样的时代,也无论那时代背后的关键词是肃杀、浮躁还是堕落,身为个体永远可以保有一份理想主义的信念。

那份信念,不会过时。

相反,它很隽永,令人心安。

02

那是一种怎样的理想主义呢?

我们进入影片,慢慢揭晓。

1976年,故事开始了。

众所周知,那刚好是一场浩劫落幕的时候。

可落幕等于结束吗?

不等于。

因为历史是延续的,它不会像教科书上记载的那样戛然终止于某年某月某日,相反,它的余波还将继续蔓延。

影片第一场戏,就极富寓言性。

周青被父亲逼着剃头,刚剃到一半,他就偷着溜了出去。

于是我们看到,阳光下,周青顶着一副“阴阳头”在胡同里奔跑。

仿佛在说,历史的冤魂从未散去,它一定会找机会附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影片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没有被妥善处理的历史,是如何还魂和附体的。

当然,它的威力远不止如此。

作用在身体上的尚属小事,更要命的,是留在精神上的伤疤。

男孩的成长,总离不开一个精神偶像。

但我们看周青身边的男人们,都是什么形象呢?

家里,父亲是典型的“暴君”,平日里说一不二,动不动就对周青拳打脚踢。

在“读书无用论”的号召下,他早早就让周青退了学,到火车站上做了一名锅炉工。

单位里,烧锅炉的老师傅对周青也很刻薄。

影片只是零星提及了他的前史,说他曾经苦大仇深,想来在那场浩劫中没少遭人欺侮。

而如今,当他有了一点点“权力”后,他又在做什么吗?

不是与人为善,而是将自己曾经受的委屈变本加厉地还回去。

周青很不幸,成了他的撒气桶。

而周青身边的第三个男人,最为特殊。

他叫纪文,比周青大几岁,是个已经成年的社会人。

纪文是个狠角色,打架手狠,处世精明,从没吃过亏。

周青怕他,但在怕的同时,又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为什么这么说?

还要从那次相遇说起。

76年,除了文革结束,还有另一件大事,就是唐山大地震

那时北京的街面上,支起了大大小小的地震棚。

周青原本想去偷纪文的吉他,于是他扒开洞口,钻进了一个地震棚,不想却看到了一个女孩半裸着身体躺在床上。

那女孩名叫付绍英,是纪文的女友。

这一幕,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一个男孩,自一个洞口,窥见了女孩的身体。

从此,周青陷入了对绍英的迷恋,也对幽暗的地震棚有了无限遐想。

可是,周青和绍英之间,隔着一个纪文。

就像马小军和米兰之间隔着一个刘忆苦一样,年轻女孩总会被更有男人味的异性吸引。

于是,周青对于纪文产生了一种又怕又羡的情绪。

他怕纪文的“暴力”,也羡慕他的“暴力”。

特别是在那场戏里,纪文为绍英出头,开枪打伤了寻事的男人。

那一刻,周青正在一旁偷窥。

而“枪”作为一个典型的男性符号,也让周青再一次意识到,“暴力”或许才是男人身上真正的魅力所在。

这当然是一种错认。

父亲也好,老师傅也好,纪文也好,他们身上的暴力因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荒唐的时代刻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那更像是一种群体性的PTSD,是一种长时间情绪紧绷后的过激反应。

但对于周青来说,他无从分辨这其中的差别。

他只是单纯地以为,只有以暴力为武器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直到他遇到了另一个男人,他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那个男人,我们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姓名,片中,周青称他为“朱赫莱”,取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人物。

朱赫莱是个火车司机,平日里沉默寡言。

看见周青被老师傅欺负,他挺身而出,教训了老师傅一顿。这也让周青再次加深了对“暴力”的迷恋。

可是后来,当周青请求朱赫莱去教训纪文时,却被他拒绝了。

随着他们之间更密切的相处,周青才慢慢明白,“暴力”并不等于魅力,而真正的魅力是朴素的正义感,是处变不惊的泰然。

就像是朱赫莱把自己的工资拿给周青,使他免遭父亲的毒打。

就像是周青出了车祸后,朱赫莱主动把自己的骨头献出,移植到周青的腿上。

日子过得真快。

周青终于长大,长成了一个正直的男人,而朱赫莱却失踪了。

周青也只得带着朱赫莱留给自己的骨头,继续活在一个没有朱赫莱的世界。

03

如果我们把1976年的故事,叫作“发现朱赫莱”。

那么进入八十年代末之后的故事,则叫作“寻找朱赫莱”。

是的,在影片后面的一个小时里,朱赫莱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此时的周青,已经三十岁了。

他一直在寻找朱赫莱,却始终踪迹难寻。

这背后的隐喻,再清楚不过了。1976年,朱赫莱这样的人尽管少见,但还零星存在着;但到了八十年代末,这样的人已彻底绝迹。

为什么?

因为那时的社会,出现了新的转型。

在经历了巨大的伤痛后,原本物质、精神两条腿走路的社会,突然失去了精神,彻底向物质沦陷。

一个全民不再仰望月光,只顾低头看钱的商业社会,奔涌袭来。

贾樟柯在他的《小武》中,同样描述了这个时代的样貌。

片中的小偷在经历了朋友、家人、情人的背叛后,彻底沦为边缘人。

因为他偷“钱”,显然是犯了时代的大忌,而他将手伸向BB机时遭遇的铃声,则像是新时代的通缉令。

《长大成人》里,周青辗转国外多年归来,正是掉进了这样的时代里。

巨浪已经袭来,所有人都被席卷其中。

周青眼看着身边的人,活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长袖善舞者,如纪文和付绍英。

前者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在任何时代,他都能迅速摸到窍门,爬上浪头;后者向来懂得依附他人,年轻时,她依靠纪文保护,挨过戾气横飞的年代,成年后,她又傍上大款,成为了最早一批富婆。

而周青从前的哥们小莫,则带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那是一个地下的摇滚Party。

所有人挤在一间昏暗的房子里,吞云吐雾,把毒品当作麻醉精神的良药。

有人忽然说起:“如今我们已一无所有。”

而另一个人马上回怼:“在这儿,你别给我提崔健。”

这里不再有精神偶像,也不再有反抗意志。

在新时代面前,他们自知无法追赶,于是集体认怂,躺在潮底沉沦。

而摇滚,不过是他们佯装的潇洒而已;毒品,才是他们真正的皈依。

对周青来说,他注定无法成为纪文那样的弄潮儿,似乎加入小莫的地下Party是更为容易的选择。

可是,正是因为他见过朱赫莱,他认识过这世界上更好的人,所以他拒绝了魔鬼的邀请,继续追随天使。

终于,他打听到了朱赫莱的下落。

而朱赫莱也并没有让他失望,他还是从前那个正直的人,为救一个女孩失去了双眼。

于是影片最纯情的一幕上演。

周青找到抛弃朱赫莱的爱人,当着她的面撕毁了两人的合照。

正当爱人默默垂泪时,周青突然转身,对她说:“我就是想要你这滴眼泪。

这句对白太纯情了。

如果放在琼瑶剧里,今天的人看了一定哈哈大笑。

可是,放在这部电影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味。

当整个时代变得唯利是图时,追随或放弃都是容易的,但周青却选择了站在那里,任脚下潮水汹涌,既不顺势而上也不随波逐流。

他坚守了朱赫莱给他留下的骨气。

由此我们再看周青断腿的情节,是不是更有意思了?

是的,整个社会也断了腿,但周青却因为继承了朱赫莱的骨头,重新安上了精神的义肢。

所以我反复说,《长大成人》是何等纯情的电影。

在大多数电影里,理想主义者通常都没有好下场。

比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哈尼和小四,《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孔雀》里的姐姐,《驴得水》里的张一曼……

但是导演路学长却给了周青这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最好的结局。

影片结尾,他有了一个精神伴侣,一个女孩。

两人约定,一个从北京出发,一个从兰州出发,最后在有朱赫莱的地方相会。

那是我听过最浪漫的约定。

04

至此,影片讲完。

还有一些影片之外的故事,请允许我继续讲给你听。

前文说过,片中的周青拒绝了毒品。

但现实中,周青的扮演者朱洪茂却没能抵抗住毒品的诱惑。

如果你看过张杨的《昨天》,你一定还见过朱洪茂。

他在片中本色出演了贾宏声的朋友顺兴。

两人在戒毒所里有一段对话,朱洪茂讲起和女友一起吸毒,结果女友惨死的往事。

那段往事,是真实的。

而当时与朱洪茂一起吸毒的女友,正是《长大成人》里付绍英的扮演者朱洁。

她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假戏真做,染上了毒瘾。后因静脉注射毒品过量而死,去世时,年仅28岁。

与她同班的演员江珊、徐帆、陈小艺、胡军……如今都已成名。

只剩她香消玉殒,永远停在了第一部电影里。

而说到朱洪茂,现在已经很少人认识了。

想当年,他可是摇滚圈的传奇人物。

用郑钧的话来形容,朱洪茂是他朋友里最有才华的一个,能做平面、工业、建筑设计,能编曲编弦乐,谱子写得像画一样漂亮,还弹得一手好吉他。

郑钧的成名专辑《赤裸裸》,大部分歌的编曲都是朱洪茂完成的。

你现在去看《回到拉萨》的MV,还能见到朱洪茂的身影。

而那支MV的导演你猜是谁?

正是路学长。

可是后来,在2007年的某天,朱洪茂穿一件衬衣闯入了夜色,从此音信皆无。

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在偏僻的山村隐居,有人说在某个建筑工地见过他。

多年来,贾宏声、郑钧、路学长,纷纷在微博上寻人。

依然杳无音讯。

小柯说:“在生命里走失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天才,最后剩下我们这些碌碌之辈……”

而王菲则说:“也许人家追求像野狗一样死去呢?

再后来,2014年,还没等到朱洪茂的下落,路学长也匆匆离开。

在参加完一个导演观影会后,他坐上王小帅的车,行驶至长安街,不想突发急症,倒在了车的后座上。

一部电影,三位主创,至此都已消逝。

今天我们再看《长大成人》,更平添几分惆怅。

但我想,路学长导演还是早有预见的。

他似乎猜到了朱洪茂后来的命运,才早早在一部电影中,给了他更好的结局。

这比昆汀在《好莱坞往事》里做的改写历史,还要超前,还要温情。

不管怎样,还好有好电影留下,成为这世间永恒的光。

我也不禁在想,或许他们此刻也已在有朱赫莱的地方,再次相会了吧。

 短评

①.记得是曾经为了考北电自学电影知道这部《长大成人》的,然而时隔多年才终于突然观影了;②.文革末期蛮多情节断断续续、感觉缺乏来龙去脉,导致叙事有些跳跃,让我不太满意,倒是八十年代的戏份比较渐入佳境;③.绍英家的沙发上好像是「蓝色中龙猫」毯子?④.结尾的白日梦联想到《恐怖分子》;⑤.有时觉得自己睡觉睡久了没醒来看电影有点“荒废”,然而在精神状态不好甚至昏昏欲睡的情况下观影感觉还不如睡到有精神了再来看,也省得我还得再花时间重看。……

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高中时就想看的片子,终于在昨天和今天看完了~~打断我的是C的电话~~但是我觉得挺好,感情一点没有裂痕~~这样一个冷峻却温暖的故事,仿佛那个我从来没有经历但不知道为什么格外亲切的青春。

1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还好最后的那场暴力是他的白日梦,我私心里认为理想主义者还是在内心的宇宙中导演理想世界好了。明明朱洪茂演技不怎么样,但因为这部电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他演出来偏偏是那样动人心。打动我的,是这个故事,他拼狠劲推小推车烧锅炉的样子,他有点流氓样又正经阳刚的样子。我无法抵抗他的魅力,致命的吸引力,像磁石,甚至不知道为何共鸣如此强烈。他不帅,我偏偏喜欢这个消失了的人,各种不堪的人。不要和我玩颓废,以他为鉴。

16分钟前
  • 周青
  • 力荐

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中国的好电影

19分钟前
  • 豆瓣天后董小姐
  • 力荐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总在寻找一个样本,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样本可能是各种新闻和文艺作品里的人,也可能是在生活中自己身边的某一位。而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有时会让年轻人感到困惑,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百分百的好人或者坏人,它也不一定会直接指向一种美好或残酷的人生。可能在不断的迷茫和拉扯中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长大成人的过程。而反观现在这个时代,猛然四周望去,“样本”本身的多样性仅体现在标签化的增加,而真正思想的宽广度则大大缩减。我们已经进入了一段平庸而失去浪漫的年代。

22分钟前
  • 徐大仙!
  • 推荐

这大概就是上一代北京土著被埋葬在锅炉厂和地下俱乐部的所有青春吧……原来结局被改了,难怪觉得有些2,突然就社会主义主旋律了……主要演员后来都没演戏了,只可惜了那个还没来得及就香消玉殒的爱新觉罗后裔……我特么也烦土著,少得瑟

25分钟前
  • 力荐

就像其它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一样,全片充斥着自恋、矫情和虚假,不光剧情东拼西凑,甚至连基本的情绪、感悟都是抄来自欺欺人的。

26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1.姜文、路学长这些人的青春回忆都是标准的直男视角,作为影片核心的少年的欲望如出一辙地由偷窥妖艳成熟的少女开始,用的都是好莱坞将女性客体化那一套语法,无条件地赞美自己的性冲动,咱们那时候的作者电影是对自己不加反思的作者电影,现在八成也是,太把自己的欲望当回事了

27分钟前
  • 安托万
  • 还行

路学长被长期忽视的导演。 体制下的牺牲品。

28分钟前
  • Rocky
  • 力荐

信仰的崩塌、继承和复仇。隐喻丰富、意向丛生的一部杰作。

30分钟前
  • 力荐

“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我就想吐。/那些人都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你觉得像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我就是要你这滴眼泪。”钢铁还是废铁?每个人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成人。

34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朱赫来这一角色的塑造让我对田导有了改观 我就知道 只要gdzj还存在 就拍不出绝对的残酷 这点 不怪路导 好片 但我敢打赌刚看的不是完整版

37分钟前
  • YT
  • 力荐

如果不是因为审查的阉割,就该是五星的片子,对标一下同年的《香港制造》,路学长可惜死得太早了

42分钟前
  • 轰洪哄烘🚌
  • 推荐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青春符号。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记录和喃喃自语。

45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我很想知道没有做删减改动的原片的样子,当然必须向这部第六代导演的禁片致敬,我觉得所谓艺术家一辈子的功课就是锤炼自己的感情,嗑药或者异常行为并不是无法原谅的事情,那是他们深入挖掘感情的一种渠道和方法,导演更多并不是倾向于个体,而是整个社会当时的风气,保尔柯察金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46分钟前
  • 或许吧
  • 力荐

《长大成人》《北京杂种》《周末情人》这三部电影气质好类似啊。归结起来就是: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好。

5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这电影看得挺让人伤感的。可能因为事先知道男主的扮演者朱洪茂(贾宏声是他的朋友)已经失踪多年,看完查资料才知道女主的扮演者朱洁97年就因为吸毒过量死掉了,而另一位女主的扮演者罗军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信息……2010年郑钧发过寻找朱洪茂的微博,小柯评论说:“在生命里走失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天才,最后剩下我们这些碌碌之辈。”我被这句话给击中了。也许真的只有一些低密度、低能量的人才能安然无恙地活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被注视的目光给宠坏了,从来都不会介意抛头露面这件事。

56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那是,过去时的、古典的、垂垂死去的肉身父权;与,在八零年代末,年轻主人公自我重构的精神父权,两种父权落差出的青春历程。那是场不可逆转的英雄梦的白日梦,它辩证地告知了我们,主创如何技巧地规避政治不正确,又,让我们重新审视主人公留给我们的精神白日梦。

60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总感觉路学长这部片子是在骂第六代导演别再装B了,该长大成熟点了。

1小时前
  • 刘康康
  • 推荐

灰不溜秋的,有点乱,那股气能触动人。家里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下次回去翻一翻。对保尔偷枪那一段比较有印象,还有那个嫁给资产阶级的冬妮娅,和保尔一起钓鱼时多美丽。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